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建的手写版户口底册复印件。派出所会不会保存

手写户口薄换电脑打的新户口薄 那个手写的是不是要留在派出所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手写户口薄换电脑打的新户口薄 那个手写的是不是要留在派出所
我那个是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不能办养老保险)
要换的话就不分农业非农业
有的人换了去办养老保险他们又说那是不是非农业不能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部分城市户口已经不打印户籍类别,需要证明到派出所开户籍证明,盖非农业人口章
采纳率:40%
要留在派出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户口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图片】户籍信息错翻天 想要修改登天难【肥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1,318贴子:
户籍信息错翻天 想要修改登天难收藏
近日,媒体曝光了“河北一老人户籍错误16年 申请改正无果”一事,引发网友怨声载道。抱怨的背后,是大伙共同的遭遇和体验。户籍信息错漏百出、有错难改、一错多年,似乎已成共识。对此,老百姓不应该只有无可奈何和将错就错——
智联招聘,青岛高端人才招聘网站,每天更新350万高薪职位肥城人才网信息,年薪30万起!24小时极速反馈,立即登录填写简历,快速找到好工作!
错误百出的户籍信息,让国人深受其害 有些人,如“房姐”龚爱爱,可以通过我们不知道的方式搞到多个户口;很多普通人,想去派出所改一下户籍上错录的名字、出生日期、学历、民族,哪怕这样的错误完全是职能部门造成的,也要经受百转千回的折腾,最终大部分人也抗不住这样的消耗,而选择将错就错,或者疏通关系,把事情给解决了。 先看一位结婚10年不能领证的网友:1992年至1999年,张师傅由于在铜川市服刑,户口也就迁到了铜川。服刑期满后,铜川市向张师傅下达了一个迁移单,要他在十日内将户口迁回原地宝鸡市。但当时张师傅并没有在意这件事,直到2000年和爱人办了婚事,想办结婚证,问题随之而来。张师傅的户口已经被迁回,但在迁移的过程中出现了信息错误,婚姻状况变成了已婚。因为这个“已婚”,张师傅在“婚后”十多年时间里,不知道奔走多少次,始终不能修改过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再看一位虚长10岁无法上学的女孩:2003年,一次集体更换户口簿,刘红秀家的户口信息出现多处错误,女儿詹福红的年龄被改大了10岁。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为更改错误的户口信息奔波,结果跑了6年,只有丈夫的名字错误纠正了。2009年,33岁的刘红秀愁苦不已,13岁的女儿升入郑店中学,去报名时,学校却因户口簿上的23岁年龄而拒收。郑店派出所的民警答复是,这么多地方要改,需要上级批准。可她6年间无数次前往派出所询问,得到的都是“还要等”。可喜又可悲的是,一个为“已婚”挣扎了10年,一个为虚增10岁折腾了6年,最后都是因为被媒体曝光,错误的信息才被纠正,证才能领、学才能上。
这样的错误很普遍,背景之一是户籍信息由手工录入转为微机录入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如果有心,可以去网络上搜一下这方面的案例,说多如牛毛一点不夸张,而且类似新闻下的评论,还有大量相同遭遇的人在控诉痛陈。好几位地方派出所所长,都曾说过“错误录入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哪能管得了”这样的话。出现这么多的户籍信息错误,是有时代背景的。1999年,户籍管理权力下放基层派出所,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户籍登记制度逐步从手工录入转为微机录入。当时,所有的户口信息需要全部录入电脑中,并更换新的户口簿。由于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而警力又有限,于是大量基层派出所就聘用了一批户口协管员,这些协管员多为在校大学生或待业大学毕业生,进行电脑录入工作。由于没有接受培训直接上岗,出现低级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户口信息的登记,派出所协管员要求助乡镇干部,这些人对村民情况比较熟悉,核查方便。而实际情况是,有些村干部字迹太潦草,录入人员认错,导致户口信息出错(如张铎写成张译,1997年出生写成1991年)
