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极乐世界的意思再返回娑婆度众生,会不会退转

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回到娑婆度众生,那么是不是说人就不在极乐世界了。还是化身回到娑婆,本尊在极乐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回到娑婆度众生,那么是不是说人就不在极乐世界了。还是化身回到娑婆,本尊在极乐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往生极乐世界,诸佛同一法身。法身无相之相,娑婆度生应身。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本无来去,何来在这里在那里?那里就是这里,三世就在当下。说什么法身化身,都是饶舌。三身即一即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极乐世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娑婆世界
佛经里时常提到“娑婆世界”,一般人都知道娑婆世界是我们居住的世界,却很少人知道娑婆世界真正的意思。
有时候我写文章用到“娑婆世界”,刊登出来时,常被误植为“裟婆世界”或“婆娑世界”,我以为是印刷工人的错误,询问之下,才知道是编辑先生误以为“娑婆”写错了。
我就问道:“为什么你认为婆娑世界才是对的呢?”
他说:“我们这个世界是舞动的世界,也是曼妙的世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所以才叫做婆娑世界呀!”
原来,他是把“娑婆”误以为是“舞影婆娑”的地方了,也可见得一般人所认识的娑婆根本是错误的。所以当我们看到文章里写到“我们居住在娑婆世界,山那么高,水这样清澈,是多么的美丽!”的时候,也就习以为常了。
其实,佛教里的“娑婆世界”并不是这个意思,娑婆原是梵音,在佛经里有许多种译法,译成“索诃”、“沙诃”、“沙诃楼陀”等。从前在译经的时候,曾经对这几个词句有过不少争议,最早被使用的是“娑婆”,但有许多大德以为不妥,又译成“沙诃”,最后才被译成“索诃”。
像《法华玄赞》里说:“梵云索诃,此云堪忍,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所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因以为名。娑婆者讹也。”
像《西域记》里说:“索诃世界三千大千国土,为一佛化摄也。旧曰娑婆,又曰沙河,皆讹。”
这些都是在声音上争议,没有什么意义,经过时间的洗涤和淘汰,现在最为人常用的正是“娑婆”。
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呢?
“娑婆”在梵文的原意是“堪忍”,或者“有缺憾”的意思。“娑婆世界”则是“忍土”或“有缺憾的世界”。用白话来说,即说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是有缺憾的世界,但它勉强可以忍受。以至于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固然人人觉得不够完满,仍然忍受了它,甚至于在不得不离开这世界时,还迷恋这世界。
所以,娑婆世界并非一般人所想象的美好曼妙的世界。
山河大地是如来
居住在娑婆世界的除了无量无尽的众生之外,还有无数乘愿再来的菩萨。
因此,我们应由两方面来看娑婆,前面的《法华玄赞》是从菩萨的角度来看娑婆,我把它试译成白话:“诸菩萨在弘法利乐众生的时候,会遭到许多的怨恨嫉妒等各种苦恼,但他们不至于退转,还能忍耐疲劳厌倦,因此称名为娑婆。”
另外,《法华文句》里的一段,是由众生的角度来看娑婆:“娑婆,此翻忍。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为忍。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亦名杂会,九道共居故。’”
这一段翻成白话是:“娑婆,这里翻译为忍。娑婆世界的众生安于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十种恶事,不肯出离,因为有这样的人才有这样的世界,所以称之为忍。在悲华经里说:‘为什么叫娑婆呢?是这里的众生忍受贪、嗔、痴三毒及诸种烦恼,所以名为忍土,亦名为杂会,是九种有情众生所处的地方。’”
非常清楚的解释了众生安于恶事,忍于恶事,也就是安于世界的缺憾,这段经文明白表示了我们娑婆众生的特质,与菩萨是不同的。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菩萨分成十地,对于初地菩萨,有的说是“欢喜地”,有的说是“堪忍地”。欢喜地者也,是菩萨与众生一样受诸苦恼,但能以欢喜的智慧来转化之;堪忍地者也,是上持佛法,下荷众生,于生死之间俱能自在的意思。
这里面有更深的含意,是菩萨在娑婆里能感知到万物无不是法,自无始劫来生老病死、春去秋来、花开花谢都是在说生灭的法,体会到世界与出世的两种智慧。华严经说,佛示现千百亿种声音,为众生演说妙法,意即对法的体悟不一定在道场里面,就在这有缺陷的世界,处处都是妙法妙智慧。
民初的禅宗高僧虚云和尚,由于沸水烫手,茶杯落地一声破碎,他抬起头来看到墙外山河大地一片光明,顿悟了山河大地也像茶杯一样,因此大悟说出一首偈:“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打碎的杯子,烫伤的手,对菩萨是堪忍,因为他在里面得悟甚深之法,心生欢喜。可是对一般人来说,一生何止打破千百个杯子?何止烫过千百次手?他只是痛苦的忍受,只记得下次要小心,所以菩萨的堪忍与众生的堪忍是大有不同的,菩萨悟到“山河大地是如来”,众生则山河是山河,如来是如来,杯子是打碎的杯子。
山河大地都在说法,烦恼无明也在说法,此菩萨所以能忍受娑婆。
众生是娑婆的缩影
众生又完全不同了。
众生也不是我们一般所认识的凡有生命都是众生之义,在佛教里,众生有三种含意:一、众人共生之义;二、众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众生;三、经众多之生死,故名众生。
我们说“众生都有佛性”,佛性就是真如法性,真如法性有“不变”和“随缘”两种意思,其随缘故为众生,其不变是为法身,所以众生都带有菩萨的本质,只因悟迷而至升沉,佛经里说:“一念迷,即是众生;一念觉,即是佛”就是这个道理。
众生所以一再轮转于娑婆,除了业力因果所感,另一层重要的意义是众生不能醒觉于苦,不知道除了娑婆有更好的世界。可是,有一个常被忽略的事实,是每一个众生就是一个娑婆世界,这是“从人名土”真正的意义,众生的个体是地水火风四大的假合,地水火风正是娑婆组成的元素。
所以,一个众生就是一个娑婆世界的缩影,一个娑婆世界则是一个众生的放大。众生是具体而微的娑婆呀!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憾,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有父母、夫妻、兄弟、姊妹、朋友等等有亲密关系的人,只是我们都在互相的调整、互相的忍受,并且以情爱来相互弥补,以至于我们虽体会到种种的苦,却忍受着不至于厌离。
有时候,我们甚至忍受着自己。这样看来,我们本身不就是一块“忍土”吗?
我们是在忍受什么苦呢?我们必然会遭逢什么苦呢?佛经里把众生的苦大别为八种,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烦恼炽盛、所求不得,这是任何人都不能解脱的苦。到最后,佛教甚至发展出“有生就有苦”,以及“快乐是苦”的观念。
“有生就有苦”人人都能体会,可是,快乐为什么也是苦的呢?因为,无常是娑婆世界最重要的特质,在娑婆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存在的实体和实相,它是时刻都在变幻与生灭的,快乐也是变幻生灭的一部分,所有的快乐都会败坏消失,当快乐败坏消失之时,不是比没有快乐还痛苦吗?
到这里,我们已可知道“娑婆世界”的一些特质了,像无常的特质、苦恼的特质、堪忍的特质、有缺憾的特质等等。
光明人就有光明的娑婆
在佛教无限的宇宙观里,并非只有我们一个娑婆世界。从科学观点来说宇宙有无数的星云系统,每一星云系统有许多太阳系,每一太阳系可能有一娑婆世界,居住着欲界的许多生灵。
进一步的说法是,娑婆为众生所感而形成的世界,缺憾的众生必居住于缺憾的土地。
对于我们这是非常遗憾的,既然已降生于娑婆世界,又不甘于堕落,应该如何呢?维摩经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大集经说:“我净故施净,施净故愿净,愿净菩提净,道净一切净。”可见得只要其心清净,娑婆虽有憾焉,也自然清净了。
古来的许多大德对于“心净国土净,心净一切净”常生疑问,即使是佛陀的弟子也不例外,在《维摩经》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宝积菩萨向佛陀请教成就无上菩提的心法。
当佛陀讲到“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时,舍利弗心中兴起这样的疑问:“如果菩萨心清净了,看世界就清净。那么佛陀当年做菩萨的时候,难道他的心不清净吗?我想,不是菩萨心不清净,而是这个娑婆世界不够清净吧!”
佛陀知道他内心的想法,就先问舍利弗:“是日月不明亮呢?还是盲人看不见呢?”
舍利弗回答说:“当然是盲人看不见,怎么可以说是日月不明亮呢?”
于是佛陀说:“一般人因为烦恼根深柢固,看世界总不觉得它是庄严清净的。其实世界本清净,只是你看不见罢了。”
此时,螺髻梵王也对舍利弗说:“你说娑婆世界不清净,实在大错特错。在我眼中的这片世界,就像自在天宫那么庄严美好。”
舍利弗心中的疑问仍不能解,他说:“我看这世界,有高原、有山谷、有荆棘、有沙砾、土石山丘,到处充满了污秽,难道是我的眼睛看错了吗?”
螺髻梵王说:“修道的人,因为修为不同,看世界才有差别相。舍利弗啊!如果菩萨都能以平等性智观一切众生,依循佛的智慧方便努力修行,则必能见到娑婆世界也是美好异常的。”
佛陀为了加强舍利弗的信念,并印证这是事实,便以足指按地,剎那之间,三千大千世界化作极乐国土,天雨曼陀罗花,七宝池中莲花微妙香洁,微风吹动树林发出美妙的声音,有如百千种音乐同时俱作,在场的每位菩萨,都看到自己坐在莲花座上。
这时,佛陀说:“娑婆世界本来就是如此美好,就好像在天上,大家同一餐具吃饭,随每人自身福德不同,饭色就有所不同。如果人的心清净了,就可以见到这世界美妙庄严的一面了。”
佛陀说完话后,把足指收回,娑婆世界又回复了本来面目。
这真是动人的故事,它启示我们:如果我们眼中所见到的世界不够美好,不要先怨怪这个世界吧!应该先看看自己够不够美好。
娑婆世界在哪里?就在这里!
极乐世界在哪里?也在这里!
人心无形,实不可见;世界无形,亦不可见;光明人就有光明的娑婆,黑暗者自有黑暗的娑婆吧!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从极乐世界再返回娑婆度众生,会不会退转呢?
  && 问:法师您好,有一个问题就是,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肯定环境非常好,不退菩萨为伴侣,然后有求必满。但是回向里有句话叫“花开见佛悟无生”,在极乐世界悟到这个无生之后,那肯定要发愿回来再度众生嘛。因为在极乐世界所有都是菩提,那不会退。那到了极乐世界,想退回娑婆世界去度化众生,面对这个五浊恶世,会不会退呢?
& & & &传喜法师开示:这个极乐世界,能够见到佛的净土那肯定是不会退的。不要说在极乐世界,就是在这个世界,像我们师父他们文革这样子都不退,那都是明心见性的,没有明心见性那早就退掉了。这个世界能够明心见性,他都不会退的。极乐世界花开见佛的,怎么可能退?
