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原因历次下野为什么能重新上台

往事:汪精卫问责东北沦陷&蒋介石应声下野
E-mail推荐:&&
  蒋介石(),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名中正,字介石,学名志清,浙江奉化县人。      
(责任编辑:郑婷婷)
更多关于&&&&的新闻? 【】? 【】? 【】? ? ? ? ? ? 【】? 【】
我要发表留言
&&&&&&&&&&&&&&&&&&&&&&&&&&&&
&&&最热视频推荐
&&&播客?视频
&&&人民宽频娱乐精彩推荐
&&&人民宽频新闻精彩推荐
???总书记何诗引中央委员访台 黄瑶干女儿曾锦春干儿子张召忠:中国空军当务之急 红色中国10外长政治光谱
&&&无线?手机媒体本页位置: →
蒋介石1949年下野后的第一次痛哭
日 17:11 来源:凤凰网
  1月17日,南京。
  外表上温文尔雅的美驻华全权大使司徒雷登,轻车简从,又秘密地前往李宗仁在傅厚岗的官邸。李宗仁喝退了左右人员,把司徒雷登让进了他的书房。
  司徒雷登显得很激动,他还没在沙发上落座,就气急败坏地说:“蒋介石先生也太不识时务了,作为一个绅士,我简直为他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感到羞愧。《文告》已经发表了半个多月,可他还是赖在总统的位置上不肯滚蛋。可见他这个无赖,是一句真话也没有的。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李宗仁深知,一位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做过多年大学校长的人使用这种颇欠文雅的字眼讲话,说明了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恼火到何种地步。当然,他更清楚,曾支持他当选副总统的美国政府的这种态度,为自己登上国民党总统的宝座,提供了多么可贵的机会。但从大局上看,中共要接管全中国已经是确定无疑了,美国政府要放弃的,只是蒋介石,而不想放弃中国,之所以希望他上台,不过是好似赌徒,只要还有一个筹码在手的时候,总是不肯放弃捞回本钱的侥幸心理而已。他们希望在换马之后,局势能有转机,如果实在保不住国民党的政权,那么,他们逼蒋下台,也是一点本钱。他们可通过新的代理人与中共对话,维护美国在华的利益。正因如此,此刻李宗仁采取的是欲擒故纵的策略,故意显得对于此事并不十分热心。他把司徒雷登让到沙发上坐下,然后,亲自给他递上一杯西湖龙井茶,用劝慰的口吻说:“大使先生对中国的局势十分关切,这是国人所共知的。至于蒋先生的进退,也只能看局势的发展,听其自然吧!”
  李宗仁这样一说,更激起了司徒雷登的怒火。他激动地说:“如果听其自然,国民党政府只是一种命运,那就是土崩瓦解。前天,我又去过蒋介石的黄埔路官邸,再一次明确地告诉他,美国政府认为,为了能促进国共和谈,给南京政府造成一个喘息的机会,他还是激流勇退为好。结果仍是对牛弹琴!”
  李宗仁觉得既然司徒雷登已经把话说到这种程度,若再掩饰自己的企望,就会弄巧成拙了。蒋介石之所以不肯轻易退出舞台,盖因他在国民党内还有像CC派这样的一些顽固势力可以倚托,而他虽然也有一些支柱,但要真正摊牌,也很难说就胜券稳操,于是,他用探询的口吻对司徒雷登说:“是啊,有许多人也是心急如火,但除了听其自然之外,也别无良计可施呀!”
  司徒雷登又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大声地说:“方才我已经说过,听其自然,就等于束手待毙。现在,要行动。你应马上去武汉,在那里公开发表主张和平的声明,我们美国政府立即表示支持……”
  接着,司徒雷登对李宗仁详细地说明了他将要扮演的角色。
  李宗仁听罢,苦笑道:“这样一个计划,倒不失为无计之时的一条上策,只恐难以兑现。”
  司徒雷登忙问道:“为什么?”
  李宗仁又苦笑了一下道:“我虽为国家的副总统,但无时无刻不在特务的监视之中,如何走得脱呀!”
  司徒雷登大笑道:“这件事,总统先生就不用担心了。我已经把一架四引擎的座机从上海调到南京来了。现在,就停在大校机场。你准备出发的时候,先乘车到我们大使馆,然后,我再用大使馆的车子把你送到机场。那时,你就可以展翅高飞了!”
