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阎魔护法和大威德金刚还有印度教三大神的死神阎魔王是同一个人吗?

&&&&&&&&&&&&&&&&&&
【阎魔天曼荼罗】&&&&&&
【阎魔天曼荼罗】
  阎魔天曼荼罗,即以阎魔王为中心所建立之别尊曼荼罗。乃为祈冥福、延寿除灾而修阎魔天法时所用之曼荼罗。其图相有数种,据《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所载:「主尊阎魔天乘水牛,右手执人头幢,左手仰掌,垂右脚;有二天女及二鬼使者随侍。」《觉禅钞》之图相为:「中央阎魔天踞于水牛背上,左右有二后,其外边各安成就仙、遮文荼,天之上部中央有泰山府君,着唐服凭机,其左右坐衬且瑰取吉尼。天之下方中央有五大道神坐于床上,其左方为司命、右方为司录。」〔大日经卷五秘密曼荼罗品、大日经疏卷十六、阿娑缚抄卷一五四〕
  阎魔王,梵名 Yama,巴利名同,又作夜摩、焰摩、琰摩、阎罗、剡魔,意译作双、双世、遮止、静息、缚、深恶胜业、可怖众、平等。护世八方天之一,十方护法神王之一,十二天之一,外部二十天之一。于密教中特将阎魔王称为焰摩天,而列之于天部。然焰摩天之形像与阎魔王不同。于现图胎藏界曼荼罗,焰摩王位居外金刚部院南门之西方,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执人头幢,垂左足,跨乘水牛。其右为黑女天,下位之外边有泰山府君,内边有二鬼使者。又因焰摩为鬼界之王,故于此西方列诸饿鬼众。种子为 (yaj),三昧耶形为人头棒(梵 danda)。又以此天为本尊之修法,称阎魔天法。修此法可延寿除灾,若为祈冥福时称冥道供,或蜡烛供、纸烛供。行法之时,先于坛上设焰摩天曼荼罗之座位,次置供具、供品,于中立一蜡烛,其后唱颂尊名并行点火。〔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大日经疏卷五、大日经义释卷四、供养十二天威德报恩品〕
  阎魔王,梵名 Yama-rāja,又称阎罗王、阎王魔、琰魔王、阎魔罗王、焰魔逻A、阎摩罗社、琰魔逻A。略称阎罗、阎逻、焰罗、剡王、阎王、死王。为鬼世界之始祖,冥界之总司,地狱之主神。于上举诸译语中,双,谓兄妹共为地狱之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又称双王。双世,谓并受苦与乐之意。遮止,谓遮止罪人更造恶业之意。静息,谓罪人依王所示,知己罪而静息之意。平等,则谓业镜平等,自彰其罪之意。又阎魔王之诸多异称中,以「阎罗王」一称广为世人所知、所用。
  阎魔王原为印度吠陀时代之夜摩神(梵 Yama),乃日神(梵 Vivasvat)与娑郎尤(梵 Saranyu)之子,与其妹阎美(梵 Yamī)为同时出生之神o,故称双王。另据波斯古经阿凡士塔注(Zend Avesta)载,人类之祖威梵哈梵特(Vīvanhvant)始作苏摩酒以祈神,由此功德而得一子,名为伊摩(Yima),此子即是夜摩。由上所述,可知此神之起源甚早,然其发达之时代,或在吠陀时代之后期,此神与水天(梵 Varuna)、祈祷主(梵 Brhaspati)、阿耆尼(梵 Agni)三神有密切关系。
  《梨俱吠陀》中,亦载有关于此神之赞歌,及此神与其妹阎美之对话,其中,阎美称夜摩为「唯一应死者」(梵 eka-martya),且夜摩亦欲死,故愿自舍其身,入于冥界,而为众生发现冥界之路,是为人类最初之死者,被称为死者之王。此时代夜摩之住所,在天上界最远之处,系一常奏音乐之乐土,有二犬为使者,常徘徊人间嗅出死者,以导之入冥界。然于《阿闼婆吠陀》中,则将夜摩之住所转至下界,称为夜摩城(梵 Yama-pura),系专依死者生前行为之记录而司掌赏罚之神。至史诗《摩诃婆罗多》(梵 Mahābhārata)中,亦详细记述夜摩恐怖之相貌,穿着血红色衣服,头戴王冠,骑水牛,一手持棍棒,一手执索。此时代之夜摩具有两种性格,一即所谓之死神,率领诸多使者夺人之生命,故当时称「死」为往夜摩宫,称「杀」为送夜摩宫;另一则为死者之王(梵 Preta-rāja)、法王(梵 Dharma-rāja),住于南方地下,为祖先世界(梵 Pitr-loka)之支配者。
