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74军军长

解放军中寿命最短的军队 占领总统府后即被解散
document.write("")
发帖人:虚晃一枪123
核心提示:由于种种原因,第35军于1950年1月撤编。从组建到消失,35军存在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是解放军历史上寿命最短的军队。从此,攻占总统府的战功就再也没有哪个部队来认领。
是谁攻进了总统府?
在总统府前厅有幅油画。画面上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五位领导: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昂首阔步,走进总统府。事实上,当时,他们五位正忙于在各地指挥作战,根本就不可能聚集在一起走进总统府。不过,在艺术上这样虚构是完全合理的。那些描写拿破仑、华盛顿指挥作战的油画不也都是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吗?
解放南京,攻进总统府是中国革命的划时代事件。那么,是哪支部队首先攻进总统府,立下不世之功?
如同所有的军队一样,在打了胜仗之后。各个部队都要争功。在孟良崮歼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华东野战军的几个纵队争功争了几十年,都说是自己击毙了张灵甫。可是,那些站在总统府大门上威风凛凛的解放军战士是哪个部队的?几十年来居然无人认领,岂非咄咄怪事?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发起了渡江战役,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在长达五百多公里的江面上,分三路突破。
东集团以第三野战军的第八兵团(陈士渠部)和第十兵团(叶飞部)为主力,从镇江、江阴一线突破。中集团由第三野战军的第七兵团(王建安部)和第九兵团(宋时轮部)为主力,由芜湖一线突破。西集团由刘伯承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在安庆一带突破过江。按照粟裕的作战方案,东路和中路突破之后,形成钳型攻势,从两边包抄南京。
这几个主力兵团在淮海战役之后都接受了一些国民党起义或投降的部队,在淮海战场起义的张克侠部编为32军,隶属八兵团。何基沣部编为34军,隶属八兵团。在济南起义的吴化文部编为35军,隶属七兵团。这些军队的战斗力虽然远不如主力,可多少也能起些作用。吴化文的35军被部署在长江北岸的三浦(浦口、浦镇、江浦)。
吴化文这支军队非同寻常,背景极其复杂。吴化文,山东人,1920年投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由于作战勇敢,累功升任师参谋长。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变。
1930年倒戈,背叛冯玉祥,投奔军阀韩复榘。
1938年接受蒋介石改编,任旅长、师长。
抗战初期,他曾经率部在泰安等地与日军作战。此后,与八路军不断发生摩擦,残害共产党人和抗日人员。
1943年,他投靠汪精卫,当了汉奸,被委任为日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协同日军进攻八路军。
1945年5月,吴化文率部投靠蒋介石,摇身一变,被任命为第五路军司令。
1947年3月,吴化文带领国民党整编八十四师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1948年4月,他率部进驻济南,归王耀武指挥,防守济南西线。
194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济南。吴化文在9月16日率&两万名官兵战场起义。1949年2月和解放军的鲁中南纵队合编为第三野战军七兵团下属的35军。
仅仅两个月后,吴化文这支部队被派往浦口,在战略部署上并没有打算起多大作用。哪知道,东西两路突破之后,国民党守军司令汤恩伯吓坏了,急令南京守军撤退,准备固守上海。国民党军队连夜撤退,南京顿时成了真空地带。吴化文何等机灵,见机行事,立即带兵渡江,一枪不放,长驱直入。老天呐!他对这里太熟了。以前他在这里接受过汪精卫的召见,聆听过蒋委员长的指令,熟门熟路,,根本不用向导,一点儿弯都不绕,直接赶到总统府。总统府的守卫早已树倒猢狲散,跑得踪影皆无。日。35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总统府,拣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苏军攻克柏林时,死打硬拼,前仆后继,多惨烈啊!谁能把红旗插上希特勒议会大厦。谁就是英雄。如果他们听到吴化文的战绩恐怕都会气得吐血。
由于种种原因,第35军于1950年1月撤编。从组建到消失,35军存在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是解放军历史上寿命最短的军队。从此,攻占总统府的战功就再也没有哪个部队来认领。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位战斗英雄回忆说,是他和战友们把红旗插上了蒋介石的总统府。
军史为何沉默 是哪支部队攻占了南京总统府?