  李宗仁听罢大喜……
  1月18日,南京城内已能听到江北的枪炮声,李宗仁派程思远飞汉口通知白崇禧,若一周内南京政局还无任何发展,他将离开南京,司徒雷登已答应他提供交通上的便利。白崇禧也认为再不能等了,决定以首都空虚,调兵保卫为名,将原拟南撤的嫡系部队改道东下赶蒋下台……
  蒋介石闻报,没料到白崇禧要搞这一手;而这时又传来,毛泽东的声明在老百姓心里反响强烈,京沪地区出现骚动。蒋介石心想:“看来非走不可了,”他把牙一咬,“那就走吧!”
  第二天――元月19日,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召开南京政府要员会议。
  蒋介石在会上冷冷地说:“毛泽东的八项条件太苛刻了,我决定下野!现在有两个方案请大家研究。一是请李德邻出来谈判,谈妥了我才下野;二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邻来主持!”
  大家面面相觑,半晌无言。
【编辑:官志雄】
相 关 报 道
[个唱][情感][电影][国际][娱乐][星光][八卦][科教]
每日关注&&更多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分辨率蒋介石生涯中的三次下野:每次都找一个替罪羊
蒋介石与众国民党将领(资料图)
从一介山野村夫到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短短十余年间蒋介石便跃升至国民党政坛顶峰,速度之快让人刮目。此后,作为国民党首脑人物,攀踞国民党政治舞台近半个世纪之久,无人可与其比肩。当然,蒋介石的专制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残酷的政坛角逐和斗争使其经历了几次沉浮。在蒋介石政治生涯中曾有三次下野。每一次下野,尽管都是一次以进为退的策略行动,但其狭隘自私、睚眦必报的心理,使其在每一次下野前后,都要找替罪羊或发泄积愤或杀鸡儆猴:1927年下野,杀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王天培;1931年下野,杀国民党著名左派领袖邓演达;1949年下野,杀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
督师北伐兵败徐州的牺牲品: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王天培
1927年5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久,便打着继续北伐的幌子,大肆争夺地盘,扩充势力。8月,蒋介石兵分三路,亲自督师前线,一路猛攻,妄图迅速&吃掉&孙传芳部,结果中了孙传芳的口袋伏兵计,不仅损兵折将,还丢了徐州,只得狼狈逃回南京。谁知后院又起火,内部派系斗争迭起。在桂系和嫡系主将何应钦的逼迫下,8月13日,蒋介石被迫离开南京,前往上海,14日在上海发表下野通电,以安抚人心。为了挽回督战失利的影响,堵住众口,蒋介石下令枪毙了第十军军长王天培。
王天培,,贵州天柱人。辛亥革命爆发时,参加武昌起义,后入黔军,任贵州军务督办。&四一二&政变后,执意投靠蒋介石,阻止武汉北伐军东下讨蒋,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5月上旬,蒋介石北伐时,率部北上攻打徐州。在付出重大伤亡的情况下,第十军突破敌人的三道防守线,胜利占领了徐州。按蒋介石原来的估计,徐州需要3个月才能攻下,结果第十军仅用了20多天即完成了战役目标。徐州胜利,使王天培骄傲起来,在蒋介石、何应钦、李宗仁等人面前不知顾忌,引起他们不快。由于忘乎所以,王天培部在孙传芳部的反击下,兵败如山倒,一发不可收拾。当时,蒋介石处于被迫准备宣布下野之时,倒蒋各派都对蒋施加压力,而徐州督战失利也成为政敌攻击的口实,气头上的蒋,正想找一个替罪羊来解脱自己,王天培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关于王天培被处死的详情众说纷纭,据说王天培到司令部会见蒋介石时,一见面便对蒋发牢骚,说第十军在前方孤军作战,粮饷也不按时发给,第七军在后方安坐不动,敌人反攻过来,也不派一兵一卒支援等等,蒋听后大怒,随即下令拘押王天培,后又解往杭州,于9月2日秘密处决。1928年8月,国民政府明令昭雪,照陆军上将阵亡例给予抚恤。
复出之路的绊脚石: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邓演达
1931年12月15日,又是蒋介石深感痛苦的一天。这一天,他不情愿地辞去了国民政府主席、陆海空三军司令的职务,连一年前谭延闿病死南京以后由他继任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之职也一并辞掉了。尽管此次下野亦是以退为进之策,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而窃取的要职,都拱手让给对手,蒋介石仍恨得咬牙切齿。下野前,他为再次复出作出了周密安排:在南京组成了中央临时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各要害部门安插了亲信;按照自己的意愿改组了江苏、浙江、江西和甘肃四省政府;建立了&蓝衣社&、&复兴社&等特务组织。其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秘密杀害了他最忌恨害怕的竞争对手:邓演达。
