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60军184师

中美将士伤亡比7:1---你所不知道的朝鲜战争真相
- - - - 新闻- 体育- 财经- 汽车- 房产- IT- 游戏- 生活- 健康- 女人- 旅游- 教育- 求职- - -
搜狐短信强档推荐
国际版最新消息本版新闻搜索
>> >>中美将士伤亡比7:1---你所不知道的朝鲜战争真相日11:58 千龙新闻网  编者按,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从战争爆发到此时,经历了三年一月又两天的时间。  半个世纪前的朝鲜战争,中国在邻国危难之时不顾自身困难,毅然出兵驰援,鏖战三年把世界头号强国打回到“三八线“以南。这对中国的意义就等于胜利。这种意义在今日仍然焕发出不灭的光彩。  为了纪念48年前的停战之日,千龙军事频道今日在“精彩推荐”栏目中为网友奉献5篇文章,同时敬告广大网友,可以随时点击千龙军事频道首页“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专栏,那里的内容绝不会令您失望。让我们共同追忆往昔,缅怀先烈。  朝鲜战争结束几十年后,世人才知道了战争的真相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朝鲜战争的出版物不断增多,中国方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中记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卷册、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国防大学编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简编》等很多“正史”,有《彭德怀自述》以及众多志愿军将领的传记和战争回忆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韦杰将军去世前关于180师那些令人心碎的谈话),还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史料中的有关内容。朝鲜方面也有一些战争史出版,还有金日成这一时期的著作。  韩国也出版了不少史书,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写的多卷本《韩国战争史》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中国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曾出版此书的中译本,不过这个中译本非常不负责任地删去了原书中仁川登陆、第五次战役等重要内容,且错译、误译、错日期、错地名和错别字极多。美国方面的著作是最多的,从正式的历史书到学者的研究著作,从麦克阿瑟、李奇微等美军统帅的回忆录到很多记者和普通士兵的记述。另外还有其他国家参与者或旁观者的大量著作。这些书的编著者站在各自的立场写出各自的历史,有共同的事实、有真知灼见,也难免有偏见和曲解。多读几本,不用太多的分析和判断,朝鲜战争的真实图景就已相当清晰。  这场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绝大多数史书都肯定了共同的事实。史料表明,朝鲜战争的爆发对后来深涉其中的中国和美国领导人都是没有预料的突发事件。1950年的中国正在进行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并在复员部队,准备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对朝鲜半岛没有任何企图,中国不愿意、也没有足够实力与美国打仗。美国在作出参战的重大决策之前没有召集会议进行辩论,没有通过立法程序慎重批准。李奇微说,美军在预警时间甚至还不到一周的情况下便仓卒参战,卷入到一场在地球另一边,令美国人民既不理解又感觉不到的战争中去了。  仁川登陆的成功和这之后朝鲜人民军的失败,使骄狂的麦克阿瑟指挥军队越过了三八线。就是在这种时候,美国政府也一再指示麦克阿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攻击中国东北的目标,美国政府不准备让美国与共产党中国打一场大战,打大仗会妨碍战略重点——欧洲的防务,而且可能会导致苏联的介入。考虑到美国的长远利益,一些美国政府的顾问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是不能以武力去战胜的,只有当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中国的最大利益并不再屈从于苏联的联盟,这个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这要等待很长的时间。  面对麦克阿瑟的大军压境,想到美国支持蒋介石的往事,刚刚夺取全国政权的毛泽东不能不有“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之感。加之苏联领导人的一再鼓动和提供无偿援助的许诺(这些许诺后来没有实现),毛泽东终于下决心派大部队赴朝作战。就是在决心已定的情况下,毛泽东仍有顾虑,他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说:“我们认为最不利的情况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于破坏,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他们很怕战争)。”(引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也有反对中国参战的意见,反对者陈述了各种理由,是毛泽东否定了不同意见(见《彭德怀自述》)。  而从现在解密的联合国和美国档案得知,联合国、美国和其西方盟国并没有准备与中国作战,并且在努力防止这样的战争发生。战争对中国并不是迫在眉睫。  现在出版的多数朝鲜战争的书籍也不再回避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之后的转移作战中志愿军第60军第180师的失败。志愿军在没有制空权、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与对手有巨大差距的情况下作战已非常不易,但从上到下总想跟当年打国民党一样一举歼灭美军一个甚至几个整师。出于这样的愿望,第五次战役战线过长,协调不利,再有上级作战单位战场指挥失当,使担负运送大量伤员的180师陷入重围,几乎全军覆没。  此时,作为最高决策者的毛泽东也意识到:“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士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g给彭德怀的电报,引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部分180师官兵突出包围,历尽艰辛,回到自己一方,却承担了“打败仗”的责任,受到几十年不公正的对待。有的史书也闭口不谈上级的责任,只把这次失败归结为“第180师主要指挥员犹豫动摇”。  作为180师的直接上级,当时任60军军长的韦杰将军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约请军事科学和军事史研究者谈了自己了解的真实情况和对历史负责的见解。可以把自己的功过毁誉置于不顾,但不能无颜于九泉之下的烈士,不能愧对曾一同出生人死的战友,韦杰是值得祟敬的;浴血奋战后又承受历史重压的180师官兵也同样让人崇敬。  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结束时,朝鲜北南双方的分界线略有变化,但基本维持了战争开始前的格局。战争使分界线南北有上千万人妻离子散,双方的紧张对峙一直延续至今。这场战争中死伤了几百万朝鲜平民,各方作战人员比较可靠的伤亡数字是:美国14.2万、南朝鲜30万、北朝鲜约52万、中国90万。  战争中最可歌可泣不是统帅、将军,而是献出了血肉之躯的普通军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全部战争费用多达100亿美元。中国人流了很多血,损失了很多财产,虽然通过战争巩固了新政权,但客观的外国史家都认为战争的消极影响要多得多。由于苏联代表有意退出,使一些不利于中国的提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中国被排除于联合国达二十年之久,严重影响了中国同世界的交往,阻滞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朝鲜战争之前,美国在台湾岛和台湾海峡没有军队。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日发表的声明中曾明确表示,美国无意保护台湾岛上中国国民党人的残余力量。国务卿艾奇逊也把台湾划在美国在亚洲的防御线之外。  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战略方针,由于美国第七舰队插手,使中国无限期延缓了统一台湾的目标(有材料说蒋介石得知朝鲜战争爆发时欣喜若狂,不亚于当年听说日本人炸了珍珠港)。  苏联领导人支持中国出兵朝鲜,希望中国人和美国人打下去(如果不是斯大林1953年3月去世,战争可能还不会在这一年停下来),却没给中国无偿援助,给的东西都没少要钱。中国1950年后借了苏联13.4亿美元,其中多数用于购买朝鲜战争需要的军用物资。苏联卖给中国的却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剩下的旧武器(这也是后来中苏交恶的原因之一)。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勒紧裤带连本带利还了好多年债,就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很多中国人吃不上饭的日子,中国还在用粮食、猪肉、鸡蛋等食品还苏联老枪旧炮的钱。美国人都看明白了:克里姆林宫感到最高兴的,莫过于扩大朝鲜战争,把红色中国也包括在内,而苏联在这场冲突中,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不投入一兵一卒。(奥马尔·布雷德利语)最简单的道理是:三个大国中的两个打得不可开交,得利者肯定是袖手旁观的另一个。  朝鲜战争使美国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亚洲的投资大部分投在了曰本,日本在朝鲜战争期间利用生产军需品大发其财,迅速恢复了在二战中崩溃了的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日本历史学家中乌岭雄撰写的“朝鲜战争”一节中说:“朝鲜战争是一场有国际背景的内战,它反映了现代朝鲜人民悲苦的历史。一方面,它固化了这个国家的分裂状态;另一方面,它支配了战后亚洲的国际环境。由于这个缘故,它可以被看成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美国人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国都做对了吗?中国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中国人是不是应该对这场过去的战争有新的思考,从经验教训中得出正确的认识,以恰当应对世界未来的挑战。读历史不是轻松地看小说听故事,而是对生命和鲜血的沉重思考,没有历史的思考,付出的将会是现实的惨痛代价。  战争史是记录政治家、外交官和元帅将军们功过得失的历史,更是成千上万普通军人和百姓血肉写成的历史。我读战争史是想知道战争为什么发生,只有人们都知道战争为什么发生才能防止战争。我崇敬那些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战死疆场的人们,我也为那些对战争真相并不清楚便死于战场的人们感到深深的悲哀。相关专题:相关新闻:
(07/27 12:03)
(07/27 12:03)
(07/27 12:03)
(07/27 12:02)
(06/12 10:38)
(06/12 00:43)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从数据统计来看,对中国而言,朝鲜战争实在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经济上的付出难以估算,政治上又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对立,伤亡人数还远大于美国,甚至错失了收复台湾最好的机会。付出这样大的代价,中国却没从朝鲜得到一分钱、一粒米、一寸土地。但把目光移到战后,我们会发现,朝鲜战争使中国军队拥有了对抗强敌的信心,恢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更以此为契机,开始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但在这背后,中国也不得不为西方的遏制付出代价,更不可能再装作麦克阿瑟眼中的纸老虎、幻想着在世界舞台上韬光养晦了。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将其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近半数的兵力投入到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所有的现代化武器,仍遭到失败。志愿军毙、伤、俘、敌72万余人。美军在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战争经费达830亿美元。志愿军伤亡、失踪36万余人,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为62亿元人民币。
“如果整个朝鲜被美国占去了,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我们认为最不利情况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军,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已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于破坏,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他们很怕战争)。”
