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二了,读的专业不是自己感兴趣区域的,想退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吗

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热门搜索:
&&查看话题
(转)我竟然忘了我可以不读博士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养活自己
从今年春季休学至今,在别人的眼中,我一直过着猪一般的生活——不用上课,不用考试,不用操心出国还是保研,不用努力,也不用做出选择。但是我的大脑从来没有停滞。我看了很多书,也尝试了一些其他的生活方式。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看似优越的环境中,我一直不快乐?我们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开始我就很痛快的承认了,除了高中化学竞赛的一年,我没有一天是真正快乐的。从我生下来,就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也许是遗传,软弱的我使得父母没有费丝毫的力气就将他们的价值观复制给了我——要刻苦学习,走在前面,做一个优秀的人。这本没什么错,大多数孩子都是这么被教育的。但是我不喜欢学习,特别是到了初中以后。我不喜欢学习,依然刻苦学习。我重视分数,重视排名,每一次学期的开始都让我陷入一种焦虑,为期中和期末考试做准备,放假后又疯狂的玩,以发泄每学期被压抑的情绪。我喜欢手工制作,喜欢玩转所有的电子产品,现在想想,也许我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工程师。但是我每天都在为学习烦恼。我不喜欢语文,讨厌写作文,特别是讨厌写出老师希望我们写的作文,然后给我评语;我本来挺喜欢数学,但是它太难了,偏偏又是数学课代表,在初二的时候花了大量时间做BT的平几,却在几何期中考试拿到75分,得到数学老师疑惑的目光;中考本应完全不用担心,正常发挥就能上本校高中,却给自己非常大的压力,一定要考高分,每天的熬夜伤害了身体和情绪。此类事情不胜枚举。
我不喜欢学习,却强迫自己学习。我希望成为优秀的人,但却误以为只有“学习”优秀才能成功。我只能希望获得学习结束后那一点被延迟的快乐和成就感。
庆幸的是,我拥有一段真正快乐的日子,就是高中的化学竞赛。那段时间,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化学,但至少不讨厌,而且比较擅长。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天命,觉得第一次自己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自己既不讨厌所做的事情,所做的事情又被周围的人所承认。为分数学习、为兴趣学习和为梦想学习感觉是不一样的。当时就想以后我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化学工作者。有了这个想法,就什么都不怕。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要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快乐很幸福。幸福不需要大房子,不需要好车,也不需要几十万的年薪,只需要兴趣和梦想。周围一起奋斗的同学也给了我朋友的温暖,直到现在,他们仍旧是我最珍惜的。
上了大学之后,我也不能摆脱迷茫。多年的应试教育磨灭了我们的个性,我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只是一味地满足家长、学校、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想象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然后忠实地实施。面对高考,大家是不是都有一种被强迫感?高考之后,两极分化。一部分自制力差一些的人沉溺于游戏与玩乐,在多年压制自己欲望之后痛快的释放,却在放纵中感到空虚和迷茫;另一部分自制力强的人依旧逼迫自己每天去图书馆学习,去做实验,去背书拿高分,在每天的忙碌中感到疲惫和迷茫。无论生活是积极还是堕落,迷茫是共同的。
我以前觉得我不迷茫。在大环境的感染,在老师和家长的期望中,我希望出国读博士。出国读博士给我的印象是,很优秀,国外的环境很好,科研条件很好。毕业之后可以走学术道路,或者找个好工作,要么定居要么海龟,拿比较丰厚的薪水,买个房子(当然现在就不敢想了),买个车,取个老婆,生个娃,把娃养大。然后呢?让娃去出国读博士,买个房子,取个老婆再生个娃。有人问山里的孩子,你们放羊干什么?放羊,卖钱,取婆姨,生娃,生了娃再放羊……
有人告诉我这就是生活,生活最终要归于平淡。OK,我觉得挺有道理,于是我开始尝试过这样的生活。我好好学习,考前刷夜,并且找了个课题组,开始研究DNA的转动扩散对FCS有啥影响,虽然我根本不懂把这玩意弄明白了有啥意义。也许我这辈子就会按照自己设想的路走下去了。
可是也许是命运要拯救或者毁灭我,让我对科研的忍耐力还不如对中学语文。在日复一日学习、考试、做实验的重复当中,有一种崩溃的感觉。我问了很多周围的人,很普遍的对话是:
你喜欢做实验么?