大陆的现代历史书以及所拍摄关于解放战争的影视剧不太愿意提及是哪支解放军部队首先攻占了南京总统府,降下了青天白日旗。
就是在南京总统府里陈列的展览中与其他的一些历史记载中,一般都不提到此事,什么原因?这就涉及到了一位著名的反将&&吴化文。
吴本来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帐下将领,后来看老蒋得势就成了中央军。抗战开始之后,一开始先是施展其逃跑功夫,成功的保存了实力,后来实在躲不过去,见势不妙又投降了一次,摇身一变成为汪伪政府&和平建国军&的上将司令,并且还很卖力,在山东给抗日军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对此,他对部下是如此解释的:&如果日本打赢了,咱们当然不吃亏,日本人输了的话,老蒋还需要我们去打.,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最不济的话,还可以去投共军,他们也需要咱们打国军。&
此后的历史,倒还真如他所料,抗战胜利之后,这位&和平建国军&的第三方面军上将司令又成了国军第九十六军中将军长,在&剿共&中还有些战果。但毕竟&共军太狡猾&,1948年,和王耀武这位当年的抗战名将一起在济南被围,此时,吴化文的俊杰本色再次显露无遗,当机立断地临阵起义,让许世友一周时间便拿下济南,俘虏了王耀武。
吴化文麾下的部队从国军第九十六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军之后,倒也继续发挥了其善战的英雄传统,打败仗、苦仗的时候从来不会有份,出风头的时候则绝对在场,第一个冲进总统府的殊荣,就落到了这支&前国军&的身上,却也害得大陆上的历史学家们不太愿意提及这一点。这支为不同的政府屡立战功的部队,后来改编为浙江省军区,吴化文也在成为开国中将之后转业浙江,任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后升任政协副主席,带着四个老婆在西湖边过着逍遥日子,直至62年善终。
当年率军赢得万家岭大捷、雪峰山大捷的王耀武,被吴化文背后捅上一刀,在战犯管理所里郁闷不已,写信给吴化文,责怪起义为什么不叫上自己,吴化文大笑,说王耀武既没有逃跑经验又没有投降经验,整天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不找他。这段对话,足以让所有人为之语塞。
不过比起另一位部下张灵甫,在六十年代中期贫病而死的王耀武还不算太郁闷的。当吴化文在日本人那边当着上将司令的时候,张灵甫正在浴血奋战。1938年10月在德安会战的张古山之战中,面对日军坚固险峻的张古山核心阵地,时任团长的张灵甫效法邓艾偷越阴平,率一营将士从山后悬崖攀上,占领张古山,取得关键性胜利。田汉作词的74军军歌中,有&张古山,血染红&一语,抗日铁军74军从此成为国军头号王牌主力,而张也因此获国民党云氅勋章,升任153旅旅长。1939年南昌会战中,他一腿被炸断,拒绝出国养伤而提前归队,从此成为跛腿将军。1941年上高会战,74军歼灭日军1.5万余人,以战功显赫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张灵甫也再获勋章。1943年日军攻打常德之战中,张灵甫亲率突击队救援常德守军74军57 师,作战异常凶猛,仅用一天时间即收复常德。1945年4月芷江保卫战中,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血战获胜,战后获三等宝鼎勋章,升任74军中将军长。
而就是这样一位抗战名将,不仅不能像吴化文那样安享晚年,甚至欲为王耀武亦不能了。当然,张灵甫的知名度要比吴化文高得多,拜中学历史教科书所赐,很多人不会知道那位吴化文中将,却都知道张灵甫殒命孟良崮。一次在北大BBS上读到一个为国军抗日正名的帖子,里面称张灵甫为抗日名将,作者却被许多人嘲笑不懂历史。在许多人看来,张灵甫不过是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之外再无其它,毙命孟良崮罪有应得。
呜呼!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张灵甫若泉下有知,看今日校友如此表现,不知作何感想?
