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出来面试说自己没经验,被人事专员面试压工资是不是这样的,现在在购物中心做营运很累,3000固定含加班

这不只是“钱”的事 一封写给年轻爸爸妈妈的信 _ 东方财富网
这不只是“钱”的事 一封写给年轻爸爸妈妈的信
作者:顾冰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百万宝贝计划&&中国父母的亲子理财课堂》  顾冰著  策划: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  中信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定价28元。  ISBN:978-7-  前言这不只是&钱&的事  &&一封写给年轻爸爸妈妈的信  我是一个&新爸爸&。我的儿子瓜瓜出生于2008 年12 月。  和其他父母一样,瓜瓜的出生,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也给我带来了更多责任。  首当其冲的便是钱。  &吃进去的奶粉,进口的要100 多块钱,拉出来的要用尿不湿,名牌的又要100 多块钱,进出都要钱,整个儿一双向收费!&电视剧《蜗居》中的这句台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见过不少家长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让孩子受半点儿委屈。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出手特别大方,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孩奴&。  我不是&房奴&,也不是&孩奴&,但我绝对不会吝啬对瓜瓜的投入。和我一样,在衡量成本与收益后,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选择重质而非重量&&尽可能地推迟生育年龄,在事业和收入较为稳定的时候才生育子女,在子女的身上实现投入的最大化。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的未来前景光明。我也不例外,我希望瓜瓜能成为一个&小小巴菲特&。为了让瓜瓜成为&小小巴菲特&,我开始为瓜瓜积攒教育基金。举例来说,在瓜瓜出生后,我与瓜瓜妈就瓜瓜今后是否需要去海外留学、是否要买学区房达成了共识,并为此定出了理财目标,有了明确的时间表(例如10 年后要存到100 万元),并写成字条放进皮夹。  从今以后,当我欲冲动购物时,这张字条就可以提醒我:不要买!  西方有句谚语说,&安度晚年有两种方法:要么认真储蓄,要么死了算了&。作为负责任的父母,要想成为&小小巴菲特&的&富爸爸&,我们必须理财,必须投资。  在为瓜瓜理财时,股票、基金、保险,乃至房产,一个都不能少。  但&小小巴菲特&的长大,却不只是&钱&的事。  孩子要想成为&小小巴菲特&,并不只是学习如何投资。让孩子建立一套正确面对物质生活的价值观,其意义远高于只是教孩子如何存钱、赚钱。  这一代的孩子,比我们当年幸福得多,吃的、玩的几乎是唾手可得。父母应从小注意小孩的财商培养,财富可以传承,但能力却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成为&富人&还是&穷人&,并不取决于父母留下的财产,而在于孩子掌握了多少专业能力与财商知识。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理财观念,大约在12 岁之前建立。财商的培养,一定要从宝宝抓起。从小养成的理财习惯,会陪伴孩子的一生。  父母应在孩子性格养成的黄金期,就为孩子种下&致富基因&,让孩子从小习惯金钱的使用及管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书也力争能为0~12 岁儿童的家长提供一些财商培养的建议。  父母不要帮子女太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拼才会懂得珍惜。  教子女理财,必须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再告诉他们方法与工具,最后才是给财富。  孩子的财商教育需循序渐进,家长应先教孩子消费的观念,然后让他们有储蓄的习惯,最后才是如何投资。毕竟孩子长大后,只有拥有足够的储蓄,才有余力从事投资,并最终成为有钱人。  钱不是万能的。  我总觉得,不必给孩子太多,聪明的头脑、积极的性格、完善的教育、成熟的财商,这就够了,其他很多东西并非必需。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的未必是父母的金钱,而是父母的陪伴和引领。  衷心希望每一个孩子一生幸福。最后,笔者希望在此向我的太太&&瓜瓜妈表示感谢!正是因为她的支持,才有本书的出版。
  序 孩子,我想对你说  梁炜宁华侨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  作为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妈妈,很少有机会坐下来梳理自己的教育心得,能借为此书&写序&的机会,与所有关注儿童财商培养的父母们交流,是一种幸福。  在&房奴&、&孩奴&的双重压力下,如今的父母承担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身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该知道理想与现实永远是有区别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未来的路,还得靠孩子自己去走,如果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跌倒了,要鼓励他们勇敢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和土,然后告诉他们,父母永远支持你!  考试考得好不好,能否进长春藤大学,不是最重要的。父母们最苦恼的是,明明知道孩子是有能力的,却没有尽力;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使没有考进最好的大学,也不要紧,毕竟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有能力考进重点大学的,念大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  至于财商,在我看来,和小孩谈钱并不&俗&,尽管这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却是必须要玩的游戏。每个父母都爱孩子,同时又想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和孩子谈&钱&,是将孩子引导向正确方向最好的方式之一,尽管这其中的平衡拿捏,分寸颇难把握。  每个父母都愿意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但又不想让孩子走得太远。我的做法是,原则上信任孩子,让他们自行决定零用钱怎样花,因为那个年龄的小孩非常敏感。在具体实施中,我则给孩子申办了一张借记卡,并将此卡关联到我的主卡账户里,通过银行设置了每个孩子的用卡额度和ATM 取款上限,借助手机银行,孩子的每笔支出,我都能立刻知道。掌握了孩子的消费动态之后,就可以定期跟孩子进行沟通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其实,孩子就好比一只风筝,而父母,就是孩子在放飞过程中不离不弃的那根风筝线吧。  如今,每个父母都很注意孩子的财商培养。面对优渥的成长环境,孩子很容易产生&饥饿感&不足的现象,所以财商不仅是教孩子如何存钱和赚钱,更是让孩子从小就建立起一套面对物质生活的健康价值观。希望每个看到这本书的父母,都有满满的收获。  我也想对我的孩子们说,妈妈肯定不是最好的妈妈,我会唠唠叨叨,我会因为你们不好好练钢琴而对你们发脾气,我会一边回公司的电子邮件一边用&哦&&哦&&&来回应你们殷切的问话,但我每天都在努力&&  妈妈爱你们!  衷心祝愿每个孩子都拥有身心健康的快乐童年,和一个幸福灿烂的明天!
