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下面这笔账的算法?纯管理会计利润的算法是多少。

开店秘笈:三笔餐厅生死账 餐饮人必需算明白
我的图书馆
开店秘笈:三笔餐厅生死账 餐饮人必需算明白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餐饮业者不得不知 “三笔帐”:不仅要了解需投入多少钱,更要关心每天最少卖多少钱才会不赔钱;每天最少卖多少钱才不需要再追加投入和每天卖多少钱才能获得满意的利润。只有算清这三笔账,餐饮从业者才能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在经营中做出正确的决策。生死点:现金平衡点  一般来餐厅现金每天有进有出,如果入不敷出就需要再次注资,那什么时候才不必再注入现金呢?这需要计算现金平衡点。  餐厅每月现金收入只要能弥补工资、水电、租金和原材料等需要用现金支付的开支,就不需要再投入现金,此时的营业额就是现金平衡点营业额。折旧、待摊费用等虽并不需要用现金支付,但它们使每月的支出费用增加从而使总利润减少,这种变动只体现在账面上,实际支出并没有花出去。  例如,某餐厅装修费30万元,设备费15万元(折旧期按5年计算),店铺筹备期所产生的工资、交通和办公等费用都计入开办费,计5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50万元。餐厅每份菜品平均售价15元,平均变动费用5元,开业后每月水电费1万元,工资2万元,房租2万元按月支付,那么,现金平衡点计算如下:  (1)设备费和装修费计入固定资产  按5年计折旧,每月折旧额为: (设备购置价 装修费)/(折旧年限×12)=(30 15)/(5×12)=0.75(万元)  (2)开办费要计入待摊费用   在开店前一次性付清,可分5年摊完,每个月的摊销额为:开办费/(摊销年限×12)=5)=833(元)  (3)店铺每月需支付的固定费用   就是折旧、各项摊销及水电费、工资和房租的总和:折旧 摊销 水电费 工资 房租=0.75 0. 2=5.833(万元) 该餐厅每月需要支付现金总额为5万元。  (4)计算菜品的边际贡献 单位菜品边际贡献(平均毛利)=平均售价-平均变动成本=15-5=10(元) 边际贡献率(毛利率)=边际贡献/平均售价=10÷15=67%  (5)计算现金平衡点销售量和营业额,  现金平衡点销售量=现金支付费用总额/菜品平均毛利÷30=5=166.67(份/天) ,  现金平衡点营业额=现金平衡点销售量×单位菜品平均售价=166.67×15=2500(元/天) ,  即每天营业额为2500元现金就能维持店铺的正常运营,不需要再注入新的资金。当然,保持此数永远也收不回投资,更谈不上利润了。保本点: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是企业不赔不赚时的销售额(或销售量),也就是每天最少卖多少钱才能不赔钱。 仍以上个案例为例: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费用总额/菜品平均毛利÷30=5=194(份/天)  盈亏平衡点营业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单位菜品平均售价=194×15=2910(元/天)  也就是说如果每天营业额为2910元就能不赔钱,这样保持下去5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中途不用再注入资金,但是最终将没有任何利润。利润点:利润满意点  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而不是保本经营。餐厅什么时候才算获得了满意的利润呢?不能等到年底或月底才知道,因为那时已经是结果了,无法改变。因此,需要有一个能够实时监控的指标,以随时了解餐厅的利润是否让人满意。这个指标就是利润满意点,也就是能实现令人满意利润时的营业额,通常以天为单位。  利润是否客观可以用投资回收周期界定,投资者可事先设定一个指标,即在多少个月收回投资比较满意。