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送子神仙:送子观音,送子娘娘的真实事件,送子张仙都是谁

真希望奇迹也发生在我身上,老天爷啊,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各位神仙,我求你们了,让我肚子里的宝宝是个健康的男宝宝吧。我会用
来自妈妈帮社区:
这么纠结?
我第三胎又是男宝!希望我们能翻盘
妈妈帮百科热门内容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作者:刘秋霖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
文件大小:16846K
中图分类号:B933-64
所属分类:
购买电子书
纸书:¥22.00
关注官微私信再9折!
下载次数不限,随意阅读。
在线阅读支持设备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阅读器下载到本机阅读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电子书简介
本书收录民间诸神图谱,内容包括:始祖神仙、佛教诸神、道教神仙、中华传说、祥瑞之神、佑子神灵、守护诸神、冥界鬼神。
电子书目录
13壹 始祖神仙
15黄帝和炎帝
18九天玄女娘娘
19贰 佛教诸神(佛祖)
20释迦牟尼佛
22三世佛(横)
25三世佛(竖)
26过去七佛
29东方三圣
31叁 佛教诸神(菩萨)
32观世音菩萨
38千手千眼观音
40马头观音
41十一面观音
42如意轮观音
43准胝观音
45文殊菩萨
47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
48普贤菩萨
49地藏菩萨
50十二圆觉菩萨
52药王与药上菩萨
53大势至菩萨
54维摩诘菩萨
55肆 佛教诸神(护卫)
56日宫天子
57月宫天子
58四大天王(四大金刚)
62密集金刚
65善财童子
67天龙八部
68伍 佛教诸神(罗汉)
69十大弟子
73十八罗汉
77五百罗汉
80陆 佛教诸神(高僧)
82菩提达摩
85布袋和尚
86六祖慧能
89泗州大圣
93柒 道教神仙(天神)
95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96南极长生大帝
97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98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99太上老君
103五斗星君
104北斗星君
105南斗星君
106二十八宿
107斗姆元君
108玉皇大帝
110王母娘娘
115三官大帝
116真武大帝
117青龙白虎
119四值功曹
120六丁六甲
124捌 道教神仙(仙君)
125关圣帝君
129文昌帝君
134三茅真君
137赤松子与黄大仙
140二徐真君
141太素真人
143桐柏真人
148淮南王刘安
154包青天(包拯)
155玖 道教神仙(真人)
156列子冲虚真人 庄子南华真人
157悟真紫阳真人 杏林翠虚真人
158道光紫贤真人 泥丸翠虚真人
159东华紫府帝君 正阳传道帝君
160纯阳警化帝君 海蟾弘道帝君
161长真明德真君 长真蕴德真君
162广宁太古真君 清净顺化元君
163太真夫人
164云华夫人
173拾 中华传说
174月下老人
175牛郎织女
178月光娘娘
181八仙过海
200和合二仙
208妈祖(天后)
210拾壹 祥瑞之神
226拾贰 佑子神灵
227七星娘娘
228顺天圣母
229碧霞元君
230送子观音
231花蕊夫人与送子张仙
233拾叁 守护诸神(行业神)
234神荼、郁垒
240哼哈二将
247后土娘娘
256蚕神嫘祖
260梅葛二圣
280保生大帝
285拾肆 冥界鬼神
288东岳大帝
289鄷都大帝
290十殿阎王
291池头夫人和血河大将军
292黑白无常
293牛头、马面
请登录后再提交评论。
移步客温馨提示
《中华神仙图典》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国主要神仙谱神仙,主要,中国,中国神仙谱,中国神仙,神仙谱,道教神仙谱,天界神仙谱,中国的神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主要神仙谱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福禄寿&是什么神仙?寿星的脑门为什么那么大
  禄星变身送子神仙
  后来,禄星又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角色——送子的神仙。初年的戏剧唱本中,也出现了“禄星抱子下凡尘”的唱词。在流传的民间故事里,禄星被称为送子张仙,一位的神仙。《历代神仙通鉴》记载,这位张仙是五代时期一位道士,名张远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长弹弓绝技,,目标是那些作乱人间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时期,他在巴蜀地区已经小有名气。
  北宋文人笔记中记载了一则张仙送子的应验故事,在他的一首诗《张仙赞》中记载,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就是张仙托梦送来的。苏东坡和苏辙两兄弟参加同一年科举考试,在同一考场上双双高中进士,一时轰动朝野。张仙也名声大振。
  禄星从一颗普通星辰下凡人间,演化为读书人顶礼膜拜的科举考试神,成为送子的张仙,最终成为福禄寿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颗灿烂。
  寿星手杖何用?
  寿星也是由一颗星辰转化而来的,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
  大家都知道,寿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汉书·礼仪志》记载,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寿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寿星大脑门何来?
