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卖的微博煮肘徐老板是谁谁

外卖送餐员高薪背后的尴尬 潜在隐患大|百度|美团|外卖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外卖送餐员高薪背后的尴尬 潜在隐患大
  每天运送着各类美味,却从未按时吃过饭;一个月仅有三天假期,蒙头睡一觉就是最好的休闲;水涨船高的房租将他们的居住地越推越远;不断从严的要求更让他们苦不堪言……看似拿着高薪的外卖送餐员其生存现状反映着外卖O2O尴尬的处境,外卖、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竞争升级,监管部门的监管收严,最终都转嫁到了最底层的送餐员身上。不少送餐员已有辞职的打算,若不能做出改变,千里之堤将溃于蚁穴。
  “帽子”分高低
  每到傍晚,簋街霓虹灯闪烁,每家饭馆门口都坐满等位的食客,在嘈杂的吆喝声中嗑着瓜子。簋街的最西端,几辆不同颜色的外卖车停成一排,有的小哥戴着耳机,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有的大叔点燃一根烟,与旁边的人攀谈;还有的抓了一把瓜子,斜靠着电动车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傍晚的等餐期间是送餐员一天工作当中最惬意的时光。
  网络上,饿了么、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还在为“谁是一哥”的问题争论不休,而在送餐员的群体中却早有分晓。美团外卖的送餐小哥指了指自己和旁边几个送餐员说:“谁好谁坏从帽子上就能分出高低。我们戴的是摩托车头盔,百度戴的是滑旱冰的头盔,饿了么戴的是鸭舌帽。”
  尽管“帽子”不能当做评判标准,却恰好与送餐员们的感触相同。美团外卖送餐小哥透露,目前美团外卖的提成最高,如果一旦开始招人,百度外卖的送餐员都会跳槽过来。对此,在一旁抽烟的饿了么送餐大叔并没有反对,“饿了么一个月能跑400单左右,不如他们多,奖励的阶梯标准也不如他们。但是饿了么分全职和兼职,比较灵活”。
  工资收入高
  送餐员王帅(化名)加入美团外卖仅一个月。在家里亲戚的怂恿下,王帅和几个朋友从数百公里外的家乡来到北京。在成为送餐员前,王帅做过房地产中介、销售代表等工作,最终选择送餐员的原因是“挣得多”。王帅为北京商报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们每个月有底薪,按单量算提成,200单每单两元,400单每单3元,单量越高倍数就越高。有工作时间长的前辈,一个月能赚七八千”。
  根据公司要求,每天早晨9点30分,需要在指定地点集合“开早会”,十几个统一着装的送餐员每人推着一辆电动车,整齐地站成一排,场面非常壮观。王帅介绍,自己从头到脚的装备都是公司发的,要求每个送餐员整齐划一,“这就是企业文化”。
  工作负荷强
  饿了么送餐大叔坦言,自己曾是全职送餐员,最近因为身体原因转成了兼职。“过去每天要工作13个小时,也没有节假日,我之前得过病,身体一直不太好,现在转成兼职后,只在午饭和晚饭期间接受派单,其他时间自由接单。尽管工资比全职要低,却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做一份别的差事。”
  与白领典型的“朝九晚五”作息时间不同,蓝领群体因自身的工作性质不同,他们的工作时间更具特殊性,普遍存在“加班”或“倒班”现象,甚至“自愿加班”的现象。据调查数据显示,仅13%的蓝领可正常享受双休不加班,超20%的蓝领每周加班10-20小时,每周加班0-10小时蓝领近30%,每周加班0-20小时的蓝领近40%,值得注意的是,每周加班超过30小时的超过两成,高达21.3%,更有3.5%的蓝领透露每周加班超60小时,如果按一周工作7天算,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8小时、加班近10小时。
  58同城招聘负责人刘侃表示,外卖送餐员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及超长工作时间,对于身体的伤害非常大,极易引发“过劳死”及其他身体健康问题,他们急需加强健康意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更要有关爱员工的意识。
  “中午是送餐最忙碌的时段,根本没有吃饭的时间,只能随便吃一点快餐,有时候饭还没端上来就有新的单子了。晚上收工了会吃点好的。”王帅喝完最后一口面汤,起身结了账。5月以来,他还没有按时吃过饭。
