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郑新立:粤港澳大湾区必将有力带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_凤凰财经
郑新立:粤港澳大湾区必将有力带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两年前,被媒体冠以&亚投行之父&美称的郑新立,又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将打造世界一流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下月,国家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或将出台,郑新立当初的许
两年前,被媒体冠以&亚投行之父&美称的郑新立,又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将打造世界一流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下月,国家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或将出台,郑新立当初的许多设想也许就要落地。眼下,郑新立仍在继续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这次盯准的是航空业。近日,南方都市报就粤港澳大湾区热点话题,独家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湾区高见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创新,一定要围绕创新来配置资源,调动各方面因素来服务和支持创新中心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全球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的结合。机场、航班达到一定密度,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就像货运集装箱一样。现在大湾区机场的主要问题还不是数量,而是分工。利用现代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力量,就能把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冲垮。建议在广东省建立一个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通过这个办法既可带动珠江口西岸几个城市的发展,又能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问题。1、谈创新建大湾区为的是提高创新能力南都:两年前你曾向中央提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议?郑新立:是的。2014年我受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托,牵头做了这个课题。我们在课题报告里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并完全应当上升为国家战略。报告送到国家发改委,后来湾区的这个提法又上升到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开始部署规划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最早是深圳提出来的,因为这个区域有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人员流动也有阻碍,所以想提出用湾区的概念突破发展难点。既然都是一个湾区,大家发展了就可以利益共享,对吧?南都: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郑新立:粤港澳大湾区一定要把创新作为核心。现在世界上公认发展比较好的三个湾区有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特别是旧金山湾区(硅谷),是全世界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创新能力,逐步缩短和旧金山湾区的差距,甚至引领全球科技进步。现在经济全球化了,包括科技创新资源也全球分布了。像华为用30年的时间从零起步,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从技术到制造能力上,都走到了世界第一名,这跟他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是分不开的,这种经验应当进一步推广。现在最重要的是,怎样让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创新型城市,进一步利用全球资源,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举个例子,现在深圳和硅谷的企业互相在对方的地盘设分公司,每天的人员往来、产品运输量都非常大。要为湾区内外不断扩大的人流物流创造更便捷的条件。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创新,那就一定要围绕创新来配置资源,调动各方面因素来服务和支持创新中心的发展。建粤港澳大湾区有两大优势南都:深圳和硅谷人员往来频繁,这点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郑新立:深圳要成为世界创新中心,第一要和硅谷进行密切的人员往来。第二就是金融。硅谷之所以能成为创新中心,和旧金山的风险投资机制有很大关系。纽约湾区发展比较好,也跟华尔街有关。粤港澳大湾区也有这样的优势。香港作为全球的金融中心,现在排到第四,去年香港新上市企业的筹资总额已经全球第一,这说明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未来有可能超过纽约。香港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它是一个自由港,各种货币可以在香港自由兑换。这样的便利程度,内地还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做到。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香港作为人民币最大的离岸结算中心,再加上风险投资,香港和湾区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反过来会支持深圳发展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创新和金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两个引擎。和旧金山、纽约、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在于,既有创新的能力&&将来可以接近甚至超过硅谷,也有很强的金融实力,是全球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的结合。要借助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加快把深圳发展为全球创新中心,把这两个优势叠加在一起。要创新得改变大学办学标准南都:现在和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相比,差距在哪儿,怎么创新?郑新立:2015年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又委托我一个课题&&深圳如何创办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为此我带队去了硅谷和香港考察,我深深感到我们的大学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美国评判大学办得好坏的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大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度。硅谷每年大约2/3的基础创新成果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回来后我们向深圳市委市政府建议,要把深圳这个大学的短板补上,一定要办一两所创新型大学。这个建议深圳听进去了,今年开始对大学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谈航空一体化中美机场和飞机不在一个量级南都:你刚提到深圳对国际航班的需求,我们注意到,你之前也指出整个大湾区的航空网还不能满足需要。郑新立:我最近在做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一体化的研究,请了李家祥(民航局原局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参加。过去,我以为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速公路世界第一,误以为中国的交通体系也世界第一了。但是李家祥同志跟我说,美国有1.97万个机场,而中国只有298个机场。美国有33万架民用飞机,而中国不到6000架民用飞机。航空业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美国高端的人流物流通过航空走了,所以对铁路和公路的需求不那么大。粤港澳大湾区机场问题不在数量而在分工南都:目前广东省内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打造&5+4&骨干机场,这个数量足够吗?