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行情回暖 是成功逆袭还是昙花一现什么意思

楼市回暖迷雾:昙花一现还是开发商以假乱真
8月份各地的楼市数据似乎给刚刚踏入“金九银十”的楼市注入了一剂暖春机,在僵持了四个多月之后,一二手房成交环比大幅攀升。与此同时,房企的销售业绩纷纷刷新纪录,万科甚至破纪录的达到了119亿。“史上最严厉调控”之下的楼市真的回暖了吗?
成交:8月回暖只是“相对论”
根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进入8月以来,不少城市一手住宅供应和成交量逐周递增,上周总成交量环比甚至增加17%之多。从整个8月新房成交情况看,截至上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成都、杭州、武汉等9大城市8月的新房成交量均已超过7月。预计各市8月全月成交量环比7月份将有4-5成的增加。其中,深圳成交量的增加最为明显,环比增幅将达8成。从各地的成交数据来看,8月份成交量上升是事实。仅以北京而言,8月份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就比7月份上涨了14.5%,二手住宅的成交量也上涨了23.59%。但从成交结构看,商品住宅的成交主要集中在单价在2万元以下的中低价位项目上,二手住宅的成交中,学区房、轨道房功劳甚大。另外,据北京中原的统计数据显示,新政出台以来,北京市新取得销售许可证的82个项目中,有21个项目销售率不足5%,有31个项目销售率不足20%,销售率超过五成的项目仅为27个。这样的成交数据,只能说比目前看最惨淡的5、6月份强了,但要说回暖为时尚早。
库存:再次突破10万套 年底或达20万套
继2007年3月突破10万套后,9月2日,北京市商品房住宅库存再次突破10万套,达到100001套。业内人士认为,随着9月份的到来,供应量会大幅度增加,如果销售局面不改,4季度的存量有可能将翻番,突破历史最高纪录,达20万套。北京市交易管理网显示,目前可售住宅期房为67927套,未签约住宅现房为32074套,合计100001套。据北京中原统计,截至8月底,北京商品房住宅库存已经高达98556套,达到了年内最高。来自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信息显示,今年3月2日,全市可售期房住宅57684套、现房住宅30195套,未售出住宅套数首次降至9万套以下。到4月17日,存量房跌至最低点84844套。此后市场成交量一路下滑,存量房迅速增加,4个多月来,北京市商品房住宅库存增加超过15000套,上涨幅度达到了17.9%。北京商品房住宅库存上一次突破10万套是2007年3月,半年后市场颓势尽显,很快步入房地产的寒冬。
“库存积压对于开发商而言,意味着工程款的压力骤增、年度销售计划无法完成和下一步扩张计划停滞,这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一位开发商对网易房产表示。截止于8月底,北京市商品房住宅库存已经高达98556套,达到了年内最高。而7月份新施工面积高达8048.9万平方米,按照目前的施工面积及新开工面积计算,今年特别是4季度将迎来非常明显的新增供应。加上“金九银十”的超80个项目开盘,业内人士预计,4季度存量可能翻番达到20万套的历史高点,这很可能会倒逼开发商降价保量。
单位(万平米)
住宅新开工
开工超销售
假性回暖 后续调控复杂性加剧
部分城市楼盘“量价齐升”的现象正在让本轮楼市调控效果备受考验。目前,楼市已经进入深度博弈期,买卖双方几乎势均力敌,政策的走向将成为今后楼市走向的关键性因素。中原地产华北区域董事总经理李文杰告诉表示,本轮楼市调控的效果肯定有,但当前楼市调控面临的局面仍然十分复杂,投机性需求能否长期受到抑制仍存较大疑虑,后续楼市调控的压力在加大。
林蕾表示,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8月份两次有关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继续贯彻调控政策的讲话,已明确传达出中央政府“调控不放松”的态度。将这一表态与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联系起来,有理由猜测,自日启动的本轮调控,不会很快结束,而且有可能成为200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楼市调控。