  后世印度教神话传说中,则将夜摩视为专为死者灵魂带来苦恼之恐怖神。此一夜摩思想被引入佛教后,受上述诸种思想之影响,故夜摩一方面为居于六欲天中第三位之夜摩天,另一方面则为冥界支配者、人类行为审判者之阎魔王。
  关于阎魔王之摄属与性质,于诸经论中有诸多异说,可归类为下列五种:(一)地狱趣摄,据《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大楼炭经》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二等所举:「在阎浮提之南,大金刚山内,有一阎罗王宫,其主名阎罗王,此王虽君临地狱界,然亦同其他罪人一样,于昼夜三时仍须受火热之苦。」(二)鬼趣摄,或饿鬼趣摄,据《正法念处经》卷十七、《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俱舍论》卷十一等所举:「阎魔王为恶鬼(或饿鬼)之主领,号阎魔鬼王,住于阎魔罗界(饿鬼世界)。」(三)阎罗王趣,于《六十华严经》卷十一、《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等:「将阎罗王界与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并举。」由此推测,此等经论或认为在三恶道之外,另有一阎罗王界,此三恶道不为阎罗王所摄属。《六十华严经》卷十一(大九?四六九上):「如重病人常被苦痛、恩爱系缚在生死狱,常不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处。」(四)变化作,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五、《二十唯识论》等所举:「阎罗王化现于地狱中,以教诲罪人知其罪业,及所应受之刑罚与狱名。」(五)菩萨作,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八等所举:「菩萨化现为地狱主,以教诲罪人。」又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一、《大方广十轮经》卷一等所举:「地藏菩萨以不可思议之坚固誓愿力,化现梵天、自在天、禽兽身、地狱卒身、阎罗王身等,以济度一切众生。」
  另就阎魔王之使者(天使)而论,据《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大楼炭经》卷二、《起世经》卷四等载:「阎罗王常遣老、病、死三使者至世间,明示无常之苦,以警惕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免堕于地狱中。」又《中阿含》卷十二天使经、《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中:「则以生、老、病、死及治罪为阎罗王之五使者。」流传于民间之「阎罗王的三封信」故事,即是根据老、病、死三使者之典故改编而来。
  阎魔王之思想经由佛教传入我国后,与道教之信仰相结合,而益形盛行,遂衍生出冥界十王、阎罗十殿等说。据《预修十王生七经》、《地藏十王经》等载:「阎罗王为冥界十王之第五,本地为地藏菩萨,系于冥途中掌管亡人五七日(即第五个「七日」)时之冥王。据传阎王掌管之冥界第五殿,系大海底东北部沃魇轮谢酱蟮赜笆镄男〉赜M龌暝诘执锏谖宓钋埃胂戎痢竿缣ā股瞎弁铀镌谘艏渲樾危蟛胖链说钍苌笈校说钛滞跆嫖匏剑行陶毖侠鳎由鲜镄男〉赜ㄖ锸廊酥嵝摹⑿靶摹⒍拘摹⒃剐摹⒑扌摹⒁摹⒍市摹⑺叫牡绕安徽模恃喝氪说钪龌辏龈鲂木ú⒚嫒萦蔷澹钆率艿狡市厝⌒闹倚獭!