郑新立:珠三角现有机场的密度是全国最高的,但跟美国的湾区比仍有较大差距。如旧金山湾区就有旧金山、奥克兰、圣荷西三个国际机场。如果机场达不到一定密度,高端人才来不了,高端产业的发展就受到制约。其实机场、航班达到一定密度,才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就像货运集装箱一样,年吞吐量达到800万标箱时才进入快速增长期。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的主要问题还不是数量,而是分工。机场间存在低水平竞争,没有错位发展。广州白云机场作为华南地区的枢纽机场,这个定位是不可动摇的,就像美国的芝加哥、亚特兰大一样,它是区域性的国际枢纽机场。目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航空潜力还没发挥出来,湛江、茂名、梅州、揭阳、汕尾、韶关、惠州等都应当成为广州的支线机场,由广州作为枢纽机场来建立密切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理顺香港和深圳机场的关系、珠海和澳门机场的关系。这几年香港机场控股珠海机场,使得珠海机场业务量迅速增加。珠海下一步也可以跟澳门合作,借助澳门机场开辟国际航线。澳门机场也可借助珠海机场开辟物流和一些内地业务。两个机场距离才20多公里,甚至可以变成一个机场、两个航站楼。深圳机场应做点对点的国际航空中心南都:说到定位,深圳机场好像比较尴尬。大湾区已经有香港、广州两个国际枢纽机场了。郑新立:枢纽不用太多。广州机场是区域性的国际枢纽,深圳机场应当成为点对点的国际航空中心。当年台湾电信业发展那么快,因为有一批&宇宙人&。硅谷的公司在台湾设有生产中心,这些台湾的老板、技术人员一周跑硅谷一趟。深圳现在也有一些高端的国际性人才,由于工作需要飞硅谷和世界各地。如华为公司在国外各地设有25个研发机构,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它的通信设备。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的往来密度很高。要充分满足深圳包括东莞对航空的需求,不要限制它的发展,不要限制它开辟国际航线和买宽体客机。而广州机场的腹地、吸收客源的潜力比深圳大得多,广州机场不光为整个广东服务,甚至还可以吸收湖南、广西、贵州的客流。所以深圳机场和广州机场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应该错位发展。互相持股可避免低水平竞争南都:行业竞争是难免的,有什么办法避免低水平竞争?郑新立:让机场和航空公司互相参股,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更大的范围内,从经济效益出发,更合理安排航班。这也是我们课题组接下来想研究的问题,核心就是通过产权上的融合,打破行政壁垒,让要素自由流动。香港的企业可到内地投资,内地企业也可到香港投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利益共同体。对一个股东来说,在香港赚的钱有我的份,在广州赚的钱也有我的份,那么他就不会再考虑地域的限制。利用现代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力量,就能把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冲垮。南都:大湾区航空业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郑新立:重点有两个,跨境电商和通用航空。下一步低空和私人飞机要放开,到时飞机数量将出现井喷式增长。一架小飞机几十万、几百万美元,珠三角很多企业和个人都有能力买飞机。跨境电商和通用航空必将成为航空业务和经济的增长点。3、谈港口经济用供应链理念改造传统港口南都:大湾区的港口业似乎和航空业有相似之处。郑新立: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运输业已经遥遥领先,集装箱运输量等早已超过东京、纽约、伦敦的港口很多倍,现在需要用现代服务业加以提升。包括保险等金融服务,打国际官司等法律服务,船舶维修等技术服务,加油等航运补给,信息服务,安全服务等。前些年我曾做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课题,专门去考察过纽约、伦敦的港口,他们的货物运输量只有我们的几分之一,但赚的钱比我们多。因为人家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第五代港口,我们还处在第二代、第三代港口。第一代是装卸货物,第二代是专业码头,第三代是港航服务,第四代是供应链。香港利丰集团的冯国经先生创造了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通过竞标,在全世界给你买到最便宜最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用最快的速度准时送到。现在香港已经在这方面形成了很好的分工,而这种分工将来应该扩大到深圳、广州、珠海、东莞等港口。要用供应链的管理理念来改造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港航业。4、谈东西两岸资源配置可重点向珠西拓展南都: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短板,珠江口东岸和西岸区域发展不平衡。郑新立:这种落差可以成为错位发展的有利条件。比如珠江口西岸,不要再跟深圳、东莞竞争电子产业吧?可以发展生命科学、高端医疗、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等其他一些技术进步较快的产业。西岸也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打造良好的经商投资环境。交通条件要搞好,最重要的还是航空。西岸的房价也不要同深圳攀比,才有利于吸引人才。我觉得下一步资源配置要重点向珠江口西岸拓展。南都:珠江口西岸一个相对优势是土地资源还比较充裕,东岸和西岸怎样合作,解决土地的瓶颈?郑新立:江门等珠江口西岸城市农村面积比较大,农民的房子占地很多,将来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村庄整治,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用地。如果在广东省建立一个全省统一、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那么江门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就可以转换成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建设用地的企业可以到这个市场来买建设用地指标。通过这个办法可带动珠江口西岸几个城市的发展,又能解决整个湾区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问题。东莞现在村村都是工厂,工厂用地都是村集体的地,产权关系不清。发展珠江口西岸要吸取这个教训,一开始就要搞市场化规范化。5、谈广深深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广州姿态应高一些南都:对广深两大城市的发展怎么看?郑新立:深圳的服装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占了很多地,迁到西岸或者别的地方算了,腾出地来发展高端制造业。深圳的单位面积GDP是全国最高的,但仍落后于纽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广州的面积是深圳的3倍多,发展潜力很大。前些年世界几大汽车公司都跑到广州,借助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期的机遇,发展得不错。两个月前我到广汽调研,近两年全国汽车产销增长速度都下来了,而广汽传祺这个自主品牌的产销增长却在50%以上。如果加大研发力度,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起来,将来汽车可继续作为支柱产业。广州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区位优势好,腹地广阔,教育、科研等都很有潜力。姿态应该高一些,要注重发挥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综合服务、资本融通、交通枢纽、输送人才等带动全省发展。6、谈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必将有力带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南都:你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作何展望?粤港澳大湾区的房子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郑新立: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的整合必将更好地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经过5到10年的发展,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成为全球科技进步的引领者和经济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必将有力地带动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造新的经验。
[责任编辑:李愿 PF015]
责任编辑:李愿 PF01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596
播放数:439973
播放数:1386707