  《百万宝贝计划&&中国父母的亲子理财课堂》节选  PART One 孩子,我拿什么养你  一、孩子,我养不起你!  在儿子出生前,我很骄傲于自己的理性与清醒,面对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我有强大的免疫力,我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因而无比健康。但在儿子出生后,我慷慨地打开了自己的钱包,将我所有的钞票和爱,奉献给我亲爱的宝贝。  我的儿子瓜瓜,出生在2008 年12 月,没当成奥运宝宝,倒成了经济危机宝宝。但不管怎么样,瓜瓜都是爸爸、妈妈最心疼、最喜欢的小心肝儿!因为生了个儿子,我被大家尊称为&行长&。瓜瓜是剖腹产出生的,在医院等待时,我总有些错觉:这就是条&流水线&&&每隔半小时就有一位准妈妈被推进去,约半小时后一个新生儿便诞生了,永不停息。在瓜瓜出生后,病床无比紧张,还没出院,就有下一个孕妇家属在病床旁等着你离开。  医院里人山人海的景象,早在老婆孕检时,我就有体会。为了树立&好丈夫&的形象,也为了表明我是个&好爸爸&,我陪着老婆做了次B 超,没想到,一直从早上8 点半排到上午11 点才轮到,排到时已是腰酸腿疼,恨不得跑到楼上的中医门诊来个按摩;等做完B 超,老婆更生气了,因为做B 超只需10 分钟,而排队要2两个多小时。一个比我更值得同情的准爸爸告诉我说,他住在离医院15 公里外的郊区,早上5 点多就起床来排队,然后等待怀孕的妻子8点左右赶来。  是的,这就是&婴儿潮&。  英国《金融时报》曾将奥运会之后的北京描述为一个&被塔吊和婴儿车重新定义的城市&,如此诗意的形容却意味着这一时期出生的宝宝将是竞争激烈的一代&&对于优质资源的竞争和抢夺,可能将贯穿他们的一生。  仿佛一夜之间,我们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生子&热浪:办公室里好几个身着防辐射孕妇服走来走去的女同事;人事经理案头堆满了产假申请单;汽车后挡风玻璃上颜色图案各异的&Babyon Board&的车贴;小区里蔚为壮观的婴儿车长龙&&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 年2 月26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瓜瓜出生的这一年,中国内地一共诞生了1 608 万个婴儿,在这之前的2007 年,数字是1 594 万。而据上海人口计生委统计,2002 年上海常住人口新增了8.76 万个宝宝,而到了2006 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3.42 万,2007 年有13.7 万个&金猪宝宝&,2008 年是16.6 万个&奥运宝宝&,2009 年&金融危机宝宝&的数据还未公布,据2009年10 月上海市人口计生委召开的2009 年人口出生预报新闻发布会上显示,预计2009 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数将达到16.5 万人左右,基本持平。按现有的人口推算,中国人口的最高出生率将出现在2016 年,中国将诞生一个长达10 年的&婴儿潮&。&婴儿潮&最大的问题,就是养育的高成本和这批婴儿在未来需面对的&残酷&竞争。  至目前,中国人口学界公认中国有过4 次婴儿潮。第一次为20世纪50 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抗美援朝后,我国仿效苏联鼓励生育,生孩子多的母亲被尊称为&光荣妈妈&,由此带来了人口的迅猛增长;第二次为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到20 世纪70 年代初(1961 ~ 1970 年),  在20 世纪70 年代初降生的孩子的出生证上,除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头像及最高指示外,还印有一句话:&一个太少,两个不多,三个正好&;第三次是从20 世纪70 年代末到20 世纪80 年代初,&文革&的结束,加上上一轮&婴儿潮&的余荫,使得中国人口再度暴增。而第四次&婴儿潮&,恰是&80 后&们集中进入生育年龄后的余波震荡。与前几次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批婴儿是&独生子女第二代&(独二代),他们在经济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不缺钱&。托福于的成长,如今28~46 岁的人群,恰是举世瞩目的财富创造者和消费者主力。因独生子女政策而形成的4 ∶ 2 ∶ 1的家庭结构,使得&独二代&们一出生便拥有至少两代人积累所得的可观财富。  在经济领域,如今中国人买什么都贵,卖什么都贱,养育宝宝的成本更是高得惊人。洋奶粉和纸尿裤纷纷提价,月嫂工资和幼儿园托费一路走高,房产市场迅猛反弹,提车要排队甚至加价,都和这轮&婴儿潮&密切相关。  就孕妇生产费用而言,现在比20 年前涨了100 倍。据一位妇产科专家介绍,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80 年代四五十元,现在已上涨到四五千元。  其实孩子间的竞争,早在孕检时就存在了。由于排队的人实在太多,我最终选择特需。普通门诊挂号费只需10 元,而特需挂号费是150 元/ 次(医疗保险是不报销这项费用的),足足溢价14倍,且据我观察,两者服务也没多少优劣之分,最大的好处只是不用等。其实这也有&理财&的考虑。作为半个金融业人士,我深知时间就是金钱,若按照我和妻子每人月工资1 万元计算,多请假1 小时,就意味着10 000/20/8=62.5 元的开销,而两人若多等2.5个小时即总计5 小时计算,排队的时间成本就是312.5 元。  &独二代&不缺钱,而父母们也舍得花钱。