吴化文投诚中共后自比妓女:今后再偷人可不行了
核心提示:被改编后,吴在军官会议上说:&咱们过去跟妓女一样,今天跟这个,明天又跟那个,现在咱们'从'了'良',嫁了个好丈夫,今后再偷人可不行了!&吴化文本来是打比喻,意思是既然投奔了共产党,就不能朝三暮四了。
本文摘自《英才》2004年04期 作者:焦晶 原题为:&今后再偷人不行了&
他先后跟随过军阀、国民党、日军,最终归顺共产党。他形容自己的从戎生涯&跟妓女一样,今天跟这个,明天又跟那个&,而这样的人如何被授予新中国&一级解放勋章&?
游刃有余的&少年园主&
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当年路过安徽省蚌埠市,休整间隙,忙里偷闲来到天桥附近的戏园子看戏。
平素看守、维护戏园子的是一位少年。那时候,戏园子无疑是个三教九流汇聚的地方,但是,这个少年竟能把园子打理得秩序井然。他就是吴化文,别看他当时才16岁,可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并善于借助众人之力。
冯玉祥对这位身材高大、脑筋灵活的少年印象颇深;当听说吴化文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吴家公馆&当家人吴一斋的次子时,就开门见山地跟吴一斋说,&让他跟我走吧,我很喜欢他!&
懵懂少年迈出了戏园子之后,就步入了战乱频仍、险境百出的乱世,其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是看得出,84年后的今天,谈起吴化文,山东将军书画院书法家吴伯夷是理解这位长辈的。吴伯夷的爷爷吴化宝,是吴化文的兄长。
吴化文和夫人
安徽是吴化文的&第二故乡&,靠海不远的山东莱州南十里李家村(今铁民村),才是吴化文出生与生长的地方。
吴伯夷曾到过这个小村庄,他记忆最深的是村口那棵老槐树,要六人合围才能抱得过来;而方圆百里,很难找到这样的&龙槐&。当地人甚至赋予其传奇的色彩:这个小村庄由此出了两位将军,其一是八路军营长李铁民,其二就是吴化文。
1913年,年仅9岁的吴化文跟着全家逃出了家乡山东莱州。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淹没了许多村落,吴家所在的李家村亦未幸免。大水过后,饥谨降临;眼看着百姓没吃没喝,吴化文的父亲吴一斋不甘心全家跟着挨饿,于是,携三子四女背井离乡,辗转到了安徽蒙城县。
为什么要落脚蒙城县呢?因为吴一斋发现,当地的土地实在太便宜,差不多是2文钱一亩。吴一斋拿出几乎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大片土地;第二年,丰收了,&外来户&吴家一下子成了&暴发户&。
吴一斋读过书,&肚里有些墨水&,他不满足只做个&地主&。随后几年,他办学校、开码头,不断把产业滚动壮大。而且,他的思想在当时十分&新潮&,把四个女儿全部供养着上了大学,三个儿子,则被要求以自己的劳动,来支撑这个家族以及逐渐壮大的产业。
到吴化文十几岁的时候,逐渐富裕的吴家,在蚌埠买房置产。因为吴一斋喜欢历史,也喜欢听戏,于是,就在天桥建了个戏园子。吴化文看护着它,一直到跟随冯玉祥从军。
自比&妓女&的从戎生涯
在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当兵,吴化文也没有埋没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久,他就因为构筑工事的一技之长,被提升为排长;1921年,他又开始在冯玉祥身边任传令副官。
1923年,19岁的吴化文被送入北京教导团学习,1925年,经冯玉祥推荐,又进入北京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吴化文回到冯玉祥的部队,任师参谋长。