邓演达,广东惠州人,12岁入黄埔陆军小学,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后,先后任训练部副主任、教育长。邓演达任教育长时,黄埔军校学生已形成左右两派,斗争日益激烈,邓演达因支持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青年军人联合会&,遭到蒋介石的忌恨和打击。1927年,邓演达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四一二&政变后,因受蒋介石的通缉,邓演达被迫寄身国外。1930年5月,邓演达回国,隐居于上海,8月,在上海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大会,引起蒋介石的极大恐惧。1931年8月17日,邓演达被蒋党特务秘密逮捕。蒋介石深知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军队特别是在黄埔军校毕业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杀之可惜,纵之可畏&,他曾派人多次劝说邓演达,并许以副总司令的高位,要他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解散临时委员会,归附南京政权,但都被邓演达一一拒绝了。软硬兼施不行,1931年11月29日,蒋介石密令把邓演达枪杀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冈。
民国大厦土崩瓦解之际的发泄对象: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
三大战役发起后,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蒋介石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筹莫展。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李宗仁同蒋介石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军政要人公开进行倒蒋活动,对蒋介石也失去了兴趣,开始物色新的人选。在内外夹击的情况下,1949年1月21日,62岁的蒋介石再次宣布&引退&。下台之后没多久,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便成了他发泄私愤的对象。
陈仪是浙江绍兴人,二级陆军少将,随蒋征战多年,深得信任和器重,担任了军界、政界不少要职。1948年7月,陈仪受命出任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时值国共双方激战正浓之际,国民党兵源日渐枯竭,军费开支不断增加。为了刮取民财,蒋经国奉命去上海监督发行&金元券&。为此,专门成立了2000多人的&青年救国团&,逼迫人民用白银、黄金兑换金元券,结果搞得人心惶惶,举国鼎沸,不到3个月,金元券的币值已难以维持。为平民愤,蒋介石下令撤销蒋经国的兑换机构,同时命令蒋经国率&青年救国团&赴杭州待命。这事没过多久,蒋便下野。&青年救国团&在杭州无所事事,这批人本是乌合之众,良莠不齐,在杭州一带横行霸道,居民不堪其扰,陈仪每日收到的控诉书不下数百份。此事已令陈仪十分头痛。这时,蒋经国又为&青年救国团&来向陈仪要给养。本来省政府的经费有一定的预算,何况&青年救国团&又非正式武装,这突如其来数千人的给养,一时不易筹措。据说,陈仪曾对蒋经国沉痛地说,我们既救国乏术,也不应尽情蹂躏自己的桑梓,吾人实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说完,从桌上拿起盈尺的控诉书递给蒋经国说,你看里面控告&青年救国团&的罪状,较土匪有过之而无不及。蒋经国接过随手翻了一下,一言不发,转头而去。
蒋经国哪能受得了这般气,有求不成,反而碰了一鼻子灰,怎肯罢休,于是气冲冲地跑到溪口向其父添油加醋地告了一状,说陈仪抨击&青年救国团&是土匪,他自己是土匪的小头目,言外之意,蒋介石便成了大头目了。本来正在下野气头上的蒋介石,一听大发雷霆,立刻打电话给陈仪,把陈仪骂得狗血淋头,陈仪来不及辩解,蒋便把电话挂断了。不久,汤恩伯便奉召以&勾结共党&为由将陈仪拘押,浙江省主席一职由汤部第七十五军军长周磊接替。此事发生之后,身为代总统的李宗仁竟一无所知,直到报刊披露才知道。不久,陈仪被押解至台。蒋介石组织特别法庭,以&勾结共党,阴谋叛乱&的罪名,于1950年6月18日,秘密处死了陈仪。