  阎魔王在密教中摄属于天部,称为焰摩天,为护世八方天之一,十方护法神王之一,十二天之一,外部二十天之一。〔八十华严经卷十、灌顶经卷十一、卷十二、铁城泥梨经、大日经卷一、卷五、正法念处经卷十六、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二○、大宝积经卷七十五、Q度三昧经、立世阿酬悸劬砹⒕戆恕炒锬ニ痴砺劬砣弧㈣べなΦ芈劬砣摺⒕硭氖⒒暇叫蔷砹⑿σ粢寰硎⒕矶弧
&&&&&&&&&&&&&&&&&&&&&&&&&&&&&&[转载]阎罗护法十六眷属众
阎罗护法十六眷属众
亦称雅曼惹杂明王主从众&
雅曼惹杂即是护法阎魔法王——阎曼德迦或译音当己却甲、当金却甲,也称地狱主。
具体“十六眷属众”是哪十六? 目前待详
现&找到资料是:
一一地狱。有十六眷属。云何十六。答曰。一一地狱各有四门。一一门各有四眷属...有阎罗王住处。是根本住处。其余诸渚亦有。住阎浮提渚者有二种。一有威德。...
閻魔天:此尊頭部有枝大牛角,類似大威德金剛;但此尊以戰鬥姿踏在「水牛上」,此為其不同之處。此護法神頭戴五骷髏冠,大肚外凸。防止鬼界眾生的傷害,為此尊之主要功德,故又稱為地獄之神。
具誓法王当金却甲
藏传佛教各教派都有自己特殊的护法,具誓法王当金却甲——即阎罗护法是文殊的化身,虽然各教派都较重视,但格鲁派最为倚重。藏传佛教非常重视“三根本”,即上师、本尊、护法,而格鲁派的上师、本尊、护法都是文殊,因此格鲁派有文殊之教的称号。在格鲁派中,修上师瑜伽是以宗喀巴大师为皈依境,而宗喀巴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殊的化身;大威德怖畏金刚是宗喀巴极其推崇的本尊,也是文殊化现的忿怒本尊;格鲁派最重视的护法——阎罗法王也是文殊化现之护法。
在甘丹寺内,有格鲁法王甘丹赤巴的宝座,是格鲁派最高教主的象征。据说是阎罗法王在这宝座下面承托,无学无德之人难以居之。因宗喀巴在世的时候,曾把格鲁教法托付给阎罗法王,故此护法为格鲁派之不共护法。
阎罗护法一般分为三种,即外、内、密阎罗法王。外修阎罗肤色蔚蓝,赤身露体,体型矮胖,大腹低垂。一面二臂,为忿怒牛面,上有二角,锋利无比。三目圆睁,血盆之口大张,暴出四颗獠牙。须眉似火,赤发上冲。右手持骷髅杖,左手握缚魔索,以右蜷左展之势踏立于青蓝忿怒水牛脊骨之上。旁边“杂母支”母身色蓝黑,一面二臂,右手持三尖叉,左手持盛血颅器,仰视阎罗。也站立于凶暴水牛脊背之上。此“外阎罗”即居于南方七层地下,掌管一切生命轮回之狱主,为护持业果教法及下士道之护法。
内阎罗即流动于左右二脉中的业气,其人格化的形象为蓝黑裸体,一面二臂,面如忿怒罗刹,三目如世界末日之烈火般怒视一切。身形短而粗壮,大腹低垂,项佩五十新鲜人头以为装饰。头戴五骷髅顶饰,须发浅黄,向上猛旋。在最顶部饰以黄色金刚杵,象征不动金刚安住。虎皮之裙围缠下身,具足坟场八种装束。右手持弯刀高举,左手持颅器当胸,以右伸左展之势踏立于日轮仰卧之罗刹上。在三种阎罗当中,内修阎罗最受重视。宗喀巴大师曾经著作一篇极其有名之,在格鲁派内流传。
