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三万撑不起暑假孩子暑假是谁的选择

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暑假?真相是上海仅两成孩子暑假花销过万元
  新民晚报讯 (首席记者 王蔚)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诸如“谁抢走了孩子的暑假”“月薪3万,却撑不起孩子的暑假?”等网帖,时不时地抢占网络头条,引发了社会的热议。然而,又有多少人想过,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4日晚间发布的《2017学生暑期家庭教育研究报告》显示,无论是精力上还是财力上,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暑期教育,且对暑期学习与休闲产品的选择,也更加趋向于理智化、个性化。
  近八成家长选择补课,七成家长带孩子去旅行
  在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众多专家指导下,由家长帮调研完成的此份报告,共收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家长的挂网问卷6312份。报告显示,课外辅导班仍然是家长们的首要选择。但随着国内家庭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家长对于教育的选择也愈加趋向多元化,希望孩子在暑期学习的同时,能够开拓视野、寓教于乐。因此,带领孩子外出旅游、观看文艺演出等选项,也进入了家长的选择之列。数据表明,近八成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文化辅导班,七成左右的家长会陪伴孩子暑期旅行。从年龄对比来看,家长为小学和初中孩子选择文化课补习的比率,较学前、高中孩子高出一成。从地域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为孩子选择文化展览或文艺演出的比率,较二线城市多出一倍。
  越来越多家长看重开阔眼界,但补课仍是第一消费
  报告显示,无论孩子就读于哪个年级,家长们均以“赋能”或“开阔眼界”作为孩子假期活动安排的最主要目的,即使面临升学压力的高中生,家长们也期待孩子可以通过假期提升综合能力。然而,在真实消费中,家长却更倾向于为孩子报文化课辅导班,此项比重在初中孩子家长中甚至达到了86%。相比之下,只有学前班孩子的家长选择各类素质兴趣班的比率超过了文化辅导班。这表明,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仍心存困惑,既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又希望孩子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
  上海暑期教育投入过万家庭占两成
  根据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暑期消费分布数据,在孩子的暑假教育投入中,花费超过一万元的城市占少数,其中,上海的占比最高,达到21%。大多数家长的消费则在5000元以下,河北省在教育投入上低于3000的家庭,甚至超过一半。由此可以看出,暑期教育的消费支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京沪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消费支出较高,其他地区消费支出较低,家长的教育投入与收入总体呈现正相关性。因此,“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的暑假”等舆论热文,折射出的仅是社会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
  根据家长帮发布的此份调查,家长对孩子的认可普遍聚焦于学习层面,多数孩子在暑期的各项表现也令家长感到满意。而在自律表现的满意度调查中,家长则更关注于孩子能否自觉主动地安排课业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暑假里,多数家长会倾注大量的时间陪伴低年龄段的孩子,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甚至能够做到全天陪伴。
(作者:&&编辑:袁筱)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月薪三万都撑不起孩子的暑假?专家回答:勿盲目攀比
这两天,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们的朋友圈热传,原因是孩子放暑假了,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所以送孩子出国游学、上钢琴课、奥数、奥语课等。该文的作者是一位在企业做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多,这个暑假送孩子去美国游学,再加上请阿姨照看和上培训班的费用,据她计算,一个暑假花费超过35000元,这引起了许多家长的讨论。这个暑假已经过半,来算一笔帐吧,你在暑假给孩子花了多少钱?青少年研究专家:“对于国际部高中的孩子来说,寒暑假基本上只做三件事:学托福或SAT;做课外活动;去美国等国家游学、访校或参加夏校。”自从孩子上了国际部,家里对钱的数量级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在普通中学上学,钱的单位以千计。自从孩子上了公办高中的国际部,花钱那真是一个快。对于国际部高中的孩子来说,寒暑假基本上只做三件事:学托福或SAT;做课外活动;去美国等国家游学、访校或参加夏校。先说说托福或SAT班。今年一月份寒假期间,孩子参加了一个托福班,15天的,优惠后的价格是一万九千多。再来说说课外活动。这个不一定要投入钱,但要大人和孩子一起设计好活动方案,说不定大人还要投入资源。最后说说游学、访校和夏校。游学其实兼具学习和旅游的性质,主要目的是开阔视野;访校则是为了对美国的学校有个了解,为将来申请学校做准备。而参加夏校一般有四个目的。一般选择的夏校,都是自己的梦校。参加夏校,一是为了了解学校,二是为了向学校证明你有学校所需要的学术能力;三是为了挣学分夏校挣到的学分,如果以后被这所大学录取了,可以抵扣学分;四是为了向校方表达你对学校的热爱和喜欢。