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移民德国到底好不好1900年到现在一些好的成就,最好是工业和军事方面的

当前位置: >>
从清末新军建设看中国军事近代化
宁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从清末新军建设看中国军事近代化 姓名:李治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专门史 指导教师:霍维洮
宁夏大学硕+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清末新军建设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完成了晚清军
事由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的嬗变,引起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思 想层面的不同层次的变革,标志着朝贡体制下的中国被迫纳入到条约关系下的世界秩序新格局. 晚清在军事技术、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方面的革新,表现了质的飞跃.由于中国是被迫纳入到 世界殖民体系当中,中国只能选择军事先导的防卫型的近代化的道路.政治合法性受到的挑战,中央集权的削弱和文官制度的崩溃,造成军队走向私人化和集团化的特殊道路。与西方国家不 同,军队没有国家化,而是私家化。军事在政治生活中地位过分突出,作用不断加强,推动了了政治的军阀化和军事化,由此演变成军阀政权。军队私家化,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大障碍。关键词:新军,建设,制度。军事近代化 宁夏天学硕£学位论文英文摘要AbstractThe new army construction of later Qing dynasty isall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Modernizing,whichcanbe regard∞a conneOing linkbetween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of Chinese militaryModernization.It makes the cold arms evolve to hota衄sages in later Qing dynasty.At the same time,from different levels such as implement,regime and the ideology,it causes the transform,It indicates that thepoliticalsystem ofpaying tributes jn chinacompelledtobe broughtinto the treaty relationshipof the world.The military,military regime and military thought shows the quantum jump.Because ofjojningthecolonysystem of world by force,we∞n only mamly cboose the roadof dffen辩inmilitary prior.The Validity of polity challenged,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 weakened and the civilian system breakdown,which let the military collectivize and belong to the private is deferent from othersin the world.Deferent from the west,the military did not nationalize but private.The statusofmilitary如the political life wastooprominent,moI'e and mo∞strengthening.which into being曲∞warlordby warlord gradually andmilitaIized.Then,it∞esimpelthe polity controlledThe nlilitarygovernmanLbelongedtoprivateisabigobstacletothedemocracydeveloping ofchinainlatter-day. Key word:newarmy,cons删on,regime,militarymodernizationII 宁夏大学硕卜学位论文前言前言军队是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机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人类tl从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军队便成为统治阶级的左臂右膀,维持政权的稳定和确保一国政权不受侵犯。从整个上层建筑 的角度而言,军事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政治制度的延伸。有什么样的政治 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军事制度.中国tl秦汉以来。就确立了丈一统的国家模式。尽管这种大一 统的政治制度在魏晋时期遭受了考验,但大一统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步入隋唐,大一统的国家模式进一步被制度化,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稳定性的文官制度。文官制度是相对于武人政治而言。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政治组织模式,是一种比较完 善的政治制度,它捧斥贵族制度。这种制度,以科举制度为依托,以大一统的皇权政治为理念, 以士人官僚集团为载体,以儒家的伦理纲常为精神,从而构建了独具一格的具有超稳定性的政 权组织模式。而文官制度一经形成,具有鲜卑遗风的“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文武一体的结构则被打破。由此,文武分途,文官集团成为政权的主宰,武官则变成文官集团的附庸。自宋以 降,军队基本上被皇权牢牢控制。而那些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除了受中原王朝 的建制的影响外,更多的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如辽金元这些骑马民族,基本上是全民皆并, 兵民一体的政权组织模式。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代的军事制度,吸取唐代府兵制寓兵于农的精神,“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哏其要害,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抵五千六百人为一卫,长官为指挥使,管辖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为一千一百二十人,长宫为千户,管辖十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为一百一十二人,长官为百户,百户之下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地方上的最高军事机构是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有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9平时军士卫所军官负责操练,屯田。一遇有警,则拨归兵部派遣的总兵官统领,避免了军事机构,军事将领独断专权的弊病.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军制之初。在中央设大都督府,都督“以节制中外诸军事”。。洪武十三 年,废大都督府,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每府以左右都督为长官,“分领在京各卫所及在外各都司,卫所”.。五军都督府的职权与兵部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五军都督府虽掌管 军籍、军队,但平时不能统帅调动军队。兵部虽有任免升调,训练军队和发布军令的权限,但不 能指挥军队作战。每逢战时,由皇帝做出决定,兵部颁发作战命令,都督府长官才奉命出战统兵,。有大征讨,则挂诸号将军或大将军,前将军,副将军总兵出,指挥作战,战事结束,总兵官归还将印,军队各同卫所”。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它在政治制度上吸收和借鉴了明代的政治模式,强F F E一.①②③@④⑤ 左张张张搬嵌 传廷延迂延延 E‘i"9史史史史史 卷卷卷巷卷 八几七七七九巧六六六 兵.~职职职 .官官官 五五五.}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前言化了中央集权。先是南书房,接着是军机处,由一个临时机构变成了中枢机构。在军事制度上, 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又借鉴了明朝的军事制度.八旗卷8度是满清贵族在统一满if}f各部中逐渐 形成的军事组织形式。这种制度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军政合一的兵民一体的社会组 织。而绿营制度则是借鉴了明代的军事统治方式。由此可以发现,军队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力量, 体现了军队的阶级本质。任何事物总是受到时代的限制,脱离不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组织刨制反映了人类的主 体性和自由――在自然界之外创造一个人造世界;但这种创造活动只能在既定条件下展开,它 受到经济水平、文化传统和已有的组织形式的制约”.m同样的,军事制度也不例外,它受到时 代的规范。军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首先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汉武大帝之所以统 率汉朝军队能够战胜与之相抗衡的匈奴军队,除了有卫青和霍去病这些杰出的军事才干。汉武 帝雄才大略的政治谋略等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它是依靠整个国家的经济力量,以农业经济的 力量和匈奴的畜牧经济相比拼。