1950年9月下旬,毛泽东就中国派兵入朝参战等问题和林彪进行了长谈。林彪从中国国内情况和军事力量两方面坦率地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工作都未就绪。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贸然出兵,必然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
旅顺苏军烈士陵园的1600余座造型各异的墓碑中,有一个202座墓碑组成的巨大方阵,墓碑的主人都是苏军飞行员,牺牲时间都在1950年至1953年之间。202名飞行员,相当于5个飞行团的兵力。而同为社会主义阵营援助方的中国,在抗美援朝的过程中,志愿军伤亡、失踪就达36万余人。
长津湖:钢铁与意志的较量
志愿军武器装备方面与美军的差距无法想象。对只有少量迫击炮的志愿军来说,手榴弹居然成了重武器。面对拥有空中、地面重火力的美军,9兵团惟一的占优只剩下人数的优势和钢铁般的意志。
11月27日夜10时,狼林山脉的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宋时轮、陶勇指挥20军、27军8个师向正在转移的美10军发起猛攻,10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一夜间将美7师和陆战1师截为五段,但是消灭被围之敌却艰难无比。
打退又一次进攻后,阵地上只剩了三个人。杨根思下令让两个负伤的战士撤下去。天色已近黄昏,杨根思将阵地上所有的炸药块收集起来搁了一个重达几十斤的炸药包,然后一把拉燃导火索,冲进了蜂拥而来的美军陆战队员的队列中……
美陆战1师终于逃离,官兵狼狈不堪,全身挂满冰霜。。随行的汽车装满昏迷不醒的重伤员,有的人干脆被绑到汽车散热器上,身上满是还未凝固就冻成一团的粉红色血块。美军战史中称:“陆战队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如此悲惨的艰辛和困苦。这简直是一次地狱之行。”
在中共积极准备攻打台湾战役的同时,金日成也在加紧进攻南方的战役准备,莫斯科则大大减缓和压缩了对中共的军事援助,转而支持朝鲜。在莫斯科的大力帮助下,金日成的军事计划进展更快。就在粟裕拿出台湾战役的作战方案后两天(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迅速作出反应。同样是两天后,6月27日杜鲁门一举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美国第七舰队借机进驻台湾海峡。此举表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出现了根本转变,也彻底中断了中共解放台湾的战役。
三国领导人之间矛盾和分歧发展及其解决的过程,除了历史因素以外,反映了阵营内部国家关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当国家主权利益与整个阵营的共同利益发生冲突时,必然是前者服从后者。但所谓共同利益,是依据在阵营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领导人(斯大林)的认识和理解确定的。因此,一旦某一国不再认同这种共同利益,这种利益付出模式就将解体,同盟关系也就面临着终结。中朝关系是如此,中苏关系也是如此。
司徒雷登积极与中共接触的同时,还请人向中共领导层转达美国政府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如新中国采取中间态度,不完全亲苏,美国可以一次给新政府50亿美元,约为苏联提供给中国贷款的17倍。
刘少奇向联共(布)说明了中共中央有关中苏两党关系问题的看法:联共(布)是统帅部,中共只是一个方面军司令部。如有分歧,中共在说明自己意见后,“准备服从并坚决执行联共(布)的决定”。
斯大林在“联合国军”没突破三八线时,不愿让中国插手朝鲜;而在危机来临时,朝鲜能指望的只有中国。但金日成担心斯大林的猜忌,没有莫斯科首肯,他甚至不敢答应中国一再提出的出兵要求。
米格走廊:苏联空军作战揭秘
1950年11月,在中朝两国的请求下,苏联从全苏空军中挑选出飞行尖子换上中山装,前往中国东北。到11月底,苏联在中国东北紧急组建了第64歼击航空军。
空战持续40分钟,苏军击落16架B-29轰炸机和10多架F-80战斗机,自己毫无损失,参战的苏联飞行员克拉马连科说:“日绝对是苏联空军最得意之日,那天放眼望去,鸭绿江天空上都是美军飞行员降落伞在漂动。”
据苏军总参谋部统计,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击落敌机1106架,其中F-86“佩刀”战斗机651架。
彭德怀向东欧一些国家领导人介绍抗美援朝的情况时说:决不是我们要打这一场战争。我们才站起来,几万吨钢,气还没喘过来哩。是迫不得已,我们才打了这场我们本来打不起,也不是很有把握的战争的!我们是用人头去抵挡人家的武器优势的。可是这个种下了无数中国人头的战场给我们留下的,是一屁股的债。苏联人给了我们一些武器,大都是他们二战时用过的、剩下的,可价钱并不低,乘机捞了我们一把,在我们这个立足未稳的兄弟身上揩油,我们忍痛了,没有说话,为的是国际主义大家庭的团结……
苏联向中国提供的军事贷款总计62.88亿卢布,占50年代中苏贷款总量的95%。苏联给中国的贷款数量不算少,约占给社会主义国家贷款总额的2/5,但这主要是因为战争。苏联给中国的经济贷款少得可怜,不足给印度的1/10。这不完全是苏联不愿贷款,很大程度上也同中国领导人对贷款的认识有关:除了战时对军备的紧迫需求外,毛时代的中国领导人并不愿借债。而且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没增加经济贷款还有个原因:苏联在1950年2月的贷款谈判中提出的条件令人极为不满。
日,毛泽东就派遣军队入朝作战一事,草拟了一封致斯大林的电报,电报中表示:中国决定派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同美军作战。因为整个朝鲜被美国占领了,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狂,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苏联则为志愿军提供了64个陆军师,22个空军师的武器装备,但是中国为此支付的费用呢?一直到60年代初才还清。
志愿军吃什么:一把炒面一把雪
民以食为天,军不可一日无粮。在远离家乡的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经过惨烈的战斗后,还要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那么,在人生地疏、条件艰苦的异国战场,志愿军如何解决吃饭问题、他们都吃些什么?
“大家吃炒面的方法也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有的人把山上积雪舀在搪瓷缸子里,加上炒面,搅拌而食。有的一把炒面、一把雪同时吃。我的吃法是:先把积雪攥成一个拳头大小的雪球,吃炒面时,先吃一口雪团,口腔湿润了,炒面自然也就不干巴难咽了……”
“土豆煮熟了,送到前线阵地以后,土豆全都冻成冰疙瘩了,没法吃。因为路很远啊,天气又那么冷,他们从那个地方煮好了,送到上面去,就都成冰块了。可是战士们饿啊,怎么办?硬啃,夹在腋下化,化一层啃一点儿,再化,再啃。这个照片你可以看到,这是当时我们军的记者拍的。如果不亲身经历,是很难理解。我们就是这样在这个地方打仗的。”
根据两国的协议,苏联帮助中国建立了飞机、坦克、火炮和无线电工厂,提供了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以及飞机、坦克等先进的军械样品,还帮助中国建立了生产潜艇的工厂和相应的基地。对苏联提供的设备,中国是用易货方式支付的,军工技术是用优惠贷款支付的。中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如锡、锡精矿和钨精矿等,以及大量的日用消费品。
50年代的中国156项工程是指苏联的援华工程项目的统称,这些工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倚重沿海的状态,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的框架,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前夕,周恩来和林彪赴苏商谈朝鲜战争问题,提出请苏联提供武器的制造蓝图供中国仿造。斯大林未置可否。其实苏联拖延提供技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推销库存的淘汰军火。
周恩来向代表团成员交代:“我国航空工业没什么基础,因此同苏联谈判原则上是依靠他们,请他们帮助建成配套航空工业,道路是由修理走向制造。这主要因为我们刚建国,底子薄,搞大的没力量。”
上甘岭:火海也征服不了的土地
1952年10月,美军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朝中方面接受谈判要求,发动了“金化攻势”,首先就是要夺取在金化以北的上甘岭阵地。
胜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作了明确的解答:人。从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的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英雄的事迹中,就可以得到更清楚地认识了。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十分沮丧地写道:“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指537.7高地)和爸爸山(指五圣山)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朝鲜战争可能在战场上打成了平局,但对于经历了上百年苦难历程的中国来说,抗美援朝战争则是一场历史性的转折!正如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所说的:“它雄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当时已经有26个国家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中15个是联合国成员国),如果苏联再耐心随和一点,这个问题(新中国进入联合国)也许很快就会解决。但苏联的行动激怒了其他联合国成员,使他们反对接纳红色中国。英国驻联合国代表亚历山大·卡多根爵士,对苏联引发的这一危机的真正动机提出了质疑。他怀疑苏联不是要帮助红色中国进入这一世界机构,而是要阻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以便使北京“更为有效地同西方隔离开来,而处于俄国的控制之下”。因为苏联不大想跟另外一个具有潜在力量和影响的共产党国家——红色中国分享这一重要的世界舞台以及其作为共产党世界卓越领袖的地位。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胶着状态,一出“瓷盘外交”的好戏在毛泽东的导演下出台了。为了充分表达毛泽东给斯大林赠送“水浒故事瓷盘”的深刻用意,中央办公厅决定增加“替天行道”楷书跋尾盘,斯大林对这套精美绝伦的瓷盘十分喜爱,更深谙毛主席希望他这个老大哥“替天行道”的弦外之音。
“国内一些人一直认为,中国有今天的国家地位是打仗打出来的。但我的看法是,一个国家的强大和打仗没有关系,国威不是打出来的。德国二战战败,但今天仍然获得了世界的尊敬,那是因为它肯认错,经济也发展得好。”
大国捭阖:战争奠定霸主基石
二战结束后美国并未获得世界霸权,一是因为罗斯福提议由“四警察”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二是因为孤立主义抬头。美军也从1945年的1210万,减少到朝鲜战争爆发时的160万。
《生活》揭露了美国的窘境:一个美国师要对付30个俄国师。在这一巨大压力下,当时接连两届美国国防部长变成了精神病人。
当中国欢庆朝鲜战争胜利时,美国佬正品尝“失败”苦果:被社会主义阵营吓得发抖的资本主义国家被迫再次团结在美国周围。
朝鲜战争硝烟散尽,中美苏三大国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是砸锅卖铁咬住敌人,借机勒紧腰带打下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基石,自此保得近十年平安的中国?是一头撞上个大钉子,从此不敢再在西半球自娱自乐,被逼上资本主义阵营盟主宝座的美国?还是隐身幕后煽风点火,不付出任何重大代价,就在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中赢得了第一回合的苏联?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份答案。【专题制作:石立】国民革命军第60军来龙去脉
我的图书馆
国民革命军第60军来龙去脉