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30 年前,我上幼儿园的费用只要3 元;20 年前,我读小学的学费每学期只要5 元钱;10 年前我上大学,每年学费也不过1 400 元,住宿费400 元,每个月400 元的零用钱在宿舍同学中已经可以算是小康。而如今,即便是幼儿园的孩子,花费也已不菲。2004 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曾对上海市徐汇区的746户家庭做过一项统计,处于托幼期的孩子,每年学杂费的开支平均高达4 600 元,而如今的开支也已水涨船高。更可怕的是,收费越高的幼儿园,越受追捧。条件较好、收费较高的市示范幼儿园,更是被家长们挤破了门,甚至出现了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市示范幼儿园,家长斥资数百万,买一套幼儿园&学区房&的现象。  生长在&婴儿潮&中的宝宝,成长资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都相对稀缺,要想得到优质的服务,从而保证宝宝的健康、快乐成长,就必须付出高额&溢价&。在明白我必须为孩子付出高&溢价&,才能得到较为优质的服务后,孩子的开销便扶摇直上,我开始好奇,养大一个孩子到底要花多少钱?  2004 年,根据中国社科院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 万元。而我看到这则消息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那怎么够?  瓜瓜刚满月时,我算了一笔账,从几十元的奶嘴、上百元的婴儿服,到200 元一听的奶粉、近千元的婴儿车,孩子还未满月我就花了近7 000 元。随后,瓜瓜每月的开销基本都在3 000 元左右。根据我的观察,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目前中产阶级养大一个孩子,开销已远远不止49 万元。  2009 年7 月,上海《新闻晨报》曾对读者作过一番统计,一个&00 后&孩子,在0~6 岁阶段的月平均开销为2 359 元,0~6 岁的总开销就已达到17 万元。据网易最新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以上的年轻家长们感到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而养育费用水涨船高是有些年轻夫妇不愿生育的首要因素。更有网友留帖形容:&生孩子就给套牢,股票可以解套,这只股永远也解不了。&  考虑到养一个孩子所需的开销,以及在孩子长大自立之前所需要的时间和关注,可以说,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大最重要的一笔投资。  显然,我们的宝贝都是:One Million Kids(百万宝贝).
  教育竞赛启动!  现在孩子念个幼儿园,费用都赶上我们那会儿念大学了。孩子的教育费,到底要花多少钱? 14 年前,我进大学,记得当时大学一年的学费是1 400 元,寝室(8 人一间)的费用为400 元,当时我父母还有些遗憾,因为我前几届的学长,因名义上还属于统分配,大学学杂费几乎为&0&。而如今,瓜瓜若去读早教,一节课的费用就是200 元人民币,钱固然越来越不值钱,但学费贵得有道理吗?  如今上学贵是客观事实,最近的20 年间,大学学费已经上涨了整整25 倍,但即便学费贵,也不能阻止人们上大学。即使北大、清华的学费涨到了5 万元每年,我相信北大、清华的大门依然会被挤爆。  毕竟上学贵的前提,是上学难。  其实不仅是中国的学费在涨,美国的学费也在涨。若你准备今后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你可得从现在开始就看好自己的钱包了。  根据全美大学理事会的调查显示, 美国4 年制私立大学 学年的学杂费上升4.4%,涨到2.63 万美元。公立4 年制大学本州生源和外州生源学杂费分别涨到7 020 美元和1.85 万美元(美国对报考州立大学的本州考生有学费优惠,也相当于回馈纳税者),而食宿费平均是8 193 美元。美国全国公共政府/ 高等教育中心主席卡蓝表示,&高等教育现在是一边倒的卖方市场&。卡蓝指责,美国大学学费涨价时毫不手软,&你到购物中心逛逛,哪个行业敢这么涨价&。美国学费涨价的背后,是10 年来美国家庭的净收入几乎原地踏步。  那孩子的教育费,到底要花多少钱?  在儿子出生前,我对自己说,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不要妄图在下一代身上实现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在社会充斥着&成功学&的浮躁压力下,小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足矣。换言之,当时我根本不相信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鬼话&,毕竟人生的目的不是在赛跑,孩子也不是刘翔,做最好的自己,形成好的性格,开心就好。但孩子出生后,我在逐渐改变。我仍骄傲于自己的理性与清醒,仍时刻&警惕&着那些营利性幼教机构的忽悠,但孩子母亲却愿意尝试各类教育方法,只要孩子有点滴进步,就异常高兴,而我也逐渐接受了这种观点。  教育是种特殊的&消费&,绝没有性价比之分,孩子的进步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目前中产阶级普遍都生一个孩子,在衡量成本与收益后,越来越多的人在教育上重质而不重量&&尽可能地推迟生育年龄,在职业和收入较为稳定的时候才生育子女,在子女身上实现投入  的最大化,而投入最大的恰是教育。  中国的家长尤其重视教育,且愿意花钱。因为我们发现,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只要努力,照样可以去500 强的大公司打工,有良好的教育经历,绝对能为未来前途加分。在一个场合上,我曾遇到几个家长在&晒&小孩的幼儿园开支。