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卡可以当银行卡用么

社会保障卡可以降为二类银行卡吗?又该怎么做? - 知乎9被浏览8614分享邀请回答0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当前位置: >
社会保障卡有什么用
社会保障卡的八大作用
实用常识  更新时间:    编辑:tpzj
社会保障卡,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卡(IC卡)。面向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个人)卡,面向用人单位发放的称为社会保障(用人单位)卡。它涉及到了居民个人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既包括社会保险,也包括就业服务,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还会根据当地的切实需求将更多的内容放入其中。
一般参加工作后,用人单位都会将职工的身份证身份证、户口本或暂住证的复印件提交给社保局办理社会保障卡。但是部分员工拿到社会保障卡后仍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那么,社会保障卡到底有什么用呢?
社会保障卡主要有以下8大作用:
(一) 社会医疗保障卡用于记录居民社会保障的相关信息,它卡内标识了持卡人的个人就业状况,并记录了持卡人的社会保险帐户信息及缴费情况、职业技能、就业经历、工伤、职业病及伤残程度等。
(二) 社会医疗保障卡用于记录参保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户籍所在地等基本信息,并将持卡人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等基本信息记载到它的卡面以便查看。
(三) 社会医疗保障卡可用于查询居民本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缴纳情况。查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累计总额等信息。
(四) 持卡人可持卡到定点医院就医,到医保指定药店购买药品,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结算。值得注意的是,参保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障卡可以凭密码在POS机上刷卡使用,但是不可以提取现金或进行转帐。
(五) 参保人失业了,可以凭卡到相关部门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的手续,并申领失业保险金以及申请参加就业培训;
(六) 参保人可持卡办理医疗、失业、养老、工伤和生育等社保事务,办理领取养老金等社保事务。
(七) 参保个人还可以凭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等。
(八) 持卡人还可以凭社会医疗保障卡上网查询相关信息。
可见,社会保障卡的用处强大,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拿到社会保障卡以后,一定要妥善管理,若不慎丢失或损坏,要及时补办。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实用常识当前位置:&&&&&&&&&&&&
人社部改进公共服务出新规:以后社会保障卡可以这么用
发布时间: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5月13日,人社部公开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意见》,提出了如何通过使用社会保障卡改进公共服务的举措。
  社会保障卡
  1.大力简化证明材料和手续:可通过社会保障卡获取基础信息的,不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明或填写有关表格;
  2.规范和简化公共服务流程: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加载就业失业登记信息电子记录;简化社会保障卡办理流程,缩短申领、补换周期。
  3.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2017年实现社会保障卡跨地区、跨业务直接办理个人的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开放向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2020年实现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
  4.加快基础信息库建设:2017年完成部、省两级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建设,实现基础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联动共享。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6〕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部属各单位,外专局、公务员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全部涉及到人,大部分涉及民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推进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在创新和改进公共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要看到,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相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仍有不小差距。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的部署,梳理规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创新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二)基本原则。
  1.便民利民原则。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明确标准和时限,强化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
  2.依法依规原则。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程序,限制自由裁量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公共服务制度化、规范化。
  3.公开透明原则。全面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开放共享原则。加快推进“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
  二、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结合编制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等相关工作,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梳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列出具体服务事项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所有面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事项都要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列明服务对象、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办理地点、基本流程、申请材料、示范文本、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监督投诉方式等内容,细化到每个环节,并提供表格下载。其他公共服务事项参照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梳理,逐步规范。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等须通过政府网站、12333咨询服务热线、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三、大力简化证明材料和手续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对办理公共服务事项所需证明材料和手续进行全面清理,凡没有法律法规或规章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予以取消;确需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要严格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作出明确规定,必要时履行公开听证程序;可通过部门内部、系统内部或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不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可通过社会保障卡获取基础信息的,不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明或填写有关表格;探索“告知+承诺”办理模式,由办事部门告知申请人应当符合的条件和虚假承诺应负的责任,申请人知晓条件要求并书面承诺符合相关条件要求、承诺承担违约责任后,办事部门先予以受理,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加强事中事后核查与监管,制定严格明细的核查和监管规则。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实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告知承诺制。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时,对缺少关键材料的,一次性告知所缺材料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经本人作出书面知情说明、承诺进一步补充材料后予以接收,或与原工作单位协商退回补充材料。
