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省军区独立师边防军独立二团简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探照灯兵第二团简史
我的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探照灯兵第二团简史
本文由我们团山西老兵石崇德同志撰写,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探照灯部队,我特意把石崇德同志撰写的灯二团简史放到我的博客之中,希望我们这批老兵永远记住这支光荣的部队,也希望我的朋友们也能通过我的博客对我们这支部队有所了解)
1952年初,当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战场上出现一支奇兵,那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空部队中的对空探照灯兵101团——灯二团的前身。
灯二团建团于沈阳,最初的番号为沈阳防空军探照灯兵101团,入朝之后部队番号改为401团,1957年防空军与空军合并之后,部队番号正式确定为北京军区空军探照灯兵第二团。
1950年11月由久经战斗考验的老战士和南京、齐齐哈尔军政大学的学员为主体构成了101团的基本骨干,1951年1月由老红军向长清率队专程赴上海,在我国首建的探照灯121团学习培训三个多月后返回沈阳。而后,经过紧张刻苦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等各项淮备,1951年9月沈阳防空军对空探照灯兵101团正式授军旗编入沈阳防空军战斗序列,首任团长为吴永安,政委张刀。
部队组建后,随即奉命入朝参战。日晚19时正式跨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战场,12月27日第一梯队到达防区安州,日进入阵地待战。
日20时48分敌机入侵防区,一营二连211站探照灯雷达首先发现目标,8公里定位开灯,带光跟踪2公里后发现敌机,这是朝鲜战场上夜空出现的第一支利剑,直刺敌机心脏,迫使敌机仓皇逃窜。我军年青的探照灯兵在实战中与敌机第一次交手,首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团官兵必胜的信心和战斗热情。
日21时敌机六批目标入侵清川江大桥防区,二营四连411站探照灯雷达首先发现第一批目标B-50一架,6公里定位开灯即照中,跟踪灯补光照亮清川江防区的夜空,早已准备就绪的高炮部队一顿猛烈的炮火把B-50打的裁入江中爆炸。第二批目标进入后被二营六连611站探照灯雷达发现,开灯照中,接连其他批也相继被照中,敌机仓皇带弹逃跑,从而保护了大桥的安全。此役是我防空军灯、炮协同作战取得击落敌机的第一次成功战例,为今后数十年的灯、炮协同作战取得了丰富而宝贵的实战经验,成为防空作战灯、炮协同的先辉战例载入军史。
在日至日期间,我团对空作战八次,照中敌机25架次,配合高炮部队击落美机三架,为年青的航空兵护航六次,均照中攻击的敌机,掩护了航空兵的安全,完成了保护大桥安全的任务。因此,此空域被称为美国飞机的“死亡之谷”,数月内不敢随意侵入,沉重地打击了美空军的张气焰。
日20时三架F-84入侵郭山防区,前二架被我团七、八连分别照中立即逃离。第三架企图投弹之际,被我八连探照灯突然锁住,把前方空域照成白昼一样,敌飞行员多次机动均未逃出明亮的灯光围困,慌不择路,一头撞开地狱之门起火爆炸。这是继上海421团七连之后,我团八连又一次直接用灯光照落敌机的著名战例。
日21时,敌机F-84C入侵郭山防区,企图偷袭我运输车队,我三营八连833站跟踪探照灯操纵手以耳朵听声音、定方向,用散光捕捉到入侵目标后,其他灯站立即补光,突然的光柱把飞贼弄的惊慌失措,直接撞向地面起火爆炸。我团官兵又一次创造了用灯光利剑送飞贼上了西天的奇迹,受到沈阳防空军、安东防空军的通令嘉奖。
入朝参战期间我团全员参战共照中敌机千余架次,配合航空兵和高炮部队击落98架,击伤27架,用灯光直接照落4架,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英雄部队,永载军史。
1953年停战之后,我团在朝鲜备战一年,1954年7月奉命返回国内。为加强东南沿海的防务作战,我团在尚未休整的情况下,于1955年4月奉调入闽。1957年又奉调天津,开始了围歼堵截美制低空高速电子侦察机P-2V的机动作战,期间,三营留闽改为福州军区探照灯独立营。
从1957年到1962年间,我团转战苏、皖、鲁、冀、晋、蒙数十个县市广大区域,实施机动设防作战任务。1963年二营官兵在誓死保卫天津的防汛任务中英勇顽强,表现卓越,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报导,“红旗飘飘灯六连”的荣誉称号就是对我团官兵这段岁月的肯定。
日北部湾事变发生之后,美国空军开始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应越南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全力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我团奉命成为同兵种的首批入越参战值班部队。日我团三营配属空军高炮一师(又称中国后勤部队31支队)入越轮战,承担谅山至克夫一线的防空作战任务(简称援越抗美战场的东线),日31支队于撤回国后,我团三营又奉命调往新开辟的太原防区配属陆军高炮62师(又称62支队)继续作战,直至日与陆军高炮62师一起撤回国内。
日我团二营配属空军高炮五师(又称35支队) 接替空军高炮一师(即31支队)防务至日回国。此后,我团一营于日配属空军高炮九师为主组建的39支队(又称19支队)接替35支队的防务作战任务,至日回国。
