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六世是亨利八世的盔甲爷爷吗

热 词& && &
莎翁大课堂:你真的懂莎士比亚吗?
&&&&来源:&&&&
&&&&&&字号
莎士比亚的作品,除了文学享受,也能带给读者多方位的知识,从《亨利八世》中,可以管窥作者所处的都铎王朝的时代背景,从《威尼斯商人》中,也可感受中世纪末期城邦共和国的风致,而若是心中默记几段莎翁台词(最好是原文),适时吟咏,就更显有品有范儿,世事洞明皆学问,莎翁课堂开讲,这就来学习吧。
1623年,约翰?海明格斯和亨利?康岱编辑出版了“第一对开本”的《莎士比亚戏剧集》,两个编者把此书题为《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把莎士比亚10部写英王的戏归类于历史剧,这个分类延续至今,这十部戏分别是《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理查二世》、《约翰王》、《亨利四世》(上下)、《亨利六世》、《亨利八世》。其实,莎士比亚历史题材的戏剧不止这十部,《麦克白》、《李尔王》同样取材于英国历史,而《裘力斯?恺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科里奥兰纳斯》则源于罗马历史。
莎士比亚善写历史君王,亨利五世是最符合莎士比亚君主观的一位英王,他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心中的民族英雄。亨利五世在阿金库一战中指挥以农民弓箭手为步兵主力的英军,以少胜多,打败了人数五倍于英军的法国贵族骑士大军。而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也以这场战争为背景,用史诗的形式极力讴歌了这位英雄,把他塑造成一个文艺复兴时代理想的“完人”形象。亨利八世则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的历史学家因其推进了英国的宗教改革对其大加肯定,有的历史学家则因为其冷酷荒淫的婚姻生活和残酷暴力的统治手段,而对之十分厌恶。但莎士比亚笔下的亨利八世则是一个正面人物,因为刚刚经历过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出于对都铎王朝的好感,莎士比亚没有碰触亨利八世的阴暗面。剧中亨利八世被描写为一个一开始受权臣左右、偏听谗言、误杀直臣,但随着年龄、经验成长,终于成熟了的一位君王。
而被谈论得最为广泛的是莎士比亚的《科里奥兰纳斯》。科里奥兰纳斯(寇流兰)生活在罗马从贵族寡头政治向民主制过渡的关键时刻。平民阶层正逐渐形成,属于贵族阶层的科里奥兰纳斯因为他拒绝当众展示他在战争中留下的伤疤,而被罗马平民驱逐,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命运。不同人从莎士比亚的剧本中读出不同的意义,有人将此剧看成性格悲剧,即主人公骄傲的性格及其与环境的冲突决定了命运,他是一个直面群氓的孤胆英雄,也有人认为这部剧本中的阶级对立比莎士比亚任何其他剧本都要激烈、鲜明,莎士比亚把平民提到了和主人公同样的高度,这体现出了莎士比亚的阶级立场。
莎士比亚极有可能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英格兰,但他大笔一挥将故事铺向了整个欧洲大陆。《麦克白》、《李尔王》是本土作战,《威尼斯商人》、《暴风雨》、《驯悍记》、《罗密欧与朱丽叶》则分别发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帕度亚和维罗纳,《哈姆雷特》则跑到了北欧的丹麦,《仲夏夜之梦》是根植于雅典的故事,而《第十二夜》中的伊利里亚则位于今天欧洲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不过莎士比亚的地理世界虽然以欧洲为中心,但他处于一个殖民探险和帝国扩展开始起步的时代,所以作品中也有对异质文化地域的想象,比如《奥赛罗》中的亚洲大陆、《暴风雨》中的美洲新世界。有趣的是,和时代背景相契合,莎剧的地理观念还涉及海上航线和航海图志。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以威尼斯中心的航海版图扩张到北非、印度群岛和南美大陆,“一艘大商船开往的黎波里,另一艘前往印度群岛,第三艘去墨西哥,第四艘去英国。”这体现出莎剧的欧亚地理以北欧大陆为中心,延伸到印度次大陆和北非大陆。因此,我们可以说,莎剧中的地理空间是一种以欧洲为中心不断辐射向异域边缘的世界。
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 (Hamlet)
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Hamlet )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雷特》
Love is blind and lovers cannot see the pretty follies that themselves commit. (A Merchant of Venice )
可恋爱是盲目的,恋人们瞧不见他们自己所干的傻事――《威尼斯商人》
The quality of mercy is not strained. A(Merchant of Venice)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威尼斯商人》
Sweet are the uses of adversity. (As You Like It, 2.1)
逆运也有它的好处――《皆大欢喜》
Do you not know I am a woman? When I think, I must speak. (As You Like It)
你不知道我是个女人?我心里想到什么,便要说出口来。――《皆大欢喜》
B 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
Sounds, and sweet airs, that give delight and hurt not。
Sometimes a thousand twangling instruments
Will and sometime voices
That, if I then had waked after long sleep,
Will and then in dreaming,
The clouds methought would open, and show riches
Ready to drop upon me, that when I waked
I cried to dream again。
(凯列班):“不要怕。这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和悦耳的乐曲,使人听了愉快,不会伤害人。有时成千的叮叮咚咚的乐器在我耳边鸣响。有时在我酣睡醒来的时候,听见了那种歌声,又使我沉沉睡去;那时在梦中便好像云端里开了门,无数珍宝要向我倾倒下来;当我醒来之后,我简直哭了起来,希望重新做一遍这样的梦。”
Gold? yellow, glittering, precious gold? No, gods,
I am no idle votarist: roots, you clear heavens!
Thus much of this will make black white, foul fair,
Wrong right, base noble, old young, coward valiant。
Ha, you gods! why this? what this, you gods? Why, this Will lug your priests and servants from your sides,
Pluck stout men's pillows from below their heads:
This yellow slave
Will knit and break religions, bless the accursed,
Make the hoar leprosy adored, place thieves
And give them title, knee and approbation
With senators on the bench: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全部参考朱生豪译本)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自创了1700个英文单词,而根据某部词汇索引的统计,莎士比亚一共使用过43566个不同的词。
莎士比亚是博物学家,他在剧本中描写了至少200种的植物,130种的动物以及30多种矿物。
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总被广泛讨论1958年一项统计表明关于哈姆雷特为什么迟迟不报仇的原因有300多种解释。
莎士比亚是电影的心头好,默片时代对莎剧的改编上演不下400余次,有声电影出现后,据《吉尼斯大全记载》,截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忠于原著的改编不下270次。
(责编:张淑燕、周斌)作品简介/《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亨利八世》是莎士比亚1613年写的英国。莎氏一生创作了十部英国历史剧,分别描述六个英国君王的生平。按他们在位的年代论,是最后一个;按写作年代论,《亨利八世》也是最后一个。在写作这部作品时,莎士比亚已基本上结束了他的舞台艺术生涯,退隐在斯特拉特福镇老家安度晚年了。 《亨利八世》和莎士比亚的其他历史剧有两点重要差异。首先,在写以前的几个时,虽不都是从登基开始,但都写到结束为止;唯独对亨利八世他只写了他在位时期的一个片断。当然,那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关键的一个时期——英国的宗教改革(Reformation)发生于此时。
作者简介/《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莎士比亚() 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14行诗
《亨利八世》()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和。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早期(年):这时期的伊丽莎白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期写成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中期(年):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
《亨利八世》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奥赛罗》(1604)描写了一幕冲破又陷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阴谋的青年男女的感人爱情悲剧。《李尔王》(1606)描写刚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诚和伪善的事实下变为一个现实而具同情心的“人”的过程。《麦克白》(1606)则揭露权势野心对人的毁灭性腐蚀毒害作用。这时期所写的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晚期(年):这时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和解。《暴风雨》(1611)写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一场类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得风平浪静。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1919年后被介绍到,现已有的《莎士比亚全集》。
亨利八世生平/《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亨利八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亨利七世次子。亨利八世在位的38年是英格兰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16世纪。这次改革的基本意义在方面,而不在宗教方面,核心问题是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导致英国形成完全的民族国家。这次改革从确立亨利八世与的开始,到确保国王对教会的绝对统治而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宗教改革是由亨利八世个人的离婚案引起的;从实质上看,变革是在和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实现的,并和亨利八世的对法战争和西欧的国际格局变化都有一定的联系。他自日开始在位,这时已经逐渐从一个欧洲偏远蛮荒及以暴政著称的小国发展成为有影响的专制极权国家,他的父亲亨利七世在位时,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为自己长子亚瑟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为妻。但婚后不久他的长子因病去世,当时西班牙和法国不和,他为了维持中立不得罪,力图挽留长媳,经向请示,(根据天主教教规夫妻结合是的旨意,不允许离婚再嫁娶,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教皇批准可以再嫁他的次子,当时只有12岁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8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但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的玛丽一世)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国尚未有过女王,而且有说法说弟娶兄嫂不吉,他又和女侍官安妮·博林产生了婚外情,他让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皇申请,
《亨利八世》
