巡航导弹未来战场作战成员构成的发展趋势

导弹发展与未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导弹发展与未来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未来巡航导弹发展趋势及其防御策略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未来巡航导弹发展趋势及其防御策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巡航导弹现状与发展趋势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巡航导弹现状与发展趋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导弹发展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星际智汇,作者: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陈萱
在战略需求牵引、科技驱动、战争实践催生下,导弹不断升级改进、更新换代,形成代际发展。“代”表征的是导弹技术性能与能力水平每一次质的飞跃,每一代导弹投入作战运用,不但对战争进程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引发战争形态重大变革。目前导弹已形成了四代现役装备,正在发展第五代装备,并探索五代后技术。
一、导弹发展需求
1. 战略博弈对导弹武器发展的需求
当前,伴随一系列国际安全热点问题,世界主要国家各自围绕自身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又展开新一轮激烈的战略角逐。
美国加速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2014年3月,美国国防部首次主要针对亚太地区、重点应对大国挑战制定了《四年防务审查》报告,这是美国在2020年前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美国防部与军方实施的导弹发展项目,要求密切围绕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条件下发展远程化、高速化与自主化能力;2014年11月,美国防部发布《国防创新倡议备忘录》,正式提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基本框架,试图通过发展新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概念“改变未来战局”,在与主要对手的新一轮军事竞争中,维持美国非对称军事优势。为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美国防部制定了《长期研究和发展计划》,以发展颠覆性技术武器为核心,其中导弹的发展方向是高超声速和自主化。
面对美国和北约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发布了最新版《俄罗斯军事学说》与《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重新谋划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明确宣示继续将美国与北约作为对手,并发展核与非核军事力量,对美国和北约实施强有力战略遏制。因此,俄罗斯近年加速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和采用其他创新技术的核弹头以及空天防御体系。
2. 高端战争对导弹武器发展的需求
美国《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在“21世纪再平衡”一节中指出,“未来冲突包括与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技术先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国家武装力量的高端冲突”,“联合部队还必须做好与日益强大的对手作战的准备”,揭示了美国正在为未来与“强大对手”可能的高端冲突做准备。为赢得未来“高端冲突”优势,美国军方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作战概念,创新针对打赢“强大对手”的作战样式,如《联合作战进入概念》、“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概念”、《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等,提出了“跨域作战”、“全域融合”、“公域介入”等作战概念。这些都赋予了导弹跨域协同与远程自主作战的使命。
3. 科技创新推动导弹武器跨越式发展
当前世界科技创新风起云涌,主要国家发展军事前沿技术与颠覆性技术成为潮流。科技进步仍然是推动导弹发展最根本的源动力。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软件技术、微光电子技术、微系统技术等高新技术深化、融合与集成发展,继续推动导弹装备技术向进一步适应网络化战场条件方向发展,如向协同化、一体化、体系化、小型化等趋势发展;同时,世界还在孕育着新一轮以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仿生工程和机器人等为主体技术的科技创新,将带动导弹装备技术再次跨越式发展,如向自主化和平台化方向发展。
二、导弹发展趋势
第四代导弹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基本全部服役,第五代导弹也在2010年前后开始发展。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军事目的不同、作战使命不同、导弹武器发展基础不同,而且这是一个科技创新势头迅猛的年代,因此各国导弹武器发展的技术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有的属于循序渐进发展的第五代,有的则是具有颠覆意义的五代后。导弹武器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特点可以梳理如下。
1. 适应未来信息化战场,导弹向协同化、体系化、一体化趋势发展
