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过程中改变所发的脾气会改变有报应吗会带到下一辈子吗

因果报应故事集(书)--学佛网
&因果报应故事集(书)
发布:原平五峰山寿宁寺&[ &]&& 日期: 21:06:00&&
& & & & & & & & & & & 因果报应故事集(书)目 录   财& 富 1看风水不如依照这些定律改造命运 14子孙福禄由此知 22积小善可成大德 25因果规律一共有五条 26万事有因 宽恕解怨 27为何有的恶人荣华富贵 29德,能帮天生坎坷的人化险为夷 31天天行善命运却不见改变 32没有运气 只有因果 37因改变了,果自然就变了 41行善对后代的报应 43家族的保富法: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46积福损福,命运各异 48三十年前的冤鬼现形记 52窦禹钧五子登科 55空心秤的善恶因果 58一脚三十板,半饼供三年 61三人买牛,皆叹因果之奇妙! 62刻薄不赚钱 忠厚不折本 63深信因果:我前生的四个因果故事 66金老板积德行善得神佑 75为阎王打磨,知因果报应 76贫穷何来 富贵何来 何为大善 82近代果报见闻录:忍让满人愿者厚报 85千古不灭的因果定律 86救人一命反救己命,士兵大悟出家为僧 90积累功德出奇迹 91起心动念便是因果 94两个因果故事的对比思考 95母亲行善,女儿白血病不药而愈 97因果报应实录:借米 100一个知识分子的因果试验:要想真正富贵就多做善事 101被救小蛇三年后回来重聚 107灵鸡报恩救性命,从此立誓戒杀生 109宋朝两大将军善恶报应如天渊 111现代奇异蟒蛇报恩记 113一段触目惊心的因果故事――老总转驴身 115将军和白龟的故事 119富人和动物的奇遇 121贫穷人知因果 125怪病和因果――真实的故事 127乱伦的悲剧 131狐狸精不敢加害善人 133吃了自己养了17年的狗后双目失明 134一只无毛狗 136因果报应录之不孝恶报类 138一个感人的忏悔故事 165一个音乐家的故事 169养五个老婆的老板,45岁病死因果实例 173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因果报应 175一件让人反思的连环因果事件:邪淫终受报 178催眠前世今生――猛兽的因果 181达真堪布:因果才是最究竟的“算命” 186说绮语的因果 187金毛大公鸡 188魏颗结草:鬼来报恩的故事 191因果报应实录:乞丐命? 193工商局副局长与两个败家子的前世因缘 194八十岁老翁邪淫,家里闹鬼因果实例 199父亲杀生的因果报应 201因果报应实录:状元死后脸变仇家 204忏悔!我亲历的邪淫因果报应 205恶霸的因果报应―真人真事 213老妇人的毒誓 213我知道的两个令人畏惧的邪淫因果报应 215杀生报应,邪淫了近20年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啊 217钓鱼者的因果报应故事 221因果报应――蛇复仇 224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因果轮回 226孝顺是积德改命第一法 229贪心的果报 23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财& 富   下面纳僧和大家来谈谈财富:   一、财富由布施而来   财布施是财富的正因,其它什么努力工作、用心经营、贵人相助、机遇机会等等,都是助缘。如果想果报早一点来,现生就来,很快就来,那就要努力做好各种助缘。俗话说得好,黄金顺流漂来,也要趁早去捞。   积集福报资粮是一切成佛之道中不可或缺,修行人想要了解空性,想获得无上佛果,在福报资粮未圆满之前是无法办到。   福报的来源除了要闻、思、修,主要还是要靠发菩提心来获得。经典里说道:“不积资粮无悉地,犹如榨沙不出油。”   二、正确的认识财富   先从一故事来说起。   我们中国人,遇到家境困难,生活无着,或是生意不景气,就去求财神。   在印度,就是敬奉功德天――如供天仪轨所说的“南无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求功德天的恩赐财富。   故事就这样发生了:有人家道衰落,就供养功德天,早晚都诚意地礼拜。一直供养到两年,居然得到了功德天的感应。   那天,听见有人推门进来,一看正是功德天。   穷人急忙起来,以最虔敬而欢喜的心情去迎接。   功德天是一位最美丽的女郎,可是当她将坐下时,外面又有人推门。   穷人忙着去看时,这回来的,却是一位又黑又丑的女郎。   穷人阻止她进来,可是那位黑女郎,却一定要进来,同时说:“功德天是我姊姊,我是她的妹妹――黑女,我们姊妹是从来不曾分离的。   你请她,即使不请我,我也非来不可。   姊姊来赐与财富,我是来销散财物的,你见过有积聚财物而不散失的吗?”   这一故事说明了:世上的一切财富,都是无常的。得来是那样艰难!   可是结果是不能不散失,而且又散失得那么容易。   所以我们学佛的,财富不可强求;如散失了,也不必过分的懊丧,因为这是迟早要散失的。   反而应该注意:财富应怎样得来,得来了应怎样处理,才不致让它无意义地消散了。   三、财富究竟属于谁   财富,到底是属于谁的?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   这要从三方面去说。   从先前的因缘说,那就是“宿因则共,现缘或别”。   这是说:从以前业感而有的宿因说,大地、河山、火、水、田、园、一朵花、一株草,这些(一般看作)自然而有的,都是大家共业所感的,不但是人,也还是畜生等所同感的。   如披拂的春风,和暖的日光,山石,土壤,这不都是共有的吗?   凡是共业所感的,不是一人的力量所能转移。   如大家的善业增上,就会进步而逐渐地清净庄严。   如恶业增上,就会衰退而成为贫瘠荒凉。   经过了人的功力(也还有前生业力的彼此不同),这些自然物,就有属此属彼的差别,所以说“现缘或别”。   如本是荒地,有人加以垦殖,土地转为肥沃,收成也多而又好;如林木,经人工采伐、运输,加以制造而成用具,这就不再是一切共有的了。   然以农业品来说,土地本不是个人的。要垦殖,需要农具,是工人制成的。   农具所用的铁,又是从矿山采取,经锻炼等而成。   此外,肥料、种子、水利,一切都与现缘的人功有关。   如究竟的推论起来,如佛法所常说的:一法从一切法成,一法助成一切法。所以一切现缘所有物,也都有共同的意义。   不过依功力――现缘的主要或旁助的不同,显出属此属彼的差别罢了!   如从当前的摄受说,那就是“摄取则别,受用或共”。   摄取,是有所摄属而成为某方所有的――是个人的,是一家的,某一社团的,某一国家的。   虽其中也有是多人所公有的,但主权有了摄属,便成为不共于他(别)的土地或财物了。   这种私有的摄属,由于自私的占有欲,知识的不充分,每每超出其应得的限量。   根据上面所说的宿因现缘来看,不一定是合理的。   甚至如古代的以人为奴隶,看作自己的财富而可以买卖(到现在,人类还以牛马等为自己所有,而自由地加以奴役或杀害)。   又如某国人发现一岛屿,就被看作该国所有,或者禁止别人移殖。又如侵略者以武力取得别国的领土或权益,也被看作合法。   不过,世间原是不太理想的,原是不离自我的私有观念的(无我就出世了)。   加上财富本身,含有“现缘或别”的成分,所以自然的会成为私有制。   这种摄取而属此属彼,不一定理想,但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必然地产生成文或不成文的法规,而防范相互的侵占。   在时代的演变下――知识进步,道德进步,自会逐渐地走向合理。   如民生主义,进步到耕者有其田;都市土地,涨价归公等。   如知识更发达,道德更进步,现缘更密切(人类的关系更切),相信会逐渐到达“大同”境地,也就是更合于“宿因则共,现缘或别”的法则。   然而,世间永久是世间,摄属的私有性,也永久会存在的。   如真能完全超出私有的摄属关系,那只有净土了。   由于“宿因则共,现缘或别”的关系,尽管财富的摄属私有化,论到受用,还是可能共用的。   如农夫的庄稼,麻雀们要来分享他的果实。如栽植花木,不准人摘取,也得让人观赏。   即使围起来谢绝参观,花香阵阵,还是要随风而送到别人的鼻中。   你打开收音机,倾听优美的歌曲,不知你的邻人,也正在受用呢!房屋是你的,如偶然暴雨,路人来檐前避避雨,终该是可以的吧!   在战争时期,国家可以征用;空着的房屋,难民也可以临时住用。   如大家到了无衣无食,那末你所有的衣食,也就难于保持私有了!   众生是展转互助相成的;“宿因则共,现缘或别”的东西,虽不妨摄取而成私有,但受用却可能共同呢!   如约将来的果报说,那就是:“保藏不定属于自己;受用不再属于自己;施诸悲敬才真属于自己”。   这一判别,是应该分别解释的。   一、“保藏不定属于自己”:积聚的财物,变成不动产也好,存入银行也好,埋藏也好,不一定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佛经说:五家所共――水灾、火灾、盗匪、恶王、不肖子孙。   水火两灾,可以毁坏辛苦得来的财物。   匪与恶王,可以强夺我们的财富。   不肖子孙,把父祖辛劳的积蓄,任情地挥霍。   现代的问题更多,战争破坏,币制贬值等,每有富翁在几天内什么都完了。   其实,大家不免一死,终归无常。   蓄积的一切资财,什么也带不去,还是你自己的吗?   积蓄些养老、防灾,本来不可说不对。   但有人愚蠢无比,富有的资财,不肯供给他的父母儿女,慈善事业更不必说,连自己也舍不得用,真不知财富是做什么的!   传说:有一老人,积蓄的黄金,埋在屋外的墙脚边。   每天吃饱了,便到墙边去看看,满意地欣赏他的黄金。   这样日子久了,难免被人识破,暗暗地把藏金拿走了。   第二天,老人又去欣赏他的积蓄时,发觉黄金已被盗掘了。   这可伤透了他的心,嚎啕痛哭,哭得邻舍都惊动了。他诉说黄金被窃后,有人问他:“黄金埋藏多久了?   要使用它没有?”   他说:“埋藏已十年多了。   并没有动用过,因为每年收入丰余,不需要用它。”于是有人向他提议:“这好办,好在黄金是埋藏而不需用的。   那可以包几块土砖,照旧埋在那里,当它是黄金,每天不照样可以去看看,可以满意地欣赏它吗?”   这故事说明了,某些无谓的保藏,只是满足他的私有欲而已,并无实用,而结果终究是散失了!   二、“享受不再属于自己”:有以为自己的财物,自己有权支配享受,所以纵情地浪费,他是怎样的富有呀!   不知道,这么一来,再贫穷也没有了。   如有一千斤谷子,收藏起来,日子久了,谷子不是变质而不能再吃,便是为鼠雀等逐渐消耗光。   专于保藏而不用的也如此,所以上面说:“保藏不定属于自己”。   但此千斤谷子,如把它一起煮饭吃了,虽然并不损失,可是吃完以后,什么也就没有了。财富专为自己所享受,恰好如此,所以说:“享受不再属于自己”。   过去的福报,享受完了,未来的福业,什么也没有,这不是最大的贫穷吗?   