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我想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的预兆,我念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念无量寿如来根本真言呢?

查看: 3794|回复: 25
参加法会跟念阿弥陀佛又念药师佛,那我是往生东方净土还是西方?
在线时间423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最近第一次在本地最大的寺庙参加法会,跟着法师们老实念吧,但一会儿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会儿又念南无药量琉璃光如来,那我是发愿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东方琉璃净土呢?感觉往生的目的地,一个东一个西,不一个地方,感觉说的都挺好,那究竟哪个地方好呢?师兄们给我说说。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师兄十方皆是佛!佛佛皆平等!皆说的是如来(佛性!)。莫若魔说:有先佛,有后佛,有一佛,有二佛,有男佛,有女佛。。。。。。
师兄的方位感太强,“天上天下无如佛!”,师兄于意如何?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197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何以故?(按:条件1)他方佛国所有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号,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无量寿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除五无间、诽毁正法及谤圣者。&&
 “阿难,若有众生,(按:条件2)于他佛刹发菩提心,专念无量寿佛,及恒种植众多善根,发心回向愿生彼国;是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比丘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即随如来往生彼国得不退转,当证无上正等菩提。是故,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愿生极乐世界,欲见无量寿佛者,应发无上菩提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阿难,(按:条件3)若他国众生发菩提心,虽不专念无量寿佛,亦非恒种众多善根,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回向彼佛愿欲往生;此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即遣化身,与比丘众前后围绕,其所化佛光明相好与真无异,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阿难,(按:条件4)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如来,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心无疑惑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无量寿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无量寿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大宝积经》
在线时间148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愿一切众生闻思修楞严经、般舟三昧、法华经、华严经
这些净土只是暂时居住,我们未来是要去常寂光土的。
所以随便选一个就好。
在线时间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275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你想去哪就去哪,看自身意愿
在线时间657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因为佛以一切众生的不同的善根,福报,因果,因缘等,开示了不同的佛法的法门,
比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琉璃世界等,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所以一点也不矛盾,关键是你想去哪里都可以,你考虑好就可以了
在线时间82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bìqīu)、苾刍尼、邬(wū)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tán)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huán)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正.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在线时间423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这些净土只是暂时居住,我们未来是要去常寂光土的。
所以随便选一个就好。
常寂光土?这又是哪儿?{:soso_e132:}怎么还有下一站的啊!哪个经上说的呀?
在线时间423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因为佛以一切众生的不同的善根,福报,因果,因缘等,开示了不同的佛法的法门,
比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 ...
哦,知道了,谢谢!
在线时间95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148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愿一切众生闻思修楞严经、般舟三昧、法华经、华严经
常寂光土?这又是哪儿?怎么还有下一站的啊!哪个经上说的呀?
