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事发达的城市,中国经济发达城市是不是就会被压制

002航母会选核动力吗:算过经济账后常规航母更合适|航母|核动力|中国_新浪军事_新浪网
002航母会选核动力吗:算过经济账后常规航母更合适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近日,又有大量首艘国产在建航母的施工图片披露。从图片可以看出,目前国产航母的船体建造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将是全面安装舰上各型设备,同时船体也应该适时下水,在各种舾装作业的同时开始对各子系统陆续进行调试。
  可以说,首艘航母的建造工作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复杂,未来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有不少心急的网友已经跳过在建航母憧憬下一代航母,今天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也从之前大家较少涉及的一个角度——全寿命周期费用,来谈一谈中国航母未来的使用和选型。
日本媒体偷拍建造中的国产航母
  建造是航母费用的小头?
  我们谈到一种武器究竟值多少钱,往往看的只是造价。其实,这个观念早已落后。目前,世界各国在计算武器耗资的时候,基本上都采用了“全寿命周期费用”(LCC)这个概念。所谓“全寿命周期费用”,主要指从最初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维修、现代化改装,到最后的报废处置等整个寿命过程所支出的总费用。在“全寿命周期费用”中,造价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整个“全寿命周期费用”一般会达到造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辽宁”号航母
  有的武器型号可能造价比较低廉、看似性价比高,但是整个“全寿命周期费用”往往花费惊人。因此,应用“全寿命周期费用”这一概念对一种武器进行分析后,可以通过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或效能的方法来选择技术和设备,同时在对武器进行升级改进、报废和选型决策是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航空母舰是目前各类先进武器装备中单一造价最高、同时也是“全寿命周期费用”最高的一种。国外,尤其是美国很早就在航空母舰上应用了“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方法,并且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时任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就对美国国防部进行改组,创立了PPBS(规划-程序-预算体系)制度,首次将“全寿命周期费用”概念应用到武器装备的研制和采购上。此后,美国国防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准则,进一步细化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具体实施细则。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军武器装备全面由采购价格最低向“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转变,大大提高了国防经费的使用效率以及武器装备的效费比。
  四项费用贯穿航母的一生
  对于现代航母来说,其“全寿命周期费用”可以大致分为设计和研发费用、建造费用、作业和维持费用以及报废费用等四个部分。
  设计和研发费用在整个“全寿命周期费用”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但是这一阶段往往是最为关键的。根据著名的帕莱托曲线,设计和研发阶段结束后,基本上95%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就已经能够确定下来了。如果想要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就必须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科学的论证审查。以美国为例,其对于新一代航空母舰“福特”级首舰“福特”号的设计阶段就毫不吝惜金钱。据报道,美国海军光是在“福特”号的设计费用上就砸下了超过30亿美元的巨资。相比之下,DDG1000“朱姆沃尔特”号万吨隐身驱逐舰的造价不过才35亿美元,而一艘“阿利·伯克”ⅡA宙斯盾驱逐舰的造价也只有17.4亿美元。
  高投入自然换来的高回报。美国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在“福特”号的设计上首次全面采用三维计算机模拟辅助设计,通过虚拟可视化技术在舰体建造之前就对整个舱内设计进行检验。在武器设计上应用这一技术并非美国人独此一家。但是,“福特”号航母内部有多达三千个以上的大小舱室,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
“福特”号航母是有史以来建造费用最贵的航母,可是后续维护费用会更贵
  建造费用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和原材料费用等。其中,人力成本往往很难控制。一旦工程进度发生延误,人力成本就要大幅增加。“福特”号航母采用了多达16种全新技术,包括电磁弹射器、双波段雷达、先进拦阻装置等。目前,其中的一部分新技术已经遇到了相当程度的难关,由此造成整个航母建造进度推迟。尽管美国海军已经为“福特”号预设了多达5000万个工时,但是目前看来依然不足。美国海军每年都在为“福特”号的设计建造增加拨款,以应对不断超支的局面。截至目前,不算设计和研发费用,单就建造费用而言,“福特”号已经耗资超过100亿美元,预计其最终的造价可能要达到110亿美元以上,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战舰。
  作业和维持费用在“全寿命周期费用”中所占比例最大。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其平均每艘造价为40亿美元,而以30年服役期计算,每艘航母的作业和维持费用高达148亿美元,是造价的三倍多。事实上,美国海军航母的服役期限远远超过30年:“小鹰”号航母1961年服役,2009年退役,服役期达48年;“企业”号航母同样在1961年服役,2012年才退役,服役期51年;而“尼米兹”号1975年服役,至今仍然在役,预计将在2025年退役。服役期越长,航母的作业和维持费用自然也越高。而且,随着各类舰载设备的老化、更新以及必要的现代化改造、升级,航母的作业和维持费用会呈现历年逐渐攀升的情况。据美国海军测算,如果以50年服役期计算,1艘“尼米兹”级航母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将高达600亿美元,是造价的15倍!如果再将整个航母编队内的护航舰只以及舰载机的费用计算在内,这一数字将再增加差不多一半。
拆除中的“企业”号航母
  报废费用是“全寿命周期费用”中最后支出的一块,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美国海军常规动力航母退役后,少数会作为海上博物馆对外开放,状态较好的则会封存,成为“幽灵舰队”的一份子。而最难处理的就是核动力航母,比如已经退役的“企业”号。当时,“企业”号完成退役仪式后,首先前往诺福克基地安全拆除反应堆燃料棒,然后由拖船拖行抵达华盛顿州皮吉特湾。在那里,“企业”号最终被拆解成总重9万吨的金属碎片。事实上,仅拆除“企业”号的放射性燃料棒和反应堆就耗费了3年时间和数千万美元。
  常规航母或是中国近期最佳选择
  对于今天正在崛起中的中国海军来说,航空母舰已经不是要不要有的问题,而是要有几艘、什么技术级别的问题。笔者从“全寿命周期费用”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以下个人观点,仅供关心中国海军航母发展的各位读者参考。
  首先,大型常规动力航母的效费比要远远高于大型核动力航母。目前,国内媒体上有很多中国未来必须要建造8万吨级以上核动力航母的观点,其中不乏著名军事专家。但是,从“全寿命周期费用”角度进行考量,大型核动力航母的效费比远不如大型常规动力航母。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所说的效费比是指航母作战效能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比,而不仅仅是设计建造费用。
建造中国产航母的舰桥特写
  事实上,美国总审计署(GAO)在1998年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也佐证了笔者的观点。根据报告显示,“小鹰”级常规航母的造价为20亿美元,“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为40亿美元。这还只是1997年的价格,到了最后一艘“尼米兹”级“布什”号下水时,造价已经高达62亿美元。报告中还提到,50年服役期内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尼米兹”级预计要花费222亿美元,“小鹰”级只要141亿美元(都为1997年美元币值)。但是目前看来,GAO对“尼米兹”级“全寿命周期费用”的预测是过于乐观了。
  除了近乎无限续航力和不需要搭载舰用燃油,在作战效能上,大型核动力航母与大型常规航母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尼米兹”级搭载各型舰载机100余架,而“小鹰”级也能够搭载80余架。可以说,大型常规航母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比大型核动力航母少得多,但是其作战效能达到了后者的80%以上。
访问香港的“小鹰”号航母
  对于未来中国海军发展战略而言,即无需要也无必要建设类似美国海军那样的全球海上力量,因此,不必刻意追求大型核动力航母的无限续航力。无论是向东进入西太平洋,还是向西进入印度洋,大型常规航母都完全可以满足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训练的需要。而且,大型常规航母较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对于我国经济实力来讲也是可以承受的。
  在海军发展建设上,军事学术界往往有“百年海军”的说法。中国海军从日成立至今,已经走过67年的光辉历程。但是,在装备发展建设上的快速进步还只是2000年以来的事情。我们在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海军新型战舰“下饺子”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未来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美女总裁爱上搏击 挥汗如雨大胸起起伏伏!
乳此惊人: 日本H奶女优转行健身教练!
挤胸VS镂空:现在的女星越来越不客气了!
女足队员洗澡被偷拍 啪啪啪手机声响成一片!
举牌女郎搔首弄姿 支持让我疯狂的男人!
雷人发明看傻眼 只有日本真的可以买到!
林丹出轨?谢杏芳怀孕中与神秘女酒店缠绵!
太疯了!那些年曾经轰动全国的脑残粉事件
格斗宝贝上围丰满吸睛 完美身材完爆范冰冰柳岩!
参观完健身房 我立刻买了一年的会员!
深圳宝贝干扰辽篮罚球 哈德森只看到一片波涛汹涌!
搏击宝贝示爱邹市明 傲人上围超柳岩!
