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房出租过程自然灾害引起的汽车前挡风玻璃有裂缝裂缝怎么处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出租房内客厅大玻璃裂纹了,房主不归还押金,要求赔偿近2000元。房东:人为损坏。本人:自然裂纹。
出租房内客厅大玻璃裂纹了,房主不归还押金,要求赔偿近2000元。房东:人为损坏。本人:自然裂纹。
辽宁 大连 发表时间: 17:15
问题与我的不同!
找法网认证系统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律师回答共 8 条
协商不成收集证据通过法院诉讼解决
律所:辽宁欣合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18:19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协商不成收集证据通过法院诉讼解决a
律所:辽宁凌飞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18:36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你好,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通过法律途径诉讼解决。
律所:辽宁迅驰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19:27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你可以起诉解决,否则,没有其他办法。
律所:辽宁楷格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21:31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协商不成的,破损原因可以委托鉴定机构确定
律所:辽宁新华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10:24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依据你们之间合同约定进行履行,如一方违约可以依据合同追究其违约责任。仔细研读你们之间签订的合同!
律所:辽宁法栋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14:26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1394205****
对造成的实际损失应当进行赔偿。
律所:辽宁诚进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22:24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1362498****
原则上由房主承担责任。
律所: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09:12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出租:出租屋
出租:门面房
合同纠纷相关词条:
遇到合同法问题您可以尝试: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找一个专业律师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看相关法律知识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绑定手机号
律师回复后我们将第一时间发送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以下的验证码继续提交
找法推荐律师
合同纠纷律师
专长:合同纠纷
找法特别推荐律师
相关法律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31自然灾害监测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31自然灾害监测
1.自然灾害监测supervisioninDis;生、发展和致灾成害全过程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进行的;2.自然灾害监测系统supervisionsys;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3.自然灾害预报和预测naturaldisast;发展规律、孕灾环境的变化和动态监测资料,对自然灾;4.地面监测系统systemofsurfaced;气象雷达、地
1. 自然灾害监测supervision in Disaster:运用各种观察测量手段,对自然灾害孕育、发
生、发展和致灾成害全过程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进行的观察、监视。
2.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supervision system in disaster: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
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灾前预测,对潜在灾害,包括发生时间、范围、规模等进行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灾中监测,随时监测各种灾害,快速准确提供如洪水、干旱、地震等重大灾害灾情信息,为紧急救援提供帮助;灾后评估,准确的灾情评估是灾后重建最主要的依据之一。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例如我国已有了由2600个气象台组成的气象监测网,由900多个综合和单项台站组成的地震监测网,由3500多个水文站、1300个水位站组成的水文监测网等。
3. 自然灾害预报和预测natural disaster forecasting and predicting:根据自然灾害的发生、
发展规律、孕灾环境的变化和动态监测资料,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和通报。
4. 地面监测系统system of surface detection:灾害地面监测系统是由卫星遥感地面站、
气象雷达、地质灾害监测仪、自动雨量监测仪、中尺度天气地面自动气象站和雷电地面定位系统等组合而成的庞大的全天候灾害监测网络。网络内部信息实时共享以达到对灾害事件的实时监控。地面监测系统由灾害地面监测基准站、地面监测站、地面监测点等不同级别站点组成。
5. 灾害监测工具supervision facility in disaster:灾害监测工具主要指用于监视灾害事件
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目标区域的状态,此外灾害监测工具的另一主要用途是监测灾害事件过程,监测各个自然因子对灾害事件的影响。按照灾害类型的分类灾害监测工具种类众多,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有监测雷达、监测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地震仪等,此外还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等辅助工具。
6. 监测雷达monitoring radar:雷达(radar)原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的缩写,雷达的基
本任务是测定有关目标的距离、方问、速度等状态参数。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包括信号处理机)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合成孔径雷达通常安装在移动的空中或空间平台上,利用雷达与目标间的相对运动,将雷达在每个不同位置上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就相当于在空中安装了一个“大个”的雷达,这样小孔径天线就能获得大孔径天线的探测效果,具有很高的目标方位分辨率,再加上应用脉冲压缩技术又能获得很高的距离分辨率,因而能探测到隐身目标。合成孔径雷达有广泛应用,如资源勘测、地图测绘、海洋监视、环境遥感等。在对登陆台风的监测过程中雷达的作用也十分强大。