三、“施诸悲敬乃真属于自己”:积蓄的终会散失,享受了就此没有,那末就得把现有的财富,分一分来作福修德,为将来受福种子。   譬如一千斤谷,拿一部分去下在田里,加上肥料功力,就会有十倍百倍的更多收入。   这样,如分一分财富去布施,让大家受用,为佛教文化慈善而使用,便是努力于福报的再生产。   布施,似乎是损失(如种谷腐烂),而实能引发未来丰满的福报(如收成更多)。老子说:“既以与人己愈有”,可借以说明布施得福的道理。   谷子下种时,当然希望丰收,把它播下好田地,不能撒在沙石上。布施作福也如此,有两种良好的福田,功德最大。   一、悲田:把财富分一分去抚恤孤寡,施舍医药,救济灾难等。   这些社会福利、救济事业,便是种福于悲田中,因为这是值得同情怜悯的对象。   二、敬田:为儿女的孝养父母,做佛弟子的敬奉三宝等,这都是种福在敬田中,因为这是值得尊敬的对象。   凡是种福于悲敬二田,现生或将来,一定会得良好的福报。   布施时引起“施福业”,随逐行人,从今生到来生,成为水不能淹,火不能烧,盗匪恶王所不能夺的自己的财富,所以说:“施诸悲敬乃真属于自己”。      四、财富是好是坏   毒蛇与福德资粮:财富,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再以故事来说明。   佛陀在世时,每天实行乞食的生活,阿难是佛的随身侍者。   一次,佛和阿难又去乞食了。   走到中途――水沟旁的时候,佛忽回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阿难上去一看,就说:“毒蛇!世尊!”   他们就走过去了。那时,有父子两人在田间工作,听说有毒蛇,就跑过来看看。   不看也罢,一看,两人有说不出的欢喜。   哪里有毒蛇!沟旁土里所露出的,却是一坛黄金。   于是父子俩欢天喜地的,把黄金搬回家去了。   得到了黄金怎么办呢?   取一块去金铺里兑换。   金铺里见他们是穷人,心里起了怀疑,暗暗地去报告了官府。   一会儿,便把父子俩捉了去。再到家里去搜索,收藏的黄金一起查了出来。审问明白,就判定了盗取国王财物的罪名。   当时是波斯匿王时代,法律上说:凡藏于地下的,都归国王所有。   这父子两人,就以这个罪名而被判死刑。   在刑场上,父亲忽然想起了,对儿子说:“阿难!   毒蛇!”   儿子一想,比丘说的真不错,现在是为黄金毒蛇所害而要死了,也就望着父亲说:“毒蛇!世尊”!   监斩的是一位佛弟子,听了他们的话,觉得希奇,就去报告波斯匿王。   王听了,要父子两人回去,问他们这两句话的由来,他们于是把早上在田间遇到的事情说了。   国王知道这是佛与阿难说的,对他们说:“这是佛的开示,现在你们信不信佛的话呢?”回答说:“真是毒蛇,害得我们丧生失命,怎么还不信呢!”   波斯匿王因他们信佛,就把他们开释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金钱是万恶的,它使人堕落、作恶、丧失生命。   多少人为金钱而牺牲;世上多少罪恶,多少苦难,不是从金钱而来吗?   这是近于小乘的见解。   从另一面说,如把财富应用得当,是大有利益的。   佛法要我们修福修慧,如把财富来布施行善,便是成佛的福德资粮。   什么叫资粮?如旅行时,非预备旅行资具、粮食、舟车等不可。我们如发心学佛,也非有资粮不可,否则是不会成就的。   如以财富布施作福,便是修集福德,为成佛的资粮。   那末应用财富而得当,不是最有意义的吗?   所以佛法对于财富,决非一味地厌恶它,看作毒蛇那样。   财富是毒蛇,同时也就是资粮,问题在你怎样处理它!    五、正确使用财富   一般中国人都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心态;做生意一本万利,想当然是为了使个人生活有保障,乃至为子孙万代留下吃喝不完的余荫。   但是,时代已经改变,观念已经不同。   现代的大企业家,不应著眼于自利,而是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社会人类谋福利,即所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以完成事业为目的,造福人群为理想,就没有贪心的成分在其中。   至于普通人的智能体能,虽然不足以为社会大众提出多少贡献,但至少也该负担起个人的生活开销,进一步维持家庭的成员和公司的员工,这是互助,也是为了各取所需。   因此,人人必须提供自己的所能,不论是资金的、智慧的或劳力的。身为佛教徒,更不应有做生意是只求自利而置他人利益于脑后的想法。   因为社会是群体的因缘所成,我们参与社会做任何事,就跟其他人发生关系,产生互动互惠的作用。   我们应该以自利利人的存心来赚取应赚的利润,并且把赚来的钱做合理的支配,而不仅是为个人的物质享受和满足虚荣而花钱,若能如此,就不算是因贪心而赚钱了。   《善生经》中说,居士的收入最好分做四分来处理:①家计的生活,②营业的资本,③储存在家以防意外,④放款生息。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这是非常安全而合理的分配,到今天,储存在家和存入银行生息应该合而为一。   此外,也应在这四份之中,酌量取出一部分做为三种用途:①供养父母,②周济亲友和部属仆从,③供养三宝,作为宗教的奉献。前面的四分法,是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定;后面的三种用途,则是为了孝养父母、社会福利及宗教事业。   这略有两大原则:第一、奢俭适中:不要过于悭吝,被讥为饿死狗、守财奴;又要量入为出,不可过分耗费,而致家庭经济日见困难。   这不但平常费用,要有节度,就是供养三宝,也一样的要量入为出。虽然信心恳切,乐意施舍,如由此而引起家庭经济的困窘,也会发生障碍的。   第二、蓄用兼顾:由正业得来的财物,佛指示我们一个使用的方法,是几方面都顾到的适当计划。   这就是将每年的如法收入,作四分支配:   一、资用:把一分财物,用作经常的生活费用,包括儿女教育费等。   在财力可能时,每人应有适当的生活水准,不可奢侈,却要足够。   二、积蓄:人事无常,我们有时会生病,将来还会老,平时也总有意外的必需支出。所以在每年的收益中,应保存一分,作临时支出,以及养老等费。   积存,虽是少少的数目,也是极有意思的,不但可避免临时的困窘求人,也可养成不浪费的习惯。   近代的奖励储蓄,用意也与此一样。   三、经营:无论从事哪一职业,都应在每年的收入中,分出一分为事业费。   多辟田园也好,增设工厂也好,增加资本也好,充实学力及工作技能也好。   这样才会增加收入,使财富增长累积起来。   四、作福:人不能专为自己,专为现世,应顾到社会利益,以及自己的后生福乐。   所以对社会公益――文化、慈济事业,三宝法益――供养、护持,都要分一分收入来作福。   这不但是自己积福德,也是为人群谋幸福。   像这样四方面顾到的经济支出预算,便是最健全、最合理的财富处理法。   六、布施的功德利益   “广修供养”从经文表面上看,虽然只说到供养诸佛,但是从经的内容来看,其实已包含了供养一切众生。   广修供养不仅仅是供养佛,而且要供养世界上所有对我们有恩惠以及没有恩惠的人。   如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凡是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要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去报答。   他们佛教中提倡培植三种福田:一是恩田,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知恩报恩,怀着一种感恩心,来报答他们的恩情。佛经里面讲:一个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   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在家里连孝敬、供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好佛子。   二是敬田,凡属于我们恭敬的对象,如师长、老师、善知识、诸佛、菩萨,这些都是我们的敬田,我们都要供养他们。   三是悲田,指我们慈悲的对象,如那些贫穷的人、乞丐。   他们缺吃少穿,生活有困难,需要人们帮助,作为学佛的人,我们要本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同情他们,帮助他们。   佛教把培福叫种田,就像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如果春天不播种,那么到了秋天,就一无所获。一个人的福报从哪里来的呢?   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头上,于是怨天尤人,说老天爷没长眼睛,不幸的事情总落到自己头上。   事实上,运气好不好,并不是取决于老天爷,倒是与个人的福报有关,而福报来源于培植福田。   广种恩田、敬田、悲田,通过布施、供养才会有福报。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   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无量无边的佛,每一尊佛的身边都有很多的菩萨海会围绕。   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供养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供养的意义,一是表达对佛菩萨的恭敬;二是培植福田,增长福报;三是灭除悭贪,灭除吝啬小气供佛,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克服小气如果没有供养布施心,舍不得把东西拿出来,将来会得贫穷的果报。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式,而且“利息”很高。   一个人的财富不是靠拼命赚钱就能得到,而是靠福报,靠运气。   供养、布施不仅能培植福报,同时也能克服自己的贪心和执著。   一个人如果贪著财物,舍不得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就像银行里没有存一分钱。   七、无间断的布施   《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从前一位年轻人到寺院,见到禅师大发苦水:“我也做过放生、印经和参加法会,为什么生活还是不顺呢?”   禅师从口袋拿出一百元递给年轻人,说道:“麻烦你用着一百元,帮我完成禅院的建设。”   年轻人惊讶的反问道:“这一百元怎么够建禅院啊?”   禅师说道:“那你的几次发心,怎么能消除你累世的罪业呢?”   