内炎魔护法
密阎罗是指流动于二脉中的分别心识,人格化的形象为一面二臂,通体赤红。右手捧持如意宝珠,左手当胸持满血甘露顶骨。项佩五十新鲜人头,头有二角,顶饰五骷髅顶冠。相貌凶残,阴森恐怖。阳具坚挺,以右蜷左展之势,踏立于红色水牛背上。
修持大威德本尊者,大都以阎罗作为自己不共护法。因此在西藏唐卡绘画中,我们会看到大多数的大威德唐卡下方,都绘有这三法王护法的形象。
(具誓法王当金却甲介绍&作者:曲世宇&&&&编辑:喜饶嘉措)
外修阎魔护法赞颂祈祷文
宗喀巴大师 &造
&(能海上师译本,取自《文殊护持正法王供养仪轨》或者《文殊护持正法王满足供养激赞仪轨》)
无常主者正南方&&七层地下铁城住
即是司命鸦马使&&&黑色水牛座上踞
原生鸦字所变杖&&&从骷髅相化现身
强犷忿怒水牛面&&&啖世张口呲利牙
瞋目赤圆光闪闪&&&头发红黄焰然竖
左手执索仇怨系&&&右挥白杖击微尘
执法大王狱使等&&&麻母大神匝目支
三叉颅器作执持&&&调命年有令发时
临享大肉膏血等&&&大悲仇怨速解脱
现仇并诸隐祸害&&&魔等障难中断类
捉之缚之紧捆之&&&来之伏之使敬之
戮之遣之令挺之&&&裂之压之昏闷之
折之毁之坏碎之&&&消灭勿令微尘馀
嗡嘎拉日巴吽呸打
嗡杂目尼吽呸打
(注:1、“鸦”、“白”原文两字处缺,参考别版本补之。
2、后边蓝咒字加自于胡雪峰、加木样·凯朝编译本,取自《藏汉蒙对照无上瑜伽大威德金刚十三尊成就仪轨》)
内修阎魔护法赞颂祈祷文
&宗喀巴大师造
内成就之广赞
(能海上师译本,取自《文殊护法王及水陆供仪规》(或名《文殊护持正法王满足供养激赞仪轨))
二足蜷伸,稍形合拢,并其轮围四方,所有自在能作主者,略似四山显成,凶恶威猛,水牛之面,血口大张,洪声可怖,犹如大山崖石崩裂,震遍三界之地,此是大觉唯一智父,圣妙吉祥随机相应调伏之故,现威猛身,超三世间,阎曼德迦。谁能恭敬礼拜乃至赞颂狱帝主者现在遭逢诸障之时,谨慎过度,须弥彼岸,彼之洪音震响,犹如深水漩涡,动击唔唔,大声汹涌瀑流现,猛烈火,焰黑烟交驰,变态万千,种种电鬘,云雨疾速景相之中,
&&&&又复触之奇热,最极难忍具足坚硬,五色圆形鬘纲绕护之中,复现观若远离无知,涂膏亦能出生黑法动摇色心,油脂凝血充满大海之上,日轮垫坐,踏伏最近能作灾害黑魔之类,而作笑弄颠覆。体上现有阎曼德迦大王,显现目精黑耀犹如元药,身材精干,黑矮适度,双足右伸左蜷,而具动摇大地之势,头发浅黄,微旋向上,冲立头上五元骷髅而为庄严,金刚宝杵安立顶门,新斩滴血人头之串,为颈庄严,三目睁矃,动转怒视,呲锐利牙,血口大张,呼吸急勇,而吐毒蛇之气,右手执持威光炽然钩钺之刀,能断截魔部头首之状,左手执持满血妥巴,而为受享,下着威猛虎皮之裙,更显甚大凶很,我今于此狱帝主者,如其所有心悦食物之种类受种享而作供奉,惟愿不动不懈,迅急忆念于我瑜伽行人,随其如何必需之事,一切能作成就,
&&&&别者,彼之四方隅间,钢蹄坚利,水牛座上,踞有白黄红青四部焰摩大王,头作威严忿怒水牛之相,二足伸蜷,具势昂然蹲踞,头安骷髅之具,为美庄严,张口展眉均现大红之色,降伏魔军,金刚咒音,声如霹雳震吼,是亦能作息增怀伏,
