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性支出与财政转移性支出出有何不同

【图文】比较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比较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大小:790.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导读:第六章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第一节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和项目,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购买性支出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政府投资性支出最大区别是属于非生产性、消耗性支出,所以有时又称这类支出为社会消耗性支出,这类支出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是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一项重要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之一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和项目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购买性支出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政府投资性支出最大区别是属于非生产性、消耗性支出,所以有时又称这类支出为社会消耗性支出。这类支出并不形成任何资产,但是它是社会再生产所必须的条件,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是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一项重要支出。一国政府不仅要为公民提供国家防务、祖国领土完整和社会安定,还要保证社会各项事业相应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包括:文教科卫支出、行政支出、国防支出、外交支出、工交商等部门事业费支出等。下面作些简介。 二、社会文教费支出 1、社会文教费支出的性质和意义 社会文教费支出,是指政府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部门的经费支出。其支出性质是: ①社会文教费支出属于消费性支出,内容包括财政用于文教科卫等部门经常性支出,即支付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 ②社会文教费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因为这些部门 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不提供生产性的产品和劳务。但是文教科卫等事业发展会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效能。这些素质对社会物质生产贡献很大。 社会文教费支出重要意义在于: ①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生产力发展无不由科学技术发展而带来的,西方劳动生产率提高,80%的因素是采用了新的科技成果,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文化艺术水平提高的源泉和基础。没有教育,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③卫生事业发展是一个民族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④文化是人类精神升华的阶梯。 正是因为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各国政府无不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其发展。我国这一支出的规模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支出。如下表:
年代 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总支出(%) 社会文教费占GDP比重(%) 98 01 04
2、社会文教费支出的内容: 26.2 26.7 27.1 27.6 27.6 27.6 26.9 26.2 26.3 3.06 3.31 3.74 4.43 4.90 5.35 5.63 5.51 4.68(GDP调整,增2.3万亿) ①按支出的部门划分包括: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项事业费支出。 ②按支出用途划分,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含公务费、零星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 3、社会文教事业费支出管理 ①定员、定额管理。定员管理指,文教科卫事业单位定员除考虑事业单位业务规模外,还要考虑国家的定员比例,如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及机构的等级。定额管理分为收入定额和支出定额两大类。定员和定额是财政确定对文教科卫事业单位拨款规模的依据。 ②社会文教费财务管理办法,分三种: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这三种管理方式弊端日趋明显,不够科学和合理。针对这种情况,财政部门公布了新的管理办法:采取“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额补助,超支不补,节余留用”。根据事业单位特点,单位收支情况,政府财力的可能,确定不同单位定额或定额补助标准。补助数额一经确定,一般不再调整。各单位的预算规模由各单位根据自己的资金来源,事业发展需要自行确定,自求平衡。总的原则,政府希望事业单位都逐步走向市场,与政府脱钩,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这是当前过渡办法。我认为,真正的科教文卫事业,主要还是要由政府出钱办的。不管,完全推向市场是不对的。西方国家也不是这样做的。 三、行政管理费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为保证行政机构正常运转方面经费支出。这是国家行使其职能一项必要支出。这项支出的主要范围是国家各级政权机关、行政管理机关、政法机关和外交机关行使其职能所发生的费用开支。行政管理支出反映国家一定时期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任务主攻方向,决定国家政权机构繁简、人员设置和管理范围。 (一)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内容包括: 1、行政管理费。如,人大经费、政府机关经费、政协经费、中央和各民主党派经费、社会团体机关经费等。 2、外交外事支出。驻外机构经费、出国费、外交招待费及其他外交费用。 3、武警部队经费。 4、公、检、法、司经费。 (二)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管理 1、行政管理费支出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费近20年一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①机构和人员膨胀导致用于行政管理费扩大; ②机关存在着铺张豪华作风,导致行政管理费扩大; ③政府包揽的事权过多,效率低,造成行政管理费支出扩大。 我国行政管理费用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下表:
年代 85 00 2001 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行政支出占GDP比重(%) 4.7 6.1 8.5 9.4 14.6 17.4 18.58 1.46 1.67 1.91 2.23 1.70 3.09 3.61 04
四、国防支出 18.60 19.03 19.38 3.90 3.99 3.45 (一)我国国防的任务和目标: 保卫国土和国家主权不受侵犯,这是政府一项基本职能。只要国家存在,国防费不会从财政支出项目中消失,国防支出是财政基本职能的要求,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防现代化一项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其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 1、巩固国防,防务和抵抗侵略; 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 4、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二)国防支出主要项目; 国防支出是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主要项目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防空经费、军事专项工程和其他费用等。 (三)国防支出高低取决的因素: 1、经济水平的高低。国防支出的规模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经济实力越强,用于国防方面支出就有基础,经济实力弱的国家,国防支出往往受到限制。 2、国家管辖控制的范围大小。一国领土越大,人口越多,国防费开支相应要大一些;反之,则小一些。比如,中国和新加坡国防开支是不可比的,前者往往是后者的100倍以上。 3、国防政策。一国如果是进攻性的、扩张性的国防政策,军事支出往往很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期的日本、德国军事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40%以上。目前,美国对外扩张的军事政策,也往往导致军费比重大。如果是防御性的、中立的、和平共处的国防政策,往往军事费用就较低。如瑞典、瑞士等国。 4、国防的政治军事形势。爆发战争或军事对峙时期,国内动乱、内战时期,国防支出会大大增加,而和平时期国防支出往往减少一些。 我国国防费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 年代 国防费占财政支比重(%) 国防费占GDP的比重(%) 85 00 03 14.95 15.77 9.55 9.41 9.33 7.60 7.63 7.74 7.74 4.63 4.29 2.13 1.56 1.09 1.35 1.48 1.62 1.625