年轻人会意一笑,告别禅师。   衲僧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财源广进、福慧增长。阿弥陀佛!看风水不如依照这些定律改造命运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   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   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   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   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   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   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   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   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   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   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   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   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松定律:  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   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   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   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   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   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   《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当下定律:  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   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   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   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 80% 20%定律:  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   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   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应得定律:  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   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间接定律:  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   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   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  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   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   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   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不图报原则:  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   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   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   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   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   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   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   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   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十一、爱自己原则:  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   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   这点非常重要。   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   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   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十二、宽恕原则:  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   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   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   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   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三、负责原则:  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   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阿弥陀佛!   子孙福禄由此知   父母是根,儿孙是枝叶。父母不受孝顺供养,则根断树枯;父母受孝顺供养,则枝繁叶茂,子孙福厚,源远流长。  佛陀告诉大家,修世间法(工作、考试、财富、姻缘、人缘、地位、身材高等等做人的福禄寿喜康),要从孝顺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道家告诉大家,父母为五行生我、助我,若抵触顶撞父母,让父母气恼,这就得不到生助,自己不能强大,所以处处人人事事受欺辱。   文昌帝君说:你供养小孩,不供养父母,你这样怎么可能有福报呢?你的小孩怎么能学好,怎么能考中呢?  我们的供养一定不要集中在下一代,一定要放在上一代。   眼睛放在上一代,下一代一定有大福气。   眼睛放在下一代,下一代不会有福气。   (不管什么学派的命理,都是下生上,上大过下为福禄的)如果我们能够从小孩子出生开始,就孝顺我们自己的父母,每天都让小孩子看到并且学习―― 那么小孩子将来福气会非常大,并且不用管他,他自己就能学好。  反过来,如果我们把眼睛放在下一代,不管不顾上一代,薄我们的父母,厚我们的小孩,那么小孩的福气是很差的。   这样也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将来小孩做了父母,也不管不顾我们,只关心宠爱他的孩子。   我们可以观察任何香港富豪的小孩子,对待父母祖上的态度――毕恭毕敬,不抵触顶撞半句。   这是积累大福分。怀孕起就示范小孩孝顺父母,小孩的福气会很大。  怎样对爸妈?――  爸妈叫我们,我们要马上应声,不能拖拉。  爸妈叫我们做事,我们要马上去做,不能偷懒。  爸妈教诲我们(尽管他们态度也不好,但我们不能被别人的态度转),我们要认真恭敬的听。  爸妈责备我们,我们一句都不可以反驳,要顺顺的听着。   (我父亲就是这样的,所以他后来职位很高)  我们外出,一定要先告诉爸妈,请示爸妈。  我们做事,一定要先告诉爸妈,请示爸妈。  即使很小很少的东西,不可以私自藏起来――伤了爸妈的心。  爸妈喜欢想要的东西,我们要努力去备好。   爸妈不喜欢的,我们要尽量的去掉。  爸妈疼爱我,我孝顺是不难的。爸妈对我不够贴心柔软,我要孝顺,这才是贤。(也是积累大福德)  爸妈有错,我们面色要柔和,声音要柔软。  爸妈有病,我们要昼夜侍奉,不能离床。  爸妈去世,我们要侍奉如同爸妈在世时一样,而且要断酒肉。  怎样对师长――  教导我们的老师,年纪比我们大的人,职位比我们高的上司,对这三种人,我们要毕恭毕敬。  路上遇到了,要先打招呼问候。  师长不说话,我们退一边恭敬等候。   (不点名不要冒出来,我就是这样的,前辈、长辈不叫我说看法,不问我,我都是恭敬侧立一旁的)   师长叫人,我们要代叫,如果别人没到,我们要马上过去。  师长站着,我们不可以坐下。   师长坐了,叫我们做,我们才可以坐。   在师长面前,声音要小声,但是又要能够听得顺畅。   离开师长的时候,要慢行。   上前靠近师长的时候,要快一点。   谁是老师―― 曾经给我们一言半语启发的,都是我们的老师。   而且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永远要毕恭毕敬。   我们看到任何人,任何先贤,任何学派,哪怕只有一句话,只要给了我们些许的启发教导,我们要永远记得这是我们的老师,永远感激,永远恭敬。   