24小时排行
 该炮为苏联陆军研制的口径240毫米的自行式迫击炮,又称CM-240式“郁金香”。该迫击炮为实施核作战而研制,通常由前线指挥部或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20世除了“地球经济危机”、“人类经济危机”之外,没有更恰当的词汇来描述眼前这场超级危机。如果仍旧把“次贷危机”或“美欧危机”挂在嘴边,那是十分浅薄和危险的!这场危机真正的中心是亚洲,但全世界几乎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幸免于难。濒临破产的国家将如雨后春笋。美欧尽管率先变成了卧床的病号,但它们手握“世界纸币”这味神药,随时可以变成一跃而起、四处扑食的恶狼。当然,它们在等待,等待一个个“大肥羊”倒下的那一刻。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列强所患的既是不可救药的重病,又是随时可以康复的小病。本轮全球经济危机表明,全世界的经济学和金融学教科书都需要重写了。
日月17日,我分别写了《股市短多长空,经济风险重重》和《A股市场短多长空》两篇内容有所重叠的文章。
点到1665点可以理解为上升波走完之后的A浪下跌;从1665点到如今则是B浪反弹;B浪反弹结束之后,很可能还有一段很具杀伤力的C浪下挫;目前股市运行在B浪反弹的中后段或末端;本轮反弹可能在5月份至10月份之间的某个时点结束,也可能就在5月份结束。
倍,接近40倍;即便按2007年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那是企业盈利水平最高的一个年份)来计算,也超过了30倍;即使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目前的平均股价也透支了未来10年的业绩增长;如果中国经济转入年均5%的次高速增长,当前股价对未来业绩的透支问题就更加严重;因此,上证指数3000点一线可能是未来10年股市运行的极限高位。
点附近;以往的支撑线是以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为依托,如果未来1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下降到5%-7%,上证指数就很可能在600-900点之间寻求终极支撑。
年,中国股市到2010年底探明终极底部的可能性较大。
月份至10月份之间的某个时点结束
&&(字节数: 46078) [原创
13:16:23]&&
525日本共同社报道说,朝鲜上一次(2006年10月)核试验的爆炸能量相当于里氏4.9级地震,而本次核试验相当于5.3级地震。韩联社报道说,上次核试验的震级为3.6级,本次为4.5级。
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当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但此举将产生哪些影响,非常值得深思。这里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见解。
首先,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而且是爆炸威力更强的核试验,标志着朝鲜正式加入核武器国家的行列。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之后,在外部压力之下,朝鲜曾表示,将有条件地销毁核设施。从实际结果看,美朝之间缺乏基本的互信,双方都未兑现原先的承诺。如果说第一次核试验之后人们对朝鲜放弃核武器还抱有几份希望的话,那么,第二次核试验已经让这种希望彻底破灭。
其次,朝鲜正式成为核武器国家,将从根本上改变其自身处境和对外政策。几十年来,朝鲜是仰仗着中国或明或暗的支持与美日韩周旋的。中国出于自身安全和信义等方面的考虑,也不得不支持朝鲜。同时,中国也把对朝鲜的影响力作为和美国博弈的重要筹码之一。朝鲜正式成为核武国家之后,它很可能会意识到,即便没有中国的保护,美日韩也不敢对它怎么样。在这种意识下,朝鲜对美日韩可能变得更加强硬,对中国的尊重和敬意也将趋淡。
第四,朝鲜正式成为核武器国家,将促使美国调整对朝政策。奥巴马上台后实行的对外柔和政策会遭遇更多的怀疑和抨击。如果不给朝鲜来一点“颜色”,奥巴马似乎很难向美国鹰派势力交代;但如果美朝关系变得更加对立,朝鲜就很有可能向伊朗等反美国家转让核武器制造技术,从而给美国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奥巴马政府很可能对朝鲜采取明暗两套策略,即明处强硬、暗处哄诱。如果奥巴马不能成功地阻止朝鲜核武器制造技术的扩散,他可能会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第五,朝鲜正式成为核武器国家之后,中国的“份量”将有增有减。朝鲜自卫能力的增强将使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削弱,但朝鲜威慑能力的增强也会促使美日韩更加看重中国对朝鲜的安抚能力。韩日最担心朝鲜铤而走险地对它们发动核攻击,美国最担心朝鲜把核武器技术转让给伊朗等反美国家。出于这些担心,美日韩会更加寄望于中国对朝鲜进行安抚。美日执政者碍于面子和国内政治压力,不敢公开地对朝鲜进行实质性的哄诱,只能借助于中国这个渠道来和朝鲜进行大规模的利益交换。从中国的角度看,朝鲜拥有核武器意味着它“制造麻烦”的能力大大增强,和朝鲜适当拉开距离是明智而稳妥的选择。
第六,朝鲜正式成为核武器国家之后,俄朝关系可能变得更加亲密。作为一个核武器大国,俄罗斯最不掩饰其核威慑意图。在北约对俄罗斯的战略包围不断收紧的情况下,俄罗斯也不得不拿起核威慑这个最狠毒的筹码。朝鲜拥有核武器之后,它对东北亚地区美日的军事力量形成了一定的牵制能力。对朝鲜这种能力加以利用,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从朝鲜的角度看,和俄罗斯这样一个敢于对美日说狠话、敢于向任何人叫板的老哥们走得更亲近一些,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安全感,也能提高自己的身价。
第七,朝鲜正式成为核武器国家之后,中国周边的“核风险”进一步上升。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再加上一个朝鲜,中国周边核武器国家的密集度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地区。耐人寻味的是,美欧地区的核武器国家都是经济大国,亚洲的核武器国家则是一帮穷国。穷国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当然高于富国。只要核武器存在一天,中国周边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就是最高的。
第八,朝鲜成为核武器国家,可能促使伊朗加快研制核武器的步伐。伊朗声称自己搞核技术并不是为了制造核武器,只是和平利用核能。但伊朗未必心口如一。拿下伊朗,从而更大程度地控制中东石油资源,是美国战略利益所在;如果没有核武器作为对美国的威慑,伊朗迟早会变成第二个伊拉克。即使奥巴马在位的时候,美国不会攻打伊朗,但奥巴马自然下台或被暗杀之后(奥巴马被暗杀的可能性是一直存在的),美国还是有可能回到鹰派路线。这些问题,伊朗的执政者不可能没有想过。伊朗真正的目标可能也是搞出核武器。朝鲜的“示范效应”,可能使伊朗以更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加快其研制核武器的进程。
第九,美国可能很难阻止朝鲜暗中向伊朗转让核武器制造技术。伊朗当然希望能够直接从外界获得核武器制造技术;朝鲜也乐意看到伊朗紧跟自己的脚步。如果伊朗的脚步跟了上来,美国将陷入左右难以兼顾的尴尬境地,朝伊两国都会变得更加安全。美国给朝鲜多大的好处,才能换取朝鲜不向伊朗转让核武器技术?美国能否放下架子和朝鲜进行这种交换?美国与朝鲜之间进行这种交换所需的互信从何而来?这些问题是一个个悬念。
第十,假如伊朗也成为核武器国家,美国的利益和地位将严重受损。在美国的心目中,朝鲜的份量远低于伊朗。朝鲜身处一个资源贫瘠的半岛,经济实力不值一提,在中俄日等周边大国的天然压制下它几乎没有腾挪空间。在日韩已经是美国亲密同盟的情况下,占领朝鲜这块地盘对美国也没有多大意义。而伊朗,既是一个石油大国,又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强国。在俄罗斯势力退出中东、美国攻占伊拉克之后,能够对美国称霸中东构成限制的只有伊朗。伊拉克成为美国的泥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伊朗的力量渗透到伊拉克并在那里和美国角逐。伊朗的存在意味着美国对中东的控制力残缺不全;如果伊朗掌握了核武器,美国对中东的控制力就会大幅度衰减。诚如基辛格所言,谁控制石油,谁就控制世界;谁控制粮食,谁就控制人类。美国对中东控制力的衰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美国的衰落。&(字节数: 11239) [原创
17:27:39]&&美国经济和美元像是一局死棋
很多人研究过美国的经济周期,结论也基本一致。即美国存在4-5年、8-10年、18-20年、40年、80年等多个层级的经济周期。时间跨度越长,周期的层级就越高,其膨胀和衰减过程的冲击力也越大。而且,小层级周期服从于高层级周期;如果把小层级周期比作孙猴子,那高层级周期就是如来佛。如果学者们对美国经济周期的研究结论能够算作规律或接近于规律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不严肃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距离1929年大危机爆发,恰好80年过去了,美国是否面临着又一场超级危机?
在2008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多数人仅仅把美国的问题看作“次贷”危机。进入2009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国所面临的是一个系统性的经济困境;但多数人仍然没有意识到或不敢相信,美国今天的危局会比1920年代末期更加严重。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今天美国经济中所蕴含的系统性风险比1920年代末期更加严重(详见表1)。在美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1.美元地位动摇给美国带来了衰落的危险。实体经济“真空化”,巨大的双赤字,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民众普遍的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导致美元的价值基础和公信力严重动摇,而如果美元失去其国际硬通货地位,美国就会沦落为和俄罗斯差不多的二流国家。
2.“救经济”与“保美元”之间是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不大幅度增加美元发行,美国就没有办法缓解其经济危机;如果为了缓解危机而不停地印刷美元,这又会毁掉美元。
3.美国人口趋于老龄化与养老金大幅度缩水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如果美国股市继续下跌,其养老体系要避免崩溃,就只能靠政府增加发债和向联储透支。这样做,自然也会增加美元崩溃和美国衰落的风险。
4.尽管美国政府向美联储透支的通道已经基本打通,但美国政府直接替代民众偿还债务,在意识形态和法律层面还存在着障碍。假如美国政府直接为数百万家庭填补债务窟窿,那就等于用“共产主义”的方式拯救“资本主义”,当然也是从根本上否定了资本主义基本信条。
5.假如美国愿意暂时采取“共产主义”方式修补数百万家庭的资产负债表,那么,美国政府就不得不向美联储和其他国家更多地借钱。这样做,也只能使美元和美国财政更快地走向崩溃。
6.利用黄金拯救美元绕不开俄罗斯这道槛。美国似乎可以先把黄金价格炒高数倍,然后再用炒高了的黄金撑住美元,并且用炒高了的黄金偿还政府债务,但如果这么做,黄金储量丰厚的俄罗斯将大为受益──这应该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
7.在引领下一轮产业革命方面,美国未必能独占先机。目前被寄予厚望的是新能源革命,但在这个领域日本和欧洲似乎并不比美国落后。如果产业创新方面也不能独占鳌头,那么美国避免衰落的希望又在哪里?