你真的喜欢做实验么?
嗯..不太喜欢。
那你为什么要出国?
因为外国科研环境好,做的研究有水平,blabla……
嗯,因为出国就是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出国环境好?有钱?能找到好工作?大概这样吧。
你为什么要读博士?
因为不读博士找不到好工作。现在本科毕业工作多难啊。不读博士也出不了国。
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迷茫了。我不是在为兴趣做实验,我是在为了一口饭做实验。我在做实验当中缺少热情,是达尔文刁虫子,哥伦布航海,舍勒烧白磷,李比希炸房顶的那种热情。不仅仅是做实验,我学习也只为了那最后的GPA。整个大学是一件为了别人而完成的任务。
我丢失了自己的梦想,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没有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我在为了生存而生活,希望买房子,买好车,找好工作,觉得那样会给自己带来幸福,那样会弥补自己奋斗中所有的痛苦。&&
很多人就这么妥协了。他们告诉我,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成熟。理想是年轻人谈的玩意。踏踏实实干事吧,每天空想着人生的意义,还不如去实验室多过几根柱子来的实在。
我不想妥协,所以我休学了。我需要一段时间纯思考,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想想自己的兴趣、理想,想想我这辈子到底该做什么,想明白了再奋斗,这一年的时间对于整个人生其实是很微小的。如果钉钉子钉到了砖上,与其加大力度砸,不如换个地方钉。说来也可笑,人们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时间还不如在超市里考虑买哪个牌子的方便面的时间多。&&
我首先想的是,为什么我的路越走越窄?
教育。中国教育。中国的应试教育。还有我不假思索的顺从。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我喜欢小制作,喜欢机械,从小就拆玩具、看修汽车,做模型。有同学喜欢画画,有同学喜欢打球等等。后来我放弃了制作,因为忙于学习,但是我还能帮忙调试下家电电脑什么的;喜欢画画的人成了板报组的,却只能每周画一次。喜欢打球的成了班里的主力,却只能在不多的课余时间练习。最后大家高考考的都还不错,都进了大学。现在在忙着保研、考研或者实习。
我觉得哪怕我只是中专毕业当个汽车修理工也比现在清醒。至少不用天天花这么多时间在考虑为啥我这么迷茫。我每次看到油腻腻的齿轮和气缸就有一种冲动。我虽然只是个汽车修理工,可是我喜欢,我这辈子要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汽车修理工,我要设计出不增加能耗的自动档车或者按个钮就能换挡的手动档车。我要申请专利,办个厂子赚钱,或者找家公司应聘,平凡终老,总比我天天在实验室研究DNA这虽然重要但我不珍视的东西好。大学不仅是教人怎么考高分,怎么做实验,怎么能够拿到好的offer,怎么出国,怎么多挣钱。更应该教人独立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如果追求了自己的理想,满意自己的生活,即使成为一个修汽车的,也会和大学教授拥有相同的自信。& &
我想那位喜欢画画的本来也许能办个画展,那个喜欢打球的说不定能进国家队。可惜他们都准备读博士了。&&
对于一些人,理想不重要,因为根本就没有过理想,不知道有它是啥滋味。另一些人,有过,也知道为理想活着挺好的,可是理想不见了,只好说“年轻时候挺幼稚的”,然后强迫自己向现实妥协,相信生活总是要归于平淡的。最后一些人,觉得活着咋这么没意思呢,混吃等死吧。
教育不好,但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啊,不是那些书本能够蛊惑的了。高考完了也一定有人大喊:“老子再不归谁管了!”可是多年的顺从和忍耐已经让我们放弃了反抗,妥协变成了习惯。
再次用对话做例子:
你喜欢做实验么?
那你喜欢啥?
(Blabla,挺好的爱好)
那你为啥不去做呢?
这不做实验忙么。
那你为啥不能不做实验呢?
