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念俱灰,没有了任何信仰,完全高级否定信仰多少钱了自己,该如何重生,如何拯救。

重生 - 简书
图片来自@初阳morningsun
“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约3:4】正如这一节经文所说的:我们不可能再回到母亲的肚腹之中再一次被生出来!即便在认识并跟随耶稣以后也不可能!我曾有许多朋友,我们在一起时就显得无比尽兴,也曾你侬我侬、格外亲近。那时我们热衷于谈论怎样成功、怎样做一个大多数人眼中的所谓“成功者” 从而忽略了实质却是寻求别人的仰慕,更可悲的是,那时很难发现:我们成为了“成功”的奴隶;成为金钱的奴隶、名誉的奴隶,最后就是成为别人眼光的奴隶!更可笑地是以为得到了这些就会得到完美的人生!那时候无比单纯 ,听谁要是提起一个“成功者”就迫不及待想要认识。最喜欢听成功者分享他们的成功经历!已经变得不是欣赏这个人,而是欣赏他的“成功”,更露骨些叫做“有利可图”我想这在万人看来都属正常!大学毕业后,就初生牛犊式地溜到国外去,第一时间就是想把照片发在互联网,让父母长脸、让亲人羡慕,让朋友觉得自己腾达了!翻出自己都觉得可笑的事来谈,真需要勇气,后来我也不怪自己曾经是那样子!至少那时也像现在的许多人一样,心眼很单纯:只是想证明自己正感幸福地活着.. 认识耶稣基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可是那时的状态仅仅是停留在周末做礼拜,去礼拜目的也很简单:人们看起来真的很相爱,因为确实教会中重生的人太多,他们相爱更加让你的灵魂感动,因为那更真切!所以去教会有些狭隘:我得认识一些各行各业的精英、我可以变得像他们一样更加积极向上.. 回想起来好像个孩子找到新的玩具、新的乐趣..说到信仰:我正要说,我想可以说几天几夜都不罢休!但这篇文章我主要想写写关于在基督信仰里让人“重生”!我曾自以为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与众不同”来自莫名其妙产生的优越感!想想我真有许多天赋,从小到大也算多才多艺,大学四年全科目课程总成绩全系第一、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老师眼前的红人,学生会的“名人” ..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好命”,也擅长与人交际,自然朋友多了去,所谓“路”也跟着多了!带来的结果是:我以为这样就真的“好命” 不懂得感谢上帝的同时、更不知“好命”是镜子里的那层薄薄的水银,让我只看到那个“好命”的自己,看不到其他任何人!人,真的会身心疲惫!没有一个永恒的期盼:盼盼别人、盼盼自己,盼来盼去,发现没一个可盼的盼头儿!也会把诸多期望殆尽为失望,最后沦为绝望!可怕的是:当我们再对着那面相同的镜子,是面目全非的自己!好多年过去,我就这么静静地、按部就班地做我之前说的那种“一般人” 我和许多人一样很努力!努力上班挣钱、努力对待家人、朋友好。努力对任何人说好每一句话、努力不得罪任何人.. 然而初衷可能只是希望自己的努力换来别人的回报和肯定!接着一切人们生活该有的姿态,那时我想:我肯定也会有的。前些年,我生命里遇到了一个“劫难”,也许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上帝跟我开了个玩笑:我所祈求的,上帝真的丝毫不差地赐给我。我感叹上帝的奇妙!当时感觉就像是自己为自己求一支“自认为美好”的玫瑰,现在才明白过来,那哪儿是玫瑰,根本就是一支“罂粟”。上帝放心地把它递在我手中,却有明示我该放下,那时我感到无依无靠,莫大的痛苦不仅像绝症病痛那样难忍,而是灵魂在躯壳里酝酿着无底洞般的阵痛。我短短两个月瘦了十公斤吃不进饭、只想睡觉,因为睡着就感受不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那时,我的父亲、母亲,任何亲戚都爱莫能助,有的朋友甚至把我的遭遇当做笑柄。