8.各种利益矛盾和理念冲突,决定了奥巴马政府左右为难、举步维艰。在穷人与富人、当代人与后代人、自由市场信徒与政府干预信徒、对外政策鸽派与鹰派、实业阶层与金融阶层、传统能源势力与新能源势力之间,奥巴马政府无法做出“帕累托改进”般的选择。
9.“奥巴马路线”有夭折的可能。奥巴马似乎选择了穷人、选择了干预、选择了新能源、选择了对外柔和。这些选择无一不损害了美国现有富人的利益。如果美国式民主在本质上只是有钱人掌控下或容忍限度内的民主,那么奥巴马现行的策略能够走多远将是一大悬念。奥巴马带有很浓的布道者气质和理想主义色彩,这样的政治家要么功勋盖世,要么一败涂地。如果“奥巴马路线”归于破产,美国在内外政策,尤其是对外政策上,就可能来一个逆转。这种逆转,对美国国内和国际局势的稳定,都将构成严重威胁。
从标普500指数看,在新经济泡沫破裂(2001年3月)和次贷及其衍生品泡沫破裂时(2007年10月),美国股市构筑了两个高度相近的大顶,形成了非常可怕的“双头”形态。从波浪理论来观察,从2007年10月到现在,美国股市运行于A浪下跌过程,目前的反弹连高层级的B浪反弹也未必算得上。在美国股市长期向坏的趋势下,美国金融机构和家庭资不抵债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养老金的继续缩水也将给养老体系带来倾塌的风险。&(字节数: 48612) [原创
8:59:08]&&衰退未结束 滞涨已可期
本轮全球经济危机是各类经济体内部严重结构性失衡、世界经济严重结构性失衡、全球产能与可持续的有效需求严重失衡、全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国际货币体系严重失衡等一系列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从量变到激化的结果(见表1),美国次贷危机只是这场危机的导火索而已。至于华尔街贪婪之类的说法,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华尔街从来都是贪婪的,甚至人性也是如此。
不仅各种失衡是一个个彼此牵扯的难题,这些失衡的修复过程也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多难料痛苦(见表1)。就像得了癌症的病人一样,不仅癌症本身给他带来痛苦;治疗癌症,尤其是动手术切除肿瘤,以及手术后的伤口愈合过程,也会给他带来另一种折磨。
目前,世界经济尚处于被自身多种“病症”折磨的阶段,政府也只是不停地给其“注射吗啡”,真正的“手术”过程才刚刚开始。当然,这个“手术”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政府来操刀,而是靠经济体系内在的调节机能。或者说,经济体系用其身上“看不见的手”,自己给自己做手术。而政府,不仅难以充当合格的“医生”,它本身往往也是“病因”和“病情”的一部分。
向更深的层次看,政府对经济过度地刺激会严重阻碍经济体系发挥其内在的优胜劣汰机能,从而使全球产能过剩问题长期化、产业创新迟钝化。
很多人乐观地认为,本轮全球经济危机不会比年的大萧条更加严重。这种判断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假设:一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面没有1920年代末期那么坏;二是今天各国政府比那时更善于搞“宏观调控”。对于这两点,我都不敢苟同。&
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失衡
想像力范围之内的修复方式
加速膨胀的货币(以美元为“领头羊”)与日益减少的资源(以石油为代表)之间的失衡
资源和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暂时遇阻,但阻力终将被突破)
停滞不前的实体经济与泡沫化的虚拟经济(以股市和各种衍生品市场为代表)之间的失衡
股票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全面萎缩
石油等矿产资源可开采年限不断减少与工业文明不断膨胀之间的失衡
方式1:新能源和新材料革命取得实质性突破
方式2:工业文明倒退
美元过高的、难以被取代的国际地位与其损失殆尽的信用基础以及价值基础之间的失衡
方式1: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解体
方式2:美国通过战争掠夺更多的资源并将美元和资源挂钩(相当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复归与翻版)
欧元在欧洲和全球的重要地位与其脆弱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失衡
欧元衰落并最终解体
具有全球性影响
的重大失衡
想像力范围之内的修复方式
美国实体经济“真空化”、家庭“负资产化” 与美国人长期膨胀起来的消费欲望之间的失衡
方式1:掠夺资源并以其支撑美元霸权(这将给全世界带来灾难)
方式2:占领下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再度打造全球最强的实体经济体系
方式3:美国人降低生活标准
方式4:美国富人和百姓之间进行一场“革命式”的财富再分配
方式5:打破现有法律和制度约束,以大量印钞票、给老百姓发钞票等方式暂时弥补美国家庭的偿付能力缺口
西方国家老龄化加速、过高的养老标准与养老金缩水之间的失衡
对于美国来说,修复方式如上
对于欧洲来说:
方式1:降低生活标准。
方式2:占领下一轮产业革命高点,再度打造全球领先的实体经济体系
方式3:依附于美国,对外发动战争并参与瓜分掠夺的财富
方式4:在欧元解体的基础上,各成员国政府以大量印钞票、给老百姓发钞票的方式暂时弥补家庭支付能力缺口(这将导致政府财政危机和恶性通胀)
亚洲制造业产能过剩与内部消费能力不足、外部消费能力下降之间的失衡
方式1:淘汰过剩产能
方式2:与上一点相反,政府直接和间接地以财政手段支持本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进行“降价促销”(这会使修复过程更加漫长)
方式3:彻底改革国内收入和财富分配,甚至在政府向央行大量透支的前提下,用发钞票的方式大幅度提高普通居民支付能力(这可能导致政府财政危机和恶性通胀)
亚洲新兴经济体受到管制的基础价格与要素稀缺性之间的失衡
由竭力维持现行工资和价格体制转变为放开基础价格和大幅度提高工资
(其代价是全局性、大幅度物价上涨)
亚洲新兴经济体住宅价格与居民购买力之间的失衡
方式1:房价大跌
方式2:在房价下跌的同时,政府以转移支付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居民购买力
(在财政能力和政治层面都不允许这样做)
我认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面比那时带有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详见表2);而且扩张性调控政策最终并不能带来好结果──如果刺激力度不够大,经济会继续衰退;如果刺激力度很大,则只能导致一两年之后出现“滞涨”。在产业动力青黄不接和资源供给不再宽松的大背景下,无论你怎样“调控”,也难使经济重回原来的速度;而且,为刺激经济而增加的货币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转化为又一轮通胀的动力。
资源供给环境
国际货币环境
主导产业环境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代末期
金本位制(对纸币发行和汇率波动构成较强制约)
动力革命(包括蒸汽动力革命和电动力革命两个阶段)全面完成,等待下一轮产业革命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代
宽松(中东局势动荡、OPEC“发威”等人为因素造成油价飙升)
美元本位制(美元于1971年脱离黄金的约束后,步入加速泛滥的旅程)
电子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代
美元本位制(尽管美元泛滥带动全球货币泛滥,但美元未完全丧失其信用与价值基础)
信息处理与传输革命由电子技术革命向信息网络革命纵深发展(电子产品制造和信息产业阶段性见顶)
空前紧张(石油等资源供给能力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硬制约)
走向新体系过程中的货币博弈与汇率动荡(美元丧失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信用和价值基础,诞生不久的欧元也缺乏稳固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等待和探索下一场产业革命,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新能源与新材料革命尚未取得明显突破
一体化程度
衍生金融工具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代末期
仅在美国和西欧部分国家出现股市泡沫,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股市
仅美国和西欧部分国家的部分地区存在房价泡沫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代
不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彼此隔离,两大阵营各自的一体化程度也不高)
资本主义阵营股市泡沫不明显,社会主义阵营没有股市
资本主义阵营存在房价泡沫,社会主义阵营不存在房市
不多(社会主义阵营没有衍生金融工具)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代
较高(年亚洲金融危机产生了明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日本、亚洲“四小龙”、“四小虎”股市泡沫先后达到顶峰并破裂
日本、亚洲“四小龙”、“四小虎”房价泡沫先后达到巅峰并破裂
顶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全球性股市泡沫
全球性房价泡沫(亚洲新兴经济体尤为严重)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用财政扩张救经济。这是危机的第一阶段。下一个阶段很可能就是政府拯救自身的财政。救不了财政等于政府崩溃,所以政府一定会千方百计地拯救财政。怎样才能拯救财政?直接增加税负当然是不可行的,那就只能变相地增加税负。直接向央行透支(因为那时政府向公众发债的潜力已经枯竭)和提高政府掌控的各种资源价格将是必然的选项。到那时,政府就不再是控制通胀,而将是被迫制造通胀。 &(字节数: 52487) [原创
12:19:18]&&本轮经济危机可能是全球化逆转的开端&
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中包含了答案的线索。
全球化的本质,其实就是资本家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尤其是劳动力资源)、全球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最多的价值。
在这里,我使用的词汇是“获取”而不是“剥削”,因为“剥削”这个词带有较强的伦理色彩,而且“压迫”和“剥削”似乎都是自然界生物链条在人类社会的自然投射。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殖民制度的延续。就剥削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它超过了殖民制度。与殖民制度不同的是,全球化是在“市场法则”的形式下,在穷国政府和民众心甘情愿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们看到的只有无数张合同和无数滴汗水,看不到炮舰和杀戮。
