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马斯美泰和费雪区别看来,消费与投资的区别在哪里?储蓄与投资又有何分别

第一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名义GDP、实际GDP)2.消费物价指数3.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4.流量与存量5.折旧6.投资(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7.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二、判断题1、折旧费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2、无论房东把房子租给别人住还是自己住,他得到的或他本应得到的租金总额都括在GDP中。&&&&&&&&&&&&&&&&&&&&&&&&&&&&&&&&&&&&&&&&&&&&&&&&&&&&3、如果两个邻居相互帮忙,一个为对方修水电,一个为对方修鞋,但他们实行亲兄弟,明算账,都向对方付费,他们的行为将对GDP不会产生影响。&4、国民产出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个人生活水平已经提高。&&&&&&&&&&&&&&&&&&&&5、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6、如果两个国家的GDP相同,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同&7、折旧费是GDP的一部分&&&&&&&&&&&&&&&&&&&&&&&&&&&&&&&&&&&&&&8、本年度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应该计算在本年的GDP之内。9、国内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扣除了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10、旅游爱好者购买吉普车是消费的一部分&&&&&&&&&&&&三、单项选择1.在某汽车公司经营中,不属于按支出法核算GDP的投资选项是A 购买1台新的冲压机&&&&&&&&&&&&& B 增加了500辆汽车存货C 购买1000万元政府债券&&&&&&&&&&D 替换了一部分报废的机床&2.在通货膨胀期间,名义GDP的增长率比实际GDP增长率A 快&&&&&& B 相等&&&&&&& C 慢&&&&&&& D 都有可能&3.去年的CPI为120,今年为132,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A 6%&&&&&& B 10%&&&&&&& C 12%&&&&&& D 无法判断&4.下面不属于政府购买的项目的是A 政府用财政资金建设三所中学&&&&&&&&&&& B 政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补贴C 政府从国外购买一批武器&&&&&&&&&&&&&&&D 政府给公务员发放工资&5.“棉纱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是A 正确的&& B 不正确的&&& C可能正确可能错误&&&& D 以上说法全对&6.下列选项中不是收入法核算GDP的是A 净出口&&& B 工资&&&& C 企业利润&&&&&&& D 净利息&&四、多项选择1.一国一定时期内的GDP等于A 总支出&& B 总收入&&&& C 最终产品总量的价值&&&&& D 总资源消耗&2.从理论角度来看,一国的投资A 来源于国内储蓄&&&&&&&&&&&&&&&&&&&&&&&B 来源于政府预算赤字C 来源于向其他国家的借款&&&&&&&&&&&&&&&D 来源于上一年的产出&3.污染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依据先行核算体系,在核算GDP时A 考虑了这种污染的成本&&&&&&&&&&&&&&&&&B 有夸大经济福利的倾向C 有低估经济福利的倾向&&&&&&&&&&&&&&&&&D 有高估排污企业产值的倾向&4.以下关于潜在GDP的经济学含义的正确理解是A 是一国经济最大产出值&&&&&&&&&&&&&&&&&B 是一国经济资源充分利用时的产出值C 经济可能在潜在GDP上下波动&&&&&&&&&&D 在短期,GDP不可能超过有潜在GDP&&五、简述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2.分析GNP和GDP的联系和区别。3.评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及该核算的缺陷。4.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5.如何理解国民收入恒等式及其意义?&&六、计算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2.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10亿美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本消耗补偿&&356.4&&雇员酬金&&1866.3&&企业支付的利息&&264.9&&间接税&&266.3&&个人租金收入&&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3&&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0&&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转移支付&&347.5&&个人消费支出&&1991.9&请计算:(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3.下列统计资料(见表12.4),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单位:亿美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净投资&&125&&净出口&&15&&储蓄&&25&&资本折旧&&50&&政府转移支出&&120&&企业间接税&&75&&政府购买&&200&&社会保险金&&130&&个人消费支出&&50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公司所得税&&50&&个人所得税&&80&&&4.某海岛只生产龙虾和苹果,下表给出了1997年和1998年的产量及价格:& & & & & & & & & & & & & & & & &&物品&&1997年&&1998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龙虾&&1000千克&&20元/千克&&1100千克&&25元/千克&&苹果&&500千克&&10元/千克&&525千克&&12元/千克&假定1997年为基期,计算1)1997年和1998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2)1998年GDP的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3)1998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二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或收入;2、消费函数;3、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4、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5、投资乘数;6、政府支出乘数; 7、税收乘数;8、政府转移支付乘数;9、平衡预算乘数;10、对外贸易乘数;11、节俭悖论。&&二、判断题1、如果消费函数为C=0.85Y,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1美元收入中消费85美分&2、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正,那么边际储蓄倾向就为负&3、政府购买增加,储蓄增加&4、如果个人储蓄增加,个人消费将按相同的数量下降&&5、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居民的消费支出一定也是零&6、边际消费倾向上升将减少收入7、增加转移支付将增加国内生产总值8、所得税率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加&9、增加自发性消费将使储蓄增加&10、从长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消费支出为正数11、消费支出大于可支配收入,意味着储蓄使负数12、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收入的暂时增加将导致储蓄的增加&13、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将递减&14、假如居民在各种可支配收入水平上都减少储蓄,消费曲线将上方移动15、乘数大于1是因为自发支出的增加引起了消费支出中的引致支出的增加&&三、选择题1、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A、大于1的正数&&&&&&&B、小于2的正数&&&&&&&&&C、零&&&&&&&&&&&D、等于&3、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价格水平&&&&&&&&&&&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4、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平均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个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A、770亿元&&&&&&&&&&B、4300&亿元&&&&&&&&C、3400&亿元&&&&&&D、7000亿元&&5、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MPC为0、6&&&&&&&&&B、MPC为0、1&&&&&&&&&&&&C、MPC为0、4&&&&&&&&D、MPC为0、3&&6、如果投资增加150亿元,MPC为0、8,那么收入水平将增加&&&&&&&&&&&&(&&&)&&&&&A、150&亿元&&&&&&&&&&B、&600&亿元&&&&&&&&&&&&C、750&亿元&&&&&&&&&D、450亿元&7、投资乘数等于&&&&&&&&&&&&&&&&&&&&&&&&&&&&&&&&&&&&&&&&&&&&&&&&&&&&(&&&)&&&&&&&&&&&&&&&&&&&&&&&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C、MPC的倒数&&&&&&&&&&&&&&&&&&&&D、1-MPS的倒数&8、三部门经济部门与二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A、变大&&&&&&&&B、变小&&&&&&&&C、不变&&&&&&&D、变大,变小或不变均可能&9、在短期内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的是&&&&&&&&&&&&&&&&&&&&&&&&&&&&&&&&(&&&)&&&&&&&&&A、储蓄&&&&&&&&B、消费&&&&&&&&C、所得税&&&&&D、转移支付10、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2/3&&&&&&&&&B、3/4&&&&&&&&&C、4/5&&&&&&&&D、1&11、一般的家庭是按如下方式从收入中支出消费的&&&&&&&&&&&&&&&&&&&&&&&&(&&&)&&&&&&&&&A、当收入增加时,收入中的消费支出比例增大B、除了很低收入水平外,各收入中的消费支出比例是相同的&C、&各收入水平中的消费支出比例是相同的D、当收入增加时,收入中消费支出的比例是减少的&12、如其它条件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B、支出乘数增大,净税收入乘数变小C、支出乘数和净税收入乘数都变小&&D、支出乘数变小,而净税收入乘数变大&13、其他条件不变,不会使国民收入提高的是&&&&&&&&&&&&&&&&&&&&&&&&&&&&(&&&)&&&A、政府国防开支增加&&&&B、个人计算机出口增加C、消费者娱乐支出增加&&D、公众购买的债券的增加&14、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提高往往被认为是下列何者的增加所引起的&&&&&&&&(&&&)A、进口&&&&&&&B、意愿的自主性支出&&&&&&&C、税率&&&&&&D、私人储蓄&15、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最多&&&&&&&&&&&&&&&&&&&&&&&&&&(&&&)&&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护养开支增加250亿美元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美元C、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美元&&&&&D、储蓄增加250亿美元&16、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取决于&& (& )A、边际消费倾向&&& B、平均消费倾向&&&& C 