餐饮市场风险很大,通常在一年内收回投资是非常好的情况,如果预期一年内收回投资,那利润满意点是多少呢?  上个案例中,餐厅总投资50万元,如果希望在12个月内收回投资,此时的预期日营业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利润满意点营业额=投资总额/预期投资回收期÷30÷毛利率 盈亏平衡点=÷30÷67% (元)  如果餐厅能一直在利润满意点每天营业额4983元上运营,第1年就可收回投资,余下4年是盈利期,5年总利润可达200万元。  盈亏平衡点、现金平衡点和利润满意点之间存在如下关系:现金平衡点  成功的投资者会密切关注每天、每月的营业额,紧紧盯住营业报表,如果营业额达不到盈亏平衡点,就赶紧想办法开发客源,提升营业额,争取早日扭亏为盈;如果营业额达不到现金平衡点,就赶紧测算靠现有资金能支撑多久,必要时须筹集资金以应对不时之需;只有营业额达到了利润满意点,才可以略微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轻松地喝上一杯咖啡。华厨餐饮培训  集国内外各种特色小吃的技术培训,开店运营培训,物料采购培训,享受政府扶持,全国首家可提供免费培训的餐饮培训学校。华厨·自主创业指定培训单位华厨·八大厂家产品研发合作单位华厨·创业|梦想|财富之家创业热线
馆藏&1364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这几天看这么多的评论有点想笑,简单的给大家算一笔账把,去年小熊5.4亿的利润,按_维格娜丝(603518)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江苏南京手机网友
这几天看这么多的评论有点想笑,简单的给大家算一笔账把,去年小熊5.4亿的利润,按
这几天看这么多的评论有点想笑,简单的给大家算一笔账把,去年小熊5.4亿的利润,按三十倍市盈率计算,就新增160亿的市值。减去负债57亿,股价会增长110亿。但你的股价不会因此长3倍。此次不管是银行贷款,还是夹层并购基金,但因为最终会以定增最终解决问题。我要是王总不会现在就定增,稀释股份太严重!打开停牌,放几个涨停后再停牌,定增!预计合理价格应当在50几元。按新公司定增后无负债计算,需要定增40亿,考虑到自身盈利合理负债,定增30亿比较合理。整体20倍市盈率来计算,5.4+1.12(新的公司总利润)合计6.5亿左右。按20倍pe定增,总市值130亿,,定增时价格100亿。可定增到30亿元,原有股东占100亿市值。先恭喜你一次,你的手中股票已经翻翻。由于定增后新增加30%的股份。后面增加的100亿市值(购买股份的钱已通过定增解决,所以还要新增市值160亿减已增值的50亿还有110亿)按1.3倍来分,原股东分得80亿。记还可以再长48元左右。总计最终涨幅会在108元。按32倍市盈率计算,合记210亿市值,按2015年计算,估值210/6.5=32倍市盈率,总股份1.92亿股股价,109.37元。定增4440万股,定增价格63元。解决28亿的资金。至于并购的钱哪里来,这么赚钱了一个事会找不到钱?搞笑了
江苏南京网友
不管怎么说,按30倍市盈率计算总市值都会在200亿上下,而现在不到50亿,数钱吧
好高深知识哦。如果真能涨到109块,我会疯掉的,还是别了吧,108足够了!如果分公司合伙人里面再冒出个“马云”名字,我肯定会疯。噢!我的天啊,医生、医生、医生快点来找我,这里是哪里,谁是医生,救我?
如楼主所说就好了,但前提要收购成功,那就发财了
江苏南京网友
一定会成功!自有资金收购,证监会管不到。这种收购自己不需要钱,并购资金多的是。如承诺让优先再参与定增转股呀,利率估计低的不敢看。先恭喜您
账大家都会算,直接定增,考虑股份稀释,和自有资金11个亿按定增价25元算,复牌市盈率20背倍的话股价在60元左右。如果贷款或先由股东自己掏钱收购后再定增,股价就会在翻至少一个跟头,也就是至少120以上。
账大家都会算,直接定增,考虑股份稀释,和自有资金11个亿按定增价25元算,复牌市盈率20背倍的话股价在60元左右。如果贷款或先由股东自己掏钱收购后再定增,股价就会在翻至少一个跟头,也就是至少120以上。
为什么我看不懂你们说的这些的?到底现在是什么情况,会涨到多少?