教育专栏作者:远方老师在美国“在美国,人们一般会来量力而行,不会花费自己月收入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去让上小学的孩子参加出国游学。”在美国,孩子暑假里的花费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美国很少有祖父母整个夏天帮忙照顾孩子的,即使是条件不错的中产家庭也极少有雇佣全天保姆的。如果孩子是小学生,那些父母都上班的家庭就需要把孩子送到各类夏令营。夏令营价格不一,比如社区性质的YMCA(基督教青年会)夏令营,主要是户外活动和游泳,每周大约150美元;而由私立学校主办的夏令营,有些学术内容的,如阅读和写作,一般每周差不多300美元。美国小学暑假接近三个月,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三个孩子,整个夏天的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不过不少中产家庭的妈妈是全职主妇,她们不必整个夏天把孩子送去那种全天的夏令营,而是选择参加几周夏令营,或是每天几个小时的活动。这样花销就会少很多。与之相比,在美国,人们一般会来量力而行,不会花费自己月收入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去让上小学的孩子独自参加出国游学。另外美国人有这样的共识,暑假是假期,不是用来补课的,即使在那种昂贵的私立学校全天的夏令营里,孩子们也有大块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目前,出国游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老师带队的游学团,另一种是旅行社组织的亲子团,由父母陪同子女出国。近年来,暑假送孩子出国游学越来越火爆,那么,如何看待中小学生的出国游学热?你会送你的孩子出国、去名校游学吗?育儿问答达人:孕育岛不少家庭的经济水平都不错了,有些是相当不错了,能够有这样的经济实力承担子女的出国费用。又由于计划生育,现在普遍只有一个孩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自然把所有资源也投资在一个人身上。所以竞争就相当的激烈。因为外国的学校认可程度较高,教育质量较好。而且现在中国和国际不断接轨,需要的是国际化的人才。很多家长和孩子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出国以后会增加这方面的认识,熟练语言,增加各方面资本。出国也可以全方面的锻炼一个人,让他快速成长起来。出国游学看似好处多多,但也有家长看到暑假游学中无法承载的“重”。育儿问答达人:博士妈妈“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恐怕更多的还是一种炒作需要,作为普通家庭的家长、学生来说,还应理性对待,不可轻易陷入盲目攀比的漩涡。”中小学生出国游学一旦被上升为一种“热”——热行、热议、热炒,恐怕都并非一种很好的现象。中小学生出国游学,至少在目前来说,应当还只属于一种富人的游戏,对于广大的农村娃来说,别说成为一种梦想,恐怕更多的是听都没听说过。即算在一般的中小城市,这也还不是广大的中产阶级阶级家庭能轻易承受的。所以,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恐怕更多的还是一种炒作需要,作为普通家庭的家长、学生来说,还应理性对待,不可轻易陷入盲目攀比的漩涡。首先,“通过出国游学来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开阔眼界”,这对于一般的中小学生来说并不现实。因为中小学生受限于年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都还未成型,阅历经验、观察力、理解力都还极为有限,要说“开阔眼界”还说得过去,但是硬要拔高到说他们能够“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作出自己的判断,恐怕就显得勉强了。通过短期的游学,究竟能对外国的文化有相对全面的把握吗?有些学校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在假期前就发布游学活动信息,有孩子就会说:“我们班40个同学,有一半都去了啦。”这时候,但凡还有能力的家长可能都会掏钱供孩子游学,而那些真的没有条件的孩子,在假期结束后,可能都无法参与班级的话题讨论。这种游学表面上是学生自愿参加,实际上却是一种“伪自愿”。前有“相亲鄙视链”,“朋友圈鄙视链”,火爆的暑期游学热会成为下一个教育鄙视链吗?企鹅号:音乐天使“很大程度上,孩子教育的种种弊病,是成人世界的折射。”有人列出了教育五大鄙视链金字塔:说白了,现如今所盛传的“教育鄙视链”,乃是加诸在中产家长身上的“伪枷锁”。退一万步讲,即便存在所谓的“鄙视链”,那也不应该是现在的那些环节。至少其中,除了对于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等技艺方面的培养,还应该包括交往能力、性格培养、品行修养等等诸多综合能力的拓展,应包括对社会向上向善的责任引导。而后两者的高低,并不由财力投入多寡来决定,也无需通过追逐阶层或者碾压其他群体所获得。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这样的道理不难懂,大多数中产家长不是不明白。可是,当真实可感的现实选择摆在面前,常常又会选择跟着往前追逐,似乎无计可施又无可奈何。换言之,我们很多人似乎已经被社会裹挟。很大程度上,孩子教育的种种弊病,是成人世界的折射。强烈的不安全感由此产生的焦虑、急躁,以及对于身份标签的在意由此产生的虚荣、攀比,等等,正在充斥着当下的社会。换个角度看,许多人对于孩子受所谓高档教育的执念,与其买好车、住好房、挎名包,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可怜天下父母心,是否出国游学一方面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另一方面也得量力而行。对于假期的生活安排也同样如此,在能力许可的条件下,使孩子按照他们本身的样子生长,才是能成就一个充实和快乐的假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darrenxche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你在教育鄙视链的哪一层?
