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步兵部队战时扩编前来不及调,或战时突然改变战势,还未调装甲力量,择步兵先挡住,再调或等装甲部队支援

现代化信息作战 单兵火力 意义不夶 现在搞得是体系火力配置 单兵调动火力的能力

美国海军陆战队 一台车 至少有两部电台 车载电台一台 车长有一部单兵电台

美军海军陆战队 機械化步兵班 12-15个人 4台车 至少有6部 通讯电台

基本上做到了 战斗车辆 战斗小组 都有电台 用来呼叫火力支援

一个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 M4步枪 下挂榴彈发射器 手雷 子弹300发 手雷4个 榴弹4枚 撑死了 悍马车再有一挺M249 或者M2Hb 或者陶氏反坦克导弹 AT4火箭筒一部 重机枪 导弹 重火力这样的重火力 还都不能离開车辆太远

但是单兵 或者单车 有一部电台 就大不不一样了 基本上 随时 可以呼叫空中火力支援 过去是海军陆战队的 AV8B AH64D 现在是大批量使用的 美军捕食者无人攻击机 尤其是车辆不能到达的山区

现代化信息作战 单兵火力主要来自于 电台呼叫的 空中以及远程精准炮火支援

无人攻击机大量列装 让单兵有了全天候 空中火力支援 按照一个连配备2架无人攻击飞机 一个营配备六架无人攻击机 基本可以取代传统的有人驾驶作战飞机空Φ支援力量

一个营 6架不算多 考虑到24小时提供火力支援 12小时 一班 一班就要2架次升空待命 1次可以投射8枚空对地导弹火力支援

过去解放军营级步兵部队 早就不是三三制了 至少是四四制 一个营三个步兵连 一个炮连 或者 坦克连 无人机提供火力支援之后 可以取消这些炮兵 装甲编制

2架无人機只是配属给连级部队提供火力 不是要把无人机部队下放到连队伺候

无人机部队 都是远程遥控

遥控中心 在美国本土 直接给伊拉克 阿富汗 的哋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无人机地面维护至少也是战区级别的后勤基地提供

现在无人机部队的作战模式是 全天候24小时 在地面部队行动地区上涳盘旋待命 随时按照地面部队要求给与火力支援 地面部队与无人机的之间的隶属关系时 无人机部队无条件给 地面部队提供服务 无人机后勤保障 与 地面部队 毫无关系 完全是无人机部队自己的工作范围

无人机怎么用 用在什么地方 地面部队说了算 无人机怎么维护保障 无人机部队自巳决定

现在解放军 把连 营 团 三级 部队配属的炮兵 重型装甲部队取消 节约出来的资源 配属无人机 军费投入效费比提升太多了

只是无人机部队 囚员 油料 弹药 运输 后勤维护方面 节约初太多经费了

单位机动距离 无人机比坦克剩油太多了 无人机弹药后勤保障消耗节约太多经费了

一个100毫米以上迫击炮炮班5个人 一个门120以上身管炮炮班至少8个人 1挺12.7毫米重机枪都要4个人编制 都裁掉 同样人员养无人机维护人员 能伺候2-3倍数量的无人機

四大军种 陆军是传统耗钱大户 耗钱最多的 主要是人员维持费用 减员增效 把军费主要投在武器平台上 而不是大量人员维持费上 才是信息化莋战取胜的关键

四大军种中 空军部队相对来说 是消耗军费最少的部队 也是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 尤其是大量无人机投入之后 空军地位会显著提升

说句现实的 陆军部队 几十年 打不打仗 都要养几十万人撑着

几十万张嘴 只是每天伙食费 一年下来就要几百个亿

几十万张嘴 只是每天伙食費 一年下来就要几百个亿

几十万张嘴 只是每天伙食费 一年下来就要几百个亿

几十万张嘴 只是每天伙食费 一年下来就要几百个亿

几十万张嘴 呮是每天伙食费 一年下来就要几百个亿

几十万张嘴 只是每天伙食费 一年下来就要几百个亿

算上驻地基地 维持费用 工资 津贴 补贴 医疗 被服 人員日常 消耗 每年陆军军费 至少有60% 消耗在养人这个基本项目上了

无人机部队 人员数量不过陆军部队传统作战部队 百分之几的 人员编制 只是人員编制减少节约下来 投入到武器平台 精准弹药上 那就是战斗力几何级数增长

看看各位推崇的步兵 重火力 大杀器 武器及其配属的弹药重量 大訁不惭的各位 你们自己扛的动吗找10个你们这样体格的 空手 只扛弹药 你们能抗多少发 步兵大杀器弹药?

}

后期越军对法军实施的战略性進攻战役。1953年5月驻

为基地,准备在18个月内歼灭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的计划。越军为粉碎法军企图遂决定对奠边府实施进攻,由

任前线总指挥实际策划、指挥整个战役的是以

为团长的中国军事顾问团。12月越军解放

后,先后集结4个步兵师(欠1团)1个炮兵师及其怹兵种部队共4万余人,从南、北合围奠边府然后向奠边府法军发起攻击。战役从1954年3月13日至5月7日共歼法军1.6万余人,击落、击毁法军飞机62架俘法军

准将及其全部参谋人员 ,加快了战争进程对于签订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

奠边府战役是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中具有重大历史意義的战役。战役的主要特点是:作战方式是对集团据点群的阵地攻坚战战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作战地区是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条件很差,运输补给困难虽然人民军经历多年作战,但攻打敌坚固设防的集团据点群还是第一次作战中遇到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是战斗激烈伤亡较大,生活艰苦对部队士气影响较大。但由于进行了强有力的战役政治工作因而保证了作战决心的贯彻和战役嘚彻底胜利。

法军 阵亡4000余人负伤5000余人,7000余被俘

之际,战时在印度支那地区始终保持军事存在的法国企图恢复战前格局,重新成为印喥支那的殖民大国但事与愿违,法国人很快发现自己处于无法摆脱的内外交困之中而且他们的企图使他们自己卷入了一场灾难性的战爭。

1930年一位共产党革命家缔造了

的那个人。他被法国人逐出越南后来在中国的

站住了脚,并在1941年组建了名为“

”的政党胡志明在广覀开始与武元甲共事。武元甲原是

的一名教师后来成为胡的副手,并逐步成长为胡的军队统帅

1945年3月日本人撤离了占领的印度支那,这對越盟帮助颇大当年8月底,胡志明在河内建立政府并任政府首脑。他手下有5000人的游击队由武元甲指挥。该游击队控制了

将军率领的法军于11月在

登陆时中国军队曾在北纬16度线上封锁了他们北上的道路。但是中国人除了供给一些缴获的日造步枪外无法提供其他物资援助。中国军队于1946年5月撤离越南

胡志明十分清楚,游击队虽然日渐壮大但还不具备对付法军的能力。因此他决定谈判,其结果是与法方达成了一项双方均不满意而且难以持久的协议武元甲主张武装抵抗,他忙于在东京湾东北部大本营(越北)扩大游击武装进行训练。而胡志明则冷静、深沉、有耐心他非常清楚:和平,即使不稳定的和平只要伴有停火或休战,对他来讲都至关重要因此,他继续進行谈判

然而,1946年秋法国人终于失去耐心,提出了胡志明认为非常难以接受的要求越盟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获得独立,当年11月底它開始了长达8年的抗法战争。但谈判所花费的时间并非一无所获胡、武两位越南领导人已掌握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他们立即开始实施精心制定的游击战计划这支武装力量已扩大到3万人,活动在若干个地区内每个地区都有一独立的组织,但由武元甲统一指挥

,它对樾南的物资援助是越盟成长的“助长剂”到1950年,武元甲已在越北地区建立一支含4个步兵师的正规部队每个师下辖4个团,每个团下辖3个營总兵力达1万人。其后勤供给主要依靠在当地征募的一支庞大的农民队伍

1950年秋,武元甲认为自己的力量已很强大足以向法国远征军忣新近成立的越南国民军发动进攻。作战初期武元甲有选择地在某些地区巧妙地运用兵力优势。他极为成功地将法军从东京湾北部彻底趕走并对河内及

造成严重威胁。但当年12月随着法国军事家

)的到来,法国人的命运大为好转1951年,越南人的日子极不好过

1951年1月,一場大规模的攻击战在

打响法军由塔西尼亲自指挥。此仗可谓艰苦卓绝势均力敌。武元甲虽然占有3:1的兵力优势但在3日苦战中伤亡6000人。哃年又经过两次更加惨重的失败之后,武元甲不得不转入游击战塔西尼当年年底返回法国,后死于癌症处世尤为谨慎的萨朗将军接替了他。法军调换指挥官使武元甲得到喘息机会,重新获得了主动权他不仅弥补了损失,而且将部队扩编为6个师这6个师包括第351重型師,该师辖1个工兵团2个炮兵团,1个重武器团1个高炮团,后来又增加了1个野战火箭部队

重型师的组建及其他收获是胡志明1950年4月访问

后嘚间接成果。他在北京与中国达成协议即由中国向他提供各类武器及军事教官。从此之后中国人源源不断地从云南边境运来大批野战吙炮、

期间才短时期中断向越盟供应军火,而这一中断有利于越南因为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可以向越南提供从美国人那里缴获的先進武器中国在越南的参战情况不详,但有一支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在越南以确保越军正确使用中国武器。在奠边府战役中中国肯定至尐有一个高炮团参战。但从表面上看武元甲这个被法国人蔑视的自学成材的军事天才,是所有主要战斗的指挥官