列宁曾经分析过资本主义必然走向帝国主义。我觉得,全球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之所以这样看,是因为全球化包含了“资本利益”对“国家利益”的超越和凌驾。
对一个国家来说,税收、民众就业、金融体系的稳定都十分重要,而全球化不仅侵蚀了资本输出国的税基,导致其产业“真空化”和普通民众就业机会减少,也削弱了每一个国家对金融体系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
在产业“真空化”趋势下,富国的百姓如果要继续维持其富足的生活,就不能不走上“借钱消费”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地通向了家庭债务危机。次贷危机只是这种危机的一个局部。
在税基已被侵蚀的情况下,富国的政府也就只能用不断发债的办法来支撑其财政支出。富国各种财政支出中的军费开支和对居民的各种转移支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靠发债来维持的。就发行外债而言,主要的买主是商品出口国和资源出口国。在国际舞台上,这些国家没有尊贵的身份。有尊贵身份的人向低自己一等的人借钱度日,这只能意味者尊贵者的没落。
从穷国方面看,尽管外资流入和出口增长能够带来一时的繁荣,但是,给那些靠借钱度日的人当“长工”注定是个惨剧。一旦富国借钱的链条断裂,并且被迫压缩其消费,穷国的经济就必然从繁荣转向衰退。富国消费萎缩和低迷的时间有多长,穷国经济衰退和低迷的时间就有多长。
更可悲的是,尽管穷国给富国“打工”积累了不少外汇资产,但这些外汇资产在本质上早已虚拟化──与这些资产相对应的,当然也是由穷国生产出来的各种物品,早已被富国挥霍一空。这些外汇资产与其说是资产,不如说是穷国为富国廉价打工的一张张“证明”。这些“证明”当然不能看作奖状──奖状代表的是荣耀,而这些“证明”给它的持有者带来的只是忧心忡忡和最终的欲哭无泪。
全球化的真正的受益者只有跨国资本。跨国资本不仅占有了穷国的“低劳动力成本红利”、“低资源成本红利”、“低环境成本红利”和“低税负红利”,而且在相当程度上逃避了母国的税收和监管。从更深的层次看,富可敌国的跨国资本拥有对相关国家政治和政策进行操控和绑架的能力。
可以说,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全球的生产力布局,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相关国家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这轮全球经济危机既是“全球化过度”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经济体系对过度全球化的报复性回应。
从未来趋势看,那些因为资本大量流出而出现产业“真空化”的国家,很可能努力把自己的经济做“实”。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些国家很可能走向贸易保护主义,也可能对本国企业的境外投资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这些转变将意味着全球化的停滞乃至逆转,对亚洲制造品出口国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字节数: 7135) [原创
19:09:15]&&&
股市场短多长空
一、“错误之神”:让世人再次领教他的魔力
自去年11月初以来的反弹已经延续6个多月,按上证指数计算反弹幅度已达到60%,按其他指数计算反弹幅度则更高。可以说,A股市场这轮反弹已经创造了全球股市运行史上熊市反弹的历史记录。我想,从两个角度可以解释这轮异常强劲的反弹:
一是自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的下跌速度之快、幅度之深,创造了历史记录;按“对称原理”,反弹时也上演一个奇迹,也属正常。
二是“错误”的力量有时比“正确”的力量更加强大,尽管长远来看真理一定会战胜谬误。不当的政策、误导性舆论、失真的数据和错误的预期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异常强大的力量,造就了这轮反弹的奇迹。
在过去60年之中,由“错误”主导整个社会的时刻并不鲜见。人民公社的大食堂、大跃进和文革,都是“民族性错误”的产物。这些错误不能完全归罪于执政者,缺乏理性并且习惯于盲从的数亿民众才是滋生一次又一次民族性错误的沃土。
二、短线观察:再赚些指数不太难,再赚真金谈何易
还是回过头来继续谈股市。就短期趋势而言,空头回补(有些没有充分参与本轮行情和较早出逃的投资者早已按捺不住)、大盘股补涨、资源股行情深化等因素可能使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继续震荡上行,可以想象的上行空间为10%-20%。但个股行情可能严重分化,很多投资者可能再度陷入“赚指数不赚钱”的郁闷之中。
本轮反弹的一大特色,是过去几个月之中小盘股不管基本面有多么烂都得到了疯狂的炒作。这体现出庄家们的老谋深算。他们早就预感到大盘股最终也会疯狂,从而给自己带来获利出逃的良机。因此,那些本来就没有多少内在价值却又被胡乱炒作的小盘股,可能是出逃迟钝者的“死亡地带”。
从小盘股前期的走势看,这轮炒作的目标似乎是冲击去年4月的低点,并且“上试”去年6月10日的向下跳空缺口。如果这个判断是对的,那么距离上述“目标位”较远的股票或许相对安全。也可以从另外两个角度大致判断个股风险程度:一是月K线和周K线的KDJ指标(尤其是前者),指标的位置越低,或是高位钝化的时间越短,短期风险度就越低。二是月K线的布林线,从下轨向中轨反弹但还没有达到中轨的股票或许在短期内也相对安全。
三、估值大扭曲:趁别人都在玩火,我们来寻找金矿
中国股市的一大特色是上涨的时候鸡犬升天,下跌的时候玉石俱焚。这体现出多数投资者投资理念混乱、价值判断能力过低。经历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的普遍下跌和2008年11月以来的普遍反弹之后,中国股市结构性估值扭曲变得更加严重。不过,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下跌时的玉石俱焚给那些真正具有价值发现能力的少数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长线买入良机。我以前谈过联通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问题,这样的股票可能有几十支。
比如,002039黔源电力这个公司,由于大量的在建水电机组即将投产,其动态的每股内在价值可能达到或接近50元,尽管它目前存在负债率过高等表面瑕疵。水电其实是最值得关注的行业,其每度电的成本一般只有几分钱,而且随着折旧的不断计提和负债率的下降,每度电的成本呈现长期下降趋势。在化石能源价格长期看涨,而电价长期看高的趋势下,水电行业的赢利能力将面临爆增的机遇──除非将来政府以开征“水能资源税”等方式把水电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拿走。对于那些母公司能够向其注入大量水电资产的上市公司来说,光明前景值得期待。
再如600887伊利股份,已经被人祸折腾成ST了,很难想象它还会发生什么更坏的事情。就市销率这个指标来看(该指标结合公司的毛利率和基本面,对于选择长线潜力股是很有帮助的),它实际上比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低估一倍以上。A股市场竟然有如此贱卖的股票当然很不可思议。两年多来,似乎有某一股力量一直在打压伊利的股价,其动因之一或许是为了使该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看上去不像是鲸吞企业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去年的“三氯氢胺事件”,倒是给某些人帮了大忙。
从上面谈的两只股票以及其他类似的低估品种来看,今年不论大市怎么走,局部的结构性机会还是值得深入挖掘。从短期看,前几个月胡乱炒作的人“得志”了;用长远的眼光看,慧眼淘金者是真正的赢家。
四、波浪理论:你的对错,需要多大代价来证明
关于股市的中长期走势,我依然看空。用波浪理论来观察,目前的股市运行在B浪反弹的中后段或末端。这个反弹可能在5月份至10月份之间的某个时点结束,也可能就在5月份结束。
股市与天俱来的特性之一就是它具有天然的“欺骗性”,它总能诱导多数投资者犯下致命的错误。B浪反弹也是如此。当多数人把反弹看成反转之时,当多数看空者后悔无比之时,就是B浪反弹的结束之日。只要全局性诱多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或者说反转的假象还没有形成,那B浪反弹就不大会结束。
本轮反弹持续时间之长、幅度之高,历史罕见。假如非理性力量能够继续膨胀,导致B浪再延续几个月,甚至延续到今年10月份,从而使反弹的最终高度远远超出3000点,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是一只“黑天鹅”,而是一只“黑凤凰”。作为预测者,必须充分重视非理性的力量,但我不敢相信非理性力量能够疯狂到如此程度。
关于波浪理论是有些争议的,我本人倾向于相信它的基本思维。到2007年10月,沪市已经走完了“五浪上升”的全部过程(见图1),扣除其中的两个大的回调过程,实际上升过程包括三段:
一是从股市诞生到1993年2月的1559点;
二是从1996年2月的518点到2001年6月的2245点;
三是从2003年11月1307点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
这里要说明一下:从2004年的1783点到2005年6月的998点,上证指数表面上创下了新低,但由于包含股权分置改革10送3上以上的权益,实际上并未创下新低;同时全球股市和中国房市也都是从2003年启动的。因此,我觉得,把2003年看成上一轮牛市的起点更加合理。
从6124点到1665点可以理解为上升波走完之后的A浪下跌;从1665点到如今则是B浪反弹;B浪反弹结束之后,很可能还有一段很具杀伤力的C浪下挫(见图1)。
五、投资价值:如果你真是股市之魂,多少人将被你推下悬崖
从市盈率方面看,中国股市目前已超过35倍,接近40倍。即便按2007年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那是企业盈利水平最高的一个年份)来计算,也超过了30倍。即使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目前的平均股价也透支了未来10年的业绩增长。也就是说,从理性估值的角度看,上证指数3000点一线是未来10年股市运行的极限高位。不妨大胆预言,进入C浪下跌之后,未来10年之内上证指数都未必再能达到3000点。
关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的假设是未必能实现的,转入年均5%左右的次高速增长也很有可能。因此,对中国股市长期运行趋势应当采取更加悲观的态度──这当然是一种理性的悲观。
从上证指数有史以来的顶部压力线和底部支撑线来看,3000点一线也是难以逾越的重压区,而较强的支撑位在1250点附近(见图2)。2007年上证指数突破3000点一路猛冲到6000点上方,但随后仅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又快速跌落到3000点。对这种“过山车”现象的合理解读只能是:泡沫必将以破裂而告终,而且泡沫膨胀得越快越大,其破裂得也就越惨。
还需指出,以往的支撑线是以中国经济过去的高增长为依托;在外需挤泡沫和中国自身诸多失衡需要向下寻求再平衡的趋势下,中国经济很可能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次高速增长;与此相对应,中国股市的估值重心也需要大幅度下移,过去的支撑线很可能不再灵验。如果未来10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下降到5%-7%,那么上证指数就很有可能在600-900点之间寻求终极支撑。