& & & &问:他理上肯定是不会退,但事上,像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诸佛里很少发心来五浊恶世度化众生的,因为五浊恶世众生难调难伏嘛。有句话说:悟肯定是某个道理悟透了,但做的时候、对境的时候就很难发挥。我就想:到了极乐世界悟到了无生的道理,但是还没证到无生,遇到娑婆世界又起了念头,会不会事上又退了?理上肯定不会退嘛,就咱禅宗里面讲的理悟跟证悟。
& & & &传喜法师开示:极乐世界它不是理的问题,极乐世界是果地的。我们现在事呀理呀,还在因地里。平时我们的那个悟是领悟,还是属于心意识的,心意识属于分别念,里面有我见、人见、众生见。这个悟不了生死,它本身也属于生灭法。有道可修,由这个因循此往下,那才开始起作用。达摩祖师说“以后的人悟道的多,修道的少”,已经看到一点端倪了。他不去行,要去行了,才能够把我执彻底打破。
& & & 修行的话,心中不存文字相,就是说悟后起修,我们看经典更不能笼统地看过,佛经句句是真理,意境深远。我们打开一看,好像看到了,其实那都是我们很难见到的境界。但是我们得佛菩萨的加持、得祖师大德的加持,我们看到了,但是看到并不是就懂了明白了,就可以做到了。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佛教慧日网站(非赢利,纯公益网站。网站所有音视频资料,一律不得用于盈利性目的传播) |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慧日禅寺 邮编:315145 电话:9 手机: 客堂QQ: 邮箱:此篇仅适合净土莲友学习,非净土信仰者请辩证学习
                                 &&&          &&
第一集:念佛功德與攝心念佛之要訣&定心念佛與定心見佛&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我们今天佛七的第一天,跟大家要来谈的是,念佛功德与摄心念佛的要诀,还有定心念佛与定心见佛,这&&今天这两个内&&这三个对于诸位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念佛到底怎么念呢?念佛,许多的人&&对弥陀法门的修学者来说,是念佛名号。那,念佛名号,是所谓的易行道,也就是说,比较容易。因为,很简要,很简单,容易做得到。可是,佛陀的特质在名字里面吗?佛陀的名号,并不代表佛陀,也可以说,好像代表佛陀。差别在哪里呢?差别在修行者的认识。佛陀,他有他的内涵的,主要包含着智慧,跟慈悲。智慧,是佛陀的自受用,智慧,如何达成自受用呢?断除内在的烦恼,达到生死轮回的灭尽。断除烦恼,断除轮回,都是智慧所开展的受用。依着智慧,依着这样的受用,转化成为对他的利益,这就是慈悲。  我们从佛陀,得到什么样慈悲的利益呢?主要的,就是佛陀智慧的教导,以及,如何教导我们,断除烦恼,断除生死轮回。佛陀的特质主要显现在这个地方。我们《金刚经》里头讲:见法者,即见如来。见如来,也就是明白如来,真正的了解如来的内涵。它必须透过对法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殊胜的智解,才能从佛陀的名号里面,了解佛陀。如果,我们对法没有了解,我们只凭着佛陀的名号,是没办法了解佛陀的,所了解的,也只是,一个很浅浅的认识。差别在哪里呢?名号能不能代表佛呢?可以,也可以说,不可以。对于,对法有智解的人来说,是可以的;对法没有智解的人来说,是不明白的。可是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法,是难懂的,持佛名号,就变成,比较容易做得到的事情。对于一般,不了解法的人来说,名号虽然不能让你真正的了解佛陀,但是呢,也可以帮助、约略的了解佛陀的伟大。  由于了解佛陀的伟大,才愿意接近佛陀;接近了佛陀以后,才能进一步的了解佛陀的内涵;了解佛陀的内涵,就必须透过对法的了解。法,就是佛陀的智慧,佛陀,就是&觉者&的意思,所以了解法,才能了解佛陀真正的面貌;了解佛陀真正的面貌,我们才能真正的向佛看齐,也才能真正循着佛陀的足迹前进。《普贤十大愿》里面,第九愿叫做&常随佛学&&&学什么呢?当然是学法。学佛陀的智慧跟慈悲,自受用,令他得利;自成正觉,也能化他成就正觉;自解脱,也能利他解脱,这就是&常随佛学&。若要做到此,必须要知道法。  弥陀法门,是易行道,因为多数的人,一开始,是没有这个程度的,总要有一个容易的方法,让大家接近佛陀,所以,念佛真正的意义:不只是念佛名号&&当然,也可以从念佛名号开始&&可是呢,要知道,念佛名号是个开始,它不是结束;紧接着呢,要了解法;了解法以后,念不念佛呢?当然念佛。可是这时候,不是念佛名号而已,是念佛的功德&&念佛的功德啊,所谓戒功德、定功德、慧功德、解脱的功德、解脱知见的功德,还有,慈悲利他的功德。所以,念佛,是以念佛名号为方便,以念佛的功德,为真正的正向,跟着佛陀的功德学习,以成就如佛陀的功德呢,为我们的目的。所以呢,诸位莲友们,了解佛法,是会帮助你念佛的;如果不了解佛法,你的念佛的程度,是提升不起来的。如果不了解法,那只念佛名号,你只会成就两个功德,所谓戒跟定的受益,慧,没有办法增上,所感受到的是人天善报。  有的人会问:那持佛名号不是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为什么只有人天善报啊?&&到西方极乐世界,并不是了生脱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没有了生脱死;到了四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好的补习班,到那边,学法。所以呢,我们刚刚有念《弥陀经》,《弥陀经》里面有讲,极乐世界是法音宣流的,常常出现种种妙音,让人听了以后,皆须念佛、念法、念僧,这就是,到那边,还要再学习。因此,持佛名号是可以的,可是,它不是终点。所以,诸位莲友,我们在持佛名号、摄心念佛的同时,不要忘记,要学习佛法。学习佛法,不会障碍你念佛,会让你念佛的、这个深度会增上。如果你要成就真正念佛的功德,不能不学法,这一点,诸位,是要谨记在先。  佛陀在世的时候呢,有教四念法,就是念佛、念法、念僧,跟念戒。佛、法、僧、戒,这四个,是我们修学佛法的核心,就这四件事。这四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四件事情如果能够成就,诸位就能断除,三恶道的苦报。诸位,你们在做皈依的时候,就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有这三皈依了,有这三皈依啊。可是还有呢,就是,还要一个就是呢,守持净戒。如果,皈依佛法僧,而不持戒的人,此事有,还是没有啊?如果,你跟人家讲,你皈依佛法僧,可是你还在杀生,还在饮酒,还在偷盗,人家会觉得你皈依三宝吗?有些人说,师父,我要皈依佛法僧,可是可以不可以不受戒?这样的事情,成不成呢?我想诸位是了解的,这件事不成的。如果可以不受戒,那么,皈依三宝的人,哪有所谓的,犯五戒了呢?因此,如果你真的对佛法僧,真正的明白跟净信了,你就会,守持净戒。这四件事情具足,才能决定呢,来世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苦报。那皈依佛法僧里面,以归依法为核心&&佛法的法&&为核心。如果,没有归依法,那佛法僧,就全部不能成就皈依。  所以诸位,要了解法,才能真正的念。我在跟诸位讲什么呢?我在跟诸位讲,实相念佛。我刚刚说了老半天,可能有些人想,师父讲这些做什么?如果跟你讲,这是在跟你说实相念佛,你眼睛就亮起来了;我如果不用&实相念佛&这四个字,你就没兴趣了。你们习惯听名相,不认真的想,它的内容是什么。不知道法的人,懂什么实相呢!不知道法,如何知道佛的实相呢?如果不知道法,你怎么知道生死轮回的实相呢?如果你不知道法,如何了解这五蕴的实相呢?念佛的人,都想要能够实相念佛,持佛名号,是非常的用心,可是对于听法、学法,也,不太有兴趣。那我告诉你,如果这样能达到实相念佛,恐怕要很久啦!我们佛七,白天里面,都全部是在修,定心念佛:持之宏名,总摄一心,要大家摄心专注、一心念佛!这是定心念佛!  当诸位在这里,守持八关斋戒,远离俗世尘缘,督摄六根,念念相续,这个佛念,念佛的念,念念相续。这时候呢,眼耳鼻舌身意啊,对境不生贪觉想,不生苦恼想,这时候呢,你的戒律在六根门头,能够守戒清净,一心念佛,能够成就定增上。三学呢,戒定,你可以修学,可是慧呢?慧在哪里呢?世间有些人都是想,师父,我有持戒,也有定,然后等我定了以后,自己会开慧。如果照诸位这么想的话,那开悟,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开悟了。为什么我这么讲呢?定,是共外道的,外道也有修定啊,又不是只有我们佛教修定。如果你想:只要我有定了,慧就会开,那外道也能开悟。我这么说,大家听得明白吗?这个观念在我们佛教里哦,流传的很广,然后流传很久啦,实则不是这样。慧,有开慧的修学方法,不是修定就能开悟的。  我跟各位讲,当我修学佛法前十年,我还以为是这样。所以在座的诸位啊,如果在现在你以为是这样呢,啊,你也不要难过,因为这个观点呢,在佛教里面呢,实在是,变成一个传统。我修学佛法过了十年以后,我才明白,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开智慧有另外的修行方式。现在没办法跟大家讲的太详细,你只要记住一件事情:定,是共世间的,所有的外道都有修定。如果定成就,就能开慧的话,那所有的外道都能开悟。那些外道开悟了就跟我们的佛陀是一样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我们佛陀另有开智慧的修行方法,这不是成就定学的外道,所知道的。所以诸位啊,你如果要达到实相念佛,佛法要学。我们第一天先跟大家讲念佛功德,我刚刚已经说了,念佛功德,要念佛,戒功德、定功德、慧功德、解脱功德、解脱知见功德,还有呢,自觉、觉他、慈悲利他的功德,这些功德你能够真正的意念在心,这就是念法,这样就是真正的念佛。所以,见法者即见如来,这就是实相念佛。因此,我们佛七,晚上要听法,如果不听法,专心的念,你就成就戒跟定,如果能够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你到那边,也得重新听法。所以我们《弥陀经》里头,你看极乐世界,就是法音宣流,你二十四小时都要听法。  诸位,你们静静的想一想,如果念佛名号,就能成就戒定慧三学的话,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又何必让我们听法呢?那在极乐世界应该也让你听: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嘛。在这里听阿弥陀佛,到了极乐世界还是听南无阿弥陀佛。那这样,应该是这样的吧?可是,不是这样的啊。刚刚大家来念的《弥陀经》,经里面写:其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那这个鸟呢,出何雅音?