中國陸軍第六十軍臺兒莊戰役陣亡將士賓川籍忠烈錄&前言八年抗戰,中國國民黨軍隊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軍的中流砥柱。在中國國民黨軍隊中,雲南人民子弟兵“中國陸軍第六十軍”更是一支讓日軍膽卻的部隊,他們在對日作戰上英勇善戰,敢打、敢拼、敢殺、敢守,不怕死的戰鬥氣魄讓日軍聞風喪膽。一九三八年暴發的臺兒莊戰役,在這場戰役中雲南六十軍硬是自四月十九日至五月十四日之間的二十餘天與日軍浴血奮戰,把日軍打得落花流水,屍橫遍地,血流成河,最終六十軍以三萬餘人壯烈殉國的慘重代價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臺兒莊大捷為中國人民爭取抗日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此,雲南人民也負出了慘痛的犧牲。六十軍血戰臺兒莊至今也七十餘年;隨著歷史的推移,當年雲南六十軍血戰臺兒莊被人們漸漸遺忘,更讓人遺憾地是:曾經聳立昆明圓通山上那座紀念六十軍抗戰救國紀念碑;又在六十年代的那場浩劫中被夷為平地,至使六十軍抗戰救國的歷史見證蕩然無存。至今,莫說在全國,就是現在年輕一代的雲南人對六十軍英勇抗戰的歷史一問三不知,真可謂從鮮為人知到不為人知了。記住自己民族的歷史,尤其是記住本民族的苦難史對於曾被外強欺辱的中國人更為重要,只有記住歷史,以史為鑒,奮發圖強,才能使自己民族強勝起來,才不會再受外辱。前幾年因撰寫《賓川縣圖書館志》在大理州檔案館尋查資料看到《中國陸軍第六十軍魯南戰役陣亡官佑士兵伕調查一覽表》一覽表中詳細記錄了賓川縣兒女在抗戰時期從軍六十軍赴臺兒莊作戰死難八十二名烈士的記錄,看後為之震撼,因在七十年前賓川還是一個偏僻而又人口及少的小縣,臺兒莊一仗盡壯烈犧牲八十餘眾,這恐怕在中國在世界也無先例。可想而知,當時賓川人民為抗擊日寇保衛家鄉所負出的代價之大,作為一個賓川人,我有責任把這些抗日先烈為國捐軀的事蹟告訴人們,讓人們知道他們,記住他們,不忘國恥,以他們為榜樣去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而奮鬥!余海龍 二00九年三月四日於賓川臺兒莊戰役滇六十軍作戰簡述一九三七年十月十日雲南六十軍離開故鄉昆明揮師抗日前線,部隊經貴州入湖南,在由南潯線東開南京,不意南京淪陷,部隊只好轉乘南潯鐵路火車駛往武漢,次年元旦抵武昌,月餘調孝感,花園,武勝關整訓。此間六十軍列為特種部隊,相應增補兩個團,加配軍車及武器彈藥待命迎敵。一九三八年四月十九日日本侵略軍在臺兒莊一線集結了廿九個師團的兵力對我軍陣地發起大規模進犯,中央部隊守軍湯恩伯、于學忠部阻止不住敗潰後撤,臺兒莊防線危在旦夕。四月二十六日滇六十軍奉李宗仁急令赴臺兒莊接援湯、于。次日拂曉全軍按指定地點集結時竟與日軍遭遇,敵以數倍於我之兵力將我六十軍圍住妄圖殲之,面臨敵眾我寡之勢,我軍將士未退半寸,由晨之暮,再由暮之晨同敵人展開了拼死搏殺,血戰中我五四二旅旅長陳鍾書,一零七八團團長董文英,代理團長陳浩如,一零八零團團長龍雲階,一零八一團副團長黃雲龍,一零八二團團長嚴家訓,一零八三團團長莫肇衡均戰死。一零八一團尹國華營在白刃中陷入重圍,全營官兵壯烈犧牲。一零八七團趙彬營在激戰中與主力失去聯繫,孤軍奮戰至五月初方撤回,終於六十軍以慘重的代價擊退敵人,把中央部隊失去的陣地奪回。日軍的進攻受到六十軍頑強抵抗惱羞成怒,隨即用飛機,大炮、坦克和各種火器向我陣地狂轟濫炸、再用數倍於我的兵力輪番對我軍發起攻擊,雖敵軍攻勢強大凶猛,然我六十軍豪無畏懼,前仆後繼誓與日軍戰鬥到底,敵人始終未能前進半寸。侵略軍在正面強攻臺兒莊連遭失敗的前提下,只好改變戰略另謀他策,把進攻的主要目標轉移到臺兒莊西側的禹王山,再次夢想占領禹王山切斷隴海線直取徐州重握戰局。可是日軍此舉已在一八四師師長張衝的預料之中,師主力早就進入禹王山嚴陣以待,張師長還把師指揮所設在禹王山陣地前沿的西北坡,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這一階段我軍的戰略防禦形成了以禹王山為中心,由東莊、火石埠、李家圩、棗莊為第一道防線,由趙村、趙家渡、西梁王城、房莊、勝陽山、亙加河為第二道防線的防禦體系阻止日軍進犯。四月二十九日日軍在飛機、坦克的配合下;騎兵、步兵相隨聯合向我防禦體系各陣地一次又一次地發起更猛烈進攻,一些陣地反復敵我手中。至五月一日我第一道防線失守,緊接第二道防線亦局部開始動搖,眼看整個防禦體系即有攻破之勢,此千鈞一發之際,一八四師五四三旅旅長萬保邦準確地分析了敵情,當機立斷急令我炮猛轟隱蔽在大、小楊莊的待援敵軍,瞬間敵頂瀉彈如雹,數以萬計待援日軍肉血橫飛,皆成鬼魂。此時進攻我軍的日軍援兵遭到滅頂之災,不戰自亂。我軍抓住戰機奮勇殺出,陣前敵屍如山,失去的陣地重新被我軍奪了回來。戰到此時日本侵略者已兵窮技絕,再不敢輕舉妄動對我進犯,而我滇六十軍亦是師無完師,旅無完旅,團無完團,營無完營,全軍四萬餘人僅存萬餘仍堅守至五月十四日最後離開臺兒莊。臺兒莊之戰,六十軍用血肉之軀與日寇溶血奮戰,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雲南人民了弟兵在反侵略戰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忠烈永垂不朽!六十軍團級以上軍官錄軍長:盧漢軍參謀長:趙錦文一八二師師長:安恩溥一八三師師長:高蔭槐一八四師師長:張衝五三九旅旅長:高振鴻五四零旅旅長:郭建臣五四一旅旅長:楊宏光副旅長:肖本元五四二旅旅長:陳鍾書『軍中勇將出征常語:數十年日冠欺我太甚,此次出征已對家人作了安排,吾誓死報國,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在陳瓦房犧牲。』副旅旅長:馬繼武五四三旅旅長:萬保邦一零七七團團長:余建勳一零七八團團長:董文英『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九午夜在湖山刀戰中犧牲』一零七八團代理團:陳浩如『率部增援湖山殉國』一零七九團團長:楊炳麟一零八零團團長:龍雲階『四月二十四日率部增援一零八四團在邢家樓與敵遭遇肉博中殉國』一零八一團團長:潘朔瑞(戰後五十年代任昆明市副市長)副團長:黃雲龍『四月二十二日在小莊殉國』一零八二團團長:嚴家訓『在火石埠被敵炮彈片擊中頭部殉國』一零八三團團長:莫肇衡『火石埠與敵肉博時中敵彈犧牲,犧牲前以衣濺血書寫『壯志未酬身先死』於路旁石頭上。』一零八四團團長:常子華一零八五團團長:曾澤生一零八六團團長:楊洪元一零八七團團長:王開宇一零八八團團長:邱秉常臺兒莊戰役陣亡將士賓川籍忠烈錄胡仲衡:二十二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五月九日入伍,一八二師師部衛生連二等擔架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在高莊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白。有妻傅民住賓居街。白天方:二十六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五月五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一營三連上士文書。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火石埠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黃。有妻姜氏住賓居街。周開科:二十八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一月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一營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火石埠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白。有妻汪氏住賓居街。陳廷芳:二十二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一營三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在在火石埠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光格住賓居街。羅篠泉:二十四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三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四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後堡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白。有父光頭住賓居街。康小清:二十四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三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後堡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母王氏住賓居街。葉發源:二十四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七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六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後堡被敵彈中腰部陣亡。遺容面黑。有母陳氏住賓居。李雲:二十六歲,入伍前經商。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七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六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在後堡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黃耳小。有妻王氏住賓居街。李富金: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五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三營七連上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火石埠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黃瘦。有母朱氏住賓居街。李紹楊:二十五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四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三營九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在火石埠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白。有妻孔氏住賓居街。馮文熨: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九月八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浦汪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寬耳大。有妻吳氏住馬官營。董澤:二十二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九月八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浦汪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寬大。有妻孟氏住上水場村。和覺民:二十六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七月十六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四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代莊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白有斑。有周氏妻住上水場村。顧鐵夫: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七月十六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代莊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而白。有妻陳氏住鐵城村。余登雲:二十三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六月三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代莊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高大。有妻唐氏住上水場村。晉應發:二十三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六月三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代莊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高大。有妻錢氏住賓居街。朱洪澡:二十五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六月三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二營五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後堡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黃。有妻張氏住栗子箐。(栗子箐今為何村待查。)田家農:二十五歲,入伍前經商,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五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五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後堡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黑。有父應泰住賓川縣黃果園。(黃果園今為何村待查。)李發有:二十五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五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六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後堡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子才今住賓川下鄉。(下鄉是否是今賓居下村待查。)陵如海:二十三歲,入伍前經商。一九三五年五月二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機槍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後堡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黑。父茂如住賓川縣。洪通海:二十四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五月二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機槍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在後堡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黑。有父口口住賓川縣。張耳功:二十三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五月二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機槍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後堡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白。有父鶴軒住賓川縣。杜開山:二十七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五月二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機槍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在後堡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黑。