要记住,不是让我们完全折服的才是老师,我们曾经因为谁而学到一点一滴,都要感恩图报,在师长面前永远谦恭。   我们有这个对待老师的态度,一切圣贤乃至万物众生都会来启发帮助我们,让我们得到大利益的―― 一切福禄,一切智慧。&&&&&&&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把自己压得低,是真正的尊贵,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尊贵的果报――压低自己才能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低地势,汇聚百川福德智慧。阿弥陀佛!   积小善可成大德   世间有许多人虽然满怀壮志的准备着做一番大事业,却不能认真的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 &&&    然而,人世间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由很多小事所组成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许可以完全改变人的一生,因此任何无私的充满友善的举止行为,都将会给人带来不可预想的喜悦。   &&&    童话故事中说:一只小蚂蚁在河边喝水,不小心掉M了河里。它用尽全身的力气想靠近岸边,但游了一会儿就没有力气了,只能在原地打转不动,小蚂蚁近乎绝望的挣扎着。   这时正在河边觅食的一只大鸟看见了这一幕,它同情的看着这只小蚂蚁,就衔起一根小树枝扔到它旁边,小蚂蚁挣扎着爬上了树枝,终于脱险回到了岸上。      当小蚂蚁在河边草地上晒身上的水时,它听到了一个人的脚步声。   原来是一个猎人轻轻的走了过来,手里端着猎枪,准备射杀那只大鸟。   小蚂蚁迅速的爬上了猎人的脚趾,并且钻M了他的裤筒,就在猎人扣动扳机的瞬间,小蚂蚁拼命的咬了他一口。   猎人被咬后一分神,子弹就打偏了。   枪声把大鸟惊起,振翅高飞逃走了。   尽管蚂蚁是比大鸟弱小许多的小动物,但它却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大鸟躲过了一次杀身之祸。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即使是一种比较弱小的动物,它们的善行也绝不会白费。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积小善可成大德,积小成可成大功。 &&&    人世间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显现出人心中的真假善恶与正邪美丑,因此人生中的一思一念都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管是善心还是恶念,都是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做人的正理。阿弥陀佛! 因果规律一共有五条   1、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   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将于今生、来生或者遥远的未来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处的环境上成熟它的果报。”&    苦乐法则,“不论是凡夫还是圣者,他们身心相续中所有的安乐感受,下至地狱众生得到一丝凉风的快感,都是往昔造集善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不善业产生安乐的可能;相反,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痛苦逼迫,上至圣者阿罗汉相续中的苦受,都是往昔造作恶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善业产生痛苦的可能。”&    3、因微果著,“业的规律就是如此:即使是很微小的善业,也能感发极大的乐果;即使是很微小的恶业,也能感发极大的苦果。在自然界中,诸如桃李等的小小果核,能长出无量的桃李果实,与此外因果相比,内心因果的以小感大,更是极为明显。”&    4、未作不遇,“俗话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豆绝对不会长瓜。如是因才感得如是之果。如果没有修集能感苦乐的正因之业,就决不可能感受相应的苦乐果报。”&    5、已作不失,“我们往昔所造的一切恶业,如果没有以对治力忏悔,那么在今生与来世乃至千万劫后终将感受其苦果,在未成熟之前,绝不可能自动消失。   反之,往昔一切的善根如果未被邪见、嗔心等摧毁,也必将次第成熟乐果。”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万事有因 宽恕解怨   从前,徽州有个商人叫程伯鳞,他居住在扬州,非常信神敬佛。乙酉年夏天,北兵攻破了扬州城,程伯鳞于是向神佛祈祷求救。   神在梦中告诉他,说他一家十七口人,十六口人都会平安无事的,只有程伯鳞逃不过此劫。&&    程伯鳞醒来后,感到实在想不通,于是又向神祈祷。神告诉说:“你前生杀了王麻子二十六刀,现在你应当偿还于他,决不可能逃掉的。   你将其他家人安排到东厢,你自己在中堂等候,不要再连累你的家人了。”   程伯鳞照此做了。&&    过了五天,突然有北兵前来敲门,程伯鳞问道:“你是王麻子吗?   你如果是王麻子,就来杀我二十六刀吧。   如果不是王麻子,那么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恩怨,你不需进来了。”&& 那个北兵说:“我正是王麻子。”   程伯鳞便开门让他进来,那兵下马后惊奇的问:“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姓名呢?”程伯鳞便将事先自己做的那两个梦详细告诉了他。&&    北兵叹息道:“你前世杀我二十六刀,我如果今世杀了你报仇,那么你来世不是又要再找我报仇吗?”   于是北兵用刀背击打了程伯鳞二十六下,算是宽恕他了,并且还将程伯鳞一家人护送到了金陵。&&    其实万事有因,当别人对我们不好时,可能正是我们以前欠人家的。   我们如果能够忍下来,不较不怨的坦然承受,或者宽恕于人,这可能就此将这段恩怨了断和化解了,不然的话,那可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何有的恶人荣华富贵      清顺治年间,顺义县有一富户姓贡,家中财产颇丰,中年时有了儿子贡庆有,贡家一佣人也生了个儿子叫李福。在佣人的请求下,贡家允许李福陪同贡庆有跟随同一位老先生读书。   两个孩子十四岁时,李福在一天夜里梦中看见天门大开,有两位神人降临院落中,一神人指着贡庆有说:“他怎么样?”   另一神人说:“他是全福之人,十七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官位二品,一世荣华富贵。”   又指着问李福一生将怎样,神人说:“他是苦命人,一生功名无份。”   说完两位神人就升天而去,天门关闭。   李福醒来后很纳闷,将此梦告诉了父母朋友。   李福始终留心着贡庆有的境遇,在十七岁那年,贡庆有果真中了秀才,而李福这时已经不读书了,开始在家种地。   贡庆有为人既刻薄又暴戾,可谓作恶多端,可他自中秀才后,仕途顺畅,后来真的官至二品,做官后更是贪赃枉法,残害百姓。   李福认为贡庆有这样一个恶人必得恶报,但贡庆有一直活到七十多岁,财势俱全,人丁兴旺,而且还预知了自己的死期。   很多人以为做恶后没立时遭报应,从而对因果报应之理产生疑惑。李福就是这样,他心中也颇为不平,想到阴间看个究竟。   就在贡庆有去世的当天,李福也死了来到地府。   李福发现贡庆有在阴间居然还受到了礼遇,于是更加愤愤不平,随即将自己的疑惑诉于冥王,冥王命判官打开一簿子看,只见上面记录着贡庆有的生死善恶。   冥王说:“他前世做了很多大善事,这世做恶将以前积的德损耗了不少,但还有很多,下一世还将享福,不过没这一世大了。   至于他作恶的事,那是还没到要报应的时候。”   并告诉李福,说李福前世因为没行善积德,所以这世本应该受苦,但因为这世一心行善积德了,所以衣食无缺,已经不错了,等到再转生就享福了。   冥王特意允许李福跟随贡庆有转生,只见贡庆有转生到了一富贵之家中,李福自己则转生到了一中等人家。   贡庆有长大后当了县令,仍旧残害百姓,贪赃枉法,陷害良善,他曾酷刑迫供挖去了人的双眼,在另一案子中还剁去了人的双腿。   七十岁时暴病而亡。   李福这一世依旧行善积德,而且开始努力修行,在贡庆有死后,他已经可以元神出窍去阴间一看究竟了。   只见贡庆有在阴间受到了审判,簿子记录着贡庆有的福德已经全部享受殆尽,他在当官时挖人双目,剁人双脚这些事已经没有什么福德可以抵偿,必须以身还债,于是被罚转生到一贫苦人家,双目失明,双脚残废,整日在大街上乞讨,苦不堪言。   李福看见了贡庆有这三世果报,更加发奋的修行,希望自己可以早日超脱轮回之苦。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德,能帮天生坎坷的人化险为夷   中国有句话,人算不如天算,天用来算的,是一个人的德。   我一直记住一件往事,那是我父亲说给我们听的。  他年少的时候遇见一个奇人,见他不工作却从不为钱愁,肯定里头另有乾坤,于是天天鸡蛋牛奶阿华田咖啡的往他家里送就是想拜师学艺。   后来那人受不了父亲那股傻劲,坦言告诉他,他命里无需学习这种偏门的功夫,该有的自然会来。   可年轻人怎会听这种十年二十年后才会应验的话?还是苦苦要学,那人最后狠心了,告诉父亲要学可以,把三碗白饭倒入粪坑就是我入门徒弟,是好是坏这路你自己要的,莫怨。  父亲就算再痴迷也不敢干这缺德事,于是那人讲了,让你这样做不是真要你倒饭,而是要你明白,人一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德,你就算学完我一身的功夫,还不如明白这个字来的好。  德,能守护一个人的一生,德,亦能帮天生坎坷的人化险为夷。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天行善命运却不见改变      有人说自己运气非常差,也有人说自己的命不好,也有人说自己天天行善却没有什么改变……  下面我对福报和命运打一个浅显易懂的比方,你就明白原因了:  人的福报好比一个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   人从一生下来,他的杯子大小和水的量是定好的,而且这时杯子漏水比较少。   这时,只有这时,可以说这个人的“命是注定的”。  每个人的命运和福报不同,就是因为杯子的大小不同,水的多少不同。  