回想起来,我真是万念俱灰,甚至拿起刀,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第一次体会到灵魂的痛苦真的比肉体被刀划伤的痛要痛上一千倍!你从来都喜欢玫瑰,可是那朵最美的正是一朵刚摘下的,没有经过修枝,你接过来后,发现它的刺儿把你刺得满手鲜红!而且你发现,其实它根本不是玫瑰!你是怪自己愚笨呢?还是抱怨上帝对你不公?然而我什么心情都没有去责备的了!那段惨痛的经历以后,至少让我明白了一件个事实:我努力活了那么多年,努力参加每一次考试、努力做每一次表演、努力打赢一局电子游戏、努力的搓洗一件衣服、努力唱好一首歌.. 努力..再努力.. 我所有的努力到头来,造就的是一个连我自己都无法接受的自己!好像一个小学生刚学写字,写了十页也足够认真,交给老师后却被老师撕碎扔在垃圾桶里,还要罚重写,还残忍地否定这位学生的努力!那种心碎连眼泪都流不出来!我现在的职业是一名老师,面对像白纸一样的孩子们,我给父母建议仅仅只是“不要期望你的孩子有多高的分数或成就,唯一值得期望的就是令你的孩子越来越爱他们自己!” 我们一直以来的理解是“自己容易被自己接纳,但我们接纳自己” 但我突然明白“真正难接纳的是善变的自己!”“接纳”爱的另一个表达,好像上帝首先接纳了我们! 如果没有镜子,我们是不是活完一辈子也看不到自己一眼儿!我不知道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曾经的我糟糕透了!我甚至质疑过自己的一切!也和许多人畅聊过人生,特别有一个问题是我最喜爱问的“你爱现在的自己吗?” 我每次抛出这个问题,我都会告诉别人不用急着回答!朋友,当你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它就有了实质性的意义:你是否能够获得“重生”可能!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想要幸福的生活,这再正常不过了,于是人们买了奢侈品,可能只是为了让别人感觉他们富足;每个人都想要幸福的生活,于是人们相拥相吻着拍照并不耻公开,大概是为了让人们认为他们很相爱;每个人都想要幸福生活,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去做在他们感觉中感到幸福的事!大多当时感觉良好,过后却后悔不已!然而不巧的是:真正幸福万万不是来源于他人的判断和肯定!现在太多人依然热衷于做“他人思想”的奴隶,而且继续被奴役着.. 用别人的尺子硬往自己身上压!有那么一类人,他们还算幸运!感觉自己曾经糟糕到极点,糟糕到自己都厌恶自己!你能够大概明白一点儿那些自杀的人怎么想的了吗?当他们的处境不讲情面地告诉他们:他们活着毫无意义!或是他们一辈子想要得到的某种生活、某种人生状态被现实否定后并打得粉碎。相信我:这种状态下,人的认知与年龄、性别、金钱物质统统不沾关系。他们只想要结束,因为他们自己都吃不下自己结出的“果实”看到这里,亲爱的朋友,我很乐意让我的文字变得更加温和一些,深吸一口气,我想我已经习惯用坦然的微笑去掩盖暗沉的伤疤,对我而言:这样的自己,若是能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让自己看起来是仿佛真是那么回事儿,我想那比什么都管用!“耶稣基督”一个听起来让人充满力量的名字,让人在不断闪现的回忆中笑着流泪的名字。一个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可以用来歌唱的名字...你是否相信? 或者你是是否更加坚信不疑? 耶稣基督不只是一个名字,祂是一本很厚的书叫《圣经》 也是你心目中一横一竖的完美交叉.. 是那个拥有世界上最温柔、恬静眼神的大胡子男人,是那个诞生在伯利恒马槽里的赤裸婴孩儿..对我而言,耶稣基督是约翰福音八章十二节里说的那道“生命的亮光” 跟随他的,就必不在黑夜里行走! 反要得着生命的光!“光”--