因为他这次婚姻是教皇亲自批准的,这为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强大势力的西班牙。教廷迟迟不能批准他离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经怀孕。他着急采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职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迫使开除他的教籍。在当时受宗教改革思潮影响者的鼓吹下,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任最高权威, 其间为处死数7万多人, 约为当时英国人口的7%。从此英国教会成为圣公会,基督新教的一个单独教派。圣公会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因为它和天主教没有任何理论原则的分歧,只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以英皇代替而已, 而圣公会的大主教与教皇的名称相同, 都是叫POPE, 教会的英文名称亦相同, 都是Catholic Chuch, 只是为了与天主教分开, 改为英国公教 - Anglo-Catholic Church, 其他的只有部份礼仪简化了。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就是安妮·博林)也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他一怒将第二个妻子以通奸罪砍头处死,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第三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国王)又因去世。他先后娶了6位夫人,全部没有好结果:第一位逼迫,第四位德意志新教公主协议离婚,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因他去世幸免于难,另外两位被他处死。
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八世与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之前的情妇,正是安妮·博林的妹妹Marry Boleyn。而安妮·博林当初不愿像她妹妹一样只是做国王的情妇,于是给予巨大压力要求成为“公众认可的”皇后。当然最后通过亨利八世与教会的决裂,不需要再获得教皇的批准,他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并娶Anne Boleyn为皇后。此外他亦有大量情妇及私生子,後世的很多都怀疑他是死于梅毒, 并留下一个接近破产的国家。他临死时设下遗嘱,由爱德华和他的后代继位;如果爱德华没有后代,爱德华死后由玛丽和她的后代继位;如果玛丽没有后代,玛丽死后由伊丽莎白和她的后代继位。他没有想到如此严密的安排,最后三位都没有后代,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都铎王朝也终结了,王位传给表姐的儿子。
头衔和纹章/《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的纹章亨利八世是第一个经常使用「Majesty」作为称呼的英国君主。另外他也不时使用「Highness」或「Grace」。他统治期间皇室礼仪进行了一些变革。亨利最初使用的头衔是「蒙上帝恩典,和国王,爱尔兰领主亨利八世」(Henry the Eighth, by the Grace of God, King of England, France and Lord of Ireland)。1521年由于亨利撰文攻击马丁·路德、护卫廷,教宗良十世赐封「信仰的守护者」(Defender of the Faith)加入到正式头衔中。英国脱离罗马教廷後,保罗三世撤回了封赐,但国会法案宣布这一头衔仍然有效。1535年,亨利在皇室头衔中增加了王权至高的语句,即「英格兰教会之首」(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in Earth Supreme Head),1536年进一步改为「英格兰和爱尔兰教会之首」。1541年,让爱尔兰国会将「爱尔兰领主」头衔改为「爱尔兰国王」[10]。当时很多爱尔兰人认为教宗才是真正的国家首脑,领主只是其代表而已。这是有历史原因的:12世纪,教宗将爱尔兰作为封地赐给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而教宗仍然保留名义上的最高权位。在这次承认亨利八世为的会议上,与会者首次同时包括了爱尔兰的凯尔特人酋长和盎格鲁人贵族。
此後直到亨利八世去世,他的一直是「蒙上帝恩典,英格兰、法国和爱尔兰国王,信仰的守护者,英格兰和爱尔兰教会之首亨利八世」(Henry the Eighth, by the Grace of God, King of England, France and Ireland, Defender of the Faith and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and also of Ireland in Earth Supreme Head)。亨利八世的训辞是「Coeur Loyal」(意为忠贞的心),以心型加上文字「Loyal」的形式绣在他的衣物上。他的徽章是都铎玫瑰(Tudor rose)加上代表其祖母波福家族的吊闸图案(Beaufort )。亨利八世的纹章是自亨利四世时代开始使用的英国王室纹章:四等分,交错显示蓝底的三支(Fleur-de-lis,代表法国)和红底的三只头朝正面、行走状的(代表英格兰)。
相关电影/《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亨利八世的私生活”(The Private Life of Henry VIII),1933年。查尔斯·劳顿主演,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千日安妮”(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1969年。扮演亨利的理查·伯顿和扮演安妮·博林的(Geneviève Bujold)分别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奥斯卡最佳的提名。 “日月精忠”(A Man for All Seasons),196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根据罗伯特·鲍特(Robert Bolt)的名戏剧改编,主要围绕托马斯·摩尔爵士展开,亨利八世由罗伯特·肖(Robert Shaw)扮演。1988年该片的重拍版中,亨利八世由马廷·张伯伦(Martin Chamberlain)扮演。 “年轻的贝斯”(Young Bess),1953年。这是一部关于伊丽莎白一世年轻时代的电影,亨利八世再次由扮演。 “鸠占鹊巢(台湾翻译为"美人心机")”(The Other Boleyn Girl),2008年。史嘉蕾·乔韩森(Scarlett Johansson)扮演玛莉·博林,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扮演安妮·博林,艾瑞克·巴纳(Eric Bana)扮演亨利八世。”都铎王朝“(The Tudors),2007年,。饰演亨利八世。IMDB:/title/tt0758790/
英文版内容/《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Upon first reading, Henry VIII seems obscure and
to modern readers. Its
plot leaps from one group of characters to the next, relying on the audience's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of Tudor history to fill in the gaps. Despite its difficulties, however, the basic format of Henry VIII looks more f. It can be seen as an
version of "Lifestyles of the Rich and Famous," a glimpse, although fictionalized, into the lives of the most famous public figures of the era. It examines the private and the public lof England's rulers, and looks at what happens when personal likes and dislikes get tangled up with politics. Henry's desire to find a new wife is not just the story of a
he is the king, and the woman he chooses will influence a nation and mother the heir to the throne. The squabble between Buckingham and Wolsey is not just the jealousy of two men competing for their boss' the outcome i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and will determine whether nobles and commoners have equal right to rule. The
of stories about the personal lives of the powerful is borne out by the large collection of history plays written and performed during Shakespeare's time. Audiences wanted to know about the lives of their public figures, just as modern audiences are fascinated with the personal lives of the Kennedy family, or the British royal family. For all its familiarity as a peek into the lives of the famous, Henry VIII contains qualities that are
Elizabethan. As much as a modern
or director might fictionalize the lives of modern leaders, for example in Oliver Stone's version of the life of John F. Kennedy, modern stories sometimes lack the moral tone prevalent in Henry VIII. Shakespeare's play belongs to a medieval tradition known in Latin as de casibus illustrorum, "concerning the falls of great men." The typical de casibus story depicts a man rising to greatness and then falling at the whims of fortune.
参考资料/《亨利八世》
&1.http://www.5xia.net/Book/3359/Index.aspx &2.http://www.baikequanshu.org/print/16599 &3.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A8%E5%88%A9%E5%85%AB%E4%B8%96 &4.英国BBC历史片集 - 病变皇朝 &5.http://en.wikipedia.org/wiki/Henry_VIII_of_England&&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5次
参与编辑人数:12位
最近更新时间: 00:34:07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在传媒发达的今天,亨利八世的六次婚姻早就妇孺皆知了。本文之所以把这个老话题重新拿出来,是希望以一种更全面的观点看待亨利八世的婚姻。笔者希望能以他的六次婚姻为切入点,观察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变化。    1509年——1526年  日,18岁的亨利八世登上王位。那时,亨利八世是个体格健壮、身材修长、活力四射的美男子。他擅长骑马、打猎、网球以及其他一切体育运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亨利八世都被英国人视为男性阳刚魅力的象征。很显然,年轻的雄狮不会甘于独身的寂寞。6月11日,就在他的父亲去世后还不到两个月,亨利八世结婚了。    如同大多数人预料到的那样,王后是年方24岁的阿拉贡的凯瑟琳。阿拉贡的凯瑟琳是西班牙人,父母——阿拉贡的费尔南德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尔一世分别是西班牙两个最强大的王国的君主;正是他们的结合才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凯瑟琳的家庭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她的父母,尤其是她的母亲伊莎贝尔女王,是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天主教信仰伴随了凯瑟琳一生。在她最困难的时期,她也始终得以保持王室公主的尊严和体面,不屈不挠地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不能不说与她坚定的天主教信仰有关。其次,她的父母都是野心勃勃、目光远大的君主。他们不满足统治偏安欧洲西南一隅的西班牙,而希望把西班牙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于是,凯瑟琳和她的哥哥姐姐们就成了他们重要的棋子;一俟成年,王子和公主们将肩负起联姻的重任。如果要想成为合格的国王和王后,他们就必须从小接受严格的训练。凯瑟琳在亨利八世的六个妻子中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都是首屈一指的,不能不归功于她成功的幼年教育。    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于伊莎贝尔和费尔南德的关系。由于西班牙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和地方意识,尽管两位君主已经结为了夫妻,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在各自国家内部的事务上仍享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权。这种独特的联合王国的运行模式,使伊莎贝尔和费尔南德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伊莎贝尔并不因其女人的身份而屈从于费尔南德。相反,她在国家事务上享有很大的权力。这种夫妻关系影响到凯瑟琳日后在英国的作为。她不仅是英国国王的妻子,还敢于为了自己的信念与国王抗争。    日,凯瑟琳在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与英国王储阿瑟结婚。阿瑟是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七世的长子,比凯瑟琳小1岁。有关他们俩的结合,在他们尚蹒跚学步时就开始谈判了。阿瑟是个身体虚弱的年轻人,但作为亨利七世与约克的伊丽莎白的长子,他是英国王位的头号继承人。凯瑟琳与阿瑟的结合,可以巩固英国与西班牙的同盟关系,使都铎王朝和特拉斯塔玛拉王朝能够联手抵御共同的敌人——法国。    婚礼上还发生了一件颇为耐人寻味的事情。凯瑟琳是由阿瑟的弟弟亨利牵着,步入教堂的。这一幕似乎暗示了这对叔嫂日后的结合。  婚后不久,阿瑟和凯瑟琳就被送到了威尔士边境的拉德洛城堡。作为英国王储,阿瑟的正式头衔是威尔士亲王。这就意味着,他必须作为他父亲的钦差前往威尔士,代表英国王室统治那里。拉德洛城堡坐落在一个气候寒冷潮湿的地方。王储夫妇又是在隆冬时节造访那里的。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不久,城中疫病流行,凯瑟琳和阿瑟都染上了重病。凯瑟琳后来痊愈了。不幸的是,虚弱的阿瑟在日去世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呵呵,不知道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关系
