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视晚评:java 熔断机制制会制造又一次股灾吗

您现在的位置:
2016年股市熔断机制 史上最短命的股市机制
  2016年股市熔断机制 史上最短命的股市机制;元旦节后出台的熔断机制,让证券从业者拉了一堆仇恨&&牛市赚钱,熊市下班早。不过,他们建立在广大散户亏损痛楚上的幸福感没有维持多久,熔断机制四天就被叫停。这场闹剧收场了,但有了熔断机制的前车之鉴,股民们盼望着,管理层往后能出点靠谱的招儿么?
  4天夭折的熔断闹剧
  1月 4日,2016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也是中国证券交易史上里程碑式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A股交易实施股指熔断机制&&根据规定,当沪深300指数触发5%熔断阈值时,三家交易所将暂停交易15分钟,而如果尾盘阶段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候触发7%则暂停交易,直至收市。
  当天的低开似乎不是个好兆头,很快,在2015年损失惨重、期待2016年开门红的投资者们就遭遇了当头一棒:股指在巨大的抛盘打压下不断走低,接连击破3500点和3400点整数关,终于在午后开盘的13点13分跌破5%,触发了熔断,15分钟后,重新开盘的股市继续下跌,只用了6分钟便在13点34分将跌幅扩大至7%,触发了7%的熔断阈值,三大交易所暂停交易至收盘。
  元旦节后开盘第一天,股市便遭遇了血洗。然而好戏还不算完,在弱势反弹了两天之后的1月7日,沪深300指数早早地便在9点42分便触及5%跌幅造成熔断,9点57分重新开盘后,仅用了上一次一半的时间便将跌幅扩大至7%。
  广大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多年来终于可以第一次下班回家吃午饭,但他们的老板一定高兴不起来:由于下跌过于迅速,成交量根本来不及放出,深圳某家中小型券商当日全天的佣金收入只有区区900元&&是的你没有看错,所有营业部加起来的佣金收入只有900元!比券商更惨的是股民,根据统计,2016年仅仅4个交易日,股民的市值就损失了5.6万亿左右。
  损失惨重的投资者和伤心欲绝的券商都把矛头指向了熔断机制。愤怒的股民刷爆了证监会的官方微博留言,除了骂娘几乎没有别的表达方式,而券商则纷纷上书,请求立即修正熔断机制。
  1月7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三大交易所紧急发布通知: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证监会同意,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从1月4日始,至1月7日被叫停,熔断机制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最短命的股市政策。
  保镖跟着打劫
  除了证监会官方微博这条消息下两万多条愤怒的回复,熔断机制短短四天的实施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又引发了怎样的思考?
  客观地说,股市在节后的暴跌并不能归咎于熔断机制,而是源于几方面的共振。
  首先是人民币的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去年8月初的6.20附近一路涨到6.60附近,短短5个月涨幅达到6.45%,超过了绝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而2016年的第一个星期更似乎有加速迹象。人民币贬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自然就贬值,A股的下跌也就具有了逻辑上的合理性。
  其次是经济形势的严峻,12月的经济数据大概率仍在荣枯线下,既要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又要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重大挑战,这一艰难局面即便是人民日报也并不讳言,就在1月4日当天用了一整版来谈经济,其中&经济走势会呈L形而不会走V形反转&的论断令投资者们印象深刻,心生寒意。
  第三,管理层明确在日强推注册制也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大陆目前大约有7000多万家公司,即便万里挑一,选质量最好的公司上市,也将新增7000家上市公司,规模是现在的2.5倍!虽然管理层也曾表态会把握好节奏,但以什么样的节奏发行才在市场承受范围以内,那帮技术官僚就真的那么有谱吗?一部分长线资金不愿意陪着你摸石子,搞实验,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最后,大股东减持的不确定性也令市场心生去意。2015年股灾期间,证监会明令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半年内不得减持公司股份,恰好在1月8日到期,有人计算过这部分市值大约在1万亿左右,即便不是蜂拥而出,而是细水长流,本已羸弱的股市是不是还经得起这样的长期抽血?
