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大外行.请问下当时四大行信用卡申请攻略时associate是值什么职位

&b&才看到是同门师妹,能干&br&中金中信等大券商的投行部暑期实习机会是比较难得的。&/b&&br&&br&&b&其实很多投行、PE的实习机会是和经济状况,企业盈利和发展收缩有密切关系。有时候没有机会,再好的条件进不去;而有的时候才对点,条件不符合也进去了。&br&&/b&&br&记得2013年去北京,听一个同级别券商人员说他们公司入职情况。&br&&br&当时一个哈佛商学院的美女毕业生想进来,都没有进去。可以理解,那时候二级市场半死不活。一年后就完全不一样了。&br&&br&一般在投行实习,不会安排实习生做很重要的工作,很多都是辅助性或基础性的工作。也不排除做影帝影后(复印)。&br&&br&投行,PE,这些东西大部分不是靠别人教的,很多靠个人学习和领悟。&br&&br&基础要有,这块可以加强,比如财务、法律,上面提到的不少,也是学生容易想到的。&br&CPA,CFA,这些都容易想到。能考出来也很不错。&br&考试多说几句给师妹。&br&这么多考试,全考出来可能很难。&br&CPA和律考,你可以看下兴趣所在。这两项之一能考出来,毕业后去投行,投资都和很受欢迎,毕竟是两方面扎实的基础。&br&CFA和金融投资最直接,不过对学生来说,是很贵。&br&我最早在道明诚(交大金融毕业生搞的)教CFA,那时候CFA很稀少,就职很显眼。&br&现在也只是加分项目,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br&&br&还有就是要对宏观经济和金融有基础,有基础不是在于你考多少分,而在于你对经济、金融要逐渐有感觉,有体会。&br&&br&举个例子,我上交的师妹,一路报送上交金融系,高盛、麦肯锡那年没招人,她后来进了罗兰贝格。&br&她在上海中学是高材生,考什么试都轻松高分过。另外他人舞蹈也跳得好,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类型。&br&&br&毕业两年后,她却和我说很多咨询项目涉及各行各业,以前她们外资知名咨询公司靠品牌,现在也感觉到业务压力了。不同行业做起来很辛苦,后来她跳槽到&a href=&///?target=https%3A///link%3Furl%3DayqWsH5zvcH1NS9tLVZNaqKsOnIMlldQwiGAmbfAyJy%26wd%3D%26eqid%3Da1cddc1b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OW Chemical Company - Home&i class=&icon-external&&&/i&&/a&了。&br&&br&在投行,要能说而且要有逻辑。&br&遇到一个经济问题,比如客户问你融资方案,你要能夸夸其谈,搞定客户。&br&如果你遇到大公司老板,那些都是千年老妖,人中精华。他不懂投资,但能识别人。他懂得你是否胡说八道,在忽悠他。&br&PPT是入门基础,会做而且看着清楚,这些都是基础。没有基础还怎么玩投行?&br&&br&看到回答里有人提保代&br&&a href=&///?target=http%3A///14/1124/12/ABQMMUTL00251LI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务院正式取消保代资格审核 最值钱证书猝死&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资格不是已经取消了吗?现在还有考试?不解&br&&br&有点我忽略了,补充下。&br&&b&英语非常非常重要。特别是年轻的金融从业者。未来国内金融市场应该是和国外一体的。从业者必然是全球竞争。&/b&&br&不要看现在很多投行人员,好像英语工作不怎么用。&br&&br&在投行里面,很多人是不愿意带人教人的。如果遇到厚道人,就多殷勤些,多和领导出去看项目。从拎包端茶开始做起。&br&&br&&img src=&/658bdbc8dd1de8a16f80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58bdbc8dd1de8a16f807_r.jpg&&&br&&br&&br&跟老师谈项目时候,勤快些,动笔动手,必要时候一定开口(但注意场合)。&br&不同的投资从业人员,可能相同从业时间,但能力差别结果会很大。&br&&br&投资有点象和师傅学武术,武艺,不光是干巴巴的一招一式,里面还有态度、哲理和诗意。&br&&br&&br&欢迎参加&br&本次知乎 Live 入口
&b&PE 机构如何挑选投资项目&/b&&br&&a href=&/lives/972992?utm_campaign=zhihulive&utm_source=zhihucolumn&utm_medium=Livecolumn& class=&internal&&知乎 - Live&/a&
才看到是同门师妹,能干 中金中信等大券商的投行部暑期实习机会是比较难得的。 其实很多投行、PE的实习机会是和经济状况,企业盈利和发展收缩有密切关系。有时候没有机会,再好的条件进不去;而有的时候才对点,条件不符合也进去了。
记得2013年去北京,听…
&p&对于完全外行的入门者来说,一本书加一个网站就能够进入到十分内行的状态。&/p&&p&书名:Case in Point
网站:&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建议先看&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的教学视频(youtube链接,国内的同学可以直接在youku看,&a href=&///?target=http%3A///u/UMjY5MjcxNDc2&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u/UMjY5Mjcx&/span&&span class=&invisible&&NDc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再开始慢慢看case in point。
这样,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基本就能过扫盲阶段,再之后便是慢慢地练习了。&/p&&br&&p&越来越多的人来看这个答案,补充一些进阶知识:&/p&&p&1)Case in point这本书的思路很好,但是里面的case都是十年前的,所以用处不是很大,网上应该可以下到各个美国商学院的case book,比如columbia, duke的等等,都是比较理想的&/p&&p&2)Case说到底就是要多练,这个是公认的方式,边练边学,最后总结出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框架&/p&&p&--------&/p&&ul&&li&更多回答请看 &a href=&/people/kaiqu/answers& class=&internal&&曲凯 &/a&&/li&&li&更多文章请到 &a href=&/startup& class=&internal&&创投方法论-知乎专栏&/a&&/li&&li&更多互动关注公众号 &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zIyMDE5OTYyM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78fceec6e612bd2dfcf133c%26key%3Dcbeda3c10ff86cc05fa8b2190fcbec0ba3b2bd1cdfc9fcde8fbd252cf1bff8e87f2cc6a68fccdce9b25edefaf091cd617ae5%26ascene%3D0%26uin%3DMTkzNzE2OTY0MQ%253D%253D%26devicetype%3DiMac%2BMacBookAir7%252C2%2BOSX%2BOSX%2B10.11.5%2Bbuild%%26version%3Dnettype%3DWIFI%26fontScale%3D100%26pass_ticket%3DiBktt4zmQdGTch68saljF3v7Q8V9%252BLziIsI1W2MPl9DPgww8CDbjI1LaidNFbUTz&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42章经&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
对于完全外行的入门者来说,一本书加一个网站就能够进入到十分内行的状态。书名:Case in Point
网站:建议先看的教学视频(youtube链接,国内的同学可以直接在youku看,),再开始慢慢看case…
这个回答的内容主要是&b&投资公司类型的基础介绍,或者简单地扫盲贴。&/b&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一些金融术语,我将会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来阐述一些我们时不时可以看到的词语。&br&&br&&br&&b&首先是GP,LP:&/b&&br&&b&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 GP):&/b&大多数时候,GP, LP是同时存在的。而且他们主要存在在一些需要大额度资金投资的公司里,比如私募基金(PE,Private Equity),对冲基金(Hedge Fund),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这些公司。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GP就是&b&公司内部人员&/b&。话句话说,GP是那些进行投资决策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人。举个例子:现在投资公司A共有GP1, GP2, GP3, GP4四个普通合伙人,他们共同拥有投资公司A的100%股份。因此投资公司A整体的盈利,分红亏损等都和他们直接相关。&br&如果还不明白的话,举个简单例子,在&b&创新工场&/b&当中,李开复先生则是一个经典的普通合伙人了。&br&&br&&b&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 LP):&/b&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b&出资人&/b&。很多时候,一个项目需要投资上千万乃至数个亿的资金。(与此同时,大多数投资公司,旗下都会同时有着很多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项目)。而投资公司的GP们并没有如此多的金钱——或者他们为了分摊风险,因此不愿意将那么多的公司资金投资在一个项目上面。而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他们有很多很多的现金,却没有好的投资方法——&b&放在银行吃利息在金融界可是个纯粹的亏钱行为。&/b&于是乎,LP就此诞生了。LP会在经过一连串手续以后,把自己的钱交由GP去打理,而GP们则会将LP的钱拿去投资项目,从中获取利润,双方再对这个利润进行分成。这是现实生活中经典的&b&“你(LP)出钱,我(GP)出力”&/b&的情况。&br&&br&&br&为了让大家能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我接下来会讲述一些&b&关于LP在整个过程中所需要做的事情&/b&。&br&&br&(由于我曾经在美国留学,大多数这方面的知识最早也是来自于美国学习,所以下面我会拿美国来和中国进行对比,让各位有个更全面地了解。)&br&&br&在美国,绝大多数情况下,LP都有一个&b&最低投资额度&/b&——这个数字一般是600万美金,中国的话我目前了解大多都是600万人民币。换句话说,如果你没办法一次性投资到600万的资金的话,别人连入场机会都没有。此外,为了避免一个LP注资过多,大多数公司也会有一个&b&最高投资额度&/b&——常见的则是由1000万至2000万不等。但这个额度不是必然的,如果LP本身实力比较强大,甚至可以在投资过程中给与帮助的,数个亿的投资额度也是可以看得到的。&br&&br&此外,一般LP的资金都会有一个&b&锁定周期(Lock-Up Period)&/b&,一般为&b&一年至数年不等&/b&(要看公司具体投资的项目而定)。为的是确保投资的持续性(过短的投资周期会导致还没开始赚钱就必须退场)——换言之,如果你给公司投资了600万,&b&你起码要一年以后才可以将钱取出来。&/b&&br&&br&&br&&b&那么GP是如何获取利润的呢?&/b&&br&在美国,公司普遍是遵循2/20收费结构(two and twenty fee structure)——也就是2%的管理费(management fee)以及20%的额外收益费(outperformance fee)。