如果不是冯玉祥后来&倒蒋&失败,吴化文或许会一直跟随着他。但事实是,冯玉祥被迫下野,其第六军军长韩复榘投靠了蒋介石。审时度势,吴化文投奔了韩复榘,继续着他平步青云的升迁,果不其然,他先后被委任高级教导团团长、手抢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等职。
&七七&事变后,吴化文在山东与日军的作战中,曾被重创,但他也曾重创过日军。后来,面对残酷而多变的时局,为了保存实力,吴化文还一度避免与各方交战,甚至不惜制造惨烈的&无人区&。
但是,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时,吴化文经不起日军&扫荡&与劝诱的威逼利诱,转而投靠汉奸汪精卫,并被任命为日伪第三方面军上将总司令,成为山东伪军主力,兵力达万余人。让吴化文意想不到的是,有了日本人做&靠山&,他的&苦日子&仍未熬到头,八路军对其的三次讨伐,使之伤亡惨重。1945年5月,他甚至不得不率部逃回了安徽。
抗战胜利后,吴化文&浪子回头&,并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五路军司令兼津浦铁路南段司令,被推上反共第一线。
但他的部队一进山东邹县,一部就被解放军击溃,余部处于被包围之中。吴化文惯技重施,1946年7月,他趁去南京开会之机,通过冯玉祥、李济深等人与周恩来联系,表示愿意站到人民方面来。但1947年3月,老蒋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将吴部编为国民党整编八十四师,任命他为师长,兵力扩充到近两万人后,得意的吴化文立即中断了与解放军联系。
尽管多年从戎,但吴化文依然十分孝顺,不敢违抗父亲的训诫,因为吴家的家教很严厉,犯错时往往要跪下。看到老人家生气,吴化文总是很无奈。
吴化文和汪精卫
回顾济南解放战役时的吴化文起义,人们都把这归功于他的妻子林世英的劝说,事实上,吴一斋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当时,吴一斋已经到了台湾,一切安排妥当,就等着吴化文也过去了;但是,共产党却设法把老人接回大陆并做吴化文的工作,吴化文也就放心地起义了。
吴化文起义,无疑使济南洞开大门,也使解放济南由原定的3个月,缩短为8天。为此,毛泽东、朱德均电贺吴的义举。1948年10月,吴部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吴任军长。
被改编后,吴在军官会议上说:&咱们过去跟妓女一样,今天跟这个,明天又跟那个,现在咱们'从'了'良',嫁了个好丈夫,今后再偷人可不行了!&吴化文本来是打比喻,意思是既然投奔了共产党,就不能朝三暮四了。没想到,他的话刚说出口,一位副手便拍着桌子愤怒地说:&我们跟你半辈子,你却骂我们是妓女。走,不开会了!&为此,吴化文作了检讨,这事才算平息。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原创]国军74军第二、三次重建
导读:国军74军第二、三、次重建 1949年初,淮海战役结束。继张灵甫之后,第一次重建的国军74军,再次被全歼。军长邱维达被俘,后来变成了解放军军事教员。逃脱或被俘放回的一些74军人员,则有部份被国军收拢。当年2月,国军又在浙江第二次重建74军。其兵员除原有后方留守,未上淮海前线的人员及第二次被歼后收拢的余部以外,基本是第9编练司令部征招的浙江籍新兵。劳冠英(广东籍)任军长,该军下辖第51、57、58、暂1、暂2师共5个师(各师主官不详),虽然有着5个师的番号,但都是未满员的,由于缺乏骨干,战