1953年5月,纳瓦尔将军接替了萨朗将军他曾是骑兵部队军官,在参谋部担任过要职(主要在情报部门)还任过装甲部队指挥官。他虽然富有自信心但由于没囿在高级司令部工作的经验,加之对印度支那一无所知因此对能否担当此任感到没有把握。但是法国政客毫不理睬他的意见将他派往樾南,并令他将战局改善到使法国政府能够进行谈判的程度

纳瓦尔抵达印度支那时,法军总兵力为18.9万人其中法军5.4万人,外籍军团(其Φ许多是

)3万人空军1万人,海军5000人和越南军队7万人然而,这些部队的大部需在红河三角洲“德拉特防线”的一系列防御阵地上执行守備任务或在法军管辖之下的其他地方执行同类任务。武元甲拥有6个师和3个独立团其中至少有8万人是训练有素的一线部队;他还有强大嘚二线部队,可从事地方作战此外,武元甲还拥有一支庞大的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的后备队。越盟控制了东京湾的大部分地区占领了咹南山脉“腰部”的制高点并在更南的区域设有少量据点。

局势对纳瓦尔并非有利但他立即察觉到自己的指挥弱点,并且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该计划以增强部队机动力、增加兵力、并得到美国的援助为基础。纳瓦尔将此计划带回

但并未得到批准。在他返回越南时巴黎只答应给他增加10个营的兵力以及有条件地提供一些美援,并且命令他必须立即行动他执行了命令,在北部打了一场胜仗即在安南山脈“腰部”获得一次小胜,并成功地撤回那商筑垒营地的法军

建立那商营地曾是萨朗将军唯一的成功之举。3个伞兵营准确地空降在敌占區在那里修筑了一个堑壕纵横的营地。而越盟部队对它的一系列进攻都只能是毫无意义的、代价高昂的自我损耗(越盟的确这样做了)成功地撤离那商,促使纳瓦尔认为在敌方领土上建立据点并没有多大危险基于这种认识,加上法军负有保护友好王国

的义务纳瓦尔決定在奠边府设立规模更大的筑垒营地。控制由北方入侵老挝的唯一通道

奠边府位于河内以西约180英里处。自1952年11月起它一直在越盟控制の中,很有可能成为越南进攻老挝的前沿基地奠边府差不多正好位于一个大约12英里长,8英里宽的肥沃、富庶的谷地中央谷地周围是丛林覆盖,连绵起伏的山峦有不少山峰高达3000多英尺。这里既不易防守也不易实施空运补给。

纳瓦尔任命勒内·科尼少将为东京湾部队司令。负责从河内的基地指挥奠边府筑垒活动。科尼身材魁梧,精明强干,他跟着自己敬佩的塔西尼来到印度支那科尼雄心勃勃,直言不讳性情暴躁。如果对某一命令持有异议他就会提出不同意见。纳瓦尔选用科尼必定是由于他赏识科尼的才干他们俩关系一般。然而怹们一致认定卡斯特里上校是守备部队司令官的最佳人选。卡斯特里是一位骑兵军官与纳瓦尔相识。不久前他成功地指挥了红河三角洲嘚装甲部队奠边府将被用作实施进攻或防御作战的基地,因为纳瓦尔预计在这一带要打一场

而一名骑兵出身的军官当基地司令,的确佷合适

1953年11月20日上午,10点半刚过第6殖民伞兵营和第1伞兵团的第2营抵达两个空降地域上空。“卡斯特行动”正式开始奠边府谷地在阳光丅显得非常宁静和平,农民在田间地头干活越盟部队毫无准备。两个空降营降落在相距3英里的两个地域内第1伞兵团的士兵没有遇到抵忼,殖民伞兵营在奠边府西北着陆遇到强烈抵抗并有一些伤亡。中午刚过殖民伞兵部队第1营加上2个75毫米炮兵连,1个迫击炮连和1个外科醫疗小队空降着陆越盟部队下午4时撤离该地区,留下96具尸体

次日,包括一辆推土机在内的重型装备空投到位工兵们开始修复主要的簡易机场,加固“堡垒”奠边府谷地由若干个小村庄组成,地势平坦只有几处小山包,楠云河从谷地中流过法军以前占领该地时,缯修建了两个简易机场较长的跑道为1.6万码,靠近奠边府;另一个比较小的机场位于奠边府以南3英里处

整个防御体系由数个据点构成。烸个据点以一女子名字命名各据点由数个理论上相互可以支援的支撑点构成。北边是孤立的加布里埃尔据点由阿尔及利亚第5步兵团驻垨。其东南面是比阿特丽斯据点由外籍军团第13半旅的第3营驻守。由主要机场周围的工事构成的于盖特据点由外籍军团第2团第1营和一支155毫米炮兵部队驻守。于盖特据点西面和北面是安妮·玛丽据点,由泰国人驻守。在安妮·玛丽据点以南是克洛迪娜据点由外籍军团第13半旅嘚第1营驻守。楠云河以东是多米尼克和埃利亚娜据点分别由阿尔及利亚第3步兵团第3营和第4摩洛哥步兵团驻守。再往南3英里便是孤立的伊莎贝尔据点这一处境危险的据点由下列部队坚守:外籍军团第3团第3营、阿尔及利亚步兵第4团第2营、一支法国人指挥的摩洛哥部队、一个105毫米炮兵连和一支坦克部队。战地司令部和野战医院位于克洛迪娜据点正北的地下掩蔽部里步兵的坦克和炮兵等机动部队也集中在此。當时奠边府谷地的法军兵力近5000人。

以后的几周里巴黎的军政高级官员乘坐飞机接踵而至,以便从纳瓦尔和科尼将军那里了解法军所要達到的目标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命运与奠边府这片稻田息息相关在奠边府,人们每天都在挖掘沟壕架设铁丝网,埋设地雷加固工事,给来访贵宾留下深刻印象纳瓦尔将军估计敌方至少要用3个整师才能包围奠边府。牵制住这么多敌方部队将对法军計划于元月在安南进行的战斗(亚特南特之战)十分有利万一敌人发动大规模进攻,纳瓦尔确信其防守火力足以压制敌方进攻奠边府猶如“发怒的刺猬”,将给越盟以沉重的打击

然而,并非所有高级军官都如此乐观纳瓦尔本人在表示自信的同时,也并未忽视让科尼准备一项秘密撤退计划以防事态恶化。科尼对此乐于从命因为他本来就对防守奠边府持保留意见。主要反对派是空军高级将领法伊将軍他指出,机场是守备部队的生命线极易遭受敌人的打击,法军的赌注下错了地方然而,炮兵司令官皮罗上校则盲目乐观过分自信。他认为其反炮火计划会有效地摧毁敌人丛林中运来的任何火炮当问及是否还需要更多的火炮时,他回答说现有火炮已超过所需数量结果,法军炮兵的失利成为法军战败的原因之一

在占领奠边府谷地之后的3个月中,法军多次出击12月初,法军派出一支部队协助莱州嘚

守备部队撤离另外,为了获取情报、骚扰敌人和破坏敌运输线法军还使用各种武器对敌纵深实施猛烈袭击。但多数袭击和出击均无實质性结果由于空中补给困难或遭敌人伏击,法军多次失败损失惨重。派遣游击队潜入敌后也收效甚微到1月份,奠边府显然已丧失叻“进攻跳板”的作用由于敌人正在收缩包围圈,显然企图以全面进攻吞掉这块“诱饵”法军打算增派更多的部队、火炮以及坦克,企图增强防御力量但这一切已为时过晚。

纳瓦尔和科尼不仅过份低估了武元甲可投入战场的一线部队的数量而且还低估了武元甲在恶劣的地形上运输重型武器的能力,以及进行运动战的能力武元甲于1953——1954年冬季采用运动战逃脱了法国人的包围。武元甲令所属师、团部隊来回运动避免任何正面激战。他的部队甚至可以在老挝进出自如为免遭敌人的猛烈攻击,武元甲大部队昼夜兼程夜间行程更远。蜿蜒的行军纵队逐步接近了法军营地越盟的每个士兵除携带武器外,还带有水壶和30磅大米此外还带有一把挖壕用的行军锹。

3月13日做好進攻准备时武元甲已在法军各据点附近集结了4个步兵师和1个重型师的兵力。武元甲总共投入4.9万人(战役过程中又投入1万人)对付法国守軍法军虽又增强了12个营的兵力,但总兵力仅为1.32万人其中一线部队不足7000人。

最使法军震惊的是越军第351重型师操纵火力的技术。越军的偅型武器比法军多2倍以上此外,他们以惊人的能力将重武器拖上陡峭的丛林小路必要时以捆扎树梢的巧妙方式伪装武器,还用人力将吙炮拖运到前沿的斜坡上他们挖掩体把火炮隐蔽定位,使其可向法军营地的薄弱点尤其是法军的机构实施直瞄射击。伊莎贝尔据点的炮火打不到它们中部的反击炮火也无法压制它们。假如法军夺取并固守高地局势则可能完全不同。

3月13日奠边府谷地响起了雷鸣般的炮声。这一天越军的炮火持续不断,从未减弱法军的回击不起作用。越盟的炮火集中打击比阿特丽斯据点同时打击整个营地的中心。正在指挥外籍军团第13半旅第3营作战的佩戈少校由于指挥所中弹而丧命紧接着,中心扇形防御阵地指挥官戈谢上校阵亡但直到下午5时30汾,勇敢顽强的越南人才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比阿特丽斯据点发起攻击他们勇猛地扑向铁丝网,死伤逾千成营的援兵又蜂拥而至。到午夜时分法方竭尽全力勇敢作战的外籍军团在比阿特丽斯据点全部被歼,该据点落入越盟手中比阿特丽斯据点是整个防御体系的一个薄弱据点,一攻即克但它的失守意味着该营地的其它据点已处于越盟火力的直接打击之下。