其音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支、八圣道分。所以,极乐世界不是让你听南无阿弥陀佛啊,是不是呢?所以法要不要听呢?要。啊,我说的也是阿弥陀佛的意思。刚刚提的就是念佛功德,现在讲,如何摄心念佛!现在谈的是,持佛名号的摄心念佛。  我们的定,在佛教里面修的定,最重要讲的修四禅定,那四禅定呢,讲的就是一心,意思就是说,心不能分杂,要一心。我们念佛呢,不管是六字或者四字,我们都要意思维,都需要意思维。我现在说的,大家要注意听哦,真的要注意听哦,有的人可能听不清楚。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的心里面要作意&&作意就是你要去想:我要念什么?啊,作意思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如果你&&我们没有作意思维呢,那你嘴巴再阿弥陀佛,像金鱼一样一开一合、一开一合,你眼睛看东看西,想到家里的小孩子去了。你嘴巴只是在跟着大家,像金鱼一样一开一合的,事实上,你并没有专心念,那,变成唱歌了,而且呢,大家一起唱,还很好听,我说的对不对啊?然后白天来佛恩寺随喜,这个参加佛七,但事实上是来佛恩寺唱歌的。所以呢,你们在念的时候,要所谓的专心的,你要作意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要用心念,这个时候你才不会打其他的妄想。  在这里我要讲一个比较深入的,你们要注意听啊。当你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作意念的时候,你会成就定。可是,这个定是浅的定,即使你念的非常专心,也是浅的定,都不到初禅。我们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个连初禅都达不到,只是接近初禅,但不会成就初禅。有的人说,这是师父你自己讲的吧?不,这是佛经上说的。佛陀在讲,初禅的境界是什么呢?初禅的境界是: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离欲恶不善法,离欲恶不善法,初禅正受,言语寂灭。意思就是说,达到初禅的时候呢,是内离言语的。那我们念佛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有言语的,那要进入初禅,就是进不去的。所以诸位,当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你要远离散乱心,第一步就是要作意念阿弥陀佛,这会让你远离散乱想。可是你如果只做到这样呢,那你不会成就初禅,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就是近于初禅,不会成就初禅。那你要进入初禅呢,一样是念佛,可是,这个时候功夫就要用的深一点。它有两个阶段,第一步,要这样做的:当你念&阿&的时候,你就专心的&阿&,后面的&弥陀佛&,不要管它,没有&弥陀佛&的事情,这时候就是一个&阿&;念&弥&的时候呢,就只有&弥&,&陀佛&、&阿&,不管它;&陀&的时候呢,就只有&陀&,一心一意就是有&陀&,&佛&、&阿弥&,不要管它。这时候当你在念的时候呢,&阿&,你要起全心的力量,就一个&阿&,你要起全心力,就专心的&阿&;&弥&的时候也一样;&陀&的时候也一样,&佛&的时候也一样,两个阶段第一步,要先做这件事。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的定力,马上就增上,但这时候,你还没达到初禅,只是比原来那个念法,定力,更大。可是如果你能念到这样呢,你就觉得,你有很大的受用了。第二个阶段呢,这时候就从念佛,转成所谓禅观了,这时候修的虽然是念佛,可是,也是禅观。由于我们念佛呢,念惯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念了一个惯性,那慢慢的变成,&阿~~~&、&弥~~&、&陀~佛~&,一个&阿&就可能&阿&很久了,&弥&也可能&弥&很久,那直到你的定力散掉了以后呢,你再可能,变成下一个字。就是&阿~~~~~&,等你定力一散掉了以后呢,要变&弥&,&弥~~~~&等你的定力一散掉就&陀&,你会到达这个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呢,你紧接着要做一件事情,当你念&阿&的时候呢,你要摄心听:&阿~~~~&,你要专心的听,&阿~~~~~~&,所谓&弥~~~~~~~&专心的听,全心专心的听,除了这个以外,所有的声音都没有,就是这个。当你开始做这个,做熟了以后呢,你就会进入初禅,为什么呢?本来是在念,后来转为聆听,当在听的时候呢,就接近了初禅的修行,所谓的有觉有观,然后呢,内离言语。因为这个时候,本来是作意,现在不作意,变成听。这时候进入禅定呢,是一弹指之间进去的,这个要修行的静念,要不然你体会不来。那并且呢,这进入初禅以后呢,会很快的进入二禅。现在我跟大家讲的就是,摄心念佛的要诀。  那么依这样念呢,就叫做定心念佛的方法,刚刚我讲的三个阶段。等你真的功夫深了以后呢,定心念佛,紧接着就会&&因为圣解作意,就会产生定心见佛的修行境界。那这个定心见佛呢,就每个人看的,就不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你,想的佛,所以每个人看着都是你自己内心、你所想的、所显现出来的佛的形象,这个佛,是你定心所现的。那是不是真的佛呢?不是。佛,不是你见的那个样子: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得见如来。佛,只能用智慧见,见法的人,才能见佛;不见法的人,都不能见佛。没有见法,见到的佛,充其量只是定心见佛。如果你没有听法,不知法,那你在修行里面定境见佛。由于没有智慧的关系,你会执着色相,你会执着声相,会妄执声香味触法相,这六相都不能见佛,你会着了所谓的妄取的魔境。  诸位不要以为说,啊,魔境一定是很不好的,魔境也会让你觉得很好。如果魔境都很可怕,那谁都不会着魔了,魔境就会让你觉得不错,才会中,但是呢,我要在这里补充一句话:佛,主要要依法而见。我们佛弟子,依圣解心,圣解作意所见的佛,就是定心所现。虽然不能解脱,不见得是真的佛,但是也会增长你修道的信心。在这里我要说,我自己见佛的一个经验。这,已经是二十八、九年前的事情了,那是我第一次定心见佛。我念佛是很用功的,哎,也有,我那一次也是在佛七的时候见到了佛,我见到的是阿弥陀佛的广大身。就是像我们现在这样,要佛归位了以后呢,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那个时候。那时候专心的,我嘴巴没念,我就听周围的人在念佛,我摄心谛听。我听&阿&,就摄心的听&阿&,听&弥&,就摄心的听&弥&,一字一字,摄心谛听。因为我平常,就是这样修,刚刚教你们的,就是我自己的实修经验,我也因为这样而成就了定力了。那之后在佛七的时候这样听、这样修的时候呢,我眼睛一睁开,我看到阿弥陀佛,清清楚楚,历历明明。那时候佛堂的高度呢,那念佛堂的高度,那念佛堂比这里还大,高度比这里还高,而佛呢,比这个还要大,这是定心所现的佛。那时候这个天花板,就是屋顶呢,变得像透明的果冻,可以看出去,佛陀的肩膀呢,在这个&&像屋顶那么高的高度,头在屋顶上,可是那个屋顶看起来,像是透明的果冻,不是像玻璃,像透明的果冻。  那时候,我对佛法的修学程度还没有像现在这么高,对佛法的体悟呢,没有像现在这个程度,可是那样的经验呢,让我增长我的道心。这个佛呢,大概经历将近一分钟才散掉。这个佛七当中呢,有另外一个学员,他也是定心所见,因为念佛堂的地板上有磨石纸做的一个莲花,当他在拜佛的时候,那是夏天,像诸位一样穿海清,可是全身都流汗。台湾很热了,每天呢,要拜两千多拜,他就一直拜,然后他呢,这位学员他发了一个愿,他发什么愿呢?他愿意以佛七拜佛的汗水,来清洗地上的莲花,他发了这个愿,这是他的心。那他拜佛,拜到第五天,他拜到午夜十二点,就在这时候呢,他看到佛像,佛像的这个肉髻里面呢,发出一道光,那在这个光里面呢,一朵一朵的莲花,一直出来,一直出来,那这个莲花呢,在佛殿里面呢,在一直飞,一朵一朵一直出来,在一直旋绕,佛堂里面旋绕,那历时了好几分钟,才消散。还有一个学员,他也很专心的念佛,他不是拜佛,它是专心念佛的,啊一整天都一直念,他很精进,他念到半夜一点,还没有休息,很热,他要去洗脸,水龙头一打开,水龙头打开是哗哗哗的水声吧?结果他听到的不是哦,哗哗哗的水声,他不是听这个,他一打开听到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些都是定心所现,这是纯属个人的定心的境界。我要跟诸位讲的就是,你要修行,这是基本功夫,如果那个都没有,那就好远啦。啊,我今天说到这里。&【第一集完】&&&&&&&&&
第二集:彌陀法門之原型與樞軸 -「佛說阿彌陀佛經」&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诸位法师,诸位聆友,大家晚安!今天呢,是我们佛恩寺,佛七的第两天,今天为大家说的是,弥陀法门的原型与枢轴,所谓《佛说阿弥陀经》。诸位看到这个题目呢,或许心里会一个想法,弥陀法门的原型,为什么这么说呢?弥陀法门就弥陀法门,还有原型跟变形吗?是有的。诸位没有深入经藏,不会了解的。佛教毕竟传了两千五百多年,发展出许多的宗派跟教说,不管是南传、北传,或者是藏传,都有很多的宗派,许多宗派的见解,不见得就是原来佛说的意思。许多都是祖师大德,为了回应他所处的时代,为了回应他所处的环境跟文化,或者受到环境的限制,发展出许多新的见解。这些祖师大德,基本上也是为了佛教好,因为佛教毕竟要在世界上流传,必须回应时代,要不然有生存性的困难。  我们说这些,并不是要批评祖师大德,也不是说祖师大德虽然是为佛教好,为了佛教好,所做的一切,我们都要全盘的接受。我们只想了解,佛陀到底教些什么?我们这个时代,也有我们的问题,祖师的时代,也有祖师的困难,我们这个时代的佛教,也得回应这个时代,要不然,也有传续的困难。身为这个时代的佛弟子,我们也要懂得去分辨,这个时代的佛教,哪些是适应时代的方便,又有哪些是佛陀的本义。对于适应时代的方便,我们不要苛责太多,但也不要弄不清楚,这只是方便,毕竟,我们要了解,佛陀说些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佛弟子,最严肃的问题。