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匈奴的畜牧经济是无法与当时先进的农业 经济相抗衡的.另外,军队的战斗力也与它的组织模式和当时的技术有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之所以能够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人类历史上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一则是作为一个骑马民族。骑兵在中古时期是具有相当的优势的;另一方面是蒙古军队吸收了宋朝军队的 火药技术,这非常有利于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骑兵出其不意的迅速的闪击战和先进的火药技 术的有力配合,使蒙古军队如虎添翼,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总之,军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它受到当 时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军事制度是阶级性和时代性的体现。①褥维洮.近代西北(日J族礼会组织化且程研究,宁夏人民¨i版朴.2000。l2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清朝旧式军事体制第一章清朝旧式军事体制2.1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满清贵族在统一满洲各部中逐渐形成的军事组织形式。这种制度是“以旗统人,既以旗统兵”。的军政合一的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八旗兵是满清在关外原有的军队,它和八旗 户口是分不开的。满洲户口编制,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作为基本单位,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 喇,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固山是满洲户口编制的晟大单位,每个固山各有一个专用的旗帜, 汉语就译固山为旗,最初只有黄、白、红、蓝四旗。到一六一九年,因“归附日众,乃析为八”, 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为八旗。后来,随着统治规模的扩大。满清统治者相继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凡编入八旗的人户,称为“旗人”,又称“旗F人”,编入某旗既某旗人,他们的子孙既为某旗人。八旗户El---年调查一次,不许旗外的人假冒入册。也不许旗人远离本人所属的牛录居 住.八旗兵采取世袭兵制,在十六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选旗兵.有关八旗内部事务,由京师八旗都统衙门统一管理,其职责是。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之政令,稽查户口,经其教养, 序其官爵,简其军赋,以赞上理旗务”.。 八旗在清朝政权建立以后,分为“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两种,直属于国家而不再归旗主私有.禁旅八旗部分负责保卫宫廷的亲军叫“郎卫”,由正黄,镶黄,正白上三旗组成,他们由皇帝直接管束,称之为“天予自将”,由领侍卫大臣统辖,康熙时又选拔上三旗子弟和一部分技艺优良的汉人武进士为侍卫。雍正时。为了加强对下五旗的笼络,把侍卫的任务也扩大到下五旗。另一部分负责拱卫京师。守卫各行宫,京师各门,叫“兵卫”.兵卫中又分为护军营,步军营,骁骑营和前锋营,各营均设统领或都统率领,京师步军营由步军统领统辖,兼提督九 门事务,设步军统领衙门,职责防守、稽查、门禁、缉捕、断狱,编查保甲等事,所谓“统辖 京营,总司缉捕”。。另外,还设置了特种兵,如神机营、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驻防八旗”分驻全国各地。兵力时有增减,驻防的原则以重点驻防和集中机动相结合. 畿辅、热河及陵寝围场驻一万七千人,绥远、张家口驻二万余人,东北驻防四万人,这是驻防的重点。此外,西北驻一万八千人,东南沿海驻一万八千人,内地各省驻一万六千人。禁旅八 旗和驻在畿辅、东北、内蒙的八旗是一支庞大而机动的武装力量,遇有大战很快就能调往前线。八旗兵由于是满清立国的基石。因此,八旗兵的待遇比汉军更为优厚。如康熙四十五年(1706 年)十一月癸酉,谕户部:“朕念八旗禁旅,为国家根本所系,时加恩爱养,用俾生计充盈,或动支公帑数万,代请积逋;或子各期设立官库,资济匮绌,所以为众家兵筹画者甚切”.。但是这种厚饷的待遇,也难以遏止八旗走向腐败的命运。由于八旗是满洲贵族的经制之兵,它在政治上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各级将领总是利用这种身份优势来剥夺其他人的权利,“驻防将领恃①蒲纠曼献通考.卷~七九.兵考~ ②光缔会典.卷州 ③光绍会典事例.卷五叫六 ④清早砒L疑帝实录.3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幸清朝旧式军事体制威放肆,或占夺民业,或重息放债,或强取民妇。或慌诈迷人,株连良善;或收罗奸棍,巧生 扎诈。种种为害,所在时有,如西安、荆州驻防官兵纪律太宽,牧放马匹,趋赴村庄。累民刍 秣,践食田禾,所至驿骚”.…同时,由于上级将领克扣军饷,士兵无法按时得到薪饷,他们还需养家糊口不得不在驻地谋另一份职业,这样便造成军队战斗力的下降。2.2绿营兵制满清王朝是以少数民族的身份统治具有众多民族的中国的。当他们入驻中原之后.就开始 布防全国,但是仅凭八旗子弟,是难以统治中国的。清朝统治者占据一个地方后,便首先接受明朝国家统治机器最重要的工具――当地的汉人军队,以建立一种经制军队制度。 绿营是继八旗军之后清朝最重要的正规军。因为绿营用绿旗,所以叫绿营。(嘉庆大清会典》记载:“国初定八旗之色,以蓝代黑,黄、白、红、蓝各位于所胜之方,惟不备东方甲乙之色, 及定鼎后,汉兵令皆用绿旗,是为绿营”. 按照罗尔纲先生的分析,清朝建立绿营是用以汉人制汉人的政策来统治中国的,因为八旗不但兵数过少,而且所长只在骑射,在东北平原野战是可以战胜明朝的.但是到了关内,西南 有崎岖的山岭,东南有风涛险恶的海洋,就不是骑射用武之地。所以清朝进攻云贵两省,只好 先建立川陕粤桂的绿营,要控制闽浙,也只好用当地的军队.后来平定三藩之乱,基本上是依 靠绿营的.另外.清朝建立绿营制度,是以有定的镇守兵力。以镇压随时爆发的无定的事变。 清朝建立之初,汉人到处反抗,当时各地起义军用游击战来疲敝清军,清军来则退,撤则出,而用汉人的镇戍部队,通过一定数量的绿营驻扎在关山要隘,来镇压各地人民的反抗。绿营作为清朝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其主要承担的任务有镇守,差役,西北用兵,东南海 防和边防。屯戍,河工,漕运,守陵。将其综合起来,可分为三种职责:一是属于镇压人民的 任务,如名城要害的镇守。如防守一城一营的分营,如分守道路村道的分汛。二是属于防守边疆的任务,如西北的屯戍,东南的海防。其三是属于杂务性质的任务,如催护粮船的漕标各营, 如河工防汛的河兵,如缉私的盐捕营,如京师的巡捕营,守陵各营。由于任务的广泛,绿营实 际上承担了军队、警察、差役、河工等诸多的功能. 绿营建立营制的原则是。因地理形势而定营制的冲缓疏密,酌兵制的多少。康熙大清会典 说:凡天下要害地方,皆设官兵镇戍。其统驭官军者,日提都总兵官。其总镇一方者,日镇守总兵官。其协守地方者,日副将,次日参将,又次日游击,日都司,日守备。或同守一城,或分守专城,下及千总,把总亦有分汛备御之责,旨量地形之险易,酌兵数之多寡。。譬如在行省营制里.其中以陕甘区陆军最多,因为当时中国西北边防最为紧要,故特设重兵以为镇守。陕 甘总督左宗棠所谓缘地居要塞,北连蒙古,南杂诸族,西路新疆,更番结戍,防范益同,兵力不得不厚便是。o 当然绿营建制固有以地形为原则,但不是固定于地形,而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每 经一次事变,就有一次适应新形势的新建制。如嘉庆时,白莲教在川、陕、楚起义失败后,陕①赵尔钱清史稿.卷一七一.{鸿绪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 ②康熙人满会典.铿八}六.镇庶一. ③参见巾幽科学院绛济研究所整理档案4 宁夏大学够十学岔论文第一章清朝}开式军事体铡甘区则重新建制宁陕、陕安,汉中、西安四镇,湖广区则增设湖北提督。因此,可以说随形势 变化而因时制宣,也是绿营设置的原则。绿营的营制有标,协,营,汛,标的任务是在总兵官的统率下居中镇守,并被调遣之用(总督、巡抚、提督所属的标,其任务与镇标是不同的)。绿营的兵种有步兵、马兵、守兵.马兵、步兵都是战兵,故马兵、步兵与守兵对称叫做战, 守。步兵不骑马,守兵也不骑马,故步兵守兵与马兵对称,又叫做马,步。对于这三种兵种在营制的比例定制,典章中无明文规定。清朝开国时,最初所定绿营马步比例的经制是马三步七 (步是包括步兵和守兵的)兵部以各省地形有水有陆.宜步宦马的不同,因有各省督抚听就各 地方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办法.如江西、安徽马兵与步兵的比例是马一步九,而陕甘则为马 四步六。另外,马,步、守三种兵种,也是士兵升拔的三个阶段。 绿营的兵源。除清朝归附的明军外,其余均来自招募。有关兵役制度有三种:(1)终身制,士兵一经入伍,即编入军籍,成为职业军人,终身不能变动。(2)土著制,清制规定绿营士兵 一律募本地人当兵,不得以外来人或无固定籍贯的人来充当,清朝统治者以为这样可以减少士兵反抗的潜在危险,便于控制和管理。(3)余丁制,规定绿营士兵的升级,是按照守兵升步兵, 步兵升马兵,马兵升额外外委把总(低级军官)的顺序进行的。从兵役制度上来看,清代是一 种典型的世兵制。 经制军的特点:第一,清代的八旗军、绿营军的统驭权归中央,八旗军直接归清朝皇帝掌握,绿营军归兵 部管理。兵部设尚书二人(满汉各一),左侍郎二人(满汉各--),其职掌是“掌中外武官之政 令,以赞上卫万民,凡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百司以 达于部。尚书。侍郎率其属以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整邦枢”。4第二。清代八旗、绿营兵均为世兵制,他们的户籍掌握在中央的兵部,这就保证了朝廷对 军队的直接控制。 第三,八旗、绿营的俸饷均归清朝中央支付.绿营兵俸饷,归户部专管。京师巡捕五营官兵由户部陕西司核给.直隶绿营官员应支俸.薪。马乾,纸张,蔬菜,米,豆,草折等银,及官兵本色米豆,每年各巡抚确估咨户部,由户部协拨。 总之,以八旗,绿营为主的经制军是满清政府维持其统治力量的基本保障。①焉庆人清会典.卷三l五5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勇营制度第二章勇营制度由于绿营存在饷薄、分汛太多、调遣成法等缺点。还有逐渐形成的虚名冒饷、侵占名粮、 官气太浓、操防虚应等诸多积习,绿营的崩溃成为不可抑制的趋势。嘉庆初,川楚白莲教起义,征剿十年,依靠乡勇收攻。道光年问,鸦片战争爆发,摄终签 定了‘南京条约》。这两次战役。