历史上,大的熊市调整过程一般达到或接近3年。从这个角度看,股市到2010年底探明终极底部的可能性较大。关于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谈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字节数: 19164) [原创
10:04:52]&&&
股市短多长空 经济风险重重
&&&& 自去年11月初以来的反弹已经延续6个多月,按上证指数计算反弹幅度已达到60%,按其他指数计算反弹幅度则更高。可以说,A股市场这轮反弹已经创造了全球股市运行史上熊市反弹的历史记录。我想,从两个角度可以解释这轮异常强劲的反弹:
&&&&一是自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的下跌速度之快、幅度之深,创造了历史记录;按“对称原理”,反弹时也上演一个奇迹,也属正常。
&&&&二是“错误”的力量有时比“正确”的力量更加强大,尽管长远来看真理一定会战胜谬误。不当的政策、误导性舆论、失真的数据和错误的预期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异常强大的力量,造就了这轮反弹的奇迹。
&&& 在过去60年之中,由“错误”主导整个社会的时刻并不鲜见。人民公社的大食堂、大跃进和文革,都是“民族性错误”的产物。这些错误不能完全归罪于执政者,缺乏理性并且习惯于盲从的数亿民众才是滋生一次又一次民族性错误的沃土。
&&&&还是回过头来继续谈股市。就短期趋势而言,空头回补(有些没有充分参与本轮行情和较早出逃的投资者早已按捺不住)、大盘股补涨、资源股行情深化等因素可能使上证指数和沪深300继续震荡上行,可以想象的上行空间为10%-20%。但个股行情可能严重分化,很多投资者可能再度陷入“赚指数不赚钱”的郁闷之中。
&&&&本轮反弹的一大特色是过去几个月之中小盘股不管基本面有多么烂都得到了疯狂的炒作。这体现出庄家们的老谋深算。他们早就预感到大盘股最终也会疯狂,从而给自己带来获利出逃的良机。因此,那些本来就没有多少内在价值却又被胡乱炒作的小盘股,可能是出逃迟钝者的死亡地带。
&&&&从小盘股前期的走势看,这轮炒作的目标似乎是冲击去年4月的低点,并且“上试”去年6月10日的向下跳空缺口。如果这个判断是对的,那么距离上述“目标位”较远的股票或许相对安全。也可以从另外两个角度大致判断个股风险程度:一是月K线和周K线的KDJ指标(尤其是前者),指标的位置越低,或是高位钝化的时间越短,短期风险度就越低。二是月K线的布林线,从下轨向中轨反弹但还没有达到中轨的股票或许在短期内也相对安全。
&&&&中国股市的一大特色,是上涨的时候鸡犬升天,下跌的时候玉石俱焚。这体现出多数投资者投资理念混乱、价值判断能力过低。经历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的普遍下跌和2008年11月以来的普遍反弹之后,中国股市结构性估值扭曲变得更加严重。不过,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下跌时的玉石俱焚给那些真正具有价值发现能力的少数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长线买入良机。我以前谈过联通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问题,这样的股票可能有几十支。
&&&&比如,002039黔源电力这支股票,由于大量的在建水电机组即将投产,其动态的每股内在价值将达到50元左右,尽管它目前存在负债率过高等表面瑕疵。水电其实是最值得关注的行业,其每度电的成本一般只有几分钱,而且随着折旧的不断计提,每度电的成本呈现长期下降趋势。在化石能源价格长期看涨,而电价长期看高的趋势下,水电行业的赢利能力将面临爆增的机遇──除非将来政府以开征“水能资源税”等方式把水电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拿走。对于那些母公司能够向其注入大量水电资产的上市公司来说,光明前景值得期待。
&&&&再如600887伊利股份,都折腾成ST了,很难想象它还会发生什么更坏的事情。就市销率这个指标来看(该指标结合公司的毛利率和基本面,对于选择长线潜力股是很有帮助的),它实际上比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低估一倍以上。A股市场竟然有如此贱卖的股票当然很不可思议。我一直怀疑,两年多来,600887的管理层一直在蓄意打压其股价,以便使股权激励看上去不再像是侵吞国有资产。去年的三氯氢胺事件,真是给某些人帮了大忙。
&&& 从上面谈的两只股票以及其他类似的低估品种来看,今年不论大市怎么走,局部的结构性机会还是值得深入挖掘。从短期看,前几个月胡乱炒作的人“得志”了;用长远的眼光看,慧眼淘金者将笑到最后。
&&& 关于股市的长期走势,我依然看空。用波浪理论来观察,目前的股市运行在B浪反弹的中后段或末端,这个反弹可能在5月份至10月份之间的某个时点结束,也可能就在5月份结束。股市与天俱来的特性之一就是它具有天然的“欺骗性”,它总能诱导多数投资者犯下致命的错误。B浪反弹也是如此。当多数人把反弹看成反转之时,当多数看空者后悔无比之时,就是B浪反弹的结束之日。只要全局性诱多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或者说反转的假象还没有形成,那B浪反弹就不大会结束。
关于波浪理论是有些争议的,我本人倾向于相信它的基本原理。到2007年10月,沪市已经走完了“五浪上升”的全部过程(见图1),扣除其中的两个大的回调过程,实际上升过程包括三段:
一是从股市诞生到1993年2月的1559点;
二是从1996年2月的518点到2001年7月的2245点;
三是从2003年11月1307点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
这里要说明一下:从2004年的1783点到2005年6月的998点,上证指数表面上创下了新低,但由于包含股权分置改革10送3上以上的权益,实际上并未创下新低;同时全球股市和中国房市也都是从2003年启动的。因此,我觉得,把2003年看成上一轮牛市的起点更加合理。
从6124点到1665点可以理解为上升波走完之后的A浪下跌;从1665点到如今则是B浪反弹;B浪反弹结束之后,很可能还有一段很具杀伤力的C浪下挫(见图1)。
从市盈率方面看,中国股市目前已超过35倍,接近40倍。即便按2007年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那是企业盈利水平最高的一个年份)来计算,也超过了30倍。即使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目前的平均股价也透支了未来10年的业绩增长。300010C103000
关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的假设是未必能实现的,转入年均5%左右的次高速增长也很有可能。因此,对中国股市长期运行趋势应当采取更加悲观的态度──这当然是一种理性的悲观。
&&& 历史上,大的熊市调整过程一般达到或接近3年。从这个角度看,股市到2010年底探明终极底部的可能性较大。关于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谈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 不少人都认为中国经济正接近于复苏或已经复苏,并且以这种判断作为股市已经反转的论据。对此,我不敢苟同。
&&& 我认为,本轮全球经济危机是各类经济体内部严重结构性失衡、世界经济严重结构性失衡、全球产能与可持续的有效需求严重失衡、全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国际货币体系严重失衡等一系列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从量变到激化的结果,美国次贷危机只是这场危机的导火索而已。至于华尔街贪婪之类的说法,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华尔街从来都是贪婪的,甚至人性也是如此。
&&& 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经济面临的并不仅仅是基钦周期(或称库存周期,其长度一般为4.5年)或资本支出周期(或称朱古拉周期,其长度一般为9年)的冲击;更重要的冲击来自全球房地产周期(从上升到下滑一般需要18年完成,目前刚进入下滑阶段),以及全球产业动力的青黄不接。
&&& 就美国这个“龙头”而言,“救经济”与“保美元”之间形成了尖锐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除非美国把黄金价格炒高数倍并用其黄金储备偿还外债,或美国重新引领了新一轮如火如荼的产业革命,否则美元就是一局死棋。如果把黄金炒得那么高,地下埋藏大量黄金的俄罗斯将成为很大的受益者,其地位也将大幅度上升,这应该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各成员国经济形势普遍恶化而恶化程度轻重不一的情况下,这种先天性心脏病必然发作,由此导致欧元解体的可能性也难以排除。日元、英镑、瑞郎之类的中小“诸侯”也都患上了重度贫血病()
&&&&尽管美国财政部向美联储透支的通道已经基本打通,但美国政府直接替代每一个深陷债务困境的家庭偿还债务,在意识形态和法律层面都存在着障碍。这意味着,美国印钞票也不是万能药方。美国面临的核心矛盾之一是:它的多数国民应该降低生活标准,但无论是百姓还是政府又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从波浪理论观察,美国股市在过去100多年中也走完了五浪上升过程,而且标普500指数在新经济泡沫破裂(2001年3月)和次贷及其衍生品泡沫破裂时(2007年10月)分别构筑了两个位置相近的大顶,从而形成了非常可怕的“双头”形态(见图2)。从2007年10月到现在,美国股市运行于A浪下跌过程,目前的反弹连真正的B浪都还算不上。在美国股市长期向坏的趋势下,美国金融机构和家庭资不抵债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养老金的继续缩水也将给养老体系带来倾塌的风险。
&&&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用财政扩张救经济。这是危机的第一阶段。下一个阶段应该是政府拯救自身的财政。救不了财政等于政府崩溃,所以政府一定会千方百计地拯救财政。怎样才能拯救财政?直接增加税负当然是不可行的,那就只能变相地增加税负。直接向央行透支(因为那时政府向公众发债的潜力已经枯竭)和提高政府掌控的各种资源价格将是必然的选项。到那时,政府就不再是控制通胀,而将是蓄意制造通胀。当全球性通胀出现之时,由于各国通胀程度不一,全球汇率体系将会陷入空前的动荡。
&& &就中国经济而言,原先是靠投资和外需“两条腿”走路,现在只剩下“一条腿”,能不摔倒就算是万幸,不能再奢望像过去那样大步前行。正在实行和将要实行的旨在激活内需的各项政策,距离真正产生效果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不少人寄希望于激活内需,从眼前看,似乎是正确的方向。但从长远看,由于中国很多资源已经十分匮乏,不得不用庞大的出口收入购买国内短缺的资源,向“内需型”转型也是很难走得通的。
假如中国大多数民众真的把储蓄率降下来、把消费率升上去,那么我们就需要用更大规模的产品出口来换取国内短缺的外部资源。这样一来,恐怕全球资源供给体系都难以承受。当然,更大规模的出口也接近于幻想──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美欧富国的百姓也不再能随意消费的趋势下,中国又怎么可能获得更多的出口收入?!