有父廷秀住賓川縣。張輝宇:二十五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五月十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三營七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在火石埠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黃。有妻王氏住賓川縣龍福村。(龍福村今為何村待查。)趙汝榮: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五月十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三營八連上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火石埠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白。有妻陳氏住賓川縣大生元。(大生元今為何村待查。)楊□龍:二十六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五月九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三營八連上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火石埠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黃。有妻陳氏住賓川縣五竹村。(五竹村今為何村待查。)陶民齋: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某月九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三營八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火石埠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光良住賓川縣田家村。(田家村今為何村待查。)馬銘:二十四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五月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高炮隊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北代莊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世賢住賓川縣犁頭村。(犁頭村今為何村待查。)劉耀祖:二十一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某月十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高炮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北代莊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儒清住賓川縣犁頭村。(犁頭村今為村待查。)王子英:二十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月八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二營四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浦汪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寬耳大。有妻任氏住賓川縣小石橋。郭功弟:二十六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某月八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二營四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浦汪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寬耳大。有妻宋氏住賓川縣小石橋。宋卓元:二十二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八月三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代莊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高大。有妻吳氏住賓川小石橋。彭榮昌:二十三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八月三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旅一零七八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代莊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白高大。有妻秦氏住賓川縣大生元。(大生元今為何村待查。)崇本智:二十三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五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二營五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代莊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高大。有妻關氏住賓川縣大營。呂學淵:二十六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五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二營五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代莊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高大。有妻常氏住賓川縣何村。(何村今為何村待查。)魏群生:三十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五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二營五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在代莊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白。有妻呂氏住賓川縣北村。(北村今為何村待查。)董朝楊:二十九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五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二營六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湖山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黃高大。有妻賴氏住賓川縣保喜村。(保喜村今為何村待查。)孟奇: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四年五月八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二營機槍連中士班長。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代莊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白。有妻唐氏住賓川縣保善場。(保善場是否是賓居白象場待查。)曾如林:二十歲,入伍前經商。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日入伍,一八三師五四一旅一零八一團三營十一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陳瓦房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圓胖。有妻張氏住賓川縣毛芝鎮。(毛芝鎮今為何村待查。)彭少賢:二十七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入伍,一八三師五四一旅一零八一團三營十一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陳瓦房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圓。有父仕龍住賓川縣渡河口。(渡河口今為何處待查。)潘倫:二十一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入伍,一八三師五四二旅一零八三團二營七連中士班長。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火石埠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德全住賓川縣永興鄉。(永興鄉今為何處待查。)杜連英:二十五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三月一日入伍,一八三師五四二旅一零八三團三營九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五聖堂被敵彈擊中部陣亡。遺容面端正。有母徐氏住賓川石洞。(今為鶴慶縣黃平鄉石洞村。)張繼先: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二日入伍,一八三師五四二旅一零八三團三營九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五聖堂被敵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黃。有妻鄭氏住賓川縣上南甸。(上南甸今為何村待查。)趙家祿:二十一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七月八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三旅一零八六團二營六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五月五日在禹王山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高大。有妻張氏住賓川縣第七區。(今為何村待查。)曹壽:二十一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七月八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三旅一零八四團三營九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五聖堂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端正。有父義村住賓川縣南甸。(南甸今為何處待查。)蒙金奇:二十六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五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三旅一零八四團三營九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五聖堂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紫黑。有妻黃氏住賓川縣石家填。(石家填今為何村待查。)張紹堂: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五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三旅一零八四團三營九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五月五日在禹王山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長。有母陶氏住賓川縣石板橋。(石板橋今為何村待查。)楊忠: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三旅一零八六團三營十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在山頭村陣地上被敵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黑。有妻劉氏住賓川縣楊家村。(楊家村今為何村待查。)李紹普: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一月十六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七團一營一連上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李莊被敵彈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瘦。有妻趙氏住賓川縣第六區七保。(地址待查。)耿雲海:二十三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七團二營五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五月七日在房莊被敵彈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黑有班。有妻崔氏住賓川縣南華鄉。(南華鄉今為何處待查。)晉復惠:三十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三月九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七團三營十一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在五聖堂被敵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妻黃氏住賓川縣。