入越作战期间,我团官兵在仅有的夜战机遇中,开灯照中率超过百分之九十,配合兄弟部队击落敌机六架,击伤一架。继承并发扬了英雄部队敢打必胜的优良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出了军威,打开了国威。三营七连荣立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各一次,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战斗英雄。
三营八连832站二号手王兆明,依丈平日炼就的过硬军事技术,利用夜间敌机飞行时星光变化,在雷达失去目标的情况下,用肉眼发现目标并迅即开灯照中目标,与高炮部队一起创出了灯炮协同数秒内照中到击落的战例。“开灯就照中,炮响敌机落”这10个字后来长期在高炮部队和探照灯部队流传。同样的战例也发生二营六连613站杨国富身上,他在宋化防区同样用肉眼发现并照中敌机。为此,王兆明和杨国富分别荣立个人二等功。
在抗美援越期间,我团官兵中还涌现了舍死忘生抢救越南人民和战友的二营五连512站四号手张德昌,七连卫生员王庭玉等先进事迹。归国后王兆明、杨国富等战斗英雄和团首长一起作为全团参战将士的代表分别受到过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在援越抗美作战期间,我团共有七名官兵为祖国的安宁和越南人民抗美救国事业血洒疆场,长眠越南土地上,他们是:七连副连长赵先贵(1959年入伍,昌黎人),七连指挥排长肖佐清(1961年入伍,唐山人),七连电话班长代卫中(61年入伍,天津人),团通讯股无线技工宋先祯(1964年入伍,湖北人),六连三排电话班长王正海(1965年入伍,渭南人),六连三排电话员安其华(1966年四川人),四连小站长张广元(1961年入伍,太原孝义人),他们长眠于越南有陇和宋化A区的烈士陵园中。
1969年9月我团由天津奉调北京,承担首都西北防空任务,一营驻防包头,二营驻防张家口天镇、万全一线, 三营驻防北京。期间媒体报导过《长城脚下鱼水亲》文章就是我团将士这段生活的缩影。日中央军委下令探照灯兵撤编,我团干1975年5月最后一批撤出编制,改为地空导弹十六团。从此祖国的夜空交映成辉的明亮光柱消失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中展现的“开灯就照中,炮响敌机落”的精彩场面永远定格在探照灯兵的心中。同样,探照灯兵二团也永驻军史。
馆藏&2335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边防一师简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边防一师简史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博主田戈:原名田跃,自由媒体人,出生于风云变化不断的麻栗坡,曾在云南省军区教导大队参加中国首届民兵侦察兵集训,在云南老山前线某钢铁民兵哨所参战两年,后又入伍在空军昆明基地宣传处担任报道员,回地方后在云南、广西、浙江等地广播电视、报刊从事记者、编辑和管理工作,现任云南文山广播电视台映象传媒《映象文山》杂志和《云南广播电视报-文山周刊》执行总编。本人致力于老山文化研究和对参战老兵现状、法治社会、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宣传。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日第250师部与云南省军区边防11、15、12团整编为成都军区守备1师,归云南省军区建制。&师机关由250师机关和文山军分区部分骨干组成,所辖的守备1、2、3团分别由云南省军区边防11、15、12团改称,守备独立1营由边防11团4营组成,守备独立2营由748团和749团部分连队组建,师炮兵营由250师炮兵团1营与2营部分连队组建,1990年底由师、团各炮兵部队组建成立了成都军区守备第一师炮兵团。日以师工兵机械连扩编为工兵营。&日与文山军分区合并为文山军分区,守备一师至此完成了光荣地历史使命被撤消建制。所属守备各团改编为云南省军区边防团继续日夜守卫在祖国西南的边防线上。成都军区守备第一师一团35546部队日由文山军分区边防1营扩编为边防11团,边防11团辖2个步兵营,团部驻地富宁。&日由14军抽调部队组建边防11团炮兵营,文山军分区抽调部队组建边防11团3营,日边防15团1营(欠2连)、边防7团2营4连、边防8团2营机炮连调归11团,组建4营。&日整编为守备1师1团,辖3个步兵营和炮兵营,步兵4营整编为师守备独立1营。日改称云南省军区边防1团,划归文山军分区建制。&作战经历:&日17时35分边防11团5个连进攻越军上蓬据点,至18日攻占据点,歼灭越军33名,缴获60迫击炮3门。&3月6日11团攻占越军盘踞的上马槽、1580高地、中和大山、解弯包等地,歼敌52人。&3月8日11团普弄连配合126团反击普棒越军。次日攻占普椿,毙敌43名。缴获60迫击炮3门,高机1挺,枪155支。&6月21日11团以17门火炮炮击1690高地越军,毙敌32名,我伤2人。&7月28日越军对田蓬炮击,11团进行反击,毙敌21名,我伤2人。&日3连副指导员闵汝成率分队袭击越军1365高地,毙敌4名,缴获冲锋枪4支,闵汝成牺牲。&日11团侦察队对放牛坪之越军实施捕俘时,毙敌3名,伤3名,俘虏1名。&4月7日11团田蓬炮群炮击越军1580高地,歼敌23名,击毁机枪2挺。&8月28日11团4营接替31师92团者阴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日6连奉命奔袭越军1443高地,战斗18分钟,毙敌18名,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3支,冲锋枪2支,6连阵亡1人,伤7人。