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统区办地下报刊和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办报刊有什么不同

【图文】10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十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10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十讲
大小:10.6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出版,由中央宣传部长叶楚沧兼任社长。1932 年,《中央日报》改行社长制,直接对国民党宣传部负责,行政上独立,首任社长程沧波。程沧波提出了“经理部要充分营业化,编辑部要充分学术化,整个事业当然要制度化效率化”的口号,着手对《中央日报》编辑和经营两方面的工作加以整顿、改进,国民党中央在资金和人力上也大力扶持该报。因此,《中央日报》的业务与规模不断扩大,同年先后增出《中央夜报》、《中央时事周报》。1935年,《中央日报》更新设备,扩大版面。1937年6 月,开庐山版。 日因南京沦陷停刊。1938年在长沙复刊,同年9月1 日迁重庆出版,先后增设长沙、昆明、成都等地方版。1945年返迁南京,又增设《沈阳中央日报》、《长春中央日报》。1946年,《中央日报》对外称实行企业化经营,停止向中央领取经费,社长马星野。作为国民党政府的喉舌,自1928年以来,《中央日报》长期以反共为基本立场。1949年4 月23 日,《中央日报》在大陆停刊,前后出版计22年。
3.其他报刊
为了配合反共军事“围剿”,国民党于 日在南昌创办了《扫荡报》,其前身是1931年5月创刊的《扫荡三日刊》。该报由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训处主力。 国民党地方新闻机构也逐步建立起来。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党报网,并通过这张网,控制各地的新闻舆论阵地。
4.中央广播电台
国民党定都南京后,陈果夫、戴季陶、叶楚沧等首倡设立广播电台。 日在南京丁家桥正式开播。初建时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 日,启用南京江东门外新建的发射台,电波及于全国并覆盖南洋一带,成为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电台,时称“东亚第一台”。中央台建好后,地方电台也开始发展起来。抗战前形成了以中央台为核心的广播网络。国民党中央台由陈果夫创办,先后任台长的有徐恩曾、吴宝丰等,属于中统特务系统。在全国下属有十几个地方广播电台。
5.国民党政府颁布的新闻出版法规
国民党实行新闻统治政策,就是一方面建立与加强自己的新闻事业网,另一方面采用各 种办法迫害革命报刊,控制其他报刊,箝制社会舆论。为此还制订了一系列的新闻政策与法 规。如《省及特别市党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宣传品审查条例》、《查禁反动刊物令》、《取缔销售共产书籍办法令》、《出版法》、《宣传品审查标准》、《图书杂志审查办法》以及《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等。这些法律条文还规定了严格的处置办法,从罚款、查禁到判刑,甚至杀头。??更有甚者,国民党特务与军警可以不顾任何法律约束随意逮捕进步记者和文化人士,查禁各种报刊。国民党还设置了一整套新闻检查机构??形成严密的新闻检查网。
2.中共地下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有何经验教训?
为了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国统区人民听到党的声音,中国共产党坚持在上海出版报刊。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尔塞维克》、《红旗日报》和《上海报》等。《布尔塞维克》的创刊在白区树起了一面红旗,具有重大意义。它刊载了党的许多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曲折历程和认识的反复;《布尔塞维克》最鲜明、最重要的功绩在于,在一片白色恐怖的漫漫长夜中,继续举起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旗帜,宣传了党的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暴动的总方针,凝聚革命队伍对敌斗争,??;它严厉批判了托陈取消派和国民党改组派的反动言论,从思想上巩固了党的队伍,稳定了党心、慌忙,使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在复杂的形势下辨明了方向。但是,《布尔塞维克》在宣传上版面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主张以城市为中心举行暴动,进行“无间断革命”。这种“左”倾的盲动策略,给当时的革命斗争带来了损失。
《红旗》是中共中央机关报,1928年11月在上海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每周出两次。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编。初创刊时注重鼓动,注意一切政治事变的报道,每周对
21 新发生的政治事件或国家大事都发表评论,帮助读者认清事件的本质与意义。以后为了加强指导性,又大量刊登中共中央的各种报告、宣言、决议及共产国际的文件、指示等。
《上海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报纸,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主持。 《红旗日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机关报,1930年8 月15 日,由《红旗》和《上海报》的合并而成,李求实任主编。《红旗日报》的目标是要成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反对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喉舌。 日该报停刊,改出《红旗周报》(断断续续出至1934年3月终刊)。此外,中共中央还在上海出版了党内刊物《党的建设》和供宣传干部阅读的《宣传者》。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在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从武汉迁回上海秘密出版。??