总的看,我国目前国防费同发达国家及大国相比,偏低。 如,美国国防费2001年占GDP为3.04% 俄罗斯国防费2001年占GDP为2.41% 英国国防费2001年占GDP为2.5% 法国国防费2001年占GDP为1.96% 德国国防费2001年占GDP为1.1%
日本国防费2001年占GDP为0.95% 中国国防费2001年占GDP为1.48% 需要说明的是,德、日因二战失败,军事受到限制,所以很低。中国国防费占GDP比重低于美、俄、英、法。
政府基本建设投资 ――购买性支出之二
一、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所谓政府基本建设投资,也就是财政用于基本建设的支出所拨付的资金。财政用于基本建设支出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两部分。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投资;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卫等部门的办公用房以及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仪器的购置和安装。 2、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特点:
①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目的主要是社会效益性。
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政府投资一般不单纯从经济效益的高低角度来评估和安排自己的投资,如对一些事业单位、管理机关的投资可能是低利甚至是无利的,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如事业单位、基础设施投资等,具有正的“外部效益”,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人民的整体利益。 ②政府投资项目的大型化和长远性。
政府财政相对而言,资金力量雄厚,且资金来源大部分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这一点,是私人投资难以达到的。
③政府基本建设投资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政府财政投资一般要考虑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需要,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重点解决瓶颈制约的部门和行业,以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发展。
二、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方向: 从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方向看,包括三大部分―― 1、社会公共需要类项目的投资,包括国防、政府行政机构,公检法司部门的设施,科研、教育、文化、卫生部门设施,以及环境保护和其他城市公共设施等。
2、经济基础类项目投资,包括能源、交通、邮电和通讯业、农业、水利、气象设施及高新技术产业等。 3、竞争类项目的投资,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流通仓储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 从市场经济下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财政支出的范围看,政府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是前两部分;而第三部分政府投资一般不应介入。就是说政府投资性支出应以社会公益性项目和一部分经济基础类项目为投资范围,一般不应参加竞争类项目投资。这样,既可以防止对市场配置资源不必要的干预,体现市场配置基础性作用,又可以把政府有限的资金集中到必不可少的领域。因此,政府财政性投资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 第一,社会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投资领域。社会基础设施是一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研究、公共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基础设施。政府财政对这方面进行投资,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公用基础设施是指构成一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码头、机场、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政府对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对于优化外部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公用基础设施滞后问题。亚洲开发银行专家指出,亚太地区普遍存在公用基础设施落后,要增加这方面投资。他建议政府要将基础设施投资占GDP5%提高到7%,才能跟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公共基础设施是服务于全社会的,有些是服务于区域范围内经济建设。它以社会效益为基本出发点,虽然也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基本上是非盈利性质的,所以主要靠政府财政投资。当然私人企业也可以参与投资,但主要是政府投资领域。
第二,经济基础产业投资。
经济基础产业投资大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因素。这类产业资本密集程度高,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巨额的投资沉淀后较难收回;同时部分产业外部效应明显,存在着无利或低利的情况。鉴于这些特点,对这些经济基础产业,如交通、邮电、水利、通讯、能源、军工等,私人投资主体一般不愿意主动进行投资。没有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支持,经济基础产业很难迅速发展,这必然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政府应该在较大程度上介入这些产业的投资,同时运用政策鼓励和吸引其它社会资金共同投资。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以及重点能源和稀缺资源的开发领域。 新兴产业、高技术和高风险产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保证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新的特殊产业。对一些重要能源和稀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及某些垄断产业属于私人无力投资,或不允许私人投资的产业,对此政府必须通过财政投资来实施。 第三节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购买性支出之三 一、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1、农业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为了稳定农业,政府财政应当介入农业投资,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增产增收。
2、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工业的发展和流通的繁荣,都离不开农业。只有农村、农业不断发展,农民增收,财政收入才有坚实的基础,消费市场才有广阔的前景。所以政府财政支出是责无旁贷的。 3、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而目前由于农村收入水平低,靠本身资金无法加大投入,如果政府财政不进行足够的投入,农业部们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制约。 因此,政府财政必须加强对农业这样基础性产业的投资。 二、我国财政对农业投资概况: “九五”“十五”时期,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从绝对额看,财政对农业各项支出逐年增加。如下表: 年代 97 00 03 2004
财政对农业支出总额(亿元) 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574.93 700.43 766.39 5.76 6.73 4.45 .43 8.82 8.30 10.69 8.23 7.75 7.71 7.17 7.12 8.2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371、374页有关数据计算。 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出现徘徊甚至下降的趋势。1999年以后各年,尚未达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办公文档、文档下载、教程攻略、行业论文、教学研究、党团工作以及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移性支出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