都在较小的区域内,绿营战斗力的薄弱,暴露无疑,但战争的 结果是绿营制度未被冲破.事平之后,绿营规模依然如故。当太平军于1856年攻破江南大营,1858年攻陷江北大营,并于1859年再陷江南大营时,标志着绿营军的彻底瓦解。尽管清政府 想再次整顿绿营,但绿营却如病入膏育之人,难以医治,勇营时代由此开辟. 太平军自广西起义以来,由于八旗绿营腐朽而不堪一击。清朝统治者遂号召地方官绅兴办“团练”。以保卫地方.另外,拨款给八旗,绿营募集乡勇,以扩充和加强实力。在这种情况下, 以曾国藩在湖南湘乡举办的团练和江忠源的“楚勇”为代表的湖南地方团练便发展起来。作为 湖南团练的核心人物,曾国藩在湘军的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依靠小地主阶级那种 “惨淡经营”的理念,以士人领山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终于战胜了太平军.造就了历史 上的“同光中兴”。延续了清朝的皇祚。同样,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崛起的淮军,它也是按照湘军的建制发展起来的.由于它较大规模地引进了西方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方法,成为当时中国较为先进的部队。湘淮军和其他的乡勇一同成就了中国的勇营时代。2.1湘军湘军是曾国藩一手造就的军队.作为一位理学大师,他能够从绿营制度的缺失方面来分析绿营崩溃的原因,并从先贤的练兵中寻找军队建制的根源。实乃经是致用的代表,从而练成了近代史上彪炳史册、独当一面的湘军,成就了曾国藩匡世济民、力挽狂澜的事功伟业.1.湘军招募制代替世兵制 鉴于绿营的腐朽不堪,曾国藩在士兵的招募上就严重摈弃那些有官气的浮游之徒,招募那 些淳朴厚道的山农,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湘军的招募,有三大规条:一,统兵必须亲自招募,不可假手与他人;=,严定选择的标准;三,必须湖南原籍招募,取具保结。 湘军之兴,曾园藩痛惩绿营兵将不相习、将不知兵、兵不用命的积弊,故用自招的山农, 以代有籍的士兵。其后在湘军的制度里面.统兵必须亲自招募,不可假手他人,便成了一条不 成文的法规。曾国藩暮年训练直隶军队时,他曾说道:“勇营之制,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弁由营官挑选,什长由哨弁挑选,勇丁由什长挑选,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r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平日既有思谊相孚, l俗陈自能患难相顾。湘军之所以能万众一心,其根基便在于此,因为他们有浓厚的封建隶属关 系。湘军士兵只对招募他们的首领负责。另外,在湘军招募的规则里,有一条简明的规条说: 募格须抒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义农夫十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勇营制度气者,概不收用。4)所以湘军招募士卒,以湘乡一带山僻的地方为主t专取其精壮的朴实的,有土气的山农,那些体弱、油滑有市井气、衙门气的都一概不收。以便建立一支有很强抵抗力的 部队。凡湘军招募的兵士,必须有邻右具保结,并须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以便清查,其无保的不收,不准以无粮的游民营棍充数,只有这样,才能对士兵 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他们有所牵挂,有后顾之忧,在营则什长、哨官、营官、统领易于管束, 遣散归籍,则知县、团总,户长易于查察.遇有私逃,则营官、统领禀知本省,也可以按籍逮捕。如此,虽为募兵,而兼有征兵的好处。 2.兵种和装备湘军的编制尽管以陆军为主,但水师独立成军,步兵、水兵、马兵三营皆有,为各兵种协同作战创造了条件.1852年(咸丰=年)冬,曾国藩初募湘军于长沙。时仅有陆军.次年冬, 在衡州曾募水陆两军。 3.编制上定制化湘军的编制,以营为其基本单位。虽然有陆军、水师、马兵三种营制,因种类的不同而编 制各异,但其编制原则确是一样的,1854年(咸丰四年)。湘军营制基本确立:陆军五千余人,分十三营,其中满五百人为大营,不满为小营。湘军营制编制如下: 营官亲兵六十名,亲兵什长十名。分前、后、左、右四哨,哨官四员,哨长四名,护勇二 十名,什长三十二名,正勇三百三十六名,伙勇四十二名.一营共五百人,营官一员,哨官四 员在外。。一旦营制基本确立,便有利于指挥。其制兵士辖于队长,队长辖于哨官,哨官辖于营官。 一队的进退,视乎队长。队长的进退,视乎哨官。哨官的进退,视乎营官,如此层层节制,才 处处是有制的军队,其驾驭分散的权柄,都操于营官之手,容易收到指挥的功效。至于其行军有长夫,驻营有帐篷,都是为了行军的方便,避免打扰百姓。 湘军成立之初,营官之上,没有组织,营官直接对统帅负责。这不利于有效的指挥。随着战事的需要.在营官上面设立了统领.统领辖于大帅。统领事实上成为统辖各营独挡一路的大 将,但是每个统领各辖多少营,没有明确的规定。其统领所辖,少的辖数营,多的辖十数营至 数十营不等,以视统领的才能而各异. 由此,确立了湘军的四级编制:即大帅,统领,营官,哨官。这样的编排,相对绿营来说严谨多了,平时便于进行训练,战时便于指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4.厚饷待兵 绿营平时饷薄,战时加饷,致使士兵不能养家糊口,难免于饥寒,不能专心于操防。战时用兵,则军需繁多,造成库银浪费。此外。军营冒滥,将令克扣,流弊不一,都因饷章制度立 法不善而造成的。而湘军的饷章制度,增加士兵的口粮。以收养兵的功效,其平时军费虽多于 绿营,而战时军费则少于绿营。湘军陆军正勇每日口粮一钱四分,每月四两二钱,比绿营马兵 的口粮多一倍,比步兵口粮多三倍,比守兵口粮多四倍,除个人自给外.足以养赡家室。因此士兵能够专心丁:操防,养一兵得一兵之用。以洗从前绿营兵丁冈口粮不足自给而兼谋生计的积①曾文手公铲#苗_二.忭规 ②曾史币公让麓巷_二.营制7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勇营制度习。另外,湘军军需每营各有定限,将领各有公费,一防冒滥领用,一为将领养廉。既谋士卒 的饱暖,养将领的廉耻,又为国家节省万千的浪费,立法的优良。可称完备。湘军的粮饷制度, 在中国近代的军需制度上,实乃一大改革. 5.职能单一化绿营军承担的职能比较多,除了镇守一方,抵御外敌的入侵。巩固清朝的统治秩序外,还 承担着繁杂的任务,包括差役、屯戍、河工、漕运、守陵等职责,也就意味着绿营军行使诸如 军队、警察、差役、河工的职能,这不利于军队的战斗。针对绿营的弊端,曾国藩在建立湘军 之初,明确湘军的唯一任务是作战,免除任何地方杂役,从而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另外,从 一开始,湘军就作为一支机动部队来使用,类似后来的野战部队,与类似地方部队的绿营兵有很大的区别。2.2淮军淮军是李鸿章以湘军为依托,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兴建于东南沿海的当时中国较为先进 的部队。由于李鸿章曾经是曾国藩的幂僚,他是在曾国藩的培养下走上仕途的。因此。淮军在创建之初。无论从军队编制,募兵制度、筹饷制度等方面都是依照湘军的体制而建立的。另外 一方面,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淮军曾与西方的洋枪队一同作战,作为淮军的核心人物李 鸿章深为西方的坚船利炮所吸引。因此,在武器装备与军事训练方面向西方学习,王定安曾说: “淮军之兴,发轫淞沪,浸淫至于畿辅,然其初起由湘军,故营制饷糈皆同,将裨间独用皖人,独用西洋火器,与湘军异。”。淮军引进洋枪,仿效西方。这种改变,并非突变,而是逐渐形成。只是李鸿章首先正确地了解到西洋武器的重要,以及迅速地接受新事物,这是他的过人之处。2.3海军建设湘淮军在水师海军方面的建设,开中国近代史的先河。 清代在1862年(同治元年)以前,虽有内河、外河两支水师,但力量甚微,只限于“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以后为了加强海防,开始筹建海军,建立福建造船所,以每月一千两银子的高薪,聘请法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但八年内,制造了大小十五只战船。且都是木壳船,马力小,吨位低。另外,又以百余万两银子为代价,购买了英国舰船,建立了所谓的“中英舰队”,舰队的军官都为英国人{当开抵境内后,清廷发现上当,又花了一批遣散费,将其遣 散了事。尽管如此,清廷筹建海军的这一阶段,毕竟还是训练了部分人员,成为以后海军发展的基础。 1.海军的编组和指挥 清政府以南洋、北洋大臣分管建立海军事宜,在福建马尾设厂造船,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 也开始造船。但冈原料、技I都来自国外.价格昂贵,且只能制造一些小船,不足军用。冈此,①土定安.湘军让.卷8 宁夏大学预十学盈论文第二章勇黄制度当时认为造船不如购船。南、北洋大臣向英、法、德、美购进舰船。清政府计划在十年内建成 南洋、北洋、粤海三支海军舰队。沈葆桢死后,李鸿章专一负责海军组建任务,设水师英武于天津,此时,清代海军已初具规模,其分布情况如下袁:区分 北洋舰队 I I 南洋舰队 福建军舰 舰数14 17ll驻地 大沽。旅顺,营口,烟台 江宁,吴淞 福州厦门任务 奉天(辽宁)直隶,山东沿海海防 浙江东南沿离鸯兢 守卫海口,巡守台湾及琼廉海映清政府与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专门负责处理海军事务,海军提督在山东威海卫建立衙卫,在威海卫,旅顺建立屯军房舍及办公住所.为了培养海军干部.清政府自1866年(同治五年),就开始建立各种水师学堂,如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1880年)。广州黄埔水师学 堂(t887年),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896年),北洋旅顺口鱼雷学堂(1890年),威海海军学校 (1890年),为海军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另外,也派遣幼童留学国外,如严复曾在英国留学。 2,兵役和人事制度清末海军的兵役和人事制度比陆军严格,大体采用了英、德的办法。士兵以招募为主,条 件为:(1)年龄16一18岁,十八岁的身高要四尺七寸;十六、十七岁的身高要四尺六寸;(2) 粗通文字。能自己书写姓名;(3)有父兄或保人画押作证;(4)刑伤罪犯不能应募。。 因海军士兵待遇较优,故应募者甚多.招募时由练营学堂督操官或练船上的管带会同驾驶大副,医宫三人目测选录。录取的新兵,先上船训练,定为三等练勇,以后依序递升,海军士兵依次分为练勇、水手,水手目、炮手四种级别。每个级别又有三个不同的等级,他们的饷银因等级有别而不同。 3.训练 北洋海军的训练是:诸日小操,每月大操,入冬以后,全舰队南下与南洋、粤海海军会操, 每隔三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与北洋大臣出海检阅.小操是基本的,经常地。