&&& 美国等很多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银行体系也几乎崩溃。静态地看,中国比他们好过得多。但遗憾的是,过于看重“增长速度”的调控政策,正把中国引向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土地成交量大幅度下降和地价走低,已经使地方财政走向困境。地方政府正利用其融资平台向银行大量借钱,将来还不了贷款,实际就是地方财政濒临崩溃。如果地方财政濒临崩溃,中央财政也就陷入了危机。天量贷款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投向本已过剩的产业,而相关项目不仅资本金是虚构的,而且将来难有偿贷能力,这就带来了“中国版次贷”。
&&& 前几个月,银行贷款放了“天量”才搞出个负增长(在发电量和税收负增长的情况下,GDP不可能是正增长,可能是特殊体制下的“乌纱帽情情结”导致大面积统计造假)。至于PMI回升,那也是有欺骗性的,因为我们计算PMI主要从大中型企业获取基础信息,这种方法忽视了真正代表经济内在活力的中小企业的真实处境。
&&&&如果后几个月继续制造贷款“天量”,那么明年高基数之上就很难再有高增长;如果明年制造出更大的“天量”,那就更是玩火和玩命,其结果一定中国银行业在几年之内也死一回。如果今年下半年就不敢再制造“天量”贷款,中国经济就将加速衰退。假如不惜一切代价地扩大财政赤字和信贷,其结果也顶多只能是把衰退替换为一两年之后的严重滞涨,也就是把一个惨剧换成另一个更坏的惨剧。
&&& &(字节数: 31033) [原创
10:29:01]&&&
略谈股市走向与宏观经济前景
&王家春&&&
A股市场本轮反弹行情明显是深强沪弱。目前深圳A股指数和深圳综指都已反弹到比40月均线略高的位置,而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均未到达相应的位置。目前上证指数40月均线的高度为约2900点,比该指数实际位置高出约20%;沪深300指数的高度约为2800点,比该指数实际位置高出约9%。换一个角度看,目前深圳A股指数和深圳综指都相当于牛市顶点0.5倍,而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相当于牛市顶点的0.4倍和0.44倍。&
沪深300指数弱于深圳A股指数和深圳综指,是受到沪市成分股的拖累。沪市相对疲弱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沪市权重股的反弹幅度相对较低。因此,沪市权重股能否补涨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2001年至2005年的熊市中,40月均线对熊市反弹有很强的压制力,而且每一轮反弹都没有超过6个月。从这个角度看,深市指数和沪深两市多数个股的反弹行情可能已进入“残花败柳”期。如果沪市反弹幅度较低的权重股不能补涨,新一轮杀跌也许很快就会到来。只要这些权重股一发力,哪怕只是昙花一现地上冲几个交易日,沪市的反弹幅度就能追上深市。
从技术指标看,沪市反弹幅度较低的权重股有可能出现补涨。对于政策面出台新“利好”的预期,也有可能为这些权重股补涨增添动力。因此,清明节之后,本轮反弹可能转入作为尾声的沪指虚涨阶段。前面已经提到,熊市中的反弹很难超过6个月。如果不发生奇迹的话,4月份的某一天就将是本轮反弹的终结之日。&
我不相信上证指数1665已经是跌不破的终极大底。今年最后一个季度或明年最后一个季度,上证指数很有可能击破1000点;真正的底部可能明显低于1000点。关于这种判断的理由,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比较详细地谈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前几个月,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股走势强劲。这个板块继续向上走,短期的难度已经增大。但从有些品种(如中铝、中色、云锡)的均线系统和波林线看,股价反弹似乎仍有上行空间。钢铁股中的两员“大佬”,宝钢和鞍钢前几个月的走势较弱。在部分经济指标发出虚假复苏信号的刺激下,二者都有补涨的可能。
简言之,清明节之后,善于精选个股并能果断进出的投资者仍有获利机会;但必须做好随时大幅度减仓乃至清仓的思想准备;如果上证指数上冲至2900点附近,应坚决清仓出局。&&
去年11月份以来,股市、邮市、金市、房市都明显升温。我觉得,这四类市场同时升温包含着人们对于未来剧烈通胀的严重担忧。乐观舆论的引导、采购经理指数回升和房地产市场回暖,也使很多人相信经济复苏就在眼前。尽管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但它所引发的增仓行为为本轮反弹增加了动力。
全面地看,股市本轮反弹有六大动力:一是快速与深幅调整之后在技术上有反弹要求;二是货币供应大幅度增加为股市反弹提供了强劲的资金支持;三是不少投资者基于中国经济形势将快速好转的预期迫不及待地增加股票仓位;四是很多人担心未来有大通胀,想买些股票实现资产保值(下文将会指出,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五是有些投资者以长远的眼光,选择“跌透”了的股票战略性建仓;六是有些战略看空的投资者带着快进快出的思维浑水摸鱼。
诚如一场庙会,带着各种目的的人同聚一地带来了短暂的火热;这种火热注定不能持久。一旦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多方的乐观预期落空,或多方力量消耗殆尽,本轮反弹就将画上一个可怕的句号。
从2007年10月份到2008年10月份,中国股市下跌深度之大、速度之快堪称一个奇迹。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4月,中国股市反弹幅度之高创造了全球股市历史上熊市反弹的奇迹。第一个奇迹的基础是国内外经济体系爆发史无前例的危机刺破了中国股市史无前例的泡沫;第二个奇迹的基础是2008年3季度以来,中国和全球一道实行了力度空前的刺激性宏观调整政策。一旦刺激力度和刺激效果显现出疲态,第二个奇迹就会立刻终结。
本轮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下滑都是原有的体制、模式和观念与客观经济规律之间的矛盾严重激化的产物。我以前谈过这方面的观点,将会另找时间进一步详述本轮经济危机背后的病因。华尔街过于贪婪、金融监管不力、货币政策失误等说法都是对的,但真正的病因远非如此肤浅。
全球经济体系和中国经济体系都是多种重病一齐发作,但迄今为止所有的应对措施在本质上都只是注射吗啡,因此长期前景是非常值得担忧的。如果医生只以自己值班的几小时之内病人保持一定的“兴奋度”为目标,用注射吗啡代替理性的治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目前,全世界的“医生”们恰恰就是如此。如果医生不断注射吗啡,即便是重病患者也能从病床上坐起来,甚至下床走上几步。目前的假复苏就是这种情形。&
下一轮通胀的剧烈程度可能史无前例,但它并不会很快到来。在过剩产能充分淘汰和全球银行体系“康复”之前,即便有大量的货币供应,物价指数也是很难上升的。初步判断,真正的通胀危险在两年之后。
由于产业层面缺乏新的持续增长动力,而且宽松的资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在下一轮通胀由温和转向剧烈之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顶多只能保持低速增长;一旦演变为剧烈通胀,再次衰退也就难以避免。剧烈通胀是经济增长的无商量杀手。在可预见的数年之内,经济高增长、股市大牛市之类的期望可能都像是成人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历史上,通胀往往是先经历较长时间的温和通胀再演变为恶性通胀。但下一轮通胀的“温和期”可能十分短暂,即在很多人几乎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展露出狰狞面目。其原因很简单,作为“吗啡”注入到全球经济体系的货币数量,已经并且还将继续登峰造极。&
“诺亚方舟”的故事人人皆知。在各民族的历史传说中,几乎都有一场超级洪灾,它差点毁灭了整个人类。尽管大大小小的洪灾在地球上从未中断,但是又一场能够逼迫人们建造“诺亚方舟”的超级洪灾可能就是未来的货币洪灾。&
在温和通胀的情况下,股票可作为资产保值与增值工具;如果是剧烈的通胀,持有股票就非常危险。在剧烈通胀时期,多数上市公司的业绩必然大幅度下滑,政府也可能用大幅度加息来抑制通胀。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直接持有稀缺商品之外,找不到别的保值办法。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股票看作抵御未来通胀的保值工具。在目前的A股市场,大多数股票是价超所值,以保值思维配置股票类资产实际上是非具特殊慧眼不可为的高危选择。
&&(字节数: 5249) [原创
19:10:15]&&
略谈联通与移动的相对估值
根据我的粗略计算,假如中国移动港股价格是合理的且保持不变,那么联通H股至少应当上涨150%,即相当于目前的2.5倍;联通A股至少应上涨至7.5至10.4元。不过,提醒大家注意我的假设条件。
上述估算结果的含义是联通相对于移动严重低估。无论按市销率、市净率,市盈率,相对估值结果都大致相同。网上对联通重组后的业绩有各种议论,其实都有仅看表面现象之嫌。评论者当中说不定有人是在配合幕后“庄家”洗盘。
在上一轮牛市中,联通H股远远没有跑赢移动,其背后的原因很复杂。联通的成长性其实与移动差距不大。联通话费的增长速度曾经高于移动,后来又弱于移动。我觉得,联通原先搞的CDMA在起步期间账面赢利能力较弱,以及扯来扯去的大力度重组对联通过去几年的股价表现是有较大影响的。重组对移动影响不大,它只是吃进了不起眼的铁通;但对联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联通不仅要把CDMA卖掉,而且要吃进网通。移动、联通、网通、电信、铁通、卫通重组之后,移动的相对优势削弱了,而联通和电信的相对地位都有了明显的提升。重组的本意可能就是为了搞成三个实力上差距不是特别悬殊的通信集团。
据说移动有回归A股市场的计划,圈钱当然是回归的主要目的之一。要达到圈钱最大化的目的,就必须维持移动目前的高股价。或许拉伸联通H股股价(实际上也是理顺移动与联通之间的比价关系)会成为掩护移动高价回归的高招。
股市当然是一个价值发现场所,但价值发现过程往往曲折而漫长。而且,价值发现过程有时是通过幕后操纵进行的。正确的事情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极不光彩乃至肮脏的过程。政治是这样的,生命体的新陈代谢是这样的,股市就更不能“免俗”了。
上述相对估值意味着,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未来联通股价将远远强于移动。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移动上涨,联通H股更大幅度地上涨;二是移动横盘,联通大幅度上涨;三是移动下跌,联通抗跌或上涨;四是移动暴跌,联通横盘或轻微下跌;五是移动下跌,联通也跟随下跌,但在下一轮反弹或反转行情中,联通用暴涨的方式来纠正相对估值扭曲。我倾向于判断联通H股已经跌无可跌,报复性飙升可期。至于联通A股,尽管它也是绝对低估,但相对于联通H股还是高估的。因此,联通A股走势比H股走势更难以把握。
&&(字节数: 9858) [原创
11:29:41]&&
100011001700
A174.572.5
90%&(字节数: 11210) [原创
17:16:20]&&银行股将击碎多少人的梦想
股市中的银行股和都市中气派无比的银行大楼一样,聚集着无数人的目光、寄托着无数人的梦想。如果细数一下哪类股票的“死多头粉丝”最多,恐怕就是银行股。几乎每轮牛市都有人出来高喊“买入XX银行股永远是对的”。即便在本轮的大熊市之中,也有很多人痴情不改,紧抱着银行股不放;动不动就抄底、加仓,而且屡抄屡败、屡败屡抄。在过往的岁月中,深发展、招商银行等银行股上演过节节攀升的奇迹,确实让不少人大“发”了一把。但是,宇宙是对称的,炎热的夏季必然走向寒冷的冬季;奇迹的死灭和奇迹的上演几乎是一样的惊心动魄。如果说中国股市走进了严冬,那么银行股的归属必将是严冬中的北极。
&&& 首先,在大级别的经济下行周期,息差加速收窄和信用僵局的出现,将使银行盈利大幅度下滑。
在降息过程的初期,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是可能同步降低。从表面看,这不会影响银行的利差和效益,其实不然。
信用僵局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贷款利率的下降和贷款风险的上升必然导致银行“理性惜贷”;二是在众多行业产能过剩、产品滞销的背景下,实业领域的生产规模会明显萎缩,资本性支出会急剧下降,贷款需求也相应减少。简单地说,就是银行不想贷、企业不想借。
息差越小,银行的惜贷情节就越严重。同时,除非过剩的产能全部被淘汰,或是技术革命催生新的主导产业,否则,即便贷款利率下降罕见的低位,实体领域的贷款需求也难以回升。
信用僵局所引起的贷款规模萎缩,与前面所说的息差收窄,相互以乘数效应冲击银行的盈利。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重并不高,只有5.5%左右。但从2008年4季度开始,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可能使不良贷款比重进入一个新的上升周期。由于经济形势已经发生的变化只是一场历史罕见的超级危机的序幕,预计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比重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银行业是高杠杆行业,其资产中资本只有10%左右。从四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贷款的实际情况看,不良贷款的最终损失率在70%以上。由此推算,未来几年,假如某一家银行或整个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比率上升到15%以上,该银行或整个银行体系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四小虎”的不良贷款比重普遍超过15%,接近20%。当时中国四大银行的公布的不良贷款比重也有大约30%,而实际上超过40%。为了拯救四大银行,中国政府先是在年向其注资2700亿元,随后又在2000年把14000亿元不良贷款按账面值剥离给四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在政府干了这两件大事之后,四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比重的实际水平依然在25-30%之间。
2001年11月加入了WTO。从此,中国经济全方位加入全球化进程之中;全球中低档消费品的产能和订单同时向中国转移,在FDI和出口两个侧面中国GDP增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同时,进入新世纪之后,改革开放之后长达20多年的居民购买力积累进入集中释放阶段,催生了住房和汽车等诸多产业的空前繁荣。
这些极为特殊、不可复制的历史因素使得中国银行业用急剧扩大的分母将不良贷款比重稀释到远比过去好看的水平。如果没有这些极为特殊、不可复制的历史因素,我们无法想像如今的一家家上市银行何时才能取得上市资格。实际上,四大银行自成立以来,政府作为股东所获得的红利回报未必能支撑1元的股价!
