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开19大的时候港口交通运输部 港口少了

  这是一座因港而兴的城市,这是一座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东风,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正在开启建设国际港口名城的新征程。
  在长江经济带与国家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的T形交会处,宁波港巍然矗立,货通天下,一艘艘远洋巨轮、一座座龙门吊、一排排集装箱,每天见证着这个东方大港的繁忙。宁波,这座因港而兴、因开放而崛起的“国际港口名城”,面向大海,拥抱世界。
  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说,我们坚持把深入践行浙江省委“八八战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宁波实践、宁波行动,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努力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浙江篇章的宁波章节。
  “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宁波是记载古丝路历史的“活化石”。近年来,宁波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近日成功获得浙江省政府批准。
  在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三集装箱有限公司的6号泊位上,一艘巨轮停靠在此。“这批货物中,有100多个箱子来自日本、韩国,明天将统一发往欧洲。”当日值班经理潘兢告诉记者,自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后,这里已成为国际货物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几乎每天10个泊位全开,日集装箱吞吐量已达3万标箱。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舟山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幅11.7%,全球前20强班轮公司纷纷登陆,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实现贸易往来……2016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9.2亿吨,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浙江先后启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不断加快海洋港口发展。借此东风,宁波舟山港在港口容量、泊位数量、服务效能等方面再提升,成为拥有19个港区、600多座生产性泊位,年集装箱吞吐量超2100万标箱的世界超级大港。
  2016年,宁波舟山港集团还与省海港集团进行整合,在实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运营的基础上,又相继完成对温州港、嘉兴港、台州港和义乌陆港等相关港口资产的整合。
  未来,宁波舟山港还将进一步推进浙江省海洋一体化发展,助力全省加快形成“一体两翼多联”港口格局,让浙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同等行政区域中真正实现海洋港口一体化、协同化、集群化发展的先行者。
  民营经济枝繁叶茂
  民营经济是宁波最大的特色。作为制造业大市的宁波,正大力实施产业高新化、城市国际化、发展均衡化、建设品质化、生态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六化协同”战略。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说,我们将一如既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振兴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今年上半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6.5亿元,同比增长7.8%。工业经济表现抢眼,全市实现增加值2025.2亿元,同比增长8.6%。而全市规上企业利润总额达574.4亿元,同比增长29.9%——这是在去年规上工业利润30.5%的高增速基础上获得的,殊为不易。
  这是宁波民营经济“由大而强”跨越的信号,是宁波坚定不移转型升级的回报!
  过去的5年里,一大批高精尖产业集聚宁波,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宁波地区生产总值从6075亿元增加到8541亿元,人均GDP跃上1.6万美元台阶;财政总收入从1432亿元增加到214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658亿元增加到111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4%和11.1%。
  2016年,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同时获批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改革试点。宁波制造开始全面转向宁波智造。传统面广量大的宁波民企越发根深叶茂,加速实现“由大而强”再跨越。
  今年以来,宁波各级政府扎实推进“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谋划推进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长远性作用的“四梁八柱”重大工程和项目,为未来宁波发展带来更为强劲的动能。
  宁波,这座让世人惊艳的港口名城,正以坚定的脚步、昂扬的气概向着跻身全国城市第一方阵的目标迈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郁进东)
(责任编辑:刘江)[迎接党的十九大]宁波:国际港口名城再跨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正文十九大时光:全球最大无人自动码头联调联试
日09:10&&&&来源:
原标题:全球最大无人自动码头联调联试 洋山四期开港前最后冲刺,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中国标准又将创造世界第一
日前,洋山港四期进行自动化调试。记者 张海峰 摄
巨大的集装箱被轻轻抓起,轨道吊伸出长臂,准确地锁住集装箱,沿着轨道进入内场,AGV(无人车)早已等在那里,集装箱被迅速拖向指定堆场,一直到放上卡车。邵妙娜坐在中央控制室里,眼前的四个电子屏监控着整个流程,她的办公桌就像一台大型游戏机,两边各有一个操纵杆和鼠标,“正常全程完全不需要人工介入,只要几秒钟的安全确认,万一有问题需要介入,监控设备会第一时间切到现场,控制调整一下就好。”
抬头向窗外望去,红色桥机巨臂擎天,塔吊车一字排开,巨大的集装箱迅速被吊起放下,车流不息,然而繁忙的港口内却不见一人。作为轨道吊远程操作员,邵妙娜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总是心潮澎湃,“这里是即将成为全球最大无人自动码头的洋山港四期,能参与这个过程真觉得很幸福。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开港前最后的冲刺阶段。”
“十九大凝聚着老百姓的期待,汇集起来就是三个字:中国梦。”上港集团副总裁方怀瑾说,“洋山四期的发展证明了,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的梦,也将在世界的发展创新中,贡献中国的智慧与成果。”