  弥陀法门,也有它原来的样子,以及后来的形态。这个时代佛教,非常重视,所谓的回归佛陀的本怀,为什么呢?我们佛弟子面对浩瀚的佛教,法门太多了,说法太多了,形形色色的做法,也太多了。那佛弟子在有限的人生里,不知如何是好。我们不禁在想,当年佛陀到底怎么教的?佛陀四十五年的说法,有讲那么多吗?有说的让我们不知如何是好吗?为什么佛陀时代的弟子,都能在言下大悟呢?为什么我们这么的困难呢?我们这个是业障太重了吗?是真的这样吗?是真的业障太重了吗?或者,还有其他的问题?  我们修弥陀法门,我们也想了解弥陀法门原来的面貌到底是什么,今天,就是要跟大家,来探讨这个问题。请大家把今天的讲义拿起来,在谈弥陀法门之前,我们要先认识一个重点:佛法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佛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因缘果报,什么事情,都是有条件的。我再说一遍,佛法的中心思想就在因缘果报。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因素,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结果跟条件是相应的,条件与结果也是要相合的。不同的结果,就是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原因,也一定是不同的结果;如果不同的原因,有同样的结果,那,大概就是你的想法。诚如行善的人,跟作恶的人都升天,这有因缘果报吗?这大概是上帝的救拔。归信三宝的人跟不信三宝的人,都堕地狱,你们认为呢?这大概是,你想的吧?这件事情,有没有呢?当然没有。为什么?不同的原因,怎么会有同样的结果呢?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我们都懂的事情,这就是因缘果报的特色。  我想请问诸位,在一家公司里头,非常努力工作八小时的人,跟工作两个小时的人薪水是一样的,他们工作的内容一样,工作的性质一样,工作的责任跟义务一样,可是工作的时间不同,达成的效果也不同,薪水为什么会一样呢?你们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如果在你的公司里,有这么一件事,你认为原因是什么?那大概是老板偏心的缘故。在基督教里头,不同的原因可以不同的结果,不同的原因也可以有想同的结果,因为,老板只有一个。可是在我们佛教里,不同的原因一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原因不会有想同的结果。因为,在我们佛教里面,没有老板。这件事情是身为佛弟子,你不能忘记的事。可是,在面对我们的这个困难的这个时候,我们的理智就丢掉了。当我们看到别人的境遇,比我们好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呢?佛啊,菩萨啊,请你帮助我,让我跟他一样。这时候佛跟菩萨变成老板了,这就是众生,所以在我们佛教里,有直接说,真实之法的教法,也有抚慰众生心灵的教法。抚慰众生心灵的教法就叫做,方便法。这个就好像医生要给你吃药,要包个糖衣,是一样的意思。糖衣你有没有吃进去呢?有。可是治你病的,是糖衣还是药?当然是药。糖衣,是给不能吃这个药的苦的人,用的。就像小孩子一样,他不能面对,要病好就要吃这个药,可是他又想病好,怎么办呢?只好包个糖衣啦。可是给他吃的是什么?给孩子吃的还是药。糖衣包的,还是药,弥陀法门就是这样。
  弥陀法门的可贵,在于让广大的众生,都能够接受。为什么能够接受呢?因为符合人心的需求,抚慰众多苦难的心灵。可是里头包的还是药。可是很多在求生西方净土的人,只看到糖衣,没看到弥陀法门里面的药。我的意思就是说,修习弥陀法门的人,要看到里面的药,如果你没看到里头的药,那你只把它当糖果吃。世间太苦了,佛陀的寿命,是有限有量的。释迦摩尼佛,八十岁入灭。对我们生死轮回的弟子来讲,我们最盼望的就是,佛陀久住,能够常亲近佛陀,这是我们的盼望。可是,毕竟不能如此。如果,佛陀可以久住不灭的话,释迦摩尼佛,为什么要入灭呢?是释迦摩尼佛的慈悲不够,还是我们业障太重了?许多的人,在这两个答案里面,不知道是,原因是哪一个。想一想,不敢说佛陀不慈悲,不敢怀疑释迦摩尼佛的慈悲,只好接受自己业障太重。可是这个想法,都没有用法去看,这个想法是因缘世间人的想法,不是佛弟子的想法。佛弟子的想法应当是,凡是因缘所生法,必定是无常、变易、败坏之法。人间的世尊,毕竟是因缘法现,终究是无常的,这不能久住,是必然性。凡是世间一切法,没有不是因缘生的,如果不是因缘生的,在佛陀的智慧里说,此事无有。  无有的事情,就不要谈了,只是众生的颠倒妄想,在现实当中,一切法是因缘生,即是因缘生,就是无常败坏法,所以佛陀才讲,一切不可取,不可爱,不可念。佛陀是如此的,十方诸佛也是一样。极乐世界所说的阿弥陀佛,填补了人们,因为释迦摩尼佛的入灭,所产生的空虚的心灵。佛陀,释迦佛陀不在了,佛弟子需要佛陀的救赎,可是,佛现在在哪里呢?这是人们,尤其是对佛弟子来讲,是很盼望的一件事情,能够得常亲近佛陀,听闻正法,正向菩提,这是佛弟子的希望。佛弟子并不希求上升天堂,在佛法里面,天,是灾难之处。为什么呢?因为天,具备种种妙乐,令生死凡夫,多生贪著。僧团不在天界,出家人是在人界,天众是没办法出家的。所以呢,于正法,生障碍。有正见的佛弟子不求升天界的,宁可在人间生,因为佛法在人间,僧团在人间,生于人间,还有修学佛法出家的机会,因为有这个机会才能正向菩提,这就是愿在人间生的真意。  佛陀入灭了,佛弟子盼望,能够见到佛。如果此时,他方有佛,佛弟子,是愿意去的。求生佛国度的目的是什么呢?诸位聆友,你静静的想一想,求生佛净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欲求长寿吗?寿命再长,终究是因缘所生法。寿命不可能是永远的。在佛教里面是不承认永恒这件事情的。我们求生佛净土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亲近佛陀,听闻正法,这是我们求生佛国度真正的目的,是不是这样呢?因此,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固然是殊胜,固然是不可思议,可是对我们佛弟子而言,这,不是重点。我想请问诸位,在这个时代有很多人,从纽约跑到西藏去,在台湾也有许多人跑到西藏去。西藏的物质环境,会比台湾跟纽约,或者美国,还要好吗?不会。那为什么还去呢?求的是,外在环境的殊胜庄严吗?不是,是为了求法。在台湾,有很多人跑到泰国、缅甸去修行。  拿我的例子来讲,我在缅甸出家,我出家的寺庙有七、八百个出家人,我跟缅甸修行的期间,洗澡是用雨水,没有自来水啊。我们喝的水啊,是用下雨,从屋顶接的席板接到汽油桶,洗澡用的是雨水,喝的也是雨水。等我从缅甸回到台湾,我的弟子倒了一杯水给我,我看到那一杯水感触良多。我原来那一杯水将近五分钟都喝不下去,我在想,这一杯水,我在缅甸求之不可得啊。睡的是土的那个泥土的地,啊,那实际那个薄薄的招牌上面薄板铺的,跟一大堆出家人跟排沙丁鱼一样,夹在上,这样,就睡在一起。没有电灯,点蜡烛的。每天早上就赤脚出去托钵,那个地上都是屎啊、垃圾一大堆。外在的环境庄严吗?那为什么还是去?为求法的缘故。  我们在《本生经》里面看到释迦佛的过去生,为求一记,舍身,大家还听过这个故事吗?所以呢,法才是重点,外在环境的庄严,并不是要点。如果没有法,只求环境的好,那你不是佛弟子,因为你不重视法,你重视环境。以前在大陆修行的时候,那些以前的大德们都这么讲:为法而来,不为床座而来。大家听过吧?那所以,你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床座而去,还是为法而去呢?你们求的是黄金围地,亭台楼阁庄严,寿命非常的长,天衣着身,雨天曼陀罗花,你们是为了这个求生西方极乐吗?不要骗人,也许你真的就是为这个去的,现在就讲,不要意思承认啦。我想说的是什么呢?这些的确动人心,对于广大的众生来讲,这个其实很有吸引力,叫一般的人,像师父一样在每天在这个房间里修行,他是不要的。喝雨水,洗澡洗雨水,一想就不要的,一定会想,那如果,师&&外在环境也好,又有法,不是两全其美吗?这就是众生的盼望,所以极乐世界就是一直显现的。可是重点还是在法,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
  极乐世界,以最方便的方式,最庄严的面貌,来接&&来吸引众生,来摄导众生。那么到极乐世界做什么呢?还是修行。请大家看今天的讲义。今天的讲义,第一段所讲的是,我们所说的,这个经里面的、文辞地众的具足。那从这里来看呢,它的地点是在给孤独园,众呢,只有声闻众,菩萨众,以及诸天大众。那佛陀呢,这里说到释迦摩尼佛是主动说有极乐世界,那么他说,这个极乐世界有佛,叫阿弥陀,那紧接着呢,对极乐世界为什么叫极乐做了说明。第一点呢,这个重点呢就是讲,无有众苦。这一个重点请大家特别注意,打个圈圈。为什么这么讲呢?你们要记得,在本经里面,佛陀说,为什么叫极乐世界,第一个原因,第一个讲的就是无有众苦,这个原因呢,回应了两个事实。第一个事实,就是回应众生的需要,众生的需要就是离苦得乐,回应佛法的重点。佛法的重点就是灭除众苦,所以呢,无有众苦,故名极乐,这符合众生的需求,也回应到佛法的重点来。那么第二个,为什么叫极乐呢,那就是说国土庄严,而这一个并不是重点,这个就是糖衣。外在的这个庄严呢,其实并不是重点啦,这个只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盼望。广大的众生就是需求这样的一个世界,有这样的世界他才愿意去,可是去的目的不是为了这个庄严,去的目的还是为了远离众苦,学法,远离众苦。那为什么叫极乐呢?众生呢,得以广修供养,这个呢,也符合佛弟子的需求。  众生呢,不喜欢呢,只有受,而没有施,希望有受而无施的人,只是极少数的人。我们能施出去,才会觉得自己有所作为,也才能建立自己的价值。第四个呢,就是讲的,第四个是真正的重点,也是佛弟子应该最在意的一件事。这里提到的就是,所谓的众鸟出和雅音。那么这个音,这个音呢讲,演唱的是法义,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众生听了这些以后呢,皆需念佛、念法、念僧。前面种种的殊胜庄严,目的就是为了这件事情。简单的来说,我刚刚提到的,如果一个非常简陋的地方,那你坐在那边听法,你,除非你已经有道心,要不然你不乐。那如果像我们这里,地上铺的就是花岗石,那开的是暖气,佛像又很庄严,那大家坐的很舒服,叫你们坐在这里听法,那你们就愿意了哦,即使不是很有道心的人,也愿意坐在这里听法了,这就是什么呢?广开方便。那话又说回来,你在这里听法,又有冷气,又有暖气,种种方便,在这样的环境底下学法,你要成就真正的菩提,时间会比较久。那为什么呢?习气的问题。因为你有所谓这种贪着的习气,不是不能成就,要比较讲久一点。那如果在于困境底下,来成就菩提,当然比较快。  那这里还讲到呢,极乐国土呢,无三恶道。为什么没有三恶道呢?这个国土,都是法音宣流,都是教人念佛、念法、念僧的。啊那样这样来说呢就是,阿弥陀佛为什么叫阿弥陀?第一个光明无量,第二个寿命无量,第三个圣众无量,第四个呢,这个众生都是不退转,那准备成佛的人,也是非常的多,那就是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圣众无量,以及都是不退转的,这是阿弥陀佛为什么叫阿弥陀佛的四个原因。那再有一个就是劝发,你往生那个净土,那劝发之前要先讲极乐世界的好处。如前面所说的,没有苦恼,环境非常的好,还可以让你听到佛法,还没有三恶道。那么到那边呢,寿命无量,圣众无量,并且呢可以成就不退转。那么来劝大家往生的时候,有了前面说明了,告诉极乐世界有多么好,那,就容易劝发了,一听,欸,这个地方不错,环境好,又有法,然后同学都是优等生,那这个学校可以读啊,就像哈佛大学啊。