是我感觉最贴切的比喻了:当光照在我的身上,我们的缺憾毫无遮掩地呈现!让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一切的不好、映射出豹子满身的斑点.. 区别开了我们所感受到世人都感受过的黑暗与光亮。如果没有耶稣,我们就像一群关在黑屋子里的盲人,用双手触摸着周遭在寻找出口:有人摸到别物,就惊叫“这是门”于是一伙儿人根本不加思索地扑上去,于是那里便堆满了人,“有门”也堵成“无门”!这就是奥秘所在:真正的门很小,小到我们都不相信它是真的门!又因为那正是真正的门、永恒的门,所以人们不会担心错过了它!笨拙有限的人怎样阐述属天的奥秘?我承认我做不到。但如果你能读到这里,真是要奉耶稣的名祝福你!阿门!亲爱的朋友,重生吧!像耶稣一样重生,大事已成过去!现在的我,并没有再次进入母亲的肚腹之中,等待降生,但我也在时刻准备“重生”!很多人期望在信仰耶稣基督以后得到重生。也有许多人,跟随耶稣后还依旧活在那个曾经的那个“老的自己”中。然而我坚信:我们必然得以重生!这是上帝的应许!圣经里很清楚;在科学范畴这个事实更无需证实;当我们再想起“重生”,我知道它象征着:“重新生活”、“重新开始”、“重新换一个崭新的灵魂”.. 或者重新去活出一个“与过去的自己不一样”的你,那时的你再也不想与别人“有所不同”只想与过去的自己有所不同!当我们再面对富有或权势,你知道这是上帝的赏赐,因为有的人已经能让金钱物质成为人们的奴仆,金钱为人们效力,上帝就赐给我们!当你面对穷困,你知道这是上帝给你学习主耶稣谦卑的机会,因为天国的王子就这样为了呈现上帝对世人的爱化作人的那份谦卑,他舍弃的是无所不能的权利与至高的尊荣!很多东西,当你拥有了,你是否会感激上帝的赏赐?当你失去了,你能否明白:上帝真正要给你的超过你所向他祈求的!人们仿佛换了一颗心,好像真的从头到尾被革新了一样!你不再热衷和朋友在酒吧呆一整夜、去享受着乌烟瘴气的迷离感!你不会再因为一个有钱有势的朋友而感到羡慕不已、不会忘记自己也是天国道路上一朵美丽的花,现在的你明白:无论你的处境怎样,在上帝眼里,你都是最宝贵的那一个!突然你会惊叹:“好像以前的一切追求,都无法满足现在的这个你!好像原来的一切享受,都变成今日的负担!”你斩钉截铁地宁可不要!曾经也买彩票,买的时候也会祈求上帝给我中一些,不需要上千万、上亿,一、两百万我也会万分感激。可是现在的我再也不想做这样的事,因为上帝爱我,所以我相信祂也爱我:想想看!在你生命中,一个人若爱你,就会想把最好的都给你,何况是那无所不能的天父!如果上帝没让一个人心想事成,我想人们不该因此就怀疑上帝的爱!反倒该欣喜,就像孩子对爬行的动物感到新奇,见到蛇就吵着闹着想要,可做为爱我们的父母会把危险的蛇给自己还在幼稚的孩子吗?天父的爱伟大就在于“祂敢让这份爱担着风险,经得住千万个你来质疑!”因为祂要给这个人的赏赐比金钱更宝贵、比权势更有力、比地位更高贵.. 请一定不要忘记“真金不怕火炼”!“真的爱经得住所有怀疑与背叛”!现在的我,几乎每天都能感到幸福与感动!我不再拼命想去证明别人眼中住着一个幸福的自己!我明白一个人能欣然地接纳自己,而且是“再一次”接纳自己时,他已经不再需要用别人的判断与肯定来证明自己的幸福与否!当我再面对自己的家人、朋友时,我变得更加坦荡、给他们的爱就愈发真切!我的经历告诉我:天上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让我们可以得救!而“得救”就是“重生”的开始!承认天地间有一位那么一位创造宇宙的主宰,就是肯放下曾经骄纵的自我,也是肯跟着耶稣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走上受刑的道路,接着彻底把曾经的那个我死去,这样才能接受上帝赐给我们的新生命。有人问我:“耶稣真的复活了吗?这是是一个传说,还是耶稣和我们真的不一样?”耶稣和我们一样,被打会痛、会流血,我想唯一不同的是耶稣的谦卑是彻底的、完完全全的,他好像一个杯子,里面宁可不装一丁点儿自己、倒空属于自己的欲望和偏执,来承接从天父而来的崭新生命!你真的能放下自己吗?那么你就一定能获得重生!耶稣称天父是“Lord”“主”的意思,所以他把他的生命放心地交给天父做他生命的主人。再让我们问问自己吧!“你是否真的相信耶稣能让你重生?那么把你的生命放心地交给他!” 靠着他,我们就必然得救!愿我们的眼睛愈发能看到生命的光芒!奉耶稣的名祝福你,这位爱你的主想要让你重生,你愿意吗?信仰的重生