&日守备1团2营8、9连奔袭普棒越军104边防屯,毙敌6名,伤23名,俘虏上尉军官1名。&1月28日2、3、5、9连各一部,加强工兵、喷火器分队,拔除越军1365高地骑线点。毙敌11名,伤6名。&英模单位和人物:&日成都军区授予边防1团"基层建设先进团"。&"英雄连"--3营10连,1979年2月参加围歼西罗楼特工队和攻打郭参地区战斗,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连"称号,指导员和自兴被中央军委授予"勇于献身的模范指导员"称号。&1986年成都军区授予守备1团6连指导员王学文烈士"戌边英雄指导员"称号。&1986年成都军区授予守备1团8连长毛羽亮"战斗英雄"称号。日晚10时许他带领3名战士在我边境巡逻,发现一股越军窜入我境内,短短5分钟,共毙敌6名,伤敌11名,俘虏1名上尉军官。成都军区守备第一师二团35550部队在对越作战中,我团根据各时期的不同特点,坚决贯彻中央军委"针锋相对,来者必打,打则必胜"、"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打出国威,打出军威"、"对越保持适度军事压力"和"不吃亏、不示威"的作战方针及两级军区前指和师的指示,坚持积极防御,较好地把握和控制战场温度与保持压力的关系,取得了对越斗争的主动权,实现了中央军委对越作战的决心,严惩了越寇,有力地支援了东南亚人民的抗越斗争。&  我团先后配属了陆军第14军、11军、1军、67军、47军、27军,步兵第37师以及加强的兵种部(分)队和原成都、武汉、济南军区,空降15军、兰州、北京、沈阳军区的15个侦察大队在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等地的作战,历经大小战斗247次,攻占高地27个,毙伤敌1740余名,俘敌6名,摧毁敌住房70余幢,隐蔽部、暗堡62个,观察哨(台)10个,击毁敌坦克3辆,火炮30余门,汽车4辆,缴获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在"天天有枪声,月月有炮火,经常有伤亡"的艰苦战斗中,全团官兵同仇敌忾,发扬"五种革命精神",铸造和实践了闻名全国的"老山精神"。作战中共有192个排以上单位和4296名个人立功。其中,有5个连(队)、2个排、1个连荣立集体一等功,7名个人荣立一等功;64名个人荣立二等功。7连和11连分别于1984年、199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边防钢七连"、"戍边英雄连"的荣誉称号;5连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连队。涌现了危险时刻冲在前、荣誉面前不伸手的工兵班长龙伟;排雷英雄何志文;无畏的钢铁战士张永山;战地模范指导员杨忠年;"永生的战士"高永年的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团队于1985年荣立集体三等功,日,成都军区党委给团队记了集体二等功。成都军区守备第一师三团35547部队日由文山军分区边防2、3营扩建边防12团,边防12团辖3个营,团部驻地马关。&日14军抽调人员组建炮兵营。&日增编4营,&日整编为守备3团,辖4个营和炮兵营。&作战经历:&日边防12团1、2连和民兵38人,在都龙当面侦察,毙越军21名,伤2名,民兵牺牲1人。(在战争开始之前就打响了)。&2月22日8、9连奉命前往越南发隆、孟康担负保障主力侧翼安全和开展群众工作。&2月23日越军122团3营两个连,分四次向我高地进犯,均被我4连打退。毙敌52名,伤敌60余名,缴获火箭筒5具,枪18支。&3月6日边防12团歼灭清水越军公安屯。&3月13日8、9连回撤入境,共收缴60迫击炮2门,机枪8挺,枪198支,火箭筒87具。&5月10日边防12团接替41师马关方向防御任务。&6月19日马关金厂对面的越军炮击金厂,12团予以还击,毙敌48名,伤敌10名。&日7连在马关天生桥捕获越发隆公安屯政治员杨兴国。&9月30日边防12团2营副教导员带5连2个排加强9连侦察罗家坪大山,途中遭越军炮击伤7人,9连长杨天武带领10人前往观察时与越军接触,阵亡3人,9连长和1班长失踪。&10月15日省军区独立师1团3营与边防12团攻占罗家坪大山,边防12团11连担负主攻任务。&日边防12团12连接替罗家坪大山防务。&日152榴弹炮连奉命炮击戈摆大桥。击毁目标,毙越军35名,伤27名。&日守备3团炮击老虎山越军5个目标,毙伤24名,摧毁暗堡1个。&英模集体:&"神炮排"----边防3团10连火力排,该排前身为1979年10月组建的边防12团14连火力排,1992年10月改编为边防3团10连火力排,该排先后7次参战,曾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并受到总政治部通报表彰,1986年原昆明军区授予"神炮排"称号。&"神炮班"----原边防12团炮2连1班,日152榴弹炮连奉命炮击戈摆大桥,该桥位于越南黄连山省和河宣省交界处,桥长120米,宽6.5米,为钢索结构式吊桥,是越军重要交通枢纽,是前沿兵力和武器输送的重要通道,大桥距我炮阵地约9000米,低于炮口水平面128.4米,炮1班17发炮弹击毁目标,成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的典型战例,被成都军区授予"神炮班"称号。&"尊干爱兵模范连"----边防3团步兵3连,1945年组建,前身为13旅39团5连,1949年改为13军39师115团5连,1954年被原云南军区属于"边防线上的模范堡垒",日成都军区授予3连"基层建设标兵连队"。&日被成都军区授予"尊干爱兵模范连"称号。&共青团中央、总政、成都军区联合授予守备3团班长何平"新长征突击手"称号。&"钢铁哨所----风雪丫口排"----边防3团4连3排,风雪丫口,位于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境内中缅边境高黎贡山山脉之巅,在5、60年代与西藏查果拉、喀喇昆仑神仙湾哨卡齐名,是全军最艰苦四大哨卡之一。1956年被国防部授予"钢铁哨所----风雪丫口排"称号。&
