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历史价值50字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在‘远征’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如果是长征,就是遵义会议,他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确立了毛泽东对革命的领导地位,是革命的重大转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长征(历史事件)
我的图书馆
长征(历史事件)
长征图 1934年10月,由于、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战争遭到失败,()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王母渡至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之间抢渡,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在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为首,、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1]红军长征后,鉴于川敌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直逼,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区。接着强渡,,翻越终年积雪的。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强渡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后,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经翻越,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今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重兵对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县城和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结束。
长征 1933年10月动员近100万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中央苏区(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方针,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中,由于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原名)采纳军事顾问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的北大门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保存的1935年5月的《布告》首次提出了“长征”一词。此前,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目标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提法是“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遵义会议后提出“西征”。这张布告首次用了“红军万里长征”一语,“万里”是从瑞金算起的行程,“长征”则表现了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后的振奋和自豪。“长征”一词很快就用开了。1935年9月《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首次提出“二万余里的长征”。到陕北后,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压迫夷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军纪十分,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红军总司令”布告的起草者是红军宣传部主编《》的。他在布告中采用流行的六言,短短156个字,通俗简明,易记易传,鞭笞了四川军阀欺压夷人的罪行,表述了工农红军的政策和严明纪律。可以说“长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定用词是陆定一的创造,并经朱德总司令首肯传播开来的。这张布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红军和平借道通过彝民区,抢渡创造了条件。由于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彝族的压迫和挑拨,彝、汉两族隔阂和误解很深。因此红军一进入汉彝杂居的、冕宁一带,就张贴出了这张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先遣队于22日晨进入彝民区,突遭手持、长矛的彝民拦阻,甚至扒光了先头部队的衣服。但红军为了解除彝民的敌视和猜忌,坚持不开枪还击,耐心向他们说明红军是为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此次是借道北上。还与彝族沽鸡头人在海子边饮鸡血誓盟,结为兄弟,这就是著名的。23日,在彝民向导的陪送下,先遣队顺利通过彝民区。5月24日先遣队占领,25日渡河成功。26日中央军委决定沿河两路进军,夺取泸定桥。29日飞夺泸定桥,日,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粉碎了把红军变成第二的迷梦。 红军走后,当地群众冒着风险保存了这张布告,1951年由文教部征集并拨交中国国家博物馆。布告纵36.5厘米、横36厘米,油印,纸张已变黄,多处破损,印痕退色,背面有张贴痕迹,但字迹仍然清晰,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红军长征时过彝民区的故事。
主力从南北各向(亦称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是”。当年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长征(毛泽东)年间长征准备阶段(日~日)失利阶段(日~日)长征转折阶段(日~日)坚持和分裂阶段(日~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日~日)阶段(日~日)
长征第一支是(后改称),于日由江西的等地出发,日到达的(今),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日由河南出发,日到达陕西,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平武等地出发,向地区西进,日到达,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于日由湖南刘家坪等地出发,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红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即。1934年10月初,等中共中央和领导人决定放弃,将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机构向西转移至湖南西部与、六军团会合,这一决定未经讨论。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机关直属队共七万五千至八万一千人万人,从、古城向西转移,由此开始了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3]。红二十四师和共1.6万余人则被留下在、等人领导下进行,开始了。 预见到中央红军的意图,在前往湘西的必经之路上集结大量兵力组成四道封锁线。10月21日晚,中央红军在王母渡至一带突破第一道封锁线,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携大量辎重沿粤赣、湘粤湘桂边缓慢西行。日至8日,突破了与之间的第二道封锁线。13日至15日,在、、、之间突破第三道封锁线。25日,中央红军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西渡湘江。中央红军面对国民革命军全面进攻,于日至12月1日历时5天,从至间,才渡过,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之后,出发时的八万余中央红军仅剩下3万余人。 1934年12月上旬,从广西老山界翻越了。日,占领,打开通向贵州的门户。12月28日,尚未恢复权力的在上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提议向、边界进军,建立以为中心的新苏区。这个计划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批准。日-1月3日,强渡。 日,中央红军攻克,进行休整。在这段时间,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旨在研判今后的军事、政治方针。是长征乃至中共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议否定了、的提议,批判了“”的错误和严重危害。会议决定代替总负责政治和党务,军事上则由为主、为辅进行总指挥。不久又成立了“三人团”(、、)总负责军事。 日-2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在与等部队激战,双方损失惨重,一渡。日,再占城。日,由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史称“”。日-3月31日,南渡。日,进入,分三路西进。日,在云南渡过。日,中央红军先遣队自强行渡过。日,占领四川。 日-7月7日,中央红军部队翻越四川、、亚克夏雪山、昌德山、打古山。