市示范幼儿园900 元/ 月,蒙氏幼儿园2 200 元/ 月,国际幼儿园每月学费5 900 元,而一个公立二级幼儿园加上伙食费,每月只需要330 元/ 月。你会选择哪种?  我们并没有太多选择。面对婴儿潮,幼儿园,特别是名牌公办幼儿园资源供应不足,几万元钱对于很多富裕的家庭而言已不是大问题。但问题是名牌公立幼儿园,单单有钱也进不去。我就曾遇到一个孩子上二级幼儿园的家长,她向我感叹:&大人能力有限呀,惭愧&&&显然,她口中的&能力&并不仅仅是金钱。  近10 年来,中国的教育制度也在逐渐异化。按照目前的发展进程,中国的教育制度会逐渐向美国靠拢,价廉质优的公立教育质量或将下降。众所周知,美国公立教育的服务水平较私立学校有较大差距,最好的学校几乎都是私立的。在美国,几乎有10%的中小学是私  立的,两万多所私立中小学担负着500 多万名学生的教育重任。在美国这个多元社会中,私立教育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种变通的教育方式,是公立教育的必要补充。而在中国国内,特别是一线城市,已有私立学校崛起的苗头。  如上海徐汇区就有所谓的私立&四大名小&,它们的特点是在全区甚至全市招生,入学时需进行严格的考试;而公立学校中教育质量较为优秀的,学生均按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由此也产生了学区房的概念。在北京、上海等地,学区房与一街之隔的非学区房,每平方米单价往往相差 元。私立小学并非有钱就能进。以上海非常热门的世界外国语小  学为例,2009 年共有4 000 名学生报名,但只录取160 名,录取率只有4%,学生们会被测试智力、灵敏度、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与表达能力等。进小学得&考试&,入幼儿园也不轻松,一个朋友就曾和我说过,2009 年4 月她几乎把时间全花在了带孩子&赶考&上,由于幼儿园报名都在同一天,她更是让老公、爸妈、公婆,早上5点各自去几家幼儿园排队报名。&铅笔写的条子一律办妥,钢笔写的条子可办可不办,要是圆珠笔写的条子,可以不用办。&这就是传说中的南京某知名公办幼儿园招生潜规则,该幼儿园招80 人却收到800 张关系条。  不少中产阶级父母还告诉我,他们购买学区房的目的竟然是为了&保底&。孩子上学的第一选择是上私立小学,而住房对口的学区房只是为了&保底&之用。  尽管有不少人指责&独一代&的教育观念异化了小孩的教育成长过程,但这也无可厚非,哪个父母不想给子女力所能及最好的呢?  一位将&择校&进行到底的母亲对我说:&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只是希望给小孩创造的一个环境,能让他找到很多和他差不多的同伴一起玩耍。当初之所以想到要择校,完全是从给小孩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的想法出发,一起玩耍的同伴穿着整洁、懂礼貌、兴趣相投,这样我们就放心了&。  但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所付出的代价绝对不菲。太多人为了让孩子从生下来就受到更好的教育,往往愿意倾尽所有。孩子上好的幼儿园就是为了能考上好的小学,上好的小学是为上好的中学,而好的中学意味着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才有好的工作,孩子从小到大始终背负层层压力。但我们又该怎么办?今天,教育显得比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而竞争也更为激烈。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决心背后,是一年数万元的婴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绝对不比大学生所需的费用低。  孩子一旦呱呱落地,教育竞赛已经启动!  我不知道,20 年后,当瓜瓜长大后,大学的学费又会是多少,会是怎样一个天文数字。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被迈克领回家的路克(由后来红遍全球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在生日晚会上得到了西弗夫妇的一份礼物&&一张大学学费存单。路克不由得动情地说:你们不用对我这么好。麦基的回答是:因为你就是我们家的一员。  宝宝的教育金,你准备好了吗?  财商小贴士  因为&婴儿潮&,无论是早教市场、双语国际学校,还是花样繁多的艺术类课程,无不受到80 后父母的追捧。其实,为孩子安排过多的课程,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而直接催热幼儿教育市场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工作太忙。在我看来,父母给孩子树立多支持、  多表扬、多肯定、多欣赏、多自主、多选择的养育环境,远比&盲目&埋单,上各式各样的培训班重要得多。
