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可不可以有自己独特性发挥教师党员引领作用

江西警院学习中心
江西师大学习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
2015江西教师资格面试的法宝――掌握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
& & 一年一度的教师资格面试中,考生们最关心的是能否引起面试官的共鸣,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掌握课堂的创新型教法成为关键所在。
最新的课改方向是以人为本,激发课堂活力,做到张扬学生个性,充分体现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我们的面试环节中,总是不断探索课堂的设计思路,使之新颖一些,注入新活力,激发新思维。说起来容易,实则这是很难做到的。诸如我们的真实课堂,老师们不断启发学生,不断有形象的课件出现,课堂的气氛会如层层波浪,不断泛起涟漪。老师不需要担心自己尴尬,因为总有学生回应你,有学生活泼可爱的抛出各种可爱的问题,引领课堂走向生动,走向一个有真情实感的场景。但面试不是这样,特别务虚,特别找不到真实感,就像绢花再美,也不及鲜花一样,总有作假之感。要这一点,须须在教学方法上找,找到属于面试的独特的方法,只有因地制宜,适合考官们的心理,才可以做到既不假,又引人联想,引人深思,让人感觉到你的别具匠心,这样成功的几率才会大一些。
在课堂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本节课知识的特点,从重点的突出,到难点的,有条不紊,突出连贯性,重视层层深入的引导和启发,才可以如行云流水的通畅。比如:小学语文《将相和》一文,会有这样的设计:改编三个成语故事,使之更加富有趣味,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想象改编故事情节,既尊重了他们的个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有的学生可能会有荒诞怪异的情节出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也是适时引导,告诉他们我们的正确世界观应该是什么。曾经沉寂的课堂一下子会热闹起来,如一石子激起千层浪,使得我们的构思有创意,适合课改的步伐。
有很多曾经讲过课的考生,在面试中也可能不太适应,这是因为面试的独特性质所决定的&演示&,使很多老教师也深感别扭。其实,这个问题不解决,面试的成绩就很难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揣摩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结合本学科知识的特点,想出更加富有现实性的生活化的场景,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比如:学习初中化学《单质和化合物》一节,我们一直纠结于两者的区别,如果具体呈现&水&和&铁&,然后写出分子式,进行须要的比较和辨析,抽象的知识就变得具体形象了。这样你的面试自然会有亮点。
希望广大的考生能有更多的奇思妙想,应对教师资格的面试,取得理想的成绩!专业特点不可忽视,考官的专业身份决定了他们的挑剔的眼光,更不可忽视!创新教法,符合课改动向,大势所趋!
中公讲师戴珍解析
(责任编辑:张聪)
相关推荐:
全真模拟题+每日一练
面试概论+结构化
教案编写+试讲策略+答辩技巧
教招每日一练 & 最新一期
教资每日一练 & 最新一期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已有3556人参加
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5楼
电话:1、0-
地址:赣州章贡区八一四大道金钻商务大厦东座4楼(肯德基旁)&
地址:九江庐山南路3号市三中后门旁浦发银行楼上4楼
地址:吉州区广场北路1号新世界广场B座18层
地址: 宜春市袁州区钓台路809号台商大厦22楼(贸易广场维也纳酒店)
地址:上饶市信州区中山西路71号汉庭酒店7楼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玉茗大道体育路与南湖路交叉口2楼(华民康大药房正对面)
地址:景德镇市珠山东路口人民广场景德镇瓷城(景德镇商场)3楼电梯口右
地址:新余市城北仙来中大道58号复兴大厦4楼
电话:400-0-9939
地址:萍乡市安源区凤凰街李子园社区八一东路56号工商银行3楼
地址:鹰潭市月湖区胜利西路3号银座广场(三特书店对面一楼)
江西警院学习中心
地址:警察学院商业街中公教育学习中心(青春食坊旁)
江西师大学习中心
地址: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二食堂四楼
全国统一报名热线:400-
官方QQ咨询:
新浪微博:@江西教师考试
官方微信:2013陕西教师招聘面试:教师语言艺术概述
推荐: 13:30:42 | 中公教育
更多人事考试信息访问:
2014陕西招教考试群:
第一节 语言及教师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工具,是表达与思维的载体,承载着文化传承、匡正人本的使命。因此,语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反映着个体的思想情感,表现着个体的综合素质,突显着个体的基本特征,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中至关重要,可以说人类个体的发展史,即为语言的发展演化史。语言的能力和品质问题,一直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就是教师的语言。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师语言的重要作用,全面了解教师语言的含义、类型,用优秀的教师语言去实现教育教学。
一、语言及教师语言
本质,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可见本质是事物全貌的反映。作为一名教师,理解语言的本质对教师的教学、说课非常有益。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是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人类的心理活动取决于人脑的物质结构,所以语言是一种物质现象、自然现象。美国学者D.海姆斯认为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研究语言必须与它的社会功能联系起来。他们的研究倾向于语言是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从认知角度去解释。事实上,语言的含义非常广泛,如《辞海.语言文字分册》对语言作了如下的解释∶&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的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各阶级服务。&
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语法和词汇两部分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及记载书面语言的文字。广义的语言,是一种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还包括物体语言、体势语言、时空语言等。
由于交际的需要,古人以&石&、&绳&记事,相互交流。随着人类的发展,以文字与声音为基础的语言成为了人们交际的工具,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这也正是通常所指的狭义语言。另外,狭义语言的研究是最为高级的形式。但对于狭义语言的认识人们有些偏颇∶一是把语言局限于人的范畴,只有人才有语言;二是把语言仅仅理解为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三是以有声语言为主,以文字为传播的媒介。
随着人们对语言的研究更加深入,重新回归了&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的认识,因此,出现了副语言,即物体语言、体势语言、时空语言等新概念。在语言的研究过程中,先是物体语言,后是体势语言。体势语言比物体语言更具有灵活性,双方可以直接面对面交流,会表现出一定的粗糙性,但比物体语言有了进步。
(二)教师语言
教师语言,是特指学校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所使用的符合教师职业规范的行业语言,教师职业工作的目的、对象、环境、方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传递语言信息方式的独特性,本篇的教师语言是从广义的语言人手进行探讨的。
教师的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1)个体性。教师的语言行为是个体行为,是为了满足教师工作与生活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带着极强的个体色彩。
(2)主体能动性。教师的语言行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个人自觉主动的行为,表现出较强主体能动性。
(3)目的性。教师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并非是盲目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标。
(4)规范性。由于教师用于教学或交际的语言必须是规范统用的语言,如普通话、拼音标准等等。
(5)整体性。教师的语言在对外显现时,往往是多种感官共同作用,表现出一定的配合性,如口语与体态语的配合。
二、教师语言的类型及功能
(一)教师语言的类型
1.教学工作语言与教育管理工作语言根据教师工作的性质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工作语言与教育管理工作语言。
教学工作语言是老师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时使用的语言。主要表现形式是课堂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职业工作语言,课堂教学语言的显著特征是表达内容的确定性。教师在说课试讲的过程中,要明白&讲什么&、&从何处讲&、&对谁讲&,要明白讲过以后,预期能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育管理工作语言是相对于&教学工作&而提出的,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与教学行政管理工作所运用的语言。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几乎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萌生、发展、并逐步形成,因此说,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的导向功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人,不可避免从事一些教学管理工作,如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科竞赛活动、举办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户外实践活动等。教师在从事这些工作的过程中,要有耐心、有方法,言传身教,坚持以说教为主。教育管理工作语言的常见类型有宣传解说、激励号召、指示要求、总结评述、批评表扬等。