阅读(375)|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成都军区原守备一师简史',
blogAbstract:'成都军区原守备一师简史日第250师部与云南省军区边防11、15、12团整编为成都军区守备1师,归云南省军区建制。&师机关由250师机关和',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7,
publishTime:0,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博主田戈:原名田跃,自由媒体人,出生于风云变化不断的麻栗坡,曾在云南省军区教导大队参加中国首届民兵侦察兵集训,在云南老山前线某钢铁民兵哨所参战两年,后又入伍在空军昆明基地宣传处担任报道员,回地方后在云南、广西、浙江等地广播电视、报刊从事记者、编辑和管理工作,现任云南文山广播电视台映象传媒《映象文山》杂志和《云南广播电视报-文山周刊》执行总编。本人致力于老山文化研究和对参战老兵现状、法治社会、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宣传。',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4',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帖子主题:中央新一轮援疆之际,再说说兵团的历史
共&1886&个阅读者&
军号:2677654 工分: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中央新一轮援疆之际,再说说兵团的历史
文章提交者:天山处处埋忠骨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农一师:现驻守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奉命进驻阿拉尔屯垦戍边。这是一支有着光荣的部队。时期,追随毛主席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整编为359旅,开垦南泥湾;时期,保卫延安,进军新疆,屯垦戍边农一师屯垦阿拉尔以后,经广大军垦战士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开垦良田120万余亩,兴建了10个农牧团场,被誉为“塞外江南”,创造了人进沙退、人造绿洲的旷世奇迹。“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是农一师的光辉历程。农一师前身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缔造,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王首道、郭鹏、王恩茂等指挥过的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时期,先后被称为湘东南独立第一师、红八军、红六军团;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称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中原军区二纵队三五九旅;解放战争时期,三五九旅隶属第二纵队建制,1949年1月改称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1949年11月,步兵第五师在王震、徐国贤的率领下进驻新疆阿克苏、和田17个地县防区。1953年6月,步兵第五师整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1954年10月,农一师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农二师:农二师的前身为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组建于1947年2月,其骨干来自三五九旅和晋绥军区,1949年2月统编为一兵团二军步兵第六师。农二师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老部队,他的前身为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组建于1947年2月,其骨干来自三五九旅和晋绥军区。同年11月部队归入建制,改称中国第二纵队独立第六旅。1949年,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下,挺进新疆,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并在2月统编为中国一兵团二军步兵第六师。1953年6月,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步兵六师全体指战员集体转业,就地参加生产建设,更名为中国新疆农业建设第二师。