虽然目前房地产市场已趋于稳定,但如果所谓的回暖伴随着价格的反弹,那么,出台更严厉调控政策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林蕾认为,近期出台对住宅征收房产税的可能性不大,但若有必要,至少会加快出台预售资金监管的政策。虽然上周传闻国有商业银行停止发放开发贷款的消息未予证实,但从实际情况看,银行存在继续紧缩开发贷款的趋势。这些措施对开发商原本紧张的资金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而增加了其降价的压力。
高姗也认为,成交量的快速反弹、成交价格的止跌回升,易让决策层认为本轮调控未达预期效果,从而追加实施更为严厉的调控手段。
牛刀:楼市回暖是开发商给炒房客下套
说成交量回到了新政前,那是骗人的。无论哪个城市,现在的成交量大约也只有新政前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比方说,深圳日均成交量由上两周的80套左右上涨到140套左右,涨幅接近60%,但是,与新政前日均成交量500套左右相比,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然而,奇怪的是,与开发商相关的传媒不断放风,制造市场舆论,诱导楼市炒家。一是一个黑石投资一点房地产,马上放大到整个外资,并欺骗说是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谁不知道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波动后,对绝大多数货币除在第一个月升值外,一直在贬值,最多一天贬值105个基点 []
贾卧龙:假性回暖或给高房价反攻留下活口
不要小看这场假性回暖,它或许会成为开发商反败为胜的重要转机。伴随着成交量的反弹,开发商紧张欲崩的资金链将得到缓解,使得开发商获得晋级下一轮博弈的入场券。同时,选择降价快销的开发商也通过小量抽血的方式避免了致命性失血,开发商还没有来得及贫血就会获得丰厚的回笼资金。更重要的是,如果楼市调控选择放任假性回暖,开发商还可以利用时间差将战场悄然转移到二三线城市,如此一来,调控重灾区的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将形成掎角之势,即使以后调控升级,开发商也可以利用项目间的相互供给和支援,有效规避调控的重火力攻击,这样的话将导致楼市调控陷入更糟糕的不利局势。
策划:网易房产北京站 编辑:WJX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鸡蛋行情回升是昙花一现还是彻底反弹?
鸡蛋行情回升是昙花一现还是彻底反弹?
谈论金融事
鸡蛋行情出现过山车式,由年前的4块多到年后的2块钱,进入3月中旬上升为2.5-2.7元,虽说回升幅度不大,但是在低迷行情之后稍微看到希望,行情回升的势头还在逐渐变暖,这次行情的回升是彻底反弹还是昙花一现哪?谁也不敢下结论,我只是通过市场上几点现象,看待现在的行情。第一、淘汰蛋鸡回暖纵观蛋鸡市场行情,给现有存栏量过大有直接关系,很多蛋鸡在年前已经达到淘汰标准,本认为春节鸡蛋行情会涨价,因为春节很多养殖户想在春节来临时,想在春节过后淘汰,谁知春节之后淘汰鸡价格一直下滑,致使淘汰鸡价格低至2.5元每斤,大家都在等行情,现在淘汰鸡价格已回升至3.5元每斤,这将会使年前还淘汰的蛋鸡淘汰,对存栏大有轻微缓解。第二、上鸡积极性下降蛋鸡未来存栏量根据现在上鸡数量相关,但是现在很多大型的鸡苗公司开始有计划的孵鸡苗,只有提前定购才能按时提供鸡苗,也就是说现在上鸡减少,鸡苗公司也在调整。很多养鸡人都在观望。第三、消费能力有所提高随着天气回暖,流感事件将会逐步减少,消费者对流感又有重新认识,势必会拉动鸡蛋消费。第四、小型养鸡场部分退出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人工成本会一直提高,再加上行情不景气,养鸡不如打工的现象出现在小型鸡场,有部分小型养鸡场开始转行,这也对蛋鸡存栏量有直接影响。所以随着存栏量的下降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对鸡蛋行情回升有很大的推力,但是想把鸡蛋价格回升太高还是有难度的,蛋鸡养殖将进入微利时代。养鸡有风险,上鸡需谨慎。本人从事一线技术多年,如果想询问鸡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家禽行情前沿疫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谈论金融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投资心态,投资技巧,财经热点
作者最新文章热门关键词:
您当前的位置:&>&&>&LNG市场
频道最新频道排行
新闻总排行招聘总排行
要闻市场评论项目
政策解读电力数据看电力矿业回暖,昙花一现还是春季将至?