(2/20结构在08金融风暴以后被一些公司打破了,但毕竟不是常规。而且打破结构的公司并没有做的特别优秀的案例)&br&&br&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下面我们又来案例分析:&br&假设LP1 投资了600万去投资公司A,一年之后LP1额外收益了100万。那么LP1需要上缴给投资公司A的费用将会是:&br&600万*2% + 100万*20% = 32万。即LP1最终可以获益68万,投资公司A则可以获益32万。顺带一提的是,不管赚钱还是亏钱,那2%的管理费都是非交不可得。而额外收益费则必须要赚钱了以后才会交付。&br&&br&而在中国,目前来说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收2%的管理费用。但20%的额外收益费是基本一致的。(最低的我曾经听说过15%并且无2%管理费的,但资金规模并没有太大,估计勉强接近一个亿。)&br&&br&&br&&b&接下来是我们常说的VC,PE&/b&。为了让大家有个更加直观的了解,我将会顺便讲上&b&Angel Investor以及IB&/b&,因为他们正好表示了投资者的四种阶段。&br&在解释这四个名词之前,我先将他们按照投资额度从小到大排序;他们分别是天使投资(Angel),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VC),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 PE),以及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 IB)&br&&br&&b&下面将会开始逐个进行介绍(注:接下来提到的资金额度只是一个大概的均值,不是一个绝对&/b&&br&&b&值,切勿以单纯的以投资额度去判定一家公司是什么天使还是风投或者其他。)&/b&&br&&br&&br&&b&天使投资(Angel Investment)&/b&:大多数时候,天使投资选择的企业都会是一些非常非常早期的企业,他们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产品,或者仅仅只有一个概念。(打个比方,我有个朋友,他的毕业设计作品是一款让人保持清醒的眼镜,做工非常粗糙,完全不能进入市场销售。但他凭借这个概念以及这个原型品在美国获得了天使投资,并且目前正在该天使投资的深圳某孵化器工作室进行开发研究。)&br&而天使投资的投资额度往往也不会很大,一般都是在5-100万这个范围之内,换取的股份则是从10%-30%不等。单纯从数字上而言,美国和中国投资额度基本接近。大多数时候,这些企业都需要至少5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上市。&br&此外,部分天使投资会给企业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甚至会给予一定人脉上的支持。&br&如果你还不了解的话,&b&创新工场&/b&一开始就在做天使投资的事情。&br&&br&&b&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b&一般而言,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比如说已经有个相对较为成熟的产品,或者是已经开始销售的时候,天使投资那100万的资金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犹如毛毛雨一般,无足轻重了。因此,风险投资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一般而言,风险投资的投资额度都会在200万-1000万之内。少数重磅投资会达到几千万。但平均而言,200万-1000万是个合理的数字,换取股份一般则是从10%~20%之间。能获得风险投资青睐的企业一般都会在3-5年内有较大希望上市。&br&如果需要现实例子的话,&b&红杉资本&/b&可以算得上是VC里面最知名的一家公司了。后期&b&创新工场&/b&给自己企业追加投资的时候,也是在做类似于风险投资的业务。&br&&br&&b&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b&私募基金选择投资的企业大多数已经到了比较后期的地步,企业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规模,产业规范了,为了迅速占领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他们需要大批量的资金,那么,这时候私募基金就出场了。大多数时候,5000万~数亿的资金都是私募基金经常投资的数额。换取股份大多数时候不会超过20%。一般而言,这些被选择的公司,在未来2~3年内都会有极大的希望上市成功。&br&去年注资阿里巴巴集团16亿美金的银湖资本(Silver Lake)和曾经投资过的Digital Sky Technology则是私募(尤其做科技类的)翘楚公司。而这16亿的资金也是历史上排名前几的一次注资了。&br&&br&&b&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b&他有一个我们常说的名字:投行。一般投行负责的都是帮助企业上市,从上市融资后获得的金钱中收取手续费。(常见的是8%,但不是固定价格)一般被投行选定的企业,只要不发生什么意外,都是可以在未来一年内进行上市的。有些时候投行或许会投入一笔资金进去,但大多数时候主要还是以上市业务作为基础。&br&至于知名的企业,我说几个名字,想来大家就知道了。&b&高盛,摩根斯坦利,过去的美林等等。&/b&(当然,还有很多知名的银行诸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旗下都有着相当出色的投行业务。)&br&&br&此外,&b&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FoF&/b&,由于不少的回答中已经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内容了,我就用一些比较简练通俗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FoF,也就是基金中的基金吧。(请原谅我这个蹩脚的中文翻译,因为我实在不知道Fund of Fund的翻译是什么,查了好几个网站都翻译成&b&基金的基金&/b&或者&b&基金中的基金,&/b&我现在看到基金两个字都有点“语义饱和”了)&br&&br&&b&基金的基金 (Fund of Fund, FoF)&/b&:FoF和一般基金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他们&b&投资目标的性质&/b&是不一样的。基金投资的项目非常广泛,常见的有股票,债券,期货,黄金这些广为人知的项目。而FoF呢,则是通过另一种方法来投资——他们投资的是基金公司。也就是说,FoF一般是不会对我们常说的股票,债券,期货进行投资的。他们会选择投资那些本身盈利能力很强的基金公司(比如我上面提到的&b&Silver Lake, Digital Sky, &/b&甚至可以再组合一个咱们国内的&b&华夏基金。&/b&)当然,也因为FoF的投资特殊性,所以它并不像我一开始提到的LP那样,有&b&600万最低投资额度&/b&的限制。中国的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美国的话额度范围一般是20万美元到60万美元作为最低投资额度——当然,他们的锁定周期都是一样的,至少要有一年以上的时候。&br&&br&&b&最后,期望&/b&&b&各位&/b&&b&看完以后能对这几个常见缩写有点基础了解,不用再被一堆词汇忽悠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b&&br&&b&希望大家有所收获。&/b&
这个回答的内容主要是投资公司类型的基础介绍,或者简单地扫盲贴。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一些金融术语,我将会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来阐述一些我们时不时可以看到的词语。 首先是GP,LP: 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 GP):大多数时候,GP, LP是同时…
本科时只参加了他们的几轮面试,最后没过;但和不少校友聊过。jpm工作环境不错,感觉每个男的都像杰米戴蒙,招人非常外貌协会。。。但人都很好,很有魅力,对面试者态度很nice,即使是部门主管。&br&在纽约工作期间和一个JPM Asset Management的英国trader是室友,人非常nice。几次忘带家钥匙穿凉鞋短裤去JPM总部找他。中午有客户送的各种奇怪美食,包括10米长的三明治、脸大的牛排、山高的汉堡。周末还有客户请去看球赛吃日餐什么的,小日子比我好多了。同事之间人都比较nice,其实也是面试的时候都考察过了,或者都是熟人推荐。trader下班很早,但ibd很忙,算是hour较长的bb之一。&br&不得不说一下private banking部门,充满了环球小姐,靓丽的风景线。。。当年最后面试没过可能因为颜值?我室友和他一帮屌丝同事经常早到了楼里,等着对面楼梯的PB人员们先上去再上班。&br&有的部门年纪大了可以外派到分部,很多人愿意。因为工资只降一丁点,但生活成本少了太多。
本科时只参加了他们的几轮面试,最后没过;但和不少校友聊过。jpm工作环境不错,感觉每个男的都像杰米戴蒙,招人非常外貌协会。。。但人都很好,很有魅力,对面试者态度很nice,即使是部门主管。 在纽约工作期间和一个JPM Asset Management的英国trader是室…
以下文章基本出处来源于《Monkey Business》,部分内容被进行了国产化的修改。总体来说写的挺有意思的,对行业外的人了解投行,有一定的帮助。&br&投行食物链 &br&&br&1、Managing Director(董事总经理) &br&鬓发整齐,指甲修过,足下的鞋子比一般人家的家具还贵。是投行业务的发起者,四处奔波,寻求潜在的为公司也为他们赚钱的任何渠道。通常这些人舔过的客户屁股要比公共厕所马桶一年沾过的屁股还要多。 &br&&br&2、Executive Director(执行董事) &br&基本和MD差不多,只不过呢,这些人舔屁股的本事还没到顶,因此呢,接到的生意也要少,负责的team也要小。但是基本上来说,他们的base salary也要过千万了。 &br&&br&3、Vice President (副总裁) &br&光
鲜的名字,其实呢,他就和军队里的排长差不多一个等级,属于业务处理机器,没有什么办公以外的生活。不用出什么太多idea,平时就是带着一群
associate或是analysts替md/ed卖命,离开办公室一般就是睡觉。因为这些人基本没有额外的时间出去交际,认识俊男靓女,即便他们的
salary有过500万,但是他们最大限量,也就是泡泡办公室里面的实习生,或者小秘书,比较萎缩。脾气通常极其暴躁,基本就像公寓大楼里面的下水管
道,不断地把MD那边对他的谩骂,以及愤怒转移给他下面的Associate和Analyst。 &br&&br&4、Associate(经理) &br&这
一层人比较多,也是受压榨的一族,饱受vp每天的欺负与虐待。直到这些associate被提升为vp了,或是辞职了,要么就是自杀了,苦难才可能结束。
他们每天就像奴隶一样不得不向vp们献媚,因为vp决定了他们的奖金数额。这些人虽然被对待得像一只狗,但同客户见面时,他们又得像衣冠禽兽一般人模狗样
地坐在那里,替md和client充当高级侍从。 &br&&br&5、analyst(分析员) &br&这是最低一层了,基本就是我这种刚毕业的学生
去干的。他们呢,基本就不算人在投行里,最多也就是associate那帮奴隶手上掌管的畜生。虽然他们的薪水很高,但是他们没有生活,没有睡眠,没有
“幸”(性)福。成天在公司最最阴暗的角落,风景最差的座位上,做最最低等的活,改改字体,换换颜色啦,查查资料啦,“拷贝”,
“粘贴”的按钮按按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自己青春交给了他们上面的那些衣冠禽兽。有些analyst比较有做investment
banker的天份,因此不用教,他们就会舔老板的屁股,或者坐md的大腿,通常这些“天才”就会在三年后升做“奴隶”去当associate,至于其他
的那帮人就去什么“哈弗”啊,“沃顿”啊,这些个“动物收容所”混混,希望等个两年,会有其他的雇主让他们升级为奴隶。 &br&&br&&br&&br&引诱篇 &br&&br&1、Recruitment talk and cocktail reception(宣讲会与鸡尾酒会) &br&在
香港,一般一流的大学,如港大,科大以及中大,每年开学一个月学校会组织很多所谓的“相亲会”,招聘者在这里首次与那些潜在的被招聘对象“巧遇”。虽然说