  17岁的凯瑟琳成了未亡人,而她11岁的小叔子亨利在第一时间成为了新的王位继承人。凯瑟琳的未来在一夕之间变得扑朔迷离。按照费尔南德和伊莎贝尔的想法,他们当然希望女儿能回来,以便按照西班牙的利益为她重新选择一个丈夫。但亨利七世并不这么想。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的公主奇货可居,倘若被许配给敌国,他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更重要的是,凯瑟琳结婚时西班牙许诺的大批嫁妆还没运到。如果让凯瑟琳就这样回去,岂不便宜了西班牙?    亨利七世最初的想法是让凯瑟琳嫁给新王储亨利,西班牙也对此表示了同意。可这必须得到罗马教廷的批准。因为依照《旧约•利未记》的说法,一个男人不能娶他兄弟的遗孀,否则他们将受到没有子嗣的惩罚。不过,这里面包含了一个重要的隐藏条件:一桩婚姻惟有在夫妻已经发生过关系的情况下才能被视为有效婚姻。也就是说,倘若阿瑟和凯瑟琳没有发生过关系,亨利娶凯瑟琳就不存在问题。    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提出来了:阿瑟到底有没有和凯瑟琳发生了关系。英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中世纪贵族十五岁之前结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何况,如果阿瑟结婚六个月还没有和凯瑟琳圆房,必会招致世人的耻笑。英国人当然不能允许这种侮辱他们前王储的事情发生。他们甚至拿出凯瑟琳早逝的哥哥胡安的例子来暗示这对夫妻已经圆房:传言胡安正是因过于频繁的性生活才在婚后六个月就去世了。但是,凯瑟琳的女官们却坚决否认这种说法。她们认定,阿瑟死时凯瑟琳仍是处子之身。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各执一词。不过,王室和教会自然不会被这个问题缚住手脚。不管两人是否已经有过夫妻之实,只要罗马教廷颁布特许令,凯瑟琳就能与亨利合法地结为夫妻。当时,法国已经入侵意大利,对教皇的领地虎视眈眈。罗马只有依靠别国才能遏制法国的野心,因此教皇对英西联盟大加鼓励,在第一时间送上了特许令。有了教皇的特许令,亨利便向寡嫂求婚。1503年6月,两人订婚,凯瑟琳的未来再次变得光明起来。皆大欢喜时,阿瑟的性能力也被抛诸脑后。只是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二十多年后,这个问题将被再次提出来,并成为主宰英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砝码。    不过,亨利八世的年龄是个问题,他才12岁。按照约定,两人将在两年后完婚。这一等就等出问题了。1504年,凯瑟琳的母亲伊莎贝尔去世,她的姐姐胡安娜继承了卡斯蒂利亚王位。胡安娜早就疯了,她的丈夫菲利普——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子、尼德兰大公便从布鲁塞尔带来了大批廷臣,准备接管卡斯蒂利亚。另一方面,伊莎贝尔的去世使费尔南德对卡斯蒂利亚的影响力骤减。因为按照法律规定,费尔南德对卡斯蒂利亚的统治权来自于伊莎贝尔,所以伊莎贝尔一死,他就无法名正言顺地干预朝政了。野心勃勃的费尔南德显然不愿老老实实地只当阿拉贡国王,于是便和女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直到1506年菲利普暴死,费尔南德才名正言顺地掌握了卡斯蒂利亚。再次统治全西班牙的费尔南德还有一个心病。他和伊莎贝尔只生育了一个儿子胡安,可胡安婚后六个月就死了,没有留下一男半女。费尔南德不愿意自己死后把王位传给哈布斯堡家族的外孙。1505年,他娶了自己同父异母姐姐、纳瓦拉女王埃莉诺的孙女热尔曼娜•德•富瓦,期望能生下一个男孩。    西班牙国内局势的变动使费尔南德无暇理会在英国守寡的女儿。亨利七世察觉到西班牙扑朔迷离的未来,对迎娶凯瑟琳所能获取的政治利益也因此产生了怀疑。此外,费尔南德对支付嫁妆并不热心。他的拖延最终激怒了亨利七世。在亨利七世的授意下,亨利八世突然在1504年宣布取消与凯瑟琳的订婚。    就这样,阿拉贡的凯瑟琳在英国尴尬地生活了五年。亨利七世减少了凯瑟琳的衣食,降低了她的生活标准。他声称,凯瑟琳现在之所以还能生活在英国,完全是由于他的施舍。凯瑟琳多次绝望地给父亲写信,请求他解决自己的困境,但费尔南德置若罔闻。据说,西班牙公主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带领宫女们刺绣裁衣,以换取可以维持温饱的衣物。然而,令人敬佩的是,即使在这样艰难的处境里,凯瑟琳仍然保持了一位公主应有的体面和尊严,坚定从容地与形形色色的人周旋。  
  亨利八世知道,欧洲大陆的战争是围绕法国和西班牙-奥地利展开的,而英国必然会成为两大对立阵营你争我夺的盟友。对于这种渔翁之利,亨利八世显然是乐于坐享其成的。可是,法国和西班牙也并非一直敌对。1513年,就在亨利回国后不久,费尔南德二世违背了英西盟约,单独与法国讲和。亨利八世大怒,决定给费尔南德一个教训。他转而与法国修好,还不顾妹妹玛丽的强烈反对,把她嫁给了垂垂老矣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二。    英法结盟的背后有一只手在不遗余力地运作着。这就是亨利八世早期的宠臣沃尔西主教。据说,沃尔西的父亲是个屠夫。卑微的出身并没有埋没沃尔西的才能。像许多寒门子弟一样,他进了神学院,然后以牧师的身份走上了仕途。早在亨利七世晚期他就受到了国王的关注。到亨利八世登基,沃尔西受到了加倍的信任。他被任命为林肯主教、约克大主教,又被教皇封为红衣主教(1515年)。到1523年,他甚至被封为德汉姆主教区的大教长(注:原文是Prince-Bishop of Durham,prince-bishop相当于一般贵族的封地,只不过领地的主人是神职人员。普通主教区的主教、大主教则相当于中央委任的官僚)。    沃尔西成功的秘诀首先在于他的才干。1513年亨利在法国的胜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沃尔西。正是他在国内的出色表现才确保了军需供应。更重要的是,沃尔西是个聪明的政客,知道像亨利八世这样的国王喜欢顺从的臣子。入侵法国前,亨利八世两个重要的大臣——福克斯主教和大法官,都反对跟法国开战。沃尔西起初也不同意攻打法国,但他善于揣摩上意,附和了亨利的意见,博取了国王的欢心。1515年,失宠的大法官被迫辞职,沃尔西被任命为新任大法官。    就这样,沃尔西凭着他出色的才能和精明的头脑,帮助亨利八世周旋于西班牙和英国之间。1517年,凯瑟琳的父亲费尔南德去世,他和年轻的后妻热尔曼娜•德•富瓦终究没能生下一个健康的儿子。于是,他17岁的外孙、哈布斯堡家族的王子卡尔(按照他统治的不同国家又被译为查理、卡洛斯、卡洛。依照遵从本国语言发音的翻译原则,他在神圣罗马帝国被译为卡尔五世,在奥地利被译为卡尔一世,在西班牙被译为卡洛斯一世,在那不勒斯和西西里被译为卡洛四世,在尼德兰被译为查理二世)就从尼德兰来到了西班牙,继承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王位。不过,依照法律,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合法君主是他的母亲胡安娜,只是女王陛下已经疯了十几年了。卡尔便以共治者的身份被正式加冕为卡斯蒂利亚国王和阿拉贡国王卡洛斯一世。卡洛斯一世的祖父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只等老皇帝一死,他就将继承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甚至有可能被选为皇帝。这样一来,哈布斯堡家族就会对法国形成包围之势。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深恐于此,决定与英国结盟。1518年,双方订立盟约,凯瑟琳和亨利的唯一的女儿玛丽与弗朗索瓦的长子订婚。    1519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终于驾崩了。弗朗索瓦一世立刻展开外交攻势,谋求神圣罗马帝国皇位。无奈卡洛斯一世更有手段,被选为皇帝卡尔五世。卡尔五世将法国视为心腹之患,借由与凯瑟琳的亲戚关系,希望与英国结盟。英法同盟也因两国传统的敌对关系而很不牢固。1520年,沃尔西安排了亨利八世与弗朗索瓦一世在加莱的会晤。这次会晤极尽奢华之能事,最后却演变成了英法两国君主斗富的闹剧。亨利八世和弗朗索瓦一世曾有一次著名的摔跤比赛,一向自视甚高的英国国王却输了,亨利自然觉得极丢面子,对英法同盟也不热心了。当卡尔五世递来橄榄枝时,他便接纳了。    1521年,卡尔五世造访英国,见到了他未来的新娘——年仅5岁的表妹玛丽公主。双方约定,七年后待玛丽年满12岁即举行婚礼。在亨利八世的帮助下,卡尔五世成功地入侵法国,并在1525年的帕维亚之战中一举击溃法军,俘虏了弗朗索瓦一世。法国为了换回国王,被迫在次年签订了《马德里条约》,把勃艮第割让给了西班牙。1527年,西班牙攻陷了罗马,囚禁了教皇,卡尔五世的功业至此达到了顶峰,而英西蜜月也到了头。亨利觉得英国从西班牙的胜利中获利颇少,1525年与法国修好。作为对英国的回应,1526年,卡尔五世迎娶了另一位表妹、葡萄牙公主伊莎贝尔。    总的来说,从1509年到1525年,凯瑟琳在英国政治中扮演的角色是间接的。她主要的工作依旧是王后传统的职责——负责管理宫廷,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履行宗教职责等等。只有在亨利八世唯一的一次御驾亲征期间,她才有机会担任摄政,直接统治国家(当然,在那短短的四个月里,她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除此之外,她并没有对英国的政治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英国在这十几年间频繁游离于法国和西班牙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朝秦暮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亨利八世是个强势的国王。他有自己的见解,不容许他人干涉自己做决定;他对权力有一种狂热的痴迷,不容许他人僭越自己的王权。凯瑟琳的父母作为双王共治的平等关系无法在英国重演。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这一阶段英国缺乏一个合适的平台,能够让凯瑟琳的政治素养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虽然凯瑟琳是个完美的王后,但她无法生育一个健康的男孩成为了她最大的失败。事实上,中世纪的王后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生育王位继承人。在最后一次流产后,凯瑟琳把全部心血倾注到玛丽身上,把她当作未来的英国女王来培养。在西班牙,女性继承王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英格兰,直到亨利八世,却还从没出过一位女王。    早在诺曼王朝时期,英国曾有一次机会,可能会出一位女王。那是在亨利一世时,他的儿子早逝,女儿玛蒂尔达宣称自己是王位继承人。可亨利一世死后,继承王位的却变成了他的外甥、布鲁瓦的斯蒂芬。玛蒂尔达于是和表兄展开了十几年的内战,最终达成协议,斯蒂芬死后由玛蒂尔达的儿子、安茹的亨利继承王位。玛蒂尔达身为出身正统的公主,都未能登上王位,登基疑点重重的都铎家族又怎能确保玛丽能继承王位、顺利地统治英国?    都铎家族三代前只是个威尔士贵族。亨利七世的祖父娶了亨利五世的遗孀、法兰西公主伊莎贝尔,稍稍提高了都铎家族的门第。当时,兰开斯特家族正与约克家族兵戎相见,玫瑰战争正值高潮。随着爱德华四世的胜利,约克家族君临天下,把兰开斯特家族的合法继承人亨利六世和他的儿子统统杀死,兰开斯特家族主系就此断绝。不过,当年兰开斯特家族的祖先约翰•冈特还有一支后人,是他与情妇凯瑟琳•斯温福德所生。虽然后来他与凯瑟琳正式结了婚,孩子也被承认是合法子嗣,但他们仍被剥夺了继承权,并被冠以博福特的姓氏。亨利七世的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就是这些博福特中与兰开斯特家族血缘最近的一个。借由母亲的家系,亨利七世宣称自己是兰开斯特家族的合法继承人,并在1485年打败了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然而,都铎家族的继承权毕竟是来自早被剥夺了继承权的博福特家族,所以这个王朝是先天不足,缺乏出身上的合法性。亨利八世比起父亲,出身上要好了许多,因为他的母亲、约克的伊丽莎白是爱德华四世的长女,约克家族的合法继承人。因此,亨利八世可以宣称,经由母亲的家族,他的继承权是完全合法的。然而,即便如此,许多贵族依旧暗中觊觎着王位,企图夺权。最著名的便是白金汉公爵爱德华•斯塔福德。    白金汉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约克家族一样,都可以直接上溯到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白金汉家族的祖先是爱德华三世的小儿子格罗塞特公爵。兰开斯特家族已经绝嗣,约克家族只剩下几个女儿(约克的女儿们最后嫁人并有后代的只有两个——伊丽莎白王后和德文伯爵夫人凯瑟琳)。除此之外,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就是白金汉家族。所以,白金汉公爵一直觉得都铎家族窃取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王位。亨利八世登基后,对白金汉家族多有打压,而重用出身贫寒的沃尔西招致了以白金汉公爵为首的一帮贵族的极力反对。亨利知道白金汉公爵多有不满,便派人暗中收集其罪证。1521年4月,他突然将白金汉公爵召入宫廷,逮捕、审判。一个月后,英国最大的贵族就被斩首了,白金汉家族就此断绝了。  
  都铎家族三代前只是个威尔士贵族。亨利七世的祖父娶了亨利五世的遗孀、法兰西公主伊莎贝尔,稍稍提高了都铎家族的门第。    是不是应该把伊莎贝尔改成凯瑟琳?