在重建党的报刊网络的同时,中共中央加强了对党报的领导,成立了党报委员会,多次 作出有关报刊工作的决议的指示。党报在编辑、采访、建立通讯网和扩大发行等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在国统区办报刊的经验。如共产党人紧密依靠地下党团组织和赤色工会,在他们中间发展通讯员,依靠他们提供新闻线索,推销报刊,并通过他们筹集经费购买器材和纸张;从资产阶级的甚至反动的报刊、电台及通讯稿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改写,为我所用;经常变换和伪装刊物封面,不断转移印刷地点以对付反动派的查禁。??然而这一时期的党报也受到了“左”倾路线的严重影响?? 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
3.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有何特点和意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由城市转向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各个革命根据地都创办了报刊,其中,中央根据地的报刊最多,还创办的通讯社。这是在人民掌握政要的条件下创办的全新的新闻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31年底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向西突围、开始长征止,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报刊约16余种。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中,影响较大的报刊和通讯社有:红色中华新闻社(或称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红色中华》报、《红星报》及《青年实话》等。
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 年11 月7 日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的当天成立。以CSR (Chinese Soviet Radio)为呼号,使用中英文对外扬长避短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消息和重要文告、宣言及有关文件。红色中华通讯社与《红色中华》报是同一机关,两块牌子,一个编辑部,编辑人员既编报纸,又编广播稿件。至长征前,先后担任“红中社”和《红色中华》报领导的有周以栗、王观澜、杨尚昆、沙可夫、瞿秋白等。
“红中社”向全国播发电讯,向各根据地和上海地下党报刊发稿,使外界知道了苏区和红军的情况。它还出版《参考消息》(原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刊登新闻台抄收来的国内外通讯社的电讯稿,每天油印五六十份,供中央领导同志参阅。 日,《红色中华》创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红色中华》是一张办得活泼的小型报纸,4 开,每期最少两版,多时加印到10版。创刊初期为周刊,从第50期起改为三日刊,出至第148期又改为双日刊。《红色中华》登载中央政府的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章,使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及一切决议,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去。《红色中华》积极组织和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建设。 《红色中华》把大力报道红军的胜利消息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武装侵略中国,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 因此,揭露其阴谋和罪行,宣传我党抗日救国政治主张,也就成了《红色中华》义不容辞的 责任。 ……
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是一种崭新的新闻事业。它同国民党的官办新闻事业是根本对立的,同国统区的共产党地下报刊也有所不同。它是人民政权下创办的。既不受国统区法西斯 22 新闻统治的压迫,也摆脱了传媒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束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自由的新闻事业。这是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创办新闻事业,由此开始。第二,促进了农村大变革。第三,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战争。第四,实践了列宁的党报思想,充实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特别《红色中华》报,反复强调“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在一些方面也充实和发展了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报道与宣传、依靠人民群众办报、在报刊上开展批评与表扬、艰苦奋斗办事业等。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新闻界有何变化?《申报》是怎样进行改革的?史量才之死说明了什么?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及时宣传了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侵略罪行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政策,发动群众抗日救国运动。 从九一八事变起,抗日救亡成为国统区报刊宣传的中心。大革命失败后的舆论沉寂局面被冲破,新闻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史量才和《申报》的变化。1912年,《申报》转让给史量才。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申报》还一度采取拥蒋立场。但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申报》改变了政治态度,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1931年1月,《申报》成立总管理处,统辖一切馆务。史量才自任总经理兼总务部主任,经理马荫良兼副主任,黄炎培为设计部主任,戈公振为副主任,陶行知则是不公开对外的总管理处顾问。在陶行知的建议下,《申报》改变了言论不触及时弊的保守态度。黄炎培是史量才谋划重大事务的参与者。他协同史量才参加了许多抗日民主的社会活动,列名发起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并任主要干事。总管理处的成立,同进步人士的密切接触,对史量才本人的政治思想和《申报》办报方针的转变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申报》的改革以“时评”为“龙头”。时评联系实际,尖锐泼辣,风格多样。特别在九一八事变后,《申报》能抓住时局的症结,敢言人所不敢言,令人耳目一新。它发出了国内报刊最早提出的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重要评论之一。在国民党发动对中共红军的第四次围剿的紧要关头,表达了鲜明的反内战主张。《申报》业务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副刊《自由谈》的变化。《自由谈》从《申报》创办起的20年间基本上是鸳鸯蝴蝶派的阵地。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断然撤换主持《自由谈》的周瘦鹃,起用了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青年作家黎烈文主编副刊。黎烈文的工作使得《申报》聚集起了一支庞大的作者队伍,联络了一大批进步人士。《自由谈》设置杂文、随笔、读书笔记、短篇译文和连载小说,内容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主要内容则是与时代脏紧密相连、反映社会精神生活的作品,尤其是具有高度思想性的社会批评。这与鲁迅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此外,《申报》还增办了《妇女园地》、《经济专刊》、《医药专刊》、《图画专刊》等很多副刊,??《申报》的进步文章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史量才日益成为独立的社会舆论的代表人物。但是,《申报》进步而大胆的言论也引发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蒋介石必欲除之而后快。在先是对史量才进行拉拢、继之以“禁邮”相威胁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亲自命令特务于 日暗杀了史量才。