海外矿投网—全球首家矿业众筹网站
有人说,最近是“黑色系”期货的“狂欢季”。铁矿石涨停,价格一度创一年半新高;焦炭涨停,创三年半新高;动力煤触及涨停,创历史新高;焦煤创三年半新高;螺纹钢涨超4%。其向好势头仍在持续,势不可挡。
事实上,近期,有色金属也是集体崛起,全面补涨。上海交易所数据显示,铝、铅涨停;锌涨近5%,创5年来新高;镍涨超2%;铜涨近2%。
“黑色系”和有色金属“盛景重现”的状态,让多数人迎头撞上措手不及的惊喜。并且,为留住这期盼已久的好时光,很多人开始深入分析挖掘其强势补涨的原因。然而,这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矿业真正回暖信号,成了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去库存”“去产能”成主推手
伦敦金属交易所数据显示,2016年9月与今年初相比,除铜库存增长48%以外,其他基本金属库存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铝、铅、锌、锡、镍库存量分别减少25%、2%、3.9%、37.5%和16.9%。这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去库存”成为一次默契的全球行动。
而就国内而言,1月~8月,天然气、十种有色金属、钢材的累计产量分别为902亿立方米、3410万吨、7.6亿吨,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2.5%、0.7%、2.2%;原煤、原油的累计产量分别为21.8亿吨、1.3亿吨,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10.2%、-5.7%。天然气增产主要得益于原有气田增产、新气田投产、页岩气增产等利好因素的推动。
国家发改委10月在发布会上通报情况显示,截至9月底,国内钢铁、煤炭两个行业退出产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按照目前的工作进度,2016年全国钢铁煤炭过剩产能退出任务有望提前完成。
从产量看,1月~9月份,粗钢产量6.04亿吨,同比增长0.4%;粗钢表观消费量5.26亿吨,同比下降0.8%。钢材库存总体水平低于上年同期。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9月末,全国主要市场钢材社会库存量为941万吨,同比下降8.3%;比今年初库存增加79万吨,增幅为9.2%。随着天气转冷,四季度钢材市场逐渐进入需求淡季,社会库存还会有所上升,但整体水平低于去年。
煤炭产量24.6亿吨,同比下降10.5%;消费量28.4亿吨,同比下降2.4%,三季度全国煤炭消费由负转正,同比增长约0.5%,其中电力行业耗煤增长4.8%。
就此,有专家表示,从实际数据来看,钢铁和煤炭行业一季度去产能的力度还是不错的,形势喜人。但是二、三季度以来,随着价格的上升,这方面的动力在明显减弱。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上涨了0.4%。去产能效果最明显的也是在煤炭行业,1月~9月份累计同比下降了10.5%,减少2.7亿吨,效果明显。但这也部分导致煤炭行业的价格快速上涨,对下游产业成本的上升也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大宗矿产品价格总体回升
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基本金属价格指数显示,2016年以来全球大宗矿产品价格回升,日大宗矿产品价格指数比今年初上涨7.6%。铜、铝、镍现货结算价分别为4694.5美元/吨、1552.5美元/吨、9770美元/吨,比今年初最低价分别回升1.1%、5.9%、14.7%,同时较2015年平均价分别下滑14.6%、6.5%、17.3%。伦敦金属交易所锌、铅和锡现货结算价分别为2232美元/吨、1904美元/吨和19270美元/吨,比今年初最低价分别回升43.6%、8.1%和32.4%,但较2015年平均价分别上涨15.8%、6.8%和19.9%。
自今年4月以来,由于煤炭行业去产能,以及电力、钢铁等耗煤行业需求旺盛,国内煤炭价格开始从多年低迷态势中强劲反弹,市场供不应求。今年初至今,动力煤现货价格涨逾50%,而焦煤价格更是暴涨逾100%。从近期动力煤期货的动态来看,焦炭焦煤连续数周大幅上涨,其中,焦炭主力1701合约上涨7.84%,焦煤主力1701合约上涨11.16%,成为了黑色系的“领头羊”。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今年以来钢材价格整体呈现上涨态势。4月份,钢材价格综合指数达到最高点84.66点,6月份回调到69.97点后又开始逐步回升。8月以来,钢材价格保持稳定,钢材价格综合指数维持在75点左右。截至10月14日,炼焦煤和冶金焦价格比今年初分别上涨了507元/吨和849元/吨,涨幅分别为81.4%和126.2%,而同期钢价涨幅仅为36.1%。截至10月21日,钢材综合价格指数79点,同比上涨19.17点,较今年初增长22.63点。高线、三级螺纹钢、热轧卷板等重点钢材品种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7.4%、27.9%、44.9%。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60个交易日,焦煤主力上涨55.46%,焦炭主力上涨63.77%。10月24日,国内焦煤价格1237.5元/吨,螺纹钢2717元/吨,相比去年底焦煤562元/吨的价格,上涨120%;螺纹钢去年底是1916元/吨,价格增长了36.1%。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价格的上涨是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比如,去产能就会与价格密切相关。而焦煤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将对钢铁企业形成较大的减利影响。
供给侧改革的收效