协同化是指导弹武器以导弹群或导弹族的方式,实现协同作战的特性,也就是导弹武器装备适应分布式作战的要求。导弹通过与己方外部传感器、作战指挥平台的协同,可以丰富目标信息来源并提升装备的探测远界;通过与己方导弹协同,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攻击目标,提高对目标打击的成功概率。图1为美国海军舰载“标准”-6舰空导弹系统通过“协同作战能力”(CEC)数据链获得预警机侦察数据,进行超视距拦截。
美国“标准”-6依靠预警机提供信息进行超视距拦截
体系化是指导弹武器系统灵活嵌入作战体系的特性,以及基于导弹平台构建打击体系的特性,也就是依靠导弹的体系能力弥补作战体系中预警、探测、指挥和控制能力的不足。导弹体系化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基于导弹平台构建打击体系,如图2所示;另一类是导弹嵌入体系,如欧美合作发展的新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中程增程防空系统”(MEADS)。
基于导弹平台构建打击体系
一体化是指弹上设备一体化、发射装置一体化、导弹与系统一体化等特性,也就是导弹适应于模块化、系列化发展,适应于装载不同的发射平台、执行不同的作战使命。导弹一体化可提高导弹的使用维护性。例如,欧洲新一代“FlexiS模块化多任务导弹”是完全模块化空射导弹,用户能根据实际作战需求,灵活、有针对性地现场选取模块、组装导弹,实现特定作战目的。其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源/通信总线技术,具有通用的无接触接口,由弹载计算机监控,通过共用总线将数据和电能分配到各模块,实现子系统模块和模块接入总线方式的标准化,实现整弹一体化。
欧洲FlexiS模块化多任务导弹
2. 满足作战概念创新,导弹向跨域化、高速化、多用化方向发展
跨域化是指导弹具备跨越不同介质,如水下、低空稠密大气层、高空稀薄大气层等,具有良好飞行品质的特性,也就是导弹具有在不同域实施作战的能力。未来战场呈现空天融合、大纵深、深尺度的趋势,作战空间空前扩大,不断向深海、极地以及临空、太空域拓展,未来的导弹武器将不断拓展飞行域和打击域。例如,空空导弹应具有打击空天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空天目标的能力,飞航导弹要具备打击网电目标的能力。
高速化指导弹武器速度达高超声速(马赫数≥5)或超声速(马赫数≥3)。高超声速导弹是当前美俄均高度重视发展的武器系统,且近年频繁开展飞行试验。美俄高超声速导弹发展途径不同,美国发展常规的高超声速导弹,包括战略、战役、战术各种型号,俄罗斯将高超声速飞行器作为核导弹弹头。如美陆军正在加紧研制前沿部署助推滑翔高超声速导弹“先进高超声速武器”(AHW),该导弹是美军在反介入/区域拒止条件下作战的重要利器,拟部署于关岛和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美军称AHW可半小时打击世界任何地方。
美国“先进高超声速武器”(AHW)
多用化是指导弹适应多类多域目标打击、多目标有效毁伤、多样化使命任务的特性,也就是“一弹多能”、“一弹多用”的能力。导弹武器多用化可大大增加装备的战场适应性。在未来复杂战场环境中,导弹多用化可提升装备的战场应变性,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同时提升导弹智能水平。未来战场环境将更加复杂,导弹更加倾向于多用化发展以应对多元目标威胁。如美国“标准”-6舰空导弹能拦截战斗机、无人机、直升机,反巡航导弹和近程弹道导弹,以及打击水面舰艇,是现阶段最典型的多用化导弹武器系统。
3. 科技创新驱动,导弹向自主化、平台化、小型化方向发展
自主化是指导弹武器不依赖于庞大、复杂的保障,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发射、自主飞行、自主打击、自主完成作战使命的特性,也就是导弹具备智能化能力。自主化是导弹武器在弹上传感器综合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驱动下,通过弹上配置必要传感器和信息计算资源,实现自主感知、预测、规划、决策,实现基于自身平台的“小闭环”与战场C4ISR系统的“大闭环”相结合。
“远程反舰导弹”(LRASM)自主选择路线规避敌舰打击目标
平台化是指导弹作为投送平台实现不同载荷有效投送的特性,也就是把导弹作为平台运用的能力。例如,将导弹装药战斗部改造成高功率微波战斗部、情报监视侦察(ISR)战斗部、通信传输战斗部等。导弹平台化发展的典型型号有美国的高功率微波先进导弹。其以导弹为平台,携带高功率微波战斗部实现软硬杀伤能力,可在目标上空待机盘旋,毁伤战区关键节点与区域的敌方网络和电子系统,达到瘫痪敌军战斗力的效果。高功率微波先进导弹也是典型的“跨域作战”颠覆性装备。
高功率微波先进导弹毁伤敌网络与电子系统
小型化是指导弹武器适应内埋化、无人化作战平台和高密度装填的特性,也就是导弹的灵巧性能力。小型无人机集群作战正成为未来一种重要的作战模式,导弹小型化必将成为未来重要趋势之一;同时从抗饱和攻击来看,来袭武器的火力密度越来越高,对防御武器的抗饱和攻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地基、空基还是海基平台,其单套武器系统携带的导弹数量越发成为其抗饱和攻击能力的重要指标,作战飞机、舰艇等平台,其内部存储弹药的空间极为有限,导弹小型化几乎成为其提高火力密度的唯一手段。
美国“长钉”微型导弹
三、结束语
当前世界导弹技术发展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循序渐进发展适应信息化战场条件的新一代装备;二是着眼战略意图,发展相比对手具有绝对优势的新型导弹装备;三是立足于创新科技运用,继续保持本国导弹优势领域。
陈萱:中国航天第十二院第四研究所情报总师,研究员。多年从事国防科技情报与战略规划研究,为国防科工局、军方,以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提供了大量决策支持,研究咨询成果被各级机关采用,在科研生产中得到应用。获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奖与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以及10余项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武器的发展方向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