  都铎家族三代前只是个威尔士贵族。亨利七世的祖父娶了亨利五世的遗孀、法兰西公主伊莎贝尔,稍稍提高了都铎家族的门第。        是不是应该把伊莎贝尔改成凯瑟琳?  ==============================================================  我觉得我最近真的是记性不行了。有的东西想当然地以为肯定是某某,结果发现记错了...
  哈哈,看到老兄好文    英国史不熟,学习一下  
  除掉了白金汉家族,亨利八世并不能安心。王冠的诱惑太大,即使有白金汉公爵的鲜血在前,其它拥有王室血统的贵族仍会前仆后继。自己在位时,还能凭借铁腕的手段巩固统治;可玛丽——一个柔弱的女人,怎能对付得了这群虎狼之辈?    1525年,英国宫廷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亨利八世册封自己的私生子亨利•菲茨罗伊为里士满公爵。亨利•菲茨罗伊的母亲伊丽莎白•布朗特是宫中的一名女官,1519年生下亨利八世的这个私生子。亨利•菲茨罗伊的降生无异于给了凯瑟琳王后一记响亮的耳光,但亨利八世却欣喜若狂。亨利•菲茨罗伊是唯一得到亨利八世承认的私生子,现在他还成为了英国最大的贵族。册封亨利•菲茨罗伊给全国传递了一个信号,国王很看重这个私生子,不排除想以他为继承人的计划。    不过,亨利八世还是顾虑重重。如果说玛丽无法压制住贵族的野心仅仅因为她是个女人,那么亨利•菲茨罗伊就更加无法掌控局面了。他的私生子出身会给虎视眈眈的贵族们提供一个叛乱的绝好借口,到那时,说不定都铎王朝会倾覆得更快。于是,他办了第二件事,把玛丽送到了威尔士的拉德洛城堡。1501年,时任威尔士亲王的阿瑟也去了拉德洛城堡;时隔24年后,玛丽被送往拉德洛城堡暗示了亨利八世对她王储地位的一种承认。在象征英国国王代表和英国王储地位的拉德洛城堡,年仅9岁的玛丽公主建立了自己的宫廷。她甚至被人们称为“威尔士女亲王”。    这两件截然相反的事却在1525年同时发生,本身就说明了英国王位继承暧昧不明的局面。亨利八世此时想必也是犹豫不决。私生子不是合法子嗣,会给贵族送上叛乱的口实;女儿终究是柔弱的女性,无法控制住贵族的野心。凯瑟琳已经40岁了,不但无法生育,而且芳华已逝。年龄的差距在这个时候显出它的劣势来了。34岁的亨利八世精力旺盛,四处留情。凯瑟琳的不育更给了他偷情的借口。他不但和伊丽莎白•布朗特生有一子,玛丽•博林的一双儿女也传言是他的孩子。其它没有生育的情妇还包括安妮•斯塔福德、玛丽•谢尔顿等等,至于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露水情缘更是数不胜数。这样的婚姻,早已是危机四伏。更不用说在1526年,他遇到了一个危险的女人——安妮•博林。  
  1526年——1533年  安妮•博林在1522年进入英国宫廷,成为凯瑟琳的女官,那时她21岁。她的母亲伊丽莎白•霍华德来自于一个显赫的家族,是第三代诺福克公爵托马斯•霍华德的妹妹。诺福克家族可以直接追溯到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一世,又经由与白金汉家族的联姻,把谱系直接连到了爱德华三世。1521年5月,白金汉公爵被斩首后,诺福克家族就成了英国最大的贵族。此外,诺福克公爵非常富裕,他的财富据说比都铎王朝的还多。相比之下,安妮•博林的父系博林家族就寒微得多。她的曾祖父乔弗雷•博林只不过是个绸布商人,但他后来成了伦敦市长。    乔弗雷的这种野心也传给了他的子孙,安妮的父亲托马斯•博林就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是个杰出的外交家,非常善于言辞。他出色的外交事业为儿女们的未来铺平了道路。当他作为使臣常驻尼德兰时,他给尼德兰女摄政、哈布斯堡女大公玛格丽特(卡洛斯一世的姑母)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女大公同意托马斯将他的女儿们送到自己身边,接受教育。于是,1513年,安妮•博林和她的姐姐玛丽•博林就来到了布鲁塞尔,成为了玛格丽特女大公的女官。在中世纪的贵族家庭,像博林家这样,把女儿送到宫廷里接受教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女孩子既可以在全国最风雅的地方学习礼仪、舞蹈和文化知识,又能够结识权贵,以便将来嫁个好人家提携自己的家族。1514年,亨利八世把妹妹玛丽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二。托马斯•博林又把两个女儿送到了巴黎,做了法国王后的女官。不到三个月,路易十二就死了。当时,亨利八世派出使臣查理•布兰登前往巴黎朝贺新君弗朗索瓦一世(路易十二的堂侄兼女婿),顺便把玛丽带回国,好为她选一个符合英格兰利益的丈夫。然而,玛丽可不是个逆来顺受的女人;早在出嫁法国前,她就迫使亨利八世答应,将来她有权嫁给自己选择的男人。玛丽看上了查理•布兰登,决定以最快速度与他结婚,以防自己再次被亨利当作联姻工具。弗朗索瓦一世当然乐见其成——谁知道玛丽被带回伦敦后会许配给什么法国的敌人呢?于是,玛丽很快回了国,而且摇身一变成了布兰登夫人。    不过,博林姐妹并没有随女主人回到英国。她们成了新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妻子克洛黛王后的女官。她们在法国宫廷一呆就是七八年。当她们返回伦敦时,已经被风流的法国宫廷熏陶成了极富魅力的爱情高手。诺福克公爵和托马斯•博林准备把她们献给亨利八世,以便将来飞黄腾达。    首先爬上御床的是玛丽•博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是在自己的婚礼上被亨利八世看中的。很快,她就成了国王的情妇。她生有一双儿女,但从没得到亨利八世的承认。没过几年,玛丽•博林就失宠了。  
  哈哈,看到老兄好文        英国史不熟,学习一下  ================================================================  握手,互相支持
  最近在看都铎王朝2,电视剧上很多和楼主说的一样,电视剧上有一段是布兰登带亨利八世的妹妹去里斯本嫁给葡萄牙国王,玛丽晚上把国王闷死了是不是史实?