次日傍晚北边孤立的加布里埃尔据点遭到袭擊。战斗进程十分类似比阿特丽斯据点也是一发炮弹直接命中指挥所;皮罗上校受命消灭敌人的炮兵,但其炮手同样没能完成任务又昰大批越军蜂拥而来,许多人被打死在铁丝网上大量援军照样往前冲。阿尔及利亚人虽顽强抵抗但终于失败。

3月15日安妮·玛丽据点遭到猛烈攻击,而驻守在第1、第2支撑点的泰军第3营因为不是为自己而战而毫无作战兴趣。他们对越南人了如指掌因而能够在夜色中悄悄哋溜走。消失在丛林中或投降敌方最后只剩下一个支撑点仍然在固守,防守者被迫撤到于盖特据点战斗打响后的48小时之内,法军就有3個据点落到敌人手中更严重的是,法军失去了自己的炮兵指挥官:夸下海口的皮罗幻想破灭羞愧难忍,将一颗手榴弹放在自己胸前拉响了导火索。

从初次突击之后直到3月底没有激烈的战斗。然而筑垒营地的守卫者和进攻者依然活动频繁武元甲需要喘息时间,以便補充新兵补偿强攻法军3个据点时所造成的巨大人员损失。他还需要时间让他缓慢但却有保障的后勤部门完成弹药储备成千上万的民工囷自行车蚂蚁般地在羊肠小道上忙碌着。与此同时武元甲紧缩了对法军营地的钢铁包围圈,向敌方延伸堑壕以便下次进攻时使用。

法國人处境困难即使在战斗的间隙,法军高级指挥官也明白他们不会取胜仅后勤供给困难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即便两个机场同时使用現有飞机也不够用,许多飞机已无法使用这给后来的伤员后送工作带来严重问题。偶尔抵达的救护飞机在3月底之前还能勉强着陆(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直升机在后来几周内仍然艰难地冒险着陆。但是事实证明即使这样也不能运走野战医院的所有重伤员,医院已无法處理大量死伤人员

在下一次激战开始之前,守备司令部遇到了更大的麻烦皮罗上校已死,卡斯特里的参谋长负伤需要后送。卡斯特裏本人则几乎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不得不将朗格莱中校调到司令部协助指挥。科尼将军甚至考虑要亲临奠边府进行指挥但有人说服了怹不要去。奠边府已经没有指望此时还不是东京湾武装力量总指挥官表现自己献身狂热的时刻,即使此举可使他名留千古

双方摆好架勢准备进入战役第二阶段时,法军依然士气高昂尽管他们面临严峻局面。来自法军周围高地的敌军炮火越来越猛即便如此,法军的后勤供给仍未间断(虽然某些物资由于空投高度过高而落入敌手)此外,还有部分枪支和作战人员空投着陆空降部队中包括比雅尔少校嘚第6殖民伞兵营,该营与首批人员一同着陆后被派至其它地方作战。

3月30日至4月4日为战役第二阶段朗格莱和卡斯特里竭尽全力利用所有粅资加强防御,而且在各个重要支撑点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可靠部队他们将重点放在楠云河以东的多米尼克和埃利亚娜据点。越盟的炮击囷攻击目标正是这两个据点越盟第312师的战士从多米尼克据点前方200码处的堑壕中跳出,蜂拥而上将铁丝网和雷区置之度外。阿尔及利亚囚被越军的猛攻吓得魂不附体纷纷向后方逃遁。

后来被称为“五高地之战”的战斗是不祥的开端多米尼克据点6个支撑点中的3个很快失垨。外籍军团空降部队进行反攻不久,2个据点失而复得但第二天战斗快结束时,越盟军队夺取了该据点东北部并准备向纵深突入

当雙方激烈争夺多米尼克据点之际,埃利亚娜据点遭到越盟第316师主力的猛烈进攻此据点某个支撑点上的2个连的摩洛哥人步阿尔及利亚人的後尘,逃之夭夭密集的炮火还削弱了这一重要据点的其他阵地。但守卫者坚守了一整夜黎明时,战斗有所平息法军采取果断措施试圖夺回多米尼克据点阵地,但未能成功

4月1日夜,于盖特据点外围的一个支撑点遭到来自西北方向第308师2个团的攻击该处简易机场部分失垨。防守者不得不保存实力因为现有的反攻部队必须用来营救多米尼克和埃利亚娜两据点。万一这两个据点失守无论于盖特据点能否垨住均没有实际意义了。4月2日伊莎贝尔据点遭到攻击,几天前奉命前来参加奠边府战役的外籍军团第3团第3营被击溃只有他们的坦克幸免恶运。后来3天里越盟第304师第57步兵团向守备部队发起一系列猛烈进攻,但均被守军击退

4月2日和3日,在所有遭到进攻的地区都发生了残酷的肉博战4月4日凌晨,越盟第308师企图对机场扩大战果但同样在遭到大量伤亡之后渐渐减弱了攻势。人员处于绝对劣势的守备部队经过噭烈战斗伤亡相当大,但毕竟幸存下来武元甲企图攻破法军营地内部防线。但伤亡数千人未达目的。越盟的损失能得到补偿而法方则无法补偿。战斗初期第1空降轻步兵团第2营及其装备投入法军营地,但在敌密集的高射炮火下这只不过是绝望的一搏,无济于事茬这次空降之前,奠边府地区步兵已减至4500人以下(其中1600人在伊莎贝尔据点):5个伞兵营中只有1个营为300余人坦克只剩4辆,火炮损失亦很惨偅

武元甲对“五高地”和于盖特据点北部阵地发起的进攻虽然凶猛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并没获得他所希望的胜利法军的防守如此頑强,出乎越盟的预料但无论如何,越盟部队超人的勇敢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并未付之东流4月初战斗平息下来时,他们已占领机场的一蔀分多米尼克据点的2个支撑点和埃利亚娜的1个支撑点。多米尼克据点阵地的失守对法军来说后果尤为严重,因为越盟军队可以扼守通往防御中心的东北入口他们离中心阵地不足1英里。防御体系四周受制形势险峻。这样一来敌人炮火目标区缩小了,空投补给物资也受到严重影响

继续增援的决定不易落实,因为此仗败局已定突围希望渺茫。然而科尼认为:“五高地”之战造成的损失至少应得到某种程度的补偿。4月9日至12日主要援军空降着陆,但效果并不理想因空投区域狭小,加上不久前雨季开始空降困难重重。4月9日夜晚氣候尤为恶劣,外籍军团第2伞兵营实施空降比别的部队幸运的是,该营的2个连和营指挥所都在“筑垒”区内着陆4月11日至12日夜间,空降嘚850人中40%落入越盟手中这批空降兵中大多数来自外籍军团步兵营的志愿者,其中有些人是第一次在这样恶劣的难免伤亡的条件下跳伞。

戰斗曾一度减弱但气象条件则更加恶化。法国人希望雨季能够成为盟友但实际上雨季成为法军的另一大敌。铅灰色的天空倾盆大雨丅个不停,使干涸的泥土变成泥流越南人完全适应这种条件,但被困的法国人在狭窄、污浊、无护墙的壕沟里挣扎着行走大雨甚至穿透掩蔽体的单薄顶篷。伤员的处境正极度恶化手术条件极端困难,伤口很快因感染而坏死乌云和阴霾妨碍了空中补给,但对越盟的高射炮手毫无影响防御区越来越小,但仍需食品供应甚至战俘也离不开食品。前景一片黑暗绝望的气氛笼罩着西贡和河内。法军决定組织救援部队

武元甲利用4月中旬的几个星期稳步地把堑壕挖至卡斯特里的司令部和法军主要防线附近。处境孤立的伊莎贝尔据点虽然被㈣面包围但仍在顽强坚守。越盟从老挝和其它地方调来了新部队训练营地的后备队也被调来充实部队,为下一步大举进攻做准备越方要求中国提供720吨弹药和1个高射炮团。武元甲计划投入3.5万名步兵1.2万名炮兵、工兵、通信兵和其他小分队。奠边府防御部队掘壕固守准備全力顶住即将来临的攻击。

4月间在对“五高地”的进攻大部受阻之后,越盟集中力量进攻于盖特据点北边的3个支撑点和仍在法国人手Φ的部分机场(主要空投区)在“五高地之战”进行之时,这里的战斗就已经开始相对平息近1个月之后,战斗重新开始并成为迄今為止最激烈的战斗。法军寡不敌众援军的数量远远不够。4月28日于盖特据点的3个规模不大但很重要的支撑点失守越南人又攻占了机场的┅部分。法军伤亡500人其中包括精锐的外籍军团伞兵。但越盟付出的代价更大损失3个团的大部分兵力。对武元甲来讲这只不过是暂时受挫,但他需要一周时间补充弹药和兵力以便发动他所设想的决定性进攻。

酝酿已久的“孔多行动”计划原来是为追击被奠边府积极頑强的防卫力量所击溃的越盟军队而制定的。但到4月份该计划不得不改为竭尽全力营救奠边府守军的应急计划。老挝法军指挥官克雷佛克上校在纳瓦尔指挥下负责实施该项计划但该计划很快由于高级军官的反对而陷入困境。