自主消费水平&&&& D、自主投资水平&17、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是5500亿元,如果政府需要将均衡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应增加& (&& )A、10亿&&&&& B、20亿&&&& C、50亿&&&&D、100亿&18、自主消费增加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是& (&&& )A、向下移动,曲线变缓&&&&&&&&&&&&&&&&&&&&&&&& B、向下移动,斜率不变C、向上移动,曲线变陡&&&&&&&&&&&&&&&&&&&&&&&& D、向上移动,斜率不变&19、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小于总供给C、总需求大于潜在GDP&&&&&&&&&&&&&&&&&&&&&&&& D、总需求小于潜在GDP&20、在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投资的增加使储蓄&&& (& )A 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四、简述1.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部必然为零?&3.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4.什么叫消费倾向?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一般是大于零而小于1?&5.试在一张图上作出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收入的两种画法&6.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试解释。&7.假设政府采取增加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同一数量,即ΔG = - ΔTR,试问:& 这一政策将导致均衡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8. 乘数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9.证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五、计算1.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o.9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收T=o.2y。 试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lO0+0.8yd(其中Y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I=10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c=o.25,问:(1)均衡国民收人是多少?(2)投资乘数和政府税收乘数分别是多少?(3)当政府将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购买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否和将这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转移支付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样?为什么?&3.设一个宏观经济中已知以下参数或函数:I=35,G=25,c=100+(4/5)yd。&&&& (1)求解此时的均衡收入与储蓄水平。&(2)若由于某种原因,此时的产出水平为850,则非愿意存货为多少?&(3)在(1)的条件中,假设税收为7=o.1y,则新的均衡收入、乘数为多少?&(4)在(3)的条件中,假设转移支付为TR=vy,则此时乘数是怎样的,较(3)中的乘数大还是小?&(5)在(3)的条件中,假设净出口函数为nx=10-o.1y,求此时的均衡收人与乘数。第三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资本的边际效率;2、投资的边际效率;3、IS曲线;4、货币需求;5、流动性偏好;6、投机动机;7、流动性陷讲;8、LM线;9、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0、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二、判断1、&只要人们普遍把“万宝路”香烟作为交换媒介而接受,“万宝路”香烟就是货币。2、&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3、&凯恩斯的持币投机性动机只是在债券价格预期上涨时才适用。&4、&若GNP和货币存量都下降50%,那么货币流通速度不变。&&5、&利率越低,用于投机的货币则越少。6、&由于未来证券的不确定性,人们会倾向于持有不产生利息收入的货币,而不是证券。7、&如果LM曲线是完全垂直的,那么财政政策在增加就业方面是无效的。8、&在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结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9、若货币供给减少或利率上升,则LM曲线向右移动。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IS—LM模型与总需求曲线联系起来的关键因素是利率。11、使IS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12、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13、根据IS-LM模型,自发总支出的变动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14、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15、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出售债券。16、如果一个人将10000元作为活期存款存入银行,银行增加了10000元存款,同时社会减少了10000元通货,因此货币供应量没有变。17、根据货币的预防需求,消费计划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较高的货币需求。18、如果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接近水平形状,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不受利率的影响。19、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投资和储蓄分别是由货币市场的利率和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的。20、在IS曲线上方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组合没有达到产品市场均衡,而且投资需求大于储蓄。&&三、单项选择1、IS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使&A、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B、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2、IS曲线表示&A、收入增加使利率下降&&&&&&&&&&&&B、收入增加使利率上升C、利率下降使收入增加&&&&&&&&&&&&D、利率下降使收入减少&3、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变&&&&&D、斜率增加&4、LM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使&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B、&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C、&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5、一般地说,LM曲线的斜率&A、为正&&&&&&&&B、为负&&&&&&&&&C、为零&&&&&&&D、可正可负&6、水平的LM曲线表示&&&A、利息率对货币需求影响最大&&&&&&B、利息率对货币需求影响最小C、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大&&&&&&D、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小&7、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表示产品市场&&A、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B、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C、和货币市场均处于非均衡&&&&&&&&D、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8、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A、一个&&&&&&&B、无数个&&&&&&&&C、一个或无数个&&&D、以上都对&9、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10、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A、与利息率不相关&&&&&&&&&&&&&&&&B、与利息率负相关C、与利息率正相关&&&&&&&&&&&&&&&&D、随利息率下降而下降11、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上&&&&&&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上12、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投机需求C、货币的预防需求&&&&&&&&&&&&&&&&D、以上都可能13、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不发生变化&&&&&D、以上都对14、人们在什么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现金。