  记号看文。  对都铎王朝的兴趣还是从那部电视剧开始的,国王英俊野性对权力执着,王后有一双悲剧的忧郁的眼睛。  这些贵族关系太容易把人绕晕……学习
  最近在看都铎王朝2,电视剧上很多和楼主说的一样,电视剧上有一段是布兰登带亨利八世的妹妹去里斯本嫁给葡萄牙国王,玛丽晚上把国王闷死了是不是史实?  ===============================================================  玛丽被嫁到了法国,而且法国国王是正常死亡的。我在文中已经说过了。嫁给葡萄牙老国王的是奥地利公主。  电视剧80%的内容是真的,但对某些内容的解读和诠释有问题。比如玛丽被送到威尔士去,电视剧里讲是要把她跟凯瑟琳分开。时间顺序也有点乱。
  就在玛丽•博林承宠的时候,安妮•博林却不动声色地成长为英国宫廷的一朵奇葩。论相貌,安妮不如玛丽,她只是个姿色平平的女人。但论头脑,她可比姐姐强上百倍。她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言辞、神情、手势、舞姿和服装,来展示自己的魅力。很快,她就被人们公认为是个高雅、智慧又不乏风情的女人。诺森伯兰伯爵的儿子亨利•珀西疯狂地爱上了她,但伯爵本人嫌博林家门第太低,坚决反对这门亲事。诗人托马斯•维埃特也疯狂地爱上了她,不停地给她写诗。    玛丽的失宠将安妮推上了前台。现在,她必须为父亲和舅舅的仕途牺牲自己。1526年,亨利八世爱上了她。他向她示爱,她并不拒绝,却也不大热心。但同时,安妮似乎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吸引着他的注意,向他抛去一两个热切的眼神和微笑。突然有一天,安妮从宫中消失了。焦躁的亨利得知她回家了。亨利立刻给她去信,却杳无音讯。  亨利又给安妮写了第二封信,这次安妮虽然回信了,答复却显得模棱两可。亨利以为安妮正在犹豫,便继续发动爱情攻势。一封又一封炽热的情书被送到海佛城堡,伴随着的还有大量的珠宝、衣服。安妮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回避亨利的问题。从这点上看,安妮显然比姐姐更有心计。玛丽•博林迅速地委身于亨利,然后以同样的速度被抛弃。安妮决定要把亨利的胃口吊起来,吊得高高的。她不能让亨利很快得到自己,因为人总是不会珍惜太容易得到的东西。    到1526年底,亨利终于忍不住了,他直接问她,到底愿不愿做自己唯一的情人。1527年元旦,安妮•博林给出了她的答复,那是一个小物件。在风云密布的海上有一只小船,船上坐着一个女孩。这表示,安妮愿意接受亨利的保护。但亨利很快就发现,这个愿意伴随着一个重要的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安妮•博林不要做亨利的情妇;只有在成为亨利妻子的情况下,她才可能把身体和心奉献给国王。这是她计划的第二步。她不满足仅仅做一个没有名分的嫔妃,因为那样一来,她的地位还是不够巩固。她要成为王后,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继承人。她要权握天下!    安妮•博林的最后通牒让亨利八世最终不得不正视自己和凯瑟琳的婚姻。他现在必须做出决定:要么和凯瑟琳厮守终生,继续为继承人的问题发愁;要么另娶新欢,生个儿子。两者之间,绝无中间道路可走。    天主教徒是严禁离婚的,但中世纪的国王们要想离婚,总能找到理由。早就严重世俗化了的天主教会也总能满足国王们的心愿。至于离婚的理由,无非是通奸、近亲结婚(尽管中世纪的王室婚姻没有一个不是近亲通婚的)或者违反教义。亨利八世首先找到沃尔西,让他帮自己离婚,离婚的理由就是他娶了寡嫂。依照《旧约•利未记》的说法,亨利玷污了哥哥阿瑟的名声,让他以“裸体示人”。至于违背圣经的证据,就是他和凯瑟琳没有生养一个男孩,恰好与《利未记》中“没有子嗣”的预言相吻合。至于教廷曾经的特许状,亨利认为,那必须建立在阿瑟和凯瑟琳没有同房的基础上,但凯瑟琳和他结婚时已非处子,所以特许状也没有用。    沃尔西当时是红衣主教,并且按照教皇在1515年颁布的敕书,他比英国首席大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地位还要高。所以,沃尔西有权召集英国的高级主教们,并向他们施压。如果主教们达成一致,沃尔西就能宣布废除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婚姻。    1527年,亨利正式宣布与凯瑟琳分居。尽管早已感觉到他们的婚姻危机四伏,凯瑟琳听到这个消息时,还是大吃一惊。她与亨利结婚已经18年了,总以为就算没有了当初的激情,两人之间还存在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亨利非常宠爱他们唯一的孩子玛丽,而离婚会给玛丽带来身份上的困境。因此就算看在玛丽的情份上,他也不会说离婚就要离婚。然而,当她看到亨利那张毅然决然、冷酷无情的脸时,她明白自己遇到了有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考验。  
  凯瑟琳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给外甥卡尔五世写信。卡尔五世是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西班牙的铁骑纵横意大利半岛,连教皇现在都成了他的囚徒。只要卡尔五世出面,向亨利施加压力,亨利不会置之不理。    与此同时,沃尔西与主教们也在激烈地辩论着。令凯瑟琳欣慰的是,高级教士中还有许多人站在她这边。这些人或出于道义,或由于畏惧西班牙,坚决反对离婚。他们说,亨利和凯瑟琳的婚姻不是“没有子嗣”,他们有一个女儿;阿瑟和凯瑟琳没有发生关系,因此凯瑟琳的上一次婚姻可以作废;而且教皇早就颁布过特许令,允许他们结婚。这桩婚姻合理合法,不存在任何问题。    由于教士们无法达成一致,沃尔西只得将问题移交给上级罗马教廷。亨利的秘书威廉•奈特身负王命,匆匆赶往罗马。等到他抵达那儿时,罗马已经被西班牙占领了,教皇克莱蒙七世现在成了卡尔五世的囚徒。处在卡尔五世巨大压力下的克莱蒙七世自然不敢拂逆皇帝的意见,可英国那边的要求也一样强硬。克莱蒙七世权衡再三,派出一名使臣坎佩奇奥前往伦敦。    亨利起初非常高兴。教皇没有直接驳回他的要求,反而派遣了一名使者,本身就说明教廷对此事并非完全反对的。其次,调查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的,自己就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能给坎佩奇奥施加压力。1528年,坎佩奇奥刚刚抵达伦敦,亨利和沃尔西就要求他务必顺从英国国王的要求,促成国王和王后顺利离婚。坎佩奇奥当然了解克莱蒙七世现在的处境,可他更担心自己在英国的处境。他决定先觐见凯瑟琳,说服她自动放弃。    令坎佩奇奥没想到的是,他遇上了凯瑟琳顽强的抵抗。凯瑟琳坚称,自己的使命就是做亨利的妻子和英格兰的王后。她对上帝发誓,自己和阿瑟并没有发生关系,自己嫁给亨利时仍是处子之身,这点亨利本人可以作证。最后,她允许坎佩奇奥把自己刚才发的誓公诸于众,好让世人为自己作证。    既然私下的斡旋调解不成,英国国王和王后只有对簿公堂了。1529年6月,审判开始了。亨利首先陈述了自己的理由,要求法庭批准他离婚。亨利刚刚结束发言,凯瑟琳突然站起来,走到他面前,径直跪下,大声祈求道:“陛下,请看在我们之间曾有的一丝爱恋,以及上帝之爱,请让我拥有正义和应得的权利。请赐予我一些怜悯和同情吧。我不过是个可怜的女人,还是个来自异乡的外国人…哎,陛下,我哪里冒犯了您?哪里招致您的不满,让您竟想把我赶走?凭上帝和世人为证,我一直都是您忠诚、恭顺、谦卑的妻子,从来都是顺从您的心愿,满足您的快乐…二十年来,我一直是您忠诚的妻子。通过我,您也曾拥有过许多孩子,尽管上帝都收回了他们的生命。但那毕竟是上帝的旨意,我并没有任何过错。当初你我成婚时,我请求上帝见证、裁决,我仍是处子之身,未被任何男人染指。至于这一点是否属实,我希望您凭良心做出决断…”    凯瑟琳的吁请显然令亨利处于了被动的局面。与此同时,法庭之外,抗议亨利、声援凯瑟琳的呼声也不绝于耳。凯瑟琳母仪天下二十年,颇得民心。她被人们认为是位威严却和善、虔诚的王后。人们认定,凯瑟琳才是真正的王后。至于亨利和安妮•博林,不过是不道德的丈夫和水性杨花的娼妓。    法庭辩论一直持续到7月31日,核心问题是凯瑟琳是否与阿瑟圆房了。于是,二十多年前的隐私再次被挖掘出来。凯瑟琳的女官一口咬定,凯瑟琳根本就没和阿瑟发生过关系。他们结婚不过半年,睡在一起的时间却只有7天。阿瑟身体虚弱,根本无法尽到丈夫的责任。另一方面,阿瑟当年的侍从、属官也被找到了。他们说,阿瑟在婚后第二天一大早便“嚷着要喝水”,因为他昨晚“深入了西班牙腹地”,那种活动让他非常渴。一条沾染了处女血迹的床单也被找了出来,证人声称是凯瑟琳和阿瑟婚后第二天换下的床单(天知道怎么会有人想起来把这条床单保存了二十几年还没洗过)。    亨利一口咬定凯瑟琳与自己结婚时已非处女,凯瑟琳则坚称自己仍是清白之身。没有人会相信一向虔诚、高尚的凯瑟琳会撒谎。可有些史学家却认为凯瑟琳在这个问题上撒了谎,其目的就在于保护女儿玛丽的地位。一旦离婚,玛丽就会沦为私生女,丧失继承权。当然,这个自从十六世纪起就争吵不休的问题到了今天还是没有定论。亨利心急如焚,一再向坎佩奇奥施压。坎佩奇奥却决定拖延时间。7月31日,他宣布,由于双方各执一词,无法形成裁决,将把此案提交罗马教廷,两个月后再开庭审判。  
  可怜的凯瑟琳,实际上亨利的老婆们都很可怜,女怕嫁错郎啊!