  东城区海运仓附近的一家小饭馆是外卖送餐员的聚集点之一。每到夜里九十点钟,一辆辆印有品牌LOGO的电动车便停在门口,无论衣服是蓝色、黄色还是红色,都能围坐在一张桌子上,点几样小菜,偶尔还要小酌几杯来缓解一天的疲惫。
  罚款负担重
  谈到工资问题,饿了么送餐大叔掐灭了烟头,语气显得有些激动。“我都快干不下去了,‘3·15’被曝光以后,饿了么的处罚标准越来越严。送餐超时被举报罚50元,如果顾客非常不满意,产生了纠纷,要罚500元。在午餐期间,往往一派就是六七单,超时是常有的事,只能和用户沟通,提前确认送达,有的用户不同意,只要他们投诉我们就要被罚款。不光饿了么如此,你去问问他们,没有一个人是没超时过的。”
  “3·15”晚会的曝光让外卖平台的监管一切从严,饿了么提出7项举措保证送餐服务质量和安全,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也没能幸免,纷纷立下军令状,而这一压力在层层转移下最终还是落在了送餐员身上。有数据显示,2015年有接近半数的蓝领有辞职打算,薪金长期零增长甚至降薪是引发辞职的主要原因。
  潜在隐患大
  在被BAT纷纷加注的外卖O2O中,送餐员是企业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群体,他们的素质、规范化管理以及生存状态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在O2O发展的新阶段下,蓝领员工也不再只满足于较为优厚的工资,正式员工的保障、合理的休息时间和有尊严的对待是送餐员提出的新需求。底层员工的尴尬处境或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从而对企业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先一步走上正轨的电商同样需要庞大的物流团队,也曾经过顶层与底层严重不匹配的草莽期。曾提出投资100亿元建物流系统,在快递员身上的投入也不菲。据了解,京东支付给快递员的工资在1万元以上,且将快递员摆在重要位置。在业内看来,正是这一底层劳动群体支撑着电商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流通效率的提升。
  从调查结果来看,庞大的外卖企业在基层已出现了裂痕,业内人士认为,增加关怀、给予适当的福利是避免千里之堤垮塌的良方。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鏖战日趋激烈,最先博得送餐员支持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北京商报记者 李铎 肖鹏/文 张彬/制图
对于搜索引擎来说,商业推广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大力整改,对...
如今二手车市场已经挤入了太多的玩家,大家不约而同发现了金融服...
这几条措施当然具有中国式的运动,一阵风的特性,也有不少值得吐...
Lending Club CEO辞职,股价大跌25%;Spotify说感谢苹果。
任正非谈华为文化就是傻,不把钱看成中心。而不上市是因为把利益看得不重。一年600万外卖:一个小餐厅老板的互联网思维
稿源:i黑马
李健,1983年出生,安徽人,18岁开始打工,从餐厅服务生做起、做到厨师。2011年在北京大钟寺附近创业开餐馆&小厨小菜&,发现通过互联网外卖平台可以大大提高销量,逐渐摸索出其中诀窍。目前,他位置偏僻的餐厅月每月外卖订单达5万份,最高日流水四万元,月流水五六十万起。他的成功引得整条街的餐馆都在向他学习,把餐厅从传统堂食向互联网外卖转换。
下面是他的自述:
为了对抗高房租,必须做外卖
其实外卖一直存在,从小我们看港台、日本的电影,里面不就都是外卖便当嘛。我18岁出来打工,在上海呆了十年,从餐厅服务生做到厨师。当时在一个偏僻的桂林米粉店打工,中午高峰期的时候,他堂食只有两三个人,我想那么高的租金餐厅怎么生存下去?其实就是靠接电话送餐。
后来我在北京创业,从厨师做起,直到2011年自己开餐馆&小厨小菜&,一天能接电话外卖订单60单。后来在五道口一家炸鸡汉堡店,听老板说起一中午能达到300单,我就很惊讶,他怎么干的?我才知道有网络订餐平台的存在。
我接手前,这个店面换了四个老板,四家店全倒闭了。这餐厅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房租一个月也要一万六千块钱,还有人力、物力。150个平米的总面积,除去厨房,就算摆十个桌子,堂食一天最多能做到5000块钱,肯定很忙很忙。这也是浪费物力、人力,何况房租本来就贵。我就想,一定要做外卖,你总要生存下去才能说改变一些东西吧。当时餐厅堂食占80%,我试着把外卖做到20%,慢慢各占50%,到现在90%全是外卖。
