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制度职权职权大小,地位高低由什么随意而定

  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测试要求:了解1688年的“光荣革命”、理解《权利法案》、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重点难点:理解《权利法案》、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和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  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梳理:  1、1688年“光荣革命”:  背景: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复辟王朝没有按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愿望进行统治。而是恢复了天主教活动,并且迫害新教徒。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了直接威胁,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推翻它。   含义:1688年议会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妻子玛丽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历史上把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  2、《权利法案》的颁布:  颁布时间: 1689年  主要内容:  ①国王无权废止法律;②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③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④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⑤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⑥必须定期召开议会。(实际上就是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颁布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颁布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讲解资料】  1.下列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B、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C、表明国王丧失了所有的权力
D、保留君主,但又用宪法限制其权力  2.《权利法案》载“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最准确的解释是
  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C、议会的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
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3.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光荣革命”
D、通过《权利法案》  4.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力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
D、国王必须参加内阁会议  3、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形成过程  ①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由阁的先例。  ②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基本内容:  ①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②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影响:  ①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②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证。  ③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讲解资料】  1.下列对英国19世纪中期以后的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②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③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④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  A.①②③
D.①③④  2.如今的英国女王与光荣革命后的威廉三世相比,少了
  A、立法权
D、财政权  3.“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根据这段谈话判断其中的“我“是哪国人?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4、1832年议会改革:  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  作用:新兴工业城市代表席位大增,贵族保守势力受到削弱。这样,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的地位,这为日后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  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掌握行政权与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讲解资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于日到国会发表必欲作战的演说。议会中争辩甚激烈。政府派议员支持政府使用武力。英国自由党政府在工商业主、东印度公司的利益获得者和大鸦片商贩的支持之下,在议会取得多数选票,于是决定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材料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实行的是什么政体?这一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当时有权通过“对华战争议案”的机构是什么?  (2)由材料一可知,自由党支持对华发动战争。那么是否有反对战争的政党呢?说出政党名称。材料二中所述情况,你认为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情况,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  1)君主立宪政体。  特点:实行责任内阁制,君主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议会。  (2)有,保守党。  赞成。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不会,内阁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重点与难点】  1.明清时期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  明清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一般无实权。明清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英国的内阁是依法建立的中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议会组织的行政机构(即政府),它只是听命于议会,而不听命于君主。君主只是国家元首的形式代表,而行政权力在政府首脑-首相或总理的手上  2.资产阶级代议制概述  ①含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②特点:  a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b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c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③作用:  a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b代议制的确立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成果。代议制是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它表明国家权力已不属于某个个人,而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议会掌握。  c代议制对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能力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  A、美国
D、德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根本原因是  A.1689《权利法案》的通过
B.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权力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3、“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案,其目的在于  A、实现两党制
B、巩固革命成果
C、限制王权
D、保证议会活动的自由  4、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质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革命只是改变了国家政权的形式,但其本质没有改变  B、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未发生什么变化,只是议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C、革命之后国王和议会共国执掌国家大权,两者的权力是平等的  D、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  5、从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来看,《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逐渐取代了王权  C、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权力被架空  6、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下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  C.上院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7、“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对这句话理解确切的是
  A、议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策左右摇摆
B、议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C、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
D、议会是维护王权的工具  8、下列对英国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形成于18世纪,实质是政党内阁制②内阁首相都由国王的亲信担任③内阁是英国最高行政机关,要对议会负责④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要辞职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⑤内阁首相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19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民主特征的主要国家是
  A.英国
D.中国  10、下列有关英国国王与首相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首相拥有实际的行政权  B.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首相只是国王的得力助手  C.英国国王是个“虚君”,首相拥有实际的行政权和司法权  D.英国国王是个“虚君”,首相拥有实际的行政权和立法权  11、下列对英国责任内阁首相表述正确的是  A .首相由国王任命,也可以被国王罢免
  B .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C .由上议院的大选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D .首相的权力表现为任免高级文官、制定宪法   12、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下的政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并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  B.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全权负责  C.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掌握国家实权  D.内阁和政府必须接受国王的监督和领导  13、2005年英国大选是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击败了保守党而成为议会的多数党,那么接下来  A、英国女王任命布莱尔为英国首相
B、英国女王任命布莱尔为上院议长  C、英国女王任命布莱尔为下院议长
D、布莱尔直接出任英国首相
按省份分类
&&&&&&&&&&&&
&&&&&&&&&&&&
第二教育网全国服务热线
东北地区 |吉林:
华北地区 |北京:
华东地区 |江苏:
     上海:
中南地区 |河南:
西南地区 |四川:
西北地区 |甘肃: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225',
container: s,
size: '910,250',
display: 'inlay-fix'
该用户的其他资料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备战已经开始,为了方便考生进行全面备考,小编特别对房估考生如何进行报考、备考提出了建议,并对重点预习知识、考试大纲与笔记画重点。房地产估价师职业前景可是大好,做好考试准备,事半功倍。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2第4课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2)、目的:为了巩固和稳定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3)、废除:1380年,因丞相胡惟庸试图造反,被明太祖诛杀,同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4)、影响:
利——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了权臣乱政。
弊——①易造成皇权过分集中;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③ 也易造成太监乱政。
2、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2)、形成的过程:
明太祖:置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明成祖:置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明宣宗:置内阁大学士&&&&&&&
授予阁臣票拟权&&&&&&&
明神宗:置内阁首辅(张居正)&
侵夺六部职权&&&&&&&&&
(3)、特点:①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4)认识:内阁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对皇帝决策和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到专制的作用。与西方的内阁比较,西方内阁是权利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重难点突破】
丞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1)&&&&&&
相同点: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2)&&&&&&
①&&&&
地位不同,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以及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而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以及行政或决策机构;
②&&&&
职权不同,丞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明朝内阁只是咨询机构;
③&&&&
对皇权作用不同:丞相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⑴英国:①是民主象征& ②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
③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
⑵中国:①是专政的产物; ②只是内侍顾问机构,没有实权; ③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二、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原因: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凌驾与内阁六部之上,并制约了皇权。
2、措施:①康熙设南书房、中枢分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最后集权与皇帝;
②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特点:“简、速、密”
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3、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街角专用00052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分 析:内阁的设置实质上并不是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因此选D。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丞相与内阁的比较。(1)相同点: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不同点: ①地位不同,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而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②职权不同,丞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明朝内阁只是咨询机构。③对皇权作用不同:历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