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佛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故事老师和上师是一个意思吗

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佛教故事: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前授记
日 17:13:00
定空法师博客
资料图(来自网络)
在无量劫前,有一位乡下人,曾经追随宝体佛出家,在宝体佛的门下修行了一生,宝体佛涅磐之后,这位乡下人,竟然生生世世又转生为比丘,生生世世守在宝体佛的舍利塔中,为宝塔点灯,破除群暗,使宝塔的佛灯,灯传不绝。
无量劫后,宝塔已无影无踪,而这位比丘仍然生生世世护持佛法。点亮光明慧灯,照亮人群。布施之诚,无以伦比。终于能作光佛为他授记成佛,尊号燃灯。所以,燃灯佛降生的时候,无边的黑夜竟然光明如同白昼,诸天的护法都齐声赞叹:无量燃灯明,燃灯佛的一生果真像一盏无限光明的佛灯,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无量的光明。
六岁的云童是一位聪明灵慧的美少年,正在雪山之南追随着一位大菩萨――珍宝大师,珍宝大师有五百位弟子,云童是他最钟爱的一位。云童从小跟他学习各种经论,研究各种修行的法门。现在,他已经尽得师父的真传,决心云游四方,参访更多的高僧大德,珍宝大师知道他渴慕智慧,只好对他说:云儿,师父还有一论,叫做毗陀论,你还没有学过,这毗陀论,是往昔佛菩萨所说的妙法,一切外道都不曾听过。云儿,等你学会的毗陀论再下山吧!
没有多少日子,聪慧的云童就学会了很深的毗陀论。他再度垦求老师放他下山,珍宝大师知道离别的时候到了,就应允他下山。于是云童拜别的恩师,挥别那辉映在白云之中心灵的故乡。&
像一朵安祥的云,云童来到了输罗波奢城。只见城里城外,到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原来,有一位婆罗门富豪,正在布施一个空前盛大的无遮大法会,供应六万的婆罗门。云童不禁赞叹起来:真好!富豪的财施和婆罗门的法施凑成了好一个人间佛国。云儿云儿,你要如何布施,才算不辱师门呢?&
在法会上,众位婆罗门看到这位端正无双的美少年,都以为是梵天神降临。却见云童从容施礼问道:我是雪山珍宝大师的弟子,云童,今天路过此地,欣逢盛会,愿乐聆听圣教。席上的婆罗门齐声说道:善哉善哉,果然名师出高徒,快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吟诵吧!
“行者持诵何论?”
“我们诵持婆罗门咒术”
“我有一论,名为毗陀论,是佛菩萨所说妙法,如蒙不弃,愿乐持诵,以表微忱。”
“好极了,就请法施,我们洗耳恭听!”
云童用清净悠扬的梵音,为六万个婆罗门及人天大众持诵毗陀论,婆罗门众听上乘论法,莫不称心如意,皆大欢喜。
于是,大家公推云童登上首席,承受大富豪最慷慨的供养。云童在数不清的宝物之中,挑选了一根黄金手杖,一只黄金水瓶,还有一个黄金饭钵,作为献给珍宝大师的礼物。然后就飘然而去……
像一朵飘逸的云,云童又来到了莲华城。莲华城里打扫得分外地洁净,人们的脸上都绽放著莲华一般的笑容。云童十分的惊异,问过当地人才知道,城里的人们正在准备迎接一件天大的喜事,燃灯佛接受降怨王的邀请,马上就要光临莲华城说法了。
云童也欣喜万分,他想:和佛陀见面是千载难逢的遭遇,全城的人都有了准备,云童啊,你能用什么来供养人天共仰的佛陀佛?佛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布施者,我要如何才能献上我最诚挚的心意?云童深知,真实的布施应离一切相,方能发无上道心,不应有著相住色的念头。他明白了一切物质财施、智慧的法施与精神的无畏施,都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应该体会到无能施者、无所受者、亦无所施之物三轮体空的真义,方是菩萨所行。他沉思了片该对自己说:不著尘垢如莲华,世上只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净莲花,才能表达我云童,五浊恶世誓先入的愿力与精神。世上只有花落尽,莲才圆成的莲花,才能像征施者空,受者空、物亦空三轮体空,无相布施的真谛。
于是,云童选择芬芳皎洁的莲花来布施奉献,以表达清净吉祥的佛法,是源自一颗诚挚虔敬无染的心灵。但是,云童走遍了莲华城根本就买不至一朵鲜花。因为,降怨王有圣旨,鲜花一律由官府收购,再由王室供养燃灯佛,人民不得私自拥有。所以,云童不但买不到鲜花,甚至于连华曼、香油之类的供品都买不到。眼看着半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云童仍然在城里到处寻找。
忽然,他眼睛一亮,发现一位青衣少女迎面而来,她手里抱着的不正是一束白里透红含苞待放的莲花吗?云童赶快上前施礼,请求少女把花卖给他。
少女急着说:这七茎莲花,是我违背国王的旨意,冒险为自己准备,特地要供养燃灯佛的,我不能卖给你。
云童说:如来出世,百千万劫,才能一遇,我想藉此鲜花在燃灯佛的面前种下善根,并且藉此诚,发愿将来证道成佛度化无量的众生。我愿意用千百倍的代价向您买下其中的五茎莲花。喏,这是我全身所有的五百两,姐姐,请您成全吧!