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坏事,还活得很好。   是因为他的杯子非常大,而且水又多,做坏事是在往外漏水,虽然漏了很多水,由于他水很多,还没有漏完,所以你看他还是活得很好。   等他继续行恶,杯子的水漏完了,恶报就现前了。  有些人做了很多善事,情况还是很差。   是因为他杯子可能比较小,水又非常少,虽然做善事是往里面加水,但同时也在漏水,杯中的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量,福报还没有现前。   等他坚持行善,减少漏洞,水逐渐增多后,福报就现前了。  任何事情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这称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看一个人不能看表面,不能看一时,不能看一世。  从上面的一个比方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了:  杯子是指人的心量:心量越大,杯子越大。  水是指人的德行(最初的水是由前世或者祖宗累计下来的):行善积德是往杯中加水。  漏洞是指人的缺点:缺点越多,做坏事越多,漏洞就越大,流出去的水越多。  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就看你是加的水多还是漏的水多了。  说“人命天注定”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准确的。人的命运和运气随时都在随着你的行为和言语在做小的调整(大善大恶才有大的调整)。  现在非常多的人都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积极地改命,是非常值得赞叹的。但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注重往水杯中加水,不注重把杯子变大和减小漏洞,加的水还不够漏的,什么时候是个头!  想快速改变命运,你是不是知道采用什么方式了?   扩大心量 + 多行善事 + 改正缺点 = 快速改命。  扩大心量就是加大杯子:“量大福大”。   量大才能福大,小肚鸡肠的人,永远是没有福报的人,因为他的杯子小,装的水少。   “厚德载物”。   心量大才能厚德,厚德才能载物,这里的“物”是指你的财富、你的福报、你的官位、你的学历等等。   看别人都不顺眼,或者遇到一个不如意的事,或者别人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就生气,就怨天尤人,也是心量小的表现。如果没有大的心量承载,突然间来一个大的福报,会把你压死。   有些人不改变自己的德行,天天去买彩票,期望能中500万。   中大奖如果没有厚德来承载,招杀身之祸的人非常多,例子很多,这叫“本末倒置”。  赠给大家一些扩大心量的方法:  1、吃亏:“吃亏是福”。   吃亏就是赚看不到的大便宜,经常吃亏,就能扩大心量。   如果吃亏后又后悔,又抱怨,那不算,白吃亏了。 & 2、布施:布施对治吝啬、贪心。   悭贪的人心量不会大,多做布施,多帮助人能扩大心量。   布施是一门大学问,一定要多学习,多布施。  3、转念:有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里面就会生烦恼。   这时就要学会转念。   比如你的钱包丢了,马上转念:这肯定是我什么时候偷拿别人东西或者占别人便宜了,现在报应来了,由于我信佛了,就重罪轻受,否则说不定是丢更多的东西。   比如别人骂你,马上转念:他骂我是帮我消业,我要感恩他,愿他骂过后能解除我们之间的恩怨,发菩提心,求生净土。   你每转一次念,你的心量就扩大一点。  4、放生:随缘并有智慧地放生,不论多少。   以慈悲的心,感恩的心,看着众生从自己的手中回到差一点就生离死别的家,你的心会慢慢地融化,心量慢慢地就会扩大。  5、突破:有时候你特别讨厌某件事,根本无法接受,就要学会突破自己,狠下心来去做一次,在做后你就觉得,这个困难根本就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比如刷马桶,有些人看一眼就恶心,更不用说去刷,甚至直接用手去掏了。   这时就要突破心量了,狠下心来,就是用手摸到又能怎么样,能死吗?   这些东西不都是从人身上来的吗!   做过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个并不算脏,真正脏的是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   如果这个突破过来了,再去观察其它的事情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的心量扩大了。  6、拜佛:佛就是智慧,就是觉悟,就是慈悲,就是大爱,用你刚强难化的心,傲慢不肯低下的头颅,慢慢地弯下有点肾虚的腰,用心感受佛陀的慈悲,用心接纳佛陀的加持,你的心会变的柔软无比,慈悲无比,你慢慢就能体会什么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的心量就会慢慢地与佛一样无量无边。  7、学习经典、开示:每天用心读诵经典,接受佛陀的教育;用心聆听高僧大德的开示,接受他们的智慧;用行动向高僧大德学习,学习他们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   你能坚持学着去做,就会发现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心量无边。  8、孝敬父母:父母是你生命的给予者,没有他们就没有你。   不孝父母的人,做什么都不会成就。   家庭就是一颗大树,父母、祖宗就是树根,浇水浇在正确的地方――树根,这颗树才能枝叶繁茂。   再想一下,佛陀以大智慧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我们的父母皆在遭受苦难,我们怎么能够忍心不管,我们要尽力让我们的众生父母觉悟,学习佛陀正法,才能离苦得乐。   但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没有智慧,只能是一心求生净土,去极乐世界深造,有能力了再回娑婆世界度众生父母,一心求生净土就是大菩提心。  行善积德是往杯中加水:行善积德是改变命运和运气的关键之一。   生命的种子如果没有德水浇灌,就开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没有德水注入,就会干涸。   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说行善要随缘,不要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报,这样得到的福报就多。   行善过后要放下,就当没有发生一样。  人天福报的善在佛法上称为“有漏”,因为行善过后如果后悔或者生气,你的福报就没有了,漏掉了,所以称为“有漏”。   小诀窍是行善后马上回向极乐世界,就变成无漏了。  改正缺点就是减小杯子的漏洞:改正缺点是改变命运和运气的关键之二。漏洞不减小,就会造成漏的比加的多的情况,你做再多的善事,不改正缺点,发一次脾气,水一下子就漏光了,何谈改命,甚至一个小小的恶念也是在漏水。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要想恶念不形成恶业,就要学会快速地觉悟,一个恶念来了,马上觉悟,用念佛代替,不让恶念相续,就不会形成恶业。   因此随时随地提起佛号也是一种功夫。  有很多人做错事或者做坏事他不认为是错,因为标准没有了,其实善恶的标准就是五戒十善,不让众生起烦恼,不引起众生的邪念。简单地说:利益众生就是善,利益自己就是恶。  “命由我造,福自己求”,与别人没关系,与老天没关系。   “天道无私”,“行有不得,反求诸已”,“一切皆是你的业力感召来的”,千万不要抱怨,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千万不要发脾气,忍得住,看得开,放得下,就是功德。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有运气 只有因果      前年,父亲脑出血,生命垂危,我拉着他的手,看他在迷乱中痛苦的扭动;我一边念着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一边为他许愿:放生8万元;   一个多月,父亲出院了;许多人说,是抢救的及时,我说,是;&&&&&&&  父亲的病好了,我的还愿开始了;我只抱着一个信念,尽力,尽量早日实现8万元的放生计划;我并没有钱,甚至我还欠了十几万元,我拿什么放生?   每月工资的十分之一,工资外收入的五分之一;剩下的钱,还欠别人的账;  父亲基本没留什么后遗症,最让他痛苦的是,嘴巴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了,医生说,是脑出血伤了味觉神经;父亲很痛苦,一个那么会吃、爱吃的人,现在吃什么都味同嚼蜡,他说:生不如死;我说:你要真是能说死就死,那你就不得了了;   父亲的性格很刚强;我和他一样;曾经,我们都给了对方足够多的痛苦;  对我来说,我认为,只有我心里最清楚,父亲为什么得这个病;他很喜欢吃一道菜,叫麻辣盘鳝;就是把很多活的小鳝鱼,清洗以后,放进油锅里,因为热,鳝鱼就会盘起来,放进佐料,就成了麻辣盘鳝;  如果你当时和我一起,在他的病床前,看他挣扎的模样,就知道什么是业障现前了,你就会和我一样坚信,因果循环,真实不虚!&&&&&&&  佛真是实语者;&&&&  过去,看佛经,看到一些超出自己想象的事情时,还有这样一种心理:这是真的吗?   现在,不会有了;就像海涛法师说的,真信佛的,不会只信60%、70%;合自己心意的信,不合自己心意的不信,那不是真信;一字一句,深信不疑,才是真信佛;才谈的上信、愿、行;  现在,我知道,调服自己的心,有多难,就有多重要;  我过去自认为是运气很差的人;因为我想做什么事业都不会成;偏偏我在很多人眼里还算是个聪明人;直到,直到我运气差的改变了他们的想法......哈哈,因为稍微有些脑子的人也应该做成那件事情呀?  当我明白,没有运气,只有因果时;我改变了;  吃素、忍辱、布施、放生;不管做的到位不到位,做的好不好、做了有用没用,先听佛的话,做了再说;  连洗碗水,我都会接下来,冲马桶;就这个小事情,我坚持做了一年多;我不知道,现在我能在深圳找份工作,和这个行为之间有没有关联?因为,我到了一个不缺水的城市;  我的工资,从在家(河南)时的不到2000,到现在的管吃住4400;也算有了不小的变化;来深圳8个月,放生、布施、供养、随喜的钱,有6000左右了;现在我觉得,钱是太小的事情了;  重要的是,在深圳,可以亲近佛法;现在,我住的地方,从过去的5人一间,变成了一人一间,虽然小,我还是做了个小小的佛龛;过去,拜佛时,心中打妄念:有用吗?