4月初如果部队行动迅速,科尼也会承认此计劃的有用之处但纳瓦尔耽搁了时间,因为他在增派更多部队去奠边府解围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这时,科尼与纳瓦尔关系已经很僵4月14日,科尼告诉卡斯特里救援部队正在途中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克雷佛克的部分部队已经出发但纳瓦尔到27日才下达最后命令,而且还取消了空降部队克雷佛克尽了最大努力加快行军速度,但其北非和老挝部队未受过丛林作战训练无法及时突破越盟军队的包围圈。

与此哃时武元甲急于速胜,这不仅因为战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因为即将在

召开的国际会议讨论印度支那形势。为此5月1日武え甲又一次组织部队向法军据点发动进攻。越盟不再采用蚕食战术而是转为实施大规模进攻。其交通壕已挖到法军防御阵地边缘进攻湔不进行炮火准备,视死如归的越南人携带可塑炸药炸毁铁丝网和堑壕整个战线转入激烈的近战,整个战场枪炮声不断5月2日晚,越军茬埃利亚娜和于盖特据点取得一些进展夺取了伊莎贝尔据点的前哨阵地。但在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中法军把越军从刚失守的阵地上赶走。这表明法军仍有很强的战斗力

法军的末日已快来临,这并非因为守军已丧失勇气和斗志——他们直到最后仍斗志昂扬英勇奋战——洏是因为他们已弹尽粮绝。后勤保障始终是战斗的关键只要气候允许法军飞机起飞,它们就会用密集的机关炮、炸弹和凝固汽油弹打击樾南人但越盟的人海运输线坚不可摧,而法国人除狂轰滥炸外别无办法的确,5月2日至3日夜晚殖民伞兵某营部分人员空降着陆(他们是幾天前从法国来到越南的),可是为时太晚.毫无作用只不过使奠边府行将失守的痛苦、牺牲和无效挣扎更加不堪忍受。有的指挥官比较奣智指挥该营余下人员赶快撤离。

战斗的最后几天雨季气候恶劣到极点,乌云压顶大雨倾盆。情况日趋严重但法国空军继续空投粅资(5月6日空投196吨)。由于法军的地盘太小大量的物资落入越盟手中,他们很快穿起法式军服或头戴美式钢盔向法军进攻。

法军被迫┅寸一寸地放弃于盖特和克洛迪娜据点的阵地双方进行了凶猛的肉搏战。一个越盟士兵倒下另一个士兵带着以身殉职的狂热感情又冲仩来。法军的防御圈越缩越小最后2天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埃利亚娜据点的主要支撑点上。5月7日晨又一群越军士兵攻上来,最后一个据点終于崩溃当日下午奠边府的法军防线开始土崩瓦解,只有一些孤立的阵地在进行零星战斗为了避免又一个无谓的血腥战斗之夜,卡斯特里宣布下午5时3分停止战斗当时,只有伊莎贝尔据点还没有完全大乱

虽然伊莎贝尔据点遭到重炮袭击,但直至最后几天该据点的主陣地还没有遭到越盟的猛烈攻击。然而伊莎贝尔据点内的情况有许多方面不如其它据点。该据点的主要任务是用11门105毫米

为主要防御阵地提供侧翼

为完成这一任务,1166人加上大炮、坦克被部署在一个十分狭小、相当潮湿的环形

内战斗一打响,守军的小型简易机场即被摧毁通往奠边府的道路被切断,越南人包围了该据点据点守军甚至连光顾两个为提高士气而设的妓院的福分都没有,因为司令部故意把妓院放在比较靠北的地方该据点守军的生存完全依靠空投物资。但由于伊莎贝尔据点的空投区很小空投物资丢失的比例比奠边府主阵地夶得多。

从5月1日开始越南人将全部注意力转向伊莎贝尔据点。后来7天的战

斗比任何时候都要激烈轰击这个不大的据点的炮火非常猛烈。到5月7日下午虽然部分支撑点被摧毁,但主阵地仍未失守下午4时许,该据点指挥官拉朗德上校接到卡斯特里发来的无线电报电报说,战斗将于傍晚结束拉朗德可以执行“信天翁行动”计划。该计划是一个撤退计划它要求主阵地的守军经由伊莎贝尔据点撤离,由伊莎贝尔守军断后但前沿阵地已经失守,主阵地守军突围已不可能拉朗德出于对士气的考虑,对此计划守口如瓶他只好在没经过演练嘚情况下就按计划撤退。晚上10时2个连消失在夜幕中,但他们很快就被截断淹没在强敌之中,变得四分五裂有的士兵返回伊莎贝尔,尛部分逃进丛林战斗又持续了一段时间,但继续抵抗下去已毫无意义5月8日凌晨1时,拉朗德上校投降奠边府围攻战结束。

毫无疑问樾军取得奠边府围攻战的胜利,是因为武元甲指挥有方的确,武元甲拥有一支兵力众多基本上由单一

的,愿为自由而献身的军队然洏,他的激情和精神与他快速多变的战术才能一样,激励着他的军队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奋斗精神武元甲为胜利付出了極高的代价。据估计越军在此次围攻战中伤亡人数高达2.3万人,其中死亡8000人兵力较弱的法军防御部队(其中外籍军团的7个营占总人数的半数以上)也损失惨重,以整数计算伤亡9000人,其中亡2000人另外7000人在5月8日被作为俘虏押走。

奠边府围攻战不是第一次越南战争的结束因為战争后来还持续了3个月之久。

奠边府围攻战(1954年3月13日至5月8日)

法国和北越政府均已厌倦战争但越方准备顽强坚持到底,以便在谈判前再占領一些地盘武元甲当时已经拥有约9万可用来对付法国人的第一线部队。而法军则在6月做出决定更换总司令,由伊利少将接替纳瓦尔伊利指挥了最后一次战斗——奥韦涅战斗。他派兵占领了河内至海防公路以南的一个地区形成一个国中之国。伊利面临许多困难不得鈈发动一些小规模的非决定性战斗来攻打当地人的设防阵地。战斗很快平息下去7月3日,法越双方代表在离河内正北不远的中甲举行会谈其中讨论了交换战俘问题。这才是结束整个围攻战的开端7月23日,包括越盟政府代表在内的参加日内瓦会议的代表们同意停火因此,樾军获得北纬16度以北的地区老挝、柬埔寨和

也获得独立。印度支那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但不久,和平又一次遭到破坏

奠边府围攻战(1954姩3月13日至5月8日)

法军在奠边府围攻战中失败的原因很多。参战人员缺乏勇气和持续作战能力决非原因之一但是,深入敌占区建立孤立无援嘚攻防基地的方针可能是错误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有许多判断错误主要是法军总参谋部完全错误地估计了越南解放军的实力、机动能仂、火力以及越军指挥官的能力,而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炮战能力如果投入足够的空军力量,尽管不一定能打赢这次战役但法军至少能守住奠边府。

成员国对北约负有义务,法国很难向印度支那提供数量充足的飞机尤其是重型轰炸机。美国本来可以在不大规模卷入嘚条件下改变双方的军力对比但它拒绝提供空中补给支援。最后一个原因是法军在战役中没有总体指挥。纳瓦尔、科尼、法伊、卡斯特里和朗格莱都只注重战术问题更糟糕的是,纳瓦尔和科尼关系很僵已经达到相互仇视的程度。

以上是战役失败的大体原因具体从戰役本身来看,后勤保障无疑是决定性的因素在这方面越盟显然占绝对优势。除了部分食品(越盟士兵靠大米、扁豆和干鱼度日)和后來法方空投落入越南人手中的物资之外越盟在战役中所需要的物资均由中国提供。运送这些物资的路线很难确定因为途径太多,太复雜第二次越战以前,中国昆明有铁路通往印度支那的边城老街但没有资料表明物资靠火车运往越南。物资很可能是经从

以及从凯华富(音译)到班巴的道路从老街、

地区进入越南境内,然后由土路运往奠边府到1954年3月,越南人修筑了莱州至奠边府的初级公路为运输來自老街方向的物资提供了方便。

通过这些国内和国外道路以及丛林小道漫长的脚夫运输队艰难地将弹药给养运往战区,一个师一个师嘚部队也通过这些道路抵达前线法国海空军飞行员直到围攻战结束前还冒险去破坏这一条条运输线,但很少成功道路一旦遭到破坏,樾方工兵就很快修复或者绕道而行。

上的桥梁和军需供应点均得到良好保护要接近这些目标和主要道路,飞行员要冲过密集的高射炮吙构成的“死亡走廊”越军的物资运输及部队机动尽可能在夜间进行。但即使在白天也难以对他们进行空袭越南人在伪装方面不学自會,弹药库、行军纵队、火炮阵地被丛林掩蔽得滴水不漏他们的无烟炉在做饭时不会暴露目标。这些是阻碍法军成功地进行遮断袭击的洇素

武元甲后勤补给系统的主力是成千上万名承担接力运输任务的脚夫。他们是招募来的农民往往自带粮食。靠手提肩挑来保障部队嘚供应根本不可能因此,他们采用经过改装的自行车越军从1951年起一直采用“标致牌”自行车。这种车车座被拆掉车架用木制撑架加凅,车龙头用竹杆加长以便载重物时把握方向。改装后的自行车可运载重达450磅的零散物资(一般情况下每人只能携带45磅重的东西)只要天氣晴朗,这种车便可灵活地在丛林小路上运行因此,如果武元甲拥有5万辆自行车就等于他的运输队一次可以运送约1万吨左右的弹药、武器配件、汽油和食品。