6月25日,周六上午,我去送孩子学跳舞。在车库停车就位锁好,准备上楼时,接到好友老边的电话。老边是偶然一个场合认识的好朋友,两人相见恨晚,这么多年,虽然见面少,但是有的聊,聊得尽兴。两个人聊了有关高考填报志愿的事情。填报志愿事关个人今后就业和理想的大是大非。但凡新参加高考的学子,都存在这个选择的问题。而选择职业化的专业还是事关个人理想的专业,又与家庭背景相关。出身贫寒,农村弟子,就先需要考虑生存的问题,所选择的专业就需要与今后四年后的就业挂钩,以求将来学业完成之时可以不用太费周折而顺利就业;至于生活优渥的城市孩子,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追随自己的内心,去选择跟梦想相关的专业。想起我刚来北京的时候,没有钱,没有资源,无依无靠,不辨方向,自生自灭,如路边野草,历经碾压而郁郁葱葱。有的只是青春与用不完的劲儿,有的就是胆量和勇气。当然也经历了人生最苦楚和最甜蜜的时刻。在两个人前后谈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来又谈到生意以及为学做人、人性的方方面面,结论就是几千年来,人性不变。所有相对因为资源禀赋和环境而带来的富贵与贫穷也从来未曾改变。而且也聊到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模型。同时又提到了诸如朱熹、曾国藩先贤的若干思想。聊得酣畅淋漓,并且相约有机会我们二人一起相处一天,玩会儿,然后去房山周边探古寻幽。这才想起上次说去探访永乐皇帝幕僚长姚广孝法师的墓地相去已经一年之久。
挂完电话之后,上楼又遇到元宝的姥姥老爷,一起聊了会儿,说说他们在秦岭山中的悠悠生活。一天陪孩子学习结束之后,安顿孩子睡下。顺手拿起床头的《王阳明全集》又开始读起。反思之中,突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豁然开朗。游荡漂泊这三十几年,具有定所之后,如何让心有处安,便成了闲暇之余常常苦苦思索的问题。想来我自九七年进京求学,在这里完成学业,工作,成家,娶妻生子。如今生活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
温馨幸福。过去的半生,是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苦苦探索。终得站稳脚跟。
于此之时,这个时代也急剧变化,人人得有追寻财富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移动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网络生活侵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人手持手机,如同流浪的野狗在垃圾堆里寻找一点可怜的吃食一样刨来刨去。网络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空心化了我们的生活。闲余时间更多的是无聊而空虚。往往在事情中而迷失。追逐对物质的欲望,追逐对优越生活的攀比,我也曾几度迷失,几度不得法门,为人所毁、所谤。为自己,找不到出路。往往处在一种焦虑不安之中,虽然与最初的生活环境比较,已经好过千百倍。但内心深处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往往是萦绕心头,久久不得散去。这种焦虑和不安,往往让我丧失判断力,往往让我纠结,计较、患得患失。心神不定,秉性四散而不得
聚焦。各种欲念天天丛生,滚滚而来,永不停息。那如何得以安放这颗躁动的心,那必须有一个可以锚定和依靠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信仰。