很傻吧?别人会笑话?现在,能拜佛,心里好高兴啊!   我又可以累积福报了,我真幸运啊!现在,晚上开始学习简单的施食了;这些都是过去光想,但不可能有条件做的事情;  人生就是如此:对一些人来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另外一些人,却要经过千难万苦才能实现,甚至于无法实现;  而我的这一切,只不过源于心里观念的一个微小变化,而付诸于行动,就会有结果呈现;  几年前,当我对一切失去信心时(因为一个年收入不到2万,欠债近20万的人,很难有什么信心),从最开始的念地藏王菩萨,希望消业免灾,改变运气;   到现在愿生西方净土中,这一段心路历程,已经刻在我的脑海里,但是很多感觉与感受,我却无法用语言表达;  父亲仍然不信佛,不吃素;仍然变着法子的做些“好吃的”,希望可以让嘴巴感受到一些好的滋味;   虽然,一切都是徒劳;   父亲的性格依然固执、刚强;但我心里知道,那只是外表,他的内心,已经被病痛摧倒;我相信,当我为他放生满8万元的时候,他一定会信佛念佛的;   我坚信,也期盼这一天早日到来;  如同人生一样,我相信,每个人的学佛经历都会不同;感受也会千差万别;   我想要强调的是,不管你信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愿望,实实在在的按佛所说的去行动吧;   对于那些和我一样程度的人来说,切记不要和别人去争辩、讨论佛法,因为那只是你或他理解的佛法而已;  行动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敬请放生、布施、随喜、忍辱、持戒、念佛、禅定、般若。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改变了,果自然就变了      我们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中:未得到的东西非常想得到,已经得到的东西非常怕失去。   这种患得患失也是一种痛苦。   这是因为什么?因为有贪心,有吝啬心。   我们都不敢舍弃。   你不怕失去、不怕得不到,心里的这种障碍就放下了;放下的同时,就能够拥有了,就不用舍弃了。   因为什么?真正的福报就在自己相续当中,在阿赖耶识当中。   它不是说舍就可以舍掉的。   该得到的一定会得到,不该得到的不会得到的;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不会是你的。   现在你认为自己得到了,其实这些东西不一定是你的,也不一定属于你的福报,所以没有必要去执着现有的这些福报。   我们作为修行人,不要特地去想这个果。   为什么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呢?菩萨不敢种恶因,不敢结恶缘,这是他特别在意的地方。   果出现了,能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的也无法逃避。而凡夫不怕种恶因,不怕结恶缘,只怕感受果报。   我们现在不能超越因果,但是可以转变因果。   怎么转变?   从因地转变。因改变了,果自然就变了。   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坎坷、艰难或痛苦,这时你只想摆脱、逃避是没有用的。   若是通过忏悔,真正把恶因、恶缘消掉了,显现的果报自然会改变。你要改变这样的现实,也是要从因上入手,从因地上改变。   你想掌握将来的命运,也是从因上入手,从因上改变。   你懂得了因果,懂得了这些道理,心态自然就放下了。   没有必要怕失去,怕得不到。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   就是尽量去种善根、结善缘。作为凡夫,也许很多时候做不到,还会种下一些恶因,还会结下一些恶缘,但是我们尽量去忏悔,尽量结善缘、种善根,将来就好了。 &  真想改变命运,就要这样改变。这样才能改变相续,才能改变命运。   如是因如是果,谁造谁受。患得患失、烦恼痛苦是没有必要的。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善对后代的报应      笔者有一位近亲,自从出嫁之后便相夫教子,克勤克俭,虔诚拜佛,尤其是乐善好施,经常暗中长期拿白米接济无法维生的贫民、寡妇或老人,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因此博得邻居一致的称赞。     她的先生是一位小学老师,后来升为校长,她本身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然而所生的子女一共六人,却个个都考上著名的大学。     老大在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研究所毕业后,便顺利申请到助教奖学金前往美国普渡大学深造,去年初已经拿到统计学的哲学博士。     另外三个男孩也都先后分别考上著名大学的医学系、牙医系和药学系,真是一门四杰,成就非凡。   有一次一位笔者故乡的小学老师(姓高)曾经告诉笔者,这位校长的大儿子在小学念书时是他教过的学生,依其过去的经验,这孩子要考上当地的省重点中学根本就没有希望,事实上依其当时的程度,也只能投考职业学校。   可是没想到他进入就读一家私立初中之后,竟然能够脱胎换骨,考上全省最著名的一中,实在令人不敢相信竟然会有如此的变化。   他后来不但能够上大学、研究所,而且还能得到奖学金出国,拿到博士学位,实在连作梦都无法想象。   为什么一个小时候看来十分平庸的孩子,后来竟然会逐渐的变成优秀,终于获得人人称羡的最高学位,这是什么原因呢?想起来这件事真是奇妙,值得一般人的深思体会或借鉴。   台北现在新任考试院副院长林金生先生(前任交通部长)一家七个兄弟,居然有六个都是博士,一个当了部长和副院长,几乎可谓一门七杰,世所罕见。   林家所以有如此杰出的后进,据许多新港当地人士说,主要是应该归功于其祖父毕生致力慈善工作的结果。   据说当时每要过年之前,林家祖父便大量发放白米,救济当地众多的贫民,直到家中仅剩两斗白米为止,因此被公认为是当地万家生佛的大善士。   林家祖先能够种下大善因,后来便自然能够收到最为丰硕的果报。  此外,还有一个很值得参考的实例。   笔者认识了嘉义县竹崎乡一位陈姓的医师,他不仅仁心仁术,而且更难得的是平日事亲至孝。   有一次其父亲在去世前患严重肝硬化,在这一段长达三、四年的期间,他竟然能够从不间断,每天与其夫人由竹崎赶回嘉义,并亲自替其打针治疗,使其父亲延长更久的时间。   他虽然共有五个兄弟,然而其父亲所有的医药费用共约一两百万,却完全由他负担,从不与他们计较或要求分摊。     此外,其岳父在临终时,他居然能够在其身边不眠不休服侍三天三夜,并且毫不忌讳,亲自加以洗身穿衣,并协助料理一切,使人不胜感动,甚至连其夫人也为之心折。    ‘百善孝为先’,由于这位医师如此孝顺和仁慈,因此所生的孩子个个都极为优秀,老大与老二两个男孩(目前在附小读书)不仅每次考试各科都几乎经常满分,全班第一,而且还都被选为全校的模范生,老大最近还参加全县市的五项全能竞赛,结果也荣获了第一名。   然而最令其父母欣慰的是,这两个孩子极为乖巧,非常孝顺,而且善体人意,每天晚上都自动作功课,父母不仅不必督促他们读书,反而必须经常规劝他们不要太过用功,以免影响睡眠和健康。   这也是一般人闻所未闻的现象,其亲友莫不替他们感到庆幸。   除此之外,这家诊所还特制出一种药膏,据说药效奇佳,能够治疗各种顽癣、烫伤、痒痛等等症状,以致名闻遐迩,有人认为这一点也是上天对于善心人士的一种回报。   有一位家住在嘉义县溪口乡的邱姓学生,最近也向笔者表示,努力行善对于后代的确有相当的补救。   她说她弟弟生下后,由于是独生子,因此受到父母最多的关爱。   有一次有人给他相命,竟然发现这个孩子的命重量只有二两多一些,依一般农历的记载,七两一的命最佳,二两一的最差,因此依此推断,其前途的暗淡与艰困自然可想而知,而家人失望的心情也就不言而喻。   然而她父亲为了改善这孩子的命运,事后曾经不断的以其名义从事各种行善的工作(例如布施白米、救助贫民、捐印善书、协助建庙等等),结果她弟弟的学业也就似乎愈来愈顺利,虽然在考高中, 时成绩还很不理想(当时只能在一所私立中学候补班借读),没想到高中勉强毕业后,竟然能够顺利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居然又能考上研究所,去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后又顺利的考进一家著名的商业机构服务,她说这种明显的演变,实在是当初所全然无法想像的。  人的命运可以由不断行善来加以改变,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家族的保富法: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 & & & & & & & & & & & & & & & &钟茂森博士主讲   在中国历史上号称为第一财主的,就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企业,是山东牟氏庄园。这个家族是从明朝末年一直到清朝末年,实际上是到了一九四九年,总共三百五十六年的历史。   这是中国史上最长久的一个家族了,比王朝还长,它超过了清朝。   它总共十代人,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记录,传了十代。它曾经资产超过了十八万亩的土地,十八万亩就是一个国家了。   诸位企业界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你的企业、你的家族能够绵延十代而不衰落?   想不想?   想,那看看他们怎么做。   这个家族自创业以来,他们就是乐善好施。那时候人都穷,很多人吃不上饭,这个家族一天三顿饭供给平民老百姓,布施粮食。   特别是遇到饥荒年,那布施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布施的粮食近百万斤;前面五代人一共所施的粮食超过一亿斤。   这个庄园住宅它没有围墙,也不用保卫,大家知道为什么?   这么大的庄园,这么有钱人,不要保卫吗?   你看我们在印度尼西亚这里,看到很多人他的壁垒森严、围墙高大。   为什么他们不需要保卫,甚至没有围墙?   他不需要,当地的整个县、整个市的人民都保卫他,都知道这家是好人,这家人富裕我们都沾光,我们都得福,我们要保护他。   所以当地的强盗都不会抢他的,甚至都保护他,所以他也用不上保卫。   这个家族家教非常的严格,用儒家的思想教育子孙。   