上、下午都要操练,因而又称常操;常操又分舰内操和舰队操,舰内操主要是训练弁兵,使之掌握四轮炮、火 炮、洋枪的操发;舰队操是操练整个战船在应付各种情况时的协调动作。 1885年lO月,清政府在北京专门成立了海军衙门,以醇亲王为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庆亲王奕勖和李鸿章为会办大臣。①中国兵制史.第二卷.兵制.北京:解放军…版f1.1987,4359 宁夏大学硕}学位论文第=三章新军的建奇和发展第三章3.1新军建立的原因新军的建立和发展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创建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陆上的淮军、刘坤一率领的 湘军也全线溃退,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标志着湘淮军也难以完成守内 御外的国防重任。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国社会的各阶层。资产阶级的改 良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发出了强烈的救亡呼声。广大的农民自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酝酿着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中国被日本这个蕞尔小国打败,被这个与中国具有同种文化的一农带水的邻邦打败,这不 能不引起强烈的麓撼。中国要割地赔款,灾难之深。前所未有,中国半殖民地二卢封建化的程度 进一步加深。这无疑给广大的民众以沉痛的打击,当中国的自强运动遭遇如此的尴尬之后,农民阶层、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等各阶层呼吁变革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爱国的知识分子要求保国、保种、保教,他们强烈地要求改革内政,以便使中国这个泱泱大国能在列强的竞争中存在下去,不被帝国主义所吞噬掉.同时,清政府也认识到局势的复杂性,因为只有在与列强的 斗争中维持国家的至高利益不受侵犯,才能使满清的统治稳定的存在下去。否则,当中国的国家利益不断的蚕食的时候,也就是民族主义激涨的时候,一旦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清朝的统治就岌岌可危了.在面对这种亡国灭种的复杂的环境中,只有整顿政府, 着手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能够与西方相抗衡的军队,才是唯一的出路。 面对动荡的局势,在封建统治阶级当中,有不少人纷纷上奏,要求在兵制、财政和学政 方面进行某些改革,以延长清王朝的统治寿命。经过甲午之役,洋务运动在人们的心目中已威 信扫地,可是封建统治阶层并没有从洋务派的失败中汲取应有的教训,他们重新提出的形形色 色的改革意见,从本质上说仍是洋务派的“求强求富”的老调重弹,只是花样略加翻新而已。由于甲午战争中李鸿章创建的海军毁于一旦,淮军和刘坤一统率的湘军也一败涂地,清军的腐 败无能完全暴露出来,再加上日本军队采用西方新式武器,编制和战术所表现出的巨大优越性,与清军的窳劣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清军将领自愧弗如。因此,要求改革军队的呼声特别高,“中 外臣工条陈时务”。大都以“筹饷练兵连为急务”。m“一时内外文章,争献练兵之策”。9清廷 也连发上谕说:“参酌中外兵制”, 改练新军,是自强的“关键”,“救时第一要义”,并指令督办军务处负责罄顿京畿旧军和改练新军,军务处是1894年11月2日成立的,以恭亲王奕新为首,庆亲王奕助为会办,李鸿藻、翁同稣、荣禄、长麟会同办理。 地方大员也要求编练新军,其中以袁世凯、张之洞为代表。甲午战争刚刚结束,袁世凯就在天津上书李鸿藻,奢谈战争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一个整顿旧军改练新军的计划,他说:“此次兵务,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足患者,在于军制冗 杂,事权分歧.纪律废弛,无论如何激励已不能当人节制之师……为今之计,亩力惩前非,汰①赵尔紫.清史褊I匕京:中牛书局.1976 ②刘锦操溃{l}|垃上献通考.兵忐一10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新军的建奇和发展冗兵,节靡费,退庸将,以肃军政。亟检名将帅数人,优以事权,厚以饷糈‘,予以专责,各裁 汰并归为数大枝,扼要屯扎,认真整励。并延募西人,分配各营,按中西营制律令参酌改革,著为成宪。必须使统帅以下均习解器械之用法,战阵之指挥,敌人制伎俩,冀渐能自保。仍一面广设学堂,精选生徒,延西人著名习武者为之师,严加督课,明定官阶,数年成业,即检夙将中年力尚富者分带出洋游离学习,归来分殿予以兵柄,庶将弁得力而军政可望起色……”。…张之洞认为。日本用兵皆西法。简练有素,饷厚械精,攻取皆有成算”.。中国必须参仿西 仿编练新军,“非认真仿照西法急练劲旅不足以为御侮之资。”正是在他们的强烈呼吁和推动下, 清政府下决心编练新军。3.2新军建设的初期(1894―1900年)1894年,清政府下令成立。督办军务处在”,以恭亲王奕新为督办,庆亲王奕勖为帮办,翁同稣、李鸿藻、荣禄等人为会办,开始着手编练新军的工作。1894年冬,胡橘芬奉旨在天津编练。定武军”,德国陆军大尉汉纳根任总教习,按德国军 制编组训练,至1895年3月,编练“定武军”十营,共5000余人,这是清末编练新军的开始。 1895年。袁世凯接办“定武军”,将其改编为。新建陆军”,设步兵5营,炮兵、骑兵、工兵各一营,共7250人。晚清重臣张之洞也开始模仿德国军制编练江南自强军.当时张之洞认为“陆军以德国为第 一。德国营制,每一军必兼有步队、炮队、马队、工程队,数种含之,始成一军”.。他希望仿 照德国军制编练一支诸兵种合成的新式军队. 1895年12月27日(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张之洞向清廷汇报了自强军初步成军的情况。自强军仿德国营制,设部队8营,每营250人,分为5哨,马队2营。每营180骑, 分为3哨;炮队2营,每营200人。分为4哨;工程队l蕾,有100人。全军共13营,有实数勇丁2862名,约为德国军制人数的四分之一.张之洞计划将来陆续扩展到i万人,即使“饷巨 难筹”也至少要增加到5千人.士兵全部招募江苏、安徽的土著乡民,年龄16―20岁,由西医 进行体检,并特别规定“凡城市油滑向充营勇者一概不收”,根据张之洞“以洋将管带操练”的原则,他聘请了35位德国将弁作为自强军的营官和哨官。另设副营官,副哨官之职,由华人任武职者和天津、广州两处武备学堂出身的学生担任,“其带兵操练之权,悉以委之洋将弁,而约束惩责之权,则转轨华官,一以通新募勇丁之情,二以事权互相维系,散佚逐渐观摩,俾华弁 储营官,统领之才”。。全军由德国“游击”来春石泰统带,候补知府沈敦和奏调差委知府钱恂为提调。后来,张之洞又同任湖广总督,自强军改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接办。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初,张之洞同任湖广总督后,仍然继续编练新军的-【作,即用西 法编练湖北护军。这一工作不仅是江南练兵的继续,而且湖北护军和江南自强军有着真接的渊 源继承关系。所谓“护军0是指省城卫戍部队,张之洞在编练江南自强军时,曾经从江南护军①褒世凯致李鸿凛函.光缔二1―。年¨月}。三}|,转引自刘风翰.新建陆军.第42页 ②张之洞.张之涧争集.第一二册.郏州:W南人民…版钮.1998,999 ③朱寿朋.光绪例东牛录北京.中牛书局,1958.3699 ④张之洞.张之删争集第一册.jlIf州:iII『南人民…版fI.1998,l005 ⑤选葬新军创练洋操折.“ 宁夏大学颐J?学位论文第三审新军的建寺和发展中挑选1000人接受德国将弁的教练。经过半年的训练,他即开始为湖北练兵作打算,他以“湖北居长江上游,会匪出没,武备尤关紧要,第鄂省财用支绌,无力招延洋弁”为由,向朝廷奏请将江南自强军中已经连成的江南护军前营500人调赴湖北,作为湖北练兵的模范,“令其转相教习,以开风气”o,此奏得到批准,张之洞回到湖北后,即以这500人为基本班底,将他们分 成前后两营,募勇补足两营额数,变成湖北护军,以游击衔尽先补用都司张彪为前营管带官,德国将领贝伦斯多尔夫为两营总教习.湖北护军的营制仍仿照德国军制,设前营部队3哨。炮 队2哨;后营部队3哨,马队2哨,另设工程兵1哨,初成军时全军共计弁勇1000人,马100 余匹。湖北护军与江南自强军相比。有两点明显的变化:一是不再用德国将弁为营官,而改用华官,只有少数德将为教习。=是饷章不全用德制,而是参酌直隶提督聂士成武毅军饷章“变 通办理”,因为湖北护军财政困难,“饷项难筹”,故不能仿行江南自强军的优厚饷制。 袁世凯是行伍出身,他明白掌握军权是攫取权力的有力途径。因此,他集中精力进行创建新军的工作,翻译西方军事著作,运用西法进行军事训练,编练成当时中国最为先进的军队。 1.仿照德国陆军编制 新建陆军和江南自强军均改变以往的军事编制,采用德国的军制,使新军的编制向西方国‘家靠齐.虽然新建陆军还沿用淮军的营务处、营、队、哨、棚等名称,但编制上打破旧军的框 架,采用德国的陆军制度,新建陆军分为步兵、马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各兵种,即有步兵8营(每营1000人),炮兵2营(每营1000人),骑兵2营(每营500人),工程兵1营(每营1000人),步兵分左右两翼,各设统领1名,步、骑、炮兵每营小设分统1名,各营的具体编 制如下:步兵营下辖4队,每队3哨,每哨6棚,每棚正兵12名。炮兵营下辖左、右翼炮队和接应炮队,每队3哨,左翼队每哨9棚,右翼队每哨8棚,接应队每哨6棚。骑兵营下辖4队,每队3哨,每哨4棚。工程队设桥梁、地垒、点雷、修械、测绘、电报各司,司下按工种分队。按此编制,全军共1.2万余人.而实际上袁世凯在定武军的基础上,仅扩编步兵5营,炮兵1 营,骑兵I营,工程兵半营,总人数只有7000多人. 2.配置形制统一的新式武器 袁世凯认为练习洋操,“器械总参差不齐”要求所用新式枪炮“考订一式,俾免歧异”,。新建陆军的武器,全部由国外采购进来的,炮兵装备德国克虏伯厂出产的57厘米过山炮和七生特 半陆路炮等。步兵使用奥国制造的曼利夏步枪。骑兵使用曼利夏马枪和战刀.军官一律配带六响左轮手枪和佩刀。除规定装备的武器外,官兵均不准携带私人武器。这表明新建陆军在部队 装备近代化,制式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3.大胆的任用武备学堂毕业生充当各级军官 由于袁世凯出身行伍,早年入吴长庆幕,随后出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家庭的背景与 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王朝衰微,内忧外患频仍,掌握军事实力是取得权势的终南捷径。而 造就一支有效率的军队,改变以往官兵素质低下的情况成为关键。他认为“大多出身行伍,但 凭血气,绝少谋略”的旧式将弁是难以有效的管理、训练和指挥新军的。除了任用家兵家将和 淮军宿将以外,袁世凯提拔那些武各学堂的毕业生,充当各级军官,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军官①张之涮.张义褒公卫集.