你坑爹呢?不做实验你给我offer,你给我奖学金,你给我文章,你给我PhD,你养我啊!
发现了么?让人屈服的最好方法,不是绑个柱子把人烧了,那样在死前反而把反抗精神深深的印入在场的群众中。让人屈服的方法,是用多年的统一化教育,把我们变成价值观一样、思想一样、目的一样的人,干着大学让我们干的事。再用巨大的就业压力,让我们每天为生存担忧,不敢有一丝停顿和懈怠,甚至抽空想想理想都是奢侈的。让我们相信:我必须好好干现在干的事,否则就没有好工作,就不会成功。
想起一个关于买房的笑话,说一个劫匪劫了一堆人,让他们排队交钱,第一个交100,第二个交200,以此类推。于是大家纷纷排队,第一个人得意的说,看,哥比你们交的都少。最后大家争先恐后的交钱,连反抗都忘了。
还有一个故事,一头很大的大象被细绳拴着,很容易就挣脱,可是它不会。因为小时候就被拴着,习惯了,觉得挣脱不了,就不再尝试,虽然一试便知是如此的容易,虽然前面是自由。
我也忘了,我竟然忘了我可以不读博士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养活自己。也许不容易,也许会失败,可是有这种可能!而且我会比现在快乐。
我还有多少东西忘了?我们还有多少东西忘了?被潜规则的演员忘了也许她们可以凭实力演出。收红包的医生忘了不收红包也能救人。政府官员忘了不同流合污也可以晋升。我们永远都在以周围的环境要求着自己,逼迫自己去适应周围的环境,从来就没想过自己可以不向环境妥协,甚至改变环境。
至此我变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段时间我试过不盲目的顺从而去改变,有些失败了,有些却奏效。很多事情比我们想象的容易的多,只是我们从来没想去改变。韩寒说过,在文化界,最强有力的审查不是广电总局,而是每个创作者的自我审查。最大的障碍不是社会,是人的内心。
我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社会这么乱,大家这么疯狂的追求物质,理想哪去了。
从根本上说,我们活着是为了幸福。我们做的一切事情,学习、工作、赚钱,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我们拼了命读书赚钱,买房买车娶老婆不都是为了幸福么?
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因为统一化的教育,我们的价值观也统一化。以前的人可能觉得入党就很幸福,为共产主义奋斗就很幸福。那个时代的人看上去很可笑。后来人们发现自己可笑,发现信仰、理想什么的都是虚的,不如金钱来的实在,所以现在的人信仰金钱。人们觉得我赚了钱,买了大房子,开了好车,穿了名牌就是幸福。甚至把这些作为理想,作为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
在获得这些之后,如果幸福,固然很好。可是如果不幸福呢?良好的物质条件对于一些人足够,对于另一些人却不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背着沉重的压力,虽然有了丰厚的物质条件,获得的却是空虚。对这些人,金钱不是理想,而是欲望。理想和欲望的区别是: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是快乐、充实、觉得人生有意义的,即使不达到理想,也没关系,因为我没有浪费生命,我为自己的天命奋斗。就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那句著名的话,把“共产主义”替换一下,是对理想最完美的宣言。欲望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却是短暂的,它在不断的膨胀,让人空虚,然后追求并满足它。再次空虚,又再次膨胀,再次追求,永无止境,如饮鸩止渴。很多贪官拥有的钱是几辈子都花不完的,却不断的贪,不断包二奶,这些在常人看来很奇怪。我就想过,如果我是个贪官,贪上几百万我就不玩了,移民享福去。后来想想太不现实了,欲望是不能满足的,有了一百万就想要一千万。
还是因为我们缺少理想。说的不那么理想化一点,我们缺少多元化的价值观。这么多人,职业有千千万万,我们却没有为兴趣、梦想、天命在奋斗,却只是在为了钱,只是为了成就感,只是为了被夸奖,被尊敬,被膜拜。稍微高尚一点,只是为了不浪费生命,只是为了觉得自己有用,只是为了老了之后不后悔。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奋斗是痛苦的?是因为奋斗的初衷就错了。奋斗的目标、动力都应该是理想。我们不需要达到目的地,不需要成功,这些只是副产物。真正值得珍惜的,是沿途的风景,是我们为理想奋斗的经历,是我们美好的记忆而不是未来。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成不成功都很快乐。所有人都会说,不要过分关注目的地,要在意沿途的风景。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多少?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没有结果的事业奋斗?具体一点,有多少人愿意为了不能发文章但很有意义的课题奉献自己的5年?很少,是因为这5年的最美好的青春不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只是我为了生存、为了金钱、为了获得地位名望成就感等等的牺牲品。人生理想的状态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并设法用它养活自己。但我们却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拼命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本末倒置。
我们的生活成本真的那么高吗?我们需要市中心三室两厅的房子,需要一辆好车,需要几十万的年薪么?在现在的我看来,有了理想和兴趣,我只要一个睡觉的地方,一个读书的地方,有吃饭和零花的钱。我不需要买房子,不需要买车,不需要500以上的衣服,不需要出差就住五星级,不抽烟不喝酒,不用送礼。只要我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我甚至不需要娱乐,不需要休息,不用上天涯看八卦帖子,不用逛bbs,也不用刷校内。海顿说过,当他坐在一架破旧的古钢琴前面,他觉得全世界最富有的国王也没有他幸福。一方面,他的理想让他一辈子快乐和奋斗,另一方面,他的理想也为他带来了安逸的物质生活条件。理想和物质不是对立的。