少女听他这么一说,也眼睛一亮,她略事沉呤,若有所悟,开口说道:嗯,我看您身心勇猛,端正无双,将来在菩提道上,必定能够修成正果,如果您不嫌弃我容貌平凡,答应在成佛以前,生生世世娶我为妻,我就送您五茎莲花,达成您的愿望。否则我的花是不卖的。
云童听了,觉得十分的突然,但是他心地澄明,坦然地说:姐姐,您言重了,我是一个清静的修行人,早已将此身心奉尘刹,发愿生生世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必须割舍一切人间的贪著,在菩提路上才能了无挂碍,修行人以布施为重,布施是学佛的第一道关口,金银财宝,儿女情长,甚至于身家性命,都必须轻若鸿毛,姐姐,请不要使我为难。
“我也是佛门的弟子,您虽然口口声声割舍和布施,却阻止不了我跟随您的决心,我一定要生生世世做您的妻子,也做您的学生,纵使您把我当钱财布施我也毫无怨言,如果您证道成佛,我就随您落发为尼。
云童沉思了良久,然后叹了口气含泪说道:为了有缘供养燃灯佛,好!我答应娶你为妻。但愿您能世世种下善根,和我一起奔向菩提大道。
于是,少女高兴得跳起来,她立刻把五茎莲花交给了云童,接着把剩下的两茎也交给了他,并且说:这两茎莲花,请您代替我供养燃灯佛,我们莲花要一起布施,我们要生生世世同心供养,同心布施。
光明遍照的莲华城,降怨国王率领着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和嫔妃宫娥等一行人,有的捧着鲜花,有的提着香油,有的持着华曼,有的焚香点烛,浩浩荡荡,隆重而尊敬的来迎接燃灯佛,这时候道路的两旁已经站满了人群,有的双手合十,有的喃喃的赞诵佛号,大家兴奋而急切地盼望着燃灯佛的来临。
燃灯佛果然来了,在国王、妃嫔、贵族、文武百官和修行人顶礼迎接之后,缓缓地走了过来。兴奋的人群已经静止,大家静静的瞻仰佛陀清净的法身,就像瞻仰一轮正在移动的慧日,刹那之间,每个人都觉得心凝定,六根不动,此时此刻,莲华城已经变成了一片佛国的净土。
就在此刻,云童悄悄的把七茎莲花往空中抛去,并且发愿道:愿燃灯佛怜悯我云童的诚,受此七茎莲花,愿我末来得成正果,如燃灯佛!说也奇怪,刹那间,七茎含苞待放的花苞并竟然绽放成七朵鲜艳欲滴的莲花。然后直飞向前方,停留在佛陀的头顶上,花叶向下,花朵朝下,瞬间,五朵莲华化成一幢美丽庄严的大青莲华宝盖,另外两朵则护住佛的双肩,一起随着燃灯佛的前进,而缓缓的移动。
这项奇迹,引来一阵赞叹!却没有人注意到这七茎莲花从何而来,于是王公贵族们纷纷把鲜花抛向空中,这些鲜花都纷纷散落在道路两旁,老百姓纷纷就地膜拜,有些富人把各式各样的昂贵的衣服脱下来,铺放在燃灯佛行脚的前方。云童的身上只有一件破旧的鹿皮,他也把唯一的鹿皮脱下来,铺在地上,有人嫌它肮脏,把它抛到远处去。云童赶快跑去拾起来,心里不禁暗自神伤。
此时,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在燃灯佛的前方,居然出现一片恶臭秽气冲鼻的烂泥地,跟随在佛两侧的降怨国王、王公贵族以及所有民众立刻直觉地以手掩鼻,退赴走避,一片嘈杂慌乱。
云童见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用尽一切的方法来护持燃灯佛清静的莲足。于是云童一个箭步冲到烂泥地前,将身上的鹿皮脱下,铺在烂泥上,鹿皮太小,不足以覆盖整片烂泥。云童便将自己的发吉拆下,向佛跪地礼拜说:请世尊以弟子肉身为桥梁,渡此浊臭之地。于是,云童以面朝下,五体投地仆在烂泥地之中,正好覆住了整个烂泥地。此时的云童忘记了身体发肤,忘记了一切,心里只有一片空明,云童当下证得身心圆明,随处清静,三轮体空,不动道场。