书牍护军前*调鄂教练J1 It京:中周水店,1990②娃世凯.遵旨敬抒管见上各甄折.囊瞳上凯奏泌.人冲 天津古籀}|}版十1.19872 宁夏大学颈十学位论文第三章新军的建奇和发展的素质,使军队的训练、管理、指挥都走上了正规化的轨道。到1896年4月,“武备学生充该军统带、帮带、领官、哨官、哨长、教习者,计己一百三十余名”。。其中著名的有段祺瑞、冯 国璋、王士珍、曹鲲、张怀芝等人,他们都成为北洋集团的中坚力量。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尽管袁世凯提拔武备军官毕业生充任各级将官,推进军官队伍由经验型向知识型的转化,促进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袁世凯以封建的纲常礼教来约柬军官,没有至高至上的精神支柱,升官发财成为这个集团的世俗理想。因此,这个集团成为历史车轮的叛逆者 似乎是宿命的。 4.严格掌握募兵条件 袁世凯指出:“兵力强弱,在慎选于募兵之始”,“士气刚强尤在选募合法”。他派兵官分赴 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挑选强壮青年。兵员的具体条件是:年限20岁至25岁,力限手托一百斤以外,身限官裁尺四尺,k寸以上。步限一时行20里以外,取具邻右保结。报名家口住址,曾吸食洋烟者不收,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不收,五官不全,手足软弱,体质多病及有目疾者不 收。袁世凯还鼓励文人参军,规定“有粗通文意者口粮照头目例”,。这表明开始意识到士兵的 文化素质在军队近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5.运用西法训练军队 袁世凯指出:“有兵不练,与无兵同,练不如法.与不练同””他根据清廷“将新建陆军平 日训练情形详晰陈奏,并将各种操法图贴说进呈备览”的上谕,组织有关人员专门编撰‘训练操法详晰图说》一书于1899年上呈,并在奏疏中指出:“但使就我之重,练我之兵,实按战陈 之规,作平时操练之式,即以操练之法。备异日战阵之需,自然劲旅能成,缓急足恃”,。这段话明确地表达了练为战的思想,本着上述的指导思想,在‘训练操法详晰图说》中,对于队列、 体操,打靶训练,步队、马队、炮队、工程队的阵法、操法、战法,以及部队行军、扎营、侦查和各种情况下的攻防作战训练,都做出详细地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部队训练提供了依据。另外。袁世凯认为练洋操,“非借用西官,则办理必仍有名无实,虽练如不练也”。9正是在 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袁世凯通过驻德公使,延聘了十余名德国军官,充当新建陆军的教习,还 专门成立了教习处(后改名洋务局)。教习处的头目巴森斯,负责全军的训练和作战演习,操场 稽查施壁士和伯罗恩,负责操场训练。袁世凯每至操场训练,都靠他两人指点。此外,礼节军械稽查魏贝尔,炮兵教习祁开芬。骑兵稽查教习景德,德文教习慕光礼,都负责稽查方面的任务。 6.实行优厚的薪饷制度袁世凯在‘上督办军务处原禀》中指出:“饷薄则众各怀私,丛生弊窦;饷厚则人无纷念, 悉力从公”。。他主张给官兵以比较优厚的待遇。以步兵为例,统带(营官)月薪100两,公费 银300两,帮统月支薪公银100两,领官月薪50两,公费银100两,哨官月薪20两,公费银①转引自李宗一.袁世凯传.北京:中华书局,1980.54 ②袁世凯.上督办车务处原禀.新建陆军兵略存录,卷一,第30页 @寝世凯.f’督办军务处腺禀.新建陆军兵略存录.卷一,第29贞 ④袁吐凯.应世凯奏}义.天津:天津古籍}f{版针,1987,27 ⑤袅世凯.袅U J凯蚕}义.天津:天津古籍il;版社.1987.35 @嵌世凯.新矬陆V扼略存录 ⑦农世凯.新矬陆军兵略存录.卷一.第2页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新军的建屯和发展lO两,哨长月薪15两,正头目月支工食银5.5两,副头目5两,正兵4.5两。号兵和护兵5.5两,伙夫3.5两,长夫3两。炮队官兵的薪饷更高,统带月薪150两,公费锟300两,帮统兼领官月薪100两,公费银100两,左右翼队哨官月薪20两,公费银20两,接应队哨官薪水马 干银26两,正头目月支工食银6.5两,副头目6两,正兵4.8两。由此可见。新建陆军官兵的薪饷是相当优厚的,超过旧式清军官兵的薪饷的l―屯倍。加之袁世凯严格禁止吃空额,冒颁和 克扣等流弊,规定士兵月饷不许由营官经手,而由粮饷局会同各营主管粮饷委员,于出操后点 名发放,故新军士兵的实际待遇比旧军优厚。实行厚饷制,不但有利于团结军心,使官兵安心 服役,而且还能够相应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有利于破除重文轻武的陈旧观念.7.袁世凯对士兵的控制和教育 袁世凯虽然在技术制度方面对新军进行改革,但在对士兵的控制上表现出强烈的封建性。 一方面,他制定了严格韵纪律,如《兵丁住芤营内暂行章程》、‘操场暂行章程'和《行军暂行 章程》等,命令士兵必须遵守,并经常进行检查,对严格执行者,或记工赏银,或提升官阶:对违章者,即加以惩办,如打军棍,插耳箭示众,罚扣薪水,他又以湘淮军的军律为蓝本,吸 收德国军律的精神,定出《简明军律二十条》,。刊发各营,使兵丁皆得持诵,并遴派执法营务 处秉公纠查”。。简明军律十八条斩罪,都是针对士兵的,如“有意违抗军令及凌辱本长官者斩”, “头目战死.本棚兵丁并无伤亡者,悉斩以殉”.他最怕士兵秘密结社,特别规定“结盟立会,造谣惑众者斩”.另一方面,袁世凯对士兵进行奴化教育.以便从精神上牢牢控制士兵,他们对士兵在精神 上进行灌输,把士兵训练成为勇往无前,甘愿效命的任期驱使的奴才。他认为士兵不仅要有不屑犯法的心理,还要有临阵能争先效命的精神。正是从这一意义上。 袁世凯提出了“训兵”的政策。针对“兵丁多不识字”的特点,袁世凯经常颁发“训词”,要各 级军官召集士兵训话,他还网罗一批封建文人,炮制各种口诀和歌谣,如‘劝兵歌》,《对兵歌》, ‘行军歌'等等,命令士兵背诵.以便“熟悉于口,牢记于心”,这些“训歌”“训词”的主旨,都是要士兵无限的效忠于朝廷和他个人,为了使士兵效忠于朝廷,有一篇“训词”这样写到“历 代抽丁征戍,而本朝无之,外国编民入伍,而中国无之,国恩厚矣。尔之祖若宗,食毛践士, 沐浴深思厚泽,垂数百年.及尔之身,优游太平,自顶之踵,和莫非朝廷所赐……今且应募而 来,坐食厚饷矣,不知效忠,何以对尔祖父?”o袁世凯所编的‘劝世歌》,全面地反映出他对士兵进行政治灌输的内容,无非是传统的仁义之说,以及天命、忠孝一类的封建伦理。还有赤裸裸的恐吓利诱。 在新建陆军兴起之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士人要求变法,以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 状,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认为变法是历史的必 然趋势。。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只有变法,才能获得民族的独立,“变 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 交之校让诸人,束缚之,骤驰之”。。但由于维新派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各项变法触①袁世凯.新建陆军兵略俘录,1898年刊奉.卷一.第26贞 ②袁世凯.训练操泣1f细蚓说.光绪.I八年一门R高报馆印行,第一册8-9页 @梁启超.蹙珐通议oF埂m版lI,2002.15 ④集启超.变法通泌.。F受:Ii版礼.2002,1514 宁夏大学碜十学位论文第三章新军∞建市和发展动了在朝在野的顽固派的利益,甚至连开明的张之洞也发表《劝学篇》以维护中华的礼仪伦常。 这样,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势力联合绞杀了“百日维新”这场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变法 运动。早在维新运动酝酿之初,慈禧太后就命荣禄为直束总督以节制聂士成、董福祥、袁世凯三 军,企图“以军队威胁帝党”.戊戌政变是政治军事并重,而其所最依赖者还是军队。所以政变 得逞后,慈禧太后愈加注意对军队的控制。1898年lO月。直隶总督荣禄再次奉御督练武卫军, 统一全国军制,其他所有各支系军队均统名为武卫军。以加强京畿的防卫,维护正常的统治秩 序。其中,直隶提督聂士成的武毅军调往芦台,改其番号为武卫前军;甘肃提督董福祥的甘军 调往蓟州,改其番号为武卫后军;四JfI提督宗庆所部的毅军调往山海关内外,改其番号为武卫左军;袁世凯小站的新建陆军改番号为武卫右军,仍驻小站;荣禄自己另募亲兵一万名。驻防南苑,号称武卫中军.武卫五军同归荣禄指挥。清廷创建武卫军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统一全国 军队,。最紧要的是将主帅统辖权付之满人”。加强满人对军队的控制,削弱汉人地方实力派的军权.这表明清王朝统治的反动化,越是在国家政局江河日下的情况下,越要牢牢地抓住军队这一维系国家争权的支柱力量.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满清统治者和汉族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促使满清统治者试图收回兵权,以巩固其危在旦夕的统治地位。在武卫军成立的第二年(1898年),山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起义,并很快波及到直隶、山西、河南各省,威胁京畿安全.清王朝内部意见不一,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甚至怂恿义和团来抵抗列强。而汉族地方实力派则基本主张熄灭论.山东巡抚毓贤因弹压不力,被清政 府在盛怒之下调离他职,以示罚戒.袁世凯奉命署山东巡抚之职,并将武卫右军一同带往山东, 举起了屠杀义和团之大刀.袁世凯到山东后,一面不遗余力地血洗镇压义和团运动。一面乘机 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他以剿匪为名,大刀阔斧地收编改编地方武装,招降纳叛,将山东原有 旧军编练为新军。然后从山东的东字中军、东字正军和襄武。精健马队中统一抽调十=营加入武卫右军,另成武卫右军先锋队。其军事力量不断扩大。同年6月底,在八国联军和中国交战 之际,他又招募4营步兵,并将一些地方旧式军队改编为左路、右路,沿海防卫部队.值得注意的是,1898年10月,新建陆军改为武卫军,仅仅是番号的更换,没有本质的变化。而1900年所建立的武卫右军先锋队,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突出的表现在军事机构和军官 人数的减少,军队编制、士兵装备更趋精炼化和轻型化。愈益适应战争需要.武卫右军先锋队 在编制上取消了营与哨之间“队。级编制并将营的人数减少,哨的人数增加。。一营四哨,一哨九平棚”的编制,从军事发展史的角度讲,使非参战人员减少,更接近“近代化”,其具体的编 制是:步队六营,每营下辖四哨,一哨分为九棚,一棚十二人,共计一营官弁十人,头目兵勇 五百四十四人,长夫一百七十人;马队两营,每营下辖四哨,一勺分为六棚,一棚九人,共计 一营官弁十人,头目兵勇二百八十八人,长夫九十六人,马二百七十七匹;炮队两营,每营下 辖三哨,一哨分为九棚,一棚十三人,共计一营官弁十四人,头目兵勇四自四十四人,长夫一百四十人,马二百七十二匹.3.3新军建设的扩展期(1901―1911年)爆发丁讪东的义和团起义,由丁受到一些J【I;!