2.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
按照声音的有无,教师的语言可以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类型。有声语言,是以语音为信号的口头的语言。从这个角度上可以把语言分析为语音、词汇、词汇三部分,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口头语言;
无声语言包括以文字为信号的书面语言和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的准语言。&准语言&又叫辅助语言,是对在狭义的语言之外的辅助人类感情(情感)的一切手段的准语言。如音乐语言、绘画语言之类的艺术性的准语言和态势语、演示语之类的伴随性的准语言,经验丰富的教师会通过这些无声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有声语言是人类语言中最完善的形式,是人类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有有声语言,无声语言如体势语言(动作语言)便是人类最早交流与表现思想感情的语言形式。除体势语言外,人们还用物体语言等无声语言形式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无声语言有很多缺陷,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是一种低级的语言形式;有声语言则打破了无声语言的局限,是一种高级的语言形式。文字的出现使有声语言至无声语言可以分为物体语言(板书、实物、教学模具)、体势语言(动作、体态)和时空语言(远近距离、时间间隔)三大类,基中体势语言又称为动作语言、体态语言等,有人把无声语言这三大类合称为语言。
3.教师口头语言与教师书面语言
教师语言就其物质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教师口头语言(教师口语)与教师书面语言(教师书面语)。口头语言是以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无形语言,而书面语言则是以具体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有形语言。二者在教学(说课)过程中相互补充、共同存在。教师要运用好这两种语言,才能做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作为某个专业的行家,驾驭语言的能手。
(1)教师口头语言。教师口头语言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运用最广泛的工作语言,也是最快捷、最方便的教育教学工具。自从口头语言产生以来,便一直承担着向下一代传授知识技能的重任,即使书面语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普及,口头语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便捷性仍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借助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调的抑扬等等语音上的千姿百态的细微差异,表达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的及时性,察觉口头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根据学生的神态表情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口头语言的运用。朗读是教师口语的一种方式,在教师口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朗读在各科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中,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朗读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语言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听音、辨音、发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2)教师书面语言。书面语与口语一样,都是用于交流与传递信息,是教师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书面语的文字与符号的基本特征是规范、工整、美观。教师书面语中使用的汉字是规范汉字与汉语拼音,即1986年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书面文字。同时,要使用规范的标点符号、数目符号、图表等其他符号进行教学。教师书面语中的符号,要求有足够的清晰度,符号与符号之间有足够的区分度。工整的书面符号会使学生准确快捷地接受教师语言传递的信息。对年龄小的学生,教师要使用楷体,或接近于楷书的行楷;对于年龄大的学生,可以适当用一些行草。即使教师的行草也要以保证字形的清晰度为前提,切忌龙飞凤舞、恣意挥洒。在说课过程中,参与说课的人中慎重对待自己板书,字体稍差的人员,可尽量避免多写板书;而文字功底好的则可适当多写一些,但要把握好尺度,争取给主考的面试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教师书面语讲求文面美观整洁。特别是在板书上,一行字如果斗折蛇行,不管谁看到心里都不舒服。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标题之间的大小差异,并合理布置书写的文面。现代多媒体教学中,文面上的内容不减反加,并且形式多样,所以教师利用电脑进行文字输入、字体设计、文面布置时,要特别注重美观、清晰。
(二)教师语言的功能
1.教师语言的服务功能
自从语言产生以来,便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服务于人类的交流。语言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频繁交流的需要,而且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条理化、组织化、结构化。人们通过语言赋予一些物品以&名称&,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劳动的效率。语言赋予了生活、劳动、生命以特定的意义,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的语言是为教学而服务的,教师语言如果不能被学生所接受,甚至让学生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即使形式再优美,语音再标准,词语再华丽,也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达不到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师的言语表达,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必须在接受性上下工夫,尽量做到教育性与接受性相统一,发挥教师言语准确传递信息,达到最佳效果的目的,让教师言语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教师语言的文化功能
自从语言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以来,便不是以单纯的交际工具而存在,或多或少都会打上个人的心理烙印。语言在帮助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同时,也以一种特定的形式,把一些特定的态度与情感体验融了进去,如一些民族精神的义理和价值观。人们在掌握母语的同时,同样接受了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可以说,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也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形式和建构手段。
3.教师语言的规范功能
教师面对接受教育的学生,应当使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语言规范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因为语言是稍纵即逝的,尤其是教学口语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新知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言语的标准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规范性表现在语音的规范、遣词造句的规范、语用的得体等几个方面。无论是讲述说理、描写抒情,还是阐述论证、借物言志,都要做到发音准确、用词恰当、条理清晰、表述得体。教师语言,特别是教学口语,因时间、空间的限制,遣词造句应该避免哕嗦、冗长,尽量做到规范、简洁。教师语言在规范的基础上,还应当注意使用文明用语。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禁止使用污言秽语,杜绝使用侮辱性言辞,避免形成不良的言语表达习惯。尽量做到文明行为与文明言语相一致,真正让受教育者感受到言语的美学内涵。
4.教师语言的社会促进功能