  2.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不再对初次就业流动人员办理转正定级手续。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考、聘用、招用流动人员时,可参考档案中的劳动合同等材料及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年限。
  3.对非本地户籍人员按规定申请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的,不要求申请人提供在原籍或其他地区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证明。
  4.逐步取消异地就医时定点医疗机构盖章手续。
  5.取消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将失业人员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报受理其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备案手续。
  6.对已办理“三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的参保单位,在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申领、变更、注销、验证等业务时,不再需要提供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7.在组织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职称评定等工作过程中,对当事人已出具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原件的,不要求提供第三方学历认证证明。
  8.改进留学回国人员、回国(来华)定居专家安置服务,有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人员不用再提交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四、规范和简化公共服务流程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的统一要求,规范服务行为,精简办事程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落实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在省级行政区域内实施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经办流程和标准规范,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办理失业登记,不得以人户分离、户籍不在本地或没有档案等为由不予受理。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加载就业失业登记信息电子记录。
  2.严格落实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的规定,不得将参加社会保险、职称评审等业务与档案保管相挂钩,杜绝以档案为载体的捆绑收费、隐形收费行为。
  3.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2016年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4.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行政审批,完善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服务协议管理,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5.取消社会保险登记证换证周期规定,依参保单位需求随时办理,完善和简化社会保险登记证年检方式。
  6.简化社会保障卡办理流程,缩短申领、补换周期。
  7.实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着力解决“挂证”、“助考”、“考培挂钩”等问题。
  8.健全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缩短证书办理时间。
  9.加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调解工作机制,优化仲裁办案程序,完善立案、庭审、送达等环节的制度规范,在有条件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开设法律援助窗口,畅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益救济渠道。
  10.建立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省级联动处理机制,省级行政区域内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接收的举报投诉和主动巡查发现的案件信息全部通过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登记、录入、流转和办理,实现“一点举报投诉,区域联动处理”。
  五、探索创新公共服务方式
  在综合服务机构推行“一站式”服务,逐步将分设的专业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网上预审、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建立并畅通公共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应急服务等便民措施。面向大型企业、学校、乡镇、社区等服务对象聚集区主动开展延伸服务,提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推进社会保险服务“五险统一经办”,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首先要在参保登记、缴费、稽核等业务环节实现统一经办。大力推进“综合柜员制”,方便参保对象。
  2.推进“电子社保”建设,全面推行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网络查询和自助打印服务。
  3.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启动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础信息库建设工作,逐步实现档案基础信息异地查询。
  六、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省级集中,实现系统的集中部署和有机融合、数据的向上归集和高效整合。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的数据开放、信息共享、校验核对,促进公共服务业务协同,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异地业务系统建设。有效提升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异地领取待遇资格认证等异地业务的经办效率,进一步方便参保人就近办事,避免“垫资”、“跑腿”情况出现。
  2.加快基础信息库建设。2017年完成部、省两级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建设,实现基础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联动共享。
  3.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2017年实现社会保障卡跨地区、跨业务直接办理个人的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开放向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2020年实现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
  4.强化业务协同。2020年实现同一省级辖区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对象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三项业务“信息一点登记、业务协同办理、数据全域共享”。