7. 监测卫星monitoring satellite: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是用运载火箭发射
到高空并使其沿着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宇宙飞行器。人造地球卫星用途广、种类繁多。按用途可分为通信,气象,侦察,导航,测地,地球资源和多用途卫星。气象卫星可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每天对地球表面巡查两遍。可以获得全球气象数据。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对全球1/4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气象资料传回地面。人造地球卫星的“身体”和“内部器官”由两大部分组成:一种是各种卫星都共有的系统,如结构系统(像人体支撑整体的支架,使卫星具有一定外形和容积,并保证适当的强度和刚度)、姿态控制系统(像人体平衡器官,使卫星在轨道运行时保持一定姿态,不会随意翻滚)、温度控制系统(使卫星内部保持适当温度,保证仪器设备正常工作)、无线电(使卫星与地面保持联系)、无线(接收和发射无线电的设备)和电源(为卫星电子设备提供电能)等;二是各种不
同用途的卫星所特有的系统,如通信卫星的转发器、地球资源卫星和侦察卫星的遥感器、科学卫星的探测器等。
8. 遥感监测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卫星遥感技术是防灾减灾的强有力手段,主要是
采用卫星提供的图像监测灾害事件的动态过程。遥感具有宏观性、客观性、综合性、动态性、数字化特性,可用于多种灾害的监测。比如通过以气象卫星云图数据的处理分析为主要技术手段,有可能做到监测沙尘暴的形成、预警及其发展和评估它的危害程度。遥感地震监测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1)活动断层及地震破裂带调查;(2)房屋破坏调查;(3)生命线工程破坏调查;(4)干涉雷达(INSAR)技术应用于地壳形变监测。
9. 航空监测aviation monitoring:航空监测技术主要是采用航空摄影和航空录像来获取图
像信息。目前主要采用航空录像进行监测,用GPS导航,按照设计的航线飞行,同时能够在录像的同时接收GPS卫星信号,并获取地面影像,进行图像处理后,可实现灾害点的精确定位和灾害程度的判别。
10.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处理
地理信息的系统。地理信息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地球上的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又常称为空间信息。从GIS系统应用角度,可进一步定义为:“GIS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GIS与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开始用于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如全球变化和全球监测、全球沙漠化、厄尔尼诺现象及酸雨等。这一时期有一大批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GENAMAP、SPANS、MAPINFO、ERDAS、Microstation等,其中ARC/INFO已经愈来愈多地为世界各国地质调查部门所采用,并在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资源与环境评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防震减灾系统应建成一个服务于应急响应、灾情动态跟踪、数据分析、对策生成、辅助决策、应急指挥的防震减灾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系统中,涉及大量的需要GIS支持的工作,包括:(1)应急指挥,迅速将获取的信息与存储的数据组织起来,粗略估计灾害的分布,做出抢救伤员、扑救次生灾害、疏散安置人员最佳路径选择,各种公用设施(生命线系统)抢修、加强重要保卫、发放救灾物资的动态方案等决定,供指挥部门参考;(2)灾害评估,根据灾害估计直接经济损失、可能的人员伤亡、需要安置人员的分布等;(3)辅助决策,通过对生命线工程的管道进行网络连通性分析,道路网络分析(最佳路径分析)等,为领导和指挥部门提供辅助决策;(4)灾害预测,日常,可模拟设定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冲击,改进防灾预案;或将规划中的重要工程项目临时性地加入信息系统,估计出的灾害损失、伤亡会有助于评价该项目的适宜性、可行性。
11.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定位系统是本世纪70
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它能为用户提供全球性、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向速度和时间信息。全球定位系统由三部分构成:(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寻电文)、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2)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道平面上;(3)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特点:全天候;全球覆盖;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率:应用广泛多功能。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用途:(1)为飞机、船舶、运载体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2)布设城市、矿山、海洋等各类控制网,不需造标观测,可灵活方便又廉价
的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3)布设地面监测网,可监测地壳形变、板块运动、固体潮、海平面升降等地球动力学现象;(4)可用于标定国界、海疆和联测沿海岛屿;
(5)用于建立以地球质心为坐标系原点的地心坐标系,为建立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提供资料;(6)利用GPS和水准测量资料精化大地水准面;(7)应用在已知点上的GPS观测资料,可反求大气对流层的气象元素等。
12. 遥感(Remote Sensing,RS):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
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器(Remote Sensor),通过摄影、扫描等各种方式,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综合技术。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仪器,叫做遥感器,照相机、扫描仪等即属于此类。装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叫做遥感平台,如飞机、飞艇和人造卫星等。遥感设备是一类十分有效的灾害监测工具,通过遥感技术的辅助,决策者可以时时了解到灾害事件发生的程度、灾害波及范围的变化,辅助决策者进行灾害救助。
13. 地震监测台网seismologic surveillance network: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