语言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传播文化作用于社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的&白话文运动&、&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化&等,无不是因时代需要而发生,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推广普通话&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一)语言是教师的职业工具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好比一个知识的中转站。教师把从书本、社会中学到的知识,贮存在他们的大脑中。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师对贮存的知识进行提取、加工、整理,然后再有计划有步骤地传输给学生。教师所从事的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工作,决定他们必须以语言作为履行职责完成使命的职业工具。比如在&授业&过程中,复习旧课、导人新课、讲解重点难点、提问、答疑、布置作业等等,哪一个教学环节能离开语言呢?在思想品德教育的&传道&过程中,报告、号召、鼓励、表扬、督促、说服、批评等等,哪一种工作方式能离开语言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语言,教师这一行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有人说教师是&耍嘴皮子的&,这话说得粗俗了一点,却是很形象地点出了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
在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方面,教师的表率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模范行为就是无声的动员令,身教胜过言教。然而就教师的整个职责而言,我们必须说,教师的言教都重于身教。不仅在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上是如此,在良好思想品德的培育上也是如此。有些美好的品德,如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守信用、懂礼貌等,教师是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引导学生的。而有些行为,如舍身救人、见义勇为、忘我无私等,则是大多数教师难以遇到、难以做到的。对这些高尚美德的推崇和赞颂就不能不依赖语言了。即使是那些可以身教的道理,教师也必须用语言对其加以阐释,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样做,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把对教师个别先进行为的简单模仿上升为理性的自觉行为。如同裁缝的剪子尺子、木匠的斧子锯子,语言也是教师履行职责须臾不可离开的职业工具。
(二)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以1956年2月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为标志,我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证实全面启动。1982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写进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条文,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使推广普通话有了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也使推广普通话成为国家的意志和任务。1986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把推广普通话同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列为语言文字工作的第一项任务,提出要使普通话成为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的目标。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基地,教师一直是推广普通话的具体实施人和带头人。学校和教师为推普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家向学校、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主管教育的高层官员指出,&在全社会推广的普及普通话,要从学校抓起&,&只有把学校这一环抓好了,才能保证我们子孙后代都能学会普通话,才能保证全社会普及普通话&。对于教师来说,&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要把会讲普通话列为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要把使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作为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
把普通话确立为教师的职业语言,意味着所有的教师在一切履行教师职责的活动中都必须使用普通话。不仅语文教师要使用普通话,数理化音体美的教师也要使用普通话;不仅中小学教师要使用普通话,高等学校的教师也要使用普通话。目前,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比如把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否达标同师范生能否毕业挂起钩来,同教师的职称晋升挂起钩来,同是否能够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联系起来等等。广大教师响应政府的号召,把说普通话视为教师的基本技能,把使用普通话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把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已远远高出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广大教师的示范带动下,将来人们一定都能学会普通话,一定能够普及普通话。
推荐阅读:
关注更多:&&
相关阅读:
2013陕西教师群:
更多人事考试信息访问:
想知道更多公考最新消息,请点击关注:
陕西中公教育微信号:sxoffcn
责任编辑(saoffcn006)
相关文章推荐
提问人:jiaotashdi|03-01已解决
提问人:priority|02-11已解决
提问人:Kyling370|02-11已解决
提问人:WANGJINGZENG|02-08已解决-《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P7)-
答: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P40)
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P60)
答: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P10)
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P15) 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捷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美国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苏联 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P22)
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
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1)
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
1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P43)
答:(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P44)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P46)
答: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P48)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P50)
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2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52)
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1、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P56)
答: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 22、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P57)
答: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
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24、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P61) 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P62)
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P67) 答: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P67)
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9、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P68) 答: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30、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P68) 答: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7、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P78)
答:(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P80)
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46、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
答: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47、简述教科书的作用。(P100)