A、债券价格趋于下降&&&&&&&&&&&&&B、债券价格趋于上升C、债券价格不变&&&&&&&&&&&&&&&&&D、债券收益率不变15、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A、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B、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C、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D、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16、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A、为负值&&&&&&&B、为零&&&&&&&&&C、等于1&&&&&&&&D、大于117、自发投资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18、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19、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A、利率上升,收入增加;&&&&&B、利率上升,收入不变;C、利率上升,收入减少;&&&&&D、以上3种情况都可能发生;&20、LM曲线向右移动的直接原因是A、名义利率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 C、货币需求增加&&& &&D、货币供给增加&&四、多项选择1、IS、LM曲线的交点表示A、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B、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C、市场机制无法改变该状态&&&&&&&&&&&&&&&&D、政府无法改变该状态&2、影响投资的因素很多,包括A、利率水平&&&& B、预期收益率&&&&& C、投资风险&&&&& D、税收&3、假定某国经济处于收缩时期,增加货币供给将导致的结果是A、国民收入增加&&& B、国民收入下降&&& C、利率上升&& D、利率下降&4、研究IS-LM模型的假定条件包括A、投资是外生变量&&&&&&&&&&&&&&&&&&&&&&&B、潜在总供给不变C、价格水平不变&&&&&&&&&&&&&&&&&&&&&&&&& D、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五、简述题1、阐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2、什么叫“流动性陷阱”?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否有效?&3、假设货币的投机需求在每个利率水平,货币的交易需求在每个产出、收入水平均下降,试说明此时LM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4、为什么不能用讨论货币交易需求的思路来分析货币的预防性需求。&5、阐述IS-LM模型的内容和意义。&6、试说明鲍莫尔-托宾“平方根公式”的含义。&7、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8、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9、简述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六、计算1、已知某小国在封闭条件下的消费函数为c=305+o.8y,投资函数为I=395-200 r,货币的需求函数为L=0.4y-100 r,货币供给m=150。(1)定出IS曲线和LM曲线的方程, (2)计算均板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3)如果此时政府购买增加100.那么均衡国民收入会增加多少?(4)计算(3)中的政府购买乘数, (5)写出乘数定理中的政府购买乘数公式,利用这一公式计算(3)中的乘数(6)比较(4)和(5)的结果是否相同,请给出解释。&2、假定经济满足Y=C+I+G,且消费C=800+0.63r,投资I=y,货币需求L=o. r,名义货币供给量Ms=6000亿美元,价格水平P=1,试问当政府支出从7500亿美元增加到85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这里指政府购买)的增加挤占了多少私人投资?&3、如果在一国的经济中,自发性消费а=250,边际消费倾向β=0.75,I=500,政府购买G=500。(单位:亿美元)求:(1)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各是多少?投资乘数是多少?(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6000,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化?为什么?&4、已知IS方程为Y=550-1000r 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利率为0.05:1)如果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5单位,新旧均衡收入分别为多少?2)IS曲线如何移动?&5、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100-5r和价格水平不变(P=1)。1)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250,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的LM曲线;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200,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的LM曲线,并与1)中的比较有什么不同;3)对于2)中的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若非均衡,利率该如何变化?&&第四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凯恩斯极端;4、古典主义极端;5、挤出效应;6、货币幻觉;7、自动稳定器;8、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9、年度平衡预算;10、周期平衡预算;1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12、功能财政;13、货币创造乘数;14、基础货币;15、法定准备率;16、贴现率;17、公开市场业务。&&二、判断1、&如果利率水平处在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2、&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3、&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比对付经济衰退更为有效,因为中央银行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必须紧缩信贷,而中央银行增加准备金时,商业银行不必扩张信贷。4、&转移支付增加1美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购买支出增加1美元相同的。5、&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开支的增加最终将导致公众储蓄量的上升。6、&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公共工程的不足之处是在萧条时必须增加税收以便为政府支出融资。7、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就会增加货币供给量&。9、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10、如果中央银行买进债券将使利率下跌,投资增加,从而提高国民收入水平。11、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对货币供给有决定作用。12、如果一个经济中货币乘数是5,如果中央银行想使货币供给量增加500万元时,只要在公开市场上购买100万元的政府债券就可以实现。13、内在稳定器有自发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的运用。&&三、单项选择1、财政政策是指&A、政府管理价格的手段&&&&&&&&&B、周期性变动的预算C、为使政府收支相抵的手段&&&&&D、利用税收、支出和债务管理等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2、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3、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付&&&&&&&&&&&&&&&&&&&&&&&D、增加转移支付4、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5、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财政赤字&&&&&&&&&&&&&&&&&&&&&&&D、减少税收&6、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7、在凯恩斯区域内&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C、财政政策无效&&&&&&&&&&&&&&&&&&&&&&&D、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有效8、在古典区域内&&A、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C、货币政策无效&&&&&&&&&&&&&&&&&&&&&&&D、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有效9、“双松政策”使国民收入&A、增加较多&&&&&&&&&&&&&&&&&&&&&&&&&&&B、增加较少C、减少较多&&&&&&&&&&&&&&&&&&&&&&&&&&&D、减少较少10、“双紧政策”使利息率&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1、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减少&&&&&&&&B、增加&&&&&&&&C、不变&&&&&&&&D、互不相关12、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13、下列哪种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14、在下述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部门支出的利率也有敏感性B、&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也缺乏利率敏感性C、&货币需求具有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没有敏感性D、&