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成立后,农二师归属兵团建制,成为少数几个成立较早的师。1960年9月师部移驻库尔勒。农三师:今农三师的前身属于农一师领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是60年代贯彻“备战备荒为人民”方针和开发南疆、建设“三线”而决定于1966 年元月正式成立的。农四师: 农四师成立于1954年。其前身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五军十五师,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十三团、新疆军区通讯团、六军骑兵团合编组成。其中,十三团(现农四师七十二团前身)最早是第六军团的一部分,1937年改编为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十三团。这支部队曾参加过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南泥湾大生产、南下北返、中原突围、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身经百战,历尽艰辛,为新中国的诞生和新疆的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农五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1949年11月随王震将军挺进新疆,驻扎在哈密地区。日,十六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五师。1960年5月——1963年1月,农五师官兵西迁博乐市,由此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博尔塔拉垦区的序幕。农五师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老部队,兵团农五师的番号,可以追根溯源于红军时期,红军长征时,一方面军一军团侦察连,代号“红星”,刘云彪任连长”,在侦察时缴获一张报纸,毛主席从而得知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队伍在井冈山建立了根据地,于是决定带领长征部队赴井冈山,红星部队为红军过乌江侦察探路,巧妙化装夺取遵义城。“红星”这个具有革命象征意义的称号,至今被农五师的人们喜爱和沿用。抗日战争时期,红星部队整编为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二营。参加过、百团大战。1944年由冀鲁豫军区西进支队教导一旅、回民支队合编为“教导旅”。(六军十六师即解放军进驻新疆哈密大营房的农五师前身);解放战争时期,在西北战场保卫延安战役中,教导旅与新四旅在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同志亲自指挥下以少胜多,血战“七天七夜”,阻击了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挫败了蒋介石、胡宗南的反共气焰。1946年2月,为欢迎特使马歇尔到延安,中央决定由教导旅组成一支训练有素的仪仗队,代表我军列队欢迎。这是我军第一支仪仗队。农六师:这支部队源起于1927年黄麻农民自卫军起义。红军时期整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红军,1937年鄂豫皖根据地31军91师276团。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改编为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八路军一二九师386旅771团。陈赓、王近山曾先后担任过386旅旅长。面对武器装备强,火力凶猛的日寇进行过惨烈的白刃格斗。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出战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阻挡外敌的一座山、一道岭。电视剧《亮剑》的传奇故事就源于386旅战史。1943年10月,王近山在临汾韩略村指挥386旅伏击日本鬼子汽车队,歼灭日寇120多人,消灭了冈村宁次进犯我根据地大扫荡的“战地参观团”,包括日寇少将一名、大佐联队长六名。386旅后更名为晋绥联防军新四旅。解放战争时期,更名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六纵新四旅。日,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消灭国民党嫡系胡宗南2900人,生擒敌人少将旅长李纪云。在和平解放新疆的战役中,六军十七师9000名战士从甘肃酒泉乘飞机首批进入乌鲁木齐,稳定了新疆局势。1950年3月,十七师与十六师并肩作战在北疆剿匪,深入沙漠戈壁歼灭国民党反动军官策动的骑兵二十团叛乱和民族分裂势力乌斯满、贾尼木汗、尧乐博斯武装叛乱势力。农七师:他的前身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9军步兵第25师,二十五师日成立,由原国民党驻新疆起义部队七十八师一七九旅为主,并编一七八旅旅直单位及五三三团、四十二师一二八旅三八二团、瓜代边卡大队、省保安司令部特务大队、省警备司令部警卫团三营、监护团之一部及特务连、宪兵连等组成。驻迪化(今乌鲁木齐),隶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步兵九军,辖七十三团、七十四团、七十五团、辎重营及特务连、侦察连、山炮连、工兵连、通讯连。