密密麻麻的人群为之震慑,原本议论纷纷的群众,忽然间鸦雀无声,四周一片寂然,只见燃灯佛眉间放光,面容肃穆地向前跨出一大步,垂手立在中央,转身面向降怨国王等诸群众,声音如狮子吼,他说:只有我能过此人之身,其余人等!佛以法眼环视全场,然后说:皆不得冒犯此人肉身!
说罢,燃灯佛安祥地踩上云童的背脊,此时大地六种震动,莲华城刹时变成了一片黄金宝色,俨然成这一座无上胜妙地,离垢清静圆。当下燃灯佛正式为云童授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过无量阿僧祗劫,当得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汝后成佛,当于五浊恶世,击无上法鼓,利一切众生,度诸天人,不以为难,必如我也。
这时天雨曼陀罗华,莲华城内百花绽放,国王、王公贵人和满城百姓都充满了法喜,天龙八部、诸天护法也齐声为他赞叹欢唱。&
此时,云童赤着身子顶礼佛足,燃灯佛为他披上了一袭紫金袈裟,然后就回头出城去了。
云童就是后来娑婆世界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青衣少女就是后来悉达多太子的妻子耶输陀罗。
编辑:随照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子桑&&&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60、燃灯佛为释迦牟尼佛授记的故事
60、燃灯佛为释迦牟尼佛授记的故事
到昨天为止,我们分享了增壹阿含经前十卷,今天继续分享第十一卷。
今天说一个佛祖前世的故事。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之众围绕说法。是时,昙摩留支在静室中,独自思惟,入禅三昧,观见前身在大海中作鱼,身长七百由旬。即从静室起,犹如力土屈伸臂顷,便往至大海中故死尸上而经行。
地点是舍卫国,佛祖当年两大主要说法地点之一。
昙摩留支是佛祖的大弟子之一,前面简单介绍过:
好游远国,教授人民,所谓昙摩留支比丘是。
大概是说这位昙摩留支尊者,喜欢到远方的国家去度化众生。
有一句话叫做佛法难闻,中国难生,这个中国当时可不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是指佛法昌盛的中心国,其他的远国呢,就是说离佛法比较远的国家。
现在呢?也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呢?因为放在全世界来说,中国的佛法可能是最昌盛的。即便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西风东渐的年代,佛法依然在传承,印光大师、虚云长老、宣化上人等大德就是当时荷担如来家业者。
宣化上人1962年远渡重洋,去了美国传法,或者再过上1000年,宣化上人在美国佛教的地位就跟惠能大师在中国类似了。
这位昙摩留支尊者也跟宣化上人一样,也是喜欢去远方的国家去弘法的。
这位昙摩留支尊者,在静室修行的时候,一个人思考,进入了禅定,看到自己的前世是在海里的一条鱼,有700由旬长,于是就去到大海中前世的死尸上经行去了。
由旬是印度的一个长度单位,有三种由旬,20里、40里、80里,我们就当他20里吧,这条鱼够大啊,7000公里长。
大家看到自己前世的尸体时,有什么感想呢?