日-8月31日,全歼堵击红军北上的部第四十九师,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门户。后与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合。然而,因为张国焘坚决南下而反对中央的“北上路线”,冒险度过大草地的中央红军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又被迫分裂。日,攻占天险,进入甘南哈达铺。日,翻越。日,抵达吴起镇(今吴旗县),长征结束。[2]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是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由、、领导,日成立于。1932年5月遭受国军围剿,9月突围西行5千里,于12月过入川北,1933年1月占领,建立川陕根据地,这是第一支长征的红军。长征 日至4月21日,战略配合,发起,令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向西挺进,总指挥,政治委员,副总指挥。5月中旬占领了、。6月,抵达岷江以西的与红一方面军会师。6月17日,、反对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方针,复电中共中央,认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敌已有准备”、不宜过岷江东打。提出向西发展,“组织,占领青海、新疆”。 不久,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1936年7月,最后同意红四方面军主力向集中,、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期间、、、、天敬雅邛大战役等战役,国民革命军伤亡5万余人。 红二十五军 1931年10月成立于,1934年10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主力和省委从向西转移,进入陕南,11月创建了。此时军长、副军长、参谋长、政治委员、。1935年7月,为策应中央红军,西进甘肃东部,9月到达,与陕北红军红二十六军、红会师会于延安附近,成立第十五军团,共约七千人。在红一、三军团到达陕甘苏区后,与之合编为。 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是长征后期组成的,下辖、红六军团,军团长。日南下桑植刘家坪开始展开长征,于1936年4月在云南渡过,翻越。日到达,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日,奉中央军委指示,、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总指挥、政治委员。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日在(今属宁夏)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行程近两万里。 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四方面军)在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组成“”,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之后,向前进,打通对的国际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人,在等人的带领下,到达,被新疆军阀缴械投降。
部分红军将领长征时的职位及年龄★一、中央红军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27岁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34岁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41岁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司令48岁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周恩来36岁中央政治局委员29岁、红军主任王稼祥28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36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28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28岁红军42岁1、军委纵队司令员37岁政委陈云29岁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委27岁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34岁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委29岁(后为38岁)第四梯队司令员31岁政委25岁2、军团长28岁政委35岁政治部主任32岁参谋长29岁保卫局局长28岁第1师师长30岁政治部主任27岁第1团团长24岁第2团政委邓发24岁第2师政委23岁第4团团长24岁政委20岁第5团政委24岁第1 5师(原)师长28岁政委1 8岁3、军团长36岁长征路线图政委27岁34岁参谋长26岁第4师师长26岁政委32岁第5师师长20岁政委20岁第1 O团政委22岁第11团政委24岁政治部主任27岁第1 2团政委22岁4、红五军团军团长39岁政委35岁参谋长24岁第1 3师政委34岁5、红八军团中央代表刘少奇36岁军团长32岁政委26岁参谋长42岁6、红九军团军团长31岁政委29岁参谋长29岁★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38岁副总指挥26岁总政委30岁副总政委关向应32岁参谋长29岁7、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31岁第5师师长21岁第6师政委23岁第1 8团政委20岁8、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26岁政委26岁参谋长25岁★三、红四方面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焘37岁总指挥徐向前33岁副总指挥王树声29岁政委陈昌浩28岁政治部副主任34岁9、红四军军长25岁副军长29岁政委29岁第1 1师师长25岁第1 2师师长23岁10、红三十军军长22岁政委李先念25岁政治部主任22岁11、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兼)29岁12、红九军政委27岁政治部主任28岁13、军长47岁★四、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29岁副军长徐海东34岁政委吴焕先27岁注:红军时期,这里专指1933年6月全军整编后的各部队里.将领中有几个职务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包括军事正职、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供给部部长和卫生部部长.参谋长一职相对偏弱.但也很重要。军事副职和副政治委员也有·但不是很多.倒是一般兼.代军政正职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是根据当时的战争条件和红军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的。
长征 中国工农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之中,通过我们的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究其本质而言是对人自身生存和利的尊重以及对于人的的相信,相信人类有把握自己、把握历史和命运的能力。“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对于超出人类的虚构存在“存而不论”,但是对于人间世界却充注了极大的热情,用他一生的心血建立起了自己严密而独特的哲学体系。在孔子哲学体系中,人学位居中心地位。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的学说是孔子人学的两大发现。自以来,人类对于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把握能力大大加强,但是却一直处于统治之下,即使是国民党政府,也是为了某些特定人群,或者说是小部分人服务的政体。所以孔孟学说的仁义道德都还停留在抽象的层面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人自身力量的重视并未得以执政者的真正实践,而只是道德教化的宣传内容。 高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人对于自身命运及其全人类历史进程的把握。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只有依靠人类自身努力斗争去争取权力才能够显示人类生存的价值。这点在我党长期的斗争史里面显现的酣畅淋漓,“不自由,毋宁死”,被剥削、被压迫不是老百姓“天赐”的命运。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鉴于此,以色列军人伍大卫曾经评价长征,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为中国百姓谋幸福的崇高精神,从中闪现的对于人类自身力量的确认:人是万物之至尊。 长征所完成的不仅仅是战略转移,还为新的革命阶段的到来酝酿了力量,最重要的是其对于人的生命、尊严的倡导和践行。长征,二万五千里一路走来,是人类对于自身、发展权的斗争。人在社会上的存在,不仅仅要贡献义务,还要获得自身生存繁衍的条件,在当时内外夹击、重重压迫的情况下,人要想想获得真正称之为“人”的自由和生活,就必须斗争。长征和革命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就其精神内涵则是中国历史上不绝如缕的对人的价值和权利的追求传统的外在体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息繁衍的最原初的精神支持和精神动力。