1950年3月,部队开赴垦区,师部驻沙湾县炮台,10月移驻小拐,1952年3月迁回炮台。1953年改番号为农七师。农八师:他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9军步兵第26师.日,国民党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率部通电起义,宣布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26日,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2月19~29日起义部队改编。原国民党整编七十八师师直、二二七旅、一七八旅骑兵团、六十五旅一九四团、整编四十二师辎重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六师。师部驻景化(今呼图壁县),下辖七十六团、七十七团、七十八团3个团及师直属队,共约7700人。农九师:1957年3月,农七师在塔城、额敏一带开发新农场。1958年10月,塔额总场正式成立,下设三个分场。1969年4月,以这三个分场为基础,组建农九师。农十师:农十师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骑七师19团,1953年进驻阿勒泰后整编为独立28团,1958年8月,张仲瀚将军率部到额尔齐斯河南岸踏勘,为即将组建的农十师指挥部选址。登上传说中西征时布兵点将的德仁山,俯瞰着山脚下坦荡无垠、被称作“多勒布尔津”(蒙古语:毡子一样的平地)的荒原,张仲瀚将军激情满怀地说:指挥部就建在山下吧,这里依山傍水,是不可多得之地,当年挥师西征,只屯不垦,所以未能立足。而我们近山开矿,近水屯田,不出两年,就能让这荒原变个样!农十师是兵团最北面的一支屯垦部队,师部驻地就叫“北屯”吧。1959年1月组建成立农十师。1962年“伊塔事件”发生后,农十师立即抽调民兵值班部队,昼夜兼程赶往哈巴河、吉木乃和青河三县的边境地区,执行“三代”任务,劝阻边民外逃,维护社会稳定,形成了西北边陲以“屯垦戍边”为己任的边境农场带。农十一师:农十一师是大家平日的叫法,其实他是建工师,建工师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工程部队。农十二师:农十二师的前身是1963年7月自治区党委为了推动自治区国营农场的发展,规划设计建立的乌鲁木齐西郊农场管理处。日根据乌鲁木齐市委的决定,撤销西郊农场管理处成立了乌鲁木齐市农垦局。 1981年兵团建制恢复,1982年乌鲁木齐市农垦局改为兵团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副师级建制。日,兵团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农十三师:农十三师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即农五师前身),1960年5月——1963年1月,农五师官兵西迁博乐市,由此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博尔塔拉垦区的序幕,在哈密设管理处。1969年,农五师哈密管理处划归兵团后勤部,后归兵团直接管理。1975年兵团撤销,哈密管理处改为哈密地区农垦局。198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哈密地区农垦局归属兵团,更名为哈密农场管理局。2001年1月,经中央批准,哈密农场管理局升格为农业建设第十三师。农十四师:农十四师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时期的第六军团的一部,曾参加过秋收起义、黄麻起义、中央苏区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该部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O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团,曾赴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后又奉命回师陕北,参加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斗争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参加过南下北返,中原突围的战斗任务。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五团,誓师酒泉,兵出祁连,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浴血奋战。-22日,该部1800余名官兵15天行程1580里,徒步横穿被誉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和田,平暴剿匪,接管边防,组建政权。1953年该部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一部分整编为国防军,一部分整编为生产部队。近代十九至二十世纪100多年里,新疆被沙俄掠走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巴尔喀什湖泊、额尔齐斯河流、阿尔泰森林、伊犁河谷草原因为满清政府的颓微而被迫割让与强盗。传承战无不胜的红军红星部队、八路军三五九旅军魂的兵团人解放了新疆,也能守卫好新疆。