尔时,昙摩留支便说此偈:
“生死无数劫,流转不可计,
 各各求所安,数数受苦恼。
 设复见身已,意欲造舍宅,
 一切支节坏,形体不得全。
 心已离诸行,爱著永无余,
 更不受此形,长乐涅槃中。”
昙摩留支尊者的感想是这样的:
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无数次,每一世都希望平平安安的,结果,次次都受尽痛苦烦恼。
如果重新见到前世的身体,还在想着房子车子票子的事情,应当知道这个肉体最终都会败坏变成白骨,最后消散掉。
现在我的心已经脱离了各种烦恼,不再被爱欲束缚,更不会再受这种畜生形,以后长久享受寂灭之乐。
尔时,尊者昙摩留支说此偈已,即从彼没,来至舍卫祇洹精舍,往至世尊所。尔时,世尊见昙摩留支来,作是告曰:“善哉!昙摩留支,久来此间。”
尊者说完之后,就去舍卫国见佛祖了。
佛祖说,这么久才来啊。
瞿摩留支白世尊曰:“如是,世尊,久来此间。”
尊者回复说:是的啊。
尔时,上坐及诸比丘各生斯念:“此昙摩留支恒在世尊左右,然今世尊告曰:‘善哉!昙摩留支,久来此间。’”
其他弟子就觉得奇怪了,心想:昙摩留支一直在世尊身边啊,今天世尊怎么说他这么久才来呢?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中所念,欲断狐疑故,便告诸比丘:“非为昙摩留支久来此间,故我言此义。所以然者?
佛祖知道大家心里疑惑,于是就说一个故事:
昔者过去无数劫时,有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佑,出现于世,治在钵摩大国,与大比丘众十四万八千人俱。
过去定光佛出世的时候,在钵摩国弘法,弟子14.8万人。
尔时,四部之众不可称计,国王、臣吏、人民之类,皆来供养给其所须。
出家弟子都已经这么多了,当时在家弟子就更加多了,上至国王,下至平民,都来供养佛祖。
尔时,有梵志名耶若达,在雪山侧住,看诸秘谶,天文、地理靡不贯博,书疏文字亦悉了知,讽诵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亦复了知,事诸火神、日月、星宿,教五百弟子宿夜不倦。
当时有位外道叫做耶若达,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事奉火神、日月、星宿等,教了500个弟子。
耶若达梵志有弟子名曰云雷,颜貌端正,世之希有,发绀青色。
云雷梵志聪明博见,靡事不通,恒为耶若达所见爱敬,不去须臾。
是时,婆罗门所行咒术,尽皆备举。
这位老师有位得意门生叫做云雷,外形俊美,聪明过人,把耶若达所有的知识都学会了,深得耶若达喜爱,简直一会都不愿意让他离开。
尔时,云雷梵志便作是念:‘我今所应学者悉皆备已。’然复自念:‘书籍所载,诸有学梵志行术过者,当报师恩。又我今日所应学者皆复知之,我今宜可报于师恩。然复贫匮,空无所有可用供养师者;宜当往诣国界求所须者。
当时,云雷心想,我现在该学的都学会了,可以出师了。不过书上说应当回报师恩呢,我现在身无分文,没法供养,我应当去乞讨一些供养回来。
尔时,云雷梵志便往至师所,而白师曰:‘梵志所学技术之法,今悉知已。然复书籍所载,诸有学术过者,当报师恩。然复贫乏,无有金银珍宝可用供养者,今欲诣国界求索财物,用供养师。
于是云雷就去向老师禀告,希望外出乞讨,用来供养老师。
尔时,耶若达婆罗门便作是念:‘此云雷梵志我之所爱,不去心首。设吾死者,尚不能别离,何况今日欲舍吾去!我今当作何方宜使留得住耶?
当时耶若达心想,我这个爱徒是我的心头肉啊,我死都不愿意他离开啊,现在要想个什么法子留下他呢?
是时,耶若达梵志即告云雷曰:‘汝梵志,今故有婆罗门所应学者,卿尚不知。’是时,云雷梵志便前白师:‘惟愿见教,何者未诵?’