回想前半生,我是属于没有信仰的人,没有入党,没有投身到政治生活中去,尽管今日之中国在中共的领导下,和平安定,稳步发展,人民逐步改变生活。没有皈依,也就不信佛道。尽管时时接触儒家的经典名言,但也没有深入的贯彻到生活中去。也就是凭着自己内心的是非判断去为人做事,抱着一个真诚的态度,用朴素的理念支撑自己晃晃悠悠到今天。几次也曾跌到,几次也曾万念俱灰,也曾消极,也曾迷茫不知所措。但都是慢慢化解,让自己在与时间的对抗中存活下来。前一阵子参加的有关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培训课程之后,仔细寻找这种理论的根源,其正源头也就散落在诸子先贤的高峻的山坡下的山头。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及至最近重新拾起《王阳明全集》,这又重新思考我为什么又重新阅读这些经典。那一定是我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苦苦跋涉到今天。
两年又两个多月前,我突然不再想吃荤肉之类,这不是一种抑制,也不是一种倾向,那时候就是觉得生活的富足,让人营养过剩,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因为过量的营养而不堪重负。每每在饭桌上,别人问我为何不吃肉,我还没有找到答案,他们问我是否有信佛道之类,我均笑而否定,其实那时我也不知道什么能够成为信仰,好多朋友都说你离庙门越来越近,但是我自己内心深处知道佛门不是我的归宿地,道场也不是我的安放灵魂的地方。这两方圣土,如今都和官场商场无异,都是热闹的熙熙攘攘求利求名求前程的地方。心安之处在何方,我也不得而知。
但就在6月28日与几个朋友在吃饭时,他们又问我有何说法,我说我有信仰,而这个信仰就是我信奉王阳明的心学。一心向往圣贤的学问,也励志研习并应用在自己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这是于朦胧中惊险的一跃而出的挣脱。在我脱口而出有关自己信仰之前,我已经重新阅读了阳明先生的传记,并且将周边的研究书目一一购买回来,准备心无旁骛的用个十年时间,将心学研究透彻。同时也在心中
将阳明先生供奉于心间。我也下载了《王阳明
全集》的朗读版,日日听颂,以求点滴上进。一面我懊悔自己前半生心无所定,逐物意移,一面我又暗自高兴,这些历经万水千山,而终有所归的激动喜悦之情不能抑制。回想起那些年所有的自负、狂妄、迷惑与无知,以及到今天的心有所归,再比对阳明先生的归心圣学的历程,人终其一生,所要走的弯路,可能一米都少不了。自己要走的路,谁都替代不了,或者想走哪条路的心,说谁也拦都拦不住。
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人人皆可以为圣贤,在事上磨练“尤其为我所心悦诚服的认可。而今之后,我默认自己是王门弟子。言行皆从师教。这就是我今后人生可锚定和依赖的定海神针。最早五六年前我读钱穆先生的《阳明学要述》,彼时觉得可为可学,但也没有用心体会和笃行。后翻阅黄梨洲的《明儒学案》,方知道姚江学派的光芒四射。但仍未放在心头。近日再读阳明大传,又为先生历尽苦难,功成名就,更为先生知行合一所折服。先生在临终的遗言”吾心光明,亦复何言“而震惊。何等胸怀,何等气象!我辈终日困扰于蝇营狗苟,小恩小利,纠结于人事,困顿于格局,相比之下,何等庸俗而无聊。
历览上下五千年,过百代而流芳于世,不是金银财宝,不是豪车锦衣,而是德行,而是思想的流传。圣学恰恰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立德、立言、立功的大好平台。个人凭自己的天赋与努力都可以做到诚心正意、修身齐家的个人成功,如果还有所作为,那么便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
旷世伟业。