测震台,要有效地预测地震,就必须建立覆盖大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由若干地震台组成的地震观测系统即地震监测台网。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现在已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通过电缆或无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遥测地震台网。此外,还有地电、地磁、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
14. 地震前兆监测台网seismologic precursor surveillance network:地震前兆监测台网是指
一定区域内为了地震预测的目的,对地球各种形变场、物理场和化学场进行观测的台站的总和,前兆台网与地震台网共同构成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两大基础性台网。地震前兆分析方法,它的预测能力主要偏重于短期、临震,现在我国根据观测的对象,将前兆观测分为三类,即形变(含重力)观测、磁电观测和地下流体观测。
15. 地震信息综合监测seismic signal complex surveillance:是运用地震地质、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以及水文、海洋、天文等多种监测手段,对地震孕灾环境、地震前兆异常、地震破坏效应及地震次生灾害进行监测。由于地震的发生源于地壳运动,因此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应力场、热场、电场、磁场、化学场的变化,地壳表层的变形、断裂活动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变化,乃至地球运动和天体的变化影响等,均可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有意义的信息资料。地震信息综合监测成果也是其他一些自然灾害预测的重要依据。
16. 地震综合预报earthquake complex prediction:地震综合预报是建立在各单项前兆预报
研究基础之上的综合,包括对前兆资料正常和异常的识别,前兆机理的探讨,以及各种异常之间相互联系的研究等。综合预报的依据是:包括中强以上地震(尤其是7级以上地震)在内的震例经验和由此提炼的震前异常图像,以及关于地震孕育过程中各种前兆显示及其机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综合预报的方法包括单项异常识别和多项异常的综合图像识别等经验性方法,以及概率性方法和物理性方法。综合预报的目的,是对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可能性及其过程进行判断,提出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意见。
17. 地震预报earthquake prediction:地震预报指地震预报机构对某一区域可能发生地震的
预报,向社会公告可能发生地震的时域、地域、震级范围等信息的行为。地震台网在对某一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球物理环境快速变化进行分析后,预测该区域可能发生地震。地震预报可以分为:(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4)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18. 地震震级预报earthquake magnitude prediction:地震震级主要以反映孕震体大小的异
常空间展布范围和反映与震源体尺度相联系的异常持续时间的长短作为特征量;据此,预测未来地震强度的主要方法是依据异常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异常展布范围的大小。异常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均以其对数与震级相关。同时,也可根据构成地震活动性图像(如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前震等)的上限震级和其他地震活动性指标估计震级。
19. 地震时间预报earthquake time prediction:关于发震时间的预报,除了统计性的粗略估
计之外,直接的预报则是建立在对前兆现象发展阶段判断的基础上。长、中、短、临阶段的划分和判定,实际上是发震时间判断步步逼近的预报方法。因此,时间预报的关键就在于对各阶段前兆现象的判断,尤其是对短临异常的认识。在已经做出短临阶段判断的情况下,更具体的发震时间判断,尚须配合对地震触发因素的时间效应的考虑,如朔望、磁暴、气象要素的突变等。
20. 地震地点预报earthquake site prediction:地点的预报主要根据异常的集中程度,并参
考异常出现的先后。孕震过程中地震活动的空间图像,如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前震群活动区等,了解能提供未来强震区的重要线索。另外,在海城、松潘等大震的预报中还发现,临震前短临异常的群集地区往往沿某些相关的构造由远及近地向未来大震的震中区迁移,因此,在短临预报阶段,追踪突发性宏观、微观异常的空间转移路线,可为强震地点的判定提供线索。
21. 地震预报发布issuance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22. 地震预警earthquake prewarning:地震预警是指对一定时间域和空间域内可能发生地
震和地震灾害所作的预测和警戒。其主要内涵有两点:(1)对地震和地震灾害的预测;(2)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和地震灾害的社会公众警戒。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地震中长期预测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预测和危险性警戒;短期地震预测与警戒;震时警戒系统、震时应急系统;地震动模型预警系统。
23. 水工建筑物抗震监测seismic surveillance on water conservancy:在重要水利工程场址
设置各类地震观测仪器,记录该地区的地面运动以及水工建筑物的地震反应。通过对比实测和设计的地面运动和相应的结构反应,可制定工程抗震安全性并检验已有抗震理论及其假定。通过对这些记录的分析,检验水工建筑物的抗震安全程度。
24. 地质体活动性监测surveillance on the activity of geologic body:主要是对孕灾地质体
的结构构造、运动状态、应力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成灾后的状态和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变,进行地面或空中、人工定时或自动地监测,为地质灾害预报和防灾、救灾提供依据。监测的重点应集中在危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和矿山地质灾害高危险区。
25.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geologic disaster prediction and prewarning: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
警信息由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部门联合署名发布,通过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广播等新闻媒体在气象预报节目中播报。预报等级统一划分为5级:1级为提醒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小;启动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巡查。2