这两天,朋友圈里不少人都在转一篇网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文中提到了一位高管妈妈,月薪三万以上,家里大头支出老公负责,她只负责5年级女儿的日常开销,可是依然捉襟见肘。
这位妈妈列了一个孩子暑期花销的账单:
暑假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粗略一算,果然一个月三万五千块就这么没了。
看完文章,心里不禁苦笑。月薪3万多的妈妈们在焦虑感慨养孩子的艰辛,而我家一个远亲前几日才刚刚跟我抱怨,孩子每天睁开眼睛就找手机玩王者荣耀,几乎都不出门。她家的孩子,正好也是小学5年级。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这个月薪3万的妈妈一定要送孩子去游学,一定要让孩子参加那么多补习班。让孩子好好在家玩耍一下,休息一下不也是过暑假的一种方式吗?
我问了我身边一个家境类似,也给孩子报过上万块夏令营的朋友。
她说“当时就是想让孩子出去见见世面,交交朋友。”
“咱们可以算了一笔账,大部分家里的小孩其实都很普通,智力就是一般人,各种先天条件是摆在那里的,再怎么开发,可能进步空间都不会特别大了。孩子的努力程度也就那样了,再拼命学,一天也只有24个小时,你勤奋别的孩子也不懒,也未必能比同龄人高出多少。”
“但见识也眼界这个东西就不一样了,见多识广句话肯定是有道理的。见的人越多,经历和体验过的事情越多,孩子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肯定不一样。”
无论家中经济条件如何,在孩子智力水平与努力程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父母重视教育,为孩子多做考虑者胜。
记得有段时间,教育鄙视链这个词一直流传的很广。香港凤凰周刊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在玩耍,一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凑过来跟女孩说“我叫Lucy,你叫什么?”