  后来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其硕大无比的脑门儿。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其认出,就是因为其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寿星的大脑门儿,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儿。
  湖南长沙有条寿星街,因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寿星祠而得名。据地方志记载,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有寿星祠,一直持续到。由此向南100多里,就能到达真正的长寿福地——南岳衡山,也就是对联里经常讲到的寿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时期,山上建有大小寿星庙不下10座,山腰石壁上还留有历代名家墨宝,其中一幅最为出名,相传是出自之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2/2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好汉,他们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话说,曹家父子都有一个特别癖好&&喜欢抢人家的老婆。当年,曹操干掉了袁绍后,
  李秀成,太平天国后期的著名将领,洪秀全封他为忠王。此人本是一个普通士兵,但是
  不久前一部电视剧因为他的题材问题,火遍了大江南北,那就是《人民的名义》,因为
  中国的古代,没有哪个朝代是能一直长久存在的,朝代在不停的更替,皇帝也是换了一
  只要提到太监,大家的印象就一个字,差。因为历史上的坏太监实在是太多了,如果让
  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究诚信,人无信,做什么都难。现如今,诚信非常的可贵,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类人,都有雄才大略,在各大方面都要比朱允火文要杰出,更加适合
  在隋文帝坚持高调反腐的一生中,最令他引以为傲的就是破天荒地发明了&钓鱼执法&
  按理说,皇帝的陵墓一定是葬在龙脉宝穴之中,这样才能保佑子孙后代万世昌盛。但历
  周亚夫这个人,无论是在汉朝还是在整个历史上,都是一个名人。曾经因严于治军,而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绝对是很有道理的,可惜光绪皇帝就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人。众所周
  殉葬是古代封建阶级特有的东西,如果要追溯这种制度是什么时候有的,那只能说是从
  国家如果面临灭亡,在存亡之际自然是要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的,所有的底牌都要亮出
  康熙应该是清朝众多皇帝中人们所熟悉的一个,经常有关于他的影视剧,所以人们对他
  提到中国消失的古城,人们可能下意识的就会想到楼兰,年轻一点的就会想到精绝古城
  盗墓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了,历史上无论哪朝哪代都出过不少的盗墓贼,而且这种人的数
  如果问游牧民族什么时候最适合进攻中原,那肯定是在中原碰到乱世的时候。原因很简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中,重男轻女这种思想一直存在着,即使现在国家提倡要男女
  按照通常的规律,文明的呈现是复合的整体。这也就是说复活节岛上不应该仅仅只有巨
  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一般都有陵墓,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全套工作完成后
  皇帝的私生活绝无可能公开的。皇帝自己不会。李师师不会,太监当然也不会。别说太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古代社会,打仗那都是冷兵器时代,战场的胜败,国家的存亡,那都是靠军人在
  在古代历史上,明朝军事力量那是很强悍的,从朱元璋开始,基本上是压着蒙古打,徐
  太监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度之下的产物,但是在大家的认知中,太监都是男性,只不过
  以前看过一些人,在讨论古人是否有卫生间,有的人说,都是在野外。这是一种极不负
  金庸小说,现在的年青一代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岁数稍大的想必都看过他的小说,或
  何为听房?可不是大家所想的闹洞房,其实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就是听房间里面的
  在历史上,对于光棍的解释并不大一样。古代除了没结婚的人,也将那些地痞流氓也都
  在古代,女子是没用任何的社会地位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之前其实还好,尤其唐朝时
  在古代,男子实在混不下去了可以选择去宫里做太监,只是比较悲惨,不孝有三,无后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篇文章讲的是,北宋末年那段历史以宋江为首的10
  现如今两口子过不下去了怎么办?大家都会告诉你那就离婚呗。但是历史上古人可不是
  古代妇女可以从事的职业是非常少的,因为历史上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有些男子绝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自古以来,都没人能逃得过死亡,这是正常的自然规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孔颖达,一个摒弃各种偏见,融合南北文化的大家,时代更迭迅速,那孔颖达是哪个朝