老人户籍错误16年未获改正 一年跑四五趟未果
“这是我大小子,1974年生人,我的年龄户口本上写的是1962年出生,我12岁就有了儿子?”牙齿已经不全的张增仁,从1997年就开始找,提供了1972年的结婚证原件和村里的证明,还是无法证明自己今年62岁。错误的不止张增仁,还有他的老伴,户口本上同样被错录成1962年出生。  10月18日,记者陪同张增仁再次来到邢台内丘县南赛乡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答复,上次的申请市公安局退回了,这次再问问看。导致老人户籍错误的原因,民警称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材料才能更改户籍错误,民警也称不知道。这次再问什么时候有回复,民警称不敢保证。  16日,省公安厅召开简化户籍措施会议,明确要求,便民措施要贴在派出所醒目位置,对于办理的时限要有明示,决不让群众跑第三趟。  户口本:  爹在“12岁时”就有了儿子  张增仁的家在内丘县南赛乡报子口村,穿过斜山坡的核桃树,三间砖瓦房就是老人的住处。“老伴去给老闺女看孩子了,就我自己在家,不过材料都在。”张增仁从床铺底下翻出叠得整整齐齐的各种证明和户口本、身份证。户口本上注明日办理,张增仁和老婆赵赃妮都是1962年出生,身份号编号也一样,而同一个户口本上,张立强为1974年出生,在关系一栏,写着长子。“这个是我大小子,39岁了,我要是今年51岁,这不是12岁就当爹了?”张增仁的牙齿已经所剩无几,说话都有些漏风。他回忆,最早的户口本记载都是正确的,从1997年换户口本开始,他和老伴就一下子被年轻了10岁,“当时就找过派出所,他们说上电脑了,改不了。”张增仁觉得自己也不出门,也没什么用,也就没再理会此事。  2008年更换二代证时,老两口找到派出所,又打听户口本上年龄错了的事,派出所再次答复,不能改。从这开始,老两口从户口本到身份证全面错误。  当事人:  这么明显的事,咋就改不了?  2011年,张增仁听说村里和自己年纪相仿的,每个月可以领60块钱退休金,他去问了问,发放的标准按照户籍或身份证,他太“年轻”,不够发放条件。  同年下半年,张增仁又步行去南赛乡派出所询问,“接待我的一个民警姓宋,让我回家找结婚证。”这是个颇为难的条件,张增仁还真仔细地保存着,盖着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公章的结婚证书,落款是1972年,张增仁的年纪是手写的20岁。这张结婚证也可以证明张增仁确实1952年出生。  结婚证送到派出所后,张增仁有空就走到派出所去问问,直到过了春节,宋姓民警把结婚证还给张增仁,“他说‘以前没找,怎么现在找了?上面不批’,就给打发回来了。”  张增仁的大儿子张立强特意赶到父亲这里,就是为了证明父亲不可能这么年轻,“你说这明显的事儿,咋就改不了呢?你说这样不行,那你告诉俺们缺啥材料也行,到底是上面不批还是没报啊?”  办事难:  3里山路,老人一年跑四五趟  张增仁不明白,怎么好好的户口一下子少了10年岁数?他多次问派出所,派出所都说不知道。  2012年,弄清楚自己要想领到退休金,在户口本上的60周岁前,还需每年缴纳一笔费用,张增仁越发地上火,尤其是今年开春的一场雪,原指望卖几个钱的核桃树遭了灾,只收了几十个果子,里里外外,这一年要损失几千块钱。  原本张增仁今年10月14日就满61周岁,按政策,2012一年,他和老伴每月60元,可领取1440块。老两口的年收入,满打满算也就两三千元,这1000多元的损失让土里刨食的老人心疼不已。  在2012年,老人去派出所更勤了,记者测量,南赛乡派出所到张增仁家约3里地山路,老人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一直步行前往。“一年来怎么也得跑了四五趟,不是说所长开会去了,就是说负责的人不在。”终于有一次,张增仁堵住了一位主管户籍的民警,“上次又说让我拿结婚证,还要开村里的证明,我都准备好了,送去派出所,隔了一个来月吧,又说上头退回来了,缺证明材料。”  张增仁跑得心灰意冷,索性放弃改户口。直到他的大儿子看到本报17日刊登的《公安厅出台简化户口落户措施7项》,“说不让群众跑三趟,俺们这儿咋不行呢?”张立强问。  派出所:  院里谈了15分钟  18日,记者陪同张增仁、张立强父子再次到南赛乡派出所询问户口一事。11时40分左右,三人进入派出所的院门,标注着户政字样的大门敞开着,没看见简化落户手续便民措施的公示,一名着便装的男子站在台阶上问张增仁,“干嘛哩?”