那是不是呢?那一听你就要去读哈佛大学呢,那当然要好了,所以劝你赶快去啊。可是要怎么去呢?这是一个重点。要具足往生的资粮,这个,特别,你们要特别注意的,刚刚提到的几个重点,那边有法,这是一个重点,再一个就是,你要去,要具备往生的资粮。这两点就是药,其他的都算糖衣。因为,你听了会想去嘛,重点在这里,不可以少善跟福的因缘得生佛国。  我们刚刚说到佛教讲因缘果报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的,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去,那意思就是说因不同,可是有相同的结果,那阿弥陀佛就变成上帝了。佛陀偏心吗?你不会认为是这样的。那由什么来决定去或不去呢?佛陀愿意让你来学,可是,你也得具备条件呐。这正如同我们现在世间一样,每一个学法的人,都想要找好的老师,那都觉得老师应该给你什么,可是从来不问自己像不像学生!在这里我补充一句话,我出了家以后才知道居士有很多毛病,我在家的时候还感触不会那么深。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头讲呢?因为我是偶而来纽约的,那就我讲没有关系。像法师他们每天都在这里不能讲,一讲了你们不高兴。居室们常常是开口闭口就是师父们应该怎么样,应该这样,应该那样,那都不问你自己应该怎么样。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师父要慈悲,那怎么慈悲呢?啊,平等啊。好,那平等哦:虔诚的,也一样,不虔诚的也一样;精进的也一样,懈怠的也一样。那,这时候,精进的就会想:师父啊,没智慧,乱慈悲。那师父就说,好,这个不精进的呢,就是,要&&不要让他影响那些精进的,那些懈怠的就说:师父不慈悲。那师父到底该慈悲还是不慈悲?师父,做不下去了。这就是什么呢?人们都不去想因缘条件,可是只想我要,我要的,师父都要有,我要的佛陀都要有。这就是我说的,因缘业报只放在你的嘴巴上,想要自己的需求,都不想要因缘业报,我说的都听得懂吗?因果业报就是最好的老师。诸位想想,如果不用耕耘而有收获,人们想要努力吗?你静静的想想,如果没有耕耘而有收获,人们会精进吗?如果从事不当的作为而没有报应的话,人们,会想要远恶行善吗?可是呢,你现在的鼻子,抬头了,欸,师父说的对。可是,说归说,等一下跪在佛前还是,佛陀啊,我的业障帮我消吧,又回去了。这就是众生。  再来呢,第三个呢就是我们《弥陀经》的重点,持佛名号。那持佛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其国,这是方便,非常的方便,人人可做,都有机会。这一点呢,让人们有信心要去。那再来呢,最后的这个经文的后面是结赞:所谓六方诸佛,共赞弥陀。这个是称赞本经的意思而已。那么也说诸佛复念,愿生极乐的人,那最后呢,这个《自说本经》呢令人难以相信。所以最后讲啊,它说,于此五浊恶世说此世间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啊。那这是一个将《弥陀经》的结构跟大家做一个介绍,那现在要跟大家讲,法的内容。在这里我要跟诸位讲,弥陀法门里头,以《阿弥陀经》所具备的法最纯正,最好,最接近佛陀真正的法门。那,以下呢,我们用其他的经来佐证。我们刚刚说到呢,极乐世界呢,出和雅音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支、八圣道分。那我们请大家看这个《杂阿含》的第六百五十五经后头的经文,那五根是哪五根呢?信、精、念、定、慧,那大家看到这段经,大家有看到吗?信,指的是对佛、法、僧、戒的净信,佛、法、僧、戒。那么最重要的是慧根,讲的是四圣谛。那就是在佛陀的教导里头,就是释迦佛陀的教导里头,这个五根里面以慧根为头。那因此,弥陀世界里面,法音宣流,宣讲五根,就是这个。那从这里我们可以问,那弥陀佛,变化众鸟宣说法音,宣说什么法?说的就是这个。而五根里面以四圣谛为头,那为什么从这里我要特别讲这段经呢?诸位莲友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以下这样的经验?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被人家说,你是消极避世的,有没有这个经验?很多人说,那,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对的,应该在娑婆世界渡众生,不要跑的那么远。有这个经验吗?长久以来,许多修弥陀法门的人,被冠上消极避世的招牌,这个情形呢,是被冤枉的。这就是像四圣谛,被叫做小乘,是一样的,也是被冤枉的。弥陀净土所宣流的法音是四圣谛。那四圣谛是小乘的吗?如果四圣谛是小乘,实则不是,我们往下看。那我们当说,法音宣流了以后,皆需念佛、念法、念僧,对不对?《弥陀经》这么讲的,那大家看下头四百二十经,六百五十五经的下头,四百二十经。佛陀,释迦摩尼佛这么说,看&&,&若于苦圣谛无疑者,则于佛无疑,于法僧无疑,于集灭道圣谛无意者,则于佛无疑,于法僧无疑&。所以如果一个人对四圣谛无疑,对佛法僧就没有疑惑,所以呢,极乐国土宣说五根五力,当你听了以后,当然会包含四圣谛,自然对佛法僧就没有疑惑。所以说,皆需念佛、念法、念僧。那么极乐世界里又说无三恶道,那请大家看这一页的最下头的这一段经文。这一段经文就是说,转轮王七宝具足,但是呢,对于佛法僧戒,没有办法成就,所以不能远离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意思就是说,转轮圣王虽然具备种种福德因缘,对佛法僧戒不能具足,业报进来还是会堕三恶道。那这一段佛陀说:多闻圣弟子,解脱三恶道,因为多闻圣弟子呢,成就佛法僧不坏净信,圣戒成就。那这个佛法僧戒的成就,就是五根里面的信根。那么要具备信根,就要先具备慧根。所以呢,如果明白四圣谛,也就成就佛法僧戒,就能成就。因此呢能够具足佛法僧的净信,也能够断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苦报。因此呢,极乐世界既然宣说,法音宣流,宣说五根、五力、七菩提支、八圣道分,那么其国众生,既然能听闻这样的正法,自然具备四部坏净,所以能够断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苦报,也能够成就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那我们再看第三段经文,这一页第三段经文。佛陀这么说:如果圣弟子成就佛法僧戒四不坏净信,那么等等,成就十种法,得天寿,得天色,得天名称,得天乐,得天自在,天色,香,声,味,触,这十事能够具足。所以呢,极乐世界的众生,因为成就四不坏净信,也能够具足种种所谓的殊胜的庄严的果报。来,我们再看下一页。那我们说,阿弥陀佛,光明无量,为什么叫阿弥陀,光明无量?我想请问诸位,最胜的光明,是什么?你们认为呢?日光是最光明的吗?你们认为呢?如果,最胜的光明是太阳的话,那房子能够遮蔽太阳的光芒。太阳的光明,可以在无遮蔽处,显现这个光明的世界,可是在遮蔽处就不能显现,在众生的苦难处,也没有办法帮助。世间最胜的光明,是智慧的光明。智慧的光明,则能扫除一切的障碍跟迷惑。所以无量光,大家不要认为是眼睛看到的那个光,最胜的光明是智慧。我们看这一段,三百九十五经,你就会明白了。  佛陀这么说的,如果,这个世间没有佛陀出世,不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话,那么这个世间是非常黑暗、没有明照的;那么如果佛陀出世为世间说四圣谛的话,那这世间是没有黑暗的,光明常照的。所以说,纯因智慧现于世间。那紧接着呢,我要为诸位说明,佛陀说四圣谛,显现的是什么呢?阿弥陀佛,那个佛土的众生,圣众无量,而且皆是补处菩萨或者不退转。我们看,大正藏《杂阿含》的三百九十三经,这段经里面说的是什么呢?四种沙门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是修四圣谛。辟支佛道,也是修四圣谛。那么再看下一页经文,那成就无上等正觉,也是修四圣谛。也就是声闻、辟支佛、缘觉,啊声闻、辟支佛、佛陀都是修四圣谛的,所以四圣谛是一乘法,四圣谛不是小乘。所以阿弥陀佛宣说四圣谛是一乘法,因此阿弥陀佛才说圣众无量,都阿罗汉,都是所谓的不退转,都是大菩萨,补处菩萨,原因也就在这里。那如果呢,弟子,如果我们明白了四圣谛以后呢,具足佛法僧戒,那么地狱、饿鬼、畜生就会永尽,那七有人天,决定正向三菩提。这在我们看的八百四十五经跟六百四十八经有这么说。  那因为时间的关系呢,我经文解释到这里。那,我要告诉诸位的是什么呢?极乐世界有种种殊胜之处,外在的庄严基本上只是一个表象。对我们佛弟子来讲,主要是那里有正法,那个正法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支八圣道分,而主要的核心,就是四圣谛的力量。四圣谛是一乘法,四种沙门果,辟支佛,无上等正觉,都是一乘的,这是佛陀在世的教导。《弥陀经》里面,说出弥陀世界,也是这个样子。那么依四圣谛的智慧,显现无量的光明。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主要是寻求正法。诸位在持名求生西方的同时,不能不了解往生主要的目的。释迦摩尼佛在我们娑婆世界也是这么说的,弥陀佛在那个世界也是这么讲的。释迦摩尼佛入灭以后,弟子想亲近佛学,所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为了寻求正法。祝诸位,正法中生。只要在正法中生,才是所谓无忧苦之处,我说到这里。&【第二集完】&&&&&&&