  董仲舒,生于公元前179年,广川郡即现在的河北衡水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是西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 河津髙禖庙  千百年来,高禖庙笼罩着神秘的气氛,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神话所以高禖庙以她崭新的姿态和博大的胸怀,欢迎世界各地的游人,光临这块神奇的土地。  后土女娲与高禖神——从河津髙禖神说开  说起河津高禖庙,有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就是运城市的文人学者也知者不多,更不知其历史渊源。  所幸的是,今年河津高禖庙终于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把它列成了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使这个全省唯一、全国少见的古庙宇得以重点保护。我坚信,河津高禖庙的历史价值将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高禖庙供奉的是“高禖神”,高禖神就是“禖神”,“禖”、“媒”二字同音同义,但“禖”字更体现了原始和古老的含义。  高禖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人”的神格化,这个“媒人”不是一般的“媒人”,而是最高贵、最原始的媒人鼻祖。这位媒神是谁呢,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女娲。  女娲是我国史前神话中最伟大的女神,她同伏羲、神农氏并称华夏民族的始祖,是史传的“三皇”之一。神话中的女娲,神通广大,是大地万物的缔造者,是人类的创造者;在神的世界中,她也是神的缔造者。在神话中的许多神、特别是女神中,都明显留存有女娲的痕迹。  本文就女娲与高禖神的关系作一点探讨。  一& 高禖的神格化源自女娲  我们说高禖神是女娲所司部分职能的神格化,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母系氏族社会中的女娲,设置了婚姻,被后世尊为“高禖”。  在女娲创设婚姻以前,古代的先民们过着原始群婚的生活,此时的人们以小群体的方式居住,无所谓婚姻家庭。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  《列子·汤问》中记载:“男女杂游,不聘不媒。”  《吕氏春秋》中也记载:“昔太古无尝君者,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  女娲作为母系氏族部落的著名首领,其聪明才智无人能比,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她发现了原始群婚的种种弊端,发现了血缘婚不利于部落人口的繁衍、不利于人体素质的提高,于是自她开始提倡对偶婚。女娲带头与伏羲成婚,开创了我国一夫一妻婚姻的先例。正是这种婚姻习俗,成为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一个重大变革。  在女娲的倡导和管理下,她的部落婚姻得到重大的、文明的改革,女娲遂成为中国婚姻制度的鼻祖,或者说,女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媒婆。所以,中国古代史书上称她为高禖,高禖就是神禖,即婚姻之神的意思,地位相当于国家的开国皇帝,宗教的开山鼻祖,“高”在这里就有,“开国”、“开山”、“鼻祖”之意。  第二,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担负起拯救人类的重任,被后世尊为“高禖”。  在各种神话传说中,都是在人类的世界末日,女娲与伏羲结成夫妻,完成了人类传宗接代的重大使命,这样的传说各地都有,其版本虽各不相同,却大同小异,主题思想也没有改变。  如唐李冗《独异志》云:“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还有在山西的民间,几千年来也有这样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经过一万八千年,天生伏羲,地生女娲。女娲生世,自在脽上孕育万物,化育自然。一日,伏羲从天而降,见她非常孤苦,顿生怜悯之心,便用乾坤八卦之理劝说女娲,终于使乾坤相合,阴阳一统,伏羲、女娲相配成婚。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女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选择了汾阴脽上这块气候温和、土厚水深、水草丰茂、树木葱郁,而且十分僻静安全的河中之洲。当女娲完成第一个神圣使命时,倍觉分娩是件痛苦而艰辛的事,且每次只能生一个,繁衍生育特别缓慢。遂与伏羲议道:“脽上土地肥沃,生养万物,你我何不用咱们神圣双手借此黄土抟男捏女,让他们相互交媾,不是也能繁衍成人吗?”于是伏羲用黄土和泥,女娲开始抟男捏女。这样做虽大有成效,但仍是太慢。为了加快繁衍速度,女娲便引绳于洹泥之中,一搅一摔,举以为人。如此反复,黄皮肤、黑头发的华夏民族,就起源于脽上这块热土了。  这些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都充分说明了女娲在人类面临重大灾难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人类,对人类的繁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我国研究神话的学者目前已形成共识,神话其实是“人话”,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缩影和升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产物,简单地说,女神是以女人为原型的一种神话现象,是神化、圣化女性的多棱镜中折射出的形象。从这些神话和传说中,我们不难看出,女娲带领她的部落,致力于繁衍人口,创建了嫁娶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社会的基础,并将这种制度予以沿袭。  