张立强示意了手里的材料说明来意,便装男子站在台阶上,没表明身份,也没让张增仁进屋,“不是给你找过一次不行啊?”张增仁陪着笑说,“可这确实错着哩,人家60岁的人都能领钱花了,我这啥也没有,你看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再活到10年后领钱?”  站在山风里,张增仁父子就在院子里开始了咨询,询问当年怎么就登错了户口,男子说,“我咋知道哩。”问现在需要什么手续能改,男子说,我也不知道哩。但是看了张立强和张增仁的身份证,承认错误确实比较明显,于是打发张立强去复印二人的身份证,并让张立强留电话给他。  张立强返回后再问,什么时候能有个回信?男子答,我不敢给你保证多长时间,只能给你问问。张增仁父子留下复印件回到家,他们才发现,男子说的留电话也没留,便又有点担心会不会受影响。  记者手记  为啥报纸上说的和下面执行的不一样?  对于掌握着全省户籍信息的公安机关而言,动动鼠标就能查询到这对父子只有12岁的年龄差,差得离谱。却一再地要求群众提供不言明到底是什么的证明材料。更何况,造成新旧户口本出现重大错误的,也不是当事人。  张增仁一趟趟往派出所跑,为了解决不是自己造成的错误带来的麻烦,站在风里,陪着笑脸,就被一句上面不批顶回来。坐在舒适房里严格执行政策的民警,能否想象基层老百姓一个来回走6里地山路的焦灼?  16日,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公安厅副厅长张士良要求各地派出所,要在醒目位置设立制度公示栏,做到公开透明,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各级治安部门要强化窗口单位的日常管理,建立、完善首接事项登记、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服务双岗、去向留言、考勤抽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积极推行错时办理、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等服务方式,尽最大可能为群众提供便利。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得到社会广泛称赞。  采访结束时,张增仁粗糙的大手捏着身份证问,为啥报纸上说的和下面执行的不一样?
更普遍的背景则是基层办事员一贯的随意甚至故意 当然,户籍信息错录的状况延续了几十年,远远不是“手工录入转为微机录入”所能解释的。翻看诸多案例,可以发现基层办事员的潦草随意、不把你的事当回事,是出错的最普遍原因。按照著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的说法,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并不是什么极端的恶人,但是平庸而肤浅,通过日常那种看似漫不经心的举动,最后造成了极大的恶。 不过也有网友反映,有的办事员看似随意实则故意,希望通过为信息录入设置障碍来索要好处。
户籍对国人很重要,所以户籍信息错误就不是小事 如果户籍对中国人不重要,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那么错了也就错了,将错就错也洒脱。可实际的情况正好相反,早在1998年,有研究者就做过统计,附着在户籍之上的利益多达48项。我国户籍往往与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社会福利、教育入学等捆绑在一起,农村户口更涉及集体资产收益、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宅基地分配等利益关系。如果户籍仅是政府管理人民的一个手段,而不与利益纠缠在一起,就不会引发多户籍的现象。中国一本小小的户口簿,能牵扯到很多切身的利益 由此可见,对中国人而言,户籍登记资料出错,可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身权利和自由权利,不是一件小事。出错是正常的,凡是有人参与的环节必然会出错,但错误率畸高,和面对错误的逃避、消极、蛮横态度,自然引起民怨。最近,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揭露了一些地方政府“办证难、脸难看”的问题,被批评的两地政府宣称“连夜召开班子会议”,要简化办证手续。实际上,户籍信息错误比办证难更令人无法忍受,因为你们的失误(错误录入户籍信息),造成我们的损失(来回奔波、办事受阻),却长年累月拖着不解决,这算怎么回事呢?