  综合这四点,2016年股市开门黑实在意料之中,所以并不能把板子完全打在熔断机制的屁股上。问题是,既然这样,熔断机制被千夫所指就是完全错误的吗?非也!要知道管理层推出熔断机制本意是为了稳定市场,控制风险,现在却成了助跌大杀器,加剧市场的恐慌心理。就好比原本请来看家护院的保镖却打开大门,还跟着匪徒趁火打劫,这样的倒灶机制,不吐槽实在没有天理。
  为何淮北的橘子不好吃?
  虽然据说证监会主席肖钢有穿越能力,早在三年前就开始酝酿筹划熔断机制,但这个熔断机制实在是个舶来品。在1987年美国股灾后,由美国前财长尼古拉斯&布雷迪领导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熔断机制的建议。日,即1987年股灾一周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熔断机制,此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股市相继引进了熔断机制。
  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是当遇到股市短期内的巨幅下跌时,人为中断交易,让市场参与者从恐慌情绪中冷静下来,有时间充分获取各方面资讯,从而重新做出理性的交易判断。应该说,熔断机制在稳定市场、控制风险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曾成功帮助美国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跌中摆脱出来,也曾帮助日本安然度过2011年大地震及震后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对股市的冲击。
  于是2015年的股灾中,管理层有样学样,同时也是顺应当时许多专家、学者和投资者的呼吁,在2015年9月推出了熔断机制的征求意见稿,并于日正式发布相关规定,于日起正式实施。
  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何在美国稳定市场的保镖,在中国就成了助纣为虐的凶手?大致分析一下中美股市各自的特点,也许就能得出答案。
  第一个是市场参与者的不同。美国股市曾经一度是散户的天下,也曾出现散户交易量占总成交90%的情况,还诞生过利弗莫尔这样伟大的独立交易者,但随着市场的成熟,目前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已上升到70%,并且还在继续上升中,而中国目前还是散户占比很高的市场,超过80%。
  相对来说,机构投资者更成熟、更理性,对冲风险的手段也更多样,由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就很少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美国1988年正式推出熔断机制后,18年里仅仅触发过一次,涨跌幅超过7%的情况更是罕见,而散户投资者则更多表现为冲动和非理性,由散户主导的市场就表现为频繁暴涨暴跌,仅仅去年一年,中国股市就经历了7次7%左右的大跌,换言之,在人家那里十几年难求一次的情况在我们这里就是家常便饭。
  第二个是交易制度的不同。美国股市没有涨跌停制度,标普500指数跌幅达到7%和13%时触发交易暂停;跌幅达到20%,当天提前收市,从交易心理分析,这些节点是在理论上可以跌到零的下跌深渊中的一块踏板,是汪洋中的一根浮木,市场空头在攻击到这些位置的时候,很容易因为没有下一步目标而鸣金收兵,而多头则利用这段时间搜集各种资讯,明确问题出在哪里,股市因而能够逐渐稳定下来。
  中国股市本来就设置了10%的涨跌停板制度,如今再加上5%、7%的熔断阈值,不但属于结扎后再戴套,多此一举,而且因为这两个熔断阈值和涨跌停板距离太近,等于给了空头明显的进攻目标,从跌幅5%到跌幅7%只有两个百分点,1月4日花了6分钟就达到,1月7日更是只用了3分钟就达到了。
  为什么?因为一旦达到7%的跌幅市场就丧失了流动性,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投资者最理性的选择就是抛出股票,锁定亏损,赢得确定性。因为这个市场最可怕的不是亏损,而是在不确定的未来中你还无法交易!股市熔断机制的发明者、美国前财长尼古拉斯&布雷迪1月7日在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说:&他们完全错了,正确的做法应是扩大波幅!&可谓说到了点子上!