不负祖国的使命:“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张骞通西域、班超屯粮田、左宗棠收复伊犁、林则徐在伊犁开渠造富各族人民,兵团人不负先辈强国之梦,仗剑扶犁屯垦戍边,垦荒建屯。固边安民决不让强盗再入国门一步。不负后代,艰苦创业为子孙幸福生活打下基础。在维护稳定方面,兵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新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论是在历次反对民族分裂、平暴制乱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边境安全的斗争中,还是在边境建设、反恐演练、抗灾抢险中,兵团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1962年,中,兵团独立汽车三营翻越海拔六千米高的达坂,在喀拉昆仑山为前线运输弹药给养,保证了战役胜利。1962年,在“伊塔”边民外逃事件发生时,农四师、农五师、农九师等西部边境团场立即组织职工、民兵助止外逃,代牧无主的羊群,代耕弃荒的土地,维护了国家利益。1965年,农四师76团90名兵团职工受命周恩来总理的指挥,迎着前苏军的骑兵冲撞、马刀背砍砸,拆除了苏军在我方草场内架设的铁丝网,夺回了1万多亩土地。1988年4月,中苏界河桑导克龙口被洪水冲毁,阿拉克别河水改道流经我国境内,我国版图将自然减少。农十师185团职工闻讯立即赶赴人迹罕至的边界,用人力抬石筑坝堵截洪水,经过八天八夜的拼搏,阻挡了河流改道,保住了祖国55平方公里领土。1969年7月,塔城巴尔鲁克山麓,兵团一名职工在我方边境放牧,被滋事挑衅的前苏联军人绑架 。为了抢救战友,维护领土遵严 ,29岁的孙龙珍不顾已怀孕几个月的身子赶赴现场,被越界埋伏的苏军枪杀。 但她的勇敢为边防军自卫反击胜利赢得时间,最终保卫了领土不被外敌侵占 。面临强敌的危机时刻,舍己为公,自我牺牲是时代的选择。“兵团人”的概念是:在国家民族忧患需要之际,兵团人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力挽狂澜,用血肉之躯铸就永久的长城,拱卫着祖国的繁荣昌盛。1990年6月,喀什地区阿克陶县巴仁乡突发民族分裂分子武装围攻乡政府的暴乱事件。农三师四十一团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武警部队迅速平息暴乱,立下头功,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兵团人在祖国边界线一侧经营的是广种薄收的“政治田”,在贫瘠偏僻的边关,种地即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屯垦驻地是永不换防,世代守边的国门卫戍兵团。这就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军垦战士的历史使命。1997年,伊犁发生“2·5”事件,暴徒打出“用《古兰经》做武器,全力同卡甫尔(阿拉伯语,意为异教徒)作斗争”等横幅,呼喊着“驱逐汉人”、“建立***王国”等口号,从非法游行发展到打、砸、烧、杀的分裂骚乱,甚至窜入无辜群众家中杀人行凶,当时只有农四师所在驻地比较安全,大批居民涌入农四师驻地,并被广大受害群众称为“解放区”。去年的事件,兵团为新疆的安宁、稳定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减少了人民、国家的损失,保卫了新疆广大人民的安全。50多年来,兵团三代人像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建设、保护、守卫着西北边陲。他们不是军队、不穿军装、不拿军饷,却有着军队的胆魄、行使着军人的使命;他们没有工商、没有税收,却担当着政府的责任、履行着政府的义务;他们要生产、要经营,却承载着社会事业、管理着稳定与和谐;他们的先辈们所在部队,建立在井冈山、成长在延安、扎根在天山,他们的子孙毅然决然地踏着足迹,无怨无悔地工作在沙漠周边、战斗在边境一线;他们是真正振兴新疆的生产大军、稳定新疆的中流砥柱、固守新疆的铜墙铁壁。这就是兵团人,承屯垦戍边之千秋伟业,传和谐统一于后代子孙。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兵团人忠诚守护着祖国的边境,忠实地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对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兵团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兵团的任务和作用提出过明确的要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赋予兵团“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任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肯定“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和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要求兵团做“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以及稳定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