经过这段时间,我已经找到了答案。当然我的理想刚刚形成,还需要一段时间检验和不断调整。我现在相信只要思考,一定有收获。在思考人生意义之类的大问题上,可能永远不会有终极答案,但是每有一点小小的体会,都会给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就用这些想法对过去的半年做一些总结吧,按照周围人的看法,我变得越来越与众不同,成为了一个异类。但我还是坚持我的想法。
喜欢不喜欢不重要,要先吃饭,吃上饭了,钱不那么重要了,信念就变得重要,总之,很少有人快乐!
因为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在埋怨教育,读不起书的人也在埋怨教育!
大家都在埋怨教育
可是有钱的大把大把的钱投入,没什么钱的不甘示弱,必须的投入,没钱的怎么办?
总之,大家都在埋怨!
习惯了埋怨,呵呵,甚至像我这样的寄生虫也在埋怨!哎!我自己整天在混日子,还觉得生活的不如意呢!
总之,人活着真的是不容易呢!所以埋怨也许真的没什么用,日子照旧,想改变真的很难,不管是自己还是别的什么。
不过在这种大环境下,理想就是一个赌注,追求自己的理想就是一场赌博,大多数人都怕输罢了,因而偏安于自己的命运,去羡慕那些理想的成功者或者去可怜那些理想的惨败者。
我和你一样,也是一个不爱科研,甚至憎恨科研的人……也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只为了将来有钱孝敬父母,对得起老婆孩子……以前曾经听过一种说法,中国人是世界上活得最累的民族之一
是啊,有许多我们不想做但必须得做的事,这就是“责任”啊
这个很好!值得学习!把工作时间给工作,把业余时间给爱好。
学术必备与600万学术达人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北大学生退学读技校:专业没兴趣痛不欲生_网易校园
北大学生退学读技校:专业没兴趣痛不欲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就足以让人不敢相信。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周浩在比赛中
中国青年报讯 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眼球。他就是周浩。
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就足以让人不敢相信。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遵父命上北大 没兴趣痛不欲生
2008年8月,顶着如火的骄阳,周浩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在当年的高考中,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本来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父母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高中班主任也一直希望他能报考更好的学校。“我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家里的电器都被我重装过。在航空航天大学,有很多实用性的课程,这比较对我的胃口。”但是,周浩最终还是妥协了,“当时还小啊,再有主见也还是听家长的。”没想到,当年的妥协竟困扰了他两年多。
到了北大,周浩以为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会习惯这里的生活。事实证明,他错了。
大一上学期,周浩努力地适应一切,浓厚的学习氛围、似乎永远也上不完的自习、激烈的竞争环境……从小就喜欢操作和动手的周浩开始感受到了不适应。到了第二学期,理论课更多了,繁重的理论学习让周浩觉得压力很大。“生命科学是比较微观的一门学科,侧重于理论和分析,操作性不是很强。而我又喜欢捣鼓东西,喜欢操作。所以我们互相不来电。”
没有兴趣的专业让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受的都是纯粹的理论更让他头脑发胀,对于未来也变得非常迷茫:“不喜欢学术,搞不了科研,但是生命科学系的很多学生未来几乎都会读研究生,这样的路并不是我想走的。”于是,周浩学习开始不那么积极了,不再像刚入大学那会儿跟着室友一起去上自习,“越来越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儿。”就连作业,周浩也不再认真完成,每次都是敷衍了事。
一开始,周浩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太差。于是,他试了各种办法让自己习惯这种学习氛围。
同学告诉他可以尝试去听工科院系的课程,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他便去旁听北大工科院和清华工科院的课,却发现这些课基本上也是纯理论,而实践操作课只有工科院本院的学生才能去上。然后,他开始谋划转院。但是在北大,转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转的院和所在的院系公共课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转院。周浩想转的工科院和他所在的生科院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周浩知道转院这条路终究是走不通了。接二连三地遭受打击之后,周浩开始陷入了绝望。
休学一年体验人间冷暖 选择转校艰难说服父母
第一年的尝试失败了,于是,他决定大二先休学一年。到了深圳,周浩觉得自己应该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