第三、原始无偶婚的杰出代表——女娲,被后世尊为高禖。  女娲是人类婚姻史上最早的婚姻形态——原始无偶婚的最杰出的代表,被华夏民族尊为人文初祖。通俗地讲,就是称女娲为华夏民族共同的母亲、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始祖。  《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源。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些诗句都说明了在原始无偶婚的时代,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特征,人类最初的婚姻也主要以近亲结亲、同部落结亲为主,春秋时“秦晋之好”就是近亲婚姻的流变。  在原始无偶婚时代,母系血统成了人类血缘组合的首个系统,母性成为当时社会尊者。“姓”这个字,有女无男,也说明了这一点。  《说文解字》中有:“姓,人所生也”的记载。人类最初的姓氏,炎帝族,姜姓;黄帝族,姬姓;夏人,姒姓;秦人,赢姓;都有一个女字。这些都充分证明女性在上古时代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华夏始祖女娲,而不是男性的伏羲、神农等,被尊为婚姻的始祖——高禖,也是顺理成章、当之无愧了。  第四,从女娲抟土造人的功绩上看,她是当之无愧的“高禖”。  女娲,在我国上古时代,可说是一位功德无量的人物。她抟黄土造人的丰功伟绩无人能比,是华夏民族的“高母”、“先母”,这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  女娲创造了人类,可是怎样让人类永远生存下去呢?于是她创建了婚姻制度,充当了人类的第一个媒人(多么细心的母亲胸怀)。这样可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从此繁衍下去,世世代代,永远生息。因此,这位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媒人,便被后世尊为“禖神”,又称“高禖”。  据《路史·后纪·二》中记载:“女娲铸神祠,祈而为女禖,因置婚姻。”  《路史·后纪·二》还说:“以其(女娲)载禖,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  这些记载都充分说明女娲就是高禖,高禖就是女娲。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还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从这些记载中都可以看出,从女娲开始,人类有了“婚姻”之说,女娲不但抟土造了人类,还成了中国人的婚姻之神。  女娲“化万物”、“七十化”、“抟土造人”的传说,其实都是其生育的象征说法,也是当时生殖崇拜的具体表现,而“皋禖”,即高禖、禖神、婚姻神、生育之神。所以,女娲作为华夏民族的“高禖”,即“媒人之祖”、“婚姻之神”,自然是当之无愧了!  中国的神几乎都有人的原型,都是由人到神演变而来,女娲由于其对人类的特殊贡献,被逐步神化,由现实生活中的人变成了传说中的神,高禖就成了后土女娲的神格之一。  二& 高禖神所司职能来自女娲  女娲,是几千年来民间百姓深深爱戴的人物,百姓尊称她为女娲娘娘。她不仅创造了人类,还教育了人类,教会了人类自身繁衍;她不仅创建了婚姻,制定了婚姻制度,设置了媒妁,还让他的子民世世代代都运用和享用着婚姻制度带来的无穷益处,我想这才是百姓真正爱戴她的主要原因。正因为如此,高禖被逐步民间化,其职能也逐步被民间媒人所取代。因媒人多为女性,故也称“媒婆”。由高禖民间化的媒人,其职能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承载传宗接代、优生优育的职能  在古代社会,生殖崇拜的时代,每年到了春二月,全族男女都会聚到高禖庙来举行欢乐的盛会,来选择自己的情人,只要两情相愿,不必举行什么仪式就可以自由地结合。此时,高禖神女娲就是他们的牵线人——媒人,他们以星月交辉的夜幕为帐、青草如 的大地为床,两情相悦,即可以结合,此之谓“天作之合”。这时候的高禖,职责很简单,就是要鼓励人们多多结合,既不须门当户对,也不须行礼下聘,只要能够达到繁衍人口,优生优育的目的就行了。  第二,担负政治、经济使命的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阶级、等级分化。此时媒人介绍的婚姻,已不单单是传宗接代、优生优育了,而且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大事。《礼记·婚义》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除了“继后世”之外,还担负着“事宗庙”的政治和经济使命。此时的媒人,在缔结婚姻时,要注重门第和血统,不能违规操作。这一点在魏晋时较为盛行,有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说法。在婚姻方面,媒人要特别注意,世族与寒门之间禁止互通有无。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世族耻,寒门惊。南齐王源将女儿嫁给富阳王氏儿子,就有人上书皇帝,说王源蔑祖辱宗,求罢王源之官。《北史·陈元康传》载:左卫将军郭琼因罪处死,其妻乃名门卢氏之女,被赐于寒门陈元康,元康大喜,立即清理门户,撵走了自己的元配夫人。《北史·孙骞传》载:孙出身寒门,政府把罪人之妻、名门之女韦氏赐之,孙象中了探花似的,感到风光极了。  这些记载都说明,此时媒人介绍的婚姻,可以提升门第,可以抬高地位,可以经济联合;婚姻也可以繁荣家族,可以政治联盟,可以经济增收,可以安抚蛮夷。可见,中国的媒人进化到这里,不仅有传宗接代的任务,更有了繁荣家族的功能。  第三,维持婚姻社会秩序的职能  在中国,爱情是神圣的,婚姻秩序是以宇宙秩序为参照物的,如至今还为许多痴情男女所盟誓的汉乐府《鼓吹曲辞:汉饶歌十八曲:上邪》的曲辞就是一列,辞中写到: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  江水为竭,  冬雷阵阵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首著名的曲辞告诉我们,古代的这种婚姻的神圣性和不可颠覆性,而这神圣性及不可颠覆性又是靠媒人来维系的。