謝雲春: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四月十九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七團三營十二連下士班長。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李莊被敵機轟炸陣亡。遺容面白。有父殿元住賓川縣大凹子。(詳址何處待查。)張玉濤:二十一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七月八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八團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五月三日在李莊被敵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黃。有妻夏氏住賓川縣寒家村。(寒村今為何村待查。)金少堂:二十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月二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一旅一零八七團二營八連上等兵。一九三八年五月一日在房莊被敵炮轟擊陣亡。遺容面黃。有妻李氏住賓川縣第五區中山。(今屬何村待查。)趙景義:二十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七月八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一旅一零八七團一營一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五月二日在李家圩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妻黃氏住賓居。余光輝:二十六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八月十四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八團一營一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禹王山被敵擊中喉部陣亡。遺容高大。有母雷氏住賓居。趙潘雲: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某月八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八團一營三連下士班長。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李家圩被敵擊腹部陣亡。遺容面黃。有妻王氏住州城。楊汝溢:二十九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某月八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八團一營四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五月三日在李莊被敵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萬才住仙樂城。(今新樂城)李廷卿:二十六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八月九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八團二營五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李莊被敵擊中喉部陣亡。遺容面黑。有父天有住賓川縣城。張保祥:二十二歲,入伍前為農。一九三五年某月七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八團二營五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李莊被敵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茂林住五區平埧。(平埧今為何處待查。)張治華:二十六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某月七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八團二營七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在古梁王城被敵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方周住賓川縣城內。寸如華:二十六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一營三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在火石埠被敵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妻段氏住南鄉。(南鄉今為何處待查。)李如文:二十二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三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一營機槍連下士班長。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早日在火石埠被敵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品吉住下河村。(下河村今為何處待查。)唐李均:二十六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三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一營三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火石埠被敵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文華住水塘村。(水塘村今為何處待查。)宋仁傑:二十六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三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一營機槍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火石埠被敵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從興住二區四保。(二區四保今為何處待查。)趙嘉良:二十三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三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一營機槍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在火石埠被敵彈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黃,有父口傑住賓川縣二區三保。(今天為何村待查。)周漢才:二十四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三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火石埠被敵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白。有父建興住賓川縣七留夕鄉。(七夕鄉今為何處待查。)夏茂林:二十一歲,入伍前為農。一九三五年三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零七七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在丹集城被敵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白。有母何氏住賓川縣八區五鄉。(詳址待查。)天修:二十七歲,入伍前經商。一九三五年三月一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後堡被敵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黃,有妻杜氏賓川縣水塘村。(今址待查。)龍里貴:二十四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五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七團二營五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代莊被敵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白。有弟住楊家墩村。(楊家墩今為何處待查。)李紹楊:二十七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一營一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西黃山被敵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方。有弟紹奎住龍邑村。杜耀東:二十八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四月十六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二營五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代莊被敵擊中腹部陣亡。遺容面團。有妻楊氏住賓居街。鄭春華:二十三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四年四月十八日入伍,一八二師五三九旅一零七八團三營九連下士班長。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浦汪被敵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圓。有妻吳氏住州城南街。馮國思:二十二歲,入伍前為工。一九三五年四月一日入伍,一八三師五四一旅一零八一團三營十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在陳瓦房被敵擊中頭部陣亡。遺容面長。有妻王氏住賓居街。孫其榮:二十四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某月十六日入伍,一八二師五四一旅一零八三團一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在李莊被敵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紫。有妻方氏住州城西街。段源珠:二十七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六年某月十六日入伍,一八二師五四一旅一零八三團二營四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在李莊被敵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黑。有妻李氏住州城。張子高:二十一歲,入伍前經商。一九三五年月日入伍,一八三師五四一旅一零八團才高射炮隊上等馭手。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在五聖堂被敵擊中胸部陣亡。遺容端正。有父文廷住州城東。施文彬:二十二歲,入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某月某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三旅一零八六團二營六連一等兵。一九三八年五月五日在禹王山被敵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黃,有母李氏住賓川縣五區中山。(五區中山今為何處待查。)司如海:十八歲,伍前務農,一九三五年某月某日入伍,一八四師五四四旅一零八八團二營七連二等兵。一九三八年二十四日在古梁王城被敵擊中胸部陣亡。遺容面圓。有妻金氏住賓川縣小水井村。(小水井村今為何處待查。)注:因一九四九年前民國時期賓川縣管轄地方現在有變動,很可能有些地方現在已不屬賓川而屬永勝縣、鶴慶縣、洱源縣。附記:賓川縣抗日標語賓川縣各界聯合起來!擁護領袖長期抗戰!打倒違反公約破壞和平的日本!打倒殺我同胞占我土地的日本!打倒任意轟炸我重要都市的日本!打倒慘無人道世界公敵的日本!我們忍辱而生不如奮鬥而死!全國同胞一致團結和日本拼命!中華民族復興萬歲!中華民國萬歲!注:本材料由原賓川縣民眾教育館館長楊茂池先生提供。
被历史掩埋的禹王山阻击战
  “别小看这座小山头,台儿庄战役中最重要的阻击战——禹王山战役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徐州市史志办宣传教育处的刘兵处长向记者提供了一条宝贵的线索。
  令人吃惊的是,记者查阅徐州战役资料,诸多的历史书籍中并没有详述这场大规模的阻击战,即使是在台儿庄战役的介绍中,对禹王山战役主力军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也着墨不多,甚至在电影《血战台儿庄》中,这支部队几乎没有出现——只在电影快结束时,有个地方冒了一句台词和第六十军有关。
  刘兵介绍,当时,禹王山阻击战中的抗日英烈是云南来的一支滇军,这支原本3万多人的部队,伤亡达1万多人,他们都是在台儿庄战役第二阶段时牺牲的。“这次阻击战虽然是在一个不大的地方,但是它的意义还是很重要的。顽强地守住了禹王山一带,使日军不能顺利地渡过运河,给整个徐州会战后期战区的从容部署,特别是几十万大军从容突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刘兵说。
  然而,据记者了解,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除了当地村民和原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的后人,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
  使禹王山阻击战重见天日的,则是第六十军战士的后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罗越先教授。刘兵介绍,罗越先教授曾经来徐州参加过一次抗战史的研究会,“那一次他提到了20多年前,在与其伯父聊天的过程中得知,自己的伯父原来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并且曾参加过台儿庄战役,为此,他自己也特地来到伯父曾经作战过的禹王山遗址进行缅怀。”