与年相比,那时中国金融市场处于封闭性状态,不像现在这样大门虚掩;那时中国在1990年代初期形成的局部性房地产泡沫已经消化完毕,不像现在这样房价高高在上、摇摇欲坠;那时中国外贸依存度只有35%左右,不像现在这样高达65%;那时欧美的“胃口”很健康,“新经济”方兴未艾,不像现在这样“胃口”大减,产业创新止步不前。从这些情况看,未来几年,或许在年,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重超过15%不是很难,而是太容易了!!!
&&& 第三,用国际比较的眼光,很容易看出中国上市银行的股价有多么危险&&&
5GDP14%5%3%1%
20081777713281120340264367670386379!
2.21.91.71.72.30.30.450.860.53/0.130.120.120.090.120.0390.1560.0250.0121-62-9!
80%90%20083&&&
& &&90%()&(字节数: 38089) [原创
21:37:58]&&&&&
200820083000581900170096002009
2.5%410%(34.4%)600425%(68.4%)1.5%600
650650135014002000650
&()3060()()
&90%90%是有过先例的
20071061242991(27)51%378626.6%37861665(25)56%210126.2%50%27%
(51%56%)(26.6%26.1%)251000200841000
&&& 跌到1000点附近之后,是否会出现一波幅度较大的反弹?反弹能够达到多高?对这些问题,我不敢轻易猜测。比中国股市更早见顶,在深幅下挫途中出现了一轮幅度为57%的大反弹。如果把越南股市运行看作中国股市运行的“领先信号”,那么中国股市下挫到1000点附近时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是值得期待的。可是,在把越南股市看作中国股市的“领先信号”方面,我缺乏足够的信心。
2009年能否守得住1000点?10006002009
3()6020092360602200860
就板块而言,银行90%
&&(字节数: 127919) [原创
11:58:15]&&&
世界经济:十大超级失衡难修复
&&&&&& 前不久,我写了“全球经济危机严重程度可能创下百年纪录”,文中以表格的形式,从资源供给环境、货币环境、产业环境、一体化程度、股市泡沫、房价泡沫和衍生金融工具等角度,将当今世界经济与1930年代初期、1970年代、1990年代的世界经济做了全面的比较。从该表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经济的复杂程度和危险程度远远超过1930年代初期。
&&&&&& 世界经济是一个十分庞杂的宏大系统。只有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它进行系统的观察和透视,才能将认识上的偏差减少到最低限度。这如同医生对复杂病情的诊断,除了要给患者做尿检、血检、X光和B超之外,甚至还要做切片、骨穿和核磁共振。
&&&&&&&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是,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失衡的东西越多,失衡的程度越高,危机就越为严重。从目前的情况看,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出现了一系列严重失衡,其中有十大失衡最为“致命”。在下表中,我用表格语言,对十大失衡的内涵、想像力范围之内的失衡修复方式、失衡修复所需要的时间做了简要的阐述。我觉得,谁把这张表的内容仔细看完,谁都会对全球的未来前景(并不局限于经济层面的前景)充满忧虑。
&&&&&& 我为什么采用“想象力范围之内的修复方式”这样一种有点奇怪的说法呢?这是因为,有不少失衡并非只有一种修复方式,但目前我们无法预知将来的实际修复方式是什么。从表中可见,发动战争是美国的选项之一,但它是否以及何时发动战争,则是一个十分难以预知的问题。各种失衡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某些失衡的修复方式和完成修复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失衡的修复方式和完成修复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表格中既无法给出危机修复的唯一路径,更无法给出危机结束的具体时间。&
&&&&& 如果只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概括我对危机演化趋势的认识,那么我想说:除非十大失衡基本上都得到修复,否则,全球经济危机就不会结束;危机应对过程将是一场决定美国霸权是衰落还是或强化、中国和印度是崛起还是彻底变成殖民地、资源出口国是获得更大话语权还是沦为强国附庸的残酷博弈;博弈过程将充满变数和凶险,也将十分艰巨而漫长;如果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不升级为超出常规经济与政治手段的凶残搏杀,则将是人类之大幸!
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的重大失衡及其未来修复
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失衡
想像力范围之内的修复方式
修复所需的时间
加速膨胀的货币(以美元为日益减少的资源(以石油为代表)之间的失衡
资源和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暂时遇阻,但阻力终将被打破)
取决于亚洲过剩的工业产能何时被淘汰,以及亚洲价格体制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力度与速度
停滞不前的实体经济与泡沫化的虚拟经济(以股市和各种衍生品市场为代表)之间的失衡
股票市场和衍生品市场
至少还需年,也许持续更久,取决于其他失衡修复的彻底性与速度
石油等矿产资源可开采年限不断减少与工业文明不断膨胀之间的失衡
美元过高的、难以被取代的国际地位与其损失殆尽的信用基础以及价值基础之间的失衡
欧元在欧洲和全球的重要地位与其脆弱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失衡
欧元衰落并最终解体
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的重大失衡及其未来修复(续)
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失衡
想像力范围之内的修复方式
修复所需的时间
美国实体经济“真空化”、家庭“负资产化” 与美国人长期膨胀起来的消费欲望之间的失衡
&&&&&& 时弥补美国家庭的偿付能力缺口
&&&&& (这将加速美元信誉崩溃,
&&&&&& 加重美国政府财政危机)
西方国家老龄化加速、过高的养老标准与养老金缩水之间的失衡
对于美国来说,修复方式如上
对于欧洲来说:
方式:降低生活标准(这意味着欧洲进一
&&&&&& 步衰落)
方式:以占领新能源和新材料革命制高点
&&&&&& 为支撑,打造全球领先的实体经济
&&&&&& 体系(这将给亚洲传统工业体系带
&&&&&& 来严重冲击)
方式:依附于美国,对外发动战争并参与
&&&&&& 瓜分掠夺的财富(这将给全世界带
&&&&&& 来灾难)
方式:在欧元解体的基础上,各成员国政
&&&&&& 府以大量印钞票、给老百姓发钞票
&&&&&& 的方式暂时弥补家庭支付能力缺口
&&&&(这将导致政府财政危机和恶性通胀)
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的重大失衡及其未来修复(续)
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失衡
想像力范围之内的修复方式
修复所需的时间
亚洲制造业产能过剩与内部消费能力不足、外部消费能力下降之间的失衡
方式:淘汰过剩产能(包括自然淘汰和
&&&&&& 政府推动下的淘汰)
方式:与上一点相反,政府直接和间接
&&&&&& 地以财政手段支持本国企业在国
&&&&&& 内外市场进行“降价促销”(这
&&&&&& 会使修复过程更加漫长)
方式:彻底改革国内收入和财富分配,
&&&&&& 甚至在政府向央行大量透支的前
&&&&&& 提下,用发钞票的方式大幅度提
&&&&&& 高普通居民支付能力(这可能导
&&&&&& 致政府财政危机和恶性通胀)
亚洲新兴经济体受到管制的基础价格与要素稀缺性之间的失衡
由竭力维持现行工资和价格体制转变为放开基础价格和大幅度提高工资(其代价是全局性、大幅度物价上涨)
亚洲新兴经济体住宅价格与居民购买力之间的失衡
方式:房价大跌
方式:在房价下跌的同时,政府以转移
&&&&&& 支付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居民购买
&&&&&& 力(但在财政能力和政治层面都
&&&&&& 不允许这样做)
漫长&(字节数: 67588) [原创
21:11:33]&&
&&& 200890%30005190017007&
&18KECONOMIST
N――PROPHDIST&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些都是人人皆知的古训。然而,多少年来,我们这个国家盛行的却是报喜不报忧、听喜不听忧。说不清这种文化是虚伪还是麻木,恐怕二者兼而有之吧。&&
&日本人拍过一个电影,叫做《日本沉没》。该影片的主题是展望地震和海啸让日本灭亡。日本导演拍这样的片子,日本观众接受这样的片子,是因为日本这个民族一直有深深的忧患意识。在我们这个国家,谁敢拍一个相近主题的影片?
&我觉得,忧患是变革之父----没有忧患,就不可能有变革;没有近乎绝望的忧患,就不可能有彻底的变革。据说,拿破仑把中国比作睡狮。我觉得这个比方不够恰当。在民族性格上,我们几成像“狮子”,几成像“羔羊”?我们昏沉沉的神态,到底是“睡着了”,还是患有慢性顽症?