女儿回答:“我叫Eva。”于是两个人开始玩耍。
这时,旁边另一个男孩子也想要加入,但是得知对方没有英文名字后,Lucy拉着这位妈妈的女儿跑开了。
这位妈妈略微感到尴尬,但同时也感到窃喜和满足,因为给女儿报的英语补习班没白费。
随后文中还给出了几个鄙视链,从早教机构到兴趣班,乃至小朋友们看的动画片,统统都在列。
文中还给出了一个现象,孩子们放学的时候边走边聊,“聊喜羊羊、熊大熊二、猪猪侠的,与聊米奇妙妙屋、海底小纵队、小猪佩奇的往往自然而然地分成两堆儿,各聊各的”。
不得不承认,这些鄙视链在某些地方确实存在着,而且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钱钟书在《围城》里就有写过:
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鄙视链的存在本身,就是与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大原则相违背的,甚至看起来很荒谬。但不可否认,同样都是活泼天真的孩子,但是有某些微妙的差距,已经在日常接触的事物和生活的点滴中,逐渐的拉开了。
一路看经典绘本,看经典文学作品长大的孩子,未必去能与整日看熊大熊二,看霸道总裁文长大的孩子,有太多的共同语言。
父母在孩子教育过程中需要费心的,绝不仅是9年的义务教育,更需要培养的是孩子的性格习惯、阅读品味与生活情趣。
这些不仅仅与金钱有关,更与父母的格局与远见有关。
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是一个人在奋斗。而富贵家庭的孩子,身后站的,是一个团队。贫富之间的差异、阶级之间的差异,会清晰地投射在孩子身上”。
这话有些过于绝对了,但不可否认,社会的竞争确实日趋激烈。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获得与富贵人家的小孩同等的机会,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在没有能力改变规则的情况下,努力适应规则最为明智
这些年见过很多父母,常常很愤怒的指责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也对学校的课程安排以及考试科目诸多抱怨。
高考,未必是最公平最人性化的选拔方式,也有非常多的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家的小孩来说,承认并遵守选拔规则,分析自身利弊,尽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加分,依然是最明智的选择之一。
?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扩大认知来源渠道
最近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转发一个数学老师的故事。这个老师在1974年到美国一所特别烂的高中教书。那所高中里的学生全都出身于社会最底层,家境贫穷素质差,似乎完全没有什么希望。
传播学中有个名词叫做“知识鸿沟”,站在社会高层的人,有更多的渠道和途径,了解到更多的,更有价值的信息。而越是底层的人,了解到有价值的信息的渠道越少。
所以同样都是奔着名校去,有些孩子能准确的学对名校录取有利的各类特长,有些孩子就只能按部就班的跟着书本学习。
想打破这种垄断,父母必然需要多花时间跟老师、其他家长交流,也最好能多去关注一些质量高,信息及时的网站、公众账号,主动搜集相关信息。这对孩子帮孩子打破壁垒,同样至关重要的一环。
?孩子向上进阶,还需要父母的“狠心”和“决心”
生活不总是快乐,学习也不总是快乐。但是咬咬牙,坚持下去了,未来的路,就会好走一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别天真了,这还不算多的_凤凰资讯
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别天真了,这还不算多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别天真了,这还不算多的
本文来源:韦嘉蓉/都市快报
去美国游学的学生在NASA太空营体验学习。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供图
这两天,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们的朋友圈热传——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
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记者仔细看了看,占大头的是出国游学这一项,而越来越火爆的游学,也逐渐成为杭州学生暑假的一个选择。
早在暑假前,我们就听一些杭州家长说,学校要组织去国外游学,班上同学都抢着报名……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今年出国游学人数是2013年的两倍曾经有学生一个暑假报了4个游学团
目前,出国游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老师带队的游学团,行程安排会加入住校住家、当地学校课程等学习体验内容,主要由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合作组织操作;另一种是旅行社组织的亲子团,由父母陪同子女出国,在常规的旅游产品基础上,特别增加名校深度游等内容。也有少部分孩子是通过父母或亲属的关系出国体验学习。
以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例,每年寒暑假都有前往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的游学团,最近几年尤其火爆。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部冯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组数据:2013年,通过活动中心出国游学的人数是204人,2014年是159人,2015年飙升到了335人,2016年是327人,今年截止到目前的数据是400人,接近2013年的两倍。
“虽然是暑假游学,但我们从去年11月底就开始启动预报名,今年2月份组织面试,春节前基本就完成了第一批学生的报名缴费。一般来说,美国、英国这样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去的人比较多,费用也比较高,最贵的美国NASA太空营夏令营要37800元。去新加坡也是很多家长的选择,因为它是个英语国家,飞行时间5个多小时比较合理,6天一万元左右的价格很多家长也可以接受。”冯老师说,“今年最热门的线路是去英国,费用是15天29500元,前后要去3批学生。第一批是7月8日出发的,住在学校宿舍,第二批是住友好家庭,可以体验当地人的衣食住行,第三批会在8月4日出发,前后体验两种住宿。”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境外游学团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参加,冯老师说:“有的孩子从新四年级那个暑假开始,每个寒暑假各去一个国家游学,现在都上初中了。有个孩子我印象特别深,光一个暑假就报了4个游学团,马不停蹄地去了韩国、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他是属于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在家里又待不住的,喜欢往外跑体验生活。还有个孩子也很特别,光是加拿大童子军夏令营就去了两次,他说很喜欢。”
某民办小学组织澳大利亚游学
30个名额60多个学生抢
除了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杭州很多小学也组织了国外游学团,费用在一万到五万不等。
一所民办小学的家长说:“今年,我们学校是四五年级可以报名去澳大利亚游学,20000块,一共30个名额,结果报了60多个人。除了看平时成绩,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口语面试!”