修行成就之主,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再再称扬赞欢,圣妙吉祥之声,传宣遍布一切大地,彼以最胜圆满觉位,如同虚空遍广之身,而具一切事义能作之力,尽其所有,谁亦不能障伏于彼。
若有于此阎摩使者,恭敬供奉受持其法,并及法王阎摩一切眷部之者。于其夺窃胜道宝藏之贼,及诸黑法精进亲友之类,所有一切悉皆令其碎灭无馀,决定能作也。
&&&此焰摩法王内成就修行方法之赞文是降碎魔军之大笔手也,彼即持戒精进部器持得之吉祥海,为彼弟子等作白,请于狱帝瑜伽修行成得之事,故胜尊善巧贤慧名称大德之作也。
另一版 &夏坝仁波切译&&
江沽玛(内修阎摩法王赞)
& &《文殊护法王内修赞文》
宗喀巴大师造
那摩希入彼加尔本日啊瓦雅
二足曲伸,微微顿地,四大轮围,须弥山王,皆猛力摇震。
凶恶威猛,水牛之面,血口大张,洪声可怖,遍满三界中。
胜者独父,圣妙吉祥,为调恶众,示威猛相,阎魔敌世尊。
对彼恭敬,礼拜赞颂,令众魔军,各个收敛,非尔猖狂时。
如山崩裂,深水漩涡,汹涌瀑流,呼呼巨声,持续轰鸣响。
猛烈火焰,滚滚黑烟,汇聚绞绕,若万千电,闪击密云中。
最极难忍,触之奇热,异常猛烈,五色火轮,鬘网绕护内。
如同千万,暗冥所涂,黑色法源,油脂浮动,血海波涛涌。
七马之主,以为座垫,其上仰卧,黑色药叉,上立阎魔王。
黑若目药,短而粗壮,其身双足,右伸左曲,动摇大地姿。
发色浅黄,猛旋向上,头饰五颅,庄严金刚,怒杵顶门上。
鲜血所染,湿头环鬘,为颈庄严,三目狰狞,动转怒视中。
锐利牙龇,血口大张,呼吸急勇,犹若毒蛇,猛然喷戾气。
右手钩刀,炽燃高悬,魔部顶上,左持满血,嘎巴拉受享。
下着威猛,虎皮之裙,大怒尊于,阎魔敌前,如是立誓者。
莫逸莫逸,迅急忆念,往昔誓言,瑜伽者我,所托皆成办。
彼之四方,钢角钢蹄,最极坚利,忿怒水牛,所成座垫上。
白黄红青,别别身色,四大阎摩,威严忿怒,水牛之相貌。
足姿曲伸,昂然蹲踞,寒林八饰,而为庄严,张口赤目瞪。
催伏魔军,如金刚雷,所赞诸尊,令我成办,息增怀诛业。
总之为证,胜者屡赞,美名传扬,遍满大地,圣妙吉祥位,
利乐一切,遍空无余,如母有情,未得最胜,圆满正觉间。
敬听领受,阎魔敌尊,诸教诫者,阎魔法王,以及眷属众,
将黑怨魔,诸眷属等,正道圣财,夺窃之贼,摧灭尽无余!
  此阎摩法王内修之赞文为善巧贤慧名称大德之作,是摧伏魔军之殊胜方便。若有清净持戒,精进修行大威德金刚及阎魔护法之殊胜法器者,修此赞文,必得相应事业成就。此为下密院历代大德所公认,并按下密院传规,此颂于非法器之家不得念诵。
  夏坝仁波切译于沈阳北塔护国法轮寺自舍内,时惟日星期五,旧元乙酉年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吉祥圆满!
——————————————————————————
海外典藏十九世纪西藏佛画:地狱之主--阎罗王图&赏析
( 06:26:52)
转载▼
(高清大图放大更震撼!)