  第六十军官兵为抗日不惧牺牲
  1938年4月中旬,日军大举增兵鲁南,准备攻掠徐州(今江苏徐州)。李宗仁命令第六十军集结于台儿庄以充之陈瓦房(今江苏省邳州市邢楼镇瓦房村)、邢家楼(今江苏省邳州市邢楼镇)、五圣堂(今江苏省邳州市邢楼镇五圣堂村)、蒲汪(今江苏省邳州市邢楼镇蒲汪村)、辛庄、陶沟桥、丁家桥等地区待命。日寇一方面固守驿县的獐山、双山、九山一带,与国军对峙,一方面从国内和华北、晋绥各战区调集援军,旬日之间,敌军集中于鲁南有9个师团,其中包括号称日军最精锐的板垣第五师团、矾谷等十师团和土肥原第十四师团,加伪军刘桂堂、张宗援、张岁云、张济源、刘佩比等部,共计达10多万人。敌人发动侵华战争以来,在一个战场集中如此多的兵力,还是头—回。
  第六十军受命在陈瓦房、邢家搂、五圣堂、蒲汪、辛庄一带地区组改前进,敌军死伤累累,第六十军阵亡官兵大都死时甚烈。第一八三师旅长陈钟书,在军中素有勇将之名,此次出征,常对同事说:“数十年来,日本人欺我太甚,这次外出抗日,已对家中作过安排,誓以必死决心报答国家。”严家训团连长黄人钦,在凤凰桥战斗中阵亡,在其身上发现一封致新婚妻子的信,其中一段写道:“匪寇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万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自误。”举此二事,足见第六十军官兵为争取民族解放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禹王山阻击战英勇击破日军
  4月28日起,战斗进入到禹王山(今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境内)主阵地带的阻击战。旅长王秉璋亲率土兵发起反冲锋,胸部为敌弹洞穿,负伤坚持战斗,终于将窜至山顶之敌大部歼灭,其余纷纷后退。万保邦旅曾泽生团之营长何起龙在李家圩(今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激战中阵亡。我守军前仆后继,负伤不下火线,工事随毁随修。第一线被突破了,退到第二线继续抵抗,等援兵到来,又举行反攻,把失去的第一线阵地再夺回来。在敌我激战的同时,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敌人炮兵居于绝对优势,集中几十门重炮向我炮兵防地轰击。我炮兵并不气馁,仍然选择有利战机,沉着地打击敌人,对步兵作战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第六十军与日寇连续进行了十余日的战斗,先以中央突破,后由侧翼入侵,时而全面出击,时而重点进攻,均被我军击破,所要夺取的战略要点台儿庄,仍在我军固守中,敌军以攻坚不易得手,乃进行新的战略部署,从鲁西和苏皖北部进行大迂回,包围徐州。其在台儿庄战场的主力,从5月3日以后,逐步转移,仅留一部配合伪军在原阵地与我军对峙。至此,台儿庄战斗转入了相持阶段。
  日方也赞“第六十军是唯一的中国铁军”
  经过数次激烈战斗以后,敌我双方均各自加强防御工事,固守原阵地,已无大规模的战斗,而小的战斗仍昼夜不停地进行。每日拂晓之后,先以炮轰,继之以飞机轰炸扫射,入夜敌以令部队进行偷袭,企图消耗我兵力,巩固其防御。第六十军亦于日间以重炮与敌对战,夜间以小部队袭击敌阵,消耗敌兵力。这样的战斗进行了10天,至5月14日六十军换防整编时才结束。在台儿庄血战中,六十军投入战斗者35132人,牺牲13869人。
  第六十军在台儿庄战役禹王山阻击战中的英勇作战和作为一支地方部队而表现出的顽强的战斗能力,受到了当时国民政府的嘉奖。就连日方报纸也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日本东京大本营称:“第六十军是唯一的中国铁军。”
滇军精锐 国之劲旅
云南简称“滇”,故以“滇军”之名称呼云南军队,这里特指中华民国时期由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和武装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滇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不可低估的,从辛亥革命的护国运动时期,就有“滇军精锐,冠于全国”之说;抗日战争时期,滇军被看做是“国之劲旅”;解放战争时期,滇军成了国共两党重点争夺的对象,滇军的最后转向,加速了蒋介石集团的溃败。第六十军则是滇军中的一支精锐部队,骁勇善战,敢打敢拼,屡建奇功。
快速组建,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日寇继续向华东、华中进犯,中国全面抗战爆发。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的督促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于7月17日在江西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抗战,并决定召开国防会议,商议出兵抗日大计。8月上旬,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的龙云到南京参加最高国防会议。会上,龙云主动请缨,向蒋介石承诺将派一个军出滇参加抗战并得到了应允。龙云回滇后立即拨款新滇币1万元,仅用28天的时间,将云南现有的6个旅及部分直属部队组建成一个军,中央授予第六十军番号,卢汉为军长,下辖一八二、一八三、一八四3个师、6个旅12个团。此外,军部尚有直属机关、一个直属炮兵团,全军官兵共4万余人。
1937年九九重阳节,新组建成立的第六十军在昆明巫家坝举行了誓师出征大会。军长卢汉代表全体官兵宣读了誓词:“抗日救国,奋斗到底,若有违背誓言,愿受军律严厉之制裁。”第二天,《云南日报》发表了“十万军民气吞三岛,六十军昨日大检阅”的报道,详细描述了第六十军出征的情景:至参加检阅部队,站立远方,场无隙地,人小如豆,马大似蚁,人数之多,难以计数,连开会及参观者计算,将近10万人。两天后,第一批4万多名云南子弟组成的陆军第六十军,在家乡人民的热烈助威声中奉命奔赴中原战场,步行40余天,长途跋涉2000公里,抵达湖南长沙。
冼星海和田汉夫人安娥为激励云南子弟兵英勇抗击日寇,共同创作了一首军歌——《六十军军歌》。不论在驻地或行军时,或在战场上,常常听见“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的歌声,雄壮有力,铮铮强劲,撼人肺腑: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
横穿过贵州湖南开赴抗敌的战场。
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
保卫蔡松坡留给我们的荣光。
不能让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
不能等敌机轰炸我们的澜沧江。
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
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与此同时,云南各界群众也积极地投入到支援抗战的空前热潮中。当时昆华女中、昆明市女中等几个女校的近千名学生,高呼着“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等口号走上街头请愿,要求和男儿一样走上前线杀敌报国。女学生的爱国热忱让龙云十分感动,夸奖她们是云南的花木兰。随后,省政府根据第六十军的番号,从请愿的女生中挑选出60人组成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经过一个月的简单医护培训后,服务团即奉命出发抵达第六十军的驻地武汉。虽然女学生们对前线已经有了一些思想准备,但是残酷的战争还是让她们这些昔日的大户人家小姐非常难以接受。60名柔弱的女子始终跟随着第六十军,组织群众,抢救伤兵,同时,还坚持进行宣传鼓动,组织文艺演出。通过她们的战地服务工作,极大地鼓舞了第六十军官兵士气。
根据最初的作战计划,第六十军原本是调往南京保卫首都的,当先头部队都已进至金华、衢州地区时,由于日军的大举入侵和疯狂进攻,南京很快就沦陷。第六十军又奉命返回武汉待命,旋又奉命赴孝感、花园、武胜关一带整训。整训期间,蒋介石特命第六十军在武汉沿繁华市区绕行一周,以显示军威和力量,表示中国尚有如此训练有素的军队可投入战斗,以安定民心。蒋介石对这支非嫡系部队给予了特殊的照顾,特调第六十军团以上军官到武昌珞珈山军官训练团训练,并同意将第六十军编为特种军编制,扩大军部及直属队,增编3个补充团,拨给20辆运输车、500支手枪和10万发子弹。
卢汉军长及第六十军的部分将领,在驻孝感期间,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进步民主人士有所接触。第一八四师师长张冲,在部队行经武汉时,便与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建议了关系,并在叶剑英、罗炳辉的关心下,吸收了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到第该师工作。这些共产党员在第一八四师建立了党的支部,掌握了师政治部,在军中广泛开展了抗日宣传工作,为尔后的海城起义和长春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彰显国威军威
1938年3月,日军集中了10余万部队,进攻位于京沪线上的重镇徐州。为了阻挡日军的进攻,我方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决定放开津浦路正面,诱敌深入以围歼之。在徐州附近台儿庄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至4月7日,我军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歼敌l.1万余人,使日军遭到了自侵华开战以来在正面战场上的首次惨重损失,不得不放弃台儿庄。为拿下徐州,日军在作了一番喘息后又调集部队,除原坂垣、矶谷等主力师团外,又在徐州北线增派了土肥原、山本等主力师团,使集中到徐州附近的总兵力达30余万人。4月中旬,日军坂垣、矶谷两师团再犯台儿庄。为防止敌军陷我徐州,长驱武汉,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决定在徐州与敌抵抗,先后调集增援部队20余万人,加上第五战区原有部队共60余万人,集结到徐州附近地区,与日军展开了第二阶段的会战。第六十军也就在这个时候奉命调至,归第五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指挥。
第六十军于22日到达前线,接防台儿庄的于学忠部和守卫禹王山的汤恩伯部。第一八二师守卫蒲汪、辛庄;第一八三师为陈瓦房、五圣堂一带;第一八四师为陶沉桥、沧浪庙;军部设在东庄。于、汤两部知第六十军前来接防,未进行交结换防,即左右后撤,形成一个大缺口,敌人乘虚以四五千人,炮30余门、20余辆向缺口处猛冲,与第一八三师遭遇于陈瓦房、刑家楼、五圣堂一带,双方进行了激烈战斗。鲁南一带均系大平原,除以村庄为根据外,毫无凭借,这对于习惯山地作战的滇军来说,战斗异常艰苦。双方反复冲杀,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旅长陈钟书率部冲入敌阵,展开白刃战,头部被击中,当晚牺牲。团长莫肇衡英勇冲杀,中弹倒地,咽气之前,还用衣蘸血书“壮志未酬身先死”于道旁石上。营长尹国华为守住阵地与敌血战,终因寡不敌众,全营官兵500余名壮烈殉国。第一八三师投入战斗仅3天,全师官兵仅存四分之一。
第一八二师22日午前到达蒲汪、辛庄后,马上昼夜构筑工事。23日日寇开始进攻,炮火猛轰,开道、步兵冲锋,并在久攻不下后投掷燃烧弹、毒气弹,敌人数度冲锋均被打退,阵地前遗尸累累,生还无几。经过6昼夜激战,歼灭了大量敌人,全师伤亡过半。团长董文英在率部出击时,身先士卒,并大声疾呼:“弟兄们,今天是我们献身报国的时候了,冲啊!”边喊边端着轻机枪向山顶冲击,壮烈牺牲在敌人的火舌下。团长龙云阶夜间率队增援,与敌相遇,短兵相接,黑暗中被日寇刺死。在6天的作战中,第六十军官兵英勇顽强,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令日军胆寒,被日军称为“南蛮兵”、“猴子军”。所谓“猴子军”,是指战士像猴子一样机灵,成串地爬上日军,拉开手榴弹,往坦克孔里塞,不断地有人从坦克上摔下来,不断又有人爬上去。第六十军官兵这种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威慑敌胆,使日军闻风丧胆,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
禹王山位于台儿庄东南、运河东岸,是徐州的一道天然屏障,位置非常重要。第一八四师在师长张冲的指挥下,27日起防守禹王山阵地。张冲师长把师指挥所设在禹王山西南坡上,表示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日寇对禹王山志在必得,飞机轰炸,坦克、骑兵、步兵联合进攻,一股被击败了,另一股又继续进犯,整日不休。第一八四师官兵坚决迎击,战防炮连控制敌坦克,炮营以炮火封锁敌步兵进攻的要道,步兵则先以步、机枪、继以手榴弹,最后展开白刃战,把进犯的敌人消灭在阵地前。日寇见昼攻不成,又改夜袭。5月3日夜1时,敌杀死哨兵冲入一○八六团阵地,旅长万保邦、团长杨宏元亲率预备队将敌驱逐,夺回了阵地。就这样,全师官兵前赴后继,负伤不下火线,工事随毁随修,坚守住了禹王山这块重要阵地,也使日军遭到了在鲁南战役中最惨重的打击。
据卢汉军长向龙云报告的战况:“截至今(30日)酉止,职部伤亡已达万余,所幸阵地未退一步,刻尚在激战中,其炮声如寺庙之擂鼓。”龙云5月1日接电后立复:“查我国在此力求生存之际,民族欲求解放之时,值此存亡绝续之交,适如总理所云:我死国生,我生国死,虽有损失,亦无法逃避。况战争之道,愈打愈精,军心愈战愈固,唯有硬起心肠,贯彻初衷,以求最后之胜利。万勿因伤亡过多而动摇意志,是所至盼。”就这样,第六十军在台儿庄血战27天,有效地扼制住了敌人对台儿庄的进攻,使敌由台儿庄直下徐州的企图终因第六十军的苦战而未能得逞。5月14日,第六十军奉命转移,掩护大部队撤出战场,15日,将第一八二师、第一八三师剩余兵力各编为1个团,统归第一八四师指挥,至5月31日,全军方得在漯河车站会合,后达湖北黄陂、花园休整。
在台儿庄血战中,第六十军投入战斗者35132人,牺牲13869人,受伤4545人,失踪者430人。各级军官牺牲177人,受伤380人,其中旅长亡1伤1,团长亡5伤4,营连排长伤亡过半。