儒家思想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是仁义礼智信,教育子孙。   特别要子孙节俭,勤俭持家。   一个人如果是奢侈,那就是败家之相。   古人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儿女要是过着奢华的生活,他可能家业到不了老,中道就衰落。所以真正爱护自己的子弟,就是严格的家教,所以前面四代人都没有出现过纨裤子弟。   这是牟氏家族的保富法,乐善好施,行善积德,另外对子孙严加管教。   所以《易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是孔子说的,孔子注解《易经》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福荫子孙;如果积不善,那它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会遭殃。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积福损福,命运各异      世间任何事都有规律,找到了命运的规律,就不难推算出人的命运轨迹。   很多人算命,就是在困境的时候就是求个希望,在顺境的时候就是求个心安,都是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算完命后,总是希望有个化解的办法。但从命理角度而言,并不能给你提供任何解决方案。   对未来的规劝,也不见得有什么用,一是不见得能听进去,二是当时就是鬼使神差让你走那一步,三则外界一些事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能力范畴。   三分天命,七分人为。   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是自己的心与行为在时时刻刻左右命运。   1)要改命,调整自己的心态,修正自己的行为。   福从哪里来?   首先是从心上来的。   只有慈悲柔软的心能纳一切福。要着意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对天地万物、一草一木、一切卑微弱小的生命,都要有深切的慈悲之心。   慈悲柔和的心,让你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一切所需,不求自得。   所用之物,皆要珍惜,物尽其用,不要浪费。   用任何东西,都要珍爱它,不要轻贱它。   这就是惜福。惜福不只是省下那一点东西,也不是你买不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种态度决定你有没有资格享受福报。   多一点感恩之心,在一切值得感恩与不值得感恩的地方,发现感恩的地方。   这样,天地万物都会眷顾你,对你恩宠有加,让你逢凶化吉,处处眷顾着你。    2)施舍   人的福报是有限度的,天地万物,什么都有定数。你花完了也就没有了。人死后,绝大部分落在饿鬼道,为什么?   因为不懂得施舍。   积福的办法是施舍。来世间一趟,就是消耗福报来了,福报消耗完了,只能落饿鬼道,百年难求一饮一食。   财富来源于施舍。施舍出去的钱,绝对不会亏的。   果实永远远远多于下下去的种子。   很多富豪都有施舍的习惯。   这是他们历生历世带来的习气,正是这种习气,让他们乐于施舍,故有今世大富之报。   此世的施舍,又让他们未来得大福报。施舍的果报不一定要等到下一生,很多是马上就有见到回报的。   当然,无求之施才是正途。   但我们大部分都是凡人,从凡人到圣人,是可以通过这些行为,逐渐改变,一步一步走上去的。   施舍的过程,就是个放开心量的过程。   施舍越多,心境越大,越仁慈。   这是从施舍过程中一步步培养出来的。   很多人嘴里唱高调,鄙视别人的施舍是交易行为,实际上自己一毛不拔。   你不但误了自己,还误了别人;不但阻断了别人求福之路,也阻断了别人提升心境之路。   施舍时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以欢喜之心施舍出去的财富,回报的财富也是让你快乐的。而以不高兴的态度施舍出去的财富,回报的也仅是财富,这些财富不能给你带来快乐。   &3)性格宽厚一点。   很多或太过偏激、或太过苛求、或太好洁癖的人,往往易遭横祸或恶病。   而心量宽大、什么事都看得过去的人,往往平平安安,什么事都没有。   这就是心造命。   你的心这也不容,那也不容,你的世界就是不宽容的世界。天地也不会对你宽容。   一些事可小可大,在别人身上是小事,到你身上就变得不可收拾。   小小的厄运与过错,在别人是很轻易就过去了,在你那里就变成了大劫。   所以什么都不要外求,先问问你自己的心。你什么样的心,感生什么样的世界。外境就是你的心的镜子。   为什么你走到哪儿都受人欢迎,你的世界一片祥和?因为你的心慈爱、平和、宽容。   为什么有的人走到哪都不受人尊重?   因为他的心偏激、自私、看谁都不顺眼。   心好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一片祥和,而世间之事,也往往照着他的心念走;心坏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一片灰暗,而他的世界之事,也往往都是灰暗之事。   这就是心造世界。   这是个心与业共同作用的世界,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世界;业也是人的行为的后果,也是心所决定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心造世界。   4)再则,对天地万物多一点敬畏之心。   人在世间是很渺小的,如同一棵小草,用不着宇宙联手来毁灭你,一阵风、一点水、一点小小的过错、一点微小的异常都能让你灰飞烟灭、万劫不复。   世界的复杂深广远在人的智慧之外。不要凭着自己一己之见,随意抨击你不了解、或自认为了解的事物。   对天地神祗,多一份敬畏。   不能相信,就敬而远之,但不要去污辱。把火烧天,你伤不了天,你伤的是自己的手。   这一点一定要小心,天底下没有比做这样的蠢事来给自己制造麻烦更快的捷径。   5)人之尊贵,在于有所节制。   生而不克,则泛滥成灾。   积福犹如往一个桶中装水,而有些行为就是那桶底下的洞,积多少福,都会漏光。   那什么是这个漏洞?最大的漏洞是不孝,不孝父母与公婆。   这就是个无底的桶了,这只桶是再也装不进水的。   6)再一个漏洞是不当之财。   不当之财是严重消耗福报的。财来得不明不白,也必定去得不明不白。留下的只有如影随形的业报。   7) 还有邪淫,这个是损福报见效最快的。   有很多人就有体会,邪淫过后,一些已成定局的事眼看着就泡汤了,而且泡汤得莫名其妙。   邪淫的人,记忆力差,精神萎靡不振,不受人尊重。   远期而言,于婚姻有极大的损害,得不如意配偶,即使对方是个大仁大义之人,也会两个人相处不来,即所谓的性格不合。   实际上哪里是性格不合?是你的福报不够。   这方面的福报都让你损耗光了,你没福再受用了。   婚后的邪淫,不管做得多隐秘,婚姻上应得的福报,都要大打折扣。   邪淫再则损财、损贵气、损灵性、损健康。你想想,这一辈子,除了这几样,你还能指望着什么?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十年前的冤鬼现形记     我平素敬惜字纸,因为字纸是传播文化的,敬惜字纸就是尊重文化,所以平日对于地上的字纸,常常捡拾。   一九四九年服务于新竹地方法院检察处时,在厕所中捡得一团字纸,展开一看,题目是“冤鬼现形记”,内容极具因果报应意义。   当时我已早就立志搜编因果报应故事,就把那张旧字纸剪贴起来,兹将原文照录如下:  新婚夫妇的背后,赫然照出大小五个鬼来!  “一九二四年,陕西汉中有一个驻军营长,风流好色,他自己早已结婚,并已生下几个儿女。   偶然看见他营部里一个书记官的新婚太太,娇艳如花,不禁万分倾倒,费尽了不少心机,终于在他阴谋陷害之下,书记官以通敌的罪名被枪毙了。   营长立刻托人向书记官的太太求婚,那知书记官的太太坚持要一夫一妻才嫁,营长已有妻子儿女,好事决难成就,但营长为色所迷,竟忍心害理,把他的妻子儿女全都毒死了。   书记官的太太无可推托,卒被营长硬娶过来。   新婚之日,营长与新娘及部分来宾,合拍一张照片,好多天照片都未送来,营长生气了,亲自往取,一看之下,立刻吓得面无人色,原来照片上新婚夫妇及来宾背后赫然照出大小五个鬼来。   其中之一就是书记官,他还是生前的面貌,紧紧的站在新娘的背后,穿的是制服,一层层的领子都没有扣上,额上还隐约地看得出是被枪弹打破了的裂痕,满面血污,异常惨怖。   稍后便是一个女鬼,是营长的妻子,完全不是人样子,头发披散开来,一对眼珠向前突出,两额青筋暴起,鼻子拱得高高地,嘴巴大张开,看不见下颚,两嘴角一直拉齐两耳根,双手前扑,作攫人状。   再后就是三个小鬼,是营长的儿女,狰狞的形像跟女鬼差不多。   这事传播出来,给营长的上司知道了,将营长判处死刑,可怜的新娘也羞愤自缢。   这件公案,便如此宣告结束。但这冤鬼现形的照片,却被翻洗多张,到处分送传观,以资劝化。   有名的四川五老之一赵尧老,特在鬼照片上亲笔题叙简单事略,结尾有两句:‘劝人少结冤仇,时时回头一看。’颇能发人深省。”  照片现鬼的事,各地报纸新闻,每有登载,兹摘录三则如下:  (一)一九五九年四月三十日台北市大华晚报登载“照片拍出鬼太婆”的伦敦消息一则:“伦敦星期日画报,近登载一张鬼照片,这照片中有一个老太太坐在汽车的后座,但这老太太在照片拍摄前早已死去,并且已被埋葬在坟墓中,这老太太名叫韩弥儿夫人,她的女婿章南和太太把她埋葬了一星期以后,有一天出外郊游,当章南为他的太太和汽车摄了一张照片以后,发现冲洗出来的相片中,他的岳母竟坐在汽车的后座,不过影像稍模糊,但仍清晰可见。”  (二)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上海申报载:“刘湘就任四川总司令之日,拍摄就职典礼照片一张,此相片竟有两鬼影活现于上。此二鬼影,一为军长赵又新,一为前直督蓝天蔚,此二人皆于去年九月间,与熊克武相战,死于沙场者也。”  (三)一九二○年五月二十三日上海申报载:“申大面粉厂王舜君,素喜摄影,于上月初,偕一友携快镜至新闸北共和路,即前巡警总局附近之树林下,嘱友代摄一影,嗣后洗出,却有伟大身躯之无头鬼在傍,头在脚边,见之大骇。据王云,是日往摄时,在下午三点余钟,何来鬼影?旋为某洋行大班所知,向王索取原底片,洗晒放大数张,寄往外国博物院,以资研究。”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窦禹钧五子登科      凡是读过旧书《三字经》的人,都知道《三字经》中有这样的四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虽然这仅是寥寥四语,但窦燕山的事迹,证明因果报应确实不虚,足以劝世励俗。   