播放数:5808920-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来源:南方网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也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与其他世界级大湾区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在一个主权国家内三个独立关税区深化合作的重要尝试,涉及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创新圈、城市群协调等方方面面。因此,更需要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健全合作机制,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超级湾区,提升粤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一是推进跨境金融创新。推动人民币作为前海、南沙、横琴与港澳跨境大额投资和贸易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支持港澳金融机构在前海、南沙、横琴以人民币开展新设、增资或参股金融机构等直接投资活动,推动和便利港澳资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资本金开展日常经营活动。探索开展广东金融机构与港澳地区同业之间的贸易融资等信贷资产的跨境转让人民币结算业务,拓宽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渠道。二是设立海外投贷基金。推动粤港澳三地机构共同设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募集内地、港澳地区及海外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为粤港澳企业“走出去”投资、并购提供人民币投融资服务。推动广东企业特别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推动粤港澳保险业务创新合作,为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融资“输血”,为粤港澳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保险保障服务。
  强化航运物流联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以国际坐标定位粤港澳航运物流,强化战略规划引领,整合航运物流联动优势,构建拓展和通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通道。
  深化广东与港澳航运服务合作,需要将港澳的管理和技术优势、航运产业优势与广东的市场优势有机整合,重点在港口航运金融、航运交易、船舶租赁、海事法律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为粤港澳航运服务业向国际市场延伸拓展空间。探索与港澳在货运代理和货物运输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对接,推动港澳国际航运高端产业向广东延伸和拓展。
  形成专业服务优势。高度发达的湾区经济必然对专业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深入实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大力发展会展、旅游、法律、会计、仲裁、建筑设计等专业服务,为内地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和地区开展经贸、旅游、投资合作提供专业服务。一是构建会展业协调机制,联合申办国际知名展会和综合展会,支持联合办展和差异化办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会展集群;二是吸引港澳投资广东旅游资源和产品,重点合作开发邮轮、游艇旅游,共同打造区域游艇的重要中心和世界邮轮旅游航线:三是加强法律、会计、建筑工程合作。
  打造创新驱动引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借鉴“硅谷”的成功经验,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加快“粤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带动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向产业链高端集聚。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授权广东在与港澳科技合作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充分借鉴香港科技园公司在科技园区开发管理、企业引进、科技孵化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科技创新园区发展。支持在广东设立面向“一带一路”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承接和孵化港澳科技项目,推动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技术转让平台。二是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推动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和港澳重大科技成果在广东实现产业化,打造大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新平台。
  聚力智能信息发展。新一代智能信息是超级湾区抢占科技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粤港澳推动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信息技术合作发展,加快建设国际信息港。
  强化国际经贸功能。强大的国际经贸功能是世界超级湾区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发挥香港连接全球市场网络和澳门辐射葡语国家市场优势,加强粤港澳经贸服务的合作和对接,强化广东国际商品的中转集散功能。一是提升国际都会商贸功能,大力集聚国际知名品牌,建设国际都会级商业功能区,形成广东与港澳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承接港澳地区发达的国际商贸优势,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使深圳、广州等地区成为服务全国、辐射亚太地区的国际商贸中心。二是构建“外贸互联网”产业链,加快建成集保税展示、物流、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电商港,新建一批仓储物流设施,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区。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粤港澳营商规则的对接,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衔接的经贸规则体系,提升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
  广东前海、横琴和南沙三大自贸片区首先应在粤港澳体制合作、体制创新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落实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推进与港澳商事调解机制的对接,鼓励广东企业利用香港作为解决“一带一路”投资争议的中立第三地。三大自贸片区要最终实现从学习借鉴港澳国际化营商规则向适应国际经贸规则转变、从合理利用国际经贸规则向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转变。(本段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与国际问题研究部研究员)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几点思考_参考网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曹方平摘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也是希望能够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推动珠三角城市群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深圳在湾区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和重要性也将是毋庸置疑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提出对深圳无疑是重大的利好,但是同时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关键词: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第一次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3月的总理政府报告中在此提出要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目前,广东省发改委已经启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意义有利于保持港澳长期的稳定繁荣。