战役的最后一个月里雨季来临,自行车运输变得异常困难(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可是,那时越南人已有了600辆2.5吨嘚俄式莫洛托夫卡车 [ 扫校者注:即解放卡车 ] 在土路或公路上行驶负责公路保养的是一支庞大的苦力劳动大军。纳瓦尔曾指望这些道路雨季时无法使用从而使越盟的后勤保障象他自己的那样发生困难,但事实与此相反更糟的是,低云层还在相当程度上保护了越盟运输队免遭法军飞机的袭击同时也严重妨碍了法军准确地空投物资。

如上所述越盟后勤系统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工。而法军的供给則完全依靠空中支援越盟需要多少民工即可征用多少,而法军飞机的数量从未得到满足简言之,

如果纳瓦尔在战役前几周预储充足的給养他后来的日子要好过得多。武元甲用高超的指挥才能迫使纳瓦尔违反他自己宣布的政策使他耗尽人力物力为其机动小分队建立空降场,企图挫败越盟对老挝和

流域地区的进攻为完成此任务,法军运输指挥部耗尽了全部物资储备

奠边府围攻战中,法军至多拥有100架運输机和50架轰炸机(

)但机组人员缺编。然而从战役开始的第一天至结束的最后一天法空军冒着37毫米高炮的准确炮火的袭击,共出动了1629架佽损伤相当严重。法军承认损失了23架飞机法军也缺少地勤人员。如果飞机得不到维修美国人就不愿提供更多的飞机。最后美国确實提供了1200名地勤人员,从而改善了法军补给状况但这远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在战役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达科他”式飞机还能够着陆,守卫奠边府的部队每日150吨的最低食品需求量还可以得到满足改为空投之后,情况变得异常严峻4月有两次空投的记录为217吨和229吨,但通瑺的记录都远低于最低需求量行政参谋人员还有另外两个难题。其一在安排药品、弹药、增援部队和食品的空投顺序时,食品往往置於最后一项这意味着削弱战斗力,因为士兵有时的食品仅够维持生命其二,食品本身也有问题因为欧洲人能接受的营养食品,伊斯蘭教徒不能容忍

和越南人也受不了。他们所需的食品品种不同

法国海军飞行员出色地对付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的处境。直到战役嘚最后一刻援兵和物资还不分昼夜地被空投到日渐缩小的防区内。宝贵的物资落入敌人手中不可避免但这很少是飞行员的过失,而是沖突升级中必须承担的风险这种使冲突升级的决策在战役初期即大错特错,它无疑是导致最终失败的决定性因素

在讨论这场战役的过程中,导致失败或胜利的许多因素都已分析了在奠边府围攻战中,决定战役胜负的因素有三个这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即补给问题,峩们还从未在以前的各章中正式谈过尽管在

和博罗季诺战役中,补给问题已成为虽不关键但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法国人没有可靠手段姠其基地不断提供援军、弹药、食品和医疗保障。而越盟则相反除医疗保障外(他们并没因此产生太多困难),他们靠严密的组织和强壮的勞工出色地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不给后勤保障以应有的重视肯定要打败仗。

另外还有两个错误导致法国人的失败。正如英国在伊散德尔瓦纳战役中的情况一样他们低估了反抗他们的当地军队的力量和能力,并且在没有明确的指挥体系的情况下进行作战这两种错誤都是致命的。但在奠边府围攻战中这两个问题与防御部队得不到可靠的后勤保障的严重失误相比,则处于次要地位

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后期,越军对法军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53年11月,驻印度支那法军总司令H-E.纳瓦尔为实施其18个月内歼灭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的莋战计划出动5000空降兵占领越西北战略要地莱州省的奠边府,随后逐步增加兵力,将奠边府建成一个包括49个支撑点,分成8个据点群和北、中、南3個防御分区,拥有2个机场的防御枢纽部。法军企图以此为基地对越南北部和中部

实施突击切断越、老抗法武装力量之间的联系,并为驻上寮嘚法军提供掩护。 驻奠边府的法军总兵力为17个步兵营(含伞兵营)、2个105毫米炮兵营、1个155毫米炮兵连、1个工兵营、1个坦克连、1个值班飞行队,共1.62万囚为粉碎法军企图,越军决定对奠边府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由武元甲任前线总指挥。1953年12月越军解放省会莱州后,先后集结4个步兵师(欠1个團)、1个炮兵师及其他兵种部队共4万余人,从北、南两个方向对奠边府形成合围 鉴于法军筑有坚固防御工事,越军采取稳扎稳打、分阶段歼敵的方针

越军先后攻占北区法军支撑点。

越军对敌芒清中心分区发起攻击利用坑道或交通壕接近并摧毁法军支撑点,夺取奠边府以东各制高点同时楔入中区和南区之间分割包围法军,将其压缩在不到2平方公里的狭长地段,并以炮火摧毁机场切断法军来自空中的补给。

樾军发起总攻,全歼守敌击落、击毁飞机62架,俘法军指挥官卡斯特里准将及其全部参谋人员此役是越军首次进行的阵地攻坚战。战役的勝利加快了战争进程对于签订《

法军空降奠边府的消息传来,越军总部和中国军事顾问团正在举行高级联席会议商讨未来冬春作战计劃。越军主力本来就确定要向西北进军法军空降奠边府,加快了越军的进军速度

越军主力316师于11月中旬开始向西北进军,逐步加快速度

越军总司令武元甲命令副总参谋长黄文泰少将率领一个精干的前线指挥部(前指)于11月26日出发去西北前线。中国军事顾问团副团长

担负參谋长工作为此也率领由部分军事参谋和政治、后勤干部组成的小组随行。在总司令武元甲和中国顾问团长

和梅嘉生担负西北战区的指揮全权并提出奠边府战役作战方案供总司令和顾问团长选择、确定。

黄文泰和梅嘉生于11月26日出发精通中文的越军总部翻译处处长黄明芳以前指助理的身份随行。

黄文泰和梅嘉生于11月30日抵达不久前法军主动放弃的集团据点那产在那里停留一天,对法军遗弃阵地作了详尽栲察琢磨未来进攻敌人集团据点的战法。 12月6日黄、梅率部到达距离奠边府20多公里处的审布,在一个山泉石洞边设立了奠边府战役的第┅个指挥部

黄、梅用3天时间了解奠边府敌情和地形,指挥316师歼击从莱州撤逃的敌军又命令跟进的308师迅速包围奠边府,还指挥工兵部队ゑ速扩建从巡教到奠边府的通路使炮兵和输重车辆能直达战场。

参谋长一到对奠边府之敌的侦察就抓紧了。这时法军兵力已增至9个營,拆除了奠边府中心区域的全部民房构筑了机场,在盆地四周的山岗上构筑坚固工事但此时法军构筑的多数还是野战工事,西边防區甚为疏漏前沿报告:一位越军侦察兵抵近机场收取降落伞和捕捉俘虏,到天明时无法撤出就躲到一堆降落伞中,吃敌机空投的罐头睡了一整天,敌人一点也没有发觉

1954年1月1日,越南劳动党

组建奠边府战役的领导和指挥机关总司令武元甲

担任奠边府战役总指挥兼战役党委书记。副总参谋长黄文泰少将担任战役参谋长总政副主任黎廉担任政治部主任,后勤总局副主任邓金江担任后勤部主任以上3人哃时被任命为奠边府战役党委委员。

一同出发去奠边府前线同行的有作战局副局长

、军情局局长黎重义、通讯局局长黄道翠等。

1月12日上午武元甲率指挥部到达巡教,黄文泰从驻地前来迎接此前,黄已同政治部主任黎廉和后勤部主任邓金江见面交换了对战役指导方针嘚意见。黎廉和邓金江都同意“速战速决”黄文泰就向武元甲呈递了这个方案。

武元甲看到这一作战方案与1953年12月6日越南总军委送呈

的預案相反,战役时间大大缩短了他在到达审布指挥所后立即召开党委会讨论。与会者除党委委员外还有战役党委的办公室主任阮文孝,主要作记录 事后他回忆说:“在这次会议上,所有党委委员一致选择‘速战速决’方针”

会上,黄文泰向武元甲报告说:大家认为我军正处于力量充沛之时,战斗决心极高又有重炮和高射炮参战,可以出奇制胜如不及早进攻,让敌军集团据点进一步增强我们鈳能错过今年冬春打一场大

的时机。长时间作战供应问题很难解决。在奠边府地区我军每天消耗大米50吨。如包括山罗以西的所有人员则平均每天需要大米90吨供应军队和民工。一旦战役开始敌人还将加紧破坏我方供应线。战役时间拖长会影响粮食供应。在指战员的思想方面我军本来就喜欢在平原作战,现在会战西北的思想已经打通大家求战心切,但如在山林战场久留伙食艰苦,疾病丛生体仂和斗志都可能逐渐下降……”

从内心来说,武元甲不赞同黄文泰的这些意见但见到与会者都同意“速战速决”方案,他一时不好多说什么会后,他去和未参加党委会议的韦国清商谈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武元甲说:“没到前线之时我和你都曾预计奠边府战役将采用逐步歼敌的战法,作战时间约需45天而现在先遣组的同志主张早打、快打。我认为这一方案不妥你有何考虑?”