常寂光土:指诸佛如来法身所居之净土。为天台宗所说四土之一。又作寂光净土、寂光国、寂光土、寂光。佛所住之世界为真如本性,无生灭变化(常)与烦恼之扰乱(寂),而有智慧之光(光),故称常寂光土。此土乃佛自证最极秘藏之土,以法身、解脱、般若为其体,具足圆满“常、乐、我、净”等四德。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九·三九二下):“释迦牟尼佛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常波罗蜜所摄成处,我波罗蜜所安立处,净波罗蜜灭有相处,乐波罗蜜不住身心相处。
在线时间148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愿一切众生闻思修楞严经、般舟三昧、法华经、华严经
为天台宗智顗所立之四种,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 (一)凡圣同居土,又称染净同居土、染净国。指人、天两道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其中,又可分种:(1)凡居,其内亦有恶众生所居之‘四恶趣’与善众生所居之‘人天趣’之别。(2)圣居,亦有实圣与权圣之分别。实圣即声闻四果、辟支佛、通教之六地、别教之十住等人所居之处。权圣则有方便有余土中之三乘人、实报无障碍土及常寂光土之法身菩萨、妙觉如来等,应有缘众生之须而权化生于此土。此外,此凡圣同居土又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西方极乐则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余土,又称方便土、有余土。指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所居之土。此等之人,系修方便道,断除见、思惑者,故称方便;但尚余障覆中道实相之无明根本惑,故称有余。(三)实报无障碍土,又称实报土、果报国。为断除一分无明之菩萨所生之处。系酬报真实之道的无碍自在国土,故称实报无障碍土;纯属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乃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居之果报土。(四)常寂光土,又称理性土。为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之依处,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乃常住(法身)、寂灭(解脱)、光明(般若)之佛土。
在线时间625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能去一个都开心的不得了了
在线时间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楼上的楼上不知道地藏经有没好好读,婆罗门女和无毒鬼王的对话
在线时间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 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 &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在线时间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净土和地狱的入场券都是一样的
在线时间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维摩诘居士在经中说过,净土引摄与其业力相应众生
在线时间148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愿一切众生闻思修楞严经、般舟三昧、法华经、华严经
楼上的楼上不知道地藏经有没好好读,婆罗门女和无毒鬼王的对话
这四种净土,又称为四佛土、四种佛土、四种国土,是隋朝天台宗智顗大师所立之四种佛土
这可是正规佛法知识
在线时间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你的业力和哪个净土相应就去哪,不用你在这瞎想
Powered by通灵佛教网&||||||
想就想阿弥陀佛,念就念阿弥陀佛,想就想《无量寿经》,念就念《无量寿经》,这决定得 ...
净空法师:想就想,念就念,想就想《》,念就念《》,这决定得生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53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这一生当中我就是想到,就这一个念头,其他念头全放下,统统放弃,我就走这一条路
「如《宗要》云:此言佛智,是总标句,下之四句,各显四智,不思议智者,是成所作智」。成是成就,成就所作的这种智慧。成所作智是转前五识所成就的,前五识是眼耳鼻舌身这个五识。这五识也是果上转,前五识跟第八识是果上转,最重要的是六、七,六、七是因上转。你从哪里转起?从第六、第七。第七怎么转法?不执着,就转第七识;不分别,就转第六识。所以,一定从第七先下手。「此智能作不思议事」,事就是事业。这里举出一个例子,譬如「一念称名」,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永灭多劫重罪」。这句佛号有这么大的力量吗?真有,随便念一句也真有。这个力量不在现前出生,这一念你听到了,或者你自己念这一声,自己念一声比听到的力量更大。无论是有心无心,你看连听到,看到阿弥陀佛的像,看到阿弥陀佛名号这几个字,无论是听见,叫一历耳根,看见是一历眼根,阿赖耶识的种子永远不消灭,只是缘不成熟。什么叫缘?你没有真信,你没有发愿,你没有真的用心去念,这叫缘不成熟。如果缘成熟了,那个作用就太大!缘成熟了,一念称名确实像经上所讲的「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永灭多劫重罪。这种,像我在前面所说的,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妄念都没有,这个效果就能产生。
你要问为什么?这里头有道理,佛在经上常说,我们听了也耳熟,但是不懂他的意思。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心里想什么?凡夫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想什么?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中国人常讲七情五欲,想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不好。这些欲望,欲望必然引起你的烦恼、习气。头一个,四大烦恼一定跟着起来。我见就是自私自利,接着贪瞋痴慢全起来了。这些东西引导你到哪里去?佛法讲六道轮回两种业力,第一种是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是这种业力,哪一个力量最强就先到哪里去。如果说贪的力量太强,就引导你到饿鬼道,贪心变饿鬼,瞋恚的力量强,就引你到地狱道,愚痴的力量强,就引你到畜生道,不是好事情。到哪一道不是任何人决定的,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权力,阎王没有这个权力,天王也没有这个权力,完全是自作自受,是你自己造的业力牵引你走的,你不能怪任何人。