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很有利率敏感性&15、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16、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17、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19、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A、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充分就业和公平&20、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A、提高贴现率&&&&&&&&&&&&&&&&&&&&&&&&&B、增加货币供给C、降低法定准备率&&&&&&&&&&&&&&&&&&&&&D、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21、降低贴现率的政策A、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B、将制约经济活动C、与提高法定准备率的作用相同&&&&&&&&&D、通常导致债券价格下降22、法定准备率越高A、银行越愿意贷款&&&&&&&&&&&&&&&&&&&&&B、货币供给量越大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23、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预防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反映相同24、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减弱?A、实际利率很低&&&&&&&&&&&&&&&&&&B、名义利率很低C、实际利率很高&&&&&&&&&&&&&&&&&&D、名义利率很高25、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的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26、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27、扩张型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29、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30、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3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得差价利益。32、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要求增加贴现是为了:A、增加贷款&&&B、减少吸收存款&&C、增加储备;&&D、以上都有可能。33、货币乘数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A、法定准备率&&B、现金存款比率&&C、超额准备率&&D、以上都是。&34,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A、法定准备率&&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率&&&&D、道义劝告&35,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通过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D、以上都是。&&四、多项选择1、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A 控制货币供给量 B 执行货币政策 C 管理金融事务 D 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清算&2、以下选项中属于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的是A 贴现率& B 公开市场业务& C 窗口指导& D 消费贷款控制&3、税收的特征是A 稳定性 B 无偿性 C 强制性 D 固定性&4、关于基础货币的正确说法A 由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构成&&&&&&&&&&&&& B 是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货币指标C 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总量&&&&&&&&&&&&&&&&& D 具有货币创造作用&5、公共收入筹集的原则是A 支付能力原则& B 自愿原则&C 受益原则&& D 分配原则&6、从公共支出需求的角度看,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干预加强 B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C 政府机构增扩&& D 军备的加强&7、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稳定经济的机制主要包括A 公司所得税自动增减&&&&&&&&&&&&&&&&&&&&&& B 政府转移支付制度C 个人所得税自动增减&&&&&&&&&&&&&&&&&&&&&& D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8、中央银行的基本只能可以归纳为A 发行的银行& B 银行的银行& C 政策的银行& D 政府的银行&&五、简述1、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该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用模型分析。2、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或合使用的政策效应来解决“滞胀”问题?3、什么是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4、简述个人所得税作为财政内在稳定器的基本原理。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6、比较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7、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8、叙述并比较货币政策的三个主要手段。9、为什么在经济衰退时,货币供给的变化不能带动投资的变化?10、决定货币供给的主要变量是什么?它们分别由哪些集团所掌握?11、IS-LM模型及政策含义分析。&六、计算1、假设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M=200,消费C=60+0.8YD,税收T=10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100。求:&(1)IS和LM方程及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变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2、已知一个宏观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自发投资I=50,政府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支出G=200,定量税收T=60,比例税t=0.25。求:1)宏观经济均衡时国民收入Y是多少?2)支出乘数K是多少?3)政府的财政盈余是多少?&3、假设现金存款比率为0.38,准备金率为0.18,货币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4、假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C=600=0.8Y,投资方程I=400-50r,政府支出为G=200,货币需求方程是L=250+0.5Y-125r,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给是M=1250,价格水平为1,除价格和利率外的单位均为亿元:1)写出IS、LM方程;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3)假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5000亿元,如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应该增加多少政府购买?4)如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第五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2、总供给;3、古典的总供给曲线4、总需求函数;5、劳动供给曲线6、潜在就业量,潜在产量;7、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8、凯恩斯的AS-AD模型&二、判断题1&、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2&、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3&、总需求曲线上的点表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4&、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AD是向右下方倾斜的&。5&、常规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和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6、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7&、在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水平的直线被称为古典总供给曲线&&。8&、古典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9&、用总需求—总供给曲线模型可以直接决定价格水平。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11&、按照总需求—总供给曲线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长期总供给曲线&。12&、需求不变时,常规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13&、需求变动的影响一般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三、单项选择1&、总需求曲线是表明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2&、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的曲线&C&、水平的直线&D&、垂直的直线&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结论均正确4、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B、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大。