  前者是交易心理问题,后者是交易制度问题,中国股市心理上不成熟、制度上有瑕疵,管理层这次是看对了病却抓错了方,熔断机制怎么能不闯大祸!股市这个中国病人怎么能不被毒得死去活来!
  熔断制度从实施到暂停只有短短4天,能果断叫停固然勇气可嘉,但证监会朝令夕改的做法恐怕会落人口实,公信力受损已是无法避免。更重要的是,中国证券市场汇聚了太多了利益,承担了太多的责任,更凝聚了太多的期望,不是一个或几个&不喜欢数学&、不参与市场交易的技术官僚闭门造车、一拍脑袋就能把两亿股民拿来公测的。
  2016年,等待我们的还有注册制、科创板、国际板&&无一不是我们没有爬过的山,没有蹚过的河,有了熔断机制的前车之鉴,管理层在推出所谓创新政策的时候,一定要集思广益,慎之又慎!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抱歉,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删除!若您在东方财富网遇到不便,或者希望我们能为您做出更多的功能及改进,欢迎随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我们将根据您的需求,不断完善。责任编辑:qsl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熔断机制被指股灾3.0推手 李大霄曾力挺出台
作者:宋陵
  在2016年第一周,证券公司外是寒风凛冽,毫无生机可言,而证券公司内却是一片“绿意盎然”,但是这样的“绿意”对于股民来说可不是好事,这意味着大笔大笔的资金流失,而这样“悲惨”的结局则是因为证监会推出的“熔断机制”。
  据记者了解,熔断机制是在日开始实施,但是在正式实施的第一周就引起了股市的“震荡”,导致一片哀鸿遍野。
  熔断机制在2016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实地“测试,沪深300指数先后2次触发熔断机制,两市暂停交易至收市;在1月7日,熔断机制再次“发威”,
开盘仅半个小时,沪深300指数暴跌7%,失守3300点,累计交易时间仅约15分钟,所有板块均出现下跌,超2600只下跌,仅35只飘红,再次刷市历史!
  所谓的熔断机制,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
  熔断机制实施以来,四个交易日已经引发4次熔断,而且给市场带来了恐慌性杀跌,这已经与管理层当初设立熔断机制的初衷相违背,而外界更是将熔断机制出台后引发的股市震荡称为股灾3.0。
  消极反应强烈
  熔断机制一出台就得到了首席经济学家等一批金融人士的力挺,他们认为市场非理性的下跌不是熔断机制本身的错,它的出现给了市场一个冷静地时间,以防止发生更大的宣泄性下跌,甚至是股灾。
  但是从市场的反应来看,似乎熔断机制带来的并不是股市的稳定,反而是迎来了新一轮的“股灾”。这个并不成熟的舶来品在中国表现出了强烈的“水土不服”,因为证监会只是把它当成了一个涨跌的“按钮”,而不是一套动态的降低风险的机制来看待。
  其实,熔断机制并不是中国的首创,在经历了1987年股灾之后一周年,于日率先启动了股市熔断机制,以控制股票市场的风险。不过,迄今为止,美国只在9年后的日触发过一次熔断。而中国启动熔断机制短短一周,就先后连续触发熔断,着实惊出股民一身冷汗。
  对于熔断机制,市场反应极为消极,更多的股民认为中国并不适合熔断机制,而原因则是:和境外市场不同,A股是有涨跌停板的。“我们都结扎了还学美国戴套”。
  其实,从熔断机制本身而言,其本质上是给不理性的市场提供一段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并不会改变股市的运行趋势。
  然而,中国版熔断机制在实际运营中却暴露出了不少的弊端,最终导致的现象,却是熔断稳定不成,反倒成为了股市下跌的助跌器。
  而众多股民认为,盲目引进国外成熟的交易机制、盲目崇拜欧美市场的运作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因此,对于每一项创新型的政策制度推出之前,管理层必须要充分了解中国股票市场的自身特色,并做好推出前的充分准备工作。否则,在每一项重磅新型模式推出之后,伤得最痛的,还是那些缺乏信息优势、资金优势,且缺乏有效风险对冲工具的中小投资者。现阶段,果断暂停熔断机制,或是暂时最佳的应对策略。
  对于7%的熔断阀值设置,股民纷纷表示是“多此一举”的举措。他们认为,一方面如果出现大面积跌停的情况,其熔断功能已经大打折扣;至于另一方面,在于7%熔断之后,市场将会停止交易至收市。然而,对于这一规则,实际上很可能会引发大量的抛盘无法得到及时地释放,而后把集中抛售的风险延后至下一个交易日之中。
  (,)证券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表示,在当前的A股市场环境中,熔断机制在面临系统性风险时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一旦指数触发了第一个熔断阈值,第二个熔断阈值也会很快被击破,而且熔断机制生效后所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会进一步放大指数的下行风险。
  散户将买单?