现在就把窦燕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窦禹钧是五代后晋时幽州地方人,因为幽州属燕,故名燕山。   他是一个自幼丧父的孤儿,赖母亲抚养长大,事母很孝顺,对于母亲的话,从来不敢违逆。   在那个时代的人,多数在二十岁左右就结婚,所以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就会感觉到“无后为大”的忧虑。   可是禹钧到了三十余岁,膝下犹虚,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夜间,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已故的祖父对他说:“禹钧!   你前生的恶业很重,所以你今生的命运,不仅没有儿子,并且寿命也很短促,我亲爱的孙儿,希望你及早回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转变业力,挽回命运。”   他一觉醒来,把梦中祖父的话,一一铭记于心,从此立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窦家有一仆人,盗用了禹钧二万银钱,恐怕给主人发觉,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自己小女的臂上,券上写明:“永卖此女,偿所负钱。”   仆人从此远逃他乡。禹钧发觉了这件事,把仆人所写的债券焚毁,并且对仆人的女儿抚养得很好,那女儿长大后,禹钧还替她备了嫁妆,嫁了一位美满的贤婿。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禹钧到延庆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   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   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   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地道谢而去。   窦先生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使外无旷夫,内无怨女。   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他为了要救苦济人,所以自己的私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   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的贫苦子弟,代为缴纳学费,先后造就了很多学问高深的优秀人才。   有一天,窦先生又做了一个梦,梦见祖父对他说:“你多年以来,做了不少的善事,上天因为你阴德很大,给你延寿三纪,并且赐给你五个贵子,来日都很显达,你将来寿终之后,可上升天堂。”祖父说完以后,又继续谆谆地对他叮嘱:“因果的道理,确实而无虚妄。   善恶的报应,或见于现世,或报于来世,或影响子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绝对没有疑问的。”   从此以后,窦先生更加努力修身积德,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因为他家教很严,所以儿子们都很循规蹈矩,和睦雍熙,满门孝顺。   五个儿子都先后中了进士,大儿子窦仪,官至尚书,次儿窦俨,位至翰林学士,三儿窦,官参知政事,四儿窦侃,任起居郎,五儿窦僖,位左补阙,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当时侍郎冯道赠诗一首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桩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窦禹钧本人,也做到谏议大夫的官职,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预知时至,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谈笑而卒。   善恶的报应,有的现世获报,有的子孙获报,有的来世获报,虽有迟速的不同,但报应不爽,是毫无疑问的,像窦禹钧公,不仅现世获享高寿厚禄,后代子孙昌盛显达,且观其临终瑞相,亦可证明来世必能获生善地。   这是因为窦公生平做的功德,广而且大,所以能“现世”、“子孙”、“来世”三者,都能获得善果。宋朝范文正公仲淹,曾将窦禹钧的事迹,训示其子孙,广修善事,因而范公的后代,亦很昌盛发达。   可是世人知悉窦禹钧事迹的很多,不止范文正公一人,但大多闻而不行,如入宝山空手回,岂不可惜!(取材自《历史感应统记》)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空心秤的善恶因果      这事出在清末年京东卢龙境内,有个老员外叫赵德芳,日子很好过,人旺财旺,富贵丰食,老两口子,跟前三个儿子,而且都娶了媳妇。   老员外六十大寿的时候,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儿呀,你们都听着,当初我以耍人出身,瞒心昧己,白手起家,挣下来这份家业。   我成家立业,就是凭一杆空心秤,秤杆里面灌了水银。买人家的,能买二十两算一斤;卖给人的,十四两算一斤。   二十年前,我买了几千斤棉花,每一斤就多得四两,卖棉花的客人赔了老本,被气出病得伤寒死了。   对这事我心中一直抱愧。   还有一个卖药材的,也被我算计气死了。   如今我不但有了这份家业,而且儿孙满堂,当着你们的面儿,我把这杆秤砸了,从此改恶行善。”   三个儿子听了都说:“爹爹早该如此。”当下,赵老员外就把空心秤砸了,从此改恶行善,乐善好施。谁想到,赵员外自砸了秤,乐行善事后,家里却连遭不幸。   不到一个月,大儿子得暴病死了,大儿媳妇改嫁他人;赵员外刚把大儿的丧事料理完,二儿子又得暴病死了,二儿媳妇也改嫁;三媳妇因有孕在身,没能改嫁。   经历连遭丧事,使赵德芳很难过,他对人说:“我大秤进小秤出吃黑钱反倒儿孙满堂发财致富,如今我积德行善事,反倒丧门星进门,这因果报应到底是有没有的事?”   邻居们听了,也都说老天没眼。   这一日,赵员外的三儿媳妇要临盆了,没想到三天三夜孩子也没生下来,请来不少接生婆都束手无策。有的说保孩子不保大人,有人说保大人不保孩子。   赵员外想到家中连遭不幸,心中烦得不得了。   正发烦的时候,一个游方的和尚到门前化缘。   房门里出来一管事的,说:“大师父,你要化缘到别处吧,我家三少奶奶临盆三天三夜也生不下孩子,我家员外心里正烦着呢,没心思接待你。   僧道无缘,一概不施舍了。”   和尚说:“这不要紧,你回禀你家员外,就说和尚我有催生的灵药,吃下去立时生下。”   管事的听了,不敢怠慢,立即进去回禀。赵员外正在病急乱投医,听了管事的话,赶紧吩咐把和尚请进来。   于是,将和尚让进书房请到上座。员外问大师父宝刹在何处?   和尚说:“我乃云游之人,无有定处,哪里有缘即到哪里。”   当下,和尚取出药,赵员外赶紧让人送至产房,继续同和尚说话。   正说着话,有家人来报,说三少奶奶吃了和尚的药就生下一男孩。   赵德芳听说自己得了孙子,大喜,对和尚说:“圣僧真是神仙。”言罢,立即吩咐手下人花厅摆宴。   说话的功夫,宴席摆好,赵员外请和尚入席。   席间,老员外说:“圣僧,我有一事不明,想向圣僧请教。”   赵德芳说:“我是凭一杆空心秤黑心起家的,数月前,我把秤砸了,决心改恶从善。谁想不到半年,我的三个儿子都死了,两个儿媳改了嫁,我这三儿媳给我生了孩子,总算使我没断根。   我不明白,我行善为什么反遭恶报呢?”和尚哈哈一笑说:“你不必乱想,我告诉你:你大儿子是那个卖药材的商人,你把他算计死了,他投生做你的大儿子,来找你要帐;你二儿子是给你败家来了;你三儿子要给你闯下塌天大祸,你到年老时准得病痛穷极饿死。皆因你改恶向善,上天有眼,把你三个败家子收去,你这算是第一善人。”   赵德芳听了,如梦方醒,说:“所幸蒙圣僧指教!现在我得了一个孙男,可能成立否?”   和尚说:“你这个孙子,将来能给你光宗耀祖,改换门庭。”   赵德芳听了,甚为高兴。   和尚又说:“赵员外,你知道为什么用十六两吗?”   赵德芳说:“愿听圣僧指教。”   和尚说:“这十六两,代表着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外加福、禄、寿三星,所以,你少给别人一两损福,少二两损禄,少三两损寿,给别人的越少,损自己的越多。   你想想,你一杆黑心秤,造了多少孽?”   赵德芳只觉得背后汗直冒,再次谢和尚指教,始信善恶因果分明,丝毫不昧。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脚三十板,半饼供三年      有一地方官,到他管区的一个庙里去进香,庙里的师父们都列队在门外迎候。   当他到大殿礼佛时,看见殿中有一和尚没有去接他,他当下就火了,叫人把他拉下去,打了三十个板子。等他进香完毕,回到家里一想:“我去进香礼佛是求福,人家没接我,我为什么打人家三十个板子呢?”愈想愈不对,愈想愈后悔,为了补偿这件错误,干脆建个精舍,供养他三年。   这个被打的和尚,因为曾经吃过苦头,死活都不敢去。老和尚说:“你不要怕,你去!他这一次一定会认真好好供养你三年。”   他仍然不敢去。老和尚就跟他说:“从前有一个和尚,肚子饿了,刚刚找到一块饼,准备疗饥,一只狗跟在他后面讨食,他火了,就踢了狗一脚。   说:‘我刚刚找到一块饼,还没有吃,你就跑来讨。’这狗负痛嚎叫而去,这和尚当时深感后悔,他想:‘我饿了要吃,它不也是饿了,才讨食吗?我干嘛要踢它一脚。’   于是他就把狗喊回来,分半块饼给它吃。   你就是分半块饼给狗吃的和尚,打你三十板的官员,就是那只被你踢一脚的狗。”   因此流传在丛林中有两句话说:“一脚三十板,半饼供三年。”   由此可知因果是多么可怕。阿弥陀佛!   三人买牛,皆叹因果之奇妙!      在明代万历己丑年间(1589年),太原船户王彦须,借了富翁一两八钱银子未还,就死去了。   有一天,富翁看见王彦须腰系白带,走进牛栏里面。一会儿,仆人就来报告:“牛生小崽。”   富翁走去一看,牛崽腰下有白纹。   牛长大后,富翁叫仆人:“把这头牛卖出去,只卖一两八钱。”   仆人在半路上遇到何屠户,就按这个价,顺利地卖给了何屠夫。   后来,有一个农夫,看见这条牛很强健,就把价钱提到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脾气会改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