|IfI|分子的蛊惑,而蔓延至商隶京畿一带。起义者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新军的建市和发展树立起“扶清灭洋”的旗帜,在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下,加之朝廷的一些愚昧的顽固 分子的支持,他们相信用邪术能够击败外国侵略者,因此,中外矛盾再次被激化。1900年8月 14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清王朝遭遇灭顶之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忙选出北京,予10 月26日选至西安. 这次失败给清朝最高统治者又一次残酷的教训,慈禧太后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改革,才能 维系王朝与国家的命运。实施新政。加强国家统治机器,才能使大清的皇柞不致被断送。否则, 当民族利益不断受到危害,国家灭亡,满清的统治自然就消亡。满清王朝的命运是建立在国家 整体利益之上的。朝廷下谕旨,要求各级官员,就朝政纷纷上书。“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井,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各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以以闻.”。在朝 廷的推动下,京师和地方的督抚奉命上书言事,陈述他们对行政、军事、教育、财政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意见,这样就开启了晚清的十年新政运动。 这次新政运动,以恢复百日维新的大部分未能实现的活动为其开端,包括政治,教育、军 事、财政等方面的改革。清末新政是在清朝中枢的直接掌控下进行的,试图改革官僚政治,废 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式学堂,创建常备军。这些措施,。不仅是为了保存中国的文化和完整,她 (指慈禧太后)也希望与参加联军的列强和比较开明的汉族官员和解。最重要的可能是她为自己以及清朝保持皇位的野心.”。无论改革的初衷如何,但是现实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使中国缓慢地脱离中世纪的桎梏。开始向近代化迈进。在清末新政中,整顿军队占有重要的位置,八国联军在直隶的胜利又为现代武器的锐利提 供了明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满清政府所渴望的.整顿军队,实现军队的近代化比满清在其他方面的革新推行的更有力量。在军事改革上,三种最重要的趋势是:第一,刨立常备军; 其次,设立军事学堂;第三,转而使用日本的技术和聘用日本教习。 当时朝廷认为整饬军队是势在必行,“当此时局艰难。营务最关紧要,各省封疆大吏,宜如何督饬统兵大员,痛除积习,认真整顿,以期缓急足恃,若如所奏种种端弊,实堪痛恨。”。所谓整顿军队,一则是裁撤旧军,二是编练新军(即常备军).旧军积习甚多,作战不力,而且数 目庞大,在举国维艰的时局下,这批军队要消耗大量的薪饷,无疑是一种财力的浪费。而编练 新军,实现陆军的近代化,一方面可以抵御外敌的入侵;另一方面,可以应付内部的挑战,确 保大清社稷的巩固。事实上,晚清军队的建设,应付外部的入侵显得捉襟见肘,而面对内部的 挑战则是不遗余力. 清末新政中的军事改革,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包括军 队的改革,如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后勤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使陆军走向近代化; 更重要的,它也包括体制内的改革,如改变文武官制,设立陆军部,使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 明显的变革,有利于统一全国的军队。实现军队的正规化。尽管这种努力最终也化为乌有,但 它毕竟艰难地迈出了历史的-d,步。①清德宗实录.卷叫七二北京:中牛书局。1987,274 ②[鲍威尔].1895―1912年中周军事山量的兴起.北京:中固fl会科学¨;版士|,1980,116 ③清德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7.31216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帝新军的建屯和发展晚清政局,体现了地方分权的明显格局,财权和军权掌握于地方督抚手中。晚清的改革措施,大多是由地方的开明官员制定和推行的。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时说,立国之道在于治、富、强。推进这一方案的要素就是整军.为此,他们主张从政治,法律和道德方面整饬政府的时候,也为改变军事局面提出了许多革新建议。这些建议包括裁汰绿营,废除军队的屯田和驻防,并订立制度使簇丁能发挥作用.他们认为采用西法训练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兵备方面.具体地说,这两位总督都主张采用外国军事科学和训练方法。他们也强调了对 现代化武器的需要,力主建立小型制造局。此外,他们建议加速工业的发展。计划翻译西方书 籍和派遣学生出国留学。这些都将间接地改善中国的军事地位。张之洞和刘坤一曾建议在京师设立一个参谋馆,这主要是仿照日本的参谋部。他们认为参 谋馆的首长必须是一个精通军事的人,而绝不仅有亲贵和宗室的资格。设立综理军务的参谋馆是高度地方分权的中国军队走向统一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他们的目的似乎在于使堋练、饷银、 枪械划一,使军队走向标准化,正规化,而绝非把指挥权交给中央. 作为地方督抚大员,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方面最有力的人物是直隶总督袁世凯和湖广总督张之洞。洋务派的中枢人物李鸿章在庚子事件之后负责和列强各国谈判,签署了《辛丑条约》。两个 月之后,李鸿章便撒手人寰。袁世凯凭借手中的武卫右军和他干练明达、熟悉洋务的风格,被 慈禧太后提拔暑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在就任直隶总督后,袁世凯凭借炙手可热的权利和当时有利的时机。开始大张媛鼓的编练 北洋军(即新建陆军)。1901年4月25日,袁世凯追不及待地上奏关于整顿政府的建议,认为 现在时局维艰,各项改革措施,“贵乎循序渐进,不可操之以图;其亟须变更者,有贵乎明断力行,不为庞言所劝”.。从这个方针可以看出,袁世凯是一个温和的改革者,但对于那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则要拿定主意,雷厉风行.袁氏提出了慎号令、教官吏、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重游历、定使例、辨名实,裕度支、修武各的十条改革意见,可以看作是他关于清末新政的总方针,涉及吏治、教育、经济、军事、外交各个方面,主张向西方学习.兴西学。译西书,设 学堂,增实科,以开启中国民智.关于军队的建设,袁氏认为西方各国的军事之所以发达,是由于竞争所致,“考其兵事之根源,大都植基于学校”,哳中国的将弁,大多起于行伍,“但凭血气,绝少谋略”。,只有广设武备学堂,才能提高军官的素质,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1902年2月,袁世凯奏称:“直隶幅员辽阔,又值兵燹以后,伏莽未靖,门户洞开,亟须简练师徒,以销萌固圉”.。并制定了幕练新军章程,规定了应募条件、营制饷章,为编练新军 作了准备,并提出“在顺直赈灾结存项下拨款一百万两,作为幕练新军之需。接着,派武卫右 军营务处候选道王英楷、王士珍,到正定、大名、广平、顺德、赵州各处,会同地方官,精选壮丁六千人,在保定进行训练。1903年7月,北洋常备军左军成军,这是北洋新军中最早成军 的一个镇。1903年初,袁世凯抽出保阳马队一标四营,一年后改编淮军一协A营,同时又在直 隶,河南各省编练步兵一协一炮队一标。合编为军,于1904年3月成军,称为J匕洋常备军右军。①袁世凯.囊世凯赛议.兀i r足障占籍:f;敝利.1987.268 @袁世凯.哀世凯赛议天。|}尺津古籍{I;版÷l,1987.276 @廒世凯.嵌世凯赛收入.||疋律古赭{fj版fI.1987.276 ④袅世凯。成世凯赛议.天。|.天津古轱m版礼.1987.42817 宁夏大学预卜学位论文第三章新军的建奇和发展4月中旬,北洋常备军左、右两镇改为北洋常备军第一,二镇。1905年,为了统一番号,北洋 常备军第一、二镇改为陆军第一、四镇。 1903年,清政府认为整顿八旗兵也很有必要,便从八旗兵丁中挑选精壮八千人,“交袁世 凯认真训练,期成劲旅”,袁世凯顾忌到满人的统治地位.便奏请派内阁学士铁良为京旗练兵翼长。并提出。京旗常备军的一切军规营制,仍应仿照北洋常备军奏定章程办理.1905年成军,后改为陆军第二镇。 1904年初,日俄两国在我国东三省启衅开战,清政府急而无奈,以“董事日急”特诏袁世 凯按照愚不可及的“局外中立办理”东北外交事务,袁氏认为这是壮大自己实力的大好机会,便以办理中立为由,与清政府讨价还价,他认为。日俄相持益急,遵谕严密筹防,拟增兵三万”,o遂到河南、安徽、山东等省招募新兵,紧急编练,1904年4月中旬成军,名为北洋常备军第 三镇,后改为陆军第三镇。 1905年2月,练兵处决定将驻扎北京南苑和轮留宿卫公斤的武卫右军及自强军一部分加上 常备军第二镇第二营合编为北洋常备军第四镇,旋即改为陆军第六镇。1905年5月,袁世凯以山东武卫右军先锋队为基础,从第四镇中抽调步、炮六营和从山东招募来的新军合编为陆军第五镇,这样,北洋六镇由此编练而成.袁世凯创练北洋常备军,其建军方针,在新建陆军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军队编制1902年6月,袁世凯厘定了北洋常备军的营制饷章,其军队的编成,基本上参照日本陆军编制,以镇(相当于师)为基本作战单位。每镇辖步兵2协(相当于旅),每标辖3营,每营 辖4队(相当于连),每队分3排,每捧分3棚(相当于班),每棚计兵14名。每镇另有炮队I 标3营,马队l标4营,工程队和辎重队各l营。全镇步、骑、炮、工、辎共计2l营,两镇合 l军,“总计全军兵丁一万九千一百二十四名,文武员弁、医生、书,役、匠,夫共七千九百九 十六名。”o这种编制与新建陆军相比,各兵种的编配比例更加合理,有利于执行对立作战任务 和发挥各兵种相互支援的威力. 2.改革募兵制度袁世凯指出:“近来武备愈驰,疲弱冗杂,比比皆是。故由于训练之无法,实始于选募之不精.”。有鉴于此,他拟定了募兵新章,改革过去的募兵办法。其具体要求是:“兵必合格,人必土著”,“断不可以游情之人滥竽充数”募兵的具体办法是:其一,参访各国征兵章程及汉代调兵、唐代府兵规制,由各府,直隶州督同各该村庄庄长,首事,地保等酌量公举乡民数人, 必须确系土著,均有家属,方准举充,倘有滥保溃勇游民,查出重究。其二,病员的年龄、体格,政治等条件和保结手续,与选募新建陆军兵员相同。其三.