----写不下去了,只好到此收笔。
&&(字节数: 13207) [原创
14:25:04]&&&本轮全球经济危机严重程度将会创下百年纪录王家春
&&&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在我们这个国家,即使经济危机来到身边,也依然有那么多的人无忧无虑。对危机的提前预警,更是接近于空白。谁提前预言危机,谁就得忍受众人唾骂。当危机真的到来之时,提前预言危机的人也依然得不到应有的尊敬;这时,会有很多人说他是“乌鸦嘴”。暗含的逻辑是:是乌鸦的叫唤引来了危机。
&&&&国歌里面有一句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很多人不喜欢这一句,认为应当将其删除。我觉得,这句歌词非常准确地描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今天,以及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中华民族在地球上的真实处境。如果谁看不到这一点,他肯定不能算是一个有理性、知国情、晓世界的人,他也肯定愧对自己所有的显赫招牌与头衔。
&&&&扯得有些偏了,还是简单谈谈全球经济形势面临的危机吧。在2008年9月份之前,国内很多“专家”和“学者”把中国外部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范围的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毫无觉察,天天大谈“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有限”、“次贷危机已经快要见底”。进入3季度之后,美国一个个顶级金融机构成片地倒下了,欧洲的经济金融形势也急剧恶化,中国的出口订单、发电量、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急速下滑。在这种情形之下,“专家学者”们说出了一句他们曾经说过无数遍的老话:“形势变化超出预期”。这时,他们依然不会承认自己比“乌鸦”差得很远。
&&&&尽管承认“形势变化超出预期”,但某些“精英”们还是补充了这么一句话:现在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意识和调控能力远超以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更是厉害;年那样的事情不会在西方重演,中国更能不受重伤地度过难关。看样子,这些人是要在死神的引领下,一路歌唱着走向墓地。
&&& 这里顺便说两句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观察,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后期,在这个阶段,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肯定是比较弱的。我们对市场经济,尤其是全球化和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市场经济的认识还只能算是“小学生”;同时,计划体制时期采用的行政调控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因此,在总体上,中国的宏观调控能力正处于“老招数丢了一大半、新招数学了一点点”这样一个脆弱而尴尬的位置。也有点像非洲草原上迁徙途中正在过河的食草动物,极易遭受鳄鱼的攻击。几年来的实际情况清晰地表明,我们的宏观调控能力确实不怎么样。
&&& 有人说,真理越辩越明。我看未必。如果你和一个白痴辩论,你注定是输家;如果你过于执着地和他辩论,你最终很可能会精神崩溃,并且也变成一个白痴。如果你遇到一个和你一样对真理有探索和识别能力的人,也许只需三言两语就能形成共鸣。所以,我不想过于详细地,像祥林嫂一样唠叨自己的观点。以下是我和我的同事章斌同志做得几张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们对全球经济形势的观察和认识。如果表中的基本观点都是对的,那么本轮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将会创下百年纪录,甚至以“工业革命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而载入史册。  &&&&&
&世界经济环境跨世纪比较
资源供给环境
国际货币环境
主导产业环境
世界经济环境跨世纪比较(续)
一体化程度
衍生金融工具
&(字节数: 46927) [原创
11:26:50]&&&
在经济景气下滑周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有效需求的刺激和提升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放松货币供应的主要作用在于配合政府支出的扩张;降息的主要作用在于减轻所有负债者的债务负担。因此,如果很看重短期的就业率和GDP,在经济景气下滑周期,政府就只能按凯恩斯主义的老套路用扩大财政赤字的办法增加有效需求。
&&& 政府已提出为期2年、投资规模约为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资金来源的具体结构尚不清楚,中央与地方财政出资规模可能达到2万亿。如果2009年政府投资性支出为1万亿,则同比增幅大约为25%。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如果美欧日经济衰退幅度为1%,中国GDP增长率就可以达到6.2%;如果美欧日衰退幅度达到2%,中国GDP增长率就只能达到4.2%;假如美欧日衰退幅度达到3%,中国GDP增长率就只能达到2%;假如美欧日衰退幅度达到4%,中国GDP则会衰退2.1%。
&&& 如果美欧日(尤其是美国)只实行适度的刺激政策,其2009年的经济衰退幅度很可能超过2%。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国政府将2009年投资性支出扩大到11800亿元(同比增长约50%),中国GDP增长率也仍然低于6.2%。当年财政收支差额(不含债务还本付息)将扩大到42000亿元以上,财政赤字(包括2009年预计的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上升到15.1%,高于警戒线12.1个百分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将上升到30.7%,突破警戒线。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高于40%,其政府债务余额站GDP比重的警戒线为60%;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0%左右,因此,政府债务余额站GDP 比重不宜突破30%。
即使美欧日2009年均实行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方案, 其经济衰退程度也很可能达到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政府要达到8%的GDP增长率, 财政的投资性支出必须超过11400亿元;由此导致的财政收支差额将超过38000亿元,财政赤字(包括预计的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上升到14.1%,高于警戒线11.1个百分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将上升到29.6%,也达到警戒线。
衡量财政风险的另外两个重要指标实际上已经达到或十分接近于警戒线。<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COLOR: LINE-HEIGHT: 130%; mso-bidi-font-family: 楷体_GB-200617%<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COLOR: LINE-HEIGHT: 130%; mso-bidi-font-family: 楷体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COLOR: LINE-HEIGHT: 130%; mso-bidi-font-family: 楷体_GB%10%<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COLOR: LINE-HEIGHT: 130%; mso-bidi-font-family: 楷体_GB-200622%26%<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COLOR: LINE-HEIGHT: 130%; mso-bidi-font-family: 楷体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COLOR: LINE-HEIGHT: 130%; mso-bidi-font-family: 楷体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COLOR: LINE-HEIGHT: 130%; mso-bidi-font-family: 楷体_GB%这两项风险指标也会进一步上升。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国家财政是抵御经济金融危机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财政形势恶化,原本作为“医生”的政府就变成了自身难保的病人,经济金融危机就会像溃堤的洪水吞没一个个城市和乡村。因此,不能不顾财政自身的安危,大搞投资扩张。在经济金融危机阶段,一定程度的财政扩张往往是必要的,但扩大的支出应主要用于解决最具全局和长远意义的本质问题。注射一些吗啡,暂时减缓患者的痛苦可能也是必要的,但合格的医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病根的诊断和治疗上。
以上分析表明,财政自身的风险度不允许中国政府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以扩大投资的方法追求“保7争8”目标。而且,如果美欧日经济衰退幅度超过2%,中国政府“保7争8”几乎注定是不能实现的(不考虑统计部门统计数据可能的失真)。
如果2009年政府最大限度地扩大投资性支出,而2010年又迫于财政风险而不得不降低刺激力度或放弃“刺激思维”,那么,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就很可能以急速衰退的方式滑向更痛苦的深渊。&(字节数: 22121) [原创
11:07:09]&&财政政策需要理性与长远思维
&&&&&&&&&&
一、即使不搞投资扩张,中长期财政形势也不容乐观
2008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0.6%,明显低于3%的警戒线;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9.5%,也明显低于30%的警戒线(说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高于40%,其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60%;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0%左右,国债负担率不宜突破30%)。但是,就当年偿债支出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而言,年一直在17%附近,2007年降至12.7%,早已明显超出10%的警戒线;就当年发债规模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而言,年在22%与26%之间,2007年升至46.7%,而该指标的警戒线为25-30%。由此可见,在四项财政风险指标中,只有两项指标尚未达到警戒线。&&
未来3-5年,税收的“自然”下滑、财政支出的惯性增长、以减税增支刺激经济、花钱买体制、填补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1.4万亿元不良贷款(纯政策性剥离) 所形成的损失(大约12000亿元)、救助地方财政和银行体系等一系列减收增支因素将会使中央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
――经济形势恶化将使企业和居民的纳税能力显著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税收增幅将“自发性”下降,而且政府将不得不采取减税的政策。失业率的上升则要求各级政府相应增加失业者救济支出。
――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的各类民间投资的下降,将使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锐减。因此,未来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可能逐步陷入财政困境,中央财政将不得不拿出财力救济地方财政。即使允许部分地方政府发债,中央政府也依然是地方财政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根据国内外大级别经济波动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预测,到2011或2012年,中国银行业可能陷入整体性困境。到那时,政府将不得不对银行体系出手相救。
――基础价格的人为压制,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已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障碍,如不大力推进价格体制、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将永难走出“内需陷阱”。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进这些改革就是政府“拿钱买体制”。离开强健的财政实力,这些改革不仅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而且可能被长期延误。
二、财政政策与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富于理性并着眼于长远
从上述情况看,中国政府应当理性地看待本轮经济调整期间经济增长率下滑或GDP衰减,不能为了眼前一两年的GDP而不遗余力地增加投资性支出,应当更侧重于利用财政资源和财政手段支持核心领域的改革,并且为救助地方财政和救助银行体系预留足够的赤字和负债空间。
假如政府年为抑制GDP下滑而过度增加投资性支出,年又不得不救助银行和地方财政,则很可能因赤字过大、债务负担过重而无力推进核心领域的改革。如果财政政策犯下“得近失远”、“治标失本”的错误,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将付出巨大代价。
我认为,即便是GDP面临几年的下滑,如果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方面进行突破性的变革,百姓的“幸福指数”和社会稳定度将依然是上升的。如果能彻底解决基础价格抑制和事关民生的各种体制问题,中国经济即便衰退几年,也依然不失长远的光明前景。
还需强调一点:如果不纠正过度依赖外需、片面追求GDP增长率、以扭曲的体制和政策支撑企业向全世界甩卖商品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将沦为“世界长工”, 也将越来越受制于外部资源供给环境和外部市场环境, 经济崛起与民族复兴的希望将变得极其渺茫。
&& &三、大搞投资扩张不仅阻挡不了经济危机的延续,而且可能使财政风险指标全面越过“警戒线”
在经济景气下滑周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有效需求的刺激和提升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放松货币供应的主要作用在于配合政府支出的扩张;降息的主要作用在于减轻所有负债者的债务负担。因此,如果很看重短期的就业率和GDP,在经济景气下滑周期,政府就只能按凯恩斯主义的老套路用扩大财政赤字的办法增加有效需求。
&&& 政府已提出为期2年、投资规模约为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资金来源的具体结构尚不清楚,中央与地方财政出资规模可能达到2万亿。如果2009年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