山东临沂网友
山东临沂网友
广东东莞网友
提醒一点,很重要:此次收购,包括了向韩国公司支付十多亿元的品牌费,以获得全部商标和品牌使用权。而维尼熊去年5.4亿的净利润,是在除去向韩国支付品牌费约1.2亿元后的,因此收购完成后,维格娜丝获得的实际利润在6.5亿元左右。
呵呵 你的算法也不对。 收购后不仅1亿2千万品牌费不用付,还能从其它地区如韩国美国等收取一些商标和品牌使用费, 我估计一二亿元应该有吧, 所以实际利润还不止6--7 亿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电影票房收益分配这笔账,到底怎么算
来源丨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尽管东西方电影市场的盈利模式有所差别,但电影票房在标示市场活跃程度的同时,更是业界实现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关系到产业链上每一个主体的荷包。近年来,国内市场票房保持上升态势,爆款影片不断刷新单部票房纪录,但制片商大喊电影亏本的报道仍不断见诸报端。巨额收益去了哪儿呢?在以往研究院的文章中,我们曾就票房收益分配进行介绍,今天本文将目光移到海外市场,以英国电影业为主要观察对象,进一步了解票房收益分配的有关情况。&票房收益的话题,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似乎很简单:票房收益怎么分?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议:一些电影制作人称影院扣留了大部分票房收益,而一些影院则表示几乎所有票房收益都给了电影制作人。制作商、放映商都在抱怨分配的不公平。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英国学者Stephen向英国发行和放映两方面的许多人进行了解,在掌握情况之余,也对各方的抱怨有了更深的理解。&随之产生的则是第二个问题:电影制作人及其余各方能获得多少?面临的挑战有所不同:每部电影的票房收益分配情况千差万别。不过,大多数电影都要经历相同的资金回流基本步骤,这意味着可以探寻票房收益与电影制作人和投资人利润之间的共同路径。为了弄清电影票房收益的分配真相,在此之前先全面了解资金如何流回到电影制作人手中是个明智的选择。资金回流瀑布国外电影业,将电影收益的获取和分配被称为回流瀑布(Recoupment Waterfall)。从各种来源获取的收益通过一些第三方流回电影制作人手中。在此过程中,第三方可以收回自己之前的电影推广投入,并收取事先约定的服务费。一方支付相应费用并保留自己应得的报酬后,再将剩下的资金传给下一方。每部电影的回流瀑布都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遵循以下模式(以一部剧情片为例):为了避免理解上的歧义,我们对回流瀑布图的一些定义和注释:收益框大小并非按比例设计。也就是说,与院线收益相比,非院线收益仅仅是一小部分,但为了可读性,他们在图中的收益框大小相同。“其他”包括电影衍生品、电影搭售、电影改编小说、电影原声带等。P&A代表拷贝和广告,即发行商向影院提供电影和向公众推广电影的费用。该图是以独立电影为例,制片公司通常自己在全球发行其制作的电影。从理论上讲,这样做能够节省付给销售代理和发行商的第三方费用,但实际上,制片公司也要向自己的发行部门支付类似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制片公司自己的发行公司在法律上是独立的实体(必须遵守反垄断法),而且如果不这样做,官方利润就会减少,从而减少其他人的利润分成。在较小的市场,如果认为成立自己的发行部门长期运作成本太高,制片公司可能使用第三方。图中回流瀑布的最后一部分为“制作人净利润”,是流入制作公司(或其指定收款代理人)银行账户的剩余资金。通常需要再分配,会先全额付给投资人,然后分别进入投资人资金池(即投资人的利润)和制作人资金池(由应得的相关剧组成员分享)五五分账。而在英国,许多情况下,现实中的投资交易可能比上述过程还要稍微复杂一些,例如:每名投资人可以通过协商签订不同条款,要求先于他人得到偿付,或者获取固定收益而不是全部利润的一个不变比例。大明星可以要求按比例分享总收益而不是制作人资金池中的净收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便从技术层面讲电影并未盈利,明星却可以通过“利润分成”赚取数百万。某些电影的预算可用退税支付,这意味着一部“3000万美元的电影”可能用远远低于该数字的资金就能全额偿还所有投资人。