第三集:彌陀淨度之化現與實義 - 不死與苦滅之門&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弥陀净土的化现,跟真实义。弥陀净土,是多少人所盼望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说,没有苦恼,只有安乐,这个世界的众生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这个国土的众生呢,无三恶道的苦报。世界上的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无论信仰的是什么宗教,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离苦得乐,有乐无苦,符合人们的盼望。人们还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没有死亡,可以长久的活下去。所以,这个过度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也符合人们的信仰,没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苦业,也是佛弟子的盼望。可是这样的世界,如何显现呢?  佛法讲,因缘果报,这样殊胜果报的世界,到底依何因缘而显现呢?业报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谁也不能代替谁生死轮回。众生的业报依个人的迷惑以及贪爱而起,随个人的善恶作为,而有苦乐果报。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世界的众生,都有这么安乐的果报呢?是弥陀佛一个人的力量吗?对于许多净土法门的行者而言,答案是肯定的。可是从佛教的因缘果报来看,似乎又不合道理。云何一个圣者的修行,可以替代无量无边众生的、三恶道的苦报呢?这从佛教的因缘业报的法则来看,是有困难的。佛教不是一神教,佛陀也不会是上帝,佛教不讲造物主。众生的业报,都在自他的相关里面显现出来,不可能单靠,单一的力量来决定的。这是因缘果报法则的基本原则,由一个生命的意志,来显现无边的力量,这只有上帝的信仰才有的。佛教是不讲这个的。从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来看,如果不了解当中的真实义,会把极乐世界当作佛教的天堂,阿弥陀佛成为佛教里面的上帝。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人,不可不知的事情。  我这么说,也许,许多修行弥陀法门的人,听了会很诧异。我昨天就已经说到了,佛法里面有方便,跟真实。直说真实义,是对上智者说;对于普遍的众生来讲,真实话是难以理解的。需要一些方便,众生才能循序渐进,向于无上菩提。就像药,勇敢的人,可以直接服药,怯懦的人,需要循序渐进来吃这个药。弥陀净土,就是妙方便。可是,弥陀净土的可贵,并不是在方便之处,弥陀净土的可贵,跟十方诸佛是一样的。佛法的特质,在于自觉觉他,自成就令他成就,自觉悟化他觉悟,觉者不是只有一个,觉者也不是唯一的,这跟一神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神教,上帝只有一个,除了上帝以外,所有的人都没办法跟上帝一样,除了上帝以外,其他的生命如何得救呢?那就要靠上帝的救赎。  佛教如何让众生获得救渡呢?众生得救,不是靠佛陀力量的救赎而已,还要靠本身的努力。如果不需要众生本身的努力,那佛教也变成一神教了。佛陀获得正觉,是因为悟得了真实法,佛陀将悟得真实法的内容,教化与众生,众生依对真实法的修证,获得觉悟,也因此而获得众苦的息止。那么所以,佛法的救渡呢,不仅需要智者的、觉者的教化,也需要自身的努力,这是佛法的特色。这也就是因缘果报的基本准则,离开了这些,佛教就变成神道了。弥陀净土的方便,显现出,给予众生无尽的救渡,种种殊胜,种种的庄严,种种符合众生的期盼,有法,有乐,所以能够吸引十方众生一心归命,不能不说是妙方便。可是,我们不得不说,弥陀净土的真实义到底是什么呢?弥陀净土的可贵,到底在哪里呢?弥陀净土的众生,获得如是殊胜的果报,到底依靠的是什么呢?我告诉诸位,依靠的是法的力量,是法的力量。如果不是法的力量,弥陀佛就变成上帝了。弥陀佛毕竟不是上帝,所以,弥陀佛还是依法来,自觉觉他的。  所以,在《佛说阿弥陀经》里头,说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在于宣扬佛法,所谓五根、五力、七菩提支、八圣道分。如果弥陀净土将这个法音宣流的部分去除掉了,那,这个世界,就是虚妄的世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弥陀佛变成上帝了,就佛法的真实义来讲,这不符合因缘果报的法则,那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信仰。就是因为极乐世界有法音宣流,所以,这极乐世界,才成为可行的净土,而不同于上帝的天堂。这是任何一位修学弥陀法门的佛弟子,你不可不知的事情,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我们昨天有提到,极乐世界法音宣流,所说的是,五根、五力、七菩提支、八圣道分。那我们昨天谈到,五根,讲的是信、精、念、定、慧,我们五根&&那就请诸位翻到昨天讲义的第四页,第二章的背面,这是,释迦佛陀在世的教导,大正藏《杂阿含》第六百五十五经。五根,是释迦佛陀教,在极乐世界,也是弥陀佛所宣扬的,释迦与弥陀共宣这一法。这五根里头,最首要的是,第五个慧根,第二章的背面。那慧根讲的是什么呢?四圣谛。释迦佛陀教导四圣谛,那么弥陀佛也一样教导四圣谛。那这四圣谛是什么呢?这四圣谛了解了以后,就叫做智慧,就是觉悟。请大家拿起今天讲义的第一面,今天第一面讲的,有提到,佛陀这么讲的:对苦之无智,苦集之无智,苦灭之无智,顺苦灭道之无智,就叫做无明。也就是说,如果对四圣谛不知,就是无明。诸位,在我们佛教里头,世尊是这么说的,生死轮回依无明起,如果要断生死轮回,必须要先断无明。  我们在念十二因缘的时候,说无明缘行,行缘识,如是乃至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那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如是如是,乃至生灭、老病死忧悲恼苦灭。这是所谓的十二因缘的流转跟还灭,讲的也是生死轮回如何起,以及生死轮回如何灭。生死轮回依无明而起,生死轮回的灭尽也必须从无明的灭尽开始。所以不见四圣谛,则有生老病死,所谓生死轮回;如果见四圣谛,则断无明,那么无明断,则生死轮回可以断。我们看今天,第一页的第二段经文,这是南传《相应部》谛相应的第十八经。这里讲到,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顺苦灭道迹之智,此名之明。所以我们要正觉,就要见四圣谛。那么见四圣谛是什么呢?是佛陀。  我们看第三段经文,这是大正藏《杂阿含》第四百零二经,世尊是这么说的,于四圣谛平等正觉,名为如来、应、等正觉。诸位,见四圣谛,可以断生死轮回,于四圣谛正觉,名为如来、应、等正觉。所以阿弥陀佛宣流法音说五根,五根里头的慧根,是四圣谛。明白四圣谛可以断生死轮回,可以成就无上菩提。那从此而看,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是不是自觉觉他啊?是不是靠着法的力量让佛土众生断生死轮回呀?是不是靠着法的力量,让众生依之而成就菩提呢?《弥陀经》里头讲,所谓众鸟出和雅音,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支、八圣道分,这个众生听了以后呢,皆需念佛、念法、念僧。  我们看,刚刚昨天讲义的那一页的第二段经文,五根的那一段经文的下头,四百二十经,《杂阿含》第四百二十经,释迦佛陀这么说,如果对苦集灭道四圣谛没有疑惑,则于佛法僧没有疑惑,所以呢,众生听了以后,可以念佛、念法、念僧,就是这个原因。佛土众生不退转,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呢,可以不退转,不退转于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见四圣谛的力量。请大家看一下昨天的第四段经文,八百三十五经,道谛第三行,彼多闻圣弟子解脱地狱、饿鬼、畜生,饿鬼恶趣之苦,什么缘故呢?多闻圣弟子于佛法僧不坏净信,圣法成就,见四圣谛的人,成就这四不坏境的功德,所以可以断除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苦报,这也是极乐世界,其国无三恶道的原因。因为佛土众生听闻五根,见四圣谛,具足四不坏净,所以可以断三途苦。  请大家看昨天的讲义的第六页,第六页,六百四十八经,倒数第一段经文。这段经文,佛陀这么说的,若比丘于此五根如实观察离,于三结断,那么所谓身见、戒取、疑,是名须陀洹,不堕恶趣,就是无三恶道的意思。下面这一段就是不退转,就在这里,这里怎么说的呢?决定正向三菩提。这三菩提,就是三藐三菩提,在所谓的印度语的意思是SAMA SAMBUDDHASAM,七有人天,究竟苦边,所以极乐世界的众生,皆不退转,原因就在这里,这是什么力量呢?见法的力量。我这么说诸位听得明白吗?是见法的力量。刚刚,我们刚刚读的那一段是第十页,咱们看第五页。  极乐世界呢,有所谓无量无边所谓阿罗汉跟菩萨,就是补处菩萨,在极乐世界《弥陀经》是这么讲的。我们看第三百五十三经,第五页,那这里提到的,啊,大家看,第二段,三百九十三经的第二段经文,佛陀这么说的:&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那么,这里又讲到,&若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彼一切皆于四圣谛如实知故。&第三段讲的是:&五下分结尽,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往此世,彼一切知四圣谛故。&第四个,这是讲阿罗汉的,&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见法自知作证,&等等,这些都是悉知四圣谛的缘故。那这些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呢,这就是我们一般的声闻弟子,而声闻弟子就是佛陀的弟子啊,那么是修四圣谛的。那现在佛呢,若得辟支佛道呢,彼一切知四圣谛的缘故。那最后一行,若得无上等正觉,这就是佛陀了,那也是,知四圣谛的缘故。所以从这段经文里头,四圣谛,声闻,辟支佛,跟佛陀,都是见四圣谛的缘故。所以,极乐净土,弥陀佛宣说四圣谛,所谓彼国众生都是圣众,那这个圣众,声闻众也有,那个所谓的,这个菩萨众也有,原因就在这里。四圣谛是一乘道,四圣谛不是小乘,也不是大乘,佛教没有大小乘,后来有大小乘之称,这是宗派的问题。如果四圣谛是小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在讲小乘法,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法音宣流,教的是五根,教的是七菩提支,教的是八圣道,这些都包涵在四圣谛里头,如果四圣谛是小乘,那阿弥陀佛教的就是小乘法。可是重点是,四圣谛不是小乘法,成就无上菩提,也是依此的,所以弥陀净土,不是小乘净土。我再说一遍,《阿弥陀经》所讲的净土,不是小乘净土。我们中国的宗派里头,由于受到大小乘宗派对立关系的影响,这个是印度的宗派问题,带到中国来。古代的古德,不知道印度的事,误以为四圣谛是小乘,所以看《阿弥陀经》的时候,看到《阿弥陀经》里头所宣流的只有五根,没有讲到六波罗蜜,讲的是四圣谛。所以以为《阿弥陀经》讲的是小乘人的证悟,这是受了宗派观念的束缚,其实从四圣谛的内涵来看,并非如此。  在座的诸位居士,我们刚刚所读的都是佛经,对不对?每一段都是佛经。里面所讲的不是我随佛讲的,全部都是释迦佛陀讲的,我只是随佛而说喽,我根本不会&&。在座的诸位念佛人,在座的诸位弥陀法门的行者们,我刚刚说的,你一定要记在心里。如果你没有弄清楚,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很多人会讲你,你是修小乘的,因为你每天都在念《弥陀经》,《弥陀经》里面讲的只有五根、五力、七菩提支、八圣道分。