当时,耶若达就说,你还有些知识没学呢,云雷说:那就请老师教我吧。
是时,耶若达梵志便思惟造五百言诵,告云雷曰:‘今有此书名五百言诵,汝可受之。’云雷白言:‘愿师见授,欲得讽诵!’比丘当知:尔时,耶若达便授弟子此五百言诵。未经几日,悉皆流利。
于是耶若达就创作了一篇500句的文章,结果,没过几天,云雷又背下来了。
是时,耶若达婆罗门告五百弟子曰:‘此云雷梵志技术悉备,无事不通。即以立名,名曰超术。此超术梵志极为高才,天文、地理靡不观博,书疏文字亦悉了知。’
于是耶若达就告诉他的500弟子,说云雷已经出师了,赐名为超术。
尔时,超术梵志复经数日,复白师曰:‘梵志所学技术之法,今悉知已。然复书籍所载,诸有学术过者,当报师恩。加复贫乏,无有金银珍宝可用供养师者,今欲诣国界求索财物,用供养师,惟愿听许!’尔时,耶若达梵志告曰:‘汝知是时。”超术梵志前礼师足,便退而去。
过几天,超术又去向老师辞行,这次耶若达没办法呢,就让他走了。
尔时,钵摩大国去城不远,有众梵志普集一处,欲共大祠,亦欲讲论。时,有八万四千梵志共集。第一上座亦复讽诵外道书疏,莫不练知;天文、地理、星宿变怪,皆悉了知。各欲散时,便以五百两金及金杖一枚、金澡罐一枚、牛千头,用奉上师,与第一上座。
当时,在钵摩大国附近,有84000外道集会辩论,最终胜出者将获得500两黄金、一根金杖、一个金澡盆、1000头牛。
换到现在,那也是数千万的奖金了。
尔时,超术梵志闻:去钵摩大国不远,有诸梵志八万四千集在一处,其有试术过者,便与五百两金及金杖一枚、金澡罐一杖、大牛千头。是时,超术梵志自念:‘我今何故家家乞求?不如诣彼大众共捔技术。’是时,超术梵志便往至大众所。
当时超术听说之后,心想,这个好啊,不用挨家挨户去乞讨了,不如去拿这个奖金好了。
尔时,众多梵志遥见超术梵志,各各高声唤曰:‘善哉!祠主,今获大利,乃使梵天躬自下降。’时,八万四千诸梵志等各起共迎,异口同音而作是语:‘善来!大梵神天。’
超术一出场,其他人见了之后,惊为天人,以为是梵天下凡了。
时,超术梵志便生此念:‘此诸梵志谓呼吾是梵天,然复吾亦非梵天。’是时,超术梵志语诸婆罗门曰:‘止!止!诸贤,勿呼吾是梵天也,汝等岂不闻乎?雪山北有大梵志众师,名耶若达,天文、地理靡不贯练。’
诸梵志曰:‘吾等闻之,但不见耳!’超术梵志曰:‘我是其弟子,名曰超术。’
超术可不会顺水推舟,冒名顶替梵天,他赶紧申明:我不是梵天,我是耶若达的弟子,名字叫做超术。
是时,超术梵志便向彼众第一上座而告之曰:‘设知技术者,向吾说之。’
超术直接对目前的冠军说,你的知识不妨说说,大家切磋切磋吧。
尔时,彼众第一上座即向超术梵志诵三藏技术,无有漏失。
那人便背诵了很多知识,没有错漏的。
时,超术婆罗门复语彼上座曰:‘一句五百言,今可说之。’是时,彼上座曰:‘我不解此义,何等是一句五百言者?’时,超术梵志告曰:‘诸贤,默然听说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
超术就把耶若达创作的500句拿出来考大家
比丘当知:尔时,超术梵志便诵三藏之术,及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尔时,八万四千梵志叹未曾有:‘甚奇!甚特!我等初不闻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今尊者宜在上头第一上座。’
大家一听,都赞叹不已,于是尊超术为首座。
尔时,超术梵志移彼上座已,便在第一上头坐。尔时,彼众上座极怀瞋恚,发此誓愿:‘今此人移我坐处,自补其处。我今所诵经籍,持戒苦行,设当有福者,尽持用作誓:此人所生之处,所欲作事,我恒当坏败其功。’
结果呢,前面那个首座就非常怨恨了,发愿要修行,便于破坏超术。