叫巧遇,但其实就像追求女生时玩的把戏,事先总会有线人替你报信,譬如说在哪候着一样,每周学校的“婚姻介绍所”(career
center)都会发email给每位学生说,今天来校的有Morgan Stanley, 在RHT教室,还有P&G(保洁公司)在T1教室。
&br&&br&潜意识里,这里传达的信息是:想挣大钱的,直接到RHT候着,可能让你榜上大款;对学习橡皮奶头,避孕套,卫生护垫营销感兴趣的人,可
以上T1教室呆着。这时候多数人,譬如说我,就会认为跑去上日常的专业课万万没有抓住这种傍大款的机会重要。因此通常那些大款所在的教室基本上晚去了几分
钟,就得坐在教室最最右后方,那个垃圾筒旁的小角落里。 &br&&br&通常这些大款搞这种相亲会,都很卖力,会请很多后援团,象“相约星期六”一样,再配以那种超级完美的“征婚短片”。主要意思就是说,看看嫁给我吧,嫁给我,你会衣食无忧,就算对我失去性趣了,我还有那么多帅哥美女后援团供你享用。 &br&&br&通常来游说的都是那种“情场老手”,在这里老色鬼或者风骚女人的挑逗下,急不可待的少男少女学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问:“你们公司今年有多少空缺啊?我愿意从搽皮鞋,倒洗脚水,跪搓衣板开始干,只要让我加盟做你的奴隶,干什么都行!!” &br&&br&在
宣讲会之后,会有一些提问的环节,通常都在教室外面举行,弄一点学校餐厅淘汰下来准备进垃圾桶的水果,甜品放在那,美之名日,鸡尾酒会,在这个时间,通常
就是象我这样的马屁精们大放异彩的时候。马屁精会借此机会向公司的高层展示自己有多么聪明,多么博学,多么有实力进入“马屁精的圣殿”。 &br&&br&“Mr
XX, 谢谢你精彩的演说,我体会超深,我想请问下在美国次级债券危机过后,你如何看待未来公司的发展?亚洲emerging
market对贵公司来讲是否是新的机遇?““您好,先生,我想请问下,贵公司是如何通过您刚才所说那些公司价值去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与华尔街其他投行
竞争?我们如何更好得利用我们的客户网络,balance sheet替我们的客户做IPO,做M&A或者LBO?” &br&&br&这些马屁
精其实每次都会提前准备好这些勾引大款的问题,并屡试不爽,即便知道答案,但还是会问,而那些深经百战的老色鬼,对这些挑逗也早已厌烦,但为了逢场作戏,
还是会回答说“good
question!”然后把他们早就准备好的“百搭回答”再说一遍,一大堆极其深奥的专业术语一个一个从他们的口中蹦出来,但其实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他
们说的全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双方为了勾引到对方,都在眉飞色舞得胡言乱语,虽然大家都觉得恶心,头疼,但还得装作“高潮迭起”时那种享受的神情。 &br&&br&其
实呢,每个这样做的同学都深切地知道这是多么的下贱,但是他们的梦想就是客服前方难以预料的困难,获得成功,享受到胜利彼岸的喜悦。那是一种傲视群雄的伟
人才能有的自豪,那样,他们就能走进贝沙湾说:我要买这套虽然漂亮的售楼小姐通常都会不消地说,这套非常贵,快要50万一平方了,但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打断
到:“这是支票,你写上总数,我要了,如果愿意,可以到我那共进晚餐。”他们有钱,有权,有能力,非常快乐。 &br&&br&怀揣这样的理想,他们决定不能错过任何能进投行的的面试机会,高盛,大摩根,小摩根,美林,瑞银,瑞信,德银,荷银,汇丰,花旗,雷曼,巴黎百富勤,一个也不能放过,他们一定要加入到银行家的大军中,走上铺满黄金的大道。 &br&&br&&br&&br&魔术篇 &br&&br&今天我还是谈谈关于公司估价(valuation)的一些方法。 &br&&br&基
本上来讲,analyst和associate很多工作都和company
valuation有关。不管是IPO、还M&A或是LBO(杠杆收购)都离不开valuation。而且Investment
bank里面每个人每年最关心的bonus(年终奖金)从哪儿来,就是从每次交易那个valuation所得估值的3%-7%提成儿来。因此
呢,valuation这个部分就是每家投资银行最最关心,也是最会玩花头的地方。 &br&&br&其实呢,一般商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都应该在一门叫做
“corporate
finance”公司财务的课上学过几种估值的方法。每年进入投行部的那些个“天之骄子”、“精英”其实早就已经熟练掌握那些课堂上学的估值模型,但他们
不清楚的就是实际在工作中我们估值究竟会遵循什么样的常规方法。然而往往在做过几个deal后大家其实都会心知肚明,学校学的那些全是“乌托邦”理想主义
的方法,真正能让自己赚大钱的方法只有一种,称为“doggy-style
valuation”(狗刨式)估计法,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为整个估值过程都是颠倒过来进行的。 &br&&br&Managing
Director先会根据客户,以及当时deal所处的情况,从大脑里最最贪婪的那个部位,冒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往往是客户看到以后能接受的最贵的那
个价钱。接下来就是我们analyst和associate的活了,我们需要绞尽脑汁编写出相应的理论,吹出听上去很有道理的背景分析,以印证估计的有效
和合理性。刚开始,那些新来的analyst或者实习生都会觉得道德上很内疚,真想立即去找神父忏悔,但是慢慢的,大家就会用这么样的一句话安慰自己:这
些分析其实都是我们创造的“附加值”,只是我们对事实的论述罢了,没什么难的,这不是进行空洞的逻辑推理或者在高难度的变金融魔术,我们没有错,只是稍微
充分发扬了下“乐观主义”精神。因此一个个如同天文数字一般的估值都不在话下,这些怀揣着崇高理想的20多岁的孩子们,就这样把他们的人格以及灵魂进行了
二次抵押,仿佛如同美国的次级按揭一般,日复一日,不断累加,值到他们失去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 &br&&br&接下来,我就稍微阐述下几种我们曾经学过的valuation method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被应用的。 &br&&br&1、Comparable Company Valuation (多项类比法) &br&这
个方法,我们通常都会亲切的称之为comps,这个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最常用的一种。首先,bankers会找出很多同行业,或者同地区的公
司,统计这些类比公司的公开市场价格,或者当初交易执行时的价格。例如,类比公司的平均PE(市盈率)是30,那么被股价公司的价值就是他们去年
earnings(盈利)乘以30,很快就得出这家公司的估算结果。是不是很简单呢,感觉就像下岗阿姨在那边为今天晚上家中的小菜算价钱一样容易。 &br&&br&这
种估价法的问题在于,那些贪婪的bankers通常会挑那些pe(或者其他比率)很高的公司做类比,一切pe很低的公司,不管他们的主营业务和我们的客户
多么相近,统统都会因为undervalued(被市场低估价值)而被blacklist掉。因此这样无节制地挑选下去,出来的公司早就和被估计的公司毫
无相似之处。这样的过程,就像今天家庭聚餐,那些个名望显赫或者发了大财的,继子,还是再婚以后托油瓶过来的第二代的表兄妹,八杆子打不着的“家人”都被
邀请,而那些因为没什么本事的,或者残疾的老爸老妈,亲生兄弟姐妹都被拒之门外。 &br&&br&2、Discount Cash Flow Method (未来现金流折现法) &br&这个名字挺起来似乎很亲切吧,但是在投行这可是变魔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能让林志玲她那干匾的老妈变成跟她一样受成功男士们欢迎,或者说让一个智障的儿子变得拥有跟他聪明的老爸一样的智慧。 &br&&br&这
个方法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实际业务的皮包公司,或者利润年年是负数的公司估值时特别派用处。为什么呢?因为前面提到的那个comps方法,前提是这个被估值
公司至少得有可观的销售额,或者纯利润,这样乘上那些个30,40的pe才有用。但DCF则不然,因为他的估算完全是建立在对这家公司未来业绩的期望上。
就好比那个“阿里巴巴”,谁都知道这种公司没什么利润,但是为什么他还能得到如此高的IPO价格呢,因为那些analyst变了魔术,他们通常会说“介于
公司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未来收入年年都会大幅度增加,cost总是在进一步消减”,所以呢,算出的公司价值总归相当可观,不管这家公
司多么垃圾,不管这家公司已经有了多少个亿的亏损,他永远能风光在媒体的报道中,因为无知的老百姓永远都会把血汗钱拿出来给这些banker出的价格买
单。 &br&&br&而且每一次,从analyst到associate,再到vp,再到md,每一层,每个老板,都会将下属设定revenue(收
入)增长率调高几个百分点,或者把cost所占的比率调低几个基数点,这样的调整就是每一层“老板”为这次交易所带来的附加值了。然而其实有点智商的人只
要看过他们估值的方法,就会发觉,在他们的鼓吹下,这些个皮包公司,只要持续这样经营,过不了一代人,就能膨胀成业务遍及全球的500强企业了。而这些就
是DCF方法创造的奇迹。 &br&&br&&br&&br&生活篇 &br&&br&1、Training(培训) &br&所有新来的analyst或者associate在刚进firm的头几天里都要经过一个培训的过程,但是这里我不想谈论那些枯燥的理论培训,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下关于“生活”培训的一部分。 &br&通
常生活培训这part只有20分钟到半小时,但所有重要而有用的信息几乎都已经传达给新人了:可以借一张高级信用卡享受公司位于28层可以饱览维多利亚港
海景的executive
canteen,在几点过后可以任意打车报销,晚餐以及周末加班工作餐的报销数额以及手续,或者是出差时如何享受到头等舱等等。通常这个part,每个人
不管之前理论培训时是打着呼噜的或是流着口水的,一般到这个时候都格外清醒并认真做着笔记。 &br&&br&2、Blackberry (黑莓手机) &br&这
个似乎是banker的象征,每个刚进来的analyst都会人手一部,这玩意没玩过的人,肯定觉得特别好奇,特别想拥有一部拿来把玩。然而在我看来,这
个花俏的玩意就好比一把双刃剑。为什么这么说呢?想想一个场景,一群20多岁的banker,身上Zegana或者Armani西装笔挺,走进一间兰桂坊
酒吧坐下,缓缓的把最最新款的blackberry手机放在吧台上,拿起一杯Martini,这时候无论怎样,在场所有的“美人儿”的目光都会被吸引过
来。但是如果突然这时,那个宝贝blackberry突然振响,弹出老板让你在今晚交出一份新的pitch
book的email,是不是非常得少兴呢…… &br&&br&3、午餐,晚餐以及budget &br&Junior investment banker有个外号,叫做“夜行者”,这就意味着他们很少能在早上九点以前到达办公室。而且他们一天的生活大概有四个“分水岭”:午饭前,午饭后,晚饭后和午夜后。 &br&&br&午
饭可能对于那些刚来的banker是一天里除了睡觉以外感觉最好的一段时光。为什么呢?因为这群20多岁的小屁孩可以进入公司最最高级的
executive canteen享受非常丰盛的自助大餐。通常这里只有公司高级行政人员,或者front
office的banker或者trader可以在这进餐,其他那些mid-to-back
office的人连进来的资格都没有。所以说每天这群孩子拿着公司发的那张信用卡在机器上一刷徐徐步入餐厅的时候,那种超级爽的感觉就会把他们前一晚所有
对工作,对老板的抱怨统统冲走。 &br&&br&基本上每天晚饭时间一到,那些MD或者Vp就下班找他们的情妇去了,而这些analyst或者associate才会三五成群结队去周围那些个高档餐厅享用他们一天中最大的“权力”-用公司的钱享受生活。 &br&&br&通
常投行给予每个人一顿餐饭的budget是150-200块左右,如果你能再办一张“American
Express”的信用卡,通常在中环那的餐厅都能享受到50%的折扣优惠,这就意味着,这帮家伙,每个人每顿饭最多可以吃到300-400块。而且他们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奇怪的“天才”本事。他们往往都能在中环任何一家高级餐厅,在不看菜单的情况下,报出一串串菜名,而加起来的数目正正好好就是
budget的总数,这样他们就能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尽情的享受公司给予他们的“淫乐”生活。 &br&&br&然而,整个晚饭通常都在谩骂和侮辱的