从世界经济版图看,湾区是特定的经济现象,是一种成熟的大都市群体形态,全球有一大半的经济总量都集中在入海口,世界上3/4的大城市和工业资本及人口均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国际上有名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都是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具有开放的经济体系,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及强大的对外聚集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在我国,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城镇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粤港澳玩区内聚集了深圳、香港、广州三个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全球前十的港口,还有香港、澳门两个自由贸易港。从总体经济实力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85%以上,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8万亿美元,在这个全新的湾区经济体重,最有活力,发展最为迅速无疑是深圳,從总体经济实力看,深圳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2.6万美元,位于全国首位,已超过中上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根据《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圳人均GDP到2020年要达到20万元左右,要实现上述目标,毫无疑问,深圳需要进一步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城市群对于深圳发展的战略价值随着“深中通道”及“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深圳及周边九市连同香港、澳门将使这一片区成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比肩旧金山湾区及东京湾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力军总面积仅1997平方公里,土地的稀缺严重制约了深圳的城市发展,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经济腹地的支撑。城市群形成后,中山、江门、珠海等城市合计1.3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极大地释放深圳的经济活力,提升深圳的发展潜力。三、深圳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主力军的对策建议随着深圳全面迎来“湾区经济”,深圳几乎汇聚了湾区经济中最优质的发展要素,整装待发。“十三五”期间,正是深圳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以及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的关键时期,为此,提出对策如下:(一)建立海陆空立体网络,构建辐射全国内陆地区的“立体新丝路”,将深圳机场打造成一个真正的丝绸之路航空枢纽。推动以深圳港、广州港为首的港口城,发挥毗邻香港、澳门两个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使广东港口城更好地在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重点提升港口及现代物流的服务能力,依托港口的资源优势和临港产业聚集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商贸业,构建功能齐全、运作高效的现代港口服务体系。(二)充分发挥深圳的产业创新优势,深化珠三角城市群的合作网建设。深圳的科技、产业创新走在全国的前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全国的金融中心和中国最具有创新力的城市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可以借鉴深圳的先进经验,加强湾区城市合作网络的建设,促进产业和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深圳的自贸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可以实现再探索,寻找新的机遇为广东珠三角自贸区支点建设和运营提供新的创新点。加强技术攻关,增强核心领域突破能力。同时,对于不符合深圳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执法工作力度,通过加强湾区区域合作,建立跨区域共享机制等方式,引导企业有序转移,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循环,确保宝贵的土地资源可以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价值,保证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发挥深圳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珠江口两岸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积极发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与南沙、横琴三个自贸区之间的联系,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促进三个自贸区在科技创新政策等多项政策的落地,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珠江口两岸世界城市群的建设,激发珠江两岸及香港、澳门片区发展的活力,深圳的南山、宝安在科技创新、现代物流服务业聚集了大批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拥有与旧金山湾区类似的产业结构,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深圳强大的辐射力可以带动西至北部湾,东至汕头湾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的区域创新中心。(四)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有效联动和优势互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对于区域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借鉴东京湾的建设,形成以深圳为产业布局的内核,沿深圳湾的珠江东岸向两翼延伸的特大城市制造业产业带,建设成为职能分工体系鲜明,优势互补的湾区经济带。推动中心城市如深圳、广州、珠海等中心城市的错位发展与相互借力,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统筹好各港口、机场以及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实现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的发展。(五)加强港务、物流、金融等相关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和培养。人是第一资源,是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是创新发展的驱动力,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数以千万移民的聚居之地也是我国兼容并蓄,人才聚集效应十分显著的地区,深圳市应以高端人才引进为核心,推动各类科研机构及高校落户深圳。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科研机构与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人才流动,促进协同创新。进一步借助香港这个亚洲国际都会的龙头作用,加快国际人才的引进,促进全球优秀人才的流动,制定相应的机制,构筑创新人才引进体系,确保粤港澳长期繁荣。参考文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Z]..[2]钟坚.大试验——跨世纪的中国经济特区[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邓春玉.城市群际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珠三角建设全国重要经济中心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8).(作者单位: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党校)
2017年11期
财会学习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粤港澳大湾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