5.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新闻活动与办报思想。
(1)邹韬奋的新闻活动。 1926年,接编《生活》周刊,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日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1936年3月,积极筹划出版《永生》周刊,鉴于国民党压迫,由金仲华主编。日,在香港筹备出版了《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同年8月23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从香港迁回上海,改名《生活星期刊》继续出版。日,在“七君子事件”中,邹韬奋被捕狱。
23 (一)以大众进步和民族解放为目的 (二)主张办报刊要有个性 (三)适合大众需要的文风 第一,“促膝谈心”。以平等的姿态对待人。第二,“明显畅快”。使一切初识字半通文的妇女们,孩子们,工友们,农夫们,都能看懂生活日报。(四)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第一,言论上的独立精神。第二,工作上的敬业精神。第三,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五)重视报刊的经营管理 第一,处理好“事业性”与“商业性”的关系。第二,实行“集体的管理”与“民主的纪律”。第三,“搞好管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远节约”,也是邹韬奋的一条经验。第四,主张“为公择人”。
6.简要评述范长江西北采访的成果与意义。
1935年5 月1 日起,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言离津南下,经烟台、青岛到上海,再沿长江西行,赴重庆、成都,沿途写作的通信于5 月10 日起在该发表。7月14 日,又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之行,至1936年6 月结束,1936年8 月,他将这次旅途中的通信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这些通讯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以及国民党统治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更为可贵的是,该书首次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
7.简要评述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的特点、学术价值及其在新闻学研究中的影响。
《中国报学史》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报刊发展史的著作,全局系统地、清晰地勾勒出从汉唐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脉络,并且介绍了报业的经营管理、新闻教育、新闻团体、新闻法律等方面的情况。从该书的主要观点到诊断到文字表述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爱国、民主、进步、思想敬业精神,为新闻学研究树立了治学与道德风范。因此,该书被称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开山之作”。该书史料翔实,多为第一手材料,为中国报刊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8.简要评述斯诺、史沫特莱等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及其贡献。
埃德加〃帕克斯〃斯诺()1928年被聘为《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街区报》的特约通讯员。1928 年作预期一年的环球旅行,当年9 月来到中国,原计划采访6个星期,结果却是在这个苦难沉重的国家里生活与工作了13年,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一八事变后,斯诺立即却东北报道战事。一〃二八事变,他又冒着炮火往来于两军阵地之间,写出了许多出色的占地报道。后撰成《远东前线》一书,于1933年在美国出版。1936 年6 月,斯诺经宋庆龄介绍,从北平赴陕北采访,成为第一个进入陕甘宁解放区的外国记者。他在陕北3个多月,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贺龙、邓发等中共领导人和许多工农群众,并多次深入甘、宁前线采访,掌握了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10月中旬离开解放区。1937 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共上海地下党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第一个中文版本,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行,书名改换为《西行漫记》。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影响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革命征程。该书风行世界,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成为畅销的世界名著。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出生于美国密里州北部贫困的农村,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自学,19岁考入一所师范学院,并以优异的写作才能当上了沉重刊物的编辑。1928 年12 月,史沫特莱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历时10年有余,谱写了她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章”。史沫特莱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以及报告文学、长篇巨著,真实纪录了那些年代中国的历史剧变,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求生存、求解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实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4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1.抗战时期延安创办了哪些报刊?有何重要意义?