我们这一生得人身算不错了,什么业力牵引着我们到人道来?佛法里面讲五戒十善,起心动念不忘五戒十善。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念头一起就会想到五戒十善,十恶我决定不做,十善可以,这你不失人身。我们中国人讲凭良心,你在这一世当中,无论是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凭良心,不会做坏事,来生还会到人道来;换句话说,我们过去生中修过这些法,所以这次得这个果报,得人身。人身难得,我们得到了,得到人身,人身最可贵的是闻佛法,我们这一生当中又得到,真是太幸运了。有缘闻佛法这也有因,过去生中曾经学佛,供养三宝,爱好经教,这一生才遇到。
遇到之后能不能成就?这在今生就可以决定,宿世的因缘我们现在都兑现了,今生要努力提升。遇到佛法能信、能解,这叫有善根,你的善根很深厚;真肯干,真正发愿往生净土,真正念阿弥陀佛,能够把欲望、不好的习气统统放下,这叫有福报。《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我们的善根就很厚。我遇到了,我能信、我能够理解,我真正发愿,不想再搞六道轮回了。这一生当中我就是想到,就这一个念头,其他念头全放下,统统放弃,我就走这一条路,这个福德因缘就不可思议。为什么?你决定成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净宗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这个机会真正把它抓住,我们这一生成就了,功德圆满,这就叫成所作智。这个果报之殊胜,能生界外胜报,如是等事,这是不可思议。
第二个,不可称,「不可称智,是妙观察智」。称是称赞,无法称赞的,这是第六识。「此智观察不可称境」,无量无边的境界,这不可称境。这里也举一个例子,「谓一切法,如幻如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非逐言者所能称量,是故名为不可称智」。这实在是不容易,如果不读经你决定不知道,你会把一切法都当作真的,以为真有。这一切法,包括极乐世界、包括十方一切如来的刹土,没有一个是例外的。《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在这桩事情我们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真正清楚明白了,那就应该放下。现在还没有放下,那就是还不是十分明白,放不下,这就是半信半疑。真正相信,没有疑惑,肯定放下。所以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非常重要,我们要常常念,最好每天能念一遍。经文不长,记得很熟,不必看字也能背诵。
净宗有个妙法,叫你造什么业?造阿弥陀佛的业
「广智,是平等性智」,这是第七末那识。「此智广度,不同小乘,谓游无我,故无不我,无不我,故无不等摄」,等摄是什么?悉皆平等摄受,「以此同体智力,普载无边有情,皆令同至无上菩提,是名大乘广智」。这个境界不可思议,这实在说把咱们那个小心眼打破了,把我打破了。末那识就是执着我,六道里头造作一切不善的罪业,它是根。所以,八识里头染污最严重的就是这个,叫染污意,这个染污就是自私自利。所以此智,转末那就为平等性智,这个智慧可以广度一切众生,心量大了,这是你自己本来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它不同小乘,小乘没有这么大的心量。小乘虽然破了身相,我见没有破,也就是说,小乘把第七识破了一小部分,不执着身是我。他执着什么是我?灵性是我。这一执着,执着是迷,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什么叫智慧,什么叫迷。有执着这就迷,不执着就是智慧,不执着就是平等性智。
怎么知道我的末那识破了,转识成智了?从你内心深处去观察,你没有自己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物跟自己是一体,你觉悟了。你对待一切众生跟对待自己一样,决定没有分别,这叫开悟。如果还有分别,你没有开悟。所以,真正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谓游无我,这个游是指活动,你在活动里头没有我;无我故无不我,没有我,我在哪里?一切万法皆是我。这就要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真心,识是自己的阿赖耶,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真的就跟我们作梦一样,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当梦醒来之后,刚才做了个梦还清清楚楚,梦中所有的境界不见了。如果梦中觉悟了,你就可以大行菩萨道,广度众生。梦中还执着自己有个身体,那你是凡夫境界,你不能做佛事。佛事是教化众生的事,是帮助众生觉悟的事,叫佛事。佛事反过来就是轮回事,不是做佛事你就做轮回事。轮回事就是造轮回业,造轮回业是永远不能脱离轮回。轮回里头跟这一切众生结怨、结缘,善的是结缘,恶的是结怨,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那真叫苦不堪言!所以,觉悟的人再不干这个事情,以前不知道,干了些傻事,现在再不干了。
说自己再不干了,自己没有把握,不知不觉他又干了。这什么原因?习气太重,在六道里头住的时间太长,染上许许多多不良的习气,这些习气在操纵你,这个习气佛法里头称它作魔。《八大人觉经》讲四种魔,四种魔里头最麻烦的是五阴魔,完全是自己。五阴是什么?这个身体,色受想行识成就这个身体。色是肉身,受是你有感受,内里面,阿赖耶识里头的业习种子会让你有苦乐的感受,外面的境界,人事境界、物质环境的境界,都能够让你生起苦乐忧喜的感受。这些感受你会有反应,顺你心的就生欢喜、贪恋,不顺心的就起怨恨,这就造业了,是你自己无法控制的。起心动念就在造业,身心再去造作,那个业的力量就更大了。所以,出离六道轮回是多么难!在一般来讲,人想脱离六道轮回,他做不到。佛法叫你修行,叫你断烦恼,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你才入门。就这个入门,我们现在一般人一生做不到,后面就不必说了。必须见思烦恼断尽,你才能超越轮回,见思烦恼断尽是阿罗汉。《华严经》这是大乘,大乘十信位的菩萨到第七信才脱离六道轮回,六信还在色界天修行,还出不去。你说这个事情多难!