资金回流瀑布的模拟运行为了便于获取更为直观的认识,我们把一些数字带入到这个回流瀑布中,从而分析资金如何流动。不同电影的实际成本当然会有所不同,这里引用的数字是Stephen 2014年采访过的1235位电影人提供的平均成本。&假设有一部剧情片,制作预算300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7500万美元。以下收益是减去营业税和销售点扣款(即每笔交易Odeon、HMV或苹果扣留的费用)等等之后剩下的金额。在上面的例子中,投资人扣除初始投入资金3000万美元后盈利180万美元,回报率为106%。从电影业的角度看,可谓成绩喜人(赚取了利润),但从传统投资人的角度看可能相当差,尤其是考虑到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前花费的时间。此外,制作人资金池也获得相同数额的资金,这意味着如果承诺演员分享5%的制作人利润,那么扣除预付费后,演员所得将略低于9万美元。需要说明的是,上图中的回流瀑布中的数据是虚构的。相对于3000万美元的预算,7500万美元的全球总票房属于中等水平,实际情况则存在较大差别。制作成本和该预算相近的影片,票房成绩各异,如:《Steve Jobs》全球总票房3500万美元(下同),《Entourage》4900万美元,《The Next Three Days》6700万美元,《Sicario》7800万美元,《Deliver Us From Evil》&8800万美元,《Kick-Ass》9800万美元,《La La Land》2.72亿美元(截止到今年1月份)。&现实中,由于各国电影市场的产业政策、具体情况的不同,电影最终的回流瀑布很少像上述所举的例子这样清晰明了,还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复杂的因素:各国可能对电影发行内容有不同的税率和规定。每名发行商可以通过协商签订特殊条款,包括不同的P&A要求和收费安排。一些发行商可以支付一个固定金额,而不是收益的一定比例(这在中国很常见)。销售代理通常会针对不同地区收取不同费用,例如本土电影因较易营销收费较低。有时会将预付费的利息计算在内。币值波动影响收益。英国电影票房收益分配的一些具体情况观察上图所举例子不难发现,虽然影片的全球总票房为7500万美元,制片商只从中分得3400万美元,这是因为票房收益到手之前还要扣除两大项。首先是税费。不同国家的营业税差别很大,举例中使用的是10%的税率,而英国目前是20%。一些国家还征收其他税种,比如印度根据电影的类型和规模征收2%-50%的娱乐税。众所周知,在我国则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另一项是影院(放映商或剧院)扣留的收益。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数字,因为电影业不同行当对扣留比例的看法极不统一。Stephen在2014年采访了1000多位电影人,发行商给出的平均数字是49%,而放映商则为43%。在2015年采访英国影院人员时,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声称,票价高的原因是影院要交出大部分收益。还有一个常见的说法:甜品之所以贵是因为影院“只分得票价的10%,所以不得不想办法从别处赚钱”。为了弄清真相,英国学者又与该国发行界和放映界的一些知情人进行了解,其中有些资历很深。相信以下数字和情况能够较为准确反映英国市场的当前状况。在英国发行的绝大多数主流电影,先扣除增值税(VAT)(英国的销售税),然后再在放映商和发行商之间进行收益分配。有时也使用其他模式,比如“House Nut”(放映商扣留X英镑的收益之后再分成)或者“Four Walling”(发行商支付固定的放映费后获得扣除手续费的全部票房收益)。&没有统一的数字。每部电影的放映商—发行商分成模式都有可能不同,这也是交易的谈判重点。&随着时间推移收益分配逐渐有利于放映商。通常在电影上映一、两周内发行商可以通过谈判获得较好的收益分成,但电影播放的时间越长,放映商扣留的票房收益就越多。比如,发行商可能在第一周和第二周收获55%的票房收益,第三周降为50%,第四周45%,最后几周是最基本的30%。&只有那些最大电影的发行商通常可获得50%以上的票房收益,而且几乎总是只有一个主要发行商,而且还得是在电影上映的第一或第两周内。正如一位专家所说:“55%的分成对发行商来说一般就算很好了,最近发行的一些大电影拿到了这个份额。”最近某家大制片公司凭借一部巨额科幻电影在上映首周分得了65%的票房收益,但大家认为这只是一个例外。