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简历

中央重点网站
地方重点网站
甘肃新闻网站
Copyright ·
中国甘肃网(.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
主管:甘肃省委网信办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投诉举报电话:12331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 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传真:邓小平改变中国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邓小平改变中国
《邓小平改变中国》(典藏本),是著名作家先生编写的一部有关中共党史系列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2014年5月由和联合出版。[1-3]
本书是对历史的记叙,亦是对改革的礼赞。
邓小平改变中国内容简介
对每一个生活在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人来说,20世纪的1978年,是应当永远铭记的历史时刻。那一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的命运,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改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邓小平的领导地位,被誉为“新时期的”。可是,这次只开了5天的会议,怎么会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怎么会成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呢,邓小平如何第三次复出,最终被确立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邓小平改变中国》真实反映了从1976年10月“”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共的召开,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转折过程中的某些重大事件,描述了参与其中的诸多重要人物,展示了的艰难历程。全书从粉碎“”落笔,详尽记叙了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批判“”,中央工作会议和的召开等历史事件,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摆脱长期的“左”的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束缚,走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凸显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
深具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仅是一次会议,围绕着它,前前后后发生了许多事情,先生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披沙拣金,去伪存真撰写这部历史巨著,资料翔实,内容具有很高的可读性,是一部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巨作,记录着中国命运的那次大转折,记述在1978年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中国社会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形成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改革开放成为最鲜明的特征。
和联合推出的这个版本,是典藏本,作者对本书再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以使文本更加臻于完美,更加反映历史的真实,可谓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兼具。作者叶永烈先生在新版序言中特别写到,“新版《邓小平改变中国》敬献给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邓小平改变中国编辑推荐
1976年至1978年,是中国历史的特殊时期,是中国政坛云谲波诡、惊心动魄的岁月,是邓小平取代成为中共领袖的历史选择过程。它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它的历史影响延续至今……
★《》2008年度十大好书第一名
★2011年十大报媒“最受读者欢迎畅销书奖
★2012年度“中国风云图书奖”
★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
★英文、法文、阿拉伯文、繁体中文等版本全球畅销
邓小平改变中国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毛的遗孀被捕”震惊世界
关于“毛的遗孀被捕”的种种传闻
和说出“拘江”内幕
、、汪东兴决策“拘江”
华国锋首先提出抓捕“”
、、积极支持
说出了内幕
毛泽东去世结束了“”
第二章 中共中央“群龙有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夤夜上
急派“文官武将”管制电台
奉命进驻《》
中国新闻界最初遵命保持沉默
泄露中共“最大机密”
“”背后的尖锐斗争
“篡改指示”的帽子物归原主
第三章 确立了领袖地位
华国锋一上台就“照过去方针办”
邓小平给华国锋写信
上海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公布粉碎“”
诗人又“放声歌唱”了
“双庆大会”席卷全中国
人们关注着上海的大游行
华国锋在万众欢呼声中登上
成了“当之无愧”的领袖
第四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放心,我们放心”
“你办事,我放心”的争议
“华主席”置于“党中央”之上
“英明领袖”成了华国锋的专用词
毛泽东曾四次否定了自己选定的接班人
毛泽东局促中第五次选择接班人
铺天盖地地为华国锋歌功颂德的热潮
第五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
华国锋姓苏不姓华
成为毛泽东故乡的“父母官”
引起毛泽东的注意
第一次在上发言
积极投入“反右派运动”
面对来自庐山的大震荡
三次受到毛泽东赞扬
在“文革”动乱中仍稳步上升
扩建革命纪念地
毛泽东向斯诺介绍华国锋
华国锋的“平民情结”
华国锋从湖南跃入中央
毛泽东对于党、政、军接班人的安排
华国锋历史性的一天
第六章 “”的迷误
粉碎“”是“文革”的“胜利”?!
“四人帮”极“左”乎?极右乎?