将应募兵r按名注册,交给地 方分存备案,以便稽考。同时每月扣除头目饷银1.5两,正兵饷银I两,直发其家属,井照绿 营马兵之例.每兵准免其家属差徭30亩,以“显示其体恤之心,瘸寓防维之意”。上述募兵之 法,既不同于传统的募兵制,也不同于两方的,址兵制,而是具有半征3}募的性质,是向征兵制①袅世凯.袁世凯奏议.天律:天津古籍…版}I,1987.704 ②袅世凯嵌世凯妻议.天律:天津古辅}{}版什,1987.533 ③寂世凯.盛世凯赛议.天律:天津古貉…版针,1987,43j8 宁夏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三章新军的建市和发鹱过渡的一种形式。 3.改革士兵的服役制度 袁氏按照外国义务兵役制的办法,将陆军分为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三种。士兵入伍后,作为常备军赋役3年,支给全饷:在营3年,退为续备兵,月支饷银1两;又3年,退为后备 兵,饷银减半。平时各就其业。冬季调操一月,仍给全饷。建立义务兵役制。有利于保证战时军队的有效集中的利用,能够使训练有素的退役者及时投入战斗,健全战时的动员体制。理论上讲,一些镇组建成军3年后,会产生大批续备兵,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北洋六镇和 第八镇成军3年以上。在1908年理应产生7万多名续各军,但实际只有1.34万名,预备役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这与募兵制度有关,退伍的士兵有可能重新入伍,有的可能被吸收为巡 警。 4.薪饷制度的调整 袁世凯于1902年制订的北洋常备军饷章。与新建陆军相比,总的指导思想是适当降低标准, 各级官长薪公银,均比新建陆军减少.如新建陆军步兵统带(营长)的薪公银为400两,而北洋常备军步兵统带的薪公银仅为200两;新建陆军步队领官(连长)的薪公银为30两。只有正 兵的饷银未减,仍为4.5两。不难看出,袁世凯新订立的饷章,有缩小官兵收入差距的意向。后来,练兵处所定饷章,军官薪银标准虽有所提高,如管带增至240两,队官增至60两,仍低于新建陆军的薪饷标准,即使军官收入有所降低,在当时来说仍然比较丰厚,完全能够达到袁 氏所说:。必先赡其身,而后能固其心而齐其志”o的目的。 5.购买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袁世凯于1904年上奏:“方今各国讲求武备,枪炮之治,日新月异,精益求精。现在北洋 创练常备京旗各军,实系自强始基。营制操法均规一律。其器械自未便稍涉迁就,致误事机, 是购各军火,实为刻不容缓之图.。他先后向德国,日本等国购进大批先进的武器,如七九口径 带刺刀五响快枪,马克沁机枪,以装备北洋六镇,尽管军火购自不同国家,仍力求做到“枪炮 式样,全镇一律”.后来还给部队配备了无线电报,使通信手段更加先进。6.创设总理军务的军政司 1902年6月,袁世凯奏称:“考泰西以武立国。治兵綦精。凡一国一省一军,皆有军政总 会之处,如振裘者之挈其领,布网者之提其纲,举一切军中应有之义,应知之理,应办之事,应用之物,莫不经营筹度,兼综靡遗,依类以求,分股而理,各有职掌,各专责成,平时而规划秩然,有事则因应不爽。其制甚善,其法至良,今诚欲求治军入手之所,以立其体而握其枢。” 据此,袁世凯于直隶省城创设军政司。由他兼掇督办,统一管理北洋常备军和直隶所属防练各 军。军政司下分三处,处下设股。一日兵备处,下隶考功、执法、筹备、粮饷、医务等股。一 日参谋处,下隶谋略、调派,测绘等股。一日教练处,下隶学务,校兵等股。1904年。军政司 奉命改为督练公所,这一机构的设立。加强对军事的统一筹划,统一领导,统-Oil练,统一保障和统一指挥,有利于加强常备军和防练各军的建设,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7.开办陆军学堂 袁付凯认为“治兵之道,纪律为先,而技艺已在所当重,纪律存乎训诫,技艺资乎练习。”①裳世凯.盘世凯奏议.天津:天{聿古籍出版社,1987,70619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新军的建奇和发展。除了加强纪律,使将士具有忠勇廉洁的品格,使士兵养成恭顺勤奋的作风。经常VII练洋操,提 高士兵的技艺,培养合格的官佐,显得尤为重要。中西军事的差距,就是西方注重学习科学知识,特别是军事理论,而中国军队还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特点,有勇无谋。要改变这种落后的局 面,应“多设武各学堂,广储将材.凡中外兵法,战法,天算,舆地,测绘?器械以及技艺, 工程各学。均须切实讲习”.o袁世凯关于设立军事学堂的建议,为清廷所重视.1901年,清政 府颁布上谕重申“亟应于各省省会建立学堂,以期培养将才,练成劲旅。”’ 1903年,袁世凯的军事教育思想又有新的发展,提出了建立分级军事教育体制的建议。 即学校教育应由初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这是为了适应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他奏称:。今值 朝廷振兴戎政,饬立各省建立武各学堂,敢不竭力经营.斯臻美备。维是各国兵学,考求至精,学堂有等次高下之不同,学业有课程浅深之互异,必须层次递进,未容陵躐而旌。臣伏查今日中国情形,参考西洋各国章制,谨将学堂分为三等,日小学堂,日中学堂,曰大学堂,合计通 筹,以十二年为卒业程度……为今之计,惟有赶紧兴办小学,以为造端之基.并别拟设速成。 血糖一区,以为救时之用。庶几按期进业,循序程功,即可收捷效于目前,仍可期大成于异日”。 o他还据此制订了试办章程.1906年6月,在设立陆军大学堂时,袁世凯奏称:“练兵以储将为重,储将以兴学为先.必学校之层累宜高,斯将领之人才蔚起,大率兵学科级。由浅入深,不入小学无以植根本;不入中学,无以扩知能;不充入伍生学习官,无以验实施;不入大学堂, 亦终无以集大成而造乎其极.”o从袁氏奏折可以看出,他既强调正规学堂与速成学堂并举的思 想,又注重分级教育的科学性,说明他对实施分级教育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已有相当的认识。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袁世凯在直隶创办了大量的陆军学堂,为北洋陆军培养了大批 懂得近代军事知识的官佐。 1902年6月,袁世凯在保定开办“行营将弁学堂”。同时,还在保定设立了北洋武备师范学堂,参谋学堂,测绘学堂。1903年秋,他在保定开办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分为步兵、马兵、 炮兵、经理、测绘各科,两年毕业.1906年秋,该学堂归练兵处管,又名“通国陆军速成学堂” 学生来自各省武备学堂和陆军小学堂肄业生,每年招收六百人。毕业生大多被选派到北洋各镇 充任军官或见习宫。 1903年11月,在保定和姚村开办两所陆军小学堂。1904年2月,又奏称设军医、马医、 军械、经理等四所专门学堂,培养军医、马医、军械官及军需官,于1904年底开学. 为了轮训在职军官,1906年6月在天津韩家墅地方又创办北洋讲武堂,“为带兵者研究武 学之所”。o袁世凯规定全省带队各官均须分班到堂轮流讲习武备。1906年,在保定开办陆军大学堂,分为速成、深造两科。速成科一年毕业,额限学员四十 至六十名,深造科三年毕业,额限学员五十至八十名。 各级陆军学堂的设立,为中国陆军培养了大批只有近代军事知识的军官。这批年轻的军官渴望事业的成功。近代科学知识的掌握,使他们具有了强烈的民族主义的倾向。“民族主义是一①袁世凯.袁世凯奏议.天津:天津吉籍出版社.1987,35 ②袭世凯.袁世凯奏议.天津:天津古籍jil版社,1987,276 ③米寿朋.光绪朝东华录.北吊中毕书局.1958.4718 ④嵌世凯.虚世凯奏议.天津:人津古籍Ⅲ版剃,1987.749---750@袁世凯.嵌世凯奏泌.天汁?人rp古籍ll;版礼1987.1320@袁世凯.养寿嘲奏泌辑蛰巷 l‘三.第1挺20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审新军的建奇和发展把双刃剑”,在青年军官将这把利剑刺向外国列强的时候,他们也同时刺向了满清政府统治的心 脏。 当袁世凯轰轰烈烈、大刀阔斧地开展创建北洋常备军的时候,湖广总督张之洞也在精心地 创编湖北常备军,从1902年到1907年,张之洞花了5年的时间建立了湖北常备军,其间经历 4次较大的整编。终于编练成新建陆军第八镇。清末新政开始后,清廷发布设立常备军的上谕,张之洞作为地方大员,为了维护地方安全,也开始编练湖北常备军。1902年lO月,张之洞开始整编已练洋操的护军和防营。当时湖北的 洋操营共有31营:其中护军左右2旗,有步队8营,马队、炮队,工程队各1营;武健军左右 2旗,有步队8营;武凯军步队4营;武防军步队4营;护军铁路营步队4营。3l营共有官兵 9500余人.张之洞因辜旨署理两江总督而拟调护军左旗步队4营赴江南,另有护军铁路营步队 4营,防护楚豫境内路工,除此部队8营外,在武昌实有部队20营,马队,炮队,工程队各1营,共23营7600余人。张之洞即仿照日本的陆军师团兵制,在次基础上整编成湖北常备军, 该军由左右两翼组成,左翼部队2旗8营,炮队1旗3营,马队1营,工程队1营,辎重队1 营,右翼步队2旗8营,炮队l旗3营,马队l营,工程队1营,辎重队1营。 1904年,张之洞参考北洋现行营制,对湖北营制做了调整,调整后的湖北常备军,实有步 兵2协6旗24营,骑兵z营,炮兵6营,工程兵2营,辎重兵2营,另加营务处和军乐队,共有官兵12959人。1905年11月,根据练兵处奏定的陆军营制饷章,张之洞对湖北常备军营制又作了一次调整,因为湖北财政困难:“饷项万分艰难,且将领官弁之人才目前亦实不敷用”.根据情况酌减, 第一镇步队2协4标12营48队.马队标3营,工程队l营,辎重队1营,军乐1队,共计官 兵12071人.炮54尊,车12辆,骡马1064匹.第二镇设步队1协2标,马队,炮队各1营, 工程,辎重各1队,共计官兵5188人。炮18尊,车3辆,骡马338匹,委派张彪为第一镇统 制官,兼该镇所属两协统领官,黎元洪为第二镇第三协统领官,兼护该镇统制官. 1907年,湖北常备军正式纳入全国陆军编制.统军部统一规划拟练全国陆军36镇,分配给湖北两镇指标,为第8镇和第2l混成协.这次整编营制没有变化,只是在人员、车、马等方 面略有变动。变通之后,第8镇有官兵11247人,骡马1033匹,车18辆,炮数未变,仍是54 尊。第2l混成协有官兵4941人,骡马337匹,车9辆.炮数也不变,保持18尊。张之洞在湖北财政比较匮乏的情况下,不遗余力地编练湖北常备军,以确保九省通衢豹安全,并练成在当时堪与北洋常备军相媲美的近代化的部队,这与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关 心是分不开的,也是他对自己得以安身立命的儒家文化的终极关怀.对于湖北新军,外界给予较高的评价。1902年有些军事观察家认为,他的军队是全中国最好的。对于此,张之洞也颇为得意,他曾自述道:“湖北自丙申以后,即尽弃旧习,以两法练兵,故今日湖北陆军,东、西人来观者,皆言甲于他省。”… 尽管湖北新军与北洋新军同属近代化军队,但由于张之洞与袁世凯的地位不同,个人的抱 负有所差异,对士兵的要求的差异.决定了北洋陆军与湖北新军的不同走向,湖北新军由于受 革命比主思潮的影响甚多,以致丁倒戈一击,成为沽朝政府的:IIlf纂人。而袁付&JLHIJ是凭籍着北①张之洞.张义襄公伞集.