纵观蒋介石称雄国民党政治舞台的几十年,凡是得罪了他的人,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无论是嫡系还是非嫡系,均无好下场。出于公心的,像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民族大义而毅然&兵谏&,其结果,一个惨遭杀害,一个终身为囚。出于私心的,像韩复榘、刘湘等地方实力派,企图独树一帜,同蒋分庭抗礼,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遭暗算。吴国桢、孙立人算是文臣武将中的嫡系,只因出言不逊、态度傲慢,于是,一个流亡岛外,一个囚禁岛内。同蒋介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宗仁,在晚年不无感慨地说:&蒋先生是个多疑而睚眦必报的人,心腹股肱转眼之间就成仇人了。&
责编:王敏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哪位国军将领敢在22年里3次逼蒋介石下野
作者:叶健君 李万青
随后,蒋介石电令将华中&剿总&所辖的黄维兵团和张淦兵团调到津浦路段去参加会战。黄系蒋的嫡系,白自然同意黄东调参战,还希望看到其溃灭,而张淦兵团是白的老本,无论如何不让调去。为此白崇禧和蒋介石在电话里吵起来。蒋介石说明东线战况的需要,白崇禧则以武汉重要,说华中地区部队太少,不能再调。双方交锋了几十个回合,争吵半个多小时毫无结果。蒋介石指责白崇禧不服从命令,白崇禧说:&合理的命令我服从,不合理的命令我不能接受。&气得蒋使劲摔电话机,大骂&娘希匹&。
在淮海战役高潮时,白崇禧已预感到了国民党将要覆灭的危机。白与其作战处长覃戈鸣讨论前途时说:&蒋快完了,我们不能为他陪葬,要一百八十度地向左转,李任潮(李济深)或许可以作桥梁,可以试一试。&从这时起便开始了&备战求和&和&求和备战&两手活动。白崇禧于12月末迭次致电蒋介石,建议与共产党谈判。白的电报是促使蒋介石于日第三次辞职下野的因素。白崇禧听到蒋介石下野的文告后,从汉口打电话到南京,非常激动地对李宗仁说:&全文没有&引退&这个词,蒋既不&引退&,你李德公怎么上台呢?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应当设法补救。&李宗仁说:&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蒋走得很干脆,不会拖泥带水。&两人因看法相左而争吵起来。最后李宗仁说:&算了吧,你这一套我已经听够了,我不要听了。&说完就把电话挂断。李、白感情自此出现了隔阂。
4月上旬,当和谈代表刘斐由北平返回南京报告毛泽东和周恩来&无论战和,人民解放军都要渡江&的决定,并幻想江南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同广西部队合作,以守卫长江。白崇禧自恃有三四十万能战之兵,为华中擎天一柱,且西南、西北还有半壁河山。又大反前态,反对和平谈判,准备通盘重新调整部署,与&共军&作有计划的长期作战,划长江而南北分治。
但白崇禧并没有完全看清形势。日凌晨,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23日解放了南京。白崇禧率部至以衡阳、邵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解放军乘胜追击,在衡宝战役中重创桂系主力,后又组织广西战役将白崇禧和李宗仁多年经营的桂系武装基本歼灭。至此,白氏的政治本钱已经输光。
1949年9月下旬,蒋介石抵达广州,他一反过去先召见李宗仁的常态,而是先单独召见白崇禧,并闭门密谈。蒋介石说:&民国十六年我们两人精诚团结,所以能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嗣后不幸为奸人挑拨离间,以致同室操戈。但后来卢沟桥事起,我两人又复衷心合作,终于把倭寇打败,收复国土,建立不世之功。今共党虽极猖狂,国势虽极危险,只要我两人能一心一德,彻底合作,事尚有可为。&一席话使白崇禧受宠若惊,心中的天平慢慢倾向了蒋介石,后来他对李宗仁谈到此事时,不禁感慨地说:&蒋先生这次倒很诚恳。&
11月份,蒋介石想复职&总统&,见逼李&劝进&不行,他转过来又要逼他下野的头号人物白崇禧对李施加影响。吴忠信受蒋之托与白崇禧商洽,吴忠信说:&蒋先生说你不仅长于军事,政治也很内行,如今局势这么严重,非你出来不可。&白崇禧被捧得晕晕乎乎,假装推辞:&哪里,哪里,本人不才,只愿为总裁效犬马之劳。&这时,他正窥视着&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宝座,不过他知道要想谋得个一权半职,没有蒋介石的点头是不行的,所以他虽然仍与李宗仁维系着老关系,但同时对蒋又暗送秋波。经过这次恳谈,白崇禧转而声称:&蒋之复出已成定局,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亦必力促实现。&