  亨利八世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有个男继承人好巩固王权延续都铎王朝。如LZ曾经在描述伊丽莎白与玛丽斯图亚特的对立中说的:在政治中奢谈道德是不明智的。(一直追LZ的文O(∩_∩)O~)  不过,他的妻子们包括安妮博林在内都很可怜叫人同情~补充一句很喜欢伊丽莎白一世,连带对现在的二世都很有好感
  呵呵,开新贴了,进来支持一下,这段历史约略看过。    支持楼上的楼上的楼上的那句:亨利的老婆们都很可怜!  :)    
  支持楼上的楼上的楼上的那句:亨利的老婆们都很可怜!    :)    -------------------------------------------------  身为女性,我能想象在公开场合谈论自己是不是处女的羞辱!
  luckygirlf:亨利是个政治动物,他的政治利益永远高于感情,所以他的老婆们都很可怜。我在写这段历史的时候,几次唏嘘不已。    卡那v:谢谢您一直的支持。从政治的角度看亨利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我们毕竟应该同时心存爱心和道义。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谴责亨利的做法。    丁炫:谢谢。丁大要努力把深宫写完。    
  哈哈,看到了,今天没时间了,要关电。。明天来拜读
  诶……都是挺可怜的女人
  其实亨利的子女们也都很可怜,玛丽和伊丽莎白就不用说了,爱德华也是一生下来就死了娘!
  案件被移交罗马,亨利获胜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1529年他已经38岁了,若想要个健康的继承人正是时候。他对安妮•博林的迷恋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他的求欢却遭到了安妮坚决的拒绝;她坚持要等到两个人结婚才能和他发生关系。他想要逼迫凯瑟琳同意离婚,却遭遇了与安妮•博林同样坚决的拒绝;她坚持自己才是亨利唯一合法的、经上帝认定的妻子。    事情就这样陷入了僵局。然而,席卷欧洲的新思潮却给亨利八世提供了一个打破僵局的解决之道。    1529年,英国仍是虔诚的天主教国家,但在英国之外,宗教改革运动已经席卷了大半个欧洲。十年前,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纲领》,公开斥责罗马教廷的腐败和虚伪,在德国开始了以路德宗为指导思想的新教运动。新教思想迅速波及到法国、尼德兰、西班牙、瑞士、英国和北欧。一大批神学家、哲学家著书立说,纷纷提出自己的宗教理论。英国人威廉•廷代尔就是其中之一。他精通外语,从1521年起便开始把《圣经》从希伯莱语和希腊语翻译成英语;又借助印刷术,把英文版的《圣经》普及到平民大众。1528年,威廉•廷代尔写了一本书《论基督徒的顺从》。此书的核心思想是,教会不应该顺从教皇,而应该顺从国王。    威廉•廷代尔的思想和行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十五世纪以前,欧洲名义上是统一于天主教会的旗帜之下的,教会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教皇是所有人的领袖。与这种政治理念相呼应的是世俗的封建制度——君主把土地分封给贵族,贵族再把土地分封给家臣,一级一级地分封下去形成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由于农业技术的落后和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建制度本身具有分裂性。上层宗主对下级封臣的控制力不够,整个欧洲就是一盘散沙。当时没有法国,只有勃艮第、阿奎丹、诺曼底、布列塔尼和安茹;没有西班牙,只有卡斯蒂利亚、阿斯图里亚斯、巴塞罗那、巴伦西亚和纳瓦拉。在文化方面,大量书籍都是用拉丁文写作的,因此只有上层贵族和教士才看得懂。教会对文化享有垄断性的控制。    十五世纪以后,欧洲的第一个特点是民族国家开始兴起。由于统一战争和外交联姻,许多国家都完成了统一,国王对封建贵族的权力也进行了有效的遏制。农业、工业技术的革新,加上商业的兴起,使一盘散沙的各个省份日益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国家实体。此外,由于本民族语言的大量使用和印刷术的发明,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性解释开始被打破。用本民族语言翻译的《圣经》可以普及到大众,这样,平民也可以对《圣经》产生自己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国家和国家意识开始形成了。欧洲不再是名义上统一于天主教会的、无数分裂的封国了,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力被王权至上的观念取代了。    肇始于德国的新教运动早就渗透到了英国,只是在1529年之前,英国政坛的宗教思想还比较传统。天主教会被认定是唯一合法的教会,教皇被认定是唯一合法的精神领袖。威廉•廷代尔本人就遭到过沃尔西的通缉,后来逃到了欧洲大陆。然而,这股新思想非常顽强,它总能找到方法,渗透到权力的中枢。这一次,它借助一个女人,走进了国王的宫廷。    安妮•博林本人的宗教思想比较激进。她反对保守的天主教信仰,认为应当打破教皇对世俗王权的压制。她把《论基督徒的顺从》拿给亨利看,书中的观点正合亨利之意。亨利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不能容忍与旁人分享自己的权力,更不用说一直奉教皇为至尊,容忍天主教会占有大量政治、经济特权。如果能把天主教会占有的土地和财产收归国有,如果能剥夺教皇的特权转而由自己统治英国教会,自己就将建立起强大的王权。    这是安妮•博林计划的第三步。如果能排除罗马教廷的权力,她本人在和凯瑟琳的较量中就将占据绝对的主动。当然,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亨利不但要与上千年的传统决裂,要承担异教徒的罪名,还要与强大的天主教国家为敌。但是,安妮•博林知道亨利八世不会因为有这些危险就畏首畏尾,因为她非常清楚亨利强烈的权力欲。为了满足他唯我独尊的欲望,他敢于藐视一切力量。从现在起,挡我者死!  
  我从来不把凯萨琳阿拉贡的悲惨遭遇算到安妮博林头上,因为我认为应负责任的是亨利八世,但是血腥玛丽的惨不忍睹遭遇80%以上是由安妮博林直接施与的,这直接导致了她后来对新教徒的血腥        做情妇能做到如此丧尽天良的份上的,在欧洲史上安妮博林要是认了第二,绝没有人敢认第一。  
  我也没有把责任推到安妮博林身上。要不是亨利自己要出轨要离婚,任谁本事再大也没办法让他出轨让他离婚。但是安妮博林在这里面起了很大作用,促成了这一天提前到来。之所以大篇幅地写她的计划,是为了展现她的心计和决心。安妮博林是个极富魅力的人物,不好好写怎么对得起历史?
  楼主据你说,欧洲君主想离婚都可以找出理由,请问你能举出一例欧洲天主教时代君主离婚的例子吗?请举一个.    据我所知,没有这样的事情,欧洲天主教时代是严禁离婚的,无论国王还是贵族平民.曾有法国国王腓力二世要离婚,可是天主教领袖不许,就是离不成.
  不是没有人违反教规,可是呢,天主教会不承认的.  比如,法国波旁王朝第一代君主亨利四世就在妻子还在世时,就另娶了,但是不是教廷批准的.子女也不是合法子嗣.
  richardeven: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实际情况是,国王能否离得成婚,主要看贵族和教会是否支持。如果贵族和教会都站在他这边,找个借口离婚还是很容易的。比如,卡斯蒂利亚的恩里克四世的第一个妻子纳瓦拉的布兰卡就在婚后十几年后被宣布是处女,于是教会以两人没有发生关系因此婚姻不能算数为由,解除了两人婚约。其实,离婚只是现在人的说法,当时叫annulment,即宣布婚姻无效。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也是一样,1599年和瓦卢瓦的玛格丽特离婚了。菲利普二世那个例子我不太熟悉,但从一般情况看,应该是国王的离婚触犯了贵族和教会的利益,他们才不许他离婚的。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也是一样,1599年和瓦卢瓦的玛格丽特离婚了  *******************************************************  不是离婚,是玛格丽特进了修道院.应该算是分居  证据是她去世前一直有王后头衔.  他后来有另外的妻子,可是呢,教会方面是不承认的.  所以他的后代很长时间里都与教廷方面关系不好.
  婚姻无效是有,但是没有离婚的事情.因为天主教会根本不承认可以离婚,在天主教的术语中,婚姻是圣事,就是说婚姻是神圣的.&只有死亡可以把他们分开&,除非是死了,不然不能离婚的.    欧洲历史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一世皇帝就是因为要离婚再娶(也和亨利八世一样没有子嗣),结果被当时的教皇开除了教籍,史书上说,拿破仑勃然大怒,派兵把教皇抓到巴黎关起来了,强迫他答应批准他离婚,教皇都坚决不肯,宁可被关起来.史书上甚至说,拿破仑曾经打算把教皇饿死,可他妈妈是虔诚的教徒,强烈反对,还亲自给教宗送吃的.所以拿破仑才没有动手.后来拿破仑倒台了,教皇回了罗马,拿破仑的妈妈就跟着一起去罗马居住了.
  就是现代天主教会也不许离婚,只不过权威大不如前,没人理罢了.当初要是谁不理教会警告,硬要离婚,那是要开除教籍的.在中世纪,开除教籍意味着完全丧失社会地位.国王要是被开除教籍,那就意味着被废黜.  拿破仑之垮台,与他被开除教籍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实际上当时他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的,但是部下都已经不听他的了,连他的妹夫都背叛他了.
  不是离婚,是玛格丽特进了修道院.应该算是分居    证据是她去世前一直有王后头衔.    他后来有另外的妻子,可是呢,教会方面是不承认的.    所以他的后代很长时间里都与教廷方面关系不好.  =============================================================  我觉得你最好再去把亨利四世的史料翻出来好好看一遍。你那个证据根本成不了证据,因为保留王后头衔是离婚后对玛格丽特的优待条件之一,就像拿破仑跟约瑟芬离婚一样。照你这么说,要是约瑟芬还保留皇后头衔就不算离婚,那奥地利的玛丽路易丝还是给法国皇帝做小妾了?奥地利皇帝的外孙还是私生子了?本来哈布斯堡家族就看不起拿破仑,说他是科西嘉怪物,要是连个正经名分都没有,还把她嫁过去干什么?虽然奥地利怕亡国才要和亲的,但按你的说法,哈布斯堡家族就是颜面无存,这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还有,假如你的结论真的成立,亨利四世和玛丽德美第奇就是重婚,那路易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全是私生子了?假如路易十三真是私生子,你以为欧洲那些国王会让他稳坐王位那么多年?法国之前为了王位就打内战打了30年,现在冒出来一个私生子当国王,吉斯家族还不得乐死?  拿破仑妹夫背叛他是因为缪拉和卡罗琳本来就是一对猪狗不如的东西,脑子笨还喜欢耍心眼玩阴谋。  天主教会早就严重世俗化了,绝对不会因为禁止离婚就真的禁止国王离婚。禁止国王离婚只可能发生在教会觉得国王离婚不符合他们利益的情况下。只要符合他们利益,他们就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允许离婚。
  婚姻无效是有,但是没有离婚的事情.因为天主教会根本不承认可以离婚,在天主教的术语中,婚姻是圣事,就是说婚姻是神圣的.&只有死亡可以把他们分开&,除非是死了,不然不能离婚的.  ==============================================================  看来我们俩是被这个词给弄糊涂了。我承认你的说法,但是婚姻无效在实际上就等于是离婚。亨利跟凯瑟琳的婚姻无效,是因为凯瑟琳是他的嫂子。但是婚姻无效的后果是什么?不就是两人不是合法夫妻,生的孩子是私生子吗?这跟离婚的效果不是一样的吗?