正因为这个事实,世尊为我们特别介绍净土法门,介绍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们这才有救。为什么?极乐世界有带业往生,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断都能去,一品都没有断也能去,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可是佛说得很清楚,可以带业,但是这个业一定你要能把它控制住,不需要断,但是一定要能控制,这就是说只带旧业,不带现行。你现在还在造作,这个带不了,过去造的,昨天造的,可以带,今天造的不能带。所以今天,今天我不造了,行,今天不造可以。可是不造不行,念头不会断。净宗有个妙法,叫你造什么业?造阿弥陀佛的业。你就想阿弥陀佛,你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念,这个方法就行。这个方法真的人人都能做得到,人人都有条件往生极乐世界。
「无不我,故无不等摄」,等是平等,摄是摄受,接引。阿弥陀佛转八识成四智,转末那识成平等性智,这个经上讲的大乘广智就是平等性智。所以,阿弥陀佛对待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对待,没有说喜欢这个、讨厌那个,没有。你天天,佛欢喜你,天天造五逆十恶,现在回头了,我不再造,阿弥陀佛还是喜欢你,一样,决定没有差别。现在继续再造,那就没法子了。换句话说,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权,不在阿弥陀佛手上,在我们自己手上。我们自己真想去,真把烦恼习气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谁叫他来接我们?我们自己要他来接引,他跟我们是一体,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不要把我跟阿弥陀佛当中画个界线,这是我,那是阿弥陀佛,你的烦恼习气还在。当中界线没有了,我跟阿弥陀佛是一体,我跟极乐世界是一体。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我在这里修行有困难,不能成就,我今天要把娑婆世界暂时放下,我一心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不是去享福,到极乐世界是为了成就自己,怎么成就法?要跟阿弥陀佛同样的成就。成就之后,像阿弥陀佛一样,平等摄受一切众生,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个力量让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迎接,不是别的原因。六道轮回受果报,自作自受,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也是自己的一念心跟佛一体,跟佛相应。你把这个道理搞通了,事实真相搞明白了,你一点怀疑都没有。
念老底下解释得好,你看末后这两句,「以此同体智力」,这个智就是平等性智,就是大乘广智,佛跟我们同体,「普载无边有情」,他有这个能力。遍法界虚空界不知道有多少有情众生,不是只我们地球上,无量无边的世界,诸佛如来都在宣讲《无量寿经》,都在劝导大家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化无量无边的身相,众生有一个念头希望往生,阿弥陀佛就有一个分身,就有一个化身去接引。「皆令同至无上菩提」,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帮助你在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的果觉,《华严经》上称为妙觉如来,等觉之上。我们这一生遇到这么样殊胜的缘,太稀有!太难得!这是阿弥陀佛的大乘广智。
下面,「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正是如来大圆镜智,始转本识」,本识就是阿赖耶。我们就晓得,第七、第六、前五都是从阿赖耶衍生出来的,阿赖耶是本识。「始转本识,方归心原」,这个原跟源头的源是一个意思,你真正回归自性,你证得无上菩提,你成就了究竟的佛果。「一切种境」,这个种是种种,一切种种境界,上到诸佛如来,下到阿鼻地狱,情与无情,这一切种种境界,「无不圆照」,圆是圆满,一个也没有漏掉,照是照见。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妙觉如来照见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种种境界。
想就想阿弥陀佛,念就念阿弥陀佛,想就想《无量寿经》,念就念《无量寿经》,这决定得生