  熔断机制在国内连续“给力”的情况下,引起了股民的恐慌,更多的业内人士则认为散户将成为熔断机制下最大的“牺牲者”。
  众所周知,在中国A股市场,其属于一个高度投机的市场,且基本是以“散户”作为主导的股票市场,这与欧美发达成熟的股票市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加上中国股市的本质因素,熔断机制给“散户”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大大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因为在熔断机制下,如果不卖就收市了,这和跌停板不一样。跌5%,停15分钟,这给了中国股民一个反应的时间,为进一步的卖出留出了思考的时间,熔断机制导致流动性被遏制,盘中反弹成为奢望,让散户们直呼想念以前的股灾。”
  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熔断机制下的散户确实在股市里损失了不少的资金散户的表现也相当消极。据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连续出现熔断,主要是与中国股市特有的涨停板和T+1制度有关,在以投资者小散占绝大部分的股市,熔断机制容易引发羊群效应,让股民踩踏出逃,从而加速了市场下跌。
  不过,对于熔断机制给散户带来的负面影响,业内人士认为不必过于惊慌,应该保持冷静,采取被动持有策略,在弱市中控制风险,降低自己的风险敞口。
  而金融界爱投顾投资顾问桑东亮指出,短线市场还将围绕3300震荡,对于短期上涨过大的股票,以减仓为宜,并继续建议逢高减仓,采取防御策略。
  或为T+0做准备
  当熔断机制没有给国内股市带来稳定,反而引起动荡之时,为什么证监会还在“一意孤行”的继续实行“熔断机制”呢?
  业内人士认为,熔断机制的探索和推行,可能是为未来取消涨跌停板及T+0做铺垫。
  为此,批评熔断机制不如呼吁监管层下定决心取消涨跌停板及实施T+0。业内人士认为,包括去年股市暴涨和暴跌的表现在内,多年的股市实践已经明确证明,涨跌停板及T+1制度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
  确实,实施涨跌停板制度的初衷其实是与熔断机制类似,都是为了减少A股市场的波动,提高市场的稳定性。但通过观察多年的股市市场表现发现,事与愿违,A股市场一直是全球波动最大的市场之一。
  至于T+0制度,它是与涨跌停板配套的。一旦实施T+0,涨跌停板也必须取消,否则,一旦恐慌出现,没有了“T+1限制”,所有股民都会争先恐后将股票“抛掉”,市场可能因此更加恐慌,流动性将枯竭,涨跌停板的“助涨助跌”效果会更加显著。
  著名财经博主也认为,熔断机制导致的市场流动性收缩,可能跟A股交易制度的畸形有关。他建议,如果继续实行熔断机制,必须实行T+0,并放开涨跌幅限制;否则,熔断机制取消,应该把涨跌停板10%的限制设置成5%,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
(责任编辑:郝运 HN064)
01/18 06:0001/16 13:3401/16 08:5601/16 08:3401/16 07:5501/16 06:41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熔断机制201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