2011年,饿了么网上订餐进入北京,我们就合作了。之前电话接60单,可能就要用20分钟,顾客电话还经常打不进来。他报五个菜名也要30秒,我用15个接电话的人也来不及。有了饿了么提供的Napos系统,我可以一秒钟就接一单,日订单很快上了200单,我当然开心。
我觉得最大的收益就是,网络把我自己实现不了的东西给实现了。我最初预计餐厅外卖最高峰能做每天1万5千元,结果现在最高峰是4万元。刚开始是每天200多单,现在平均每天都要1000多单,一个月50000单。原先接电话订餐的接线员都转去做客服。
过去,我自己印传单宣传,人力物力都投入了,但餐厅曝光率还是低,顾客对餐馆不熟悉,也不会轻易下单。而且传单的形式其实很不好,对客户不礼貌,城管也制止。但订餐平台做到我们做不到的事,一是覆盖区域广,二是有评价体系。有了网络之后,最初我们订单一下多了将近两倍,当时也没有任何补贴优惠。
物流慢导致赔钱?一年把送餐时间降8分钟
单量上来了,是不是就可以坐地收钱了?不是。去年外卖订单刚开始上200单时,有一天下雨,有50多单一个小时还没送到,顾客就退单了,一下子损失3千块钱。当时我就蒙了,还没有想自己错在哪里。
送餐量大,速度就是个大问题。客户投诉问餐为什么没送到,如果你2分钟之内回答不了,人家就取消订单了。有时候我们也比较冤,刚送到餐,顾客一分钟前已经等不及取消订单了。你天天给顾客一个半小时送到,谁还会买你家饭。
后来我就开始分析原因,先把流程慢慢改。之前我是自己炒菜,根本炒不过来。现在餐厅成了个小工厂,所有的原材料都必须经过一关一关过来,再到厨师这边加工。时间很关键,如果一中午出700单,一个半小时就能消化掉,所有准备都要严格按照时间。现在餐厅有一半都工厂化了。流程化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对供应商提要求,从源头控制,保证食材按时供应、保质保量。
物流上我也开始想办法。我在地图上把整个区域内看了一遍,地图上面我在搜索一下大概的方位,形成了一个调度制度。
现在我有13个专职送餐员,4个兼职送餐员,还有外包物流公司的配送人员,一共20来个人,其中有总负责人。距离远的地方,我就放两个人在那边待着,餐厅的人像接力棒似的,25分钟会过去一趟。高峰期就马上放一个人过去,一趟送完再回来接力。中午最多是2个高峰期,11点半和12点。我也会按区域划片,高峰期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人负责。我对送餐员也会有培训,高峰期不同的线路会互相支援。
过去有个问题,是信息不畅通,送餐员必须要给顾客打电话,打完这个,顾客如果不接,你还要继续打,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我过去想,要是能一次给一个楼里订餐的顾客打电话就好了,结果饿了么开发出了蜂鸟系统。一个楼里10个订户,送餐员按一下系统按钮,一次可以打10个语音电话,打不通你还可以再按。蜂鸟系统还可以查到客户的详细信息,配送人员知道哪个先送。这大大节省了送餐时间。
服务方面,我也在琢磨。比如包装,最开始外卖用的是圆筒的餐盒,又占空间又容易洒,后来就改用方形餐盒。我也知道把餐控制到50多度,食物不会坏掉。
现在配送员个人送餐能力最少50单,高峰时有150单,我会让他达到极限,餐厅也会达到极限。曾经一个配送员一中午给一个楼送过两百单外卖,就用饿了么的蜂鸟系统站在楼下统一打电话通知。
我家去年平均送餐时间是55分钟,今年降了8分钟。这每一分钟要付出很多努力。餐厅在努力,送餐平台也在努力。
区域交易额一年翻五倍,顾客开始学会预定送餐
这个市场从2014年开始爆发,当时我还没考虑到美团、淘点点、百度外卖会介入。它们从2014年才介入这个市场。资本市场我不懂,但能感觉到外卖市场的火爆,而且整个市场盘子确实越来越大了。我自己预计今年外卖要比去年增长一倍,现在看应该不止。
我为什么说外卖市场还在扩大?我的餐厅现在到极限了,我最高做到每天四万的交易额,但我能覆盖的区域里我只占了交易量的十几分之一。我其实计算过这片区域的外卖总额度,就光说中午时段,去年最高峰是两万五千元,今年估计能到12万甚至更高。你也能看出增长是非常快的,我一家根本吃不下。虽然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淘点点都在分市场,但是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
顾客的意识也在转变。两年前,我让顾客从网络下单,他就是不会用。现在大家都知道外卖平台了,连我们送餐人员自己吃饭也是从网上订。以前大家点餐不会说提前预定,可能最早中午10点55分才订餐,有时候11点20分才下单。但高峰期我送不过去,写字楼电梯都堵死了,上不来下不去。今年不一样, 9点半到10点半之间会有100单预定,餐厅就好提前准备,到11点开始出餐,11点半就能送到。