所以呢,大家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尽量还是不要去跟别人争辩了,输了不要紧,万一赢了,搞不好惹人怨恨啊。
是时,彼施之主即出五百两金及金杖一枚、金澡罐一枚、牛千头、好女一人,持用与上座使咒愿。尔时,上座告主人曰:‘我今受此五百两金及金杖、金澡罐,当用供养师。此女人及牛千头,还施主人。所以然者?吾不习欲,亦不积财。
当时,主持人就发奖金了,结果还多发了美女一名。
超术说:我只取这个500两黄金、金杖、金澡罐,用来供养我的老师。
至于美女和1000头牛,都还给施主。
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沾淫欲,也不积蓄财物。
是时,超术梵志受此金杖、澡罐已,便往诣钵摩大国。
然后超术就去钵摩大国了。
其王名曰光明。时,彼国王请定光如来及比丘众衣食供养。
当时的国王叫做光明王,光明王正准备供养定光佛和14.8万出家弟子。
时,彼国王告令城内:‘其有人民有香华,尽不得卖。若有卖者,当重罚之。吾自出买,不须转卖。’
复敕人民:‘扫洒令净,勿使有土沙秽恶;悬缯幡盖,香汁涂地,作倡妓乐,不可称计。’
国王发了2到命令:
1&城内的花不准卖给别人,全部只能卖给国王
2&全城搞大扫除,搞好卫生工作。
尔时,彼梵志见已,便问行道人曰:‘今是何日?扫洒道路,除治不净,悬缯幡盖,不可称计,将非国主太子有所娉娶?
超术进城之后,一看这么干净,就问路人:这是什么日子,搞得这么庄严,难道国王家要娶亲了?
彼行道人报曰:‘梵志不知耶?钵摩大国王今请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衣食供养,故平治道路,悬缯幡盖耳!’
路人说:你还不知道啊,国王今天供养定光如来啊。
然梵志秘记亦有此语:‘如来出世,甚难得遇,时时乃出,实不可见。犹如优昙钵华,时时乃出;此亦如是,如来出现于世,甚不可值。'
超术记得书上说过这样的话:如来出世可是难逢难遇的啊,就好象昙花一样,很少出现啊。
又梵志书亦有此语:‘有二人出世甚难得值。云何二人?如来及转轮圣王,此二人出现甚难得值。
书上还有这样的话:有2人出世非常难遇啊,如来和转轮圣王这2人出现非常难遇啊。
尔时,彼复作是念:‘我今何急速报师恩?今且以此五百两金奉上定光如来。’
当时,超术心想,我现在不着急回去供养老师,今天先用这500两黄金供养定光如来。
复作是念:‘书记所载,如来不受金银珍宝。我可持此五百两金,用买香华,散如来上。’
转念一想:书上说如来不接受金银财宝啊,我现在应当用这500两黄金买花供养如来。
500两黄金现在的行情大约价值600万人民币,买百合的话,估计能买100万支了
是时,梵志即入城内求买香华。尔时,城中行人报曰:‘梵志不知耶?国王有教令,其有香华卖者当重罚之。’时,彼超术梵志便作是念:‘是我薄佑,求华不获,将知如何?’便还出城,在门外立。
于是超术进城去买花,结果发现有钱没地方买。于是超术就很遗憾,真是没有福气啊,花也买不到,怎么办呢?于是又出城,在门外站着。
尔时,有婆罗门女名曰善味,持水瓶行取水,手执五枚华。
当时,有位女子叫做善味,取水回来,手里拿着5朵花。
梵志见已,语彼女人曰:‘大妹,我今须华,愿妹见卖与我。’
超术见了赶紧说:大妹子啊,我现在需要花,请您卖给我吧。
梵志女曰:‘我何时是汝妹?为识我父母不?’
结果善味女回答说:我什么时候是你的妹妹啊,难道你认识我的父母吗?
大概是超术长得太帅了,被人调戏了。
时,超术梵志复生此念:‘此女人性行宽博,意在戏笑。’
即复语言:‘贤女,我当与价,是非见惠此华。
超术心想,这个女人是在调戏我,于是说:贤女啊,请把花卖给我吧。
梵志女曰:‘岂不闻大王有严教,不得卖华乎?’