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文明相比,中华民族更加的内敛和自谦,在儒家经典《》中论及“君子”的共有八十四则,对于“君子”的言谈、举止、交友、德行等方面都做出了论述,可以说,对于“君子”的内圣外王的期望就是儒家理想人格和最高精神境界的化身。在这八十四则里面,有一则是这样的: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对于何谓君子的回答非常的简洁,“问心无愧,何来忧惧?”在孔子看来这就是君子了。这一则代表了我们民族精神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内省。长征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能一日三省,向自己发问,对自己剖析,那么还会有担心和恐惧的事情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世上有几人能够严肃认真的面对自己的灵魂呢?“知耻近乎勇”,推及一个政党,有没有勇气不断反省、及时更正所犯下的错误呢?有没有灵活辩证的思想去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而不是僵守旧模式呢?所以说,能直面现实、忠诚灵魂的才是真正的勇士。我们知道,长征肇始于第五次反“”战斗的失败,之所以失败有多种原因,从我们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王明的错误领导,对战斗形势、敌我力量对比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红军的长征转移就是对于这个错误的及时弥补。但是也并非一帆风顺,党内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思想,可贵的是,我们的党却一直没有放弃同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努力,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思想, 制定了红军后面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我们党发展历史上一次自我批判、自我检讨的勇敢尝试。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同错误同逆流的斗争不止这一次。真正的共产党人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革命战斗形势的正确把握,一次次,不断的进行着向着正确道路的努力和前进。正是如此真诚和自觉的检讨才使得长征路成为一条走向队伍壮大和胜利的路。所以长征精神之一就是忠诚于自己信仰和灵魂的君子之勇。只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才敢做出这样的内省和自查。“ 君正,莫不正”。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生力军,在历史抉择的重要关头做出了正确的抉择。而人民也因此在历史中选择了他们。的传统大多对于“君子之勇”只是停留在口头的表达和践行者个体行动的证实上,而共产党作为以谋全人类幸福为主旨的政党,却可以从口头落实到实际中,超出从个体上升到到整体中。所以是君子之勇的传统的最好体现。
《易经·象辞上传》中《》第一句是这样的:“天行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讲出了什么?讲出了“天”与“人”的关系,讲出了人的自觉和努力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人的主体意识觉醒,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时候,所要做的就是“自强不息”,而不是怨天尤人。而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魂之一,是我们炎黄子孙生存、发展、壮大历史的最好概括。 所以一部的历史就是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奋斗史,我们党在七十多年前所进行的长征也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争取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的奋斗历史。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何去何从成为摆在中共领导人面前的问题,最终选择了战略转移,保存更多的有生力量以和敌人进行日后的战斗。常言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实现理想的可能。曾说“哀大莫过于心死”,只要心中的希望不破灭,哪怕这种希望是多么的微小,也终能在时间的历练下成为燎原之火。共产党人认识到了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他们责无旁贷的承担起来,用百折不挠的意志,战胜了无数困难,许多长征的路途都是在红军走过以后才第一次有了人的足迹,变成了“路”。衣衫单薄、空腹赤脚的红军却一步一步的丈量出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许多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我想到了孔子对于他的学生颜回的赞扬:“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难道是颜回喜欢过简陋的生活吗?那为什么在“人不堪其 忧”的时候,颜回还能乐在其中呢?是因为他心中有“义”,有更高的理想。同理,红军正是崇高理想追求的支持下创造了活生生的人间奇迹。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发展强盛的重要和动力来源。共产党在历史赋予的重任面前,义无反顾,卧薪尝胆,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完了充满艰辛坎坷的漫漫长征路,带领中国革命和社会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历史上无数鲜活的例子也一次次的证明了这种精神力量的强大和重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运用这个法宝取得胜利的典范,并以其穿越时空的魅力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为了民族繁荣强盛的理想继续奋斗。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此诗已被选入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诗意 红军不怕难,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经历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当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走泥丸:五岭山脉高低起伏,连绵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是脚下滚过的泥丸。 水拍云崖暖,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河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能感到深深的寒意。更喜千里雪,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剖析主题 本诗以简短的篇幅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在长征过程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与革命乐观的主义精神,表现了红军革命必胜的决心与信心,号召我们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诗意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 长缨:见《》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相应。 剖析主题并非“无人会登临意”,率众将士于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长征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因此得了。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和着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长征“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 不,咱们不是早就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长征 提起,可谓家喻户晓,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即)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在《》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日,在通过的决议中指出:“ 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第一次国共内战(1927年-1936年) 战役列表 · 战斗列表 前 奏  1927年-1931年反进剿战争反会剿战争龙岩战斗战争战争黄坡战斗方石岭战斗  1932年-1936年商潢战役潢光战役乐安宜黄战役金溪资溪战役草台岗战斗仪南战役温坊战斗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征的起因和路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