在我国就有“非媒不娶不嫁”的习俗。  《礼记·曲礼》郑笺注:“媒者,通二姓之言,定人家室之道”。  《周礼》中更是定了一个媒官:“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其职责范围:“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看来,这个媒氏之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婚姻登记所,但是职权要比现在大多了。男子三十岁,女子二十岁之前得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否则政府是不同意的。  后来这个官方机构逐步被民间媒婆所取代,成为婚嫁中不可缺少的程序。《礼记》云:“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战国策》更是言:“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敝而不售”。一句话,如果没有媒人,男女双方是不能交往的,如果自己找婆家,那可是丢死人啦。《唐律》云:“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元典章也是如此规定。《左传·昭公十一年》载:“声伯之母不聘,生声伯而出之”。看来,没有媒人,即使生米煮成熟饭,生了孩子,还是要休你回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又载:“齐泯王遇杀,其子法章变姓名,为莒太史敫家庸,太史敫女,与私通焉……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襄王既立,立太史氏为王后”。没想到王后她爹觉得丢脸,云:“女不娶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睹”。  看来,此时的媒妁已成了婚姻社会的重要维持者,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  第四,维系婚姻家庭道德礼法的职能  有了媒妁之言还不行,还得有个正当的婚姻程序,此时媒人又成了维系婚姻家庭中道德礼法的重要人物。  在唐时,媒妁的重要作用正式载入法律。《唐律弦仪》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其后宋、元、明、清历代法律都对媒人在婚姻中的地位、作用及责任做出与唐律相同的明文规定,媒妁在婚姻缔结中的法律意义益加彰显。旧时媒人又有“保山”“媒证”等别称,这正说明他们是合法婚姻中必不可少的钮结。  婚嫁中的六个仪式,(也称六礼)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它就是:  (一)纳采:男方派媒人送礼到女家,表示愿意和女家结亲。女方如不同意,便拒绝收礼。  (二)问名:男方修书与女家,让媒人询问女方的生辰年月。  (三)纳言:男方将探询的结果,卜问于祖先祖神。如得凶签,便止婚。  (四)纳征:如果卜筮得吉兆,男方便遣媒人带财币去女家订立婚约。  (五)请期:男方确定婚期后,就将日期写在帖上,备上礼物通知女家。女家若收下礼物,说明女家同意这个婚期;若不收,婚期只好另择。  (六)迎亲:到了结婚的日子,男方先去女家。女方父亲在门外迎接,带女婿去祠庙拜祭祖先。车或花轿停在大门外,女方来到车(轿)旁,男方长揖请女方上车(轿)与之同归。  亲迎以后,整套婚仪便告结束。   在整套婚嫁仪式中,没有一项能离开媒人,而且都是在媒人唱主角的情况下完成的,是始终参与聘娶婚各道礼俗程序的重要角色。这样,媒人也自然成了婚姻中道德的维系者。  此时,婚姻的仪式性,被注入了深厚的道德内涵。可见这婚嫁中的道德观念在中国是如此深入人心。直到如今,乡下人结婚,领结婚证那天,尚不叫结婚,“典礼”才叫结婚。所谓的典礼,就是迎亲仪式。甚至于乡下男女不领结婚证,只要举行了典礼仪式,就是名正言顺的夫妻了。而只领结婚证不典礼,在一般人看来,相当于私奔和未婚同居,是有伤风化的。  由高禖演化的媒人职能,虽然随着历史的进化,其职能在不断变化,但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并没有脱离开女娲置婚姻时的初衷,人类不仅繁衍了自身,婚姻也不断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更高的文明程度。  三& 高禖神的历史演化  由于高禖的职能逐步被民间媒人所取代,所以高禖也逐步失去了实用意义,被当作神供了起来,而神的职能也被分化为生育神和婚姻神两大类。  第一,生育神  在神的世界中,人类都是女娲造出来的为了繁衍,有了高禖神。在一年一度的社日集会后,有些人虽然缔结了婚姻,但无子嗣,于是女娲又演化成生育神,满足了人们的进一步需求。所以,后来演化的所有生育神都是以女娲娘娘为原型,分化成各个神仙。  自从儒家思想确定后,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人认为子嗣问题与氏族、家族的传承和繁盛密切相关,认为和父子间的地位、财产继承及养老送终密切相关,所以中国才有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而咒人最狠的话就成了“老绝户”、“断子绝孙”。由于古人把子嗣问题看的无比重要,所以中国的送子娘娘的种类也多得出奇,功能全得惊人。  1、九子母。九子母最早见于《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此句意为:女岐没有与男子交合,怎么会得到九个儿子呢?这位女岐就是九子母。对于上句,王逸曾注道:“女岐,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清人丁晏笺曰:“女岐,或称九子母。”九子母信仰起初流行于江南各地,时人以其无夫而多子,故奉为司子嗣之女神,以后这种信仰也流行到北方。从先秦至宋代,历代多奉祀九子母。  《汉书·成帝纪》载:“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九子母庙在各地也较普遍,宋代临安的九子母祠就很著名,到了明清时代,随着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送子张仙等众多送子娘娘送子郎君的盛行,九子母逐渐被取代,退出了社会大舞台。  