话语中度过。没有人用真实的姓名称呼叫他们那些“xx”的上司,每个人想尽侮辱之能事以报复折磨过他们的MD.晚饭中的这种“自由论坛”气氛通常都能把在
座的人紧紧团结在一起。一个又一个晚上,这些年轻的孩子们互相劝慰着不要放弃心中的梦想,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共同体为着现实的苦涩,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无一
例外的是投资银行里的“机器人”。而晚餐通常就是他们进行“集体心理治疗”的最好时机。 &br&&br&4、工作时间(Hours) &br&这个词,
在ibd里,没有一个人愿意提,非常忌讳。客观的说,一个banker每个星期工作100个小时是很保守的了。一周总共168个小时,100多个小时在工
作,这就意味着他们每天都在工作,没有一天可以休息。每天清晨坐taxi回家,冲上个澡,努力帮助自己冲刷掉前一个未眠之夜的疲乏-这些时间加在一起,每
周也不能超过20个小时。偶尔与异性吃个饭,或者暧昧一下,每周大约15个小时,这样一来还剩33个小时,这就意味平均每天我们加上洗手间和睡觉总共4。
5个小时。所以说在投行里,经常会在厕所门口等半天,为什么呢,因为里面的家伙正坐在马桶上打盹呢…… &br&&br&然而呢,就像所有虐待狂,这些投
行总是能想出各种方法从每位analyst和associate身上榨干每一滴血汗。比如说,办公室里总是灯火通明,仿若白昼,空调开的很大,和澳门那些
大小赌场一样。白纸灯亮的让人显得晃眼,空调使空气变得非常干爽,即使凌成5点,也好比大中午一般。这些疲惫不堪的孩子们,只要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就会兢兢
业业地埋头苦干,效率出奇的高。这就好比实验室笼子里的小白鼠,各个都好像神经质似的不断乱蹦乱跳,直到他们心脏停止的那一刻,那些变态的雇主就会再换上
新的血液,诱骗新的年轻学生进入这个人肉搅拌机。
以下文章基本出处来源于《Monkey Business》,部分内容被进行了国产化的修改。总体来说写的挺有意思的,对行业外的人了解投行,有一定的帮助。 投行食物链 1、Managing Director(董事总经理) 鬓发整齐,指甲修过,足下的鞋子比一般人家的家具还贵。是投行业…
&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xNDM0MzQ3NA%3D%3D%26mid%3Didx%3D1%26sn%3Daf1dbf7db120ed2b824e5a%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本科女从摩根士丹利实习到转正的辛酸历程超详细回顾&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1年前,在美国交流的时候第一次知道了投行到底是做什么的;&/p&&br&&p&10个月前,开始懵懵懂懂地申请投行的暑期实习;&/p&&br&&p&9个月前,收了一堆拒信后等来了两家投行IBD的面试邀请——高盛和Morgan Stanley;&/p&&br&&p&8个月前,拿到Morgan Stanley HK IBD的暑期实习;&/p&&br&&p&3个月前,飞往香港开始10周的魔鬼实习;&/p&&br&&p&2天前,在MorganStanley的return rate低至30%的前提下、作为唯一的大陆本科生拿到了return offer,明年大四毕业后直接进入Morgan Stanley HKIBD工作。&/p&&br&&p&10个月前的今天,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够在本科毕业后就进入全球最顶尖投行的投行部门,从此浸淫于资本市场;这过去的10个月,如梦如幻,让我从一个对投行的理解停留在《墨迹》的愣头青变成了大摩的投行妹;这过去的10个月,在众多学姐、学长和知心好友的指点与鼓励下,我迅速成长、成熟,向自己的梦想一步步靠近。&/p&&br&&p&当同龄人还在奋斗的时候,我已可以暂时停歇疲劳的双脚,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沿途风景,与君共勉。&/p&&br&&p&若有不准确和可改进之处,请君不吝赐教。&/p&&br&&p&&strong&文章目录&/strong&&/p&&br&&p&1. 内功篇&/p&&br&&p&2. 实习申请篇&/p&&br&&p&3. 面试篇&/p&&br&&p&4. 实习篇&/p&&br&&p&&strong&1. 内功篇&/strong&&/p&&br&&p&“不随大流”、“坚持学习重要论”和“利用暑假进行实习”是我给学弟学妹们的三点关于练内功的建议。&/p&&br&&p&回望过去,“不走寻常路”这几个字完全概括了我的成长旅程——放弃入党,放弃港大的录取,不考北大清华/常春藤名校,放弃保研,不考高口,不参加热门的学生组织(除了励志讲坛和交响乐团)?&/p&&br&&p&因为我坚信,随大流无法成就顶尖人才。&/p&&br&&p&我始终很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之无关的事情,绝不随大流、盲目染指。&/p&&br&&p&于是乎,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练就的口语和反应能力让我在外资投行极具优势)、校长助理、励志讲坛的首席主持、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高盛奖学金和校长奖的获得者,成为我简历上独一无二的元素。&/p&&br&&p&注意,“不随大流”的前提是这个“大流”不符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若是符合的话,随之亦无妨。&/p&&br&&p&除了“不随大流”,我还始终坚守“学习重要论”,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全院前三,任何影响学习的事情、绝不盲目染指。&/p&&br&&p&这是因为,&strong&优异的学习成绩可以说明三件事情&/strong&:&/p&&br&&p&1)attention to details(因为粗心的人很难考高分);&/p&&br&&p&2)quicklearning ability(考高分的确可以靠临时抱佛脚,但更多得靠短时间内深入学懂一门课);&/p&&br&&p&3)whether you are serious about your role(做学生的时候不好好学习,怎能指望你工作的时候会认真对待你的岗位?)。&/p&&br&&p&上述三点都是投行万分看重的品质,这也是为什么投行虽号称不看重学习成绩,可最后招进去的人个个是成绩优异的杰出学子。&/p&&br&&p&成绩平平在其他行业也许不是劣势,但对于投行来说绝对是劣势,换个角度想:面试投行的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在其他条件无异的情况下为何不选择一位成绩好的同志呢?&/p&&br&&p&坚守“学习重要论”不等于成为“书呆子”——读书的时候我刻苦学习,但暑假的时候我会去实习、了解真实的职场,简言之,就是“学习和实习两不误”。&/p&&br&&p&从大一暑假在商业银行信贷部门的第一份实习,到之后的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实习、咨询公司的分析师实习,以及大三暑假的投行实习,让我得以对各个领域都有深入了解,从而客观判断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职业兴趣所在。&/p&&br&&p&【注】正如开篇所言,我也是10个月前才决定要做投行。大一、大二的时候之所以会在不同的领域实习,就是因为当时并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但是,尽管当时目标未定,内功却是一直在修炼(就是上述的三件事情),这样无论日后做什么都可以。所以我想提醒学弟学妹,在方向未定之时,最重要的是练内功、以不变应万变!&/p&&br&&p&最后,想&strong&谈谈本科生VS研究生的问题&/strong&。&/p&&br&&p&投行是为数不多的不看重学历的行业之一,它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与潜力。之所以研究生拿到offer的概率高于本科生,是因为研究生普遍比本科生成熟、具备更全面的能力、看事物更深入本质。&/p&&br&&p&但是,如果一个本科生能够与研究生达到同样的成熟程度,那么他拿offer的概率绝对不会受学历的影响。&/p&&br&&p&所以,我想对各位本科生们说,一定要有自信、并且放平心态,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可以了。&/p&&br&&p&&strong&2. 实习申请篇&/strong&&/p&&br&&p&&strong&2.1 基本信息&/strong&&/p&&br&&p&通常所说的“投行”指Investment Bank,其下主要有“前台业务部门”和“后台支持部门”。“前台业务部门”主要有2个——IBD (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投行部门),Sales & Trading;“后台支持部门”主要有3个——Operations,IT Support,Finance。(微信号:jrhycom)&/p&&br&&p&【注】“投行(IB)”不等于“投行部门(IBD)”,后者是我所在的部门,其主要业务相信大家都很熟悉:1)IPO,2)M&A。&/p&&br&&p&各大外资投行的实习申请形式均为网申,每年的10月份就陆续开始了(比其他行业都要早)。&/p&&br&&p&&strong&网申内容主要为:&/strong&&/p&&br&&p&1)递交简历,&/p&&br&&p&2)回答openquestions(例如你为什么想做投行、为什么适合做投行等等),&/p&&br&&p&3)留下联系方式(这个非常重要,千万别填错)。&/p&&br&&p&各个投行的open questions都大同小异,所以可以准备一个WORD文档,直接把答案写在里面、针对不同的投行tailor一下答案后直接复制黏贴到网页上。&/p&&br&&p&获得各大外资投行的全职工作有三种方式:&/p&&br&&p&1)暑期实习后拿return offer;&/p&&br&&p&2)暑期实习时参加inter-bank event,面试其他投行;&/p&&br&&p&3)四年级11月份的时候通过常规途径申请full-time position。&/p&&br&&p&比较上述三种方法,前两种途径均与暑期实习挂钩,而投行通过前两种途径招了&90%的full-time people(请记住,拿到投行暑期实习的人非常少,但是一旦拿到了投行的暑期实习,你就已经进入了这个行业,留在这个行业做全职的概率高达99%,虽然留在自己实习的投行工作的概率取决于各家的return rate)。&/p&&br&&p&所以,要想做投行,首先得拿到投行的暑期实习、进入这个精英圈。&/p&&br&&p&&strong&2.2 准备简历&/strong&&/p&&br&&p&最近帮好些蜜友改简历,发现以下几个通病一定要避免:&/p&&br&&p&&strong&2.2.1 格式&/strong&&/p&&br&&p&1)避免使用大段的文字,全部改为一句话一个bullet point,这样直观易懂、重点突出(要记住人家通常只有30s —— 1min的时间看一份简历)&/p&&br&&p&2)不要犯显而易见的格式错误,这会让人家质疑你的attention todetails(这是junior banker最重要的品质)&/p&&br&&p&3)尽量使用简洁的简历格式,切忌花哨&/p&&br&&p&&strong&2.2.2 内容&/strong&&/p&&br&&p&1)勿堆砌事迹,切记“宁精勿滥”,因为冗余的内容会遮盖你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参与志愿者活动,除非你担当领导岗位、或是这个志愿者活动让你展现了某方面的能力,否则就不要放入简历中。&/p&&br&&p&【注】字里行间要体现投行所看重的主要品质:attention todetails, quick learning ability, analytical skills, multi-tasking ability,communication skills&/p&&br&&p&2)“培养了”、“提高了”、“锻炼了”一类的辞藻要替换为“展现了”、“凸显了”,因为投行看重的是你给一个事情/活动所带来的附加值,而非你个人的收获。 3)事情的先后顺序依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勿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这符合简历的撰写原则:凸显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让人一眼扫过简历便可记住,而非如编年史一般地记叙历史&/p&&br&&p&【注】我们交大的同学普遍比较内敛,不太会“吹”(“渲染”),这也是为什么投行里的交大学子人数较少、导致交大势力普遍不敌北大帮和复旦帮。