抗战时期,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也是全国革命新闻事业的中心。抗战前,延安已有《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抗战开始后,除继续出版《解放》周刊外,又加强了《新中华报》的工作,还创办了许多新的报刊,形成了以党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报刊系统。1939年2 月7 日,《新中华报》改组为党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系统地报道了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变和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此外,它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反击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它的新华社、《解放》周刊共同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了集中力量创办党的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新中华报》于1941年5 月15 日终刊。《共产党人》杂志,1939年10 月20 日,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刊物。《〈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对18年来中国革命经验的系统总结。《八路军军政杂志》, 日,八路军总政部,1942年停刊,共39期。《中国工人》,1940年2 月7 日,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1941年3 月停刊,共13期。《中国青年》杂志,1939年4 月16 日,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1941年3月停刊,共3卷。《中国妇女》,1939年6月,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1941年3月停刊,共2卷。《中国文化》,1940年2 月15 日,陕甘宁文化协会机关刊物,1941年3月停刊,共15期。毛泽东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论著《新民主义论》,强调出版报刊应紧密联系群众的革命实践。
《边区群众报》, 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1941年成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读者称赞它“念着顺口,听着顺耳”,很受群众欢迎。
新华社:从1938年起,新华社逐渐在几个大的抗日民主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分社,但仍与地方党报一体。1939 年初,党中央决定新华社脱离《新中华报》成立独立的编辑部,从此新华社开始了独立的发展阶段。1941 年5 月,党中央发出《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后,各地方的通讯社都改为新华社的分社,单独与新华社总社建立直接的工作联系。与此同时,新华社内部机构也作了较大的调整,设立了编辑科、通讯科、译电科、油印科。1944年8 月成立了英文广播部,9 月1 日对外播发英文电讯稿,到1945年新华社由抗战开始时的20 多人增加到110多人。这样既加强了中央的宣传力量,也加强了党对整个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
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建的经过和意义如何?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注意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通信和宣传工 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后,又恢复了长征时停办的通信学校和通讯材料厂。随着党的 新闻宣传工作和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到1940年,党已经有了一批无线电技术人员,他们从技术上为人民广播电台的建立做了准备。1940 年春天,党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负责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的工作。1940 年3 月,周恩来从苏联治病回国时带回来一台广播发射机,经改装、试调后实际发射功率约300 瓦。1940年12 月30 日,解放区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其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编辑。
1941年5 月25 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中提出:“各地应经常接收延安新华社的广播,没有收音机的应不惜代价设立之。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新华日报》在报道事变真相上受到国民党的刁难和阻拦时,刚刚建立的延安广播电台及时播出毛泽东为“皖南事变”起草的命令和谈话及有关报道,在全国人民面前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行径。??1943 年春天,由于斗争环境艰苦,无线电器材来源困难, 25战时新华日报的新闻宣传策略