2、玄女娘娘。玄女又叫九天玄女、九天娘娘、玄女、元女。玄女娘娘在民间颇有影响。  《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这是殷商后代祭祀自己祖先的诗歌。是说天帝命令玄鸟生下契来,建立了强大的商朝。玄鸟就是商人的始祖。这个玄鸟后又化身为玄女,并被编入黄帝神话中,成为黄帝战胜蚩尤之师。其实,生育神的神格才是玄女娘娘的“正根”。前引《诗经》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颂·玄鸟》),明确指出玄鸟是位生育神,是商人的始祖。我国先秦的著作《素女经》(也作《玄女经》)中含有不少朴素、科学的性理论,这些研究成果产生在两千多年前,很了不起。老子那句玄妙深奥的名言:“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正是幽深而神秘的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由此引申为“大地母亲”,世界万物都从这里产生,它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这也显示了古代伟大哲人老聃对女性生殖力的重视和崇拜。所以,民间要将九天玄女娘娘视为送子娘娘,也是理所当然了。  旧时,全国各地建有不少玄女娘娘庙,妇女们前来烧香求子或请娘娘保佑自己的孩子没灾没病,健康成长。在北京朝阳区小寺村有座著名的九天玄女娘娘庙,这里的九天娘娘已彻头彻尾地成了送子娘娘神了。可见,民间改造神明的力量是惊人的。  3、金花夫人。在广州一带,金花夫人是备受当地人崇拜的送子娘娘。旧时,广州民间普遍供祀金花夫人,那时广州许多地方都有“金花庙”,专祀金花夫人,香火很盛。至今广州还有一条以庙命名的“金花街”,可见其影响之大。传说农历四月十七是金花夫人的诞日,是日朝拜者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多子多福”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也使民间产生了众多的送子娘娘,有些是有原型的,更多的是虚无的。在我国众多的娘娘庙中,还出现了以一位主神为主,附祀有众多神仙的现象。如广州著名的祈子神庙——金花庙中,主神为金花夫人,附祀有张仙、华佗、月老、花王、桃花女、斗姆等,庙内还有20位奶娘神像,皆与生育有关。北京著名的东岳庙内“娘娘殿”中,也还供着九位娘娘。这些众多的娘娘一般是有一位主神娘娘,其他的娘娘是通过人们的联想而演化出来的掌管各种与生育有关的化身娘娘(甚至观音也被改造成送子观音),个别的或许与当地某一著名的女性有关,大多没有也不必有什么来历。其实,民间的百姓只管拜神求嗣,没有人敢去研究、也没有必要研究娘娘们的身世。  在众多的生育神中,不论是那种生育神,都或多或少有女娲的影子和原型,有的是有女娲的出身,有的是有女娲的事迹,有的是有女娲的部分神职,但不论是什么,都由女娲的神职之一——高禖演化而来。  第二,婚姻神  由于婚姻是女娲娘娘创设的,婚姻制度也是女娲娘娘创立的。因此,唐朝以前的婚姻神也一直是 “高禖”,即女娲娘娘。直到唐朝之后,才被“月老”、“红娘”和牛朗织女等媒人形象所取代。  1、月下老人。继中国第一位禖神——女娲之后,媒人的主要任务就交给了“月老”。我国至今还有些人称媒人为“月老”,有的媒人、婚姻介绍所也自称“月老”。其实,“月老”是“月下老人”的简称。月下老人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这位“禖神”由来已久,里边还有月下老人在脚上拴红绳的故事 。拴红线的习俗,在唐已有。最初婚礼上有拴红线的仪式,到了宋代,逐渐演化为“牵红巾”了。到了清代,又变成在婚礼上,扯起红帛或红布,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牵入洞房”。这种情景在古装戏剧中,十分常见。  婚礼上“拴红线”的风俗,不仅汉族有,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像傣族、白族、蒙古族、高山族等,都有拴红线、牵红巾的婚俗。这种习俗,因含有“同心相结、白首偕老”的美好寓意,一直流传至今。  2、牛朗织女。人类诞生伊始,人们就开始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不仅仅是人类自身生殖繁衍的动物性需要,同时更是人类高尚的情感追求的精神需要。在民间影响最大并被神化了的,则是牛郎与织女,他们是中国的自由爱神。  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中国四大传说之首,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早在春秋时期成书的《诗经·小雅·大东》中,就有了牛女二星的记载,但尚无故事情节,至汉时已被人格化。《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牵牛、织女虽仍为天上二星宿,但人物形象已隐现其中,呼之欲出了。到南朝梁殷芸《小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已较完整了。经过历代发展,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越来越丰满、曲折,充满了人情味,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旧时各地都有一些织女庙,用以祭祀这对自由爱神。其中江苏太仓的织女庙最有名。今天台湾台北市的北投,有座著名的“情人庙”。庙里供奉的即牛郎织女,庙内还有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像,二人虽未成神,但在许多痴男怨女心目中,也是神圣的偶像。也正因如此,“七.七”就成为我国的“情人节”。  闻一多先生在《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中认为:“高唐亦‘高禖或郊社之音变’,‘社神即禖神’,亦作高禖,是华夏民族的婚姻和生育女神,女娲则是华夏民族共同的高禖,之后各民族的婚姻演化出自己的高禖神,……楚人的高禖就是高唐女神”。  四& 河津高禖庙的历史见证  在运城市河津西南五公里处的连伯村,有座高禖庙。