  如果一个国王婚姻无效了,他就有权再娶,再娶的妻子也是合法的,后妻生的孩子也是合法子嗣。
  作者:普瓦蒂埃的雷蒙德 回复日期: 21:45:45 
    婚姻无效是有,但是没有离婚的事情.因为天主教会根本不承认可以离婚,在天主教的术语中,婚姻是圣事,就是说婚姻是神圣的.&只有死亡可以把他们分开&,除非是死了,不然不能离婚的.    ==============================================================    看来我们俩是被这个词给弄糊涂了。我承认你的说法,但是婚姻无效在实际上就等于是离婚。亨利跟凯瑟琳的婚姻无效,是因为凯瑟琳是他的嫂子。但是婚姻无效的后果是什么?不就是两人不是合法夫妻,生的孩子是私生子吗?这跟离婚的效果不是一样的吗?  ==============================  我觉得婚姻无效比离婚还惨,因为离婚的话你和你前妻生的孩子还是在合法婚姻存续期间生的,属于婚生子女,婚姻无效的话肯定是私生子了。
  我觉得婚姻无效比离婚还惨,因为离婚的话你和你前妻生的孩子还是在合法婚姻存续期间生的,属于婚生子女,婚姻无效的话肯定是私生子了。  ===============================================================  这是从字面上的理解。其实richardeven说的很对,天主教徒是禁止离婚的,所以教会那边是没有离婚一说的。国王要想离婚,只能寻找借口说自己的婚姻无效。那这样一来,那些孩子就是私生子了。我之所以不同意richardeven的说法,是因为在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国家里婚姻无效的实际效果就等同于离婚,所以离婚字面上虽然不存在,但其实是存在的。
  拿破仑之垮台,与他被开除教籍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实际上当时他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的,但是部下都已经不听他的了,连他的妹夫都背叛他了.  -----------------------------------------------------------  他有几个妹夫啊?我记得他有一个妹夫是死于黄热病的。
  国王要想离婚,只能寻找借口说自己的婚姻无效。  -----------------------------------------------------------所以亨利非要说凯瑟琳不是处女.  
  中世纪离婚的例子  法国的路易七世和阿奎坦的爱里诺:consanguinity,就是有共同的四代祖先,但是二个女儿被承认是婚生子。  莱昂的阿尔方索九世和卡斯蒂尔的Berenguela,也是因为他们是表亲。    想离婚而离不成的:  法国的菲利普二世奥古斯都,他的妻子丹麦的英格堡和他大概没啥近的血缘关系,所以教皇不准他们离婚。  
  他擅长骑马、打猎、网球以及其他一切体育运动。  ----------------------------------------------------------  But this was only half the truth.He was a first-class musician.
  昨天刚好看见一张亨利八世的肖像,是个一点不帅的胖子 = =    
  拿破仑之垮台,与他被开除教籍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实际上当时他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的,但是部下都已经不听他的了,连他的妹夫都背叛他了.    -----------------------------------------------------------    他有几个妹夫啊?我记得他有一个妹夫是死于黄热病的。  -----------  至少这里所说的背叛他的妹夫就是骑兵将军缪拉了。得黄热病死在海地的是勒克莱尔将军。
    至少这里所说的背叛他的妹夫就是骑兵将军缪拉了。得黄热病死在海地的是勒克莱尔将军。  ----------------------------------------------------------  In January of 1803,Napoleon received the news that General Leclere was dead in Santo Domingo  Napoleon knew that he could not defend Louisiana without strong support from Santo Domingo.He probably decided to sell this wasteland immediately and use the money for gunpowder and ships.
  婚姻无效与离婚根本不一样,子女是不是私生子,要看教会如何判.  简单的说,就是有犯意的,明知故犯的无效婚姻所产生的子女才是私生子.  举个例子说,如果某人误以为配偶死了,另娶(嫁)了,某天她(他)的前面那个配偶出现了,那么他的后面的婚姻就是无效的.但是子女不是非婚生子,而是婚生子.因为他们的父母不是明知故犯.
  但是配偶明明在世,却要另娶(嫁) ,那么生出的子女就是非婚生子.
  私生子也可以继位的.  征服者威廉就是私生子,不仅继承了他父亲的地位,还继承了英国的王位.  王位和财产不同,欧洲人眼里,王位是个职位,国内没有人合适当国王,还到外国去迎一个外国王子来当国王呢.
  哈布斯堡王朝后来不行了,讲不得脸面不脸面,做过的无耻的事情多了.  拿破仑那时随时可以消灭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除了答应这门亲事没有别的好办法自保.  他们的婚姻无效,生的儿子罗马王被教廷宣布为私生子,玛丽亚鲁伊莎改嫁了,也就是不承认前面的婚姻了.
  私生子的儿子不是一定就是私生子.私生子也不是不可以结婚的.
  我也知道缪拉是无耻之徒,可是当时法国的上上下下都背叛了拿破仑,元老院废黜了他.另外的很多亲戚,比如他的妈妈也不理他了.难道他妈妈也是无耻之徒?
  婚姻无效与离婚根本不一样,子女是不是私生子,要看教会如何判.    简单的说,就是有犯意的,明知故犯的无效婚姻所产生的子女才是私生子.  ==============================================================  请举例说明,一定要是中世纪天主教国家的例子。
  私生子也可以继位的.    征服者威廉就是私生子,不仅继承了他父亲的地位,还继承了英国的王位.    王位和财产不同,欧洲人眼里,王位是个职位,国内没有人合适当国王,还到外国去迎一个外国王子来当国王呢.  ==============================================================  请问,征服者威廉是什么时代,路易十三又是什么时代?16世纪以前私生子继承王位的大有人在,16世纪以后有几个?何况这个还要看国家。西班牙葡萄牙私生子国王多得是,英国法国没那么多。
  还有,假如你的结论真的成立,亨利四世和玛丽德美第奇就是重婚,那路易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全是私生子了?假如路易十三真是私生子,你以为欧洲那些国王会让他稳坐王位那么多年?法国之前为了王位就打内战打了30年,现在冒出来一个私生子当国王,吉斯家族还不得乐死?  ****************************************  路易是四十五十六不是,路易十三是,但是也不是不可当国王.  至于你说的吉斯家族,本来就是打不过亨利四世,只好让他当国王.  我记得亨利四世一开始不是天主教徒,为了要当国王,改信了天主教,  这个有意思,就像你说的亨利八世要离婚,就改信了新教.哈哈.  不过,严格说,不是改信,是自创教派,相当于殷天正为了当教主,自创了天鹰教一样.  亨利四世后来是死于刺杀的.    
  婚姻无效与离婚根本不一样,子女是不是私生子,要看教会如何判.      简单的说,就是有犯意的,明知故犯的无效婚姻所产生的子女才是私生子.    ==============================================================    请举例说明,一定要是中世纪天主教国家的例子。  ***********************************************  你不是已经举了吗?  最典型就是你说的安妮博林生的伊丽莎白一世,她终生都是在私生子的阴影下生活的.因为他父亲的合法配偶当时活着,不算是离婚.        
  哈布斯堡王朝后来不行了,讲不得脸面不脸面,做过的无耻的事情多了.    拿破仑那时随时可以消灭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除了答应这门亲事没有别的好办法自保.    他们的婚姻无效,生的儿子罗马王被教廷宣布为私生子,玛丽亚鲁伊莎改嫁了,也就是不承认前面的婚姻了.  ==============================================================  你从哪里看到拿破仑二世是私生子的?请给出出处。  我再说一遍我的观点。罗马教廷早就被严重世俗化了,他们以婚姻无效来帮助国王摆脱合法夫妻,另觅新欢。但这只发生在他们觉得国王的婚姻无效对他们有利的情况下。换言之,天主教会的宣判早就脱离了神学的宗旨,其政治性远远超过宗教性。天主教会的决议bull shit
  更正一下,&最典型就是你说的安妮博林生的伊丽莎白一世,她终生都是在私生子的阴影下生活的.因为他父亲的合法配偶当时活着,她的妈妈爸爸是明知故犯.&
  请问,征服者威廉是什么时代  -------------------------------------------------------  William,Duke of Normandy()  In 1066,he led the Normans to cross the English Channel and conquered England.
  你不是已经举了吗?    最典型就是你说的安妮博林生的伊丽莎白一世,她终生都是在私生子的阴影下生活的.因为他父亲的合法配偶当时活着,不算是离婚.  ==============================================================  你凭什么说伊丽莎白是私生子的原因是这个?安妮博林被处决后,伊丽莎白被亨利八世亲口宣布为私生子。  你说“婚姻无效与离婚根本不一样,子女是不是私生子,要看教会如何判.简单的说,就是有犯意的,明知故犯的无效婚姻所产生的子女才是私生子.”你的前提是这桩婚姻已经被宣布是无效婚姻了,但结果是子女不是私生子。伊丽莎白不符合这个情况,玛丽一世也不符合这个情况。请举出一个符合你阐述的这个观点的例子。
  我再说一遍我的观点。罗马教廷早就被严重世俗化了,他们以婚姻无效来帮助国王摆脱合法夫妻,另觅新欢.  ******************************************  法国教会不听教廷的话,不是一天两天,阿维尼翁之囚时期甚至要控制教廷,所以他们有你说的这些问题,别的国家教会好像没有这种行为.