在洋山港四期的工作大楼,一进门就立着冲刺倒计时牌。负责运营的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总经理柳长满,只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周几天连续住在岛上,“距离12月10日开港不过50天了,目前我们已进入现场联调联试阶段,从技术、运营、客户各个角度不断挖掘问题、解决问题,一定要将这项中国自主创新的项目建设好、运营好,实现开港即可成熟运行的目标。” 下转◆8版 (上接第1版)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方怀瑾也常扑在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洋山四期是中国港口发展的集大成之作,岸线2350米,7个集装箱泊位,能够满足上海与世界200多个港口的航线配置需要。630万箱的设计规模,也将使洋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箱,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港区,也将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尤其是对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
全自动化码头,在全球也属于技术前沿,过去我国没有全自动化码头设备设施的制造能力,也没有成套的软件运行控制系统,如今随着洋山四期的建成,中国人在港口科技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方怀瑾说:“全自动化码头所用的岸桥、轨道吊和AGV,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发制造,指挥调度控制系统则由上港旗下的海勃研发,如此一来,整个码头的‘大脑’与‘机体’,都实现了完全的国产化。随着洋山四期的投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中国标准都将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第一。”
为了这一刻到来,那一股始终充盈着洋山发展的“洋山精神”再次勃发。在距离洋山港四期不远处的一栋小楼内,一排排大通铺、一桶桶泡面摆得整整齐齐,16位海勃程序员在这里已封闭了近两年,“除了周末,大家吃住都在这,方便一有突发情况马上就可以到现场解决。”程序员姜涛的桌子上,除了满满的图纸,只有一张全家福的照片,说起家人腼腆地笑起来,“两个小家伙,一个4岁、一个2岁,虽然现在他们还不懂,但以后一定会为爸爸骄傲的。为了洋山,值得。”(记者 梁建刚)
(责编:唐心怡、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您当前的位置 :
&>&&>&&>&&
【迎接党的十九大】国际港口名城再跨越
  这是一座因港而兴的城市,这是一座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东风,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正在开启建设国际港口名城的新征程。  在长江经济带与国家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的T形交会处,宁波港巍然矗立,货通天下,一艘艘远洋巨轮、一座座龙门吊、一排排集装箱,每天见证着这个东方大港的繁忙。宁波,这座因港而兴、因开放而崛起的“国际港口名城”,面向大海,拥抱世界。  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说,我们坚持把深入践行浙江省委“八八战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宁波实践、宁波行动,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努力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浙江篇章的宁波章节。  “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宁波是记载古丝路历史的“活化石”。近年来,宁波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近日成功获得浙江省政府批准。  在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三集装箱有限公司的6号泊位上,一艘巨轮停靠在此。“这批货物中,有100多个箱子来自日本、韩国,明天将统一发往欧洲。”当日值班经理潘兢告诉记者,自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后,这里已成为国际货物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几乎每天10个泊位全开,日集装箱吞吐量已达3万标箱。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舟山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幅11.7%,全球前20强班轮公司纷纷登陆,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实现贸易往来……2016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9.2亿吨,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浙江先后启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不断加快海洋港口发展。借此东风,宁波舟山港在港口容量、泊位数量、服务效能等方面再提升,成为拥有19个港区、600多座生产性泊位,年集装箱吞吐量超2100万标箱的世界超级大港。  2016年,宁波舟山港集团还与省海港集团进行整合,在实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运营的基础上,又相继完成对温州港、嘉兴港、台州港和义乌陆港等相关港口资产的整合。  未来,宁波舟山港还将进一步推进浙江省海洋一体化发展,助力全省加快形成“一体两翼多联”港口格局,让浙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同等行政区域中真正实现海洋港口一体化、协同化、集群化发展的先行者。  民营经济枝繁叶茂  民营经济是宁波最大的特色。作为制造业大市的宁波,正大力实施产业高新化、城市国际化、发展均衡化、建设品质化、生态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六化协同”战略。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说,我们将一如既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振兴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今年上半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6.5亿元,同比增长7.8%。工业经济表现抢眼,全市实现增加值2025.2亿元,同比增长8.6%。而全市规上企业利润总额达574.4亿元,同比增长29.9%——这是在去年规上工业利润30.5%的高增速基础上获得的,殊为不易。  这是宁波民营经济“由大而强”跨越的信号,是宁波坚定不移转型升级的回报!  过去的5年里,一大批高精尖产业集聚宁波,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宁波地区生产总值从6075亿元增加到8541亿元,人均GDP跃上1.6万美元台阶;财政总收入从1432亿元增加到214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658亿元增加到111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4%和11.1%。  2016年,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同时获批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改革试点。宁波制造开始全面转向宁波智造。传统面广量大的宁波民企越发根深叶茂,加速实现“由大而强”再跨越。  今年以来,宁波各级政府扎实推进“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谋划推进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长远性作用的“四梁八柱”重大工程和项目,为未来宁波发展带来更为强劲的动能。  宁波,这座让世人惊艳的港口名城,正以坚定的脚步、昂扬的气概向着跻身全国城市第一方阵的目标迈进。
凡注有"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的稿件,均为浙商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的五个运输港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