7月1日起,国家全面推行资源税改革,全面实行从价计征。数据显示,1月~8月,资源税累计征收577.21亿元,占税收收入总额的0.62%,比上年同期下降19.5%。其中,8月份资源税收入为68.34亿元,占税收收入的0.89%,比上年同期下降10.29%。作为供给侧改革重头戏的资源税收改革,目前尚且处于尝试和调整期。税收改革有利于资源税在国家税收中的比重提升,也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未来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矿产品进口贸易总体呈回升态势。煤炭、原油、铁矿石、铜精矿进口量增长。国内煤炭产量降幅开始超过消费量降幅。国内铜矿产量增速相比需求增速较为缓慢,加之国内铜矿生产成本高于国外矿山,边际矿山减产关停现象普遍,进口需求不断扩大,同时国际铜价保持低位,国内和海外价格的差距也促使国内企业大批囤货备矿。数据显示,1月~8月,煤炭(煤及褐煤)、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铜矿砂及其精矿的累计进口量分别为1.6亿吨、2.5亿吨、6.7亿吨、1086万吨,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12.4%、13.5%、9.3%、34.6%。此外,煤炭、石油和黑色金属行业投资出现翘尾态势。8月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81亿元,同比下降26.7%,不过环比呈增长态势,达7.4%,出现回升势头。分行业看,主要集中表现在煤炭、石油和黑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分别增长16%、10%和18.1%,给市场带来一定回归信心。另外,有色和非金属业投资仍处于小幅下降空间,环比分别下降5%和1.7%。
有分析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供给侧改革力度不减,钢铁尤其是煤炭释放的新产能并不代表立即有大量的供应出现,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过渡。从短期来看,铁矿石或将维持强势,煤炭需求11月份之后环比也将明显上升。
政策抑价能效有待观察
为更好推动煤炭、钢铁去产能工作的开展,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开展了淘汰落后、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3个专项行动,146处未批先建煤矿项目中,除个别地区部分煤矿因涉及基本民生需求外,其他均已停产停建。有关部门共查出183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涉钢企业,其中59家能耗不达标或无法核实的钢铁企业,72处应依法关闭类、限期淘汰类的煤矿,26户能耗不达标的煤矿企业,均依法依规进行了整改和处理。有关部门还对20家存在事故隐患的钢铁企业责令整改,对28处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予以吊销,对286处煤矿责令停产整顿,对151起违法钢材案件(含3起生产地条钢案件)进行了处理,使钢铁、煤炭建设生产秩序进一步规范。
同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钢铁方面,《关于推动钢铁行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正在积极落实。经国务院批准,宝钢、武钢实施联合重组,新成立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打造钢铁领域世界级的技术创新、产业投资和资本运营平台,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煤炭方面,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正式组建,对央企煤炭业务进行专业化重组整合,目前,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非上市公司煤炭业务板块已划转至平台公司,上市公司煤炭业务板块已划转至中煤集团;其他企业的重组工作正在推进。随着鼓励发展先进产能措施的实施,煤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力水平有所提升。在全国6000多处30万吨/年及以下的小煤矿中,已有2600多处列入去产能范围。
但随着冬季临近,煤炭季节性需求发力。电厂采购积极性明显增加,局部供应出现偏紧状况。有消息指出,当前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的“煤荒”景象确实不同程度存在。此前有消息称,贵州全省火电厂存煤可用日期寥寥,已进入黄色预警状态。
国家发改委日前通报的情况也显示,部分地区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开始出现。尽管部分煤企已开始释放先进产能,但因运力紧张,释放产量不如预期,未对煤价构成影响。国家发改委将采取措施,增加供应,抑制动力煤价格跳涨。针对少数供应偏紧地区,国家发改委要求定向增加部分产能投放,强化对电煤供应偏紧地区产运需的综合协调,积极采取“以煤定电”、“以热定电”等有效措施。
矿业回暖渐近可期
有相关人士分析,随着全球矿业的深度调整及全球经济日渐复苏,矿业回暖指日可待。原因如下——
一是目前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全球矿业市场的回归带来一定希望。同时,全球大宗矿产品的价格表现出回升势头,地质勘查也进行了长周期低位调整,未来全球矿业回归的可能性值得期待。
二是矿产资源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全部资源品目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下降为零,并取缔地方设立的违规收费基金项目。通过此项改革,将进一步规范我国矿业市场。这促使我国矿业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新纪元。