答:(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31、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P68) 答: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32、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P69) 答: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33、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P69)
答: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5、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答: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6、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P77) 答:(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
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9、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
答: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进一步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40、简述师生关系。(P83)
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1、简述课程类型的分类。
答: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42、简述学校课程及其形式。
答: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3、简述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
答: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P94)
答: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45、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P96) 答:(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
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8、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9、简述教学任务的内容。
答: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3)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50、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所受影响的因素。(P103) 答:学生的学习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51、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P104)
答: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52、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答:(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 53、简述教学的概念及所包含的方面。(P108)
答: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54、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
答:(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6、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14) 答: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
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5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67、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2)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答: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75、简述谈话法及其基本要求。答: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复习谈话和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58、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答:(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59、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P116) 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60、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P116) 答:(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61、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P118)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62、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P118)
答: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63、简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P118)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6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65、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6、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答: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68、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3)
答: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69、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4)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70、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5)
答: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71、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5) 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2、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P127)
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73、简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P127)
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74、简述讲授法及其基本要求。
启发谈话两种。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76、简述讨论法及其基本要求。
答: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 77、简述演示法及其基本要求。
答: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3)引导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78、简述练习法及其基本要求。
答: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的基本要求是:(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2)精选练习材料。(3)严格要求。 79、简述实验法及其基本要求。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2)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80、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答: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1、简述课的类型(种类)。
答: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 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82、简述课的组成部分。(P133)
猜你喜欢的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问答题(中小学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教...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您可能感兴趣。。。
最新浏览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