模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要求兵团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当好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和宣传队,为强疆兴疆,富民固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实践充分证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种既屯垦又戍边、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形式,符合我国国情和新疆实际,其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无可替代的,中央组建和加强兵团的决策是十分英明正确的。50多年来,兵团三代人像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建设、保护、守卫着西北边陲。他们不是军队、不穿军装、不拿军饷,却有着军队的胆魄、行使着军人的使命;他们没有工商、没有税收,却担当着政府的责任、履行着政府的义务;他们要生产、要经营,却承载着社会事业、管理着稳定与和谐;他们的先辈们所在部队,建立在井冈山、成长在延安、扎根在天山,他们的子孙毅然决然地踏着足迹,无怨无悔地工作在沙漠周边、战斗在边境一线;他们是真正振兴新疆的生产大军、稳定新疆的中流砥柱、固守新疆的铜墙铁壁。这就是兵团人,承屯垦戍边之千秋伟业,传和谐统一于后代子孙。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兵团人忠诚守护着祖国的边境,忠实地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对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兵团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兵团的任务和作用提出过明确的要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赋予兵团“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任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肯定“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和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要求兵团做“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以及稳定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模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要求兵团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当好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和宣传队,为强疆兴疆,富民固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做出的新一轮援疆决定,将是支持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的一次援疆行动;毫无疑问,国家层面的大动员,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的大调度,必将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为民生的改善奠定新的基础。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广大新疆、兵团人民,势必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祖国的繁荣、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中央新一轮援疆之际,再说说兵团的历史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57979 工分:494
左箭头-小图标
兵团万岁!谢谢你们!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57979 工分:494
左箭头-小图标
兵团万岁!谢谢你们!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57979 工分:494
左箭头-小图标
兵团万岁!谢谢你们!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6452 工分:11067
左箭头-小图标
各师历史不太精确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5条记录]&分页:
&对中央新一轮援疆之际,再说说兵团的历史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省军区独立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