它坐落在黄河汾河岸边的交汇处数千年,见证了高禖的历史变迁。  庙宇坐落于沙峰翠林之中,古时占地面积很大,虽多次被冲毁,又多次建造,现占地面积仍有一万多平方米。  据庙内碑文记载,高禖庙古已有之,规模较大。  宋、元、明、清历代皆修葺扩建过;  明景泰六年(1455)、万历十八年(1590)、崇祯三年(1630);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嘉庆二十四年(1819)5次重修。  高禖庙原有山门1座,东西偏殿各3间,正殿3间,东西廊园20余间,中间献殿5间,东西墙壁上都有清代壁画,内容为大禹治水和后稷教民稼穑故事。  在日本侵华期间和“文化大革命”中庙内建筑屡遭破坏。1992年再次重新修复,建有舞台、献殿、正殿、偏殿和东西廊,修建后的庙宇雕梁画栋,布局宏敞。1998年仿原样重建山门5间,木质结构,正门上方雕有大禹治水和稷王教民稼穑等图案。庙内主祭女娲,配飨大禹、后稷,在当地香火十分旺盛,民间传说也颇多,据说在祈求子嗣方面特别灵验,相传庙中有闭风、闭沙、闭水三枚宝珠,虽然地处黄河边的沙地中,但无论庙外有多大的风、沙和水,庙内从来无风沙、无积水,神奇之至。台湾道教地母至尊团曾多次前来朝拜。  历史见证一:河津高禖庙的地理区位  河津高禖庙虽然香火很旺,但不知从何时起史料中断,导致其长年被史学界所忽视,因此难免有很多东西难以说清,幸而民间传说久盛不衰,给我们提供了可以研究的史料踪迹。  根据黄河岸边河东大地的民间传说,根据黄河岸边河东大地的136处新、旧石器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结合古河东大地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诸多的考古发现,结合黄河岸边距此地仅40华里的黄帝扫地为坛的万荣汾阴脽上,结合黄河岸边距此200华里的芮城风陵渡的女娲陵,我们有理由可以推断:在母系氏族社会,华夏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在今万荣汾阴脽上带领部族繁衍生息,在今河津连伯一带年年举行规模较大的社日活动,他们在这里祈求丰收和组织指导农业生产;在这里祈求子嗣和祈求上天佑护生命;在这里强化部落内的团结、管理,沟通部落内大家的感情。多年以后,女娲陵建在风景优美的黄河边的风陵古渡口岸。  河津的高禖庙在古河东黄河岸边的存在,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偶然的,它的存在是偶然中历史的必然,是远古先祖女娲在这里活动的历史见证。  历史见证二:河津高禖庙与万荣后土祠的内在联系  河津高禖庙与万荣后土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同在黄河岸边,相距仅40华里。  从现在考古的资料和现存文物古迹上看,万荣后土祠供奉的是帝王——后土女娲,河津高禖庙供奉的是禖神——高禖女娲。同样的生活习俗,同样的生理崇拜,使这一带的百姓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虽然全国的后土庙有很多,但是有黄帝亲自祭祀、汉武帝重金修祠、宋真宗亲笔书丹碑文的后土祠在全国也仅此一处,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女娲在这里生活过,这些历史上有所作为的杰出的皇帝在万荣祭祀的是自己的对人类贡献巨大的祖先君王——后土女娲,万荣后土祠也因此成为见证中华民族发展的活化石。无独有偶,距万荣后土祠仅40华里的河津高禖庙,已成为全国罕见的庙宇,因其供奉的是禖神女娲,是皇家祭祀的高禖庙,因此更显出了其古老特性。  由于高禖庙古时是皇家供奉的庙宇,再加上为之配飨的是大禹和后稷,这更加显示了女娲的尊贵和伟大。另外,从万荣后土祠的黄河上游的吉县到河津高禖庙的下游风陵渡,都同样有大量的新石器和旧石器的化石发现。同样是遗存较少的庙宇,同样是帝王供奉的祠庙,同样是黄河岸边的冲积地,同样是有着大量古化石发现的黄河沿岸,这一切都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特殊联系,而联系这一切的关键人物,就是华夏民族的远古先祖——后土女娲。这一切也充分说明这里是远古先祖女娲活动的生息之地。  从万荣后土祠与河津高禖庙的民间传说上看,都是有关先祖女娲的传说。万荣后土祠一带的民间传说多以拯救人类、造人等为主,而河津高禖庙一带多以生育和送子为主的禖神活动有关,但不论传说的是什么内容,都是女娲造福人类的民间传说,都是描述女娲丰功伟绩的民间传说,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透过千年迷雾看到远古先祖女娲在黄河沿岸一带活动的踪迹。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万荣后土祠与河津高禖庙地理环境十分相似,十分符合古代人类的生存条件,两地都均有大量的旧、新石器时期的古化石的发现,这些都可以推论我们的远古先祖——后土女娲,曾在这里带领部族生存,发展。在这里制定了科学的婚姻制度,最大程度地发展了部族的人口,使本部落发展壮大。  历史见证三:河津高禖庙的历史变迁  河津的高禖庙从上古至今,几千年来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全盛、衰败的历程。  在上古时代,古代先民从游牧部落向农耕文明过渡时期,生殖崇拜十分盛行,有人才有部落的强大,这一朴素的观念支配着原始部落的生活和生产,在当时群居和群婚的时代,春季社日,成为他们每年最好的孕育季节。在原始共产主义时代,每到春季社日(后来分为春社、秋社)之时,全族人会选一块自然环境良好、安全的地带举行春社。此时,男女可以自由结合,并鼓励多多交合,有“奔者不禁”之说,以期秋天能够人丁兴旺。春天,是阳气发动、万物萌生的大好时机,此时妇女怀孕,也较为科学,至秋天时产子,可避免寒冬之苦。由此可见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河津高禖庙的最初始之意,就是社日的集散之地。  也就是说我们的先祖女娲,每年都在今河津一带的古黄河岸边举行大型的社日活动,鼓励她的子民在春社之地寻找爱的源泉。后来为了纪念女娲娘娘,就在此社日之地修建了高禖庙今天,在我国苗族,仍有社日集结的习惯,女娲娘娘当年发明的芦笙今日在苗族仍在沿用,仍是男女集合时的主要乐器。  