第六十军在台儿庄的英勇作战,作为一支地方部队而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能力,因而受到了国民政府的嘉奖,蒋介石电:“台儿庄卢军长:贵部英勇奋斗,嘉慰良深。查敌之苦困缺乏,较我尤甚。盼鼓舞所部,继续努力,压倒倭寇,以示国威。”直接指挥第六十军的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亦电卢汉:“贵军此次在台儿庄附近集中之际,仓促遭遇敌之主力于大平原中,以血肉之躯,与敌艰苦奋战,前仆后继,鏖战八昼夜,初不以伤亡惨重稍形气馁,不唯使台儿庄固如磐石,抑且使抗战大局转危为安。忠勇奋发,是资楷模!”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电龙云:“六十军将士忠勇奋发。”就连日方报纸也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第六十军的官兵就是这样在台儿庄战场上用自己的鲜血和行动,洗刷了旧日的民族耻辱,振奋了全国军民的自豪感,为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再次显现了“滇军精锐,冠于全国”的气概,被称为“国之劲旅”,这是第六十军战史上的一座丰碑。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第六十军奉命赴越南受降。
顺应历史潮流,长春起义震撼蒋军
1946年,蒋介石为了打内战的需要,急令到越南接收日军投降的第六十军速到越南的海防港集结,经过整编后(军长为曾泽生,下辖第一八二师、第一八四师、暂编第二十一师3个师,师长分别为白肇学、潘朔端、陇耀)乘的军舰经海路直抵辽西重要军港葫芦岛,并由此转赴东北内地准备参加****反人民的内战。
第六十军为国民党地方部队,长期受蒋介石嫡系部队排挤,积怨甚深,与中国共产党则有过统战关系,部队中存在着中共地下党组织。该军调往东北后,其所属第一八二师配属国民党新一军,担任铁岭、开原、昌图一线铁路交通警备任务;第一八四师由东北长官部直接指挥,防守鞍山、海城、营口等地;暂编第二十一师驻防抚顺,所属第一团配属新六军。滇军广大官兵对东北长官部把第六十军建制分割、分散配置、首尾分离的做法十分不满。面对被分散配置的部下,军长曾泽生手下已没有部队可调遣,他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已经失去了对第六十军的集中指挥权,整天呆在军部烤火,足不出户。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专门成立了滇军工作委员会,东北军区也成立了前方办事处,积极开展对第六十军官兵的教育和争取工作。
第一八四师是一支敢打硬仗、战斗力极强的部队,是第六十军的主力师,其第一任师长是张冲将军。在抗战期间,中共地下党已在第一八四师建立了党的支部,逐渐开展兵运工作,争取了大部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第一八四师到了东北立即投入了战斗,由于兵力过于分散,被我东北民主联军以优势兵力围困于鞍山和海城之间。1946年5月,驻守在鞍山的第一八四师五五一团被歼,五五○团团长被俘,余部投降。第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早已厌烦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在我军强大的压力和政治攻势下,抓住机会,毅然率领师部和第五五二团共计2712人在海城起义。朱德总司令从延安发来电报嘉奖,赞誉潘朔端“揭滇军之义旗,张滇军之荣誉”。遂即,第一八四师改编为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朔端为军长。
第一八四师海城起义,是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内战前线首次举起的义旗,震撼了蒋军,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滇军最终走上光明道路的的起点。
1946年10月,东北国民党军为实现其“南攻北守”的作战计划,加强北满防御力量,掩护南满方向的进攻,把第六十军(欠第一八四师)调到吉南地区,归新一军指挥,担任吉林市至烟筒山及其以东地区的防御。1947年第六十军所部奉命向我东北军进攻,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第六十军受到3次重大打击,损失惨重,元气大伤。1948年3月8日,第六十军奉命撤出吉林市,进驻长春市,担负市区东半部的防守任务。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不久就攻克锦州,截断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之间的陆上通道,置长春、沈阳两地国民党守军于欲逃不能、待援无望的孤立境地。在兵临城下、走投无路之际,以中共长期的工作和争取教育,军长曾泽生在坚守、突围、起义3个方案中毅然选择了起义。
曾泽生,早年在云南讲武堂受训,后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任职。自抗战初期组建第六十军开始,即在该军任团长、师长。他既有“唯蒋是国”的正统观念,又有浓厚的地方观念;既对蒋政权的腐败不满,又将较进步的军官视为不可靠分子。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旧军人,通过两年多内战的痛苦经历,从正义与邪恶、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受到了启迪,认清了形势,了解了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看到了光明,毅然决定反蒋起义。10月15日,曾泽生派出代表,携其要求起义的亲笔信前往第1兵团联系起义事宜。16日,第1兵团司令萧劲光,指派兵团参谋长解方、副参谋长潘朔端,会见曾泽生所派代表,对第六十军的起义行动表示欢迎,并希望其配合东北野战军部队全歼长春守敌。17日,曾泽生率第六十军所部2.6万人通电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统治,并将驻守防区移交给东北野战军部队。
曾泽生之义举,极大地震撼了长春其余守敌,加速了国民党军心的瓦解。由于第六十军的起义,使国民党军新七军及其残留守军4万余人完全陷入混乱状态,纷纷向投降。19日在东北野战军强大的、政治压力下,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长官郑洞国及新七军军长李鸿率部4.7万人宣布投诚,长春得以解放。
长春的和平解放,是我军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宣告解放,对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创造了实行长困久围、不攻而破大城市的一个典型范例。
新式整军,“滇军”获得新生
滇军第六十军经过海城起义、长春起义,从而结束了在国民党军体系的历史。曾泽生率第六十军起义后,立即开赴吉林省九台及其附近地区待命,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这支部队以第50军番号,并任命了领导人。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副军长叶长庚、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王振乾。其所属原第一八二师编为第148师,师长白肇学,政治委员陈一震;原暂编第二十一师编为第149师,师长陇耀,政治委员李桂林;原暂编第五十二师编为第150师,师长李佐,政治委员李冠元。全军2.3万余人,隶属东北军区。3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东北军区将第167师(由1948年2月25日在营口起义的原国民党军东北保安暂编第五十师改编而成),编入第50军建制,师长王家善、政治委员张梓桢。全军共辖4个步兵师,1个直属炮兵团。
第50军成立后,按照的建军原则,进行政治整训,建立各种制度,特别是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建立和健全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实行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建立革命的官兵关系,培植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从东北军区所属机关、部队陆续抽调各级各类干部466名,从辽北学院、长春青年干校等单位招收青年知识分子600多名,从牡丹江教导团调来460多名改造较好的云南籍解放军官到该军任职;又从东北翻身农民中补入5400多人,使部队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改善。该军也抽调2490名班以上人员和军官到东北军政大学和牡丹江教导团学习,调341名军官到教导队学习。通过整训,这支部队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很快成为坚决反对反动统治、忠诚为人民服务、为中国革命彻底胜利而战斗的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1949年6月14日,第50军奉命入山海关南下,归建制。9月,到达湖北当阳地区,遵照中央军委和决定,第150师所属部队分别补入第148师和第149师;第167师改称第150师,师长王家善、政治委员李冠元。9月中旬,中南军区抽调一批中、上层军政领导干部到第50军工作,送往东北军政大学学习的干部500余人分配回军。10月,参加了鄂西战役,俘国民党军第七十九军代军长萧炳寅、副军长李维龙以下官兵7000余人。11月下旬,奉命配属进军四川。12月,参加了成都战役,俘国民党军8100余人,迫降1.77万余人。
1950年2月,该部奉命隶属第四野战军建制,回师湖北沙市、钟祥一带参加农业生产和修筑汉江大堤工程。中南军区将补训第15团、第15医院调归第50军建制。此时,加上在鄂西战役和成都战役中解放、收编的国民党军官兵2.7万余人,以及在四川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1600余人,全军官兵已达5.8万余人。5月,遵照中南军区的指示,将收编的川东挺进军士兵2000余人补入第148师,将成都和平解放的国民党第二十兵团3个军的残部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67师,师长方暾,政治委员秦振,归第50军建制,并在天门地区进行整训。
全歼英皇家重型坦克营,“滇军”再展雄风
1950年初,因朝鲜战事紧急,第50军奉命开赴东北,归东北军区指挥,在吉林西丰、辽源、磬石、海龙一带集结待命。在此期间,奉命撤销了第167师和军炮兵团,组建了3个师属炮兵营。
同年10月25日,第50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作为第一批入朝部队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在第一次战役中,第50军与英第27旅交手,推进至铁山地区。因英军退得快,第50军斩获并不多。在第二次战役中,第50军于西线进攻英第27旅和美第24师一部,兜着敌军屁股追击,协助兄弟部队解放了北朝鲜全境。第一、二次战役第50军的战略地位并不重要,因此少有亮点。
在第三次战役中,第50军较晚突破临津江防线,从正面向汉城推进。本来说兄弟部队都攻到前面去了,第50军轮不到什么仗打。然而,战机却出现了。在高阳以北的碧蹄里地区,第50军击破了美第25师一个营的阻击,又在仙游里地区击退了英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第1营。这样一来,英第29旅主力和其皇家重坦克中队被分隔开了。曾泽生命令第149师部队抓紧时间攻歼,仙游里的部队则坚决挡住英军主力的救援。英第29旅组织了1000余兵力和200门大炮拼死反击,却均被击退,第149师部队则乘夜向皇家重坦克营发动猛攻。英军装备的都是“百人队长式”重坦克,火力充足,但面对到处都是提着爆破筒、扛着炸药包扑来的中国士兵,英军顾此失彼,防线终于被突破,皇家重坦克中队被全部歼灭。第50军部队共毙伤俘敌300余人,缴获击毁坦克31辆、装甲车1辆、牵引汽车24辆。对于一支起义部队来说,这一战绩是足以自豪的。
在第四次战役中,为打破“联合国军”的北进攻势,志愿军采取了“西顶东攻”的战略,在西线以第38军和第50军背水列阵,顽强顶住美军主力的攻击;在东线志愿军集中4个军兵力进行横城反击作战,以图击破敌军的北进。
第50军位于战线的最西部,在汉城以南地区,背临汉江,迎头挡住美第3师、第25师,英第29旅和土耳其第1旅的道路。“联合国军”的火力太猛烈了,炮弹像下雨一样。面对优势的敌军,第50军部队昼失夜覆,死战不退,以血肉之躯苦苦坚守着阵地。最惨烈的时候,一天就有三四个连队全部牺牲在阵地上。营连一级的建制很快就打散了架,只好以团级单位进行防守。打了不到半个月,第50军就已伤亡过半,全军勉强能成建制投入战斗的只有4个营又4个连部队。因伤亡过大,很多阵地丢失了。曾泽生只好收缩兵力,固守要点,尽力迟滞敌军的北进。一直打到1951年2月初,因汉江面临解冻,第50军不得不放弃阵地,撤至汉江北岸。在这里,第50军继续阻击攻势不减的“联合国军”,为稳定整个战线苦苦支撑。在50多天的汉江两岸防御作战中,第50军统计毙伤俘敌1.1万余人,击毁坦克装甲车70余辆,击落击伤敌机15架,缴获各种枪支1800余支、汽车17辆、火炮34门。
若干年后,有人问起曾泽生对自己打过的哪一仗印象最深刻,他回答:“汉江南岸防御作战。”作为一名起义将领,在一生中打过这样的仗,曾泽生可以骄傲了。
1951年3月15日,曾泽生率第50军回国休整。同年7月,第50军第二次开赴朝鲜,担负西海岸防御以及抢修机场等任务。10月至11月,第50军奉命执行渡海攻岛任务,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先后攻占南韩军盘踞的极岛、炭岛、大和岛、小和岛和艾岛。此后,第50军一直作为西海岸守备部队。
1955年4月,第50军从朝鲜撤军回国。
第50军入朝作战期间,广大指战员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涌现出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鲍清芳,国际主义战士、二级模范王永维等功臣、模范1.4万人,有1个团、6个连、11个班、7个组获荣誉称号,有7000余人获朝鲜政府授予的勋章或奖章。
1979年2月17日,第50军参加了。1985年全军大整编时50军番号被撤消,其中一个师缩编为某集团军炮兵旅,一个师缩编某集团军装甲旅,一个师划归某集团军建制,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之一。
第六十军为龙云之滇军。原番号为第三十八军,因同孙蔚如第三十八军番号相同,日改为第六十军,卢汉任军长。该军以滇军10个团编成,辖第一八二、第一八三、第一八四师.