强调继续“”
新的难题接踵而来
终于提出“两个凡是”
第七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邓小平成了中国的“焦点人物”
华国锋左右为难
华国锋的讲话使“气温”骤降  等呼吁为邓小平平反  华国锋步步后退  邓小平终于重新工作  邓小平第一个抨击“”  《人民日报》的内部材料惊动了华国锋  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三号人物”  邓小平向“”开了一炮  华国锋主持下的  的幕后斗争  第八章 精心选择突破口  人们惊呼“黑线”又重来  和强调实事求是  成为邓小平的得力助手  成了胡耀邦的阵地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使平反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南京出了个  北京的与胡福明不谋而合  《人民日报》打响第一炮  关键时刻来了  胡耀邦一锤定音  《》终于推出“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九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11日:征讨“”的檄文发表  12日深夜:来电  吴冷西曾是《人民日报》第二任总编  13日:说“历史潮流滚滚向前”  17日:质问“哪个中央的意见?”  18日:向各地“打招呼”  19日:说《红旗》要“慎重”  29日:强调“团结”和“纪律”  6月2日:邓小平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第十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汪东兴发出“下不为例”的警告  《人民日报》偏偏再来一例  《哲学研究》出马呼应  罗瑞卿大将鼎力相助  《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并肩作战  批判“”的又一记重锤响鼓  甘肃第一个发出响应的声音  科学家加入战斗行列  中共高层的不同表态  的报告吸引上千听众  尖锐批判“两个凡是”  第十一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黑龙江爆发“红与黑”之争  新疆率先出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书  辽宁批判“特殊身份”论  邓小平在吉林再批“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大论战推向全国  湖南终于赶上“末班车”  两个“特写镜头”  “《人民》上天,《红旗》落地”  给《红旗》出了难题  邓小平说《红旗》“不卷入”就是卷入  《红旗》终于“后院起火”  第十二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国务院受到好评  邓小平的建议成了“会议的中心”  作了“爆炸性”发言  陈云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发生“《》风波”  为彭德怀平反的艰难历程  陶铸女儿《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引起震动  宣布八条决定  华国锋承认“”错了  华国锋提出“新的”  “经济专家”强调“稳重”  邓小平作了历史性的总结  第十三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与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紧紧衔接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主笔起草《公报》  中国列车驶离“左”的轨道  确定“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  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  评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胡乔木批判“左”的理论  所谓“右倾”和“非毛化”  以邓小平视角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局限  尾 声 华国锋的“淡出”  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职务  政治局召开9次会议解决华国锋问题  华国锋只是一个过渡  华国锋平静的晚年生活  华国锋之逝  后记
邓小平改变中国作者简介
,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主要著作有:“”──《》、《》、《》,展现了;《》,全方位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衰》——《》、《张春桥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此外还著有《》、《胡乔木传》、《》,以及超级畅销书《》、《十万个为什么》等。新近著有“叶永烈世界观”之《》、《》、《欧洲自由行》、《》等。1998年获香港“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 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作家奖。
邓小平改变中国第一版信息
中文名: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作者: 叶永烈
邓小平改变中国(日版)
  出版社:   书号: 0  发行时间: 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类别:人文社科  页码:462页 [2]
邓小平改变中国第二版信息
书名: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作者:叶永烈
开本:16开
定价:58.00元
出版社:、 联合出版
出版时间:2012.8[3]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电驴[引用日期]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华国锋同志生平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概况>> 中国简况
华国锋同志生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来源:新华社
华国锋同志遗像。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2008年8月31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华国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12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华国锋同志日出生于山西省交城县一个制革工人家庭,原名苏铸,因革命工作需要,改名为华国锋。在学生时代,他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发愤苦读,成绩优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目睹日本侵略者占领家乡的暴行,立志抗日救国。1938年6月,他参加了山西牺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他受组织委派回家乡交城县开展工作,先后任交城县牺盟会秘书,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兼分区农民部部长,中共交城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他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群众组织,领导群众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组织抗日武装,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为发展壮大当地抗日武装力量和开展党的工作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国锋同志历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晋绥八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阳曲县委书记,带领当地军民同阎锡山反动政权进行了顽强斗争,先后参加了汾孝战役、开栅保卫战、黄崖战斗、古交战斗等。他在指挥战斗中,采取武装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式消灭、瓦解敌军,取得显著成绩,被中共晋绥分局作为经验推广。他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精神,领导了交城、阳曲等地的土地改革,纠正了土地改革中“左”的偏差。他深入农村,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反奸清算、清匪反霸斗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作出了很大贡献。
    1949年初,华国锋同志任晋中南下支队一地委宣传部部长,随军南下。同年2月至1956年3月,历任中共湖南省湘阴县委书记,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委副书记、专员、地委书记。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基层经验,运用典型示范和逐步推广的方法,积极领导开展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同时抓好粮食收购、销售和管理工作,使当地农业较大幅度增产增收。1956年3月,调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中共湖南省委文教部部长。1957年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其间,他在贯彻“双百”方针、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扩大统一战线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58年7月,当选为湖南省副省长,主管农村工作。1959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任省政协副主席。他参与领导了全省农村工作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调贵在鼓劲和科学精神,做出了显著成绩。
    “文化大革命”初期,华国锋同志受到冲击并被批斗。1967年7月以后,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副组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组长。1969年4月,在党的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0年11月,当选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并任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华国锋同志在湖南工作20余年,对湖南各族人民怀有深厚感情,致力于新湖南建设,为改变湖南面貌、造福三湘人民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他以身作则,深入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细致认真,与干部群众同甘共苦、艰辛创业,被毛泽东同志评价为“讲老实话,是老实人”。他重视经济建设,关心群众生活,主持兴修了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致力于发展煤炭、钢铁等基础工业,积极支持发展地方工业,支持发展杂交水稻,对湖南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为维护全省的稳定和维持生产秩序做了大量工作。
    1971年1月,华国锋同志调国务院工作,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之后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九一三事件中,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他参与处理林彪集团问题的工作。同年10月,兼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1973年7月,任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同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协助周恩来同志主抓农业工作,使全国粮食生产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他还在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输油输气管道建设,保证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75年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同年2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确定为常务副总理之一。在主管政法和科学等方面工作期间,他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落实干部政策的精神,在分管的部门解放了大批干部。他注重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并领导和支持高端国防项目的研制攻关工作。日,周恩来同志逝世。2月,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华国锋同志为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同年4月,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他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抗震救灾措施。8月4日,他亲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慰问灾区群众,转达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关怀,鼓励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日,毛泽东同志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党和国家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相继逝世后,华国锋同志同“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提出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和支持。同年10月,他和叶剑英等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作出的重要贡献。
    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同志担任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等职务。在此期间,他先后主持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十一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他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拨乱反正,恢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经济建设各项工作,揭发批判“四人帮”的罪行,清查他们的帮派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他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开始复查、平反冤假错案。他强调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开始走向正常,外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华国锋同志在领导揭批“四人帮”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1980年9月,华国锋同志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职务。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至1982年9月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华国锋同志是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党的第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华国锋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仍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注意调查研究,遵守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他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华国锋同志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热爱,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党性原则强,自觉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他勤于学习,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细致,善于总结经验。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工作。他作风民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注意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他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爱护干部。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俭朴,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品格和风范,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华国锋同志永垂不朽!