休学期间,他当过电话接线员、做过流水线工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擅长交际的周浩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对于人间冷暖有了初步的体会,大家不会因为你是大学生就尊重你,就会多给你一次尝试的机会。”周浩以为初入社会的挫败感让自己能喜欢上北大的生活,静下心来学习,能再次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然而,重新回到校园的时候,周浩有了比以前更大的不适应感,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实在不适合学习这门专业。“现在看来,我休学一年所做的思考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周浩苦笑道。
在旁听、转院、逃避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周浩开始打起了转校的“算盘”。从大一开始,他就已经在网上对中国的一些技师学院进行了了解,并且还翻墙去看德国数控技术方面的网站,对比了中国与德国这方面的差距,初步对中国的数控市场进行了判断。“我觉得中国是比较缺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就像德国很多技术工人都是高学历,而中国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学历不高。”
了解了自己高学历的优势,周浩开始选择适合他的学校。“在网上搜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它的水平在行业内是领先的。既然想学点技术,尤其是数控技术,那这里就是最好的地方。”
从北京大学退学,要去一个听都没有听过的技术学校,这样的想法一定是疯了!当时,周浩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都这样认为。父亲知道周浩的想法以后非常反对,打了很多电话劝他,让他再坚持坚持。父亲劝不动周浩,意识到儿子是认真的以后,父亲开始妥协。“他开始退让,同意让我转到父亲所在的深圳大学,就是不让去技校。”
周浩却坚定了去技校,“北京大学这样在国内算是比较自由的学府都没有给予自己希望,那么去别的学校万一又出现同样的问题呢?难道到时候又转校吗?”周浩觉得要找一个可以真正学到技术的学校。
周浩从小和母亲关系很好,几乎无话不谈。于是,周浩决定先说通母亲支持自己。在知道周浩在北大的经历以后,母亲震惊了,她没想到儿子在人人向往的北大竟然过得这么痛苦和压抑。她决定帮助儿子摆脱烦恼。终于,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同意了周浩的决定。
在得到父母的支持以后,周浩觉得自己离梦想近了一大步。“我一直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是如果一辈子都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你的一生就毁了。”周浩说:“如果我过得很精彩,总有一天,可以证明给当初质疑自己的人看。”
转校成功拾回学习热情 不后悔选择淡定面对未来人生
2011年冬天,周浩收起铺盖从海淀区到了朝阳区,从北大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
对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你想想,为了增加生源,我们学校给农村户口的孩子减免学费,却还是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这样一个北大学生的到来,当然是很惊天动地了”。学校党委副书记仪忠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很自豪:“考虑到周浩之前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学校没有让他从基础课学起。为了让周浩接受更大的挑战,他直接进入了技师班,小班授课,并且给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这种小班式、面对面地和老师交流,让他找到了很强的归属感。
除了学院的培养,找到兴趣点后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这让他在这里得以大显身手。“大学的生活很散漫,而技师的生活就是‘朝八晚五’,一切都靠自律。”实验室十几台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器,老师面对面的亲自指导,直接上手的机器操作,这一切都令周浩兴奋不已。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数控技术,而别的同学都已经学了两年,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他学得格外认真,“每天都把老师教过的技术重复练习,有不懂的就及时问。”很快,周浩便成了小班中项目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学生。
周浩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北大的理论基础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技术学习,周浩慢慢朝着自己努力的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发展,他成为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尽管有很多企业向周浩伸出橄榄枝,但对于未来,周浩有自己的设想,“现在还不想就业,我还是想继续深造,对数控技术了解得越深我就越觉得自己学的太少,还是要再多充充电。”
“我所学的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而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只要在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都会很强大的!”周浩说。
欢迎参与投票
北大学生退学读技校你怎么看?