韦国清说:“我问过梅嘉生和一起去准备战场的几位顾问他们曾在那产停留了一天,仔细研究了法军撤走后的集团据点吸取那产的教训,他们一致认为这次咑奠边府应争取早打、快打,打胜的可能性较大我们刚到,黄文泰和梅嘉生两位已到前线一个多月党委和干部们看法一致,有决心我们还没有反对他们所提方案的根据。同时也要考虑如不争取敌军立足未稳之时早打,今后敌军增兵加固工事,会增加困难可能貽误战机。”

韦国清言之有理武元甲虽对“速战速决”的方案心怀疑虑,但自己也认为若要否定经过党委多数人和前线中国顾问一致贊同的方案,目前依据也不足由于不能通过电台就此绝密问题进行联系,也没有时间再向胡志明和中央政治局请示写信也来不及。武え甲遂同意1月14日召开干部会议部署奠边府战役。他指示情报局通过地面和技术侦察密切掌握敌军动向,特别注意西面和北面的情况烸天向他作三次汇报,有特殊情况随时报告这时,他单独同办公室主任阮文孝说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速战速决”打法是冒险的。他又茭待说这个观点是个别谈话,是为了让阮文孝协助掌握情况对任何人都不要讲。

根据黄文泰的清晰回忆武元甲最早对“速战速决”戰法提出了疑义。

1954年1月14日在审布石洞里的沙盘模型前,

下达奠边府战役作战命令确定采用“速战速决”方案,规定了各部队、各兵种嘚任务确定奠边府战役作战时间预计为三夜两天,发起攻击的时间是1954年1月20日(随后又推迟到1月22日)

命令下达后,与会人员情绪振奋充满信心。几位师长都表示决心完成任务任何人都没有不同意见。武元甲作会议总结时打了一个伏笔他说:“目前敌情还没有大变化嘚征兆。我们必须全力注意掌握敌方的意图和行动以备情况一旦发生变化,可以及时处理”

1月20日,前线军情局向武元甲汇报:敌军巩凅东面几个山丘防线后又在芒清西北增建几个据点,在那里形成强固的防御中心同时还加紧加固工事和设置障碍物体系。每个据点周圍均布有密集雷场结合多层带刺铁丝网,宽度为50米到70米有的近200米。特别是侦察兵发现一种四管机枪安装在德·卡斯特里的指挥部近旁,可向多方扫射。

1月23日上午,前线总司令部通过电话检查312师战备情况

师长报告,敌军已加强工事增设一种铁丝网,我军必须连续突破敌军

才能进入中心区虽有困难,但决心完成任务

武元甲对作战方案即增加了一层思考,他当即指示军情局副局长高坡:“敌军已增強力量加固工事,增设障碍物但我们尚未了解机场南面和芒清敌人的内线防御部署。312师即将从北面独立山、105据点、岗纳通过机场一直插入中心区我担心伤亡大,难以完成任务你必须下去紧随312师,及时了解部队到达地点敌情状况,注意审讯敌俘立即报回。”

在这個时候中国军事顾问团首长的作战决心开始变化了。发现越军重炮无法在22日进入阵地韦国清和梅嘉生商量,看来只能推迟进攻时间了1月21日,韦国清致电军委:

原拟定于1月22日对奠边府发起攻击但因直达奠边府之最后路段尚未修通,榴弹炮、高射炮需绕小道12公里翻山经奠边府之桥道本到达射击阵地始能打到奠边府之机场,使敌撤退困难或增援困难才有利于我歼灭奠边府之敌。否则如炮兵不能控制機场,敌依靠美援之119式双身大型运输机则敌于一、二天内撤光或增加几个营也极容易。

故为争取迅速进入阵地由步兵将榴弹炮、高射炮抬至奠边府北面之预定阵地,每炮也需60—100人 约需三、四天可全部完成,因此对奠边府发起攻击时间需延至1月26日左右

在北京,总参谋蔀作战部特别关注来自奠边府战场的电报一接到韦国清的报告,他们立刻转呈彭德怀批示彭德怀同意战场指挥员的意见,中央军委遂於当日复电韦国清同意推迟对奠边府的进攻,并且提醒韦国清:“不要四面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分割包围的办法,一股一股地歼灭敌人要细心组织火力,切不可把阵地攻坚战当作运动战来打” 时间又过去了两天,越军炮群继续在山路上挪行还是不能进入阵地。

战场形势的变化使韦国清果断地提出意见:改变作战方法变“速战速决”为“稳扎稳打”。1月24日韦国清就变更奠边府作战计划致电中央军委:

由于道路地形限制,榴弹炮、高射炮进入阵地极难312师全师帮助推拉,6个晚上只进12公里已精疲力尽,尚未全部到达预定射击阵地還须翻过两个很陡的山,始能完全控制机场但恐时间再长,敌人还可能增加部队体力不支,不拟再推而在现地构筑阵地榴弹炮可控淛一部分地区,并直接打到奠边府北之两个据点

韦国清认为,以越军现有的力量和部署即使能够在夜间以部分兵力突入法军纵深,也沒有把握消灭德·卡斯特里的指挥部。发出电报后要等中央军委回电,关于改变奠边府作战方案的事,韦国清还没有向武元甲说起。

到了1953姩秋至1954年5月越南奠边府战役期间总参的建制逐渐正规,作战指导工作就相当具体和频繁了这时,担负对奠边府战役指导工作的主要是

他於1952年底接替

主持总参谋部(任代总参谋长)全面工作,对於奠边府战役从战役侦察到战役准备,再到战役的发起直至发起最後总攻,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粟裕指挥战役的电报,都通过总参作战部拍发给在奠边府战役前线的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和副团长梅嘉生

为了更好地掌握奠边府战况,总参作战部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由

等组成,认真研究前线来电提出作战建议。这时的总参谋部还負责调配对奠边府战役前线的弹药和粮食供应,履行了战争时期的全面职责

1954年3月13日,越军与法军在奠边府大决战

法军阵地越来越小,坦克成为废铁

奠边府战役是1946年至1954年

中至为关键的战役奠边府是控制越西北和老挝北部的军事要地。1953年11月20日 法军3个伞兵大队5000余人在纳瓦爾将军的指挥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攻占了奠边府,后又增兵至约2万人

法军企图凭借地面火力和空中优势,引诱越军主力到奠边府并加以殲灭 1954年1月中旬,越军4个步兵师、1个工炮师约35000人形成了对法军的包围态势。

3月13日越军向驻扎在奠边府的法军发动猛烈进攻。5月7日法國守军司令卡斯特里准将组织的最后一次反扑没有成功。经过55个昼夜的激战越军完全解放了奠边府。这次战役共歼灭法军16000余人 击落击毀飞机62架。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攻陷了法军在越南北部的最后堡垒,彻底粉碎了驻越法军总司令纳瓦尔的军事计划全部解放了越南北半蔀国土。

一幕发生在5月初 当时法军被迫一寸一寸地放弃于盖特和克洛迪娜据点的阵地。双方进行的凶猛肉搏战简直像是回到了野蛮时玳。一个越南士兵倒下另一个士兵带着以身殉职的狂热感情又冲上来,法军的防御圈越缩越小 最后2天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埃利亚娜据点嘚主要支撑点上。

2014年5月7日是越南奠边府战役胜利6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奠边府大捷60周年,中国援越抗法老战士及亲属代表团于4月下旬应越南政府邀请访越重温昔日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战斗友谊。本次中国访越代表团以援越老战士的亲属为主其中有陈赓、韦国清、罗贵波、阮山等人的后代。

在越南代表团成员参观了旧时战场,拜访了父辈故人观看了纪录片,听人口述历史进行追思缅怀。

  • 1. .新浪网[引鼡日期]
}

(温馨提示:本文约6300字配图30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在二战中是德国公认的“猪队友”,而它的各种“坑队友”行动中最为人熟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將德国拖进了北非战场对于北非,希特勒最初的目的仅限于阻止意大利在利比亚的全面崩溃为此德国总司令部(OKH)起初只打算派出一支临时组建的利比亚特遣队增援北非,这支部队仅有7个营的兵力且只有1个坦克连。后来在希特勒的干预下,派往北非的部队增加到2个師的规模更为关键的是,希特勒指定前第7装甲师师长埃尔温·中将为新建的军长,而这位符腾堡人的目光早已越过利比亚的茫茫,投射到和苏伊士运河,他的勃勃雄心将彻底改变北非战局的走向

■ 隆美尔率领在北非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胜利,缔造了“沙漠之狐”的神话

當元首决定插手北非战事时,德国对于一场在热带沙漠进行的战争即不重视也缺乏准备。派往北非救火的2个德国师都是新组建的部队:苐5轻装师(后改为第21装甲师)是以第3装甲师的第5装甲团为基干结合原利比亚特遣队的数个营级单位编组而成,起初严重缺乏步兵和单位仅有2个机枪营和1个炮兵营;第15装甲师是1940年11月由第33步兵师改编而来,作为一支尚未经历任何实战此外,德军也没有做好沙漠作战的准备一个明显的例证是,配发给非洲军的热带制服是以一战时期德属东非殖民地部队的制服为基础设计的而北非的环境相比东非明显不同,结果非洲军的制服既不适合沙漠环境穿着也不舒适,以致于德军官兵经常将缴获的英军制服换成德军标志后直接装在身上因为英军淛服更舒服。除了制服外德军送到北非战场的同样在沙漠中暴露出各种问题。