一定要学会在简历里渲染自己的实力!&/p&&br&&p&&strong&3. 面试篇&/strong&&/p&&br&&p&&strong&3.1面试准备&/strong&&/p&&br&&p&&strong&1)Technical Questions&/strong&&/p&&br&&p&投行的technical questions主要有3类:金融问题、会计问题、经济问题。对于前两类问题,可以参考一个网站:&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个网站超级无敌好,里面有所有投行面试可能问到的问题以及解答,我在面试中被问到的问题无一例外地可在这个网站找到。除了这个网站,还可以参考Vault Guide,但是Vault Guide介绍的信息有点过时了,所以应以那个网站的信息为首要资源,以Vault Guide为补充资源。&/p&&br&&p&【注】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自己一定要对上述两个资源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真正地理解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因为面试官会层层推进地深入考察一个知识点,如果没有真正理解的话是招架不住的)。第一次面投行(高盛)时我自己整理了10多页的“葵花宝典”,帮助自己理解每一个知识点。&/p&&br&&p&&strong&接下来逐一介绍三类面试问题:&/strong&&/p&&br&&p&&strong&1. 金融问题: &/strong&&/p&&br&&p&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3类&/p&&br&&p&[1] Valuation:三种主要估值方法以及估值结果比较 DCF(Discounted Cash Flow):这是每一个面投行的人都会被问到无数次的知识点。我面投行的时候还没有学过Corporate Finance这门课,所以对公司估值完全没有概念,只得自学成才。 -必须熟记DCF估值的五个步骤(Assumptions,FCF, Discount Rate, Terminal Value, NPV) - 理解每一个步骤的内涵:例如FCF (Free Cash Flow)与Cash Flow有什么区别?通常作为Discount Rate的WACC是levered还是unlevered?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会如剥洋葱一般地层层深入,直达问题本质。 - DCF有许多假设,所以用这种估值方法获得的估值结果最最variable&/p&&br&&p&[2] Enterprise Value VS Equity Value&/p&&br&&p&[3] CAPM&/p&&br&&p&&strong&2. 会计问题:&/strong&&/p&&br&&p&主要是三张财报之间的勾稽关系 最常见问题:如果depreciation少计$10,三张财报如何变动? 具体做法可在ibankingfaq上找到,大致的思路是:Start with Income Statement, which ends with Net Income. Move on toCash Flow Statement, the first line of which is Net Income, and ends withchange in Cash. Move on to Balance Sheet, the first line of which is Cash, andRetained Earnings is linked with Net Income. 这种思路最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三张财报之间的勾稽关系。&/p&&br&&p&【注】这个问题看似直白,但却可以考察两方面的实力:1)会计知识,2)逻辑分析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是投行面试最常见的问题,可许多人却就是栽在这个问题上。&/p&&br&&p&3. 经济问题:&/p&&br&&p&主要是宏观经济问题,有时也会问一些微观经济学的问题。这类问题多为开放式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考察的是平时的积累,无法一蹴而就。&/p&&br&&p&常见的问题有:人民币升值10%会如何影响宏观经济?你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什么看法?最近你有关注什么经济问题?&/p&&br&&p&&strong&2)Behavioral Questions&/strong&&/p&&br&&p&投行的Behavioral Questions主要有三类:个人能力是否适合做投行,是否真的想做投行(motivation),是否适合某个投行&/p&&br&&p&个人能力是否适合做投行:&/p&&br&&p&投行所看重的skill set与其他行业略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品质:attention to details, quick learning ability, analytical skills,multi-task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skills. 所以在回答第一类behavioralquestion时要注意往这五大品质上面靠。&/p&&br&&p&是否真的想做投行(motivation):&/p&&br&&p&很多人号称非投行不做,可却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这肯定是要被枪毙的。&/p&&br&&p&切记,motivation不是仅仅说“我想做投行”,而是在话语间是否体现出对投行的真正热爱。&/p&&br&&p&例如:&/p&&br&&p&你是否知道过去1年里有哪些主要的IPO和并购交易?&/p&&br&&p&LeagueTable上的投行排名如何?&/p&&br&&p&一个都不愿意了解投行这个行业的人,又怎能说热爱投行?&/p&&br&&p&【注】&strong&最近很多童鞋问我想做投行的理由&/strong&,很简单,只有三条:&/p&&br&&p&1)It satisfies my appetite for impact.因为本科一毕业就能够参与WSJ front page的deal,并且finding myself sitting with people like CFO of a Fortune 500company.&/p&&br&&p&2)投行压缩了整个人的职业发展旅程,强迫一个人在短时间学会大量的东西、挖掘最深层次的潜力,无论是将投行作为跳板还是长期做i-banker都会从中获益匪浅。&/p&&br&&p&3)投行的薪酬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具体数字不便言明,但可以透露的是目前网络上盛传的年薪30W仅是first year analyst薪酬的零头(就bulge bracket banks而言)。&/p&&br&&p&了解你所要面的投行:&/p&&br&&p&culture, precedent transactions等等,虽说面试的目的之一是了解你面试的公司,但是如果你对这个公司一点都不了解的话面试官就会质疑你的motivation。各家投行的culture大相径庭,比较aggressive的投行有Morgan Stanely和DB,而比较moderate的投行有JPMorgan和Merrill Lynch。&/p&&br&&p&&strong&3)Others&/strong&&/p&&br&&p&1. 自我介绍: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介绍自己最主要的能力、突出自己的核心价值,目的是让面试官眼前一亮、记住你的特色。&/p&&br&&p&2. 问面试官的问题:可以准备一些universal questions,例如:个人经历,为什么喜欢投行,现在在做什么deal等等&/p&&br&&p&3.2 实战&/p&&br&&p&【沉着冷静】&/p&&br&&p&面试面的好的前提是做好了充分准备,如果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那在实战中最关键的是展现自己的自信和实力。&/p&&br&&p&有些难题是stress test,看重的是你如何应对而非答案本身。&/p&&br&&p&我在Morgan Stanley暑期实习的终面时,一个VP让我在30s内回答一个脑筋急转弯,当我fail to give the answer时,他毫不客气地说:“You can move on to the next room. I’m done with your interview.”&/p&&br&&p&说这句话时,跟这位VP的30min面试时间只过去了5min,而这位VP直接下结论说Sabrina is not smart enough forMorgan Stanley and he has no interest in spending more time on me. &/p&&br&&p&当时我都快哭出来了,毕竟面投行的经验严重不足(当时只是我第二次参加投行面试),但是我忍住了泪水,故作轻松地对那个邪恶的VP说:“Since you have no questions for me, canI ask you some questions?”&/p&&br&&p&我心中想的是,一定要多争取一些面试时间,让这位VP能够多了解我一些,不要直接在review上写“该童鞋笨的连脑筋急转弯都答不出”?&/p&&br&&p&于是乎,我问了这个VP一些问题,他也还算绅士地一一作答。&/p&&br&&p&当时钟显示过去了15分钟时,这位VP总算把我赶去了下一个房间?&/p&&br&&p&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极端的情况,当时以为自己肯定拿不到Morgan Stanley的offer了,结果第二天一个MD就打电话给了我offer,并且特地肯定了我的从容应对,说那个VP对好几个人做了同样的事情,可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被打倒、沉着冷静地通过了那个stress test。&/p&&br&&p&&strong&【Technical Questions: 切忌不懂装懂】&/strong&&/p&&br&&p&对于technical questions,面试前要做充分准备,但面试时万一碰到不知道的问题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与已经学过的东西相比,投行更看重的是你是否有潜力学新的东西。&/p&&br&&p&所以,在面试碰到不懂的问题,要说三句话:&/p&&br&&p&1)这个问题我没有研究过;&/p&&br&&p&2)但是根据我所学的知识,我认为?;&/p&&br&&p&3)请问我的思路正确吗?请指点。&/p&&br&&p&上述三句话中第二句话最重要,这体现了你快速思考新事物的能力。&/p&&br&&p&&strong&【逻辑,逻辑,逻辑!】&/strong&&/p&&br&&p&回答问题时(无论是technical questions还是behavioral questions)一定要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投行的面试风格是找高层来面我们这些小屁孩,这些高层们可没有时间听你的长篇大论。&/p&&br&&p&回答问题尽量用三段式(第一,第二,第三)&/p&&br&&p&&strong&【牢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strong&&/p&&br&&p&在面试准备时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面试时说任何话都要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靠,不断加强面试官对自己的印象、让面试官记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p&&br&&p&例如:介绍自己的实习经历时,每说一件事要加上一句话、说这件事反映了自己什么什么的能力;介绍自己参与某某活动时,要强调自己担任了怎样的职位,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反映了怎样的能力。