同时,白崇禧对李宗仁的所为也日益不满。他曾对程思远说:&过去三个月,德公不知谈了多少事,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扶不起来的人。他不听我的话,以致陷于今日无所作为的境地。&他还抱怨说:&总结李宗仁上台十个多月来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个宝贵的教训,那就是蒋既不肯放手,而我们也搞不通。如果长此僵持下去,断非善策&&只有蒋、李妥协,才能有利于挽救西南危局。&于是,他决心劝李让步,放弃&代总统&的名义,让蒋介石复出主政,消除当前危机。
此时,重庆迎蒋复职已如箭在弦上,白崇禧乘机劝李:&我建议德公去昆明休息一个月,由我出来调处,看看是否能够达成妥协,然后,德公再定行止。&在蒋介石的逼迫之下,李宗仁嘱托白崇禧见机行事,遂飞往昆明。
李宗仁走后,11月3日,白崇禧与程思远等商量拟出了一个蒋、李妥协的方案:蒋介石宣布复职;李宗仁回任&副总统&(但因李患胃病,急需赴美就医,并借此在美进行&外交&活动);白崇禧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11月7日,吴忠信将此方案转达到台北,蒋介石认为李宗仁不是真心求退,而是形势所逼,知难而退。吴忠信也说:&不应以研究李之有否诚意为出处之基准。&蒋介石感到此言甚是切中要害,遂对此方案作如下答复:蒋介石同意复职;李宗仁出国之议此时不能提,一提就表明蒋、李不能合作;白崇禧出任&行政院长&一事,不能作为蒋、李合作的条件。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静静]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
新闻早班车
山东热点城事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位列蒋介石“五虎上将”,却为何被称“猪将”_农业滚动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位列蒋介石“五虎上将”,却为何被称“猪将”
  “猪”将军刘峙,长期被传不会打仗,其实不然。抗日战争以前,他称得上战功赫赫。蒋介石麾下有一个“五虎上将”之说,指北伐和中原大战中能征善战、战功显赫的五名嫡系将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这五名上将,刘峙赫然居于首位。
  刘峙1892年6月生于江西吉安,穷苦农家出身。1907年,刘峙考入湖南陆军小学,奠定了一生从军的基础。此后,他相继进入武昌陆军中学、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
  但遇到蒋介石之前,他人生之路未有丝毫起色。直到1920年,刘峙担任援赣军第四军四支队一名营长,与广西军阀陆荣廷部队作战时,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受到第二军前敌总指挥蒋介石的赏识。
  能与蒋介石相识于未发达之先,而且受到赏识,这是刘峙命运转机的开始。
  屡立战功,崭露头角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创办,急需大批教官,此前与刘峙相识的何应钦向蒋介石推荐了他。蒋介石当即发了聘书,不久又调他为校本部参谋处科长。
  在黄埔军校里,刘峙除再次来到蒋介石的身边,还有一个收获,便是结识了一批以后官场能互相照应、共同扶持的朋友。他与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等教官们紧紧抱成一团,成为蒋介石日后建军、打江山的忠实骨干。
  这年11月,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组建黄埔教导一团,刘峙被任命为第二营营长,与团长何应钦一起开始成为直接带兵的教官之一。刘峙毕竟有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在第一次东征的淡水、棉湖之战中屡立战功,开始崭露头角。
  1925年8月,刘峙因功升任为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此时第一军共两个师9个团),与三团团长钱大钧、五团团长蒋鼎文、九团团长卫立煌同列。4个月后,刘峙又升任为第二师师长。随后,他率军参加第二次东征又表现相当出色,蒋介石称赞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关键,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大幸也。”
  为蒋介石上位,立第一功
  刘峙除了善战,还很忠诚,达到了蒋介石所需要的“愚忠”境界。