社日,是远古时期最早、也是惟一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社日的功能也包罗万象,开始担负起指导生产、祭祀先祖、占卜问卦等功能。  《说文》:“社,地主也”。  《礼记·郊特牲》中载:“社,祭土。”  这里的土即母,这说明社祭发端于先民对祖先的崇敬与膜拜。  到了秦汉时期,社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春社和秋社两个社日,“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第三十三卷社日部)  汉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官社和民社的区别。魏晋南北朝时期,道、佛盛行,社日加入了道、佛的成份。  唐宋时期,社日达到全盛状态,社日的欢娱成为社会富庶太平的标识。  蔡邕《月令章句》云“高禖,神名也……所以祈子孙子祀也。”  《汉书·礼仪志》:“仲春之月,立高禖于城南,祀以特牲。”  《礼记·月令》、《毛诗》、《汉书外戚传》中也记载了先秦两汉时代在社日祭祀高禖的隆盛情况。  《礼记·月令》中也载:“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这说明连帝王之家也要带领后妃亲自到春社祭祀高禖之神(那这个高禖绝不是普通的小神),并特意在祭神之后,斟酒让已有身孕的妃嫔饮下,并将弓箭插入她的弓套之中,表示男女交合的动作。这些象征性的仪式惟一的目的是说明妃嫔的身孕为高禖所赐,这也是古老春社遗风的贵族化演变。  元明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医疗水平的提高。社日逐步衰落,高禖的功能在官方逐步被减弱,只在民间中还广为流传。  河津高禖庙,也经历了这样一个由盛到衰的风雨过程,上古时期,河津高禖庙之地是人们社日的集散地,至周时,高禖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禖氏成为一个官职,估计此时已有了高禖庙的存在,由于其古老,历史久远,被民间传说的特别灵验,也因此香火旺盛,长年不衰。每至古春社之日,十里八乡的百姓纷至沓来,共同祭祀他们敬爱的女娲娘娘。但由于高禖庙地处黄河沙地,屡有冲毁,虽历朝历代屡有修葺,但仍缺失较多。但这高禖庙的欢乐盛会的习俗,被世世代代流传下来。  正是这样的风雨历程,见证了远古时社会的先祖—女娲,在这里带领部族奋斗的经历,见证了我们的先祖—女娲的聪明才智,见证了我们的先祖—女娲在这里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  历史见证四:河津高禖庙的化石留存  在我国,目前由高禖神演化的祭祀生育神和婚姻神的庙宇很多,但祭祀女娲的高禖庙留存却极少,这是由于高禖庙以后演变成帝王专祭的神庙,其它的婚姻神和生育神由民间祭祀的缘故。这在现有《辞海》中仍可看到“高禖,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禖神”的记载。到以后经济得到发展,古代风俗逐步改变,帝王都城也不断迁移,所以高禖庙多被荒废或改成民间祭祀。而河津高禖庙能够流传至今,应是源于古河东是女娲生息和繁衍之地,是供奉的正宗始祖神女娲,是当地百姓最直接的祖先的缘故,也是古老的春社活动的发源地之一的缘故,百姓信奉这里是正宗的高禖神所在地,因此香火千年不衰。  我想,在河津的高禖庙,很有可能有宋以前皇帝亲祀高禖的记载,只不过由于庙宇多次毁损和民间保护不力被遗失了。也许某一天,高禖庙附近的一些文物的出土,会给我们一个既在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在河津高禖庙所藏《清代嘉庆二十四年重修后土庙碑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后土庙也,俗何以称高庙?谓之高禖庙也。高禖何称后土?古者天子祀天于南郊,以高禖配之,则克配天之尊者,非后土其谁?与天,唯高禖与享南郊之祀也,故之称郊禖焉……每当三月十八日圣会之期,邑中士庶谒庙者纷至沓来”。  这里可以看出高禖庙与后土祠的历史渊源关系,说明高禖庙与后土祠一样苍桑古老,当地百姓把两者混为一谈,是有一定道理的。  “高禖庙”这一可贵的历史遗存,因其少,而更为贵;因其古,而价值更高。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高禖”二字,连同“高禖庙”是华夏民族遗存至今古老婚姻文化的“活化石”,是婚姻文化史的“活见证”。时光虽已流逝了几千年,但历史却不会忘却,我们对河津高禖庙也应当加倍的珍惜和保护。  高禖是因女娲而起,高禖庙是因女娲而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高禖庙是祭祀女娲更是不容辩驳。从女娲置婚姻到后世设高禖祭祀后土女娲,说明华夏民族的文明源远流长,说明古河东大地是婚姻根祖之源,说明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切也印证了古河东大地的历史悠久。高禖庙的古老文化内涵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悠久,这不能不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自豪。
  女娲,这位华夏民族的原始先母,这位缔造婚姻制度的伟大先驱,这位华夏子民的共同高禖,其事迹在古河东大地将永被传颂,也必将流传更深、更远!&      (原载《后土文化》第四期)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庙宇
河津髙禖庙',
blogAbstract:'河津髙禖庙作者:不详 \r\n \r\n\r\n&\r\n\r\n& 河津髙禖庙  千百年来,高禖庙笼罩着神秘的气氛,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神话所以高禖庙以她崭新的姿态和博大的胸怀,欢迎世界各地的游人,光临这块神奇的土地。',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7,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子娘娘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