&/p&&br&&p&【面试结束时ask for name card】&/p&&br&&p&面试结束时一定要记得问面试官要名片,因为名片上有email地址。面试之后要发thank you letter,目的是加强面试官对自己的印象。&/p&&br&&p&【面得开心不等于面得好,面得不开心不等于拿不到offer】&/p&&br&&p&我只面过两家投行的暑期实习——高盛和Morgan Stanley。高盛的面试官们都非常平易近人,很少刁难人,导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面得很好,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offer;而Morgan Stanley的风格比较aggressive,不仅highly technical而且喜欢刁难人,前文中提到的那个stress test让我以为自己肯定挂了,在进行完2个小时的3轮终面之后蹲在北京的金融大街上哭了很久?可是却拿到了offer。&/p&&br&&p&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试的时候全力以赴,面试完了也要坦然面对结果。&/p&&br&&p&&strong&4. 实习篇&/strong&&/p&&br&&p&外资投行IBD的实习通常为10周,第1周为training,后9周为正式实习(每周工作100——120小时)。10周的实习强度非常大,平均每人要同时handle 3个以上的project,无论对体力还是脑力都是极大的挑战。&/p&&br&&p&10周结束之后,公司会发return offer,邀请部分实习生在毕业之后加入公司。各家投行的return rate各不相同,return rate较高的投行主要有Merrill Lynch和JP Morgan,而Morgan Stanley的return rate最低,为30%——40%左右。所以在选择投行实习的时候,如果有多家offer的情况之下,return rate将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p&&br&&p&由于各家投行会交换简历,所以在实习的时候会收到invitation forinter-bank event,我称之为“挖墙脚活动”。&/p&&br&&p&这些event最重要的目的是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对方投行会在10周的实习结束前邀请你面试,而面试结果的宣布时间与return offer的宣布时间相近。我在香港实习时被邀请参加了JP Morgan的面试,但是由于现在拿了Morgan Stanley的offer所以拒了JP Morgan。&/p&&br&&p&投行这个圈子非常小,一旦你拿到了某个投行的暑期实习、就进入了这个圈子,留在这个圈子做全职的概率将高达99%,虽然留在自己实习的公司工作的概率取决于各家投行的return rate.&/p&&br&&p&&strong&【Work Hard】&/strong&&/p&&br&&p&能够拿到投行暑期实习的人,个个都是绝顶聪明的主儿,这个时候除了比智力、还要比谁更能吃苦。&/p&&br&&p&Hard-working是个人motivation和好学精神的体现,我在Morgan Stanley实习的时候,每天最起码工作到凌晨3、4点钟,并且若是有空闲的时候就会主动去问staffer要活儿做,让自己时刻都处于高度忙碌的状态,最多的时候同时handle 6个project(包括2个live deal)。&/p&&br&&p&因为对于一个刚进入投行界的菜鸟,I have a verysteep learning curve and the more I do the more I learn.&/p&&br&&p&注意,being proactive doesn’t meanover-loading yourself. 千万不要盲目问staffer要活儿、搞得自己无法负荷,因为与“量”相比,“质”更重要,追求“量”的前提是不牺牲“质”。当我发现自己由于handle太多的project而导致错误率开始上升的时候,我果断推掉了一些活儿,以保证自己做事情的质量。&/p&&br&&p&&strong&【Learn Fast】&/strong&&/p&&br&&p&这是投行最看重的品质之一,因为投行是一个极端fast-paced的行业,你的老板们可没有时间等你慢慢地做事情。&/p&&br&&p&我由于学习新事物一直非常快,所以很占优势,可以比别人省下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学习更多的事情。&/p&&br&&p&&strong&【Try to think in your supervisor’s shoes】&/strong&&/p&&br&&p&举例说明:投行里面最底层的是analyst,高一级的是associate。Analyst需要与大量的数字打交道,例如从公司年报中摘取各类数据等放入PPT中,而associate的职责就是要确保这些数字的正确性、是否与数据源相同,他们的做法通常是重新来一遍你查找数据的过程。&/p&&br&&p&如果你设身处地的为你的supervisor着想,你就会想要节约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查数字的过程变得简单容易。&/p&&br&&p&我的做法是每每在年报里找到一个数字,就把这一页年报打印出来,用荧光笔标注出那个数字,最后把所有的页装订在一起、连同自己的work一同交给associate,这样他只需要翻一遍打印件就可以查数字了,大大节约了他的时间。&/p&&br&&p&我的这一做法让我的众多supervisors们赞赏不已,因为这说明我真的有think in theirshoes。&/p&&br&&p&&strong&【Keep in touch with your supervisors】&/strong&&br&&/p&&br&&p&与supervisors的沟通非常重要,时不时的一封email能够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p&&br&&p&自己本身hard-working是一件事,你的supervisors们是否知道你hard-working则是另一件事。&/p&&br&&p&换言之,切忌闷头苦干,要经常与你的supervisors们交流,让他们看到你的勤奋和上进。&/p&&br&&p&并且,由于人的本性,情感因素与理智因素同等重要,如果你一直与supervisors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他们在final review中就会力挺你,而不是另一个同样hard-working、却从不与supervisors交流的愣头青。&/p&&br&&p&&strong&【Go to sleep whenever you can】&/strong&&/p&&br&&p&投行每周100——120小时的工作时间、基本没有周末,的确是非人的生活方式。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每当你有机会休息和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去休息和睡觉,千万不要浪费了这难得的空闲时光。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你的supervisor知道你去睡觉了,不然他们会因为找不到你做事情而大发雷霆。&/p&&br&&p&我的做法是,如果某一天晚上我的确是把手头的工作都做完了,就会发email给supervisor,问isthere anything else I can help with?(注意措辞,千万别傻乎乎地写can Igo to sleep?)如果supervisor允许你回家睡觉了那你千万别犹豫,趁他又想到新的事情前赶快溜回家,好好地睡上一觉。&/p&&br&&p&&strong&5. 后记&/strong&&/p&&br&&p&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女生,作为一个本科生拿到了Morgan Stanley HKIBD的暑期实习、并在return rate低至30%的情况下顺利获得了return offer。&/p&&br&&p&我的投行路非常顺利,但在这风光背后是许多学姐学长和好友们的支持与鼓励,是你们帮助我从一个对投行一知半解的傻女生变为一个可以在顶级投行面试中侃侃而谈的本科生,是你们鼓励我在10周的暑期实习中坚持信念、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追逐自己的梦想。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徐楚!&/p&&br&&p&不做第二个曾子墨,要做第一个徐楚——你们一直鼓励我的话语,我铭记在心。一颗感恩的心,胜于一切。&/p&&br&&p&&strong&P.S&/strong&&/p&&br&&p&1)这篇文章只针对投行的IBD,请不要泛泛而批。&/p&&br&&p&2)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帮助想进投行做IBD的学弟学妹们少走一点弯路,句句发自肺腑。IBD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也不是人人都想做的,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想做IBD的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梦想。所以,请不要攻击一个人的梦想,也不要无端鄙视那些勤勉上进之人。不喜者请绕路,谢谢。&/p&&br&&p&3)我一路走到现在是得益于无数人的帮助和鼓励,真的非常感激。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梦想成真^_&&/p&
1年前,在美国交流的时候第一次知道了投行到底是做什么的; 10个月前,开始懵懵懂懂地申请投行的暑期实习; 9个月前,收了一堆拒信后等来了两家投行IBD的面试邀请——高盛和Morgan Stanley; 8个月前,拿…
来说说进入咨询公司必须具备的几大技能吧~&br&文章来自公众号~&br&文章主要是列举了顶尖咨询公司需要具备的技能以及简历、面试技巧,关于“冷门专业”这一特点,我再在最后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吧~&br&---------------------------------------------------------------------------------------------------------------&br&&p&&strong&一、顶尖咨询公司的入门职位需要怎样的素质&/strong&&br&&/p&&br&&p&既然咨询公司是一个非常重视结构化思维(structured thinking)的地方,我们不妨按照咨询公司考虑问题的方式,先分析一下咨询公司的员工都需要怎样的素质,然后针对咨询公司的招聘过程做相应的准备。&/p&&br&&p&&strong&1、出色的PPT/Excel制作技能&/strong&&br&&/p&&br&&p&在顶尖的几家咨询公司,入门级别的job title各不相同,有的叫analyst,有的叫associate,但这些职位的“活儿”都可以精简成一个词组:Excel& PowerPoint Monkey!没错~ 无论在哪家咨询公司,刚入职的小朋友主要工作就是画PPT,以及在Excel中计算各种模型。所以良好的PPT制作技能和Excel技巧在顶尖咨询公司求职过程中都是一个加分项,更有Essex Lake之类的新兴咨询公司在进行interview时要求现场制作PPT。&/p&&br&&p&&strong&2、出色的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和商业头脑&/strong&&/p&&br&&p&如果说PPT/Excel能力是对形式上的要求,那么出色的分析能力和商业头脑就是对内在的要求了。咨询公司提供的核心服务是problem-solving,而现实世界里的商业问题往往非常复杂,很多时候客户甚至连问题是什么都无法描述清楚。因此咨询公司的员工必须要有出色的分析能力,能够通过结构化思维一步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能够让客户那边从事该行业十几年的专家都信服的解决方案。&/p&&br&&p&做到上面这一点很难?对,因为咨询公司所服务的行业跨度极大,所以咨询顾问必须要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方法了解一个新的行业,这就要求快速学习能力(quick learning ability)。职小问认为,在实际咨询项目中,对快速学习能力的要求在本质上是考验员工是否有一套完整的行业研究方法论。譬如,面对一个新的行业,应该了解哪些问题;如何获取可靠的数据。那行业分析有什么系统性的方法吗?