(责任编辑: 郭桢
【E-mail推荐华国锋:简单的晚年生活(图)
中国网 .cn  时间:   
他一直到去世时都头脑清醒,关心时事,但话题从不涉及国内政治。
<font face="楷体_GB年4月,华国锋(右)在寓所接待原来在湖南一起工作过的同志。
北京市西皇城根经委9号院,葡萄架依然繁茂,却再等不来热爱它的主人。
8月20日12时50分,前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老人今年住了3次院,先是肾衰,而后主要是心脏的病症,去世的时候,胸部全是积液。
从1981年6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算起,华国锋度过了27年远离公众视野的生活。其间虽4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但其象征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实质意义。位于西皇城根的这个9号大院,更多的时候充盈着平静而规律的生活气息。
亲自管理葡萄架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曾在1988年4月拜访过华家,华国锋的妻舅向记者透露:早在1983年,华国锋就到北京郊区找了几个葡萄园,学习如何种植和管理葡萄。
华国锋的外孙女王苏佳告诉记者,那些种果树比较好的地方,比如香山、植物园,他们的工作人员有时也会跟华国锋切磋一些果树种植方面的经验,包括葡萄。
记者在1988年拜访华家时,就看到院子里有两个很大的葡萄架。老人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这里种着五六十个葡萄品种。到了收获的季节,不仅全家人共享,还要送给部队的战士。
这样的葡萄,华国锋却只能吃1到2粒。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华国锋任主管农业的副总理,考察全国18个省、市,到上海时因肚子疼住院,才发现患了糖尿病。此后,他的饮食被严格控制。每天的主食只有2两8钱:早上5钱,中午1两3,晚上1两。
有时候也会破例。有一次吃饺子,华国锋吃了十多个,还想吃,经过夫人韩芝俊的批准,又给了两个。
外孙女王苏佳认为姥爷对葡萄的判断力非常神奇。“这葡萄还没长出来,他就会告诉你,它在什么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华国锋亲自管理这些葡萄架。到了力不从心时,他就在一旁指挥,由司机、厨师或者警卫战士完成修剪的工作。“遇上刮风的日子,他就急忙出门捆葡萄。”
除了葡萄,院内还种了其他的果树,有樱桃,还有苹果、李子、桃、核桃等。一进院子,满眼都是绿。
简单的晚年生活
在这个绿意盎然的院子里,韩芝俊每天五六点钟就起床,先是在菜园里劳作,半个多小时后把华国锋叫醒。华国锋醒来后,会在院子里走一圈,就到了早饭时间。
华国锋的早餐以牛奶为主,有时会加个鸡蛋羹,但他一直习惯在牛奶里放一勺或半勺咖啡。主食有时吃点烤馒头片,或者油分较少的麻花,花卷、馒头也会吃一点。菜则以圆白菜为主,或者炒洋葱。华国锋的牙口很好,馒头片喜欢吃烤得很硬的那种。
吃完早饭,华国锋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看报上。报纸的种类很多,不仅有党报,还有都市类报纸。华国锋看报纸很痴迷,“有时候叫他吃饭,都叫不走他。”王苏佳说。
午饭以面条为主。据跟随华国锋20多年的厨师谢师傅介绍,山西的那些面食像莜面、猫耳朵、刀削面,华国锋都爱吃,还喜欢吃羊肉臊子——出生在山西省交城县的华国锋,一辈子都爱吃家乡的面食。
午饭过后,华国锋一般要午休到下午4点。如果身体允许,他有时会见一到两拨客人,客人来自全国各地,有山西的老乡,有湖南的老部下,有同时代朋友的后代,还有党和国家的现任领导人。
文章来源: 文摘报
责任编辑: 雨悦
1&#160;&#160; &#160;&#160; &#160;&#160;
版权与免责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