5、总需求曲线&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右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时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6、若价格水平下降时,则总需求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确定7、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A、左移&&&&&B、右移&&&&C、不变&&&&D、难以确定8、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A、同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B、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提高;C、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9、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是&A、价格水平提高;&&&&&&&&&&&&&&&&&&B、总需求增加;&C、同一价格水平上的总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10&、以价格为纵轴,收入为横轴的坐标系中,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的曲线&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11&、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12、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13、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A、工资提高;&B、价格提高;&&C、技术进步;&&D、需求增加14、在水平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产出增加的主导力量是A、供给;&&B、需求;&&C、工资;&&D、技术15、在垂直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A、供给;&&B、需求;&&C、产出;&&D、以上均正确&&16&、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的减少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17&、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18&、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19&、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不变,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20、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能使产出&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确定&四、简述题1、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相关理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大总需求?通过那些途径扩大总需求?&2、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有什么不同?&3、解释并比较一下概念:总需求,有效需求,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4、凯恩斯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5、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是什么?&五、计算题1、设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函数为:I=150-6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r,设P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M=150。试求:(1)总需求函数。(2)若P=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3)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800+150P,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2、假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为P(14-0.08N),这里N是劳动投入量。1)当P=1时,单位劳动的名义工资为4、3、2、1美元时,劳动力需求各为多少?2)给出劳动力需求方程。3)当P=2时,在名义工资分别为4,3,2,1时劳动力需求为多少?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对劳动力需求有何影响?&六、论述题1、简述扩张性财政政策对需求曲线的影响。2、试说明AD曲线的推导过程。3、总需求曲线为什么是向右下方倾斜的?4、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解释经济的“滞涨”状态的?&第六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通货膨胀,通货紧缩2.消费价格指数3.生产者价格指数4.菲利普斯曲线5.预期性通货膨胀,非预期性通货膨胀6.结构型通货膨胀7.货币幻觉8.结构性失业9.摩擦性失业10.充分就业11.奥肯定律12.自然失业率13.自愿性失业14.工资刚性15.通货膨胀税&二、判断1、因不满工资待遇而不愿就业属于自愿失业。2、磨擦性失业是一种自然失业。3、实行适当的经济政策可以消除磨擦性失业。4、某人在失业以后因就业信息不灵而暂时找不到工作,这种 失业是自愿失业。5、结构性失业可以看成是一种长期的磨擦性失业。6、需求不足的失业是一种自愿失业。7、只要存在失业工人,就不可能有工作空位。8、刺激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可以消除结构性失业。9、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率为零。10、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 指数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是一致的。1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的再分配。12、没有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13、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生产有一定的扩张作用。14、假如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15、如果货币供给量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都不会发生。16、通货膨胀使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17、某大学毕业生,正在找工作而且还没有找到,那么她属于摩擦性失业者。18、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形成的物价上涨,肯定将导致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三、选择1、&某计算机助理工程师不满意现在某工厂的工作环境,辞职准备去一家信息技术公司找工作,这种情况的失业属于A、周期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磨擦性失业&&&&&&&&&&&&&&&&&D、自愿失业&2、&技术的进步造成部分人素质不适应工作的要求,由此产生的失业是&A、自愿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的失业。D.周期性失业&3、&当经济中只存在(&&&)时,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A、磨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B、磨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D、是没有&4、&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B、&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C、&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D、自然失业率包含磨擦性失业&5、&奥肯定理说明:&A、失业率增加1%,现实国民收入减少2、5%;&B、失业率增加1%,现实国民收入增加2、5%;C、失业率减少1%,现实国民收入减少2、5%;&D、失业率减少2、5%,现实国民收入增加1%、&6、&要缓和结构性失业,应该实行A、财政政策 B、人力政策&C、收入政策&&&D、货币政策。&7、&要对付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应该选择A、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B、人力政策。 C、收入政策。D、&控制人口政策&8、&通货膨胀是&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是&9、&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A、进口增加&&&&&&&&&&&&&&&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C、出口减少&&&&&&&&&&&&&&&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10、&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C、&总需求过度增长而引起的通货膨胀D、&以上均不是11、&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D、需求不足的失业&12、&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A、银行货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增加13、&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A、降低政府支出会使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B、&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会影响产量&&&&&&&C、&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D、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产量14、&假如经济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受害者将是A、债权人。 B、退休金领取者&C、&债务人&&&&D、答案A和B所指的人。