十九世纪 西藏佛画
海外典藏西藏唐卡&&隆日编译
&&&&此唐卡构图独特,形象生动,描绘的是以阎罗王为主尊的六道轮回图。画面中心的阎罗王手中放射出三道白光,象征三善道。画面顶部正中是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即通向佛国。画面右上方是天道的世界,&天道下方即是阿修罗的世界。此画很详细的描绘了阿修罗世界的大树茁壮成长,但花果均结在天界,供天人们享用。修罗们大怒,手持剑戟发兵与天人征战。画面的左上方是人道的场景;下方为畜生和饿鬼道的场景。画面梯形空间及二侧下半部均描绘的是八热地狱和八寒地狱的场景。
&&&&画面正中最醒目的蓝色圆环内,主尊阎罗王头戴骷髅宝冠,双目圆睁,右手高举宝剑,左手持“业镜”,右腿横盘,左腿弓曲,呈自在姿安住在法座上。阎王左侧一牛头马面之狱卒手持一杆长称,正在对亡灵的善恶进行称重,以判断善恶的轻重多寡。右侧有一裸上身的侍者,正在根据左侧善恶评判的结果,将勒在裸体亡灵脖子上的套索拉紧。在法座下面有黑白二人对弈,他们正在掷骰子,黑色代表恶,白色代表善,根据掷骰子的结果来确定面前两个裸体蜷缩亡灵的命运。
【琰魔法王】
(天名)琰魔为劝善惩恶之判官,故谓为法王。药师经古迹记曰:‘晓悟罪人,止众恶故。虽鬼界摄,亦名法王。’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脣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是梵文的音译,也可称阎罗天子,或称阎罗大王。阎魔,即琰摩、琰摩罗。意译为"缚",缚有罪之人也。原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管理阴间的天王,有兄妹双王之说,称兄治男魂,妹治女魂。以阎王作为阴间的主宰,掌管地狱轮回,
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 。原来阎王只有一人,由治事现为五人,其僚佐有十八人。唐代时,民间传说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岳卫兵之说,
同时也有地狱分为十殿 ,十殿均有主 , 称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号 ,合称十殿阎王 。
阎王在《梨俱吠陀》中即已出现,佛教沿用这一说法,称阎王为管理地狱的魔王,据《问地狱经》(佛教大藏中没有此经,是否属于伪佛经,尚无考证)载,阎王从前是毗沙国的国王,在与维陀始生王的战争中因兵力不敌而立誓,愿为地狱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领所属百万众共同立誓,共治地狱罪人。十八臣就是后来的十八地狱之小王,百万之众即后来地狱的众多狱卒。阎王所住的宫殿位于阎浮提洲南二铁城山外,纵广六千由旬。
另据《禁度三味经》(佛教大藏中没有此经,是否属于伪佛经,尚无考证),阎王治下有五官,鲜官禁杀,水官禁盗,铁官禁淫,土官禁二舌,天官禁酒。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说:"梵音阎魔,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报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但未明有其他阎王。
阎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传说他是阴间的国王,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阎王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享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中国佛教中,又有十殿阎罗之说。十殿阎罗是中国佛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这一说法始于唐末。见《释门正流&利生志》其名分别为: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因分居地府十殿,故名。后道教也沿用此说。
阎罗王的真相——阎罗王的各种名称及阎王妹也管地狱
阎罗王是佛教地狱中的最高司法官,人人畏惧惊恐。现在我们拟对他作一小小研究,以明真相。
阎罗王,梵语 Yama-raja,西藏语
gsin-rje。又译夜摩耶摩、焰摩、焰摩、琰摩、剡魔、阎摩、琰魔。另又能译作双、双世、遮上、静息、縳、深恶胜业,可布众,深能静息、平等。在梵语焰摩
Yama 上,再加
raja(王),而成焰摩王、阎罗王、琰魔王、阎王魔、或阎摩罗社、琰魔逻阇、焰摩逻阇、阎魔罗、阎魔罗王。阎罗王又简称阎罗、阎逻、焰罗、剡王、阎王。或称焰摩天、死王。
阎王被迷信是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梵语中的另一译名「双」,据说是因阎王兄妹两人共同统管鬼世界之故。兄阎王治男鬼,妹阎美
治女鬼,是统管女鬼的「女王」。但中国佛教僧人对信徒绝对不提这个「女头头」,这是因为「女人」在佛教中地位低微,惟恐女人在佛教中起「革命」(?)。「双世」意为阎王自身苦乐并受,自身难保(详见第五节)。「遮止」意为阎王令人不再造恶,予以遮止。「静息」意为罪人听王示语,便知己罪而静息。「平等」意为业镜平等,其罪自能彰显。玄应音义二十一:「焰摩」或作阎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又云阎摩罗。此言缚,或言双世也,谓苦乐并受,故云双世,即鬼官总司也,又作夜磨卢迦,亦作阎摩罗社。阎摩,此云双,罗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地狱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双王」。
慧琳音义第五十「阎摩梵语,鬼趣名也,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摄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故三启经云,将付琰魔王、随业而受报,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即其事也」。慧苑音义上:「阎罗,具正云琰摩逻阇,此云遮止,谓遮止罪人,不更造罪」。俱舍光记第八:「琰魔王,旧云阎罗者,讹也。琰魔,此云诤息,谓犯罪人,不自知过,于苦不忍,违拒狱卒,更造过罪,由王示语,便知己罪,意分而受,息诤息罪,皆由王故,故名诤息」。瑜伽论记第十六:「焰摩即本地分曰静息王,静息诸罪也」。俱舍论第十一:「琰魔王使诸逻剎裟掷诸有情置地狱者」。关于经部记载阎罗王,有长阿含经第十九地狱品、大宝积经第七十五、地藏菩萨本愿经……等多处。「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长阿含第十九)。
详说地狱及十六眷属地狱——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菩萨神力,俱诣忉利,请问众生不...关于八热地狱的十六个眷属地狱的名称,在《长阿含经》中说整个八热地狱有十六个...