当然有,不过这次职小问说的重点也不是这个,我们先跳过去讲。&/p&&br&&p&除了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因为管理咨询毕竟是服务于商业,从业人员必须拥有基本的商业头脑(business sense),例如,知道成本有哪些组成部分,有哪些知名的企业管理理论,最近商业界有哪些大的事件,投资业又有哪些新的热点,政府出台了什么新的政策等等。举个栗子,职小问的一个小伙伴就在面试的时候,就被问到了当时非常火热的四川页岩气开发,中石油和中石化与外资石油巨头进行合作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能依仗平时的积累,脱口而出美国和中国页岩气开发上的成本差异(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成本是美国页岩气开发成本的两到三倍),四川页岩气的储备大概是27.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资源量的20.46%),当时的国际油价大概是多少,并且分析出开采后的盈利可能性有多大,应该采用什么合作策略,相信肯定会让面试官大为惊艳,得到offer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p&&br&&p&如何培养商业头脑呢?小伙伴们可以通过持续关注知名的商业周刊、微信号进行积累。下面是职小问推荐的经济期刊~&/p&&br&&ul&&li&&p&Financial Times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T中文网 - 全球财经精粹&i class=&icon-external&&&/i&&/a&)&/p&&/li&&/ul&&br&&p&英国金融时报的中文版,国际化的话题,高冷的叙述风格~ 首页上的大部分专栏都在关注希腊债务危机、欧洲货币政策等问题,部分关于中国的分析文章也多着眼于宏观经济,缺点是对中国的热点经济问题很难有全面深入的梳理。&/p&&br&&ul&&li&&p&Wall Street Journal (&a href=&///?target=http%3A///gb/index.as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gb/index.asp&/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li&&/ul&&br&&p&鼎鼎大名的华尔街日报~的中文版~ 如果每天只有时间阅读一份报纸,职小问强烈推荐这份:既有比较新的国内外热点问题,也有读者来信和专栏呈现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唯一的缺点就是老是被墙⊙﹏⊙,说不定哪天就上不去了。&/p&&br&&ul&&li&&p&经济观察报 (&a href=&///?target=http%3A//.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专业财经新闻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p&&/li&&/ul&&br&&p&职小问最喜欢的国内经济报道网站~ 每日网站首页的编辑推荐都是良心大作,有不少都是独家报道。如果说FT和WSJ中国都是财经新闻的汇总者,那么经济观察报绝对是中国经济新闻的发现者。他们家每周出版的纸质版也是内容丰富,剖析入木三分。&/p&&br&&ul&&li&&p&21世纪经济报道(&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li&&/ul&&br&&p&这是职小问常去的另一家国内经济新闻站,同样推荐首页的“编辑推荐”,常常会有不少好的专题报道。但是感觉还是偏向于金融投资的报道比较多,关于商业的内容可能没有那么多。&/p&&br&&br&&p&&strong&3、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strong&&/p&&br&&p&虽然在入门职位,沟通技巧的重要程度没有那么高,但随着你的职业发展,沟通能力,尤其是营销技巧(Marketing Ability)是越来越重要。直白地说,无论是麦肯锡、波士顿、贝恩,还是任何其他top咨询公司,能否拿到项目都是成为合伙人的首要标准。即使不考虑合伙人职位,资深顾问在日常工作中也频频遇到跟客户进行沟通、管理项目团队等。&/p&&br&&p&关于沟通能力的提升,职小问觉得主要靠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大学课堂里的presentation,你有没有积极充当小组的展示者,向全班同学阐述自己小组的见解?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中,你有没有尝试担任团队的领队?举个栗子,你可以参加学生会的外联部,去跟活动组织者要各种资料、联络赞助企业、协调团队成员,这些都是培养沟通能力的好途径。当然,尽早在著名的咨询公司做PTA或者在著名跨国公司实习,对于提升沟通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p&&br&&p&咨询顾问在与客户沟通时还有一点特征,就是尽量做到有逻辑、有条理,分析问题时做到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MECE)。咨询业讲究的结构化思维在咨询项目的沟通中是非常重要的。试想一下,跟客户CEO和项目经理汇报时,是条理清晰、采用总-分-总模式的展示更容易让人听懂,还是罗列出一堆混乱细节、最后得出结论的形式更受欢迎呢?训练这种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职小问推荐小伙伴们看一看麦肯锡前咨询顾问写的《金字塔原理(Pyramid Principles)》,尤其是其中关于层次性、结构化思考的一些原则,对于提高沟通技巧是非常有帮助的。&/p&&br&&p&终于讲完了顶尖咨询公司入门职位要求的素质,下面接着讲讲如何针对咨询公司的各招聘环节进行准备。&/p&&br&&p&&strong&二、顶尖咨询公司的求职准备&/strong&&/p&&br&&p&职小问梳理了一下,各大咨询公司的招聘过程基本如下:&/p&&p&筛简历→Pre-talk→笔试(如果有的话)→第一轮面试→第二轮面试→最终轮面试&/p&&p&虽然不同公司、不同职位的面试轮数有所不同,但招聘过程都涵盖了简历筛选、案例面试(Case Interview)、行为面试(behavioral question interview)这些环节。下面职小问马上讲解在每个环节招聘者最看重的是哪些因素,如何让自己表现更符合咨询公司的要求。&/p&&br&&p&&strong&1、简历投递篇&/strong&&br&&/p&&br&&p&申请顶尖咨询公司的第一关就是投递简历,这里职小问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p&&br&&ul&&li&&p&如果看到咨询公司的实习招聘信息或者全职招聘入口开放了,请务~必~务~必~在第一时间投递&/p&&/li&&/ul&&br&&p&咨询公司的非暑期实习往往只招一两个人,即使是正式的全职岗位或暑期岗位,一个office的名额(headcount)也就大概5~10人(嘛...去年罗兰贝格Beijing Office就招了不到5个人),所以往往是数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由于投简历的人太多,HR姐姐基本只会认真看最开始一两天收到的简历,后面收到的简历基本上都是没有精力去看的啦 ╮(╯_╰)╭&/p&&br&&p&职小问亲眼见识过某咨询项目招收一个intern时的情形。招聘帖子贴出去三天内,就收到了两三百封简历;虽然deadline是一周内,但基本上在前三天同事们就筛选出了20个非常满意的候选人,并且在第五天就进行了面试。所以,如果碰到感兴趣的实习,请尽快投递简历。咨询公司的实习机会可以在学校BBS实习板块,财融圈、金融职路和清华咨询俱乐部等公众微信号找到,建议每天都刷刷有哪些实习机会哦。&/p&&br&&ul&&li&&p&注意简历文件命名等细节,写好求职信(Cover Letter)&/p&&/li&&/ul&&br&&p&每次发送简历时,请严格按照要求的格式给邮件和简历附件命名,一般来说简历命名的格式是:(应聘职位)-姓名-学校-专业-年级-每周可工作几天-(手机号码)。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招聘者每次要查看数百封简历,如果附件取名是“简历/我的简历”的话,可能会被后来下载的简历覆盖,也不方便招聘者快速锁定你的简历。&/p&&br&&p&另一个要注意的细节是将中英文简历合并在一个文件中,并尽量发送PDF版本的简历,方便招聘者查看。&/p&&br&&p&在求职的邮件中,不要空着啥都不写,不妨简单写下求职信,可以不用那么正式,也不一定必须是英文版本;但必须简单说明你申请的职位,你的基本情况(学校、专业、年级、实习过的企业)。还可以根据招聘者发出的岗位描述(Job Description)要求的素质和能力,适当写下一段文字阐述为什么你会适合这个职位。写的时候还要注意分点(bullet point),方便招聘者一眼扫过就可以知道你的中心思想 ┏ (゜ω゜)=?&/p&&br&&p&遵循以上建议,职小问虽然不敢说保证你进入一下轮,但至少可以保证你的简历不会连被招聘者看到的机会都没有~ 下面再来谈谈怎么样的简历更有可能通过简历筛选。&/p&&br&&p&&strong&2、简历制作篇 (如何制作高逼格简历)&/strong&&/p&&br&&ul&&li&&p&简历的格式务必清爽干净,突出重点&/p&&/li&&/ul&&br&&p&没有通过筛选的简历各有各的不足,但能够通过筛选的简历一定是格式清爽、重点突出,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的。职小问有位大牛同学,曾经在麦肯锡实习过,并最终拿到大摩香港投行部的offer,我们来看看ta的简历样式:&/p&&p&&img src=&/8e8fbd9af4_b.jpg& data-rawwidth=&271& data-rawheight=&3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1&&&img src=&/b74b371a56b844f36fde2b_b.jpg& data-rawwidth=&270& data-rawheight=&3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0&&再上一位拿到麦肯锡实习的同学的简历模板,同样看起来很清爽但很充实有木有?&br&&/p&&img src=&/1bb2d7f0aa1d042710cbd3_b.jpg& data-rawwidth=&362& data-rawheight=&4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p&要想做出这样一份好看的简历,秘诀就是“格式整齐+使用bullet point+内容精简”,心动的小伙伴们可以赶紧参考这两个模板编写简历。不过在此之前,职小问还有话要说~&/p&&br&&ul&&li&&p&精炼简历内容,突出实习经验,匹配岗位需求,体现你的贡献&/p&&/li&&/ul&&br&&p&假如在收到的全部三百份简历中,格式完全达标的大概有100多份(格式混乱的自然就不看了~);在这些简历中,招聘人员是怎样决定哪些人可以参加面试的呢?&/p&&br&&p&根据职小问的可靠消息,筛选简历的依据一般是:实习、学校、成绩、课外活动、证书。其中相关的实习经验是最最重要的,许多拿到顶尖咨询公司全职offer的同学都做过顶尖咨询的PTA呢。所以,如果你的学校不是最好的,那请你务必要拥有几段能够配得上顶尖咨询公司的实习经历或者社团活动,并且在简历中重点体现你在历次的实习和社会实践中分别做了什么。&/p&&br&&p&下面就来说说,怎么写好每份实习经历下面的bullet point。&/p&&br&&p&职小问比较推荐的方法是,在编写每段实习经历前,认真回忆自己在这段经历中都做了什么工作,体现了什么能力,具体可以考虑使用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 (STAR)法则来编写。然后,认真阅读咨询公司招聘的岗位描述,分析这份工作强调哪些技能,并在自己的经历中体现这些能力。&/p&&br&&p&我们来举个具体操作的栗子~ 就拿贝恩暑期项目的工作描述和要求来说吧。&/p&&br&&p&工作描述:&/p&&p&助理顾问实习生将参与到各项目中,像全职助理顾问一样开展日常工作。通过&b&数据收集和分析、与客户的顾客/竞争对手以及供应商的访谈、向团队成员分享研究发现等,与项目团队一起解决包括战略、运营或项目实施等在内的各类商业问题。