&独立电影发行商的分成通常为28%-35%。这意味着,对于一些“专业”电影(艺术电影、小型外语片、纪录片等),放映商要扣留高达72%的票房收益。大多数“专业”电影都有最低保障,以防发行商所得过少。典型的模式是“35%对100英镑的最低保障”,即放映商必须付给发行商35%的票房收益或100英镑,以多者为准。&英国是放映商票房收益分成最高的国家之一,一方面由于英国媒体广告的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是出于英国影院和发行商之间的交易历史。&放映商和发行商的实力都在发生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影进入英国市场,放映商更有资本要求除宏伟巨制之外的所有电影给出优惠条件。然而,在最顶端,大制片公司的电影预算和营销支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就意味着受欢迎大电影的发行商在上映前几周获得的票房收益要远高于平均水平。放映商挤压小电影,大电影挤压放映商。结语纵观全球电影业,票房收益在产业链中的分配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额话题。但在谈及实质内容时大多数人却都犹豫不决,直到了解情况的人答应不透露姓名一般才肯开口。对外公开交易条款这类涉及行业内幕的事情,显然是一个禁忌。在英国,其中一些可能涉及保密协议和竞争法(限制了公司可与竞争对手分享的商业信息等),但大多数似乎源于一种更普遍的保密意识。&而且在英国,尽管业内人士几乎都对保密和不透明的现象怨声载道,却很少有人愿意第一个站出来。同样的情况,在我国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我们很难通过公开渠道获得国内电影产业链中票房收益分配的有关数据。在围绕收益分配的较量中,以影片为核心的综合实力才是根本的决定因素,虽然各种抱怨不绝于耳,但就整体而言仍不失公平性。相关阅读你知道中国的电影发行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吗来源丨百度文库广电总局与电影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或称广电总局(SARFT),是国务院下属的监管中国境内所有广播、电影与电视内容的执行性部委。广电总局是一个庞大的政府机构。其设有一个电影管理局,专门针对电影管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CFGC或CFG)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或称“中影”,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其拥有将外国电影进口至中国的独家权利。中影也是最大的本土与合制电影制片方,并且是国内本土与外国电影的最大发行商。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华夏成立于2003年,是第二大、也是除中影外唯一的其他发行外国电影的发行公司。华夏电影公司不能进口电影,且其发行能力也没有中国电影集团那么大。分账电影分账电影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引进,由中影或者华夏电影公司或者两者共同发行的,通过签订协议许可外国供应商从该影片中获得中国影院总收入的规定份额而从国外引进的影片。通常,仅有好莱坞大片可以作为分账电影被引进。第一部分账电影,哈里森-福特的《亡命天涯》(The Fugitive)于日公映。其后,每年允许10部分账电影进入中国影院。2002年,年度配额升至20部。而2012年,其配额升至34部,其中有14部必须是3D或IMAX电影。买断电影买断电影是由中国本地发行商以固定价格所购买的在中国放映的外国电影。买断价格通常从几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不等。第一次买断交易发生在80年代中期,当时,中影从华纳兄弟手中以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超人》(1978年)的影院放映权。大部分买断影片由中国本土电影发行商发行。中影和华夏每年也进行少量买断交易。通常,本土发行商通过像戛纳及美国电影市场(AFM)这样的电影节或电影市场寻找外国电影,或者外国制片商主动将其电影提供给本土发行商,以寻求合作,而本土发行商将电影提交至中影申请进口许可。