善味说:国王严禁卖花呢。
梵志曰:‘贤女,此事无苦,王不奈汝何!我今急须此五枚华,我得此华,汝得贵价。’
梵志女曰:‘汝急须华,欲作何等?’
超术说:这个事情没有伤天害理,国王不会处罚你的。我现在急需这5支花,我愿意出高价。
善味说:你要这个花做什么呢?
梵志报曰:‘我今见有良地,欲种此华。’
超术说:我现在见到有良田,准备去种这个花啊。
梵志女曰:‘此华已离其根,终不可生。云何方言我欲种之?’
善味说:这个花根已经断了,不会再生了,你为什么说希望去种花呢?
梵志报曰:‘如我今日所见良田,种死灰尚生,何况此华!’
超术说:我今天见到的良田里面,你就是种死灰进去都能重生,何况这束花呢。
梵志女曰:‘何者是良田,种死灰乃生乎?’
善味说:是什么良田这么神奇啊,种死灰都能复生?
梵志报曰:‘贤女,有定光佛、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
超术说:贤女啊,定光佛出世了。
梵志女曰:‘定光如来为何等类?’
梵志即报彼女曰:‘定光如来者,有如是之德,有如是之戒,成诸功德。’
善味说:定光如来是什么人啊?
超术就去解释定光如来的功德。
梵志女曰:‘设有功德者,欲求何等福?’
梵志报曰:‘愿我后生当如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禁戒、功德亦当如是。’
善味问:如果你有了功德,希望求什么福报啊?
超术说:我希望来世也能像定光如来一样成佛。
梵志女曰:‘设汝许我世世作夫妇,我便与汝华。’
善味说:如果你答应我生生世世都和我做夫妻,我就把这个花给你。
这可出难题了。
梵志曰:‘我今所行,意不著欲。’
梵志女曰:‘如我今身不求为汝作妻,使我将来世与汝作妻。’
超术说:我现在学道修行,不染色欲。
善味说:我这辈子不求做你的妻子,我希望来世做你的妻子。
超术梵志曰:‘菩萨所行,无有爱惜,设与我作妻者,必坏我心。’
梵志女曰:‘我终不坏汝施意,正使持我身施与人者,终不坏施心。’
超术说:行菩萨道,为了度众生,无所爱惜,如果你做我的妻子,一定会影响我的道心啊。
善味说:我一定不坏你的道心,即便是把我布施给别人,也一定不会影响你布施的慈悲心。
是时,便持五百金钱,用买五枚华,与彼女人,共作誓愿,各自别去。
于是,超术就答应了,用500两黄金,换了5支花,并且与善味共同发愿,之后各自离开了。
是时,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时到著衣持钵,与比丘僧前后围绕,入钵摩大国。
当时,定光如来进城来了。
时,超术梵志遥见定光如来颜貌端正,见莫不欢,诸根寂静,行不错乱,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犹如澄水无有秽浊,光明彻照,无所罣碍,亦如宝山,出诸山上;
见已,便发欢喜心,于如来所持此五茎华,至定光如来所;到已,在一面住。
当时超术见到定光如来颜貌非常端正,见到的人没有不喜欢的,诸根寂静,言行举止都大方得体,有32相,80种好,就好象澄清的净水一样,没有浑浊,晶莹剔透,没有障碍。超术见了之后,内心欢喜,于是手持5朵花,前去拜见定光如来。
时,超术梵志白定光佛言:‘愿见采受!设世尊今不授决者,便当于此处断其命根,不愿此生。’
当时,超术对定光佛说:希望世尊接受我的供养,如果世尊今天不为我授记的话,我就宁愿马上自杀。
这下还威胁上定光佛了。
尔时,世尊告曰:‘梵志,不可以此五茎华授无上等正觉。’
当时,定光佛说:不能因为这5朵花为你授记无上等正觉啊。
梵志白言:‘愿世尊与我说菩萨所行法!’
超术说:请世尊为我开示菩萨应当如何修行。
定光佛告曰:‘菩萨所行,无所爱惜!’