&/b&&/p&&br&&p&资质要求:&/p&&ul&&li&&p&2016年毕业,本科或以上学历;&/p&&/li&&li&&p&&b&学习成绩优异且分析能力出众;&/b&&/p&&/li&&li&&p&&b&中英文听说读写优秀;&/b&&/p&&/li&&li&&b&工作积极主动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强&/b&&br&&/li&&/ul&&p&综合加粗部分的工作描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份实习需要出色的研究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所以应该在简历中用过去的经历突出这些能力,并且着重强调较高的GPA和优秀的英文能力。&/p&&br&&p&再具体到如何描述自身经历,就是多列数字,多列实事,少写模糊的内容(Vague Description)。比如说,你以前做了个什么什么方面的marketing research,可不要简单罗列流程,一定要写清楚用了什么工具,调查了多少公司,通过什么方式调查的,最后实质性地帮公司解决了什么问题。&/p&&br&&p&比如,摘取一位拿到贝恩实习的同学曾在某家市场调研公司实习的经历,她是这样描述的:&/p&&br&&ul&&li&&p&Led a four-intern group interviewing 158 retailers/consumers in the pet food industry within two weeks, completed market share and growth data for 10 pet food manufacturers&/p&&/li&&li&&p&Analyzed business performance,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market growth for a global leading confectionery manufacturer, collected supporting data through interviews, desk researches and cold calls&/p&&/li&&/ul&&br&&p&这种添加数字的描述是不是看起来特别真实可信,显得沟通能力非常强。而且他选择的这项工作任务刚好就是咨询公司实习生最常做的marketing investigation。那招聘人员在筛选简历时一看,这位候选人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企业选择他的试错和培训成本会很低,他自然就会在诸多候选人里脱颖而出。&/p&&br&&p&上面的栗子讲的是如何突出相关工作经验,职小问再举个如何突出自身能力的栗子。摘取一位就职Deutsche Bank London Office IBD部门的大神的简历条目,他是这么描述自己在四大审计部门的实习经验的:&/p&&ul&&li&&p&Audited the XXXX cash accounts, which consisted of over 500 separated bank accounts with a combined value of ?12Bn&/p&&/li&&li&Receive highest rating ever given to Deloitte from XXXX with 100% of bank statements and 92.1% of bank confirmations received, a week in advance of the two month deadline&/li&&/ul&&p&相信不少同学都有过四大审计的经历,如果只是单纯描述自己的实习经历就是“抽凭做底稿”是不是看上去略low,而且完全跟咨询的要求不搭边?但这位大牛就别出心裁,用数据说话证明了自己强大的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说实话,职小问在看到这位大牛的简历的时候完全是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这位大牛成功地在四大审计咨询之后拿到了大麦府的实习offer。所以,即使是看上去很routine的工作经历,小伙伴们只要深入思考,也能挖掘出不少卖点~&/p&&br&&p&&strong&3、实习开荒篇 (如何找到第一份实习?如何提升实习的逼格?)&/strong&&br&&/p&&br&&p&既然在简历筛选中,相关实习经验这么重要,那么没有实习经验的小伙伴们该如何拿下第一份实习呢?这真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哲学问题呢... 别着急,职小问给大家准备了三套方案~&/p&&br&&p&Solution 1:&/p&&p&在保证GPA优秀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活动。参加德勤俱乐部、宝洁俱乐部之类的公司社团都是丰富简历内容的好方法,而且往往能够得到许多实习的内部推荐机会,还能认识不少可以推荐实习的师兄师姐。职小问之前的一个小伙伴在某美资顶尖投行实习,因为个人的原因需要提前离职,因为实习期还未结束,所以就推荐了一位师妹接替她的工作。这种内部推荐的好处是可以不经过简历筛选环节,直接进入final interveiw,只要你表现得不是特别差,一般都能拿到这份不错的实习。&/p&&br&&p&Solution 2:&/p&&p&如果一开始找不到高逼格的实习,不妨先试试四大的summer/winter program,每年招聘的人数众多,且没有专业限制,对实习经历的要求也不高。四大的实习往往也是许多拿到顶级咨询公司offer小伙伴的第一份实习。在挑选面试者时,有过四大实习的同学即使没有咨询相关经验,也往往会成为HR们的考虑对象。为什么?因为能够入选四大winter/summer program (例如audit intern),最起码证明你有实力通过了一家顶级专业服务机构的笔试、小组面试等考核环节;同时四大的实习经历也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完全可以适应咨询项目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的工作强度,也能够适应咨询业项目制的团队工作模式。&/p&&br&&p&Solution 3:&/p&&p&虽然这是个残酷的事实,但你必须认识到,大部分不错的实习都不是靠着投简历得到的,而是通过同学/老师/亲友得到的。所以,各位小伙伴,不要再宅在宿舍刷美剧日漫、打DOTA了,平常没事儿多参加几个活动,争取多认识几个新的朋友,拓展你的社交圈,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些人脉就能为你打开第一份实习的大门。&/p&&br&&br&&p&有些小伙伴可能觉得,这是典型的靠关系而不是靠实力嘢,甚至会有点不屑这样的行为。这样想你就错了哦,职小问认为拓展人脉(networking)才是真正体现你综合实力的地方。举个栗子,你去参加一个师兄师姐举办的求职经验分享会,为了能够给师兄师姐留下深刻印象,你是不是需要提前准备与他们相关的行业资料、职位信息,是不是要考虑怎样沟通最有效率,是不是需要提前反复准备自我介绍?在这些准备过程中,你就已经有了提高,体现了自身的能力。再举个栗子,职小问的一位小伙伴在找正式工作的时候,联系了一位在某家精品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询问她工作的地方是否有合适的职位推荐给她。她为什么敢这么做?就是因为她在上学时跟她选了同一门选修课,在选修课上不论是presentation还是最后的考试都拿到了最高分,给她这位同学留下了非常聪明开朗的印象。所以那位同学不仅很爽快的向她的经理推荐了她,还非常热心的给她介绍了公司的文化、工作style以及职业发展路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主人公在课堂上表现不够优秀的话,还能够这么顺利的得到这个面试机会吗?&/p&&br&&p&职小问相信,networking无处不在~ 还没有开始networking的同学,要努力了哟~&/p&&br&&p&&strong&4、案例面试篇 (如何攻克Case Interview)&/strong&&/p&&br&&p&回到顶尖咨询公司的求职准备,接下来该讲讲如何准备case interview了。&/p&&br&&p&首先,你需要了解case interview的形式,职小问强烈推荐下面的视频链接,看完这个实战视频,你一定会对case interview有一个初步的认识。&/p&&p&&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zYyNzE0NjY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xample Consulting Case Interview (part 1 of 2)&i class=&icon-external&&&/i&&/a& (温馨提示:请在Wi-Fi下观看哟~)&/p&&br&&p&然后,你需要开始了解case interview的方法论。职小问建议,先阅读前麦肯锡咨询顾问Victor Cheng编写的case interview secrets(网上有影印版可以下载),这门书绝对是能够拔高你case interview层次的神书。另一本推荐阅读的书是“Case in Point”,里面针对Marketing Entry, M&A , Profit Improvement等不同类型的case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框架,非常值得参考。除此之外,还可以在youku上观看Victor Cheng的12个case interview讲座,系统系地讲解了如何破解case:&/p&&p&&a href=&///?target=http%3A///u/UMjY5MjcxNDc2%3Ffrom%3Dy1.2-1-87.3.2-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优酷网-中国第一视频网,提供视频播放,视频发布,视频搜索&i class=&icon-external&&&/i&&/a& (温馨提示:请在Wi-Fi下观看哟~)&/p&&br&&p&在系统掌握方法论后,就要开始实战演练了。职小问推荐清华咨询俱乐部的一些case interview的文章“手把手教你怎么做Case”。可以将这些案例的分析过程和框架作为参考范本,试着套用到不同的case上,逐渐形成自己的解决思路。光是前面这些还不够哟,practice makes perfect,你还可以从各种论坛上下载到Harvard, Wharton, LBS, Insead等知名商学院的case book。赶紧找几个靠谱的案例面试小伙伴,一起练练case吧。&/p&&br&&p&最后,职小问再从一个面试官的角度跟大家谈一下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要知道在各种面试中,面试官往往已经见过数十个同样优秀的候选人了,这时候仅仅是把case按照framework做好是很难使自己脱颖而出的。所以候选人在案例分析之外,最好加入自己的商业洞察(Business Insight),给出真正的可行性方案(Actionable Recommendation),方能让面试官眼前一亮。如何锻炼自己的商业头脑?还不知道答案的小伙伴赶紧翻前面去看看~ 平常多阅读各类商业周刊报道,选择几个感兴趣的行业进行持续跟踪,平时遇到商业问题多多思考,日积月累之下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洞察。&/p&&br&&p&&strong&5、行为面试篇 (如何搞定Behavioral Interview)&/strong&&br&&/p&&br&&p&除了案例面试外,在咨询公司常常遇见行为面试,主要考察候选人是否真的有志于加入咨询行业,以及候选人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达到了咨询行业的要求。这里职小问分享一下,我的一位面试官朋友的两点感受:&/p&&br&&ul&&li&&p&第一,一定要真诚,因为这不仅是对面试你的公司负责,也是对你自己的人生选择负责。所有咨询公司都会问你为什么选择咨询业,在各种面经中大家都套用steep learning curve, talented workforce, a wide exposure to different industries这些常见答案。但请你们扪心自问,你是否真的愿意承受每周超过8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每个月频繁的出差,每天淹没在各种数据搜索和PPT制作这些枯燥的基础工作中?如果答案是否的话,那就不要再浪费自己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大银行信用卡申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