国军74军第二、三、次重建1949年初,淮海战役结束。继张灵甫之后,第一次重建的国军74军,再次被全歼。军长邱维达被俘,后来变成了解放军军事教员。逃脱或被俘放回的一些74军人员,则有部份被国军收拢。当年2月,国军又在浙江第二次重建74军。其兵员除原有后方留守,未上淮海前线的人员及第二次被歼后收拢的余部以外,基本是第9编练司令部征招的浙江籍新兵。劳冠英(广东籍)任军长,该军下辖第51、57、58、暂1、暂2师共5个师(各师主官不详),虽然有着5个师的番号,但都是未满员的,由于缺乏骨干,战斗力与前两轮的74军相比,大不如前。4月,才组建两个月的74军隶属京沪杭警备司令部,驻扎在浙江兰溪,作为长江防线的二线部队。渡江战役发起后,74军迅速南撤福建,侥幸逃脱了被歼的命运。5月,国军对福建部队进行整编,74军、85军和第9编练司令部直属部队合并为74军,下辖3个师,军长仍为劳冠英,全军仅1.5万人,隶属于第6兵团。7月,国军对福建部队再次进行整编,此次74军缩编为2个师,第23师和第216师,负责福州以东罗源、连江、澳头地区防御。8月初解放军发动福州战役,此时的74军已不堪一击了,23师大部和216师一部均在福州外围被歼,74军军长劳冠英率残部约5千人,退往平潭岛。据目睹撤退平潭岛的74军残部的人口述,当时这些官兵经福州战役煎熬,已疲惫不堪。听说之前饿了几天,到岛上后,有的人坐下就难站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也仍有纪律观念。没有扰民劫掠,抢食裹腹等现象。只是静等上级补给,延续生命。直到按命令可以吃饭的时候,才狼吞虎咽。但如此有操守的官兵,还是被上峰厌恶和抛弃了。9月中旬,解放军攻占平潭岛,74军残部被彻底消灭,劳冠英仅率少数随从逃往台湾。随之,该军番号即被以作战不力,丧失主力为借口,撤销。实际上,这只是名誉和程序上的撤销。其实,蒋早已对劳冠英(第6任军长)的74军在福州战役中的表现失去信心,不再看重,视之为名存实亡。1949年8月底,蒋介石为了拉拢云南地方实力派时任云南省主席的卢汉,允诺将云南保安部队纳入中央军系列,给予2个军的番号,其中就有响当当的74军这一番号。并支持进一步扩编,增强实力。作为国军在云南建设反共基地的骨干军事力量。这,等于是74军的第三次重建。但与原74军的渊源,只有番号沿用和蒋追念张灵甫“74师在,国民党在”的豪言及对之寄予的一线希望和幻想。人员骨干与军风战力、政治立场等方面,完全是云南滇军版的成色。武器装备方面,蒋介石的慷慨许诺,因形势变化未能兑现,实际近似游击队水平。1949年10月,滇军新13军(原云南保安团扩编)就改番号为74军,隶属8兵团,实际上只是纸上文件,该军从没有归第8兵团指挥。军长余建勋,下辖184师(瞿琢)、259师(保如光)和260师(尹集生)。12月12日,卢汉发动昆明起义,第三次重建的74军作为他的嫡系部队也随之起义,改番号为暂编云南人民解放军第12军,军长仍为余建勋。后经过教育改造,并入解放军第14军,余建勋任副军长(军长李成芳)。至此,在抗战中名震天下的74军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74军并入解放军第14军的人员,除按程序不断复转离队的以外,留在解放军队伍中的骨干,参加了后来的保卫边疆,反击李弥,段希文率领的境外蒋军残部蹿扰边境的长期军事斗争和自卫反击等长期作战。[原创]国军74军第二、三次重建
导读:国军74军第二、三、次重建 1949年初,淮海战役结束。继张灵甫之后,第一次重建的国军74军,再次被全歼。军长邱维达被俘,后来变成了解放军军事教员。逃脱或被俘放回的一些74军人员,则有部份被国军收拢。当年2月,国军又在浙江第二次重建74军。其兵员除原有后方留守,未上淮海前线的人员及第二次被歼后收拢的余部以外,基本是第9编练司令部征招的浙江籍新兵。劳冠英(广东籍)任军长,该军下辖第51、57、58、暂1、暂2师共5个师(各师主官不详),虽然有着5个师的番号,但都是未满员的,由于缺乏骨干,战