  路易是四十五十六不是,路易十三是,但是也不是不可当国王.    至于你说的吉斯家族,本来就是打不过亨利四世,只好让他当国王.    我记得亨利四世一开始不是天主教徒,为了要当国王,改信了天主教,    这个有意思,就像你说的亨利八世要离婚,就改信了新教.哈哈.    不过,严格说,不是改信,是自创教派,相当于殷天正为了当教主,自创了天鹰教一样.    亨利四世后来是死于刺杀的.  ===============================================================  第一,我承认我说错了,私生子的合法儿子不是私生子。  第二,你没看懂我的意思。如果路易十三是私生子的话,以法国和欧洲当时的局势,你认为西班牙奥地利会承认他为法国的合法国王吗?你认为吉斯家族洛林公爵会承认他为法国的合法国王吗?难道不会爆发战争吗?法国历代国王里面,有几个是私生子!
  我也知道缪拉是无耻之徒,可是当时法国的上上下下都背叛了拿破仑,元老院废黜了他.另外的很多亲戚,比如他的妈妈也不理他了.难道他妈妈也是无耻之徒?  =============================================================  逻辑啊逻辑。缪拉是无耻之徒不是因为他背叛了拿破仑,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无耻所以才会背叛拿破仑。要说起拿破仑的那些兄弟姐妹,没有一个好东西,全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小人。
  首先倒下的是沃尔西。沃尔西专权十几年,早就犯了众怒,为首的就是安妮的舅舅、诺福克公爵。诺福克公爵和托马斯•博林将博林姐妹献给亨利八世,就是希望走后宫路线,来搬倒政敌。沃尔西总能让亨利满意,但这一次,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他令亨利失望了。安妮和父亲、舅舅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献上了早已搜集好的证据。贪赃枉法、假公济私…各种各样的罪名,简直罄竹难书。亨利起初还犹豫不决,毕竟沃尔西跟了他十几年。但安妮•博林态度非常坚决,一再强调决不能宽恕沃尔西。于是,沃尔西被解职,财产被没收,但仍保留了约克大主教的头衔。他被迫离开伦敦,前往寒冷的约克赴任。沃尔西前脚刚走,就有人告发他不思悔改,企图策划阴谋,放逐安妮•博林。这触动了亨利的心事。1529年,沃尔西在北约克郡被逮捕,随后押往伦敦塔。次年11月,这位显赫一时的红衣主教因病死于狱中。    1529年的国会也在一片吵闹声中拉开了序幕。持不同立场的议员各抒己见,互相攻讦。上院议员约翰•菲舍尔是罗切斯特主教,他强烈反对离婚案。他公开表示,亨利八世的做法将毁灭英国的教会。不过,国会中支持改革的显然更多,尤其是下院,那里多是新兴资产阶级。他们普遍憎恨教会和教士的特权,只是在如何改革的问题上互相不愿妥协。年底,国会通过了《剥夺教士司法特权法案》。从此,教士犯罪将与普通平民一视同仁。    亨利从国会的合作态度中看到了希望。1530年,国会通过了《藐视王权罪法案》。藐视王权罪,指的是企图请求外国势力处理英国本土事务。法案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打击那些承认罗马教廷至尊权威的人。    教士们也进行了反击。1530年,他们联合了部分律师,宣称从法理上国会无权授权大主教违背教皇的命令。但他们的反抗在亨利的决心面前立刻土崩瓦解了。恰在此时,一桩离奇的投毒案发生了。罗切斯特主教菲舍尔的仆人吃了粥后中毒了。很明显,有人想要毒死菲舍尔,但幕后黑手到底是谁,谁也不知道。正在教士们人心惶惶时,1531年,亨利八世宣布要指控所有反对他离婚的天主教士犯有藐视王权罪。不过,亨利又表示,如果坎特伯雷教士会议愿意拿出10万英镑,他们就可以免除惩罚。双方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一个协议。首先,坎特伯雷教士会议五年内付清10万英镑。其次,英国教会承认亨利八世为“英国教会的至尊首脑”,享有司法权。英国教会服从国王的领导,作为交换,亨利将撤销对他们藐视王权罪的指控。当协议被拿到教士会议上讨论时,没有一个人发言。主持会议的沃汉姆大主教说:“不说话就表示同意。”结果全体教士齐声说:“那我们就都不说话。”    凭借这次会议赋予自己的新头衔和权力,亨利八世终于可以甩掉凯瑟琳了。1531年,他命令凯瑟琳离开宫廷。次年,安妮•博林被册封为彭布洛克女侯爵,并被允许正式佩戴王后专属的珠宝。为了将废黜凯瑟琳带来的国际影响降到最低点,亨利决定寻求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支持。在此之前,斯蒂芬•加德纳就已经奔波于法国和意大利,试图争取弗朗索瓦一世和教皇克莱蒙七世的支持。在加德纳的努力下,法国的局面被渐渐打开了。这年6月,亨利再次造访法国,与弗朗索瓦在加莱举行会晤。随同亨利的正是安妮•博林。现在,她是亨利所承认的合法妻子。  
  拿破仑之垮台,与他被开除教籍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实际上当时他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的,但是部下都已经不听他的了,连他的妹夫都背叛他了.      -----------------------------------------------------------      他有几个妹夫啊?我记得他有一个妹夫是死于黄热病的。    -----------    至少这里所说的背叛他的妹夫就是骑兵将军缪拉了。得黄热病死在海地的是勒克莱尔将军。  ============================================================  国王陛下正解,勒克莱尔是拿破仑二妹妹瓜斯塔拉女大公波琳娜的第一个丈夫。缪拉娶了他的小妹妹卡罗琳,后来成了那不勒斯国王。他还有一个大妹妹爱丽萨,托斯卡纳女大公。
  难道他妈妈也是无耻之徒?  
  没必要在私生子和离婚上面纠缠不清了,宗教革命前天主教国家要离婚(婚姻无效)的确是很困难的事,就算是国王能够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争取,但是主动权还是掌握在罗马手里,不然亨利八世也不用脱离教会了。教权的存在对于专制君主来说总是想除之而后快。    至于拿破仑,他从登上皇位开始已经注定要失败了,之所以那么多无耻的亲属也是他自己任用的,怪不得别人,也没必要提高教会的地位。    楼主请继续讲故事吧。
  你没看懂我的意思。如果路易十三是私生子的话,以法国和欧洲当时的局势,你认为西班牙奥地利会承认他为法国的合法国王吗?你认为吉斯家族洛林公爵会承认他为法国的合法国王吗?难道不会爆发战争吗?法国历代国王里面,有几个是私生子!  **********************************************  你这就有些自相矛盾,你一方面说罗马天主教会早就严重世俗化,是权力的工具,另一方面你又说,私生子当不上国王.    你有没有意识到,私生子不能没有继承权是谁规定的?  不就是罗马天主教会吗?我说一句可能你不爱听的话,你要点按观点取证的味道.
  更正,私生子没有继承权是谁规定的?    不就是罗马天主教会吗?我说一句可能你不爱听的话,你有点按观点取证的味道.
  不过不是要妨碍你讲故事.  请继续.
  玛格丽特。德。瓦罗瓦和约瑟芬都是废后。。。挺喜欢她们的。
  历史爱好者QQ群
  楼主对西方历史很有研究。
  那个美剧《都铎王朝》说的亨利几世,亨利长得真得有那么帅吗
  私生子没有继承权应该是法律规定的,  从罗马法继承下来的吧,    亨利年轻的时候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a/HenryVIII_1509.jpg    
  作者:shunsuke 回复日期: 17:20:33 
    私生子没有继承权应该是法律规定的,    从罗马法继承下来的吧,        亨利年轻的时候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a/HenryVIII_1509.jpg        ======================    这张的亨利简直惊悚了,还是那个牌子好点    玛丽和伊丽莎白小时候也真苦,两个女孩能平安长大也是奇迹  
    这张的亨利简直惊悚了,还是那个牌子好点      =======================================    打错,是“胖子”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    不管怎么说,亨利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女儿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安妮博琳被处死才不可怜,她是自作自受的典型。她对亨里八世和凯萨琳王后的女儿玛丽一世的种种令人发指的罪行,九死一生的玛丽因为这段经历变成了“血腥玛丽“欧洲国王的情妇们不少,扶正的也不能说没有,但扶正情妇对嫡生子女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罪行的,世所罕见。    安妮博琳做了一件让玛丽永远也无法原谅她和她的女儿的事情:1534年,在安妮的操控下,正迷恋着她的亨利八世强迫玛丽去做伊丽莎白的侍女。并促使议会通过了一件《继承法案》,将王位继承权全部归属给了安妮的孩子         玛丽失去了母亲,一下子从亨利八世的心肝宝贝“玛丽公主”变成了“玛丽小姐”,做了妹妹的侍女。安妮博琳不但让玛丽的身份降低,从精神上折磨她,还克扣她应得的物质待遇,她的服装和零用钱甚至比皇家仆人都差。            这样的遭遇对任何处在青春期的少女来说,都是极度的痛苦。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她拒绝承认那桩荒唐的《继承法案》,即使在写给亨利八世那措辞谦卑的信件里,她都坚持署上“玛丽公主”的署名。              亨利八世对长女不合作的态度十分恼怒。当年的心肝宝贝现在成了他的死敌。在安妮博琳的挑唆下,他毫不客气地开始策划怎样处死这个女儿。当玛丽在惊恐中患上重病以后,安妮博琳喜上眉梢,认为总算可以不费力气地除掉她了——这位可敬的继母下令医生不得给女儿治疗,也不允许任何人前去看望。     玛丽的一生是很不幸的,她后来成为英国历史上著名的“血腥玛丽”,跟她少年时的遭遇有很大关系!不过我认为玛丽也要为自己不幸的一生负责(尤其要为她成为女王后的种种倒行逆施负责),她的妹妹伊丽莎白和她有着极为相似的不幸遭遇,但是伊丽莎白却成为了公认的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伊丽莎白没有被逼去做她异母弟弟的女仆吧,她也没有被逼签署承认自己是孽种的《继承法案》吧,她还没有被扔出去等死的经历。她的不幸遭遇来自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