礼敬上师三宝!
说明:本博博文关于“护法精简介绍及探讨”部分&&,为网上资料搜索汇集整理,属课外扩展阅读,仅供参考,或对或错,君自参悟,所谓定解,请各自依师教授开示。
金刚童童&&合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威德金刚像
我的图书馆
大威德金刚像
(点击看大图)
——藏传佛教大威德金刚
西藏为观音菩萨教化区域,汉地为文殊菩萨教化区域——这是西藏密宗白教某活佛的说法,以老子、孔子传的是文殊之法,也许是深入汉藏两种文化内涵后的高见,也许是为向汉人传密法的方便。
以教化而言,也可说西藏是文殊菩萨的教化区域,因为密宗中最大势力的黄教便是供奉文殊菩萨的。黄教创教之主——宗嘎巴被称为“第二佛陀”,相当于释迦牟尼,同时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黄教的根本大法——大威德金刚法便是文殊法系统,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愤怒变化身。修习大威德金刚法,以念文殊七字咒为前导,七字为“嗡啊惹(ra)啪嚓哪帝”,为何如此?
有解释为,大威德金刚威猛,容不得修行者一点瑕疵,如果修行者先修文殊七字,等于和大威德的亲人搞好了关系,有一层亲情在,大威德也就宽容了——哈,我们汉人的人情世故也在佛法中,这是佛法顾念人情的一个趣味吧。
大威德金剛其像凶恶,据说是文殊菩萨为降伏死神,所以变出死神的恐怖像,并且升级了,结果死神见到更恐怖的自己,便吓死了。因此典故,所以大威德金刚又被称为閻魔德迦,阎魔指死神,汉人称死神为阎王,大威德金刚便是升级版死神相貌的菩萨。
藏语发音为“多吉久謝”,
意為“怖畏金剛”,汉译大威德明王。怖畏九头,
代表九種镇压阎王的契经。三只眼,意為无所不见。中央头是黑色,为水牛头;右三头,中青、右红、左黄,象征愤怒、权势、安静;左三头,中白、右灰、左黑灰,表示清淨、死亡、憤怒;居中再上为紅头,象征是吃人夜叉,名“三怖”;最高一头为黃色,呈现文殊本像,象征慈善和平。
恶丑的大威德金刚像上,却以俊美的文殊菩萨为最上。注意,西藏的文殊菩萨不是汉地明清佛教雕像中庸俗的中年胖子,而是十六岁少男,在西藏密宗恢复青春活力的修法,便是观想自己为白骨,然后白骨生肌,长出一个童子文殊,五官精致,气色清爽。
文殊菩萨是人脸所能美到的极限,所以能令修法者重现生机。文殊与大威德强烈的美丑对比,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佛魔同体、美丑同在。大威德的丑本是文殊的慈悲,文殊的美则有大威德的变化。
大威德的丑,除了视觉效果,也有比喻含义。其头发向上飘飞,全心向佛之意。共三十四臂,再加身、語、意,表佛法的三十七道品。三十四手都有持物,右手由上而下分別持:高秧、月刀、白筒、杵、勾刀、标枪、月斧、剑、箭、勾刀、棒、人骨杖、法轮、金刚杵、椎、匕首、手鼓。
&&&左手自上而下分別持:象皮、人骨碗、天王头、藤牌、鮮左腿、长绳、弓、人肠、鈴、鮮左臂、丧布、三尖矛、炉、颅器、人左臂、军旗、黑布。
&&&共十六条腿,压阎王的十六面铁城,亦象征十六空相。右八腿屈,压八天王,八天王的形象为男人、水牛、黄牛、鹿、蛇、狗、綿羊及狐狸,降伏八天王表示八成就;左八腿伸,压八女明王,女明王為鷲、梟、鴉、鸚鵡、鷹、鴨、公雞及雁,降伏住八女明王表示八自在清淨。
汉语是象形文字,凡象形文字的文章都逻辑弱而意境强,所以汉语可说是最具诗意的文字,能有三两句勾勒万千世界的禅诗。藏语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文章逻辑性强,所以能诞生宗嘎巴旁征博引、逻辑森严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金刚道次第广论》。