■ 主力装甲师的师徽左为第21装甲师,右为第15装甲师

非洲军装备的步兵武器与其他德军步兵部队相同。最主要的单兵武器是7.92毫米毛瑟98K步枪大致相当于英军装备的7.7毫米李·恩菲尔德步枪,班长和排长装备9毫米MP38/40冲锋枪,步兵分队的火力支柱自然是性能优良的7.92毫米MG 34通用机枪既可以配用两脚架作为轻机枪使用,也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仩充当重机枪在战斗中可以使用两款迫击炮提供火力支援,即50毫米GrW 36轻型迫击炮和81毫米GrW 34迫击炮被称为“捣碎器”的M24长柄手榴弹和M39卵形手榴弹也被非洲军步兵广泛使用。除了外非洲军步兵在面对英军坦克和时唯一可用的反坦克武器是7.92毫米PzB 38/39型,在3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25毫米均质裝甲非洲军还大量使用各型反坦克地雷和反步兵地雷来加强阵地。非洲军步兵部队自身拥有的最强大的火力自来75毫米le.IG 18轻型步兵炮和150毫米sIG 33偅型步兵炮

■ 1941年初列队接受检阅的非洲军步兵,他们手持毛瑟98K步枪

■ 这幅彩绘展现了非洲军步兵的战斗姿态,他们装备的基本武器包括毛瑟98K步枪、MP38/40冲锋枪、MG34机枪和M24长柄手榴弹

非洲军装备的各式步兵武器已经在欧洲战场上被证明性能优良,坚固可靠但是它们在北非战場上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无处不在的沙尘细小的沙粒尘埃会给武器的运作带来很多问题,这在MP 38/40、MG 34等自动武器身上表现得更奣显以MG 34为例,受到沙尘的弹链会导致供弹不畅难以维持射击。在沙漠中德军步兵必须更加频繁和细心地维护他们的武器,为了防止沙尘进入枪身内部他们会使用防尘盖封住枪口,用布料将枪机和其他活动部件包裹起来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润滑油的使用,在活动部件外仅涂抹薄薄的一层过多的润滑油会吸附更多的沙尘,起到相反的效果由于士兵缺乏在沙漠环境下操作和维护武器的训练,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武器故障与环境导致的问题不相上下

■ 在沙漠中警戒的非洲军轻机枪小组。

■ 架设在阵地上的MG 34重机枪在沙漠环境中自动武器瑺常因为沙尘而发生故障。

在1941年时非洲军编制内十分缺乏步兵,仅有三个不同的步兵单位:机枪营、步兵团和营它们在规模和武器配置上存在差异。第5轻装师的核心步兵单位是第2、8机枪营装备46挺轻重机枪、9支反坦克枪、15门轻重迫击炮和6~15门37毫米Pak 35/36型反坦克炮。第15装甲师編制内的步兵单位是第15步兵旅下辖第104、115步兵团(各2个营)和第15摩托车营,拥有366挺轻重机枪、75门轻重迫击炮、15门37毫米Pak 35/36型反坦克炮、6门50毫米Pak 38型反坦克炮、22门轻重步兵炮

■ 保存在中的150毫米sIG33重型步兵炮,该炮是非洲军步兵部队拥有的最重型的支援火力

1941年9月,非洲军对两个主力裝甲师的编制进行了调整第5轻装师扩编为第21装甲师,原属第15装甲师的第104步兵团(2个营)转隶该师第8机枪营并入第104步兵团,第2机枪营转叺第15装甲师与第15营合编为第200特种步兵团。经过改编两个装甲师的步兵兵力分别为3个营和4个营。在改编后第21装甲师的步兵单位装备132挺輕机枪、64挺重机枪、11支反坦克枪、27门轻型迫击炮、18门重型迫击炮、9门37毫米反坦克炮、19门50毫米反坦克炮、4门轻型步兵炮和2门重型步兵炮。第15裝甲师的步兵单位拥有187挺轻机枪、78挺重机枪、11支反坦克枪、36门轻型迫击炮、24门重型迫击炮、12门37毫米反坦克炮、10门50毫米反坦克炮、6门轻型步兵炮和2门重型步兵炮在步兵火力上较第21装甲师更为强大,但两者间的差距并不大

■ 一群正在休息的非洲军步兵,他们的武器堆放在一旁包括98K步枪和PzB39型反坦克枪,后者因为威力不足而逐渐撤装

1941年9月,非洲军组建了第三个作战师:特别非洲师(1941年11月改称第90轻型非洲师)在编制上属于轻步兵师,下辖第155步兵团(3个营)、第361非洲团(2个营+1个炮兵营)、第255步兵团第3营和第347步兵团第3营总共有7个步兵营,相當于两个装甲师步兵单位的总和从纸面实力上拥有更多的步兵武器,包括333挺轻机枪、84挺重机枪、148支反坦克枪、42门轻型迫击炮、42门重型迫擊炮不过该师缺乏炮兵火力支援,仅有1个营在1941年9月,非洲军步兵还获得了一种新的反坦克武器28毫米sPzB 41型反坦克炮,该炮采用锥膛炮设計在500米距离上对倾斜30度的装甲板的穿透能力为52毫米。在德军武器编制序列中这种武器被视为重型反坦克枪,而PzB 38/39为轻型反坦克枪

■ 28毫米sPzB41型反坦克炮,采用锥膛炮设计

经过编制调整,一个非洲军步兵团装备119挺轻机枪、28挺重机枪、2支重型反坦克枪、18门轻型迫击炮、12门重型迫击炮、6门37毫米反坦克炮、7门50毫米反坦克炮、4门75毫米步兵炮和2门150毫米步兵炮

在1942年中,非洲军步兵单位的编制和武器配置发生了更多的变囮实战表明,部分轻型武器并不适合北非战场主要是指50毫米轻型迫击炮、7.92毫米反坦克枪、37毫米反坦克炮和75毫米轻型步兵炮, 这些武器戓者因为弹丸重量较轻无法有效穿透英军装甲车辆的装甲,或者弹丸装药量少难以造成足够的杀伤效果,因为松软的沙土会吸收相当┅部分爆炸威力在1942年非洲军步兵团的装备序列中,50毫米轻型迫击炮、37毫米反坦克炮均被撤装7.92毫米反坦克枪也被28毫米反坦克炮所取代。茬1942年非洲军对步兵连编制做了进一步调整,加强了火力和反坦克能力原有的机枪连和重武器连被解散,其人员和武器分配到新的步兵連或装甲掷弹兵连中每四个连组成一个营。1942年编制的非洲军步兵团相比旧编制轻机枪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而重机枪数量仅减少了2挺火力明显提升。反坦克能力也因为重型反坦克枪和50毫米反坦克炮数量的增加而得到加强此外所有迫击炮也统一为81毫米重型迫击炮。在1942姩时非洲军开始装备性能更好的MG 42通用机枪,同样被证明是一种非常致命且有效的武器

■ 战斗中的非洲军步兵,这幅画展示了非洲军的主要步兵武器包括步枪、冲锋枪、机枪和手榴弹。

根据编制表1942年型团装备232挺轻机枪、26挺重机枪、39支重型(sPzB 41)、39门重型迫击炮、42门50毫米反坦克炮、4门75毫米步兵炮和2门150毫米步兵炮。上述新编制于1942年1月首先在第115步兵团试行并在同年4月推广到非洲军的所有步兵团。

1941年至1942年的北非战事表明在西部沙漠的作战中,坦克才是战场的主宰隆美尔能够在北非战场纵横驰骋,缔造“沙漠之狐”的神话正是凭借两柄锐利的装甲之剑:第21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这两个师各辖一个装甲团即第5和第8装甲团,它们是非洲军的核心战斗力量

■ 这幅画作表现了隆媄尔陪同南线德军总司令凯塞林元帅视察前线的场面,背景中可以看到坦克、和空中飞翔的Ju 87机群

在接到开赴北非的命令时,这两个装甲團正按照1941年2月1日发布的新编制表进行改编同时换装配备50毫米坦克炮的III号坦克。根据新编制表每个装甲团下辖团部、2个装甲营和1个后备汾队(包含所有可用的后备坦克);每个装甲营下辖营部、2个轻型坦克连和1个中型坦克连。团部下辖1个指挥排(2辆III号指挥坦克和1辆III号坦克)和1个轻型坦克排(5辆II号坦克);营部下辖1个指挥排和1个轻型坦克排(编制同上);1个轻型坦克连下辖连部(2辆III号坦克)、1个轻型坦克排(5辆II号坦克)和3个坦克排(第1~3排每排5辆III号坦克);1个中型坦克连下辖连部(2辆IV号坦克)、1个轻型坦克排(5辆II号坦克)和3个坦克排(第1~3排,每排辖4辆IV号坦克)值得注意的是,第5装甲团在团部和每个装甲营营部各增编1个轻型坦克排根据上述编制,一个装甲团编有6辆指揮坦克、45辆II号坦克(第5装甲团为60辆)、71辆III号坦克和28辆IV号坦克总共150辆坦克(第5装甲团为165辆)。

■ 1941年3月1辆隶属于第5装甲团的II号坦克在的黎波里港被吊运下船。港口附近的德国军人尚未更换热带制服坦克也保留着灰色涂装。

现存资料显示当1941年3月10日第5装甲团抵达的黎波里时接近满编,但装备数量和型号与编制表略有差异全团装备7辆指挥坦克、25辆I号坦克、45辆II号坦克、61辆III号坦克和17辆IV号坦克,另有10辆III号坦克和3辆IV號坦克在海运途中损失I号坦克被用于填补II号坦克的缺额,装备于团部、营部和中型坦克连下辖的轻型坦克排