100单虽然不多,但这是顾客意识的转变,我觉得肯定是互联网在改变了人的思维。从一开始你要他网上订,他不肯订,到现在天天通过网络订,到现在都有了预定的意识。其实是顾客、商户、平台这些年都在共同进步。
我也发现一些规律,比如说客单价晚上比较高,顾客主要是周边公司加班族,还有住宅客户。夜宵的客单价高,单量会少一点点,但也在稳步的在增长。平时饿了么上高校和写字楼的订单各占一半。写字楼一般周一到周五订单量大,周六周日高校的订单量占大多数。中午一般写字楼订单量比较大,比较集中。这些我都一直在观察研究。
餐厅扎堆学做外卖,固执的老板也被时间改变
餐厅营业额提高了,我压力也更大了。我每天睁开眼睛就打开手机,看外卖平台上的各种数据,看外卖行业的新闻,看互联网的新闻,琢磨怎么才能进一步打开市场。互联网发展太快了,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很快就会落后。
网络提供了平台,餐厅自己也在学习怎样运营。你要天天等着平台给你单子,那错误的。毕竟打开饿了么平台,排在第一个的也不是我们餐厅。你看饿了么上这么多家餐厅在做活动,应该说卖得好的也就十家或者二十家,基本上十家吃掉60%的单子。但我现在可以说,给我排到十名开外,我也能做到很不错。
我觉得,外卖品质和服务都很重要。像我卖的牛肉之类,绝对是真枪实弹的。其实我不是一个卖饭的,我是帮客户把关的人。我这里送餐超过一个小时免单,如果我的送派员不给客户免单,回来之后就挨我罚款。我能做到这么高的单量,其实都是靠一点一滴的服务换来的。
一些传统连锁店盘子太大,他们在网络上可能没我们这些店灵活。比如定期更新特价菜,定期搞推广活动,这个里面的文章就看自己老板了,平台帮不了你。
现在,我开始加收1块钱外送费,客户也愿意买这个单,单量不但没有下降,还上升了。我觉得,把事情做到极致了,就可以坐地收钱了。
我也和附近一些餐厅交流,他们堂食慢慢地在下降,每年房租在递增,人员工资在递增,他们也在琢磨怎么弥补收入。最后的选择就是做外卖。
我们隔壁的卤煮火烧老板找我,他说要做外卖,让我帮他找配送人员。旁边有一家成都美食,在这里做了8年,老板说他也要做外卖。但我觉得,还是有30%的商户还没有转过来,他自己固执,但早晚他会撑不下去了,就因为你没有外卖。
有个餐厅老板做得比我们早,以前他家天天爆满,现在一天的交易额也是堂食6000多元。但曝光率超低,附近学校的学生都不知道有这家店。我觉得这些固执的老板,时间会把他改变。
我这个区域去年没有这么多餐馆,今年他们看到我的数据量以后,觉得这个区域好做,都来开餐馆,都要到外卖平台上开店。我觉得,人越多越好,大家竞争,可以更刺激我去学习。大家一起把餐饮行业改变一下。市场是倒逼着我们改进服务,很多服务不好的餐馆慢慢地退出市场了。
有人说外卖市场虚火旺,但没有优惠补贴的时候,我的小店一天外卖就好几百单起,这个数字是虚的吗?反正我觉得外卖肯定有人吃,而且会越来越多。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比较快,公司、大厦、写字楼很少有食堂了,回家也懒得做饭,也不会说走个十几分钟我去找个餐厅。不叫外卖吃什么?
我觉得即便没有补贴,外卖的需求也不会降低。这几天他不订你的餐,但外卖早晚他还要吃。我也跟学生聊过,食堂天天吃会腻,或者在宿舍打游戏不想下楼,都需要外卖。90后已经跟80后的人不一样了,他们什么都从网络上来,他肯定是选择外卖的几率比较大一点。
写字楼周边,开餐厅成本越来越高,房租、人工都在涨。我之前见写字楼里一个店面,月租金要4万,我就当时说,当时我说这个店,不会过半年,结果昨天我看见已经倒了。写字楼周边吃顿饭成本这么高,外卖肯定是必要的。去年没有补贴的时候,有的写字楼一中午就有40多单,客单价超过80元。所以我坚定地做外卖。
我现在和饿了么独家合作,饿了么其实占了很多优势,他们一直在专注做外卖平台,订单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客户,是做了三年的客户,包括一些写字楼里公司的客户,所以大家对这个平台比较放心。我三个外卖平台同时上过,去年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中午时饿了么是700单,美团是500多单,百度是100多单。
接下来我想开一个分店,在网上树立我自己的品牌。现在餐厅对外卖平台是有些依赖,但我觉得外卖平台总是要存在的,网络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和外卖平台合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和餐厅都改进了很多。其实,餐厅、客户、外卖平台过去一年都在共同进步,这个时代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7天内自动登陆
没有账号?