  我们的孩子都是&百万宝贝&  根据我的估算,养育一个孩子到大学本科毕业,恐怕至少得花100 万元,其中教育费用与养育费用各占一半。不管在什么阶段,算一算每个月孩子都要花将近2 500 元,只是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花费项目罢了。而这些,还是以小学、中学都念公立学校,另外只读一两个艺术、语言培训班来估算的。当然父母若收入高,可以让子女小学、中学都念私立学校,从小请家教,寒暑假出国过夏令营,高中、大学到海外留学&&但以这种方式培养一个孩子,花费恐怕不止200 万元。  100 万元高吗?看你跟谁比较。若是跟全世界的白领精英家庭投资在子女身上的教育费用相比,这可能低于平均值。《经济学人》的一篇调查专题显示,早在2005 年,全球白领家庭子女的教育费用就已经超过每人30 万美元。而据《华尔街日报》的计算,在美国,富裕家庭将一个孩子抚养到17 岁的最低开销为80 万美元,如果再算上私立学校等额外开销的话,总开销将增加到160 万美元。  我曾与一位香港朋友聊天说起瓜瓜以后的养育费用估计为100万元时,他的第一感觉是恐怕不够,他告诉我恐怕漏算(或低估)了通货膨胀的威力。他说,香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养育一个孩子的费用大概为600 万港元。事实上,这个支出还漏算了一个很大的开销&&房产。在孩子出生后,为给孩子留出更大的活动空间,房子往往需要升级,二室升级为三室,三室升级为四室。若加上学区房费用,孩子的养育费用更高。而在房价一路上涨的背景下,为了满足空间的需求,只能牺牲距离,住得离市区越来越远,由此又催生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同时,孩子也需要更大的活动半径,于是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在添了孩子后,决定买车。  这还不是全部。我有位朋友,他的户口不在上海,妻子是上海的集体户口,孩子出生后固然可以落户在上海,但前提是必须在上海买房。对他们来说,孩子出生就意味着必须花上上百万元来买房。  当然,大部分父母可将房产视为投资,而非花费,想到这里,我们的心情可放轻松些。  与&行长&(生女儿的父母)相比,&建设银行行长&们还有个另外一笔&花费&&&婚房。  中国的父母实在太好了,他们总觉得,按照现在的房价,刚刚走上社会的孩子们恐怕长时间内没有能力购买自己的住房。而这也是&砖家&们所说的&丈母娘推高房价、父母为子女买房是推涨房价&的由来。  曾和一位生女儿的朋友闲聊,他笑着对我说,以后他女儿结婚,只要送她辆汽车就行了,而我则不屑一顾,买汽车的钱,恐怕还不够我给我儿子买个厕所。的确,现在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一套房产价格,恐怕能买10 辆中档汽车。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觉得,在子女身上的投资,永远是比股票、地产更好的投资,因为它不但拥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还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对我们来说,子女教育是绝对划算的投资。  显然,我们的孩子都是&百万宝贝&。这场世界级的教育竞赛让人胆战心惊,但父母这些眼前的付出,极有可能换来日后丰厚的回报。  看到这里,也许你对养育小孩的成本感到有些恐惧。我更是听到一些朋友反映:&没有经济能力,干脆就不生,不能让孩子受罪&,&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把孩子生出来,不是害了一家嘛&!  其实,结婚生子是人们生活和思维的常态,是出于生物遗传的自然规律。不管是选择做&孩奴&,还是&丁克&,都是个人的权利。当然,对于大多数80 后而言,成为&孩奴&是躲不掉的刚性需求。  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我们感慨孩子的培养费用不断飙升,另一方面大多数人结婚几年后一般还是会要孩子,原因就在于花费并没有夸张到养不起孩子的地步。平常老百姓生个孩子,没有必要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接生,不必喝最好的奶粉,不必上最好的幼儿园,不必去学钢琴,也不必为了上重点学校花费择校费等等。虽然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条件,但是也不必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勉强自己,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费用  是完全可以选择和掌控的。  财商小贴士  在为孩子消费前,我们应仔细想想,这是孩子真的需要,还是因为商家的宣传,  抑或是从众的心理?经济发展了,消费选择多了,这固然是好事,但花钱多少并不  是衡量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的唯一标准。实际上,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比一个  丰富的物质世界更为重要。
  二、该为小孩买房吗?  有朋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问,手中有笔钱长期不用想留给孩子,该买房还是买股?  这个问题就如同&生存还是毁灭&般,是个永恒的问题,非常难回答。而在房产调控的背景下,更难有单纯的&是或否&的回答。  我不是那个专门评论房地产的评论家牛刀,我不敢劝人别买房,毕竟在过去10 年,赚钱最多的并不是股票,而是房产;而永远正确的也不是牛刀,似乎是任志强。我只能说,管好你们的钱包,房子总价必须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哪怕是投资性房产,也应将其看做长期投资的方式,而非短期的炒房。  国外经典的理财课程中,常说年轻人应尽可能晚买房,理由是:买房一定要用首付,对年轻人来说,首付得来不易,一旦买房就会拖累未来的现金流,不如把首付拿来投资,累积更大的财富。若过早买房,等人到中年,好不容易付清房贷,却发现手里除了房子,没有其他资产了。  但你在国内敢这么说吗?  国内的理财观念是:年轻人应尽早买房,且最好一步到位。  常在理财论坛上看到有朋友贴出自己的买房致富理财经历,但随后就有人跟帖说:&你不就是70 后,要是你晚生几年,哪有现在这么好命!&  买房,成为70 后与80 后在理财上的最大矛盾,较早买房的70 后,如今活得潇洒自由,而80 后则是悲惨的房奴。  