国军74军第二、三、次重建1949年初,淮海战役结束。继张灵甫之后,第一次重建的国军74军,再次被全歼。军长邱维达被俘,后来变成了解放军军事教员。逃脱或被俘放回的一些74军人员,则有部份被国军收拢。当年2月,国军又在浙江第二次重建74军。其兵员除原有后方留守,未上淮海前线的人员及第二次被歼后收拢的余部以外,基本是第9编练司令部征招的浙江籍新兵。劳冠英(广东籍)任军长,该军下辖第51、57、58、暂1、暂2师共5个师(各师主官不详),虽然有着5个师的番号,但都是未满员的,由于缺乏骨干,战斗力与前两轮的74军相比,大不如前。4月,才组建两个月的74军隶属京沪杭警备司令部,驻扎在浙江兰溪,作为长江防线的二线部队。渡江战役发起后,74军迅速南撤福建,侥幸逃脱了被歼的命运。5月,国军对福建部队进行整编,74军、85军和第9编练司令部直属部队合并为74军,下辖3个师,军长仍为劳冠英,全军仅1.5万人,隶属于第6兵团。7月,国军对福建部队再次进行整编,此次74军缩编为2个师,第23师和第216师,负责福州以东罗源、连江、澳头地区防御。8月初解放军发动福州战役,此时的74军已不堪一击了,23师大部和216师一部均在福州外围被歼,74军军长劳冠英率残部约5千人,退往平潭岛。据目睹撤退平潭岛的74军残部的人口述,当时这些官兵经福州战役煎熬,已疲惫不堪。听说之前饿了几天,到岛上后,有的人坐下就难站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也仍有纪律观念。没有扰民劫掠,抢食裹腹等现象。只是静等上级补给,延续生命。直到按命令可以吃饭的时候,才狼吞虎咽。但如此有操守的官兵,还是被上峰厌恶和抛弃了。9月中旬,解放军攻占平潭岛,74军残部被彻底消灭,劳冠英仅率少数随从逃往台湾。随之,该军番号即被以作战不力,丧失主力为借口,撤销。实际上,这只是名誉和程序上的撤销。其实,蒋早已对劳冠英(第6任军长)的74军在福州战役中的表现失去信心,不再看重,视之为名存实亡。1949年8月底,蒋介石为了拉拢云南地方实力派时任云南省主席的卢汉,允诺将云南保安部队纳入中央军系列,给予2个军的番号,其中就有响当当的74军这一番号。并支持进一步扩编,增强实力。作为国军在云南建设反共基地的骨干军事力量。这,等于是74军的第三次重建。但与原74军的渊源,只有番号沿用和蒋追念张灵甫“74师在,国民党在”的豪言及对之寄予的一线希望和幻想。人员骨干与军风战力、政治立场等方面,完全是云南滇军版的成色。武器装备方面,蒋介石的慷慨许诺,因形势变化未能兑现,实际近似游击队水平。1949年10月,滇军新13军(原云南保安团扩编)就改番号为74军,隶属8兵团,实际上只是纸上文件,该军从没有归第8兵团指挥。军长余建勋,下辖184师(瞿琢)、259师(保如光)和260师(尹集生)。12月12日,卢汉发动昆明起义,第三次重建的74军作为他的嫡系部队也随之起义,改番号为暂编云南人民解放军第12军,军长仍为余建勋。后经过教育改造,并入解放军第14军,余建勋任副军长(军长李成芳)。至此,在抗战中名震天下的74军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74军并入解放军第14军的人员,除按程序不断复转离队的以外,留在解放军队伍中的骨干,参加了后来的保卫边疆,反击李弥,段希文率领的境外蒋军残部蹿扰边境的长期军事斗争和自卫反击等长期作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军74军复活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