但除了以藏文传佛法外,西藏还有另一个悠远广博的体系,那便是西藏唐卡。因为大部分藏民是不识字的,对于他们,薄薄一张画便是一部厚厚的佛经。研究西藏密宗修仪轨时,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形象思维的要求,即便是一个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也会觉得吃力,而一个草原上的牧民便可以轻易达到,这便是千年传统自小的熏陶。
大威德金刚拥抱有一尊裸体女人,以立姿作爱。此女左腿勾在大威德金刚胯骨上,这是伦巴舞中女人常作的动作,伦巴舞模仿性爱动作。而在《印度爱经》中,称此动作实为高难,必须女孩从小受舞蹈训练,长大后方有可能做到。
一处风水长一处人,以传统汉人看,这个动作极为淫荡,北京雍和宫中抱女的大威德像是从肩膀位置就用布遮上了。
但据西藏法本解释,这不是淫荡,而是悲情。这个女人叫“弱浪玛”,又名“起尸女”,是大威德从坟墓中救出的尸体,她死而复生,投入大威德怀抱。以此象征大威德金刚有战胜死亡的能力,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恐惧。
人类处处有恐惧,食物、名声、金钱--------人类的恐惧很多,人类有太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人类最深的劣习是吝啬。
人类是地球上覆盖面最广的大型物种,之所以分布广阔,是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排斥,所以吝啬与冷漠是人类的基本特性。个体与个体也有极度密切的时刻,就是男女相亲之时,即便是极恶之人也会在这一刻有一丝温情。 
在这一刻,如有灾难降临到与自己相亲的女人身上,即便是极恶之人也会有一丝发自心底的震惊吧? 
大威德金刚的最本修法之一,便是观想与自己相亲相爱的女人被各种灾难击中,用这一刻的痛苦悲愤,激发出关爱他人的慈悲,攻破人类心理坚固的吝啬冷漠,所以名为“大威德”。 
  大威德是无上瑜伽部大法,多至百万颂,有无尽深意,包括无尽方法。以上所言的“女受不幸想”是其中一个简法的一个环节,讲出只为解释误会,大威德的淫行中并非淫欲心。 
以上是对大威德双身像的粗略说明,另一幅大威德单身像在北京雍和宫中,也是自肩膀便遮上了布,得到这张照片全照实为难得。
(此像不便上传,暂以单身唐卡替代,这一副大威德的单身唐卡现在汉地十分有趣,一些北京大公司老板的办公室都挂有这一形象的大威德,问之,是避邪发财,大威德竟成了财神!)
除了怀中没有弱浪玛,其与双身像大同小异,此处不琐述了。只讲一点形象之外的,修大威德金刚单身法,需要黑芝麻。以芝麻象征人的罪恶,观想大威德金刚将芝麻吃光。
牛吃草,水牛脸的大威德金刚吃芝麻——算是对牛相的合情合理的运用吧,牛吃草时专注驯良。大威德金刚虽是水牛相,但这水牛像却更接近鳄鱼、龙,而吃代表罪恶芝麻却真的是一头水牛般专注驯良。
它是以极大的善意消除我们的罪恶,这也是它文殊本质。大威德心中心咒真的只是一味威猛,不如文殊七字咒慈悲么?感受一下“嗡,舍追,哈啦惹(ra)啪,哄,欠,舒哈。”
馆藏&1254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教与佛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