第一八二师.1937年9月由滇黔剿匪军所属第一旅与滇黔剿匪军第三纵队第二旅合编而成,安恩溥任师长;1939年9月郭建臣任师长.1942年1月曾泽生接任师长.1943年6月曾泽生调任第一八四师师长.杨洪元代理,不久实任.
第一八三师.1937年9月由滇军第三旅扩编,师长高荫槐,1938年9月高他调,杨宏光代理师长;
第一八四师,1937年9月以滇军第七,第九旅两个旅编成,张冲任师长.1938年10月该师拨出,以此为基干组建新编第三军。1939年2月万保邦接任师长.1943年6月曾泽生接任师长.&&&
&&& 第六十军编成后即奉调北上.1937年12月至湖北。负责卫戍武汉并构筑工事备战。1938年春参加徐州会战,在鲁南车辐山拒敌,战绩颇著。后调至武汉、参加会战,直属第九战区.&&&1939年7月安恩溥接任军长.1943年12月副军长万保邦一度代理军长职.该军辖第一八二、第一八四师.1939年第一八二师拨隶新编第三军,1940年又归建.
&&&& 该军先后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10月为保障滇越国境线将该军编成第一集团军第一路,安恩溥兼任指挥官,归昆明行营指挥.
&&该军于1946年春由越南开至东北。军长曾泽生,该军辖:第一八二师,师长杨洪元,1946年白肇学任师长,第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1946年5月该师在辽宁海城起义。后又收编残部重新编成该师,以陈开文为师长,1947年5月该师在吉林梅河口被歼,后以保安团及残兵重新编成,以杨朝钦为师长;暂编第二十一师,师长陇耀。&&&&&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该军辖暂编第二十一师、暂编第五十二师和第一八二师,2个暂编师于1948年9月分别改番号为第二六五、第二八六师。3个师的师长分别为陇耀、李嵩、白肇学。11月该军在长春起义后改编为解放军。辽沈战役中第六十军序列:军长曾泽生,参谋长徐树民第一八二师,&师长白肇学,副师长李佐,参谋长杨正隆暂编第二十一师,师长陇耀,副师长任孝忠,参谋长杨肇骧暂编第五十二师,师长李&嵩,副师长欧阳午,参谋长汤启圣教导团,团长凌发启骑兵团,团长毛尊五
(1895(年)—1974(年).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二级上将。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1955年被授予一级。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卢汉指挥滇军,投入战斗第一线,和其他部队一起,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保卫中华民族而英勇战斗,在台儿庄等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成为抗日名将。
1937年8月,滇军主力被编为第60军,以卢汉为军长,下辖3个师(182、183、184师),分别以、、为师长,约4万人。10月初,60军在昆明巫家坝举行誓师大会,各族各界人民献旗欢送,异常热烈。在大会上,群众高呼“卢军长,打!三师长,杀、杀、杀!誓灭倭寇,保卫祖国”等口号。部队随即出发,经曲靖、平彝、盘县、安顺、贵阳、镇远、玉屏、晃县、沅陵、常德,官兵们长途跋涉4000余里,步行40余日,到达湖南长沙,然后奉命开往前线,保卫南京。
不料,部队尚在途中,南京即告沦陷,乃返回武汉待命。云南部队武器精良,军容整齐,军纪也较好,在当时国民党部队中是比较突出的。杜聿明曾说:“抗日战争时我曾遇到云南部队,觉得'中央军’同这支'云南军’比较起来,军容上似有逊色。”
60军到武汉时,蒋介石又命这支军容整齐、士气旺盛的军队,绕闹市一周,以示尚有如此训练有素的军队可投入战斗,以安定民心。此时,“滇军素质已成全国之冠”。滇军在武汉游行时,德国顾问观看后,曾惊奇地对蒋介石说:“卢汉率领的滇军是你们中国的骄傲,最有力的部队。”
日本侵略军坂垣第5师团和矶谷第10师团,于1938年4月初向鲁南发动进攻,直接威胁徐州后方,形势危急。这是徐州(台儿庄)战役的第二阶段。60军奉命到鲁南集中,归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准备投入战斗。李宗仁又命60军归第26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指挥。其时,李宗仁、孙连仲各部都已疲惫不堪,纷纷后撤,仅有汤恩伯一部留在邵县附近。当60军先头部队到达归德车站时,李宗仁即命60军接守台儿庄。
4月22日拂晓,当60军渡过运河,正向指定地点集结时,日军利用这个机会,乘虚以步兵两个联队四五千人,炮30余门,坦克20余辆,迅速从缺口处突入,向60军前锋部队发起进攻。60军先头部队183师尹国华营仓促应战,与敌人在耿庄、陈家坊一带激战三昼夜,为后继部队争取了时间,得以展开作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而尹营500余人,除一名士兵生还外,其余营长以下全部壮烈牺牲。
由于60军阵地大部分被敌炮及坦克摧毁,官兵伤亡很大。卢汉为了确保台儿庄,重新调整部署,将主力移往禹王山地域。禹王山是台儿庄地区的制高点,是座肘形的山头,是这一地区唯一可以凭据固守的战略要地,大运河距禹王山只有400米左右。因此,全军以确保禹王山为重点,以阻止敌军渡过运河为目的,配合友军进行战斗。60军各部在以禹王山为中心的战斗中,坚持了20多天的阵地战,粉碎了敌人渡过运河威胁徐州的企图,使矶谷师团遭受重大损失。滇军亦伤亡过半。60军全军38242人,牺牲13869人,受伤4545人,失踪430人。各级军官牺牲177人,受伤380人,其中旅长亡1伤1,团长亡5伤4,营连排长伤亡过半。禹王山战斗,是抗战时期滇军英勇抗战的一座丰碑。蒋介石、曾多次致电卢汉,对滇军英勇作战表示嘉奖。
60军为了继续作战,乃将3个师缩编为5个团,编余军官合并为1个军官队,由军部直接指挥。全军分为1个纵队进入徐州,掩护友军撤退。任务完成后,遂向武汉方向转移。卢汉到武昌向蒋介石复命,受到称赞。蒋还对卢汉说:“你们已尽到应尽责任,伤亡越大,越显战斗力。军队番号不变,部队不缩编,速向本省请求补充兵员,武器不足由中央酌予补助,并可以加派其他部队归你指挥。”
8月,云南新编成第58军和新3军,连同已经补充兵员的第60军,合组为第30军团,卢汉任军团长。接着,他率部参加保卫武汉的战斗。这样,抗战开始一年后,滇军即有3个军,活跃在抗日战争的第一线。滇军出师3个军,兵员人数先后有22万。加上后来各部的征集,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先后派出兵员约40万人,伤亡人数则在10万以上。所以,日,朱德在给龙云的信中,热情肯定说:“近年来,云南在吾兄领导下已有不少进步。抗战军兴,滇省输送20万军队于前线,输助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
武汉失守后,卢汉因盲肠病发,请假就医,初住长沙湘雅医院,后因长沙大火,转送贵阳。卢汉临行时,电告蒋介石,以高荫槐代军团长。后高因病,部队由张冲指挥,军部由参谋长照料。12月,第30军团扩编为第1集团军,仍辖3个军,初由龙云兼总司令,卢汉为副总司令并代总司令,高荫槐为副总司令。不久,由卢汉为总司令,卢汉因病留贵阳,以高荫槐代总司令。
  1940年9月,日寇进占越南海防、河内,滇越边境形势骤然紧张,日军随时都有可能利用滇越铁路、滇越通道进攻云南,滇南抗战从此揭开了序幕。
  以龙云为首的云南省政府,积极动员全省军民投入滇南抗战的工作中。一方面,为加强滇南防线,以防日军突袭,龙云请求蒋介石紧急调回在江西前线的滇军第六十军和新三军,派卢汉为滇南作战军总司令。经多番交涉,最后蒋介石批准调第六十军的一八二、一八四两个师回云南,组建第一集团军司令部于云南昆明,新三军则仍留在江西前线,原第一集团军总部改为副总部,由高荫槐任副总司令。另一方面,为防御日本侵略军由越南沿滇越铁路进犯滇南,云南炸毁了河口大桥,并相继拆除河口至蒙自碧色寨的铁轨177公里,使日寇失去进攻云南的便利条件。
  1941年底,第一集团军总部由昆明移往滇南蒙自,便于就近指挥滇南抗战。总部下设第一、二路军总指挥部。以第六十军军长安恩溥兼第一路军指挥官。第二路军指挥官由原新三军军长张冲担任。第一、二两路滇南作战军,沿中越边境的河口、屏边、金平、个旧、建水一带设防。滇南作战军严密布防,又发动群众,联合沿边土司武装,结成抗日铜墙铁壁,与进犯越南的日军相对峙。
  由于滇南抗战进行了严密的部署,最终拒敌于国门之外,使日寇未能越雷池一步。延至1942年4、5月间,日军大举进犯缅甸,并从缅甸进入滇西,滇西大片国土沦陷,滇西抗战全面开始。然而,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军始终未能在滇南越雷池一步。
  ■前情提示
  日,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下达命令,杨宏光率领新三军到九江、鲁道源率领五十八军到南昌接受日军投降。至此,中国军队在江西的两个受降区,完全由云南抗日将士包揽,受降范围扩展到湖北、湖南和广西等地的侵华日军。开远洽降
  日,日本宣布无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滇军60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