15、&对付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方法是&A、人力政策。 B、收入政策&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D、节约能源政策16、抑制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措施是A、人力政策。 B、收入政策。 C、财政政策。&&D、货币政策17、&如果存100元一年期定期储蓄,年利率3%,这一年通货膨胀率1%,则你的实际补偿为&A、4%&&&&&&&B、2%&&&&&&&C、-2%&&&&&&&D、-4%18、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的国民收入是9,000亿美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75%的条件下,增 加100亿美元的投资&A、将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仍未能使经济消除需求不足的失业。C、将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D、周期性失业消除19、&(&&&)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A、10%之内的通货膨胀率;&B、10%-99%的通货膨胀率;C、100%以上的通货膨胀率;&D、0%的通货膨胀率、20、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失业率的办法是A、减少货币供应量&B、增加货币供应量&C、增加税收&&D、减少政府赎买&21、如果某国实现了充分就业,则意味着该国A、消除了失业现象& B、消除了经济型失业& C、消除了自然性失业& D、消除了自愿失业&22、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A 、债务人 B、债权人 C、合同制员工& D、离退休人员&23、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是A、减少货币供给 B、降低失业率 D、牺牲就业& D、实行财政赤字&24、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指A、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 B改善初次收入分配& C 政府实行工资-收入指导&D以上都是&四、多项选择1、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A工资推进 B出口性通胀 C利润推进 D进口性通胀&2、政府利用收入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A对价格和工资进行管制 B对价格和工资进行指导 C改变人们对通胀预期 D加强社会救济和转移支付力度&3、根据失业的原因和性质可以将失业划分为A缺口型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C自然性和经济性失业 D自然性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五、简述1、在一国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该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特征如何?为什么?2、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可能会产生哪些成本?3、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4、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失业原理,为什么会发生失业?5、如何根据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6、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和其他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高房租。”这属于那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如果某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的排队争购的多着呢。”这又属于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六、论述1、试用文字和图形说明什么是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以及它们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2、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并且根据该曲线说明中央银行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之间只能进行哪些选择?3、自然失业率由哪些部分构成?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整的是哪一些失业?4、“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有哪几个基本要点?请描述其动态形成过程。5、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七、计算1、考虑一个具有可不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经济,且Y=K^1/3*L^2/3,假设该经济有1000单位的资本和1000个劳动力的工人1)写出描述该经济中劳动力需求作为实际工资和资本存量函数的方程2)如果实际工资可以调整使劳动力供求平衡,实际工资是多少?就业量和总工资是多少?3)如果立法机关关注工人的福利,规定向工人支付1单位产品的实际工资。如何将这种工资和均很工资进行比较?2、假设一个经济中存在的菲利普斯曲线是π=πo-0.5(u-0.06),其中πo为上期的通货膨胀率,问:1)自然失业率是多少?2)为了使通货膨胀减少5%,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3)如果现在通货膨胀率是10%,现在试图降低到5%,请设计两种方案。&第七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经济发展2、增长核算方程3、索洛余量4、资本深化,资本广化5、稳态6、黄金分割率7、经济周期8、加速原理&二、判断1、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同一的概念范畴。3、经济发展具有比经济增长更广泛的内涵。4、根据丹尼森的理论,资本积累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5、黄金分割律表明: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6、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生活水平的长期上升。7、索洛模型表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量来自制度的创新。8、经济周期可能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9、消费不足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10、经济周期是指实际总产出和就业相对于它们潜在水平的波动。&三、选择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2、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3、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特征是A、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B、技术进步&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D、人口的增加&4、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技术进步     &&&&&&&&&&&B、人力资本       &C、制度创新&&&&&&&&&&&&&&&&&&&&&D、人口增长率要大于生产量的增长率&5、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峰顶、衰退、谷底、扩张&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以上各项都对&6、当某一社会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时&A、经济的生产能力超过它的消费需求 B、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C、存货的增加与需求的减少相联系  D、总需求超过总供给&7、加速原理断言&A、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    B、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的数倍增加   D、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8、下述哪一项说法正确表达了加速原理A、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数倍变动 B、消费支出随着投资的变动而数倍变动&C、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增长率数倍变动  D、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的数倍变动&9、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A、国民收入或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时      B、经济活动由衰退转向扩张时&C、社会上没有剩余生产能力时        D、任何时候均可&10、在一个达到均衡增长的经济中A、没有资本品的生产             B、净投资不可能为零&C、净投资超过总投资             D、重置投资超过总投资&11、如果在某一时期内国民收入增加,则净投资肯定是&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      C、大于零    D、小于零&12、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A、乘数作用   B、加速数作用   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  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13、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关系是A、乘数原理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加速原理说明投资的决定&B、两者都说明投资的决定&C、乘数原理解释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加速原理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D、只有乘数作用时国民收入的变动比乘数、加速数作用相结合时的变动要更大一些。&四、简答1、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关系。