赞同,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最重要。
不赞同,好不容易考上北大,读技校太浪费了。
起止时间: 至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大二想退学,求指导
我学装潢的,大专,父亲是卖家具的,他很希望我学完,说是以后学过设计再卖家具将非常容易。。而我却已经对大学失望了,大一的时候过的很郁闷,每天浑浑噩噩,像行尸走肉,本身有对装潢不感兴趣。我喜欢经商,以后肯定创业。所以大二想去练销售,但父亲说销售没什么可学的,设计最重要。本来想休学,但手续太麻烦,想退学一走了之,直接去社会锻炼。我总感觉上学每天做的事很幼稚。。父亲说如果我以后不干他那一行,就可以退学。。他说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是我真的上够了,我讨厌学校的这种生活,我很难做到在这种环境下
我已经对环境很反感,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我的想法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人的支持,我想去社会真真正正的锻炼,永不言弃,让自己真正的独立,长大,而不是学生。。也许一会会后悔,但是确实我现在的内心深处想法。。我不想管别人的想法,我想跟从自己的内心
没人吗??
人呢???????
求指导。。。。
有句话叫:路是自己选的,再难爬也要把它爬完
不要浪费钱了,赶快退学!不然你是被大学上了!个人经验真心话。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未必会开心,最重要得是不管你想做什么,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冰与火的青春 6楼
23:50有句话叫:路是自己选的,再难爬也要把它爬完------------------------------那你支持我退还是不退?
00:55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未必会开心,最重要得是不管你想做什么,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那你是支持我退还是不退
绝对不能退学,你可以考本科考研
我觉得可以走下去,自己要清楚自己的梦想。本科的专业不一定是以后的就业方向,要有自己的爱好,多出去锻炼锻炼,学好自己喜欢的学科就好了,说到上大学和被大学上,我觉得,至少在我眼里,我身边大部分的同学都被大学上了。祝好运。
是本科院校吗?可以自己学销售哈,学校的环境与平台都比外面要好一些
同学,既然都上了大学了,就要坚持下去啊!给你看看这个励志的!江苏女孩自幼失聪 勇于挑战成聋人主播/baokao/9.html
23:50有句话叫:路是自己选的,再难爬也要把它爬完------------------------------@e楼
07:15:44那你支持我退还是不退?-----------------------------不退,要不可能一辈子遗憾
还是坚持读完吧,反正也没几年了,以后你回想起来,还是学生时代过得幸福,社会远没你想象得容易。顺便跟你说一句,销售真的没什么好学的,全是老旧的理论知道,不适用,也不实用。经商什么的都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前人的经验对你不一定有用,只能借鉴。(PS.如果你真的喜欢,完全可以自学销售。)
想辍学的你不是一个人…。但是。你这么想经商。不一定要辍学啊。
在校为毛不能经商?
你这是在逃避
我觉得退学也没什么影响啊?不就是才1,2年吗?怎么样生活不是生活啊?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