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该报于日创刊于国民政府临时政治军事中心——武汉,日迁至战时陪都——重庆,日被迫停刊。这段时间,是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苦难年代,也是孕育中国大变革的年代。作为我党在国统区创办的第一张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它在特殊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新闻传播经验于今天仍不乏启迪。情感攻心,有效缓和国统区民众敌意“感人心者,莫发乎情”。情感的认同是心理接受的基础。创刊之初,为了缓和国统区民众的敌意,新华日报做了不少工作。发刊词申明民族大义。在特殊的舆论斗争环境下,新华日报的发刊词几易其稿才最终敲定,大力倡导积极抗日,愿为将士呼,从民族大义的情感上站到了国统区人民一边,吻合了国统区人民不当亡国奴的意愿。于右任欣然题写报头。于右任题写报头可以增强新华日报在国统区的自我公关能力,同时借助这种相通的政治情感扩大影响,营造有利于两党友好合作的舆论氛围。...&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定位决定地位”正是因为新华日报是江苏省委机关报这一定位,才使得新华日报拥有了一个极具社会公信力,政府权威力和市场影响力的高端地位,才成为政府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中最有资格的参与者和最为得力的推动者。因此,新华日报的广告经营一定要依靠这种至高的定位,一定要符合这种独有的地位。“思路决定出路”作为江苏省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的广告经营就是要充分利用党报的定位能够给广告经营所带来的在政府资源、报纸形象、社会公信、话语权威等各种优势,然后通过自身的营销策划和市场推广将上述优势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布局决定结局”党报经营不是一味退守,也需要勇敢地进攻和抢占,这其中必须要主动地为自己谋划出一个...&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坚持“四个自信”的过程中,党报无疑承担着理论宣传和文化引领的领头羊角色。新华日报精心打造的《思想周刊》和《人文周刊》,正是对这一时代要求的及时回应。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新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思想周刊》正式创刊,由“新论”“政声”“智库”“悦读”(后改为“前沿”)四版构成。6月16日,新华日报《人文周刊》正式创办,由“记录”“悦读”“百家”“新潮”四版构成。两个周刊均为每周一期。《思想周刊》力图从江苏实践经验出发,多维度地把握和阐释思想理论动态;《人文周刊》力图融会贯通历史与现实,传播文化正能量。二者既在内容上追求权威性和贴近性,又在形式上强调生动性和吸引力,并且打造了四位一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虽创刊时间不长,却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反响,是提升党报影响力的创新举措。一、《思想周刊》...&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据《新闻出版报》记者姚贞报道,新华日报拆除“口子”壁垒,创新采编机制。下面摘登的是记者的目击记: 上午8点20分,新华日报社九楼会议室里己座无虚席。总编辑周正荣轻轻一声“开始吧”,围坐在会议桌边的记者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报告选题:“昨天发生在宁六公路上的毒气泄漏事故,目前抢救情况如何?我想去作跟踪采访。”“猎头公司挖人才手法大异国有公司,我想去他们那里挖点内情。”“南京住房分配货币化已进入倒计时,有关部门将发布新闻”……周正荣静静地听,不时给记...&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新华日报精心报道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华日报4月下旬开始,6天连续在头版以《着眼大局、心系稳定》为醒目栏题,刊登了16篇稿件,报道和评论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个专栏的内容主要有:泰兴镇骨干企业无一亏损;赣榆县酿酒总厂走出亏损;连年亏损的苏州火柴厂绝处逢生;无锡市把菜...&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闭目凝神回顾一卞近几牟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怒哀乐‘从诸多成劝或不成功的事情中敖制出颇看其脉拼娜意‘吵或借鉴,形成作渭l来,始人们公点启发、撇害二知八早流劫而冷蠢案篡量上鑫靡舀鸟羹惹巍霆“谎寒春的”,官得醒听老,以下币解;标价,珍发自内体一衍代与脚l却牢寒存;鑫掀都早t蔚的“续召转”字,勾勒出时代之变的历史内涵‘金蒸翼翼粼水耳目娜新·但是,虽然较少学究气,仍不免有些正襟危坐的味道,诚不便十分亲昵、一以能栏展{藉雏淤熟杨寺松笔羊性格鲜明、夸之欲出的人物谱,还是任直无之们,傲“广告人阵步舀明,,砚“熹天”一段棒令镜实她传达给我们一种人生智慧公也许袖象。_…蒸数黛巍澹豁霆霖絮黯摹蕊黎霎雾纂鑫点会苦辣,有品昧生活追求理想渴望自立步人成熟的喜二妇犷止效。谷云华的矩文《不要爱不值得你爱的人》就是这样的...&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正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使他之......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报刊网络遭到了严重破坏,中共的办报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同时中共加强了对报业的领导,成立了党报委员会,......2.问答题 I、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国共合作实现之后,国民党实际上已经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资组成的统一战线组织。此时,在中......3.问答题 ①把党的报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②继承与发......4.问答题 I、《向导》《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创刊于上海,首任主编是蔡和森,继任者是瞿秋白等人。该刊一创刊就集......5.问答题 I、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五四运动后,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共产国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陕革命根据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