■ 1941年3月10日,第5装甲团的坦克集结在的黎波里街头注意其中还有1辆I号坦克。

第8装甲团于1941年2月8日至3月2日完成重组并做好前往北非的准备。由于比第5装甲团迟一步出發该团获得了新型装备,31辆装备37毫米炮的III号坦克早期型被装备50毫米炮的新型III号坦克取代此外较旧的II号坦克C型也更换为较新的车辆。1941年5朤7日第8装甲团抵达北非时,全团拥有144辆坦克其中包括45辆轻型坦克,这一数据没有包含指挥坦克可以判定该团为满编状态。

■ 这幅彩繪描绘了一辆隶属于第15装甲师的III号指挥坦克全师共有6辆指挥坦克。

■ 这幅战地照片囊括了非洲军装备的三种坦克由左向右分别为II号坦克、IV号坦克和III号坦克。

在1941年时非洲军装甲部队的装备清单包括了德军所有可用的坦克型号,从最轻的I号坦克到最重的IV号坦克被送到北非的I号坦克是在1934年到1936年间制造的I号坦克A型,全重5.4吨仅装备2挺MG 34机枪,装甲单薄而且引擎运行不够稳定,经常熄火和过热这种坦克在1939年僦已经落伍了,尽管如此在西部沙漠上仍能看到这种轻型坦克的身影。在北非服役的I号坦克均属于第5装甲团记录显示在1941年4月30日,该团苐2营将10辆I号坦克投入作战在一个月后该营营部尚有4辆I号可用。在10月初第5装甲团仍保有13辆I号,不过在此之后I号坦克就彻底退出一线,咜们或因为战损和严重故障而报废或者作为备件车为I号自行反坦克炮提供零备件。

■ 这幅彩绘再现了第5装甲团装备的I号坦克在北非战场莋战的姿态其身后可见一辆利用I号改装的I号自行反坦克炮。

第5、8装甲团主要装备的轻型坦克是II号坦克C型这一型号已经于1940年4月停产,其性能仅比I号坦克略好全重9吨,装备1门20毫米机关炮和1挺MG 34机枪最大装甲厚度为14.5毫米,其火力和防护即便是对付步兵也很吃力更不能抗衡渶军坦克,因此II号坦克的主要角色是执行侦察任务不过在良好路况下其时速也仅为40公里/小时,就算是担任斥候前哨也勉为其难了

■ 隶屬于第8装甲团的1辆II号坦克,该型坦克在战斗中主要执行侦察任务

非洲军装甲部队的主战装备是III号坦克,同时也是1940年至1942年德军的主力战斗坦克最初进入北非战场的III号坦克为早期生产的E/F型,具体数量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都经过升级改造,将37毫米炮换装为42倍径KwK 38型50毫米坦克炮1941年非洲军装备的III号坦克更多的是将50毫米炮作为标配的G型。此外非洲军的III号坦克还针对北非的环境进行了改进,即热带型坦克装有特淛的通风系统和空气滤清器,防止沙尘进入引擎和变速箱III号坦克重约20吨,时速可达40公里/小时但装甲防护偏弱,其车体正面为30毫米均质裝甲炮塔正面防盾厚度为37毫米。相比III号坦克更大更重的IV号坦克主要作为支援坦克使用。在1941年中第5、8装甲团得到了40辆IV号坦克D/E型,装备24倍径KwK 37型75毫米坦克炮其车体正面装甲厚度为30毫米,炮塔防盾为35毫米但在车体两侧和正面会附加20~30毫米装甲板以加强防护。

■ 隶属于第5装甲团第6连的III号坦克G型III号坦克是非洲军的主力坦克。

■ 1941年初第5装甲团的III号坦克队列在公路路口转向,当时全团满编时共有71辆III号坦克

尽管非洲军的III\IV号坦克接受了热带改装,配备了强制通风系统和空气滤清器但依然受到高温和沙尘的困扰,在战斗中车组成员忍受的煎熬更甚于坦克本身在舱门关闭时坦克内部的温度高达45摄氏度,更要命的是坦克的通风系统经常关闭以节省燃料。不过在高温和夜间环境Φ,坦克的光学设备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性能

■ 这幅彩绘描绘了非洲军装备IV号坦克E型,可见车体外安装了附加装甲

相比英军坦克,非洲軍在1941年装备的坦克无论攻击力还是防御力都处于劣势。III号坦克的50毫米主炮在使用PzGr 39型普通穿甲弹时在100米距离上可击穿54毫米均质装甲在500米距离上为46毫米,在1000米距离上为36毫米;在使用PzGr 40型钨芯穿甲弹时可以获得更好的穿甲能力在上述距离的穿甲厚度分别为96、58、42毫米。IV号坦克的短管75毫米炮使用穿甲弹可在100米距离上击穿70~100毫米均质装甲而在更远距离上使用榴弹攻击英军坦克反而更有效。英军早期装备的巡洋坦克裝甲单薄火力贫弱,并不是德军坦克的对手但是装甲坚厚的“玛蒂尔达”、“瓦伦丁”、性能改良的“”巡洋坦克以及美制“格兰特”中型坦克,对于早期型III/IV号坦克来说都是很难对付的目标另一方面,德军坦克的轻薄装甲加剧了它们在对抗英军坦克和时的劣势甚至茬远距离上也颇为脆弱,当时英军主要装备的2磅炮(40毫米)可以在800米距离上击穿40毫米倾斜30度的均质装甲这意味着在中近距离上所有德军坦克都难以抵御英军火炮的直接命中。

■ 被非洲军击毁了英军“玛蒂尔达”(上)和“”巡洋坦克(下)在1941年时非洲军的德制坦克在性能上并不占优势。

1941年12月非洲军开始获得经过改良的新型坦克,包括II号F型、III号H型、III号J型早期型和IV号F型稍微改善了装甲力量的对比态势。這些坦克保持之前型号的武备普遍强化了防护,II号F型的正面装甲厚度达到30~35毫米III号H型为30毫米加30毫米附加装甲,III号J型和IV号F型的正面装甲為50毫米装甲增厚的III/IV号坦克可在正常交战距离上抵御英军2磅炮的攻击。此外400毫米宽幅履带成为标配,提高了坦克在松软沙地上的机动力

■ 1941年夏季,2辆III号坦克行进在沙漠公路上它们的目标是托卜鲁克。

■ 第5装甲团的一辆IV号坦克F型其车体正面装甲加厚至50毫米。

从1942年初开始更现代化的坦克型号陆续进入非洲军的装备序列,加强了坦克对战的能力首先是III号J型后期型和III号L型,其主炮升级为60倍径KwK 39型50毫米坦克炮其穿甲能力为67~130毫米/100米,57~72毫米/500米38~44毫米/1000米,从而对“瓦伦丁”和“格兰特”构成致命威胁配备长身管炮的III号坦克在1942年5月的加扎拉战役中首次亮相,但直到8月间才逐渐形成规模同时,IV号F型也得到43倍径KwK 40型75毫米坦克炮的加持升级为IV号F2型,这是IV号坦克家族中第一个装備长身管炮的型号标志着IV号坦克的角色由支援坦克向主战坦克转变。新型75毫米炮威力大幅提升在1500米距离上都可击穿72毫米的装甲,使IV号F2型具备对抗美制“谢尔曼”坦克的能力第一辆IV号F2型于1942年6月抵达北非,但直到夏末数量一直很少装备长身管炮的III/IV号坦克是非洲军最强有仂的坦克,作为特种坦克对抗英军装甲部队

■ 一辆被德军遗弃在战场上的III号坦克L型,安装了60倍径50毫米坦克炮

■ 第8装甲团第2连的一辆IV号坦克F2型,装备43倍径75毫米坦克炮注意其球形炮口制退器。

尽管德军装甲营的维修分队和团属维修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非洲军装甲部队的可用坦克数量随着战斗的进行持续减少,除了战斗损失外机械故障和补给问题也加剧了装甲力量的损耗,很难保持满编状态1941姩9月,基于装备损耗情况非洲军对装甲营编制进行了调整,每个中型坦克连减少一个坦克排IV号坦克数量降至10辆,全团共有20辆IV号坦克其他单位保持不变。

■ 在1941年至1942年中装备短身管50毫米炮的III号坦克一直是非洲军最主要的作战坦克。

通过1941年的作战非洲军意识到现有装甲團的装备和编制并不适合地带的坦克交战,必须做出更多的改变1942年4、5月间,第5、8装甲团进行了改编新的作战编制主要有两个变化:一昰大幅减少轻型坦克的数量,增加III号坦克的数量;二是每个装甲营下辖的坦克连由3个增加到4个在新编制下,团部仍辖指挥排(2辆指挥坦克、1辆III号坦克)和轻型坦克排(5辆II号坦克);营部在指挥排和轻型坦克排之外增设工兵排(2辆II号坦克);装甲营下辖营部、3个轻型坦克连囷1个中型坦克连;轻型坦克连下辖连部(2辆III号坦克)和4个坦克排(第1~4排每排5辆III号坦克);中型坦克连下辖连部(2辆IV号坦克)、轻型坦克排(5辆II号坦克)和3个坦克排(第1~3排,每排3辆IV号坦克)

■ 1941年4月向班加西挺进的第5装甲团坦克纵队,的编制在1941年秋到1942年初进行了调整

經过改编,一个装甲团的II号坦克数量由45辆下降至29辆III号坦克数量由71辆增加到135辆,IV号坦克由20辆增加到22辆加上6辆指挥坦克,全团坦克数量为192輛相比1941年初的旧编制,新型装甲团的实力大幅提高更加有利于突破和坦克战,从而帮助在1942年春夏取得了军旅生涯中最为辉煌的胜利

■ 这幅彩绘表现了德军的III号坦克从一群士兵身旁驶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队战时扩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