如果有人跟你讲,这里讲的就是讲小乘的四圣谛,如果你没有弄清楚,你怎么跟他说明呢?你如何告诉人家你不是修小乘的呢?中国的祖师,就是弄不清楚印度的情形,所以这些念佛的祖师,一天到晚《念阿弥经》的这些弥陀祖师,面对小乘的质疑,被人家讲,到极乐世界的就是消极避世的小乘人!所以只好,用回向偈来,以表心迹。哪一个回向偈呢?回入娑婆,广度有情,为了什么样念这个回向偈?因为被人家指你为小乘人嘛。十方佛渡无量无边,难道一定要回到这里来?我说这个,大家听得懂吗?求生极乐世界难道一定会回到娑婆世界来吗?有众生的地方,就可以渡众生,不分东西南北的。我说的,你们听得懂吗?听得清楚吗?如果以后有人说你是小乘人,你弄得清楚吗?阿弥陀佛,消极避世,一直是念佛人心中的痛。  好,我们现在呢,来看这个&&今天的讲义少了一章啊。下面没空了吧。那少了一章是很重要的,讲的是AMIDA,阿弥陀佛的意思。这个讲义本来我引了很多的这个梵语,梵语的它语言的结构来说明AMIDA,它的意思。那我现在用讲的。阿弥陀,这三个字,梵语是AMIDA,MIDA,MIDA,这个MI,MI这个字呢,是数量的意思。DA,后面加一个DA,MIDA是形容词,变成形容有数量的意思,意思是有限有量的意思。那A的意思呢,是印度的一个语根,梵语里面的语言A,是梵语的一个语根,它是否定词,它是否定的,所以A放在MIDA的前面,就变成无量的意思。那么所谓AMIDA,基本上指的是无量的意思。那我们说阿弥陀佛,他有具备两个无量,就是光明无量,寿命无量。那无量光呢,我们昨天讲到了,最胜的光明,应该是智慧的光明。那这无量寿的意思呢,隐喻,似乎是不死的意思,意思就是不死。那AMIDA呢,在梵语里面,还有一个相关的字,就是甘露,甘露的意思。我们《往生咒》里面有一个语词,AMIYUDUO,AMIYUDUO就是甘露的意思,那AMIYUDUO的意思除了甘露的意思以外,还有一个不死的意思,不死。所以我们弥陀佛的名号叫AMIDA,那就是无量寿,不死的意思了。那在佛的名号里面还有一个名号叫做甘露王佛,听过吗?法师们都听过吧?那,怎么不死呢?佛家里面讲的,无生,则无死;有生,必有死。那什么是甘露法,让你达到不死呢?AMIDA,它既是甘露,又有不死的意思,所以,服甘露药,可以不死。  我们看今天讲义的第一章,就是下头的这一段经文,《杂阿含》的七百五十三经,这里佛陀谈到呢,这个有一个比丘叫做阿梨瑟吒,他问佛陀说,什么是甘露法?甘露就是AMIDA,那佛陀,释迦佛陀告诉这个比丘讲,甘露呢,是一个所谓界,一个世界的说法,我为要尽这个烦恼、尽苦的人,来说这件事情。那这个比丘问佛说,有没有道路,有没有那个轨迹,可以得到修习,可以得到这个甘露法呢?甘露法的意思就是什么呢?不死之法。也就是这个比丘问佛陀说,有什么方法修习可以让我得到不死的方法呢?他说,有啊,八圣道。修八圣道,可以达到不死的境界。好,那八正道怎么修呢?看第二页,《杂阿含》的七百八十五经,这段经文是很重要的,这段经文讲的是什么呢?意思就是说,如何修习圣洁的出生死轮回世间的八正道。要修出生世间的圣洁的八正道,都要跟四圣谛相应。这段经里面呢,分成八段在讲八圣道。那每一段的前面都有讲,圣弟子,苦,苦思维,集,灭,道,道思维。  那也就是说,你修每一个圣道之前,都要有四圣谛的正思维,才能开展出,出世间的正道。所以呢,弥陀国土,法音宣流,有没有说到八正道啊?有啊。有没有说到四圣谛啊?有四圣谛,有八正道,那这才是真正能出世间的甘露法。修了八正道呢,获得什么样的果报呢?我们看所谓,这段最下头,这页最下头的,《杂阿含》七百九十五经,我们看第三页。这段经文,佛陀告比丘说,有沙门法、沙门义,那什么是沙门法呢?他说,八圣道。那什么是沙门义呢?这个,贪嗔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也就是说,修八正道可以断贪嗔痴,可以断除一切烦恼,这个就是甘露法,所修的境界,可以断贪嗔痴三毒。我们再看下面,下头的这段经文,这是所谓《杂阿含》里面,阎浮提相应的第三经。那什么是涅槃呢?有人问舍利弗,什么是涅槃呢?那涅槃就是,贪嗔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这就是涅槃。那,用什么方法修习可以达到贪嗔痴永尽的涅槃呢?他说,八正道。那我们再看下头,下头的这段经文,这个阎浮提相应的第十二经。那什么是苦呢?所谓生老病死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那总说为五蕴苦,也就是在生死轮回里面有这些苦。那用什么方法断这些苦呢?八正道。所以佛陀说,甘露法叫八正道。依八正道修,可以断除贪嗔痴烦恼,可以断除生死轮回一切的痛苦,可以到达涅槃。那修八正道,可以离一切苦,所以极乐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呢?他说,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为什么无有众苦呢?八正道的力量。这样你们明白意思吗?那后面还有一个,但受诸乐,对不对?故名极乐,是不是?下头这段经文就告诉诸位,为什么叫做极乐。《杂阿含》的第四百八十五经,我们看下一页,就知道了,我们看下一页,那,这也提到啊,这个佛陀说呢,世间上有种种乐,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所谓四禅八定的,都有,所以呢,到非想非非想定。那佛陀说,还有一种定,超过非非想定的乐,那第一段的最后一行,那有什么超过非想非非想定的乐呢?他说,想受灭尽,身作证具足住。那,这时候佛陀紧接着说,这第二个呢,他说,如果有人这么说,沙门释种子唯说想受灭。名为至乐。此所不应。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说,修到想受灭尽定,是至乐是极乐呢,那佛陀说,这是不对的,那佛陀说,什么才是最&&最极致的乐呢?他说,离欲乐,远离乐,寂灭乐,菩提乐。什么叫离欲乐呢?远离对五蕴的贪爱。什么叫远离乐呢?远离生死轮回的束缚。什么是寂灭乐呢?生死灭尽。什么是菩提乐呢?见四圣谛,断生死轮回,成就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位,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这个意思。  在座的诸位,极乐世界,这么的庄严,这么样的殊胜,主要是靠,法的力量。那么这个甘露法呢,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我们看下头,六百零八经。佛陀说,甘露法除了八正道以外,还有一个叫四念处,那,四念处是甘露法。我们看最后一页,最后一页,这一段经文是,《杂阿含》的八百一十经,请大家看第二段,第二段所讲的是什么呢?修四念处,则可以圆满七菩提支,修四念处,可以成就择法、精进、喜、猗、定、舍七菩提支,可以修行圆满。那么七菩提支修行圆满,可以获得无上的正觉跟解脱。我们看最下头,我讲的,这个弥陀法门的真实义,就在下面。  于四圣谛平等正觉,断无明,这就是无量光。智慧的光明是无量光,依四圣谛的自觉修八正道,可以得到生死的灭尽,这就是无量寿,因为,无生则无死,所以,这就是不死的甘露,所以叫AMIDA。那么依四圣谛,修八正道,可以断了贪嗔痴,可以灭除一切众苦,所以叫做无有众苦。依四圣谛,修八正道,可以得到离欲乐,远离乐,寂灭乐,菩提乐,所以叫极乐。四圣谛,八正道是一乘法、一乘道,所以极乐世界有无量阿罗汉跟种种补处菩萨。见四圣谛,可以断无明,成就须陀洹,断三恶道,决定正向三藐三菩提,所以不退转。那么,十方诸佛都依四圣谛成就无上正觉,阿弥陀佛宣流法音,讲的也是如此,跟十方诸佛皆同,所以十方诸佛都赞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八功德水,就是八正道;有四色莲花,就是四圣谛;七重行树,七重罗网,就是七菩提支,所以让人向于无上正觉。  诸位,弥陀世界,以呼应世人所需求的为方便,以四圣谛、八正道为真实义,这是十方诸佛的一乘道,依此成就无上菩提,远离众苦,这就是极乐世界。我请问诸位,极乐世界在哪里?于法相应,即是极乐。好,我今天说到这里。
&【第三集完】&&&&&&&&&&&&
第四集:釋迦、彌陀共置之正法 - 四聖諦、三十七道品&请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我们今天晚上的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诸位要实相念佛,不做如是学习,是没办法的。我们先来讲AMIDA。那请大家看这个,化现跟十一的这第一个PAGE。那我们看到的第一个AMIDA,它这么是一个梵语的介绍。那我们看到呢,大家看呢,这个是,所谓的,无量跟光的结合的一个语词,就是,AMI,AMITIE,跟ABA,这两个音结合的。那原来的这个AMIDA的MI,语根是MA,就是印度语是数量的意思。那所以,下头我不浪费时间讲,所以意思就转化成为,加上一个A,就变成无量,啊,无量的意思。那,所以,佛陀,阿弥陀佛叫无量光佛。那下头呢,跟USE啊这个结合在一起,就变成无量寿佛。那这个呢,是第三个,叫甘露,AMIDA,叫甘露。那这有什么呢?有不死的意思,不会死。那我们从无量寿的意思,就引申为不死的意思了,那,也就是,达到不死的境界,或者不灭的境界。  那诸位,在这里特别要说明的,大家要注意听哦,如果你是用世俗凡夫的见解来看,所谓的不死不灭,就变成永生的意思了,就变成永恒不坏的意思了,这是世俗颠倒凡夫的见解。我们佛法是讲因缘法,从因缘法的内涵来看,有生,即有老病死,有生,即有灭。那从这个因缘法来看呢,云何不死?无生则不死,所谓生灭,则老病死灭,无生,则无老死。那诸位呢,这个在念十二因缘法的时候,就是这样念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那怎么样无老死呢?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这是佛法,佛陀说,他依此而成就无上正觉。所以当我们看不死之义,不能用世俗颠倒凡夫的见解来看。那如果,诸位看,不死就是永恒的意思、永生的意思,那就变成基督教了!在座的诸位,也有西方人,要了解佛陀所教导法的真义,所以AMIDA,甘露,不死药,让我们达到不死的境界,真正的意趣不是永生不死,世间没有永生不死的,如果有,那就是基督教的上帝了。  我记得,在台湾呢,我曾经碰到一个基督徒,他是,全家都是信基督教的,他已经信了三十几年了。他说,我曾经读过你们的《阿弥陀经》,跟我们的天堂是一样的嘛,只是哦,充满了异国情调,你们听懂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从亚洲的看法来看亭台楼阁,对不对?从西方人来看,充满了亚洲的风情。诸位,你们认为这个基督徒,他懂极乐世界吗?你们认为呢?他说跟他们的天堂是一样的,最重要的后面还加了一句话,如果你们的净土跟我们的天堂既然一样,我还是信上帝比较好,我信就可以去啊,你们还要念阿弥陀佛,念个半死,还不一定能去。诸位,是这样吗?你认为是这样吗?身为佛弟子,当然说不是,那你要说为什么不是啊!我们这两天就是告诉诸位,为什么不是。  