及时修正错误,怎么就比登天还难? 政策上,已经为修改户籍信息设立层层障碍 这位“12岁生子”,户籍错误16年未获改正的老人,民警给的答复是“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材料,也不知道时候能有回复。”前一句是假,后一句是真 。 根据《公安部关于不得随意更改户口簿出生年月日的通知》,要想修改户口簿上的年龄,需要以下七种材料:1,申请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未领取身份证的除外);2,《出生医学证明》、以前的《户口簿》、户口底册、身份证(未领取身份证,的除外)、《户口迁移证》(没有迁移过的除外)等权威原始凭据;3,属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须附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准予更正的证明;4,属与人事、学历或其他重要档案不一致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人事、学历或其他重要档案复印件;5,派出所出具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6,其他能够说明更正理由的原始资料;7,《户口项目变更更正申请审批表》。 显然,弄齐这一堆材料,人要蜕一层皮。其中最难的当属《出生医学证明》,很多人自己的《出生医学证明》已经丢失,而在医院的存档也因历时太久而难以找到,独缺这一项,修改年龄就是妄谈。 再说修改姓名。《户口登记条例》和公安部发布的《关于执行户口登记条例的初步意见》当中,对更改姓名虽有一些规定,但对于哪些情况可以更改,哪些情况不能更改,需要哪些相关材料等都没有明确。但是具体到各个省,都出台了相应的标准。比如安徽省出台的《关于变更更正户口登记项目的规定》,第一条原则就是:姓名原则上不轻易更改。而在具体操作中,标准只能由审批人主观判断来决定。 其实,为更改制造障碍的逻辑很好理解,“受利益驱使,在公安接管户口前,一些村民委员会干部为了解决税费差口问题,而采取注销外出多年户、老年人户、孤寡人户、残疾人户的手段。还有公民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不予申报新生婴儿户口,更有一些违法生育新生婴儿的父母,为了少交计划生育罚款,前移或延后新生婴儿出生日期、更改性别。更有甚者,在未生育前甚至未怀孕前,就托其亲朋好友为不知是男是女,何年何月生育的未来子女上了户口。” 在这样的担心下,与其花精力去一一辨别你是真的要改错误户籍信息,还是“别有用心”的上面那拨人,不如就把修改户籍信息的口子越缩越小,省事省力。
执行上,越是人为制造困难,越有寻租空间 在中国修改户籍信息,不管你是自己要改(变更)还是有错要改(更改),都需要跑三级公安部门,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所在区公安分局、市公安局,只要有一个地方卡壳,只能无止尽地等下去。 户籍民警(或官员)的权力寻租,一个是正向(开放),一个是负向(限制)。正向方面,龚爱爱事件爆出后,为其违法办理户口的7人被抓,其中4人为民警。实际上近年来,各地爆出多起违法办理户口案件,涉及北京、广西、江西等多地的15起案件中,13起案件牵扯到户籍民警,涉案民警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刑。 而错误百出的户籍信息更改起来难度不小,则一定程度上是负向权力寻租。很多人会说,在中国办事常遇到公务人员的“冷脸”,是因为他们服务态度和意识的欠缺,其实这背后还有可能是一种隐性的“索贿”:我不需要用语言告诉你我需要钱物,但我的表情、态度以及办事效率,你就应该懂了。修改户籍信息和办准生证一样,找点关系托点人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似乎已经不是“潜规则”了。
结语办事员手下的一小错,就是老百姓人生的一大错。不能再让后者哀求前者手下留情,要开始对那些“随意或故意”严厉的问责。
明明是你们的错,为什么还要为难百姓。
我只能顶顶
多了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身同感受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这种情况好多的,想改真不容易
人人都有身份证,户口本该取消。
我是64年的。身份证成了69年的了。
这也难,那也难,事事难于上青天!!!
吧主啊。你这次为吧友们和老百姓上了一次课。首先是我。明白了很多。
有些部门是为曝光而设的,不曝光不起作用
天朝的错误,公务员的失误!
名字错是最常见的,,,
我的就比本身大5岁,年龄不能改,改名字一个字50元
那个不负责任的时代造就的错误太多了。。。俺也是受害者之一。。。
你有关系吗,有钱吗,有权吗,有干爹干妈吗,没有,你就等着吧
有钱能使鬼推磨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转非户口底册复印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