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军人军人外出能穿军装吗拍照违法不?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不是军人穿军装犯法吗?最近,李晨少校空军的军装照片被传开。后来澄清原来是拍摄电视剧的剧照。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表示,李晨不是军人穿军装是否犯法呢?会怎样判刑呢?不是军人穿军装犯法吗?很多人觉得,普通人穿军装如果没有佩戴徽章和肩章这样代表军衔的东西是可以的。但其实不是这样。普通人穿戴军用衣物属违法行为。普通人穿军装会怎样判刑?非现役军人穿着现役军服是违反相关法规的,但你只是穿着未佩戴标志服饰的作训服且不做其他用途,当然不能构成刑事责任。《军服管理条例》第九条:现役军人以及依照法律、法规和军队有关规定可以穿着军服的人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穿着军服。军队警备执勤人员应当加强检查、纠察,及时纠正违法穿着军服的行为。影视制作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演艺人员因扮演军人角色需要穿着军服的,应当遵守军队关于军服穿着的规定,不得损害军队和军人形象。非拍摄、演出时不得穿着军服。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热门游戏相关新闻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增强军人职业荣誉,首先让军人外出能穿军装
导读:文 | 战士和孩子
大龄军官老A在西北老家举办婚礼前拿出那套封尘已久的礼服,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天天在部队穿军装还没穿够啊?”老A的表情很复杂,给妻子讲了个故事:以前每次休假回家前,父母总是要在电话里反复叮嘱一定要穿着军装回来,我每次都穿着便装一身轻松地回家,也懒得跟父母解释。后来,老父亲噙满泪水地说:“娃呀,让你穿着军装回来就那么难吗?街坊邻居只知道你高中那会学习成绩好,后来就再也没见着你了,他们都问我,是不是你学习学傻了,锁在家里不让出去了呢?”我恍然大悟,父母的“军装梦”竟然淳朴
文 | 战士和孩子大龄军官老A在西北老家举办婚礼前拿出那套封尘已久的礼服,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天天在部队穿军装还没穿够啊?”老A的表情很复杂,给妻子讲了个故事:以前每次休假回家前,父母总是要在电话里反复叮嘱一定要穿着军装回来,我每次都穿着便装一身轻松地回家,也懒得跟父母解释。后来,老父亲噙满泪水地说:“娃呀,让你穿着军装回来就那么难吗?街坊邻居只知道你高中那会学习成绩好,后来就再也没见着你了,他们都问我,是不是你学习学傻了,锁在家里不让出去了呢?”我恍然大悟,父母的“军装梦”竟然淳朴到幼稚,弱弱地解释:“部队有规定,回家不能穿军装。”这下好像戳中父亲猜忌的神经,全身发抖、嗓门巨大:“胡说八道!这身军装是你自己点灯熬夜考来的,不是买来的、不是偷来的、不是骗来的,部队怎么不让穿了?你在部队到底有没有好好干工作啊?你自己带回来的三等功喜报是不是假的?……”老A的妻子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婚礼那天,军礼服、白婚纱,特别耀眼。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老A代表了在基层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广大青年官兵,妻子代表了对军装没有特殊感情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市民,老父亲代表了对军装热爱、依赖的老一辈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邻居代表了对军装越来越陌生的广大人民群众。无独有偶,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前的历次战争中,埃及军队均被以色列打败。埃及老百姓常常羞辱士兵,因此埃及军人上街都不敢穿军服。那么问题来了。老A休假回家为什么不穿军装呢?表面上看,是纪律的约束。现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军人非因公外出应当着便服”。追溯到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解放军内务条令修改,军人非因公外出应着便装,这样规定是为了减少着军服人员在社会公共场所的流动量,以维护我军的良好形象。一项制度,且作为条令的形式产生,一定有它的背景和缘由。改革开放初期,在探索性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价值观发生位移,逐渐弱化了对军人职业的社会认同;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经商活动,其中一些不当的行为影响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和平思想过剩,“酒绿灯红”和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军队消极保安全等等。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军人的自我认同、家庭认同、社会认同不断弱化,荣誉感自豪感不断降低。进入21世纪,为进一步维护军队形象,才有了“军人非因公外出应当着便服”的纪律规定。十几年来,绝大多数单位特别是基层部队,都以“军人非因公外出不得着军装”“军人外出不得着军装”从严落实。毋庸置疑,这项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引导、引发了一些不良思想和现象。比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军人与军装的违和感。助长了“能不穿军装就不穿军装”的思想。某军校教员感慨:“每学期前几次上课都要严厉强调军人学员必须穿军装的要求。”一名老班长L获准休假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里里外外把军用品全部换掉。刚入伍的大学生战士不理解,L回过头问:“现在,你还敢穿着军装上街吗?”随便去采访一名军人,问他穿着军装走在大街上有没有一种莫名的不适,如果没有,那他八成是个赵茂林式的假军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人民群众与军人的亲和感。解放军服饰形象曾经是最革命、最宝贵、最纯洁、最可信任的象征,那时候所有的制服都叫“解放军叔叔”,现在的小孩子偶尔见到军装脱口而出喊“警察叔叔”。只有高大上的军人形象,见不到生活中的军人,没有了军人为老百姓“让位子、抱孩子、捡票子、推车子、挨棍子”的点滴鱼水情,人民群众也就没有了对解放军的亲和感,难免会有很多误会、误解,甚至仇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军人的责任感。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符号互动论认为: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规定了人的社会行为,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军人就是正义、勇敢、担当的主角,军装就是他们的符号,穿着军装更加有责任感、更加容易见义勇为,穿着便装的军人则责任感不同程度的降低。事实上,有的官兵外出遇事绕道走,啥事都敢干,啥地方都敢进,因为他们穿着便服,不在老百姓的监督下,所以心里也就少了一些顾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军人的荣誉感。70年代,人们形容军装的流行“狂不狂,看米黄”,而现在官兵们“不敢穿军装出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们不能像德国历史上军国主义思潮下的军队崇拜症,也更不能有现在的“军装恐惧症”。《英国陆军皇家后勤部队军官着装手册》规定了正式场合、营区、晚宴服等着装规范,并没有非公务不得穿军装的要求。《美国军装着装指南》只规定了各种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这其中还特别规定了参加社会活动时着军服的规范,通过着装体现出与美国陆军军官身份相符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一位战友的父亲说:“我们那时候的条例条令规定,战士外出、探亲等,都必须着军装,而且军容必须严整,有纠察队随时上街巡逻,如果发现谁改穿了便服,那是要拉回去关禁闭的。”如今,有的单位一年四季穿迷彩,军装成了工作服;有的领导规定,一律不得着军装外出;还有的干部直截了当地教育官兵:“穿上便装,莫管闲事。”自豪感、荣誉感当然无从谈起,反而多了几份负担、顾虑。不仅如此,更让人忧虑的是,曲解条令的错误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军人道德规范等都格格不入,当理论灌输与实际行为相悖的时候,更容易引发思想混乱、信仰崩塌。习大大说,要建立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以更好凝聚军心、稳定部队、鼓舞士气。关于上述讨论的军装,虽然是一个极小的问题,但也折射着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大政治。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是大政工的大课题,牵扯到方方面面,我们能做的就是:第一,在恰当的场合,积极倡导官兵自觉自信自豪地穿着军装。第二,建议完善《内务条例》,制定详尽具体的《军服着装规范》,保证官兵正确合理、自信自豪地穿着军装。
热门评论5楼3楼4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军人穿军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