的确,2000 年我刚毕业时工资约在3 000 ~ 4 000 元左右,当时上海内环房价差不多也就是5 000 元每平方米这个水平,但现在呢,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并没有太大上涨,内环房价却已接近30 000 元每平方米。这种现象,几乎发生在中国所有的大城市。  房价之所以上涨,有很多原因,包括我前面所说的婴儿潮。  但必须承认一点,房子除了居住功能外,还有投资功能。  过去10 年间,英美国家房价涨了1 倍,中国房价涨了近10 倍,而大米、猪肉、家电,以及一些IT 产品,涨幅很小甚至没有涨幅。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的大手已无处不在。近10 年来,凡涨价的东西,或多或少都带投资的属性,而那些没有投资属性的价格反而会下跌,如电视机、电脑和空调等。  13 年前,我买第一台电脑花了父母近1 万元,还是&奔腾&兼容机,我乐颠颠地花了一个小时跑到上海杨浦把它买回来,而当时上海内环房价仅3 000 元每平方米。13 年来,电脑价格在不断下降,而性能却在大幅提高。房价则是越来越高,性能却不见得很好。  我痛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它消灭了很多年轻人的活力。但必须承认,在&有土斯有财&的观念下,中国人炒作房地产的氛围是全世界最猛的。在美国,你哪会看到一个住在纽约的人,还要跑洛杉矶去买幢房子。  营销畅销书《定位》告诉我们,一旦品牌在消费者头脑中扎根,第一印象就很难改变。买房能保值,能抵抗通货膨胀这个印象一旦在国人脑海中扎根,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我也无法预测目前已脱离地心引力的房价的走势。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可以以价值投资者的眼光,等待股票下跌,股价高我就不买;但房子,你能吗?  只要中国经济继续高成长,婴儿潮继续发挥作用。如果房价出现20% 的调整幅度,我就会考虑出手,但前提就是房产还有其投资属性。  财商小贴士  买房前需注意的10个问题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作者罗伯特& 清崎曾提出买房前需注意到10 个问题:  1。你的房贷利率是否太高?  2。你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3。这项投资与你的长期理财计划是否吻合?  4。你的房子是否会闲置?  5。你计算过管理成本吗?  6。你打算花多少修缮费用?  7。你知道房子附近的交通状况可能改变吗?  8。现在市场看好,是因为商业经济还是贪婪?  9。你认为这个上涨趋势会持续多久?  10。如果房子自己不住要出租,能否租得出去?
  房子就是儿子  &独二代&时代来临,养儿防老的概念已不可靠。  我曾遇到过这么一位老太太,她与先生早就打定主意,养老不靠儿子。&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太大了,而越往后年轻人赚钱越困难,搞不好连买房子都有问题。&她更忧心,万一寿命长,退休金又不够花,怎么办?  年纪大的人要的不是一大笔钱,而是每个月稳定的现金收入。所以她决定,买两套二手房,靠每月租金来弥补养老费用。  在华人圈,房产素有&哑巴儿子&的说法,其实&买房养子&也是可行策略。  财商小贴士  房产本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投资工具,且非常适合富裕人士进行投资。房产既是一种  消费品, 也是一种投资品。  买房投资,我素来不喜欢做&短线&,哪怕现在卖了个高价,从长线来说也只是个&山腰&。  而若是亲子理财,更需作好10 ~ 15 年不抛售的准备,那么租金的多寡就成为很重要的考量。  我的建议是:只投资那些能用房租抵消贷款利息的物业,或能最大程度用房租抵消贷款利息的物业。  假设你为孩子购买一套70 万元的房产,首付30%,向银行贷款49 万元,贷款利率为4.158%(商贷利率打7 折计算),20 年下来,每月需还3 010 元,还款总额共72.24 万元。  若你将此房出租,月收租金2 500 元,保守估计(每年扣除一个月租金当成房屋闲置、维修等成本),20 年后,光租金就可回收55 万元,不仅平常的现金流量不成问题,所收的租金则可以拿来偿还部分房贷本金,20 年后还拥有一套既保本又增值的房子,到时供孩子留学教育或成家之用。  低利率,让房地产投资可行性更高,只要选对地点,你就可以用小本钱滚出大财富。  具体来说,亲子理财,有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出售获利,也就是所谓的&炒房&。对于以&炒房&(中短期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者而言,楼盘的升值潜力是放在第一位的。  需特别关注楼盘所在区域的市政规划前景,特别是潜力地区的楼盘,政府部门的搬迁、规划,地铁的修建、学校的搬迁、公园的兴建等,都可能造成房价的飞涨。投资者需&预先&布局。  二是通过出租获利。购买城区内有潜力的二手房,一方面可谋取租金收益,一方面可得到房价升值的平均收益。而这也是为宝宝理财的很好的策略。  亲子理财,时间长达10 ~ 15 年,即便是新盘,10 ~ 15 年内也会成&二手房&。而从目前房龄与价格的走势来看,房龄明显呈边际效用递减。15 年左右的二手房价格往往只有新房价格的一半,而15 年与30 年房龄的&老公房&价格,却相差不大。目前,北京、上海的郊区新房价格,几乎与市中心的&老公房&价格相当,两相比较,建议选择市区的&老公房&。建议购买房龄15 年左右、6层以内的&老公房&,或能等待拆迁的额外收益。  目前郊区新盘由于配套措施不够完备,在交房几年内几无&租赁&价值,而市区新盘,在2009 年这波房价上涨后,房屋租售比恐已降为2% 不到,市值200 万元、租金3 000 元不到的房屋为数不少。