定光佛说:行菩萨的话,那就应当对任何事物都无所爱惜,都可以布施给有需要的众生。
“尔时,梵志便说偈言:
“‘不敢以父母,持施与外人,
诸佛真人长,亦复不敢施。
日月周行世,此二不可施,
余者尽可施,意决无有难。’
超术说:父母、诸佛、日月这几样不能布施,其他的都可以布施出去,没有半点犹豫。
“尔时,定光佛复以此偈报梵志曰:
“‘如汝所说施,亦不如来言。
当忍亿劫苦,施头身耳目,
妻子国财宝,车马仆从人,
设能堪与者,今当授汝决。’
你应当在亿万大劫当中,忍受各种痛苦,愿意布施你的头颅、尸体、耳朵、眼睛、妻子、国家、财宝、车马、仆人,如果你真的愿意做到,我今天就给你授记。
“尔时,摩纳复说此偈:
“‘大山炽如火,亿劫堪顶戴,
不能坏道意,惟愿时授决。’
当时,超术就说:
即便是亿万劫中都把火山顶在头上,也不能破坏我的道心,请世尊现在就为我授记吧。
尔时,定光如来默然不语。
时,彼梵志手执五茎华,右膝著地,散定光如来,并作是说:‘持是福佑,使将来世当如定光如来、至真、等正觉,而无有异!’
即自散发在于淤泥:‘若如来授我决者,便当以足蹈我发上过。’
当时定光如来默认不语。
超术就手持5支花,右膝着地,把花散在定光佛身上,并且说:我希望用供佛的福报,让自己来世如同定光佛一样成佛。
并且把自己的头发揭开,铺在淤泥上面,说如果如来为我授记的话,就应当从我的头发上走过。
比丘当知:尔时,定光如来观察梵志心中所念,便告梵志曰:‘汝将来世当作释迦文佛、如来、至真、等正觉。’
当时,定光如来知道超术心中所念,于是告诉他,你来世将成佛,叫做释迦文佛。
释迦文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另外一个翻译。
什么叫做文呢?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的意思大概就是文雅,有文化,有风度,讲文明,讲礼貌。
文是意译,牟尼是音译,意思就是宝珠、寂静等含义。
时,超术梵志有同学,名昙摩留支,在如来边,见定光佛授超术梵志决,又足蹈发上;见已,便作是说:‘此秃头沙门何忍,乃举足蹈此清净梵志发上?此非人行!’
当时,超术有个同学,叫做昙摩留支,正好也在旁边,见到定光佛为超术授记,然后又踩在他的头发上,于是就说:这个秃头沙门真是残忍,为什么要踩着这个清净梵志的头发上面啊,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情啊。
佛告诸比丘:“尔时耶若达梵志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尔时耶若达者,今白净王是。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当时的耶若达老师,就是现在的净饭王。
尔时八万四千梵志上座者,今提婆达兜身是也。
当时辩论失败心生怨恨的前任上座,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啊。
时超术梵志者,即我身是也。
当时的超术,就是我啊。
是时梵志女卖华者,今瞿夷是也。
当时卖花的善味,就是现在的太子妃瞿夷啊。
尔时祠主者,今执杖梵志是也。
当时祭祀和辩论的施主,就是现在的执杖梵志。
尔时昙摩留支,口所造行,吐不善响,今昙摩留支是也。
当时造口业的昙摩留支就是今天的昙摩留支啊。
然复昙摩留支无数劫中恒作畜生,最后受身在大海作鱼,身长七百由旬。
从彼命终,来生此间,与善知识从事,恒亲近善知识,习诸善法,根门通利。
但是昙摩留支因为谤佛这个口业,之前在无数劫当中都做畜生啊,上辈子在大海当中做一条大鱼,死后这辈子投胎做人,遇到佛祖,听经闻法。
以此因缘故,我言:‘久来此间。’
昙摩留支亦复自陈:‘如是,世尊,久来此间。’
因此我说,这么久才来啊。
昙摩留支也回答说:是啊,这么久才来。
是故,诸比丘,常当修习身、口、意行。
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所以啊,大家应当修行身口意啊,不要愚痴造业啊。
你看看当时昙摩留支和超术在定光佛的时候是同学,结果呢,无量劫都过去了,超术都已经成佛了,昙摩留支却因为愚痴的一句口业,导致自己一直在畜生道恒久受苦。
所以说:身语意业不作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苦行当远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释迦牟尼和如来佛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