记者随即向这所小学的校长求证,校长表示:“今年报名情况确实火爆,所以我们第一轮就请班主任根据平时成绩和在校表现做了筛选,然后组织了英语口语面试,一对一或者一对二进行英文对话,学校领导、任课老师和家委会代表全都参加面试。”
另一所民办小学,一个班30人,今年暑假参加学校组织的国际夏令营的有12人,参加过出国游学或正在参加的有10人。
公办小学的游学团报名同样火爆。一位公办小学老师说:“今年是学校第三年组织国外游学,费用要两万多,一开始还有点担心报名人数不多,结果很快就报满了!”
一趟游学花掉几万元值不值?
家长们的态度各不相同
作为游学项目的“埋单者”,家长们的态度各不相同。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杭州家长。
王先生的孩子就读于一所知名公办小学,开学上五年级。“今年暑假,我给孩子报了英国游学,半个月30000块,主要还是看重它的行程设计,既有住家体验,又可以去当地学校跟学生一起上课,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对孩子来说肯定有好处的,我希望他能提高口语水平。暑假就是‘烧钱季’,我都不敢算花了多少钱。其实平时的开销已经比低段少了很多,因为孩子没有时间折腾了,砍掉了很多兴趣班。”
胡女士则认为,出国游学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儿子去的是新加坡,平时比较宠,所以他生活自理能力一般。第一次离开我们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们还有点担心,结果老师说他表现很好,回来以后都是自己叠衣服叠被子,收拾东西很利落,这笔钱就花得值了。”
也有一些家长表达了不同看法,不打算安排孩子暑假出国游学。
一位家长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没错,但一定要出国游学吗?这一趟就是几万块,是我几个月的工资,但孩子没有概念,他们会觉得很轻松。是不是别人去我们也就要去?我不希望孩子养成这种攀比、跟风的习惯。”
李女士的女儿就读于一所住宿制民办学校,身边朋友几乎都给孩子报了境外游学。“这不能说是一种刚需,但很多有经济能力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去体验一下吧。少年宫的还算便宜,一般去美国都要四五万起步。我倒不是不愿意给孩子报,而是她自己不想去。女儿说,平时住校每周才能回一次家,暑假想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游学一去就是半个月,还要在外住宿,她不乐意,我就不强求。”
唐女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也是一位一年级班主任,班上已经有学生开始参加游学了。她认为:“教育,很多时候就是家长的选择。我可能会在小学阶段给儿子安排一次出国游学,但一定不会这么早。对于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我个人觉得,花好几万出国游学没有太大意思。另一方面,我也比较担心安全问题,低段孩子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都会弱一点。”
还有不少家长在纠结:“娃上一年级了,学校作业里有一个问题是这个暑假你最远到过哪里?这怎么答啊,难道说暑假我们最远去过培训中心?可能孩子看到这个题目倒没啥感觉,反而是家长,不安排出去玩一下都有点不好意思......”
长江实验小学校长丁杭缨
年龄不重要,重要的是适合孩子
学军小学是杭州市首批教育国际化示范校,今年暑假也组织了学生去新加坡游学交流。校长助理陈跃说:“我们要求是5年级的学生报名,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即使是这样,也免不了有些孩子第一天就哭着说想家。当然,游学最重要的是课程内容,肯定是以学为主,以玩为辅,不能光是吃吃喝喝走马观花那一套。所以我们安排了一对一住家,去当地学校的课堂上课。”
陈老师说:“我们希望孩子拥有国际化视野,但因人而异,不宜过早。没有必要非得追求出国,国内那么多好山好水都去过了吗?杭州那么多博物馆和故居去过了吗?”
长江实验小学校长丁杭缨则认为,年龄不重要,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家长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出国游学的目的是什么,领略风光还是学习语言?以后要不要出国留学?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可以呢?千万不要一看到出国游学就联想到奢华奢侈,我们几十年前去一趟北京也不容易啊,现在出国也不是难事了,对于游学,我们要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本期编辑 邢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40024
播放数:1810737
播放数:1386871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薪三万撑不起暑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