&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5、简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五、计算(考研题)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集约化生产函数为y=F(K)=2K-o.5K2,人均储蓄率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2.设一个经济的人均生产函数为。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度为2%,折旧率为4%,那么,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这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3 .已知资本增长率,劳动增长率,产出增长率,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在这些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为(1)求稳态时的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量;(2)用这一模型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3)求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储蓄率。&&第八章练习一、名词解释1.货币工资粘性2.货币工资刚性3.理性预期4.自然率假说5.菜单成本6.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二、简答题1.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差异何在?2.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3.说明新凯思斯主义关于工资刚(粘)性的主要理论。4.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5.简要评述凯思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主张上的差异。6.说明价格粘性假定的重要性。7.说明宏观经济学目前的主要共识。&三、选择题1.在公债能否影响经济的问题上,(&)。A.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B.新古典主义认为,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C.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D.新古典主义认为,短期的公债效果是中性的,长期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2.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设是(&)。A.非市场出清B.经济当事人的最大化原则C.信息不完全D.价格刚性3.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厂商对需求变动的反应是(&)。A.改变价格B.改变产量C.即改变价格,也改变产量D.既不改变价格,也不改变产量&&&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题答案一、略&二、1、F&2、T&3、F&4、T&5、F&&6、F&7、T&8、F&9、T&10、T&三、1.C&&& 2.A&&&&3 B&&&&& 4 B&&&&&& 5 C&&&&&6 A&四、1 ABC&&&& 2 ABC&&&3 BD&&& 4 BC&五、1 课本419页&2 课本424页(概念不同;范围不同;衡量方法不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内容不同,GNP“收入”概念,GDP“生产”概念;数值不同)&3 课本426页及436-437页&4 答案要点:经济学上的投资概念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中的资本流量,以总投资计入GDP;后者仅为一种产权的转移,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不计入GDP;只有企业运用从债券市场上募集的资金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购买债券的佣金和未来产生的股息,利息作为经纪人劳务和资金利用后的增值而计入国民收入。&5 课本431-432页GDP=总收入=总支出&六、1不考虑乘数效应1)2000万;2)一样;3)增加,但幅度会比较小。补贴的2000万不计入GDP,只有居民用于消费和投资的40%才计入GDP。&2 1)NI=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450.4;2)NDP=NI+间接税=2716.7;3)GDP=NDP+资本消耗补偿=3073.1;4)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出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2551.7;5)DPI=PI-个人所得税=2149.6;6)S=DPI-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93.3。&3 1)GDP=500+125+50+200+15=890;2)NDP=GDP-折旧=840;3)NI=NDP-企业间接税=765;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605;5)DPI=NI-个人所得税=525&4 1)1997年均为25000元,1998年名义为33800元,实际为27250元;2)名义增长率=(33800-25000)÷25000×100%=35.2%,同理实际增长率=9%;3)平减指数=(1998年的名义GDP÷实际GDP)×100=124.04。&第二章练习题答案一、略&二、1、T&2、F&3、T&4、T&5、F&&6、F&7、T&8、F&9、T&10、F&&11、T&12、T&13、T&14、T&&15、T&&三、&1、B&2、D&&3、B&4、D&5、D&6、C&7、D&&8、B&9、B&10、A&11、D&&12、C&&13、D&14、B&15、A16、A17、C18、D19、D20、A&四、1 课本442页2 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计划存货投资可以看作是企业自己的购买。3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对于同样的1元钱用于消费的部分大于富人,因此增加的总收入水平要多。4 课本444-4455 略6 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理论,消费作为总需求的一部分,与国民收入正相关。而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此,储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的相应减少,从而减少均衡收入水平。节俭悖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7 课本465页8 课本471-472页9 课本466页&五、1.1)Y=C+I+G=100+0.9(Y-T)+300+160 解得Y=2000; 2)k=1÷(1-0.9×0.8)=3.57;3)2500。&2.解题过程同上题,答案1)1125;2)投资乘数2.5,税收乘数-1.5;3)不一样,因为政府购买乘数为2.5,大于转移支付乘数1.5,因此同样一笔支出用于政府购买比用于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更大。&3 1)Y=800,S=60;2)非意愿存货为:850-800=50;3)Y=100+0.8(Y-T)+35+25解得Y=571.43,政府支出乘数3.57,投资乘数3.57,税收乘数-2.57;4)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1÷【1-b(1-t+v)】=1÷(0.28-0.8v),税收乘数=(0.72-0.8v)÷(0.28-0.8v),变大;5)Y=100+0.8(Y-0.1Y)+35+25+10-0.1Y 解得Y=447.39,政府支出乘数2.63,投资乘数2.63,税收乘数-1.89。&第三章练习题答案&一、略&二、1、T&2、T&3、F&4、T&5、F&6、T&7、T&8、T&9、F&10、F&11、T&12、T13、T&14、T15、F16、F17、T18、F19、T20、F&三、1、A&2、C&3、B&4、A&5、A&6、A&7、D&8、B&9、A&10、B&11、B&12、D&13、B&14、A&15、B&16、A&17、C&18、A&19、A20、D&四、1、AB;2、ABCD;3AD;4、BC&五、1、课本488-489页&2、课本488页;财政政策极为有效,增加国民收入,且利率不变,不产生挤出效应。&3、LM曲线上的点均为货币市场均衡点。依题有货币需求总量下降,而货币供给不变,则出现货币供大于求的情况,此时要恢复均衡状态就要将LM曲线向左移。&4、货币的交易需求产生于收入和支出之间缺乏同步性,而货币的预防需求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5、略&6、课本492页&7、课本498页&8、课本503-504页&9、边际消费递减使增加的产量除去个人消费增加后,仍有剩余;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使资本的增加受到严重限制;流动性偏好使人们必须得到利息才肯放弃货币,因而使利率总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妨碍投资的增加。这样投资和消费不足,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六、1、1)由Y=C+I得Y=3500-1000r(IS方程);由L=M得Y=375+250r(LM方程);2)联立上题两方程得r=2.5,Y=1000;3)Y=C+I+G 得Y=r与LM方程联立解得r=2.9,Y=1100;4)k=()\100=1;5)k=1/(1-0.8)=5;6)不同。因为4)中的购买乘数考虑了利率的变化,所以抑制投资,而鼓励储蓄,即政府的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从而国民收入的增加无法达到假定利率不变时的水平。而5)中的购买乘数没有考虑利率的变化,所以得出不同的结果。&2、增加前:Is曲线0.37Y=15800-20000r,LM曲线0.1625Y-1,联立解得Y=40000,r=0.05,所以投资I=7500-20000×0.05=6500;同理增加后I=6032,所以挤占了468亿美元的私人投资。&3、1)Y=5000;C=4000;S=1000;k=4;2)当实际产出为6000时,S=-250+(1-0.75)×6000=1250,I+G=1000&S,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国民收入下降。&4、1)旧均衡收入Y=550-50=500,政府支出乘数k=1/(1-0.8)=5,所以增加收入为5×5=25,故新的均衡收入为525;2)Is曲线水平右移的距离为25,新IS曲线方程为Y=575-1000r。&5、1)0.2Y-5r=150;2)0.2Y-5r=200;与1)比较,该曲线位于1)曲线的右下方,且两者平行,这说明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LM曲线向右下平行移动;3)L=0.2×11000-,对2)中的LM曲线来讲,货币供给200,此时货币需求小于供给,处于非均衡状态,存在利率下降的压力。