相比之下,北京、上海市区&老公房&的租赁价值颇为不错,由于市区小户型房屋缺乏,市值70 万元的&老公房&房租达到每月2 000 元的,如仔细&淘宝&,应能找到不少。而较高的租金,也能最大限度抵消贷款利息。  钱不够,不必去追高不可攀的房价,但可以积极抢进市区豪宅附近的&老公房&,看到合理价格(合理租售比)就出手,只租售比达到4% 以上,不要等低价!以一套市值70 万元的&老公房&为例,房租若能达到每月2 500 元,则租售比为2 500&12/700 000=4.28%,房龄又在15 年左右的,就可以立刻买进。  根据我的经验,评价&老公房&价值的另一指标是,只要&老公房&价格不到同等地段的楼面地价,不必管时机好或坏,也可立刻买入。以中海地产买入的长风地块为例,中海以70.06 亿元的天价拿下上海普陀长风6B、7C 地块,折算成平均楼面地价为22 409.3 元/ 平方米,那该地区的&老公房&价格若在2 万元每平方米左右的就值得投资。即便不算&老公房&的建筑附着物价值,单论土地价值,便已值回&票价&。  地段与环境永远是支撑房价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建材或房龄新旧。  若投资新盘,建议购买郊区楼盘,不必考虑周边环境、配套的优劣,毕竟只要城市化进程持续,购买的郊区楼盘在15 ~ 20年后也能成长为配套优质的楼盘,从而获得较高收益。  当然,在成为&包租公&之前,必须先认清自己的需求与个性,出租房子也是门大学问,要懂得管理与找房客。简单说,就是你挑房客,而不是让房客挑你的房子。  对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而言,租房市场永远比买房市场大好几倍。目前,租售比最高的房产,应属一室一厅的小房子。房子虽小,但设备要俱全,房客都只是暂栖,通常不想大费周章添购家具与电器设备,避免日后搬家时处理麻烦。因此,房东若能营造家的感觉,让房客只需带着一只皮箱就能搬进来,那么租房就算成功了。  不过,投资者花钱装潢的金额必须算到房价上,万一租金无法提高,投资回报率就会下降。  基本上,地段好的房子,由于生活配套不错,供给少、需求大,房价易涨难跌,即便是老旧的&老公房&,依然是市场的抢手货,只要房价一回档,就大胆抢进,不必手软。  有些人认为,拆迁时间漫长无法控制,买&老公房&资金与时间成本过高。其实不用担心,好地段的房产价值,未来绝对会加倍还给你,&老公房&绝对有迷人的魅力,值得你去等!  财商小贴士  租房投资心法  1. 平时养成看房的习惯,培养对房地产的敏感度;  2. 危机入市捡便宜,是投资房地产的不变法则;  3. 注重采光及管理,容易得到女性族群的青睐;  4. 选在地铁站旁,屋龄15 年内的电梯大楼,出租率高。
  学区房,需要买吗?  中国的父母,是撑起学区房房价的支柱!  通常,买房子要挑的好地段应同时具备交通便利、成熟商圈、明星学区三大条件。对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学区的重要性往往会被摆到第一位。  学区房的走俏,究其原因,一是根据目前的教育政策,孩子就读中小学,是按照学区来划分的,即孩子的户口在哪个学校所属的学区,那孩子就要去对应学校的学区报名上学;二是相比择校费或进私立小学的不菲学费,这都是笔花费,而购买学区房是种投资,买下这里的房子等孩子读完后至少可以保本出让,保值、增值效果明显;三是购买学区房若仅是用来挂户口,还可用来出租,出租回报率相对较高且有保障。  于是,那些相邻好学校的房子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房价比周围同类型的房子高出一大截,并且有一个专有的名字&&学区房。  自从那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名言流传后,能让孩子从小上一所好学校,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我也未能免俗,我住的是一个郊区的新楼盘,邻居大多和我差不多年龄,自从住进去后,眼看着小区商业街上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们渐渐多了起来。  我住的地方,属于典型的人口导入区,周边的新楼盘铺天盖地。如今,每次宝宝去社区医院体检,我都得排上个把小时的队,社区医院里等待体检的宝宝和家长人山人海。不久之前,在我得知我们小区的幼儿园已人满为患后,我便下定决心购买学区房。  对我来说,买学区房颇有些不得已而为之,由于我买的房子地处上海某新区,房子倒盖了不少,教育、医疗配套却很不完善,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都算不上什么好学校。而教育配套的不完善,也导致该区的教育资源竞争比较激烈。据说连读市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都要比别的区县高10 分。  于是,为了瓜瓜,&求人不如求己&,我踏上了寻找学区房之旅。  步骤1 :挑选区域  首先,确定学区的范围。  最近不少居住在浦东新区的朋友开始向我咨询浦西学区的情况,不约而同地准备购房进军浦西,而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被幼儿园之难进吓坏了。  在合并南汇区后,浦东房价再度井喷,但不少年轻父母却开始慌张,担心孩子今后的教育竞争会更加激烈。  目前浦东新区是标准的人口导入区,统计显示仅户籍人口,2008 年就新增了15 962 人,雄居上海各区县之冠,而南汇区2008年也出生了5 385 个宝宝,但浦东新区并不是传统上的教育大区,优质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传统的徐汇、杨浦等区。相比2008 年徐汇区、杨浦区仅分别出生了5 869 个、6 112 个宝宝,浦东新区的21 347 个宝宝,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僧多粥少,未来抢夺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会相当激烈。  