第三方登陆
外卖老板们要做“外卖+堂食” 先看这3点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在网上提供网络餐饮服务,必须有实体店铺并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否则,将处以最低5万元罚款。
虽然三大平台先前已有规定,商家上平台需要提交店面信息(包括门面、大堂)以及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然而平台上还是能看见许多没有门面、大堂图片的商家。
若“意见稿”能通过并落实,外卖老板们会集体转向做堂食+外卖吗?做得好外卖就一定能做得好堂食吗?
1、堂食和外卖是两种逻辑
二十五块半的创始人朱天成,曾开过一家一百多平米的堂食+外卖店。由于当时的店铺是转让的,装修时没有合理规划,堂食和外卖都在同一个口出餐,“我们单子多,平均一天有300多单,所以很多外卖员九点钟就来驻店,每天店里挤着几十名外卖员,把堂食位置都占满了。到了中午用餐高峰时间段,顾客和外卖员一起排队,造成极其混乱的场面,效率也极低”。
当时堂食每天有4000块钱的流水,后来增加了外卖业务,最高时的流水达到了3万块钱一天,堂食这时变成了800块钱,最后直接放弃堂食了。
朱天成观察到,汉堡王这两年也在三大平台上发力做外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顾客在后面排队,排在前面的都是外卖员,这给堂食的顾客造成的体验很差。
较好的解决办法是、的做法,虽然这两家的门店都覆盖了绝大部分地区,但他们还另外在一些店的周边开宅急送,也是因为配送和人员太杂影响堂食的问题,也解决了堂食店空间有限餐盒堆起来很难看的问题。
堂食店最重要是现场体验,店面环境要干净整洁,动线的设计要让顾客觉得方便,这和外卖的逻辑是截然不同的。
2、外卖终究逃不过的蹂躏
在实体店里仅设三、四个餐位或许是最好的折中处理办法,可以接待顾客在线下下单吃堂食,也可以用来供员工休息。“如果政府真要把细节抠到实体店必须要有顾客来,那纯外卖真的太难做了,恐怕要死一大批商家。”某餐饮外卖负责人说。
北京市合法的餐厅面积要求60平方米以上,远离居民区100米以上,并且不得开在地下室。朱天成认为,纯外卖品牌不做堂食只做加工用的后厨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大的面积,40平米足够了,因为都是把从中央厨房运过来的半成品再加工。
而且60平方米的店大部分还都是街边店,转让费和租金都很高。原本以为做纯外卖的优势就是省下了堂食的面积,省下了黄金地段的高额租金,到头来做外卖一点也不比做堂食省心。
3、外卖做得好的都是堂食做得好的
相比纯外卖品牌,活得更好的是传统堂食餐企开展的外卖业务,因为当这些传统餐企开始研究外卖做外卖,他们是有条件的:不需要另外再租店面,也不需要再请人,开的店也足够多,外卖辐射半径大――他们外卖的毛利就是他们的净利。
“如果把做外卖的步骤分成十步,目前三大平台一直在做的只是流量和配送物流的问题,就是销售端的问题,这是外卖的最后两步。那你很弱,包材没有标准,没有合适的店铺、合规的手续、人员培训、品牌管理、投融资规范等等,前面八步都没打通的情况下,靠最后这两步外卖怎么可能做得好呢?”梦都餐创联合创始人孙颢宸说。
外卖肯定是有需求的,但现在许多外卖老板认为,这个市场或许没那么大。因为有很多是平台制造出来的伪需求,2014年的时候补贴很疯狂,随便开个夫妻店都能活得很好,所以涌进了大量的小作坊。“5块管饱、10块管好”也吸引过来了大量用户。
“很多人创业,以为餐饮的门槛是很低的,而餐饮行业里面外卖的门槛又是最低的,所以进来的什么人都有,也不乏清华北大的,有钱的没钱的高学历的低学历的都来掺一脚。他们的问题是太关注数据和品牌,完全不关心产品和供应链,因为他们没做过餐饮。”朱天成说。
把产品和供应链这些内功做足,找准自己的目标用户,或许是未来外卖品牌的生存之道。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黄宏森)&
你可能会喜欢:
新闻24小时关注榜
浙公网安备 82号浙B2- 版权所有 & 浙江易合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1号外卖做什么的?
谭小平是骗子吗? - 知乎13被浏览703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宁光明1号老板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