&第四章练习题答案一、略二、&三、1、T&2、F&3、F&4、F&5、T&6、F&&7、F8、T&9、F&10、T& 11、T&12、T&13、F&&四、1、D&2、B&3、A&4、A&5、A&6、C&7、B&8、A&9、A&10、D&11、B&12、C&13、C&14、D&15、C&16、A&17、D&19、C&20、A&21、A&22、D&23、C&24、A&25、C&26、B&27、A&29、&B&30、B&31、C32、A&33、D&34、B35、D&五、1ABCD& 2AB&3BCD& 4BD& 5AC&6ABCD& 7ABCD& 8ABD&六、1、课本515页2、滞胀即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采取紧财松货的宏观经济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3、课本574页4、课本541页5、财政支出方面,调整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财政收入方面主要是税收,发行国债。6、课本543-544页7、课本550-553页:超额准备金,非交易存款及流通中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支票存款及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8、略9、课本573页10、11、略&六、1 1)IS方程:Y=1150-25r;LM方程:Y=1000+25r;解得Y=1075,r=3,I=135;2)同上题解得Y=1125,r=5,I=125;3)因为政府支出增加,使得私人投资减少,所以存在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2 1)Yd=Y-T-t=0.75Y-60;所以C=52+0.6Y;Y=C+I+G=302+0.6Y,解得Y=604;2)K=1/[1-0.8*(1-0.25)]=2.5;3)收入=60+0.25×604=211;支出=200;所以盈余=11。&3&k=(0.38+1)/(0.38+0.18)=2.6443;货币供给增加=100*k=246.43亿美元&4 1)IS方程:Y=600-250r;LM方程:Y=2000+250r;2)Y=4000,r=8;3)即LM方程不变,若Y=5000,解得r=12,代入IS方程解G=600,所以应该增加政府购买400亿;4)同上题,M=2250,所以应该增加1000亿的货币供给。&第五章习题答案三、名词解释:略&四、判断题:1、F&2、T&3、F&4、T&5、T、6、T&7、F&8、T&9、T&10、F&11、F&12、T&13、F&五、单项选择:1、D&2、A&3、D&4、A&5、D&6、A&7、C&8、A&9、C&10、D&11、B&12、C&13、C&14、B&15、B&16、D&17、B&18、A&19、A&20、A&六、简述题1、有效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趋势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指出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2、课本588-591页&3、总需求是经济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用产出水平表示。有效需求强调具有购买力的需求水平。充分就业下的需求具有如下特性:在现有的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由于处于充分就业情况,不可能再提供更多的供给,这样,此时的有效需求只会带来价格的上涨,而对产出没有经济贡献。&4、课本584-586页&5、1)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税收;净出口。2)自然灾害和战争;技术;风险承担偏好;进口商品价格;劳动意愿,即人们对闲暇和工作的偏好。&七、计算题1、1)IS:150-6r=0.2Y-100& LM :150/P=0.2Y-4r 联立得AD:Y=500+450/P;2)Y=950,r=10;3)AS=800+150P=AD=500+450/P解得P=1,Y=950.&2、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在边际价值等于边际成本时决定要素的投入。因此,根据P(14-0.08N)=W,求得就业量分别为125,137.5,150,162.5单位。2)N=175-12.5(W/P);3)150,156.25,162.25,168.75;4)画图分析。&八、论述题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需求曲线外移。在每个价格以及相应的实际余额水平上,AD曲线将向右移动由财政政策乘数所表明的一段距离。(从IS-LM模型到AD-AS模型分析)&2、课本580-581页&3、从推导过程看,AD曲线表示的是社会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从需求曲线的产生效应来看,课本579页。&4、1)阐述总供给和总需求含义及其曲线;2)解释“滞涨”: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用AS-AD模型表示);3)治理对策:紧缩货币政策,扩张财政政策,实施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利用财政杠杆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第六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略&二、判断1、T&2、T&3、F&4、F&5、T&6、F&7、F&8、F&9、F&10、F&11、T&12、T&13、T&14、T&15、F16、T17、T18、F&三、选择1、C&2、B&3、B&4、D&5、A&6、B&7、A&8、A&9、D&10、C&11、A&12、C&13、B&14、D15、C&&16、B&17、B&18、B&19、A&20、B21、D22、A23、C24、C&四、多项选择1、ABCD&& 2、AB&&&& 3、CD&五、简述1、通货紧缩,实际货币收入因物价下跌而升高,相当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上升,边际消费倾向减小。2、见课件。3、见课本。4、课本602页。5、课本623页。6、成本推进;需求拉动。&六、论述1、略2、略3、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构成。能调整的是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4、课本614页5、略&七、计算1、1)、劳动力需求函数:L=(8/27)*Kw^(-3)2)、工资2/3,就业量1000,总工资2000/33)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失业率70.4%&2、1)6%2)10%3)紧缩经济,提高失业率。&第七章习题答案一.略二.1、T&2、F&3、T&4、F&5、T&6、F&7、&F&8、F&9、F&10&T三.1、C&2、D&3、A&4、D&5、D&6、B&7、A&8、D&9、C&10、B&&11、C&12、C&13、A四.略五.1、解:(1)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代入数值得:0.3(2k-0.5k2)=0.03k得k=3.8(2)由题意,f′(k)=n, f′(k)=2-k,n=0.03则有:2-k=0.03,得k=1.97即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稳态的人均资本量。2、解:稳态条件为:代入数值有:计算得:,进而,如果,则:3、解:由题,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25×2%+0.75×0.8%=1.1%所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1%-1.1%=2%4、解:(1)由所给的总量生产函数,得人均生产函数为: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条件为:即得人均资本量为:                (1)将 代入人均生产函数,求得稳态的人均产量为:&                    (2) (2)从(1)式、(2)式知,当一个国家的储蓄率高,人口增长率低时,该国的稳态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就相对较高;反之,则正好相反。因此,根据这里的模型,可以用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差异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如此贫穷”这个问题。(3)黄金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应满足即,在稳态时有,所以有:则即为黄金律相对立的储蓄率。&第八章练习题答案一.略二.1 课本729页&2 (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第一,反对凯恩思主义的财政政策;第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第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3 课本743页第六节&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相信并依赖的假设条件主要有四个: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1)个人利益最大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最大利益。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2)理性预期。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3)市场出清。按照市场出清假设,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选择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4)自然率假说。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5 课本734页&6价格粘性是指价格不随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它的重要性在于:价格是否有粘性的问题可以转换为市场能否出清的问题,即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问题。价格有粘性时,市场不能出清,市场机制失灵,只有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的无效性。&7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共识有以下四点:(1)在长期中,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能力决定了它的国民的生活水平。(2)在短期,总需求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产量。(3)在长期中,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但它并不影响失业率。在短期中,控制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决策者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换关系。&三、BD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费雪和澳贝健身器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