  七、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根据各类公共服务事项特点和群众办事需求,逐步构建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12333咨询服务电话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衔接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将具备下放条件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放到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办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十三五”期末实现县级服务设施全覆盖,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设施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网上办事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统一网上服务入口,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实现全业务、多渠道的标准化服务。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都要推广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
  3.全面加强12333电话咨询服务工作,加快实体化机构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强化12333短信服务和掌上12333移动应用,形成覆盖全国的12333电话咨询服务体系。
  八、加强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则,完善落实纪律要求和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把业务经办、作风养成、礼仪规范等作为培训重点,不断提高一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加强对公共服务项目的经费、设备、技术、人才保障,为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完善公共服务监督管理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九、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要结合实际,依照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任务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落实规定动作,鼓励多做“加法”。要坚持立行立改,改进措施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实施一个,同步向社会公开。要及时总结各地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的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为民服务的良好氛围。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实施方案于2016年6月20日前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附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参考目录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6年5月6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参考目录
  &一、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1.基本公共就业服务
  2.创业服务
  3.就业援助
  4.就业见习服务
  5.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服务
  6.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
  7.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8.农民工培训
  9.12333电话咨询服务
  10.劳动关系协调
  11.劳动保障监察
  12.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
  二、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1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14.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15.职工基本医保
  16.居民基本医保
  17.失业保险
  18.工伤保险
  19.生育保险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京ICP备号您现在的位置:
社保卡能当医保卡用吗?社会保障卡和医保卡的区别
  社保卡能当医保卡用吗?社会保障卡和医保卡的区别  社会保障卡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保卡,医保卡和社保卡一样吗?社保卡能当医保卡用吗?有什么区别呢?小编整理了医保卡和社保卡的区别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社保卡能当医保卡用吗_医保卡和社保卡一样吗
  社保卡不等于&医保卡&
  家住济南燕山立交桥附近的张女士领到社保卡两年多了,最熟悉的就是社保卡的医疗保险功能。前几天,张女士到省中医看病时发现,拿着社保卡就能挂号、开药、结算、取药。&原来需要带两张卡,一张医院的就诊卡一张社保卡,有时候不是这个忘带了,就是那个找不着了,而现在只需要带上一张社保卡就行。&
  张女士所说的这种服务称为&就医一卡通&。据了解,2014年7月,我省省直定点医院试点推行统一使用社保卡作为就诊卡的就医模式。目前,省直定点三级医院已基本实现社保卡替代就诊卡,截止到去年11月份,我省青岛、潍坊、日照等市也实现了社保卡替代就诊卡就医。
  &社保卡最先启用的是医保功能,因此很多人误认为社保卡就是医保卡。&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中心主任崔京建告诉记者。其实,医疗保险仅仅是社保卡所承载的众多功能中的一项,以后跟人社业务有关的事项都能通过社保卡办理。
  崔京建举例说,以前一个参保人手里可能有医保卡、养老金存折、就失业登记证等多个卡证,而今后参保人持一张社保卡就能够办理差不多所有的人社业务。&可以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结算,可以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可以到相关部门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还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申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
  社会保障卡的用途:
  (一)凭证功能:持卡人凭卡办理个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同时支持持卡就医结算等。
  (二)记录功能:记录持卡人基本信息和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信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信息、就业经历、职业资格和劳动技能鉴定、工伤认定等信息。
  (三)金融功能:具备大海卡(借记卡)全部功能,为持卡人提供现金存取、消费转账、账户查询等银行借记卡金融功能,并通过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完成社会保险和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各项待遇支付。
  (四)查询功能:持卡人可在街道(乡、镇)社保经办机构、合署服务网点、社保金融自助一体机和海南农信社自助设备终端查询参保信息。
  社会保障卡和医保卡的区别
  看起来社会保障卡也兼顾一部分医保卡的作用,是不是这就意味着社保卡可以代替医保卡呢?实际上社会保障卡和医保卡有一定的区别。
  (一)权威性高。社会保障卡是唯一一张由国务院授权发行有国徽并加载金融功能的IC卡,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二)性能稳定。社会保障卡采用集成电路芯片,比采用磁条介质的银行卡、 医保卡或健康卡性能更加稳定,不易损坏,且更加安全。
  (三)用途更广泛。社会保障卡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并可作为金融借记卡使用,今后随着业务的成熟发展,可拓展不同领域的应用。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48小时排行您有好的观点和精彩的文章,欢迎投稿。投稿邮箱:.cn 。
微信扫一扫,在这里读懂新金融。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微信、浏览手机网站或下载官方APP(半刻金融)。
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微信
中国电子银行网手机网站
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APP
总是会有福利从这里发出……
手机上省流量看资讯
创新引领 半刻不停
11:44 05/07
15:49 05/05
15:41 04/24
14:04 04/22
13:23 08/15
10:03 07/24
11:51 07/23
13:58 03/18
周围人都在搜
科技+金融 启创银行未来
Copyright 中国电子银行网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号&2.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保障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