在获得进口许可后,本土发行商将电影提交至中影或华夏总发行。也就是说,实际发行工作是由本土发行商进行的。中影或华夏实际上仅仅是提供发行授权,并就此收取电影总收入的差不多1/4。买断有两种形式:(1)一次性买断(如上面所介绍的),多数买断属于这一类;(2)分账式买断,操作方式同上,但当电影在中国影院的总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外国制片方除买断价格外还可收取该电影收入的一定份额。9月份的热门影片《敢死队2》(TheExpendables 2)、相对论传媒(Relativity Media)的《惊天战神》(Immortals)与《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Mirror Mirror )均是分账式买断电影。2005年以后,分账电影才普及起来,当年买断配额已扩大到30部。仅有4到5部买断配额电影可以是好莱坞/美国电影;其他则必须来自欧洲、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拉美等,或者来自跨国联合制作影片。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广电总局的一个下属机构,本文中将称之为“协会”,由超过3000家当地发行商与放映商组成,负责安排电影放映时间,并监督所有电影的整体运行情况。中国的好莱坞大公司迪士尼、派拉蒙、索尼、二十一世纪福克斯与环球都在中国大陆设有分支机构,华纳兄弟是通过其香港分公司来处理在内地的业务的。几大制片公司中,环球在中国的势力目前是最弱的。迪士尼正在上海建造160亿美元的主题公园,而梦工厂动画也正计划在上海建设一家斥资30亿美元的工作室。目前,迪士尼、派拉蒙、索尼与福克斯在中国的业务均很强劲。长期来看,迪士尼或成为行业在内地最大的公司。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电影管理局的下属单位,或称“中国电影资金办”,负责中国的电影票房统计。就每部电影,其收取该电影院线总收入的5%作为支持本地电影制片及影院建设的专项资金。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其收取的这5%影院是免缴营业税的。更多内容将在第2部分发表。还有,别忘了发送邮件给我,获得免费电子书。中国的电影院尽管拥有居世界第二位的电影银幕数量,即截至本文撰写之时超过12000块银幕,但是按照人均银幕数量来说,中国仍是世界上银幕最缺乏的主要地区。美国大约平均7800人即拥有一块大银幕,而中国仅为每112, 000人。在中国,有很多五十万至百万人口的城市甚至还没有一块现代电影银幕。如中国欲在人均拥有量上与美国比肩,那么它将不得不再开设160, 000块银幕。因为中国大多数综合影院均是在过去5年建成的,其影院设施非常现代化并且技术领先。在该国差不多12000块大银幕中,10000多块是有数字投影的,并且,约7000块配置了3D技术。在中国,45家商业电影连锁企业运营着约3300家电影院,其中有2200家进行每日票房报告。总体说来,2012年前6个月,有1286个影院创造了票房销售超过百万人民币(约合160,000美元)的成绩,并且,有约100家电影院在头半年中销售票房超过了百万美元。1月至8月间,已有423家新影院的2500块新银幕向观众开放。收入分成在2013年早些时候新WTO谅解备忘录达成之前,可参与收入分成的进口电影依据电影制作的实际成本仅可从其总票房收入中获得13%至约17.5%。“总票房收入”是由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报告的金额决定的。这一数据几乎肯定总是少的,下文将会说到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电影院有大量瞒报情况。在WTO谅解备忘录达成前,如果一部分成的好莱坞电影票房收入不足4500万元,其将仅获得报告收入的13%。那些总收入超过4500万元的电影将获得17.5%。WTO谅解备忘录达成后,分成电影现在可以直接获得总票房收入的25%。简单得多,并且对于外国制片商来说更加有利。中影与华夏从外国电影放映中收入中获得约22%。其余的金额扣税后由放映方获得,金额大体上为总收入的45%。相比之下,本地电影制片人发行产品几乎不受限,通常他们——制片方与发行方——可共同获得总收入的43%。大体上来说,电影放映方从好莱坞电影中的获利比本地电影略高。