「三者,不了大乘广智,疑佛不能实度一切众生」。众生无量无边,佛能度得了吗?佛能度得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得度?我曾经在马来西亚遇到一位法师,他就是怀疑:佛真能度众生的时候,他说了,众生没有度尽他不成佛,我还没有得度,他怎么成佛了?来问我这个问题。「复疑一切念佛众生岂能皆得往生净土」,这种怀疑的人很多,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其实,你对于念佛两个字没搞清楚。这真念假念,真念的往生了,假念的当然不能往生。真念佛的,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导同学的,我们把心换过来,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这样念佛决定得生。心里面还是有贪瞋痴慢疑,口里念佛,不能往生,那不叫念佛人。真正往生的条件,经上讲得很清楚,「心净则佛土净」。真心一念,他是心清净的,所以他有感应。我们一天念一万声、念十万声,心不清净,不曾感应,道理就在此地。虽然不能感应,这个念佛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头永远不坏,而且种子很多,他念佛念得多。哪天缘成熟了,这个善根就非常深厚,因为他过去念佛念得多,因缘一成熟,他决定就往生。什么缘?他真能放下,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了,他的缘就成熟,就这么回事情。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是二心、三心,你记住这句话,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别想,什么也不说。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想它干什么?你说它干什么?好,虚妄的,不好,也是虚妄的。《般若经》讲得那么清楚,「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想它干什么?你说它干什么?想就想阿弥陀佛,念就念阿弥陀佛,想就想《无量寿经》,念就念《无量寿经》,这决定得生。古德所讲「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的。所以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故于阿弥陀佛作有量想,对治此疑,故言大乘广智」,大乘广智就是破这个疑惑,「此智无法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也」。大乘经教里佛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不是佛没有能力度,佛有能力度一切众生。什么是无缘?不相信,不接受,不看佛经,不听讲经,完全不相信,这就没有缘。阿赖耶里头虽然有种子,他没有缘。为什么没有缘?应当是从小没有接触到,从小所接受的与佛教、与传统大概都是相悖的这些知识。我们自己是过来人,晓得。家里面不信宗教,但是还信因果,因果什么?因果只是对人,杀盗淫妄的对象都是人,对畜生还是照杀,这就是对因果还有少许那么一点。学校受的教育不谈这些,说这些是迷信,说这些是封建时代帝王欺骗人民的,是一种手段,稳固政权的一种手段,现在都不要了。
这些法,现代受过科学教育的人他不能接受,我们很清楚。尤其是圣贤的教学、佛菩萨的教学,没有诚敬这个心态你是没有办法契入的。即使出家修行,对经典、对三宝没有真诚恭敬心,你一辈子都得不到。为什么?你的怀疑没有断过,虽然出家了,还是怀疑。出家的原因我们不必去过问,但是他对于经典上这些关键的问题他的疑惑没断,又没有机会深入经藏。我们今天真正明白了,世尊在世四十九年讲经,为什么?只为一桩事情,帮助大家断疑生信。断疑生信之后,那是第二个目标,帮助大家破迷开悟。四十九年讲经教学就是为这个,没有一丝毫是为着自己的利益,没有。我们知道连须陀洹身见都破掉,佛怎么可能有我执?不可能。阿罗汉我执破掉了,何况是佛!《金刚经》上讲的四相四见都破得干干净净的,虽然是应化身,跟法身实际上说没有两样。所以,也要把佛看作普通人,以为他的智慧、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错了。有量就是有限量。对治此疑,故言大乘广智。这是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此智无法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往生到极乐世界的预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