  1926年3月的“中山舰”事件中,刘峙率领第二师忠实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扣押了第二师和海军中的所有党代表及中共党员。遭到质疑时,他老老实实说:“我也不完全了解,我是以校长的意思为意思,校长命令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蒋介石对此自然十分满意。黄埔军校荟萃四海英豪,能打仗者不乏其人,。但既会打仗,又能“以校长的意思为意思”,不和“校长”唱反调的人,才是蒋介石需要的最理想人才。刘峙以其绝对的忠诚,为蒋介石走上“领袖”位置立下第一功。
  1927年“四?一二”政变中,刘峙又为蒋介石走上“领袖”位置立下“殊勋”。事变前,蒋介石征询上海警备司令白崇禧意见:需要多少部队?白崇禧说,刘峙之第二师及周凤歧之26军便够了。
  周凤歧是刚投诚的浙江军阀(后因反蒋被特务暗杀),真正得力的骨干只有“以校长的意思为意思”的刘峙。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成功另立“中央”,刘峙的“拥戴”之功自然不可磨灭。
  将军官位靠战功
  刘峙善战,官运也随战功不断高涨。
  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后,孙传芳乘机卷土重来,偷袭龙潭。本已返回江南的刘峙当机立断,命令副师长徐庭瑶率部迎击,自己带伤亲赴前线指挥,勇猛反击,一举击溃孙传芳主力,从而扭转了这一关键战局。随后,刘峙又率部完全克复龙潭。
  蒋介石正式复出后,刘峙又升任为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此时,何应钦因被蒋介石怀疑有异心,调任为总部参谋长的虚衔。刘峙由此成为继何应钦之后军界地位最高的黄埔教官,大有取何应钦代之之势。
  1929年3月,李宗仁、白崇禧的第四集团军(桂系)与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中央军)开战,刘峙担任讨逆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奉蒋介石之命率军水陆并进,沿长江西上,一举击败李宗仁的干将胡宗铎。随后,他占领了桂系重镇武汉,将胡宗铎等人所部包围缴械,为蒋介石打败李宗仁、白崇禧创造了先机。随着其他战场相继失利,李、白二人很快宣布下野。
  蒋介石褒奖,新集改名经扶
  1929年12月,唐生智通电反蒋。蒋介石亲笔给率军迎敌的刘峙写信,说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回南京。
  不想刘峙又一次大胜。他指挥所部先是攻城略地,随后选择有利阵地实施防御。与此同时,他又暗中策动杨虎城出兵抄唐生智的后路,最终打垮了唐生智,终结了他的东山再起之梦。
  1930年3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后,刘峙担任第二军团总指挥,率部转战东西,斩关夺隘,屡败对手。后来还打败了阎锡山麾下有名将之称的傅作义,重占济南,再次扭转战局。
  1932年6月,刘峙担任中路军副司令官(司令官为蒋介石),“围剿”中共的鄂豫皖根据地,与他的黄埔一期学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对敌。他指挥所部步步为营,最终拿下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新集和金家寨,迫使徐向前与张国焘匆匆千里长征。
  这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让蒋介石兴奋不已,特别褒奖刘峙,破天荒地将新集以刘峙的字命名,改为经扶县。有此不败的战绩,刘峙自然风光无比。
  屡屡败北,赢得“猪将”名
  不过,刘峙似乎从此江郎才尽,对日作战常吃败仗,从“常胜将军”变为“长腿将军”,官衔也被顾祝同等过去的同僚与部下超过。抗战结束后与中共重新开战,他又开始屡屡败北,赢得了“猪”将军的恶名,被蒋介石一怒之下撤职,从此闲居多年。
  直到1948年5月,何应钦就任国防部长后,重新向蒋介石推荐他担任徐州“剿总”总司令,掌管关内绝大部分黄埔嫡系队伍。蒋介石尽管接受了这一建议,但终究不放心,随即又任命黄埔一期生、抗日名将杜聿明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具体负责作战指挥。
  但在中共几位名将,特别是在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的运筹、指挥下,刘峙麾下先后投入的7个兵团、两个绥靖区,34个军,86个师,共约80万人一败涂地,被歼灭55万人。蒋介石赖以起家的黄埔嫡系绝大部分被一锅端,蒋介石也随之第三次黯然下野。
  从黄埔系的功臣,刘峙瞬间成为毁灭黄埔系的罪人。蒋介石痛恨有加,一度要查办他,因何应钦说情才不了了之。但他到台湾后,也依旧不理睬刘峙。刘峙只得流落香港、印尼等地多年,穷途末路急于糊口之际,还以上将至尊当起了小学教员。
  直到1953年11月,蒋介石才念及旧情允许他回台湾,并给予他“总统府国策顾问”虚衔,算是对他过去追随自己的慰勉。
  (摘自《蒋介石的枪杆子》,作者:张雄文)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