放映排期每部电影的上映时间是由广电总局下属的政府办公室电影放映发行协会决定的。在一部电影获得上映日期前,该影片的终版须经电影局审批。获批后,发行方将该片提交电影放映发行协会谋求获得上映日期。发行方、放映方、协会有时甚至是电影局之间就放映日期进行多方谈判。仅在协会发放相应的放映许可证与通知后,影片才算正式排定日期,排期可能拖到影片上映前几天才敲定。电影越大,其迅速获批与获得排期的难度就越大,对于引进电影更是如此。好莱坞大型制片厂只能对这一排期程序逆来顺受,自己根本说不上话,因为他们不是发行方。而对于外国买断电影来说,本地发行方发挥的作用有限,而对于本地电影来说,本地发行方对于其电影的排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影院放映下文的讨论主要是就引进版外国电影而言的。一经电影局批准,影片将交由特定本地制片厂(通常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或北京电影制片厂)配音、配字幕及拷贝。对于引进分成电影,外国电影制片厂须对这项服务付费,对于买断电影,这项费用通常由本地发行方支付。在中国,电影的大多数营销宣传活动始于这一阶段。在电影排期确定前,花钱做市场营销是没有意义的。这一过程通常使得在中国对一部影片进行营销宣传的时间比大多数其他地区要少。2012年之前,大多电影发行还采用实体正片拷贝的方式。但自2012年早期起,拷贝的方式越来越少见,最主要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影院现在只进行数字投影。每一样片拷贝须花费10000元人民币,因为太贵而已经被淘汰。今年之前,低预算买断电影通常的获播率很有限,但是缘于数字发行的上映成本更低,现在这些低预算买断电影更广泛地上映成为了可能。在实体拷贝的全盛时期,一次大范围放映通常意味着几百套拷贝样片。最大的一次实体拷贝放映——《变形金刚2》共做了差不多700套拷贝。现在,一次大范围的放映可覆盖超过2200家影院。不足1000家影院还在进行实体拷贝放映,它们大多是单银幕的老电影院,放映通常仅在首次数字版本放映后放映几天或几个星期,因此它们并不能对一部电影的总收入做多大贡献。在2012年的所有进口电影中,除了4套非数字的IMAX版《黑暗骑士崛起》外,几乎没有一部使用拷贝方式。一部影片的数字拷贝仅在影院有适当的数字密钥时才可以投放。所有的密钥均由中影集团发放与管理。密钥每15天便过期。通常,一部大片的密钥可以展期,并且享受30日的首次大范围公映,大范围公映后通常接着2周的有限公映延展期。。有时,有强大支撑因素的影片可以获得2次甚或多次展期。比如,《碟中谍4》处于前十的时间长达7周。该部影片整个放映期间从1月28日至3月31日,达64天。这部影片与《盗梦空间》一起,成为继《阿凡达》后上映时间最长的影片。《碟中谍4》口碑很好,使得其在创纪录的首映周末后,票房翻了6番。但是《阿凡达》才是票房翻番之王。自日上映后,直到5月份还有多家影院仍在放映这部电影。个别影院甚至在2010年11月还在放映该片。上海和平影都《阿凡达》IMAX版场场售空的情况连续了3个月。营销广告大体上说,好莱坞的制片厂为其在中国影院放映的影片的营销与广告费用买单,而中影或华夏(或两个共同)为拷贝付款(他们也可能会为印刷海报/电影院易拉宝广告买单)。但是,为保护本地电影,制片厂仅被许可在互联网与户外场所进行有限的广告活动。好莱坞电影的直接电视广告宣传是不允许的,而这恰恰是在中国推广电影最有效的方式。而因为电视广告对于本地电影来说相对太过昂贵,很少看到电视中播放本地电影。在中国营销一部电影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互联网广告(便宜、方便,常常非常有效)及在电影院中做广告(既传统又有效)。两年前,电影放映前常常可以看到好莱坞与本地电影的电影预告片,但是现在,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在中国影院几乎绝迹。怎么回事?好莱坞电影预告片被成批的广告——汽车、房地产、购物及本地电影——所取代。为什么?因为中国大多数(80%以上)银幕现在已经数字化,预告片与广告能够被轻易删除。好莱坞的制片厂对于其电影在中国的发行控制力很弱,但是他们还是要为大多数广告买单。到目前为止,最大型的营销宣传活动属于《阿凡达》、《变形金刚3》与《泰坦尼克3D版》。人流与车流大的都市地区常常可以看到好莱坞主力电影的户外条幅或广告牌。虽然不能在有线电视上播放广告,但是索尼等制片厂经常在上海地铁内的广告屏幕上播放电影片段。报道称,宣传《黑衣人3》时,做这样的广告,2周花费约为800,000元。