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慈善组织认定出台行业标准 网络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民政部:网络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央视网消息:民政部昨天公布了两项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行业标准,明确网络求助行为不属于慈善募捐,其信息真实性由提供方负责,信息平台对个人求助应加强信息审查甄别、设置救助上限、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
编辑:赵延灵
责任编辑: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正文法律资讯
民政部规定8月1日起个人不能在网络公开募捐 个人求助和网络互助不属于慈善募捐
来源:  发布时间: 14:37:41
导读: 近年来,一些网络求助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去年11月30日,“罗一笑事件”刷爆了朋友圈,事件几经反转,罗尔被指隐藏房产和公司,最后罗尔将募集款项全部原路返还。该事件引发了网友对于求助者信息真实性质疑。8月1日,民政部官网公布的两项行业标准明确提出,在平台上进行募捐的主体应是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
  近年来,一些网络求助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去年11月30日,“罗一笑事件”刷爆了朋友圈,事件几经反转,罗尔被指隐藏房产和公司,最后罗尔将募集款项全部原路返还。该事件引发了网友对于求助者信息真实性质疑。8月1日,民政部官网公布的两项行业标准明确提出,在平台上进行募捐的主体应是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平台本身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平台应明确告知用户及社会公众,个人求助、网络互助不属于慈善募捐,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这篇文章很赞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用  户:匿名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播放数:1播放数:550播放数:2075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TEL:400-048-8148民政部规范互联网募捐平台:网络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
访问人数:12 08:50:49
  7月31日消息,据民政部官网显示,近日,民政部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以下简称《基本技术规范》和《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并于日起实施。&  日《慈善法》实施前夕,民政部根据法律授权,公开遴选并指定了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指定后,民政部依据《慈善法》及《慈善组织公开募捐办法》、《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开展了日常监管,建立了平台的定期报告制度,接受了相关投诉举报并依法查处,畅通了慈善组织、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的渠道,推动了互联网慈善募捐规范运行。  为进一步指导平台依法依规开展具体工作、细化事中事后监管,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组织了两项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近一年时间内,向慈善领域专家、标准化专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慈善组织、捐赠人代表及相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今年6月通过民政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开门制定标准的方式,明确量化指标,细化操作流程,取得各方认同,推动制度落实,确保了标准的权威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基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平台在性能、功能、安全、运维等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适用于申报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设计、开发、改造,以及遴选指定、日常运维。主要由基本要求(涉及合规性、响应性、稳定性、扩展性、数据接口、日志记录6项指标)、功能开发要求(涉及基础功能、公开募捐活动管理、后台管理3项功能)、安全要求(涉及物理安全、软硬件安全、数据安全、安全事故及响应4项安全)、运行维护要求四部分内容构成,具体有31款组成,从技术角度为平台建设和运行提出了规范要求。  《基本管理规范》规定了平台在指定、运行、服务、监管等层面的基本管理要求,适用于平台指定、日常运营和事中事后监管。主要由平台指定(涉及平台申报、平台评审、平台承诺3项流程)、平台运行(涉及对象选择、信息展示、信息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对捐赠人慈善组织的服务、隐私保护、公益性和行业责任8项规程)、平台监管(涉及评价、社会监督、退出3项机制)三部分内容构成,具体有51款组成,构成了条件严格、操作严谨、追责严肃的管理流程。  两项行业标准强调,在平台上进行募捐的主体应是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平台本身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平台应验证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平台为慈善组织发布公开募捐信息,应在页面显著位置上公布慈善组织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募捐方案、联系方式等募捐信息查询方法。平台不应为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个人提供公开募捐信息发布服务。  两项行业标准要求,平台应重视网络安全管理,取得网站经营许可证(ICP证)或通过备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不低于三级。平台宜开通在线募捐支付功能并提供技术保障,捐赠资金应直接进入慈善组织的银行账户或安全的第三方支付账户,不应截留或代为接受捐赠资金。第三方支付账户服务提供者应具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支付业务许可证。  两项行业标准规定,公开募捐信息不应与商业筹款、网络互助、个人求助等其他信息混杂。平台应明确告知用户及社会公众,个人求助、网络互助不属于慈善募捐,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个人为解决自己或者家庭困难,提出发布求助信息时,平台应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并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救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  两项行业标准要求,平台应平等、公正地对待公开募捐活动,建立统一、公平的信息发布机制,为全国范围内的慈善组织提供服务,不因慈善组织的地域或规模发生服务差异,不应拒绝服务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平台应对公开募捐信息进行合理排序和展示,并提供公平公正服务,不应有竞价排名行为。平台应履行信息公开义务,至少每半年向社会公告一次平台运营情况,并接受社会质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合作的慈善组织名录、发布的公开募捐活动数量、募捐财物金额、平台运营收支状况等。  两项行业标准提出,平台应自觉接受动态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若发现慈善组织在开展公开募捐时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平台应及时向民政部门报告;若民政部门发现慈善组织在使用平台服务中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要求协助调查的,平台应依法予以配合。相应地,标准对平台的评价、监督、退出也作出了明确规定,1年内不达标或违规处理累计2次,或产生重大社会负面问题,或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的,取消指定,2年之内不得重新申报,确保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实现公益慈善的良性循环。  标准关键在于应用。近年来,民政部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互联网+公益慈善”创新,把标准化理念和方法融入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管理,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向标准化方向迈进的有益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筑社会治理新模式的重要实践。民政部今后将运用这两项行业标准指导和规范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管理和运营,推动标准的共同使用与反复使用,并将顺应互联网治理的时代创新,不断完善标准条款,条件成熟时,将向国家标准委申报转化为国家标准。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募捐作为一种新型的慈善捐助方式,越来越为公众所接受。作为官方慈善体系的补充,这种民间慈善渠道确实为一些有需要的筹款人解决了燃眉之急,成功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也进一步唤醒和弘扬了乐于助人的社会美德,可以说在物质和道德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网络募捐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这种“互联网+慈善”的新型模式由于网络固有的匿名性和隐蔽性,募捐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诈捐、骗捐事件层出不穷。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47.4%的受访者曾通过网络平台参与过捐款,但仅28.5%的受访者信任网络捐款中的慈善组织或募捐个人,62.4%的受访者担忧在网络募捐中存在诈捐、骗捐的潜在风险。这次,民政部公布了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两项行业标准,从募捐主体、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给置疑网络募捐安全性的人们吃了一粒“定心丸”。  网络募捐这种基于社交网络平台向不特定受众发起捐款倡议行为受三个主体的制约:“真实求助人”,“诚信平台”,“善良救助人”。而两项行业标准从募捐主体资格限制、慈善组织审查公示、信息公开、平台验证、对于慈善诈骗等相应违法犯罪行为协助调查配合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互联网募捐信息管理的规范体系,无论从募捐主体、平台管理还是评价监督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大大提高了网络募捐的安全性。  互联网慈善是未来慈善发展的方向,网络募捐能撬动的资金量巨大,因此网络募捐的安全性不容忽视。民政部两项行业标准的公布体现了政府紧跟新技术新形势的步伐,加强对互联网慈善事业的引导与监管,规范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以开放、公开、包容等态度支持优良平台的成长,以严肃、认真、严谨的原则对募捐信息发布平台进行监管和追责,希望网络募捐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能够更加公开透明。本文转载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官方公众微信
地址:成都市东大街100号商会大厦B座2楼
电话:028-
传真:028-
邮箱:cifc@cifc.c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政部 募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