级为提醒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预报预警时间内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4小时监测。3级为注意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预报预警时间内启动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并24小时监测;采取防御措施,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以防天气突然恶化。4级为预警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启动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区居民临时避让方案;暂停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户外作业,各有关单位值班指挥人员到岗准备应急措施;组织抢险队伍,转移危险地带居民,密切注意雨情变化。5级为警报级,24小时内,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启动不稳定危险斜坡威胁区居民临时避让方案;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学生、厂矿、企事业单位人员,关闭有关道路,组织人员准备抢险。
26. 声波探测技术acoustic wave method:滑坡、塌陷等灾害监测是采用被动式的声
波探测技术,即利用岩体受力变形或断裂时产生的声发射(以弹性波形式释放应变能的现象称为声发射),如果释放的应变能足够大,就能产生听得见的声音。在滑坡、塌陷灾害出现前夕,微裂隙产生,释放应变能,利用地音仪对岩体进行监测,就能预报这些灾害。
27. 地震仪seismograph: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
记录下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悬挂的重物的惯性,地震发生时地面振动而它保持不动。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曲线起伏幅度与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振幅相应,它标志着地震的强烈程度。地震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共同构成的,由于两种波物理性质不同,可以通过地震仪测得纵波与横波到达地震台的时间。规律表明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按此规律即可求出震中距。
28. 滑坡崩塌监测landslip and slide surveillance:主要包括位移动态观测和水动态观测两
个方面。地表位移监测可掌握滑坡表面各部分的动态变化;既观测平面位移量,又观测垂直方向(即高程)的位移量。方法很多,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使用简易的观测方法和精密观测方法。适用于群测群防监测的简易观测方法主要为机械测缝法,即在裂缝两侧或滑带两侧插筋、埋桩或作标记(粘贴水泥砂浆片、纸张或玻璃片)等,用钢尺直接测量位移数值。精密观测法即借用观测网(方格网)用经纬仪测量各观测桩的平面位移和用水平仪测量其高程变化。深部位移监测是为全面掌握滑坡体各个部位的位移动态情况而进行,方法主要有:测斜仪法、放射性同位素法、电阻丝片法、金属球法。
29. 泥石流监测debris flow surveillance:包括对泥石流物源和水源的监测。物源的监测主
要是监测:泥石流形成区松散堆积物的面积、体积的变化;泥石流形成区和流通区内滑坡、崩塌的体积和变形情况,是否有裂缝产生、裂缝的变化;泥石流形成区内森林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水土保持的状况等。水源的监测主要包括:降雨量及其变化;水库、堰塘等地表水体流量、水位及堤坝渗漏水量;坝体稳定性和病害情况等。
30. 地面塌陷监测ground collapse surveillance:(1)地表监测,主要是监测地面、建筑物
的变形,通常设置一定的点位,用水准仪、百分表及地震仪等进行测量;监测水点变化,比如井孔、泉点、矿井突水点、水库渗漏点等水量、水位及水质的变化。(2)地下监测,借助物探或钻探方法查明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采用伸缩性钻孔桩(分层桩)、钻孔深部应变仪等监测地下岩、土体特征的变化。(3)塌陷前兆现象监测,包括抽、排地下水引起泉水的干枯,地面积水,人工蓄水(渗漏)引起的地面冒气泡或水泡,植物变态,建筑物作响或倾斜,地面环形开裂,地下土层垮落声,水点的水量、水位和含沙量的突变以及动物的惊恐异常现象等。
31. 地面沉降监测:ground subsidence surveillance(1)沉降区的水准测量点定期测量;(2)
含水层地下水开采量(含回灌量)及地下水位长期观测;(3)沉降标、孔隙水压力标和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31自然灾害监测等内容。 
 基于遥感和 GIS 监测、分析技术的特点,理解灾前、 灾中和灾后监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在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搜索,使 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其在自然灾害监测防御中的...  朔州市二中 2013――2014 学年高二地理选修五训练案 编制:赵国峰 审核:高一地理备课组 班级: 姓名: 等级: 第一节 一、学习目标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2)空间...  但是, 当前我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特别是预警机制不够健全、 应急反应不够迅速、监测点覆盖面不够广,辐射范围小,灾情处置不够科学,某些...  只要永不舍弃,就能创造奇迹 第一节编写人:王汝华 审核人:于爱华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编号 0705009 使用时间: 等级___ 班级___ 姓名___ 学号___...  备课组:地理组 主备人:武惠惠 授课班级:第一节 第三章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教案 持案人: 教学目标 1.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建立,体会随着技术进步...  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 科技手段(如 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 灾...  自然灾害与防治检测_高三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二地理第十三周周...(2)加强监测预报;加强 灾害管理;制定应急计划,灾害发生时,有条不紊的开展抗灾...  通过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对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并科学、 系统的分析,建立起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系统体系。通过对自然灾害监测,灾害破 坏预测, 提出优选方案和...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 的科技手段(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玻璃裂缝修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