票房报告中国目前仅有3条常规票房报告渠道,但是它们的数据非常有限,不是非常精确,也不是非常权威。中国各大电影网站自2008年起一直报告本周排名前十,声称它们的数据是从广电总局/电影局下属的组织获得的。每周二,在中国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微博上也能找到票房数据。各种报告渠道的数字通常彼此略有不同。那么,以哪一个数字为准呢?每一个都可为准,因为归根到底所有报告的数字都只是估算。他们所报告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因为只有专项资金办公室有日/周原始票房数据。专项资金办公室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影院计算机售票计数系统,覆盖中国大多数商业影院。目前,只有674家销售情况最好的剧院受该系统的实时记录。这部分一般可覆盖一部电影票房总收入的70%。其他一千多家影院可以进行日终(通常在凌晨2时剧院关闭时)或次日(通常在上午10时日常业务开始时)票房销售报告。在第二日近午时,通常有约剧院已报告前一天的票房,而到此时,一部影片高达95%-97%的(日)票房得以报告。剩下的来源于按周或者甚至按月报告的其他数百个剧院。遗憾的是,专项资金办公室自己并不做任何周/日报告,尽管他们为一些媒体提供付费订阅服务。周票房报告完全是根据专项资金办公室的数据得出的。而鉴于电影网站的报告似乎是最为准确的,在此使用它们的数量,如有必要,有时由其他来源补充。尽管仍有一些影院未被专项资金办公室计算在内,但是提供给制片厂与发行方的分成数据却是源自专项资金的计算报告的。例如,某部影片下线时的实际票房收入可能为1.05亿元人民币,但是在本轮播映后1.05亿中报告数据仅有9700万元。这9700万将被专项资金、发行方、放映方与国外制片厂分享。 3个月后,另外500万可能会被报告出来,届时再以同样的方式将分享这500万。如发现其他额外收入,将再行分成。到最后,如果专项资金报告出的数字只有1.03亿,那么1.03亿将是影片的最终票房数字,也就是清算/会计数据。在这个长期的阶段中,200万元蒸发了。再次以《阿凡达》为例,没有人真正知道以这种方式多少钱蒸发掉了。一般的保守估计,损失掉的金额高达2亿元。总体而言,在中国仅有一些人有进入专项资金数据系统的充分权限。许多本地电影发行商也可进入该系统,但仅限于其自己发行的电影。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厂在中国的分办公室无权进入专项资金报告。他们确认中影或华夏向他们报告的数据的唯一方法是对本地的每一家影院和连锁院线进行核查。除专项资金外,还有另一个全国性的票房统计机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协会的票房统计数字是根据放映商的主动报告,甚至包括那些不具备电脑销售系统的影院,但他们的报告可能需要等上几个月。因此,协会的数据通常会比专项资金的略高。但协会不公布周数据,仅公布月、季、半年与年数据。中国官方公布的年终报告往往使用协会数据,而不是专项资金计算报告中报告给制片厂、发行方或放映方的制片厂,分销商或参展商的数据。例如,比方说专项资金称《黑暗骑士崛起》收入3.29亿元而协会的最终数字为3.45亿元,那么,对于华纳兄弟来说要紧的是3.29亿这个数字,因为他们最终是依据这一数字获得分成的。中国影院运营商、发行商和电影制片人广泛承认中国影院发行与会计系统中存在缺陷,广电总局对待这些问题似乎非常严肃认真。中国在现代化影院行业内仅有短短数年,并正在不断取得稳步改善。这些改进最终是否能够使外国电影供应商获益仍然有待观察。-END-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第一院线感谢关注第一院线微信平台:dyyx360。如希望交流,请加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等相关活动
第一院线最新文章
微信号:dyyx360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电影生产制作与电影宣传发行放映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
Copyright2017.杨邱自媒体资讯站,让大家及时掌握各行各业第一手资讯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润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