原来,上海各区县的教育资源大致均等,但方兴未艾的房地产改变了过去的均衡局面。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都是目前上海的房地产开发大区,未来都将面临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以闵行区为例,其两所重点小学&&闵行区实验小学和明强小学附近的学区房价格均不菲,位于上海外环外七宝的明强小学,其学区房价格竟然涨到了每平方米22 000 元。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居住在浦东、闵行的年轻父母,或准备买房进军徐汇、杨浦等传统教育大区,或购买静安、黄浦的房产。徐汇、杨浦的优势在于拥有众多的教育资源,而静安、黄浦的教育资源虽和浦东、闵行相差不大,但胜在人口少。统计显示,2008 年静安、黄浦仅分别出生了1 938 个、4 105 个宝宝。当浦东新区的父母还在为孩子进市一级幼儿园而发愁时,户口在黄浦区的父母却发现,这边的幼儿园基本都是&市示范&。  若您有兴趣购买学区房,建议查阅所在各区县的人口信息,再根据各区县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寡,决定购买区域。  步骤2 :挑选完整学区  如今房价越来越贵,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购买多套学区房的实力和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应首选那些同时具备明星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区,孩子升学可以一路念,不必再为换学区而换房,毕其功于一役,这才是最划算的投资。  哪些才是校风好、升学率高的明星学校,哪些才是完整学区?读者们可通过邻里、朋友、中介处打听,并查阅各区县教育局网站获知,不求学校最好,但求平衡。在给孩子选择好学校之余,也不能忽略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自身的购买力和需求。要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和还贷能力确定购房预算,充分考虑各种可变因素,考虑对口学校。  而那些汇聚多个名校的学区,往往价格不菲。以上海为例,天平街道因汇集建襄小学、向阳小学、南洋模范中学、位育中学等名校,因而备受青睐。而在浦东,梅园5 街坊因可就读冰厂田幼儿园、福山外国语小学、建平西校等名校,也非常受家长欢迎,房龄近20 年的&老公房&,目前售价在30 000 每平方米左右。  明星学区的房子由于替代性低,购屋和租屋需求都高,需求远大于供给,房价稳,转手也容易。  每年4 月,各地教育局会公布各学校对口居委会名单,在确定感兴趣的明星学校后,投资者可按图索骥。  步骤3 :确认入学条件  由于热门学校僧多粥少,入学资格严格受限,有的甚至年年调整,或拉长入户年限或缩小学区范围等。投资者在购房之前,一定得提前注意。  需要提醒的是,各校对口入学的住宅小区会随着招生计划数与地段生源数的变化而存在变数,因此在购买学区房的时候不能仅凭中介的一面之词。通常,教育主管部门有可能对辖区的学区划分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如果购买的房子正好处于学区边缘,就有可能从一个名校的学区,被调到另外一个普通学校的学区。所以,投资者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购买离学校最近的房子。  另外,按照目前教育局实施的&土政策&,&当一所公办小学的招生数不能满足地段内所有适龄户籍儿童需要时,户口早迁入者优先录取&。越早落户的,入读名校的可能性越大。尽管有人认为学区房是个&毒瘤&,但说实话,相比&关系&、&条子&,学区房显得更为公平些。此外不仅在大陆,在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乃至美国都有所谓的学区房,良好的学区房基本都比周边楼盘贵,且更保值。  以美国为例,学区房的概念非常重要。拥有名校的区域,房屋物业税的税率都比较高,而收缴的物业税大多数都会用于学校软硬件的建设,物业税收入的钱越多,入教育的钱越多,教育质量越高。随着学校竞争力的提高,会吸引很多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入住,房价也会随之越贵,这样物业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就产生了。  2009 年年初,我和一位美国的同学聊天,她告诉我,她的房子在这轮金融危机中跌幅并不大,原因就是该房为学区房。我并不鼓励所有人都购买学区房,若目前所住楼盘学区的学校还算中等,建议您没必要凑这个热闹。因为孩子和爸爸妈妈拥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以及良好的生长环境,比所谓学区更为重要。  而对于购买学区房的投资者而言,若是买来自住,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居住的舒适性。除了要考虑到出行的便捷程度及商业、医疗情况等,还要考虑小区居民整体素质。从投资需求方面考虑,在子女报户口等教育问题解决后,一般会考虑将房子出租,因此不妨考虑面积较小一些的房子,以方便出租及未来转手。  财商小贴士  在购买学区房后,应将小孩的户口尽早落户,因为有的学校要求落户年限在两三年以上,才有资格就读。在具体操作上,户口、房产证最好两本合一,稳妥起见,可将爸爸、妈妈、  孩子的户口落在一起。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事助理面试毫无经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