没有一处生活不艰难,没有一处人事不纠结,没有一言可以不被误解。没有一处欲望能被填满,没有一段人生不充满狗血剧情,既然如此,我能做到的就是不动心。不为人言所动,用良知,用心去为人处事,知错就改,知不足便精进。有可以安静的地方,便静心,念念处,常想存天理,去人欲;在忙碌中也是如此,在漩涡中
,在名利场也当时时念念存天理,去人欲。人从动物进化而来,兽性时时刻刻都存在,时时用信仰,用终生可以托付的心学去校正和提升自己。没有能力,就管理好自己,让自己的心,有处可安定;有能力,就在管好自己的同时,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用行动和学理影响周围的人和事情。得闲暇,可以时时研读,遇到朋友,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研讨和切磋,力求每天一点进步。
人一旦有了信仰,就内心充满力量和向往。不为外界纷纷绕绕所干扰,更不为内心的杂音而动心。不求做圣贤,但求做一个温暖的人,一个安定的人,一个有坚定追求和爱好的人。与人方便和关怀,与自己也是生活的心安理得,言辞安定。
这条路可能寂寥无人同伴,也可能布满荆棘。但这是通往心安之处的正道。如果有时间,有可能,我想去余姚、去贵州、去江西看看那几个阳明洞天,看看虽五百年而过,但是否还可以感到先生余音环绕,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而后豁然开朗,一马平川,放眼望去,天地浑然一体,我立于天地间,而天地立于我心,浑然一体。不悔过去,不纠结当下,不妄念未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与神恩相遇——我的信仰日记[已扎口]
梁某有个表侄(其实小不了我一点)在某高校任教,是诗人兼基督徒。他不择场地见人就拉别人信教,以便雨露均沾。那情形确实颇有点象做安利的模样。其父,也就是我的表哥,是一摘帽右派,做点小生意。某次,子又拉乃父入教。老子白了儿子一眼,悠悠地说:“得了吧你。一顶帽子,象孙猴子头上的紧箍咒一样,罩了老子二十多年。这才过了几天轻松自在的日子,你又想换个箍子给老子罩上是不是?自己不学好,还跑来神说鬼说。一边凉快去!”亲友间传为笑谈。记得南朵的名字,是因为跟过她一个帖子。找找还在:作者:梁由之 回复日期: 11:45:57 
张王反目,认可张远山,王怡就很不可爱。认可王,张就殊为讨厌。也可能是这对难兄难弟都成问题,各有各帐。唯一不可能的是两人都对,都可爱。克尔凯郭尔的代表作之一是&&非此即彼&&。墨子的&&兼爱&&在这里存在逻辑上的障碍。南朵可爱。这篇文章却充溢着稀泥和浆糊。王小波说,一个人在胸中抹煞了可信与不可信的界限,多是因为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我不知道南朵是不是这样?我愿意祝福她,但实在说不出口。看来蜀中此风大盛。这其实在&&死水微澜&&中就见识过。无怪乎以范美忠兄之明敏勇悍,最近居然也在鼓噪“用神学资源超越鲁迅思想”了。看来,信仰,或者说,所谓信仰,也是一种传染病。中世纪的欧洲信徒的比例不会比今天少。我们的祖先,也用中华本土资源创造过无数灿烂辉煌的奇迹。流沙河诗云: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没错。我忽然疑惑起来。不知此老免疫力如何?“汝今能持否?”中国现在的问题很多,积重难返。也确实亟须引进很多域外先进的思想、文化、管理和技术。宗教信仰的引入和推广,最起码而言,不妨缓行。记起这样一首诗(容有错讹):日月不明似覆盆声嘶难叩九天昏小民饮恨诛求急大地残伤杀戮繁佛国空闻存净土人间何处有桃源?弯弓赴救红尘劫既证前生有慧根
回狗尾巴花尾巴狗:现在的问题是别人都没说什么,而那帮所谓的基督徒却在吱吱歪歪、大放阙词,装得好象天底下它们最纯洁最高贵一样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否定信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