三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为要求,坚定深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缓解供求压力。
四是“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发布,重点提出了发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绿色开发、油气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清洁开发与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同时,提出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发展煤炭安全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与新型节能相关的清洁高效能源技术,为我国矿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与方向,绘制了矿业技术发展新蓝图。
培育矿业新的生命力
目前,矿业的低迷主要源于传统矿业的发展仍处于全球性低谷震荡期。而未来,大力发展稀土、石墨等战略性新兴矿产业是矿业历久弥新的重要方向。
要加快战略性新兴矿产勘查开发,培育矿业新的生命力,逐步健全市场与政府的协同机制,促进矿业历久弥新;要用稳定的矿业宏观调控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着力使国家重大改革举措落地,以增强矿业回归信心,鼓励民间投资,因类施策,充分发挥结构性调控政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要通过税费体制改革,努力创造矿业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矿业实体经济,推动民间矿业投资;要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税费改革为突破口,加快矿产资源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为构建矿业管理新体制做好支撑;要加快矿业科技创新步伐,更加注重技术、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来带动产业变革,不断增加国内矿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从矿业大国逐步转变成为矿业强国,促使矿业发展更加安全、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觉得不错,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并点赞鼓励↓↓↓别忘记置顶公号哦!
来源:中国矿业报,图文综合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正在浏览此文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房地产市场回暖 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球经济影响力举足轻重,被誉为“全球经济中独一无二的重要经济行业”。随着近来房地产销售回暖,建筑业也逐步复苏,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恢复生机。然而,未售住房存量依旧居高不下,住房建筑业是否能持续复苏,仍是未知数。中国住房建筑业回暖,带动2016年初跌入谷底的中国经济全面增长,成为近来推动国际商品原材料价格以及商品出口国的货币等相关商品资产价格回升的重要引擎。但是,我们认为建筑业回升时机尚未成熟,回暖恐怕只是昙花一现。尽管未售住房存量有所减少,但是存量依旧太高,亟需继续减少。不过一线城市购房需求稳定,购房限制相对严格,房地产开发商较为遵纪守法,因此,这些一线城市的住房供需情况保持相对紧张,未售住房存量也比较少。但是,现在全国95%的房地产销售市场都不在一线城市,所以从宏观方面来看,一线大城市难以发挥作用,二三四线城市才是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主力。在中小城市,开发商相对不受约束,购房需求较疲软,因此未售住房存量也没能大幅减少。事实上,尽管一些城市房价早在2015年初就已开始飙升,但三线城市的房价却在最近才开始环比回升。因此,尽管房地产短期回暖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并不会就此认为复苏态势会长久保持,除非哪天住房销售实现长期健康增长,未售住房存量也大量减少。而且基于目前的城市化趋势和投资动向,这种复苏态势也不太可能令中国房地产市场重返往日繁荣。目前房地产的回暖带来的总体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长,而且至少会持续到第二季度初。不过我们认为房地产建设周期会再现下行趋势,政府还需要继续依靠基础设施投资等其他引擎来实现其%-7%的远大增长目标。一旦房地产市场回暖态势不再,全球工业金属和矿产市场也许被一片失望笼罩。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均价:均价3300元/平方米
特色:刚需房
交4千抵1万
均价:均价4000元/平方米
特色:养老地产
均价:均价5000元/平方米
特色:养老地产
均价:均价4200元/平方米
特色:刚需房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昙花一现为韦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