昨天我们提到,什么是甘露法?八正道是甘露法。什么是甘露法?四念处是甘露法。四念处是七菩提支的念菩提支,也是八正道里面的正念,依四念处,可以圆满七菩提支。修行七菩提支圆满,可以成就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等一下,诸位会在经文里面看到。修八正道,也可以成就无上菩提,因为七菩提支就在八正道里面,所以极乐世界有八功德水,七重行树,七重罗网。那么这个七重行树,七重罗网,所谓的种种,这个出种种音,那微分吹动,七重行树,七重罗网,出微妙音,那么众生听了皆需念佛、念法、念僧,你们不是刚刚念了吗?诸位,八功德水就是甘露法,七重行树,就是七菩提支,那我们导向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导向无上正觉跟解脱的境界,断除生死轮回的逼迫,这就是不死的真义,这也是不灭的真谛,所以叫AMIDA。那么证得寂灭乐、菩提乐,是为佛陀所说的至乐,这是释迦佛陀所说的至乐,所以这就是往生极乐国土。  那请大家看这个,翻过来,今天,那这个昨天我们有讲,讲到第八,八功德水是八正道,四色莲华是四圣谛,七重行树、罗网是七菩提支,所以我们说,莲花化生,诸位,莲花化生是什么意思啊?莲花代表清净的意思,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说,众生从苦,在生死轮回的痛苦里面,从这里开始啊,可是呢,却到达灭苦的境界。就如同从生死轮回出发,可是却断生死轮回,花开见佛,莲花化生,这就是见四圣谛,成就正觉的法身,所以花开见佛,见什么?见不死的境界,AMIDA。不死,就是,不生则不死,&&,所以这叫做证得无生法,这就是莲花化生的真义。那我们看第九,四念处,八正道是甘露法,是阿弥陀佛。我们如果一心信持四念处、八正道,就能够断生死轮回,这就是一心不乱,持佛名号,那可以断生死轮回,成就正觉解脱,灭一切生死轮回的痛苦,得寂寞乐跟菩提乐。  在我们修学佛法里面有一句话,叫死亡之前的死亡,什么叫死亡之前的死亡呢?一般来所说的死亡,是这个生命的死去,那什么是生命死去之前的死亡呢?那就是断除迷惑跟贪爱,将生死轮回断尽,将颠倒凡夫的生命断尽,成就正觉,这就是活着的时候,亲自断除颠倒的生命,这就是死亡之前的死亡。所以如果能够一心信持四念处、八正道,这就是持佛宏名,一心不乱,获得正觉而解脱,这就是死亡之前的死亡,这叫临命终死,阿弥陀佛来接引,即得往生极乐国度。我在这里请问诸位,你觉得比较保险的是,死后往生,还是活着的时候往生呢?你们认为&&【活着】,死后才往生,如果不能去,你没的补救啦!来不及啦!如果呢,死亡之前往生呢,这,就是很实际的,所认识的人都知道你往生净土啦!你才能说服别人,得生净土,要不然,有没有去呢?我&&我不是要大家不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误会我所说的意思,我是教你们如何修的更好,修得更保险,修得程度更高、更深入,我说这些话是要令诸位增上的!  在台湾呢,那么有一位法师曾经跟我说一件事情,那他是泰国的比丘,那到台湾呢,住在寺庙里面,那寺庙里面呢,当然有做这个所谓的三时系念。那虽然他是泰国比丘呢,主持也叫他站脚,他根本看不懂中文,怎么念啊?他只会念阿弥陀佛。三时系念做完了以后呢,上头问他,问他说,师父啊,那我爸爸会不会到极乐世界去?这位泰国比丘这么回答的,你们要仔细听,你用你的智慧想一想,他的意思啊,他说,我又不是邮差,我怎么知道送到了没有!这个意思,不是说念佛不好,也不是说,求生净土不好,它是提醒你,用智慧去想,死后往生,你,如果不行,你是来不及的;死亡之前的往生,是可靠的。所以在座的诸位,佛还是要念,然后呢,法也是要修,那这样,不是保险吗?有的人认为,欸,师父啊,我业障深重修不起来,我告诉你,你有这个想法,就一定业障深重。你们听懂意思吗?有人叫你来,是让你念念佛、持戒,我业障深重今天没办法去;那有人叫你去,所谓的参加禅修,参加水陆,你说我业障深重没办法去;人家叫你去皈依三宝,听闻正法,你也说我业障深重今天没办法去,这个想法才叫做业障深重。我说你们听得懂吗?业障是知见带来的,这不是随佛说的,这是佛陀说的,佛陀说无明缘行,乃至有生老病死嘛,迷惑才是生死轮回最大的业障。  我们看第十二,佛陀这么说的,我们要修甘露法、四念处,要具备哪些条件呢?要先净其戒,要先持戒,要具足端直正见、直其见,这两个条件具足了,然后再修四念处这个甘露法,依四念处圆满七菩提支,成就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怎么净其戒呢?要守护六根,就眼耳鼻舌身意,那,面对色声香味触法呢,要呢,要守护根门,这就是不少善根,啊,六根对六境,不起贪爱系缚,这就是不少善根,啊,这就是不少于善根。听闻正法,端直你的知见,这就是最上的福德,所以这就是具足福德。然后呢?于眼耳鼻舌身意六入处,专精禅思,观察,眼对色,眼识生,注意听,眼对色,眼识生;耳闻声,耳识生,耳听到声音,耳识生起。六根对六境,而有六识生起,这根境识具足,叫做触。那么依此而有受,依此而有想,依此而有行。六根是色蕴,六识是识蕴,受想行是受想行蕴,这就是五蕴。从这样观察知道,五蕴是因缘生,如是禅观者,则知道五蕴是缘生无常的,见缘生无常则知道五蕴是苦,若是苦者则不生贪爱,离于对五蕴的贪爱,依此而不妄取五蕴是我,是我所。做如是见者,这叫做无明灭则行灭,达到这个境界呢,识不贪取色受想行住,识不贪取色受想行住呢,那这就是有灭。刚刚所谓不生贪爱,这叫做爱灭。不取着五蕴是我,叫取灭。识不贪,攀援四色受想行住叫有灭,那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那这就是所谓的,我见生死轮回如何起,我知生死轮回如何灭,依此获得正觉,这就是八正道的正见。依此正见而开展向于菩提的八正道。这时候行者明见四圣谛,已断无明,三结尽断,那么三恶道永尽,决定正向三藐三菩提,这叫不退转,这就是往生净土。所以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守护六根,这叫不少善根,具足正见,这就是具足福德因缘,那么专精禅思,那这就是持佛名号、一心不乱,这就是成就念佛功德。念佛的因缘,这就是《阿弥陀经》里面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彼国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无生老病死苦,无轮回的苦,但受诸乐,是所谓智乐、菩提乐,如是修行是名实相念佛。这就是临命终时,往生极乐,这是死亡之前的死亡,是真正的得生净土。  在座的诸位聆友们,你现在还活着,你有亲近三宝的因缘,你还能够听闻正法,好好的修行。我们华人有一句话说的好,求乎于上得乎于中,求乎于中得乎于下。意思就是说,你的目标定的很高,可是你得到只有中间的,你目标定在中间,你得到的就是下头的,多数的时候是这样。如果你只求临终往生,你可能往生不了,不小心就去不了,到时候,你们问&法师&说,去了没?&法师&说,我又不是邮差,我怎么知道送到了没有!那边也没有一个挂号盖啊,所以啊,我想告诉诸位就是说,好好的修行,如果诸位能够修持,戒定慧能够修持的好,往生可以去,不往生也没关系,为什么呢?见法者,何处不净土呢!渡众生,不一定要在哪里;成就无上菩提,也不必看风水地理。我这么说,大家明白意思吗?生前往生,死后往生,都是好的。  在这里,我跟大家说,一个我的经验。以前呢,我很喜欢拜八十八佛,大家拜过吗?啊,念八十八佛。那时候呢,我每天呢都有拜普贤菩萨,我很喜欢修普贤十大愿。我常常呢就是,这个晚上十点以后呢来读经,因为那时候没有人吵。我就是啊,这个所谓净手焚香,那么一心正念,专心的读经,经读完了呢,那我就静静的念,这个所谓八十八佛,那念普贤十大愿,我非常的投入这样的修行。有一天,我一样在这样的修行,那我念着念着,那因为我是对着佛像嘛,那时候是晚上大概十一点吧,我念着念着,我抬头往上看佛像,看着佛像呢,放出光明,非常亮的光明,整个房间呢就像这个白天的亮时的样子,那,这是什么呢?你们认为呢?我告诉诸位,有生之年,好好修,不要开口闭口,业障很重,被这个想法绑住你的思考,就是你最大的业障。应该做如是思维,在六道当中,我得生人道,在广大的人界里面,我有亲近三宝的因缘,在许多亲近三宝的众生里面,我六根健全,那么还能够听听闻法,受戒布施,我是福德现前的人,我应当勤行精进,不放逸,上求无上菩提,现前利益众生,精进不懈,直到所谓这一生的寿命结束,应当这样正思维,这就是消除业障最好的办法。不要开口闭口,自己业障深重,就自己怎么修都成就不了,不见得如此。
  诸位啊,如果法都不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自己这样做也叫别人这么做,我告诉你,让正法衰微的就是你,不是末法也让这种人弄到变末法。修弥陀法门不要走偏颇,能不能往生是一回事,可是不要做坏乱正法的事情。功德先没有显现,业障先现前了。诸位啊,我是苦口婆心的告诉你。好,现在呢,我们讲,今天的四圣谛。  那第一段经文呢,就是我们佛教最重要的,我可以称之为佛教第一经,这一段经呢,叫《转法轮经》,这一段说出了世尊,如何成就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那这里有所谓法轮三转,初转叫悟道,二转就修道,第三转,叫证道。初转的时候呢,佛陀是悟四圣谛的,这个是《杂阿含》的三百七十九经,这是大正藏的经嘛,这是南传《相应部》谛相应的第十一跟第十二经。那佛陀这么说的,所谓说苦集灭道四圣谛呢,那佛陀说,我本来没有听过,可是我自己正思维的时候,我生眼智明觉了,这就是佛陀讲他的悟道。佛陀是没有老师教的,无师自觉的。当佛陀正觉以后呢,还要一直修道。很多人以为悟道以后就圆满,那没有。我们一般人是无明,连悟道都没有。那同样的,一般人认为的,我如果路不知道,那我能到达我要去的地方吗?那当然是不行的。当你知道那正确的路是哪一条呢,这叫做悟道,那,可是这时候到达目的地了吗?还没有。那这时候,要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这时候要修道,然后到达你要到的目的地,这叫证道。要经过这三个步骤,佛陀也是这样。我们看第二段,第二段佛陀这么说的,他说,苦圣谛,知当复知。意思就是说,我知道五蕴生死轮回是苦,我知道了啊,完了以后呢?我时时刻刻不能,不能忘记这件事情,要更深刻的知道。那么生死轮回苦的原因,知道了以后要断。那什么是生死轮回的原因呢?叫做无明,跟对五蕴的贪爱。生死轮回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无明,跟五蕴的贪爱。那么断生死轮回苦呢,知道了以后呢,要证得,啊,要证得生死轮回的灭尽。知道有生死轮回的灭尽,知道,并且要证得。那么向于生死轮回灭尽的正道呢,知道了以后呢,应当要修,啊,这就是所谓的法轮二转,这就是主要是修道。那法轮第三转就是讲佛陀的证道,他说,生死轮回是苦,已经知道了,并且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娑婆世界的六道众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