北京:中同书店,1990.162l 1Il曼曼皇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寡皇曼曼曼皇曼曼量曼曼曼曼曼量皇曼曼曼曼曼量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璺洋军的强力资本,夺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903年练兵处的设立,其目的就是统一全国军队,建立近代化的新型军队。由于地方分权 的政治结构模式。新军的建设就与各省督抚是否对近代事业感兴趣有着极大的关系。另一方面, 建设新军需要充足的财政支持,如果一省的经济财政比较困难的话,那么建立一支新型的军队 就是难上加难了。总体而言,其他各省的新军建设,是无法与袁世凯训练组建的北洋军和张之宁夏大学而}学位论文第i节新军的建奇和发展洞创建的湖北新军相媲美的。因为袁张二人都是致力于近代事业的.并且他们都有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和比较充足的财源,这些都为编练新军提供了基本保障。 1906年4月清廷降旨,限令lO年内组建36镇新军,分驻各省.第二年将各镇组建成军的期限提前到1912年,但由于财政困难,事实证明这项计划是行不通的。辛亥革命前夕,全国一共只有14镇(不包括禁F军)组建完毕,各镇兵员与额定数有出入。此外。还必须计入兵员多 少不等的18个混成协和2个协,实际战斗兵力大约19万人. 与袁世凯和张之洞的部队相比,其余的陆军部队的进步,要小的多。第七镇在1906年2月,还是一个又小又不完善的混成协。南京的第九镇,只能勉强称它为一镇,因为它只有三个不完整的步兵标,也没有特殊兵种。在福建的福州的第十镇仅由6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和2个工 兵队组成.湖南的第二十五协实际与第十镇的规模差不多,可是,福州是一位总督而湖南省会 仅是一名巡抚。江西的第二十七协由两支小的步兵标加上一支不足员的马队组成。河南开封的 第二十九协宣称有五千七百五十人。实际上,它只有分为步兵、炮兵、骑兵及工兵的部队约三千人。在安徽的第三十一协由二千多人组成四个步兵营。到了1906年,有些其他的协有了名称,但还是不能服役,其中包括湖北的第二十一协,南京的第=十三协,四川的第三十三协,新疆 的第三十五协.每一部分都在编制表上留有空额,以便各该协以后可能扩充为镇。在被公认属于新军的主要西式部队之外,广东省还有一支称为广州协的半现代化军队。这个四千四百人的单位,具有名为代表各主要兵种和后勤的部门,可是他们全都按照步兵编组。马玉昆的武卫军 左镇,一直驻扎直隶北部警卫边界,虽然他说是一个很大的部队,而该镇的实际兵力约有战斗人员六千四百五十人与夫役一千人。除上列以外,到了1906年末,中国所有各省至少都有一支常备军。但是,它们在规模、组织,装备与训练方面还大有出入. 除了建立了常备军外,还组成了续各军。大多的常备军是改编防军各营而成的,而续备军 则由防军、练军、绿营甚至八旗兵编成。许多例子说明,变化还是停留在名词术语上。而且当 初的勇营现在的防军至今还不是合法的正规军队。因此,它与兵部仅有非常间接的关系。他们 原都是省防军,大半处在地方督抚的控制之下,尽管换了新名称,却仍然是些地方军队。而常 备军的建立,至少表示已有了某种军事近代化,并为其后的陆军奠定了基础。不过,这并没有 对中国陆军的中央集权有什么帮助。中枢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均势,基本上没有改变。比建立常备军制度更为重要的,是广泛设立武备学堂。1903年末.几乎各省都设立了武备学堂。当然,这些学堂的质鼍与他们所聘教习的才具各不相同。这些教习绝人多数是天津武备学堂的毕业生,而且大多数还聘有日本教习;少数德国教习,也仍然分散在中国各处教书。新式军事学堂的设立,有利于培养一批掌握了现代战争和军事领导技术的新犁职业军人。 甲尢那种在文职仕途上也致力丁军事的无所不能的官僚,行将让位丁更加专业化的人员。青年 ≈Vr们不仅学会了军事技术,也学会了科学。这有利1 l均学的传橘。 III曼曼皇曼皇皇曼蔓量皇曼曼皇舞曼曼曼曼鼍鼍量量量蔓蔓皇曼蔓笪量量曼曼孽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詈量皇蔓曼曼!苎!曼詈置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叫章中国军事近代化的方式第四章中国军事近代化的方式4.1氟军的武器装备中国军事近代化得历程,同其他事物一样,走的是器物――镥唛――思想层面逐渐演进的 独特道路。这说明先贤对事物的认识从表象深入本质,由感觉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李鸿章在给曾国藩的信中这样描述西方的。坚船利炮”的,他说:“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 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因此,李鸿章 极力主张引进西方的先进武器,“西式武器使用范围的扩大,势必给中国的军事建设带来革命”。。新军的武器装备,也是运用西方工业化的产物。由于中国军事力量没能实现有效的集中.作为总督、巡抚、提督,他们有权自己选购外国的武器,并且从武器的购买里中饱私囊.因此。新军武器装备的型号十分杂乱.由沈阳兵工厂 制造的188B式毛瑟枪被广泛使用,骑兵使用同样型号的卡宾枪.从1908年起步兵使用日本制 造的1903式6毫米口径来福枪,以及日本制造的其他装备,骑兵和炮兵则分别使用日本造的6 毫米口径卡宾枪和75毫米口径阿雷斯卡野战跑。部队还使用德国武器,如75毫米口径的克虏 h山炮。维克斯――马克沁机枪和同样口径的斯开奈德――卡纳特机枪。1910年清政府为了装 备禁卫军,向克虏h公司发出一份订货单,订购54门75毫米口径的野战跑。 中国人总是渴望自己制造枪炮弹药。张之洞力主将江南制造局由沿江的上海移往离矿区较 近的湖南等地。因为“上海地方今昔情形迥不相同,近年黄浦江中吴淞口外为各国兵轮所萃,遇有中外战事,辄阻我军火装运出口致不能接济他处。”。这也是为了不受制于他人而采取的措 施.新的军备计划规定,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分别建造一所装备新式机器的丈型兵工厂,以期生产出规格划一的武器,用于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小型兵工厂分散在各省,但其中不少工厂已 经废弃不用,或改为修配工场。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缺乏经营技巧,资金匮乏和贪污 腐败,直到1908年下半年新建的兵工厂还是达不到离效率的水准。他们的产品不够新型,而且工艺质量相当低劣。更为糟糕的是,产品根本谈不上规格划一。到1910年底,有了些令人注目 的提商。外国观察家们似乎一致认为,汉阳兵工厂是晟有成效的,广州的兵』:厂居其次.江南 制造居名列第三。另外两个重要的兵工厂分别在开封和天津。军工产品中有大量的野战跑,山 炮和弹药,以及连发来福枪、卡宾枪和机关枪。这些武器的样品陈列在1910年夏季的南京博览会上。1910年5月在成都开设的兵工厂,有一家制造德式马克沁水套机关枪的分厂。此外,有 些工厂生产无烟火药。这好像表明中国在自己制造军火方面,正变得越来越不依靠外国提供的钢铁。 那么如何评价新军在武器装备上的进步性呢,“令人遗憾的是,中国陆军使用的武器缺乏统 一标准,严重影响了战斗力”。o常备军第一镇就配有不同类型的枪炮。三个炮队各自拥有阿雷①筹蔷夷务始末}兀J治朝,第25巷,籀1耍 ②[戈】鲍威尔,1895--1912中埘年事力量的必起北京:中国{I会科学m版{I.1980 @张之il司.张史寝公争壤.赛议武I t蜉办移设制造局添建枪炮新J折.中周书店.1990 ④【澳]冯兆毕.车事近代化和中闱节命上海:J,海人民U;版礼,1994,3523 宁夏大学硕+学位论文第碉市中国军事近代化的方式斯卡野战跑,戈鲁森野战炮和克虏h山炮。来福枪的配备同样混乱,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均无例外。辎重部队的编制往往因地制宜,配备船队、驮载队、运货队或手推车.至于通讯,以普遍使用了信号和闪光信号灯,采用了摩尔斯电码系统。建制完善的工程营所在地区已经使用电报和电话机.1910年,一所无线电报局在上海开始工作.有些镇和协配备为数不多的自行车,但使用并不普遍。虽然新军的武器装备不够整齐划一,但是运用新式武器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湘淮军以前 的清朝军队基本上是属于冷兵器时代,它们配备刀矛弓箭等传统的作战武器,往往不能造成致命性的打击.新军所使用的西式装备.基本上属于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而西方先进的武器装 备所依托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引进和利用外国的先进的技术,才使新军的装备发生质的变革,军队由冷兵器时代跨入熟兵器时代。由于新式武器装备具有比以往的武器更为厉害的杀伤力。跟冷兵器不同,它的破坏性更为严重.近代武器的破坏性是空前的。它比以往的战争带来更多的灾难,人类的进步往往是踏着同类的血迹不断前进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武器的进步,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4.2军事制度的变革新军编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仿效日本军队的。“湖北此次编制之法以一军统两镇,与日本合两旅团为一师团之制相同.”。1个镇下设2个步兵协,1个马队标,1个炮兵标,1个工程营,1 个辎重营以及1支军乐队.每个步兵协下设2标,每个标(步兵或炮兵)由3个营组成(骑兵 标下设队),1镇兵力12512人,如下表所示: 一镇兵力单位 镇级机关 2个协级机关 6个标级机关 12个步营 3个马队营 2个陆军炮营 1个过山炮营 1个工程营 1个辎重营 1支军乐队 总 计 军官12 16 68 384 78 60 30 32 36 2 748士兵50役夫5 412总数97 56 154 7908 1089 1136 592 667 752 51 12512炮f } } { { 36 18 }36 84 6924 813600 198 194 109 58143 5 1328明2453 577 57344{l 5410439有时炮队由2个过山炮营和1个陆军炮营组成,甚至或由3个过山炮营组成。1个步兵营 (504名士兵)下设4队(连)。1队下设3个排,每排42名士兵。1排分为3棚(班),每棚 14人。棚设1名正目,1名副目,4名正兵,8名副兵。一支马队营下设4队,每队有56名骑 兵。l马队下设2捧,每排分为2棚(与步兵兵力相仿)。 1个炮兵营下设3队,每队有126名十兵,6门炮。如步兵那样,每队再细分为3个排,每 排设3棚。1个混成协由步兵,骑兵、炮兵以及少龋I。科兵和辎重部队组成,根据备地情形,①张之洞.张文襄公令集.奏议六l~北京:中目书店.199024 宁夏大学砀十学位论文第阳章中国军事近代化的方式规模自2000人至7000人不等。各国近代化的陆军是内部富有凝聚力,组织机制高度完善的武装力量,并擅长运用新技术. 新工艺,合理地使用武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民德国到底好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