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不愿意易地扶贫搬迁迁

易地扶贫搬迁要注意“四不忘” - 原创评论 - 遵义文明网
主办单位: 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
遵义市文明办 中共遵义市委讲师团
您现在的位置:&>&&>&
易地扶贫搬迁要注意“四不忘”
&&& 8月22日至23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贵州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特困地区民生福祉的重点关键。(《贵州日报》)如何搞好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笔者认为要注意“四不忘”。
  不忘用政策引导百姓搬迁。对于一些边远贫困地方的中老年人来说,尽管很贫困,但对于搬迁还很不愿意。因此基层政府要努力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一要讲清搬迁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二要通过算账、比较让他们明白搬迁对于整体开发、环境保护、居住安全、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好处,达到主动搬迁的效果;三要通过热情耐心的动员,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优惠政策讲清楚,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不忘培养农民搬迁后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许多人的实际困难,达到了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但在农村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愿自己努力改变贫困面貌,反倒爱等国家的政策一次次倾斜。因此扶贫的同时勿忘扶志,必须逐步培养他们通过诚实劳动脱贫致富的精气神。一要积极为他们搬迁后劳动就业创造条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就近就业机会;二要积极为他们就业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三要持续关注和跟进他们的就业,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不忘引导搬迁后的农民厉行节约。曾有一些因占地赔偿一夜暴富的农民,因不懂计划和节约,结果导致不久又返贫。因此一要加强引导,告诫大家不能吃老本,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二要引导大家远离赌博和高消费,崇尚节俭;三要引导大家做好防火防盗防骗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不忘引导农民朋友改变生活习惯。搬入新区后,有些人还保持着鸡鸭鹅狗等敞放的习惯,对垃圾废水的倾倒也很随便。因此要设法引导其尽快融入社区新生活。一要引导大家继续保持互帮互助、见义勇为的美德;二要引导大家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三要引导大家追求新的健康生活方式,摈弃酗酒、熬夜打牌、喜欢吵架等坏习惯。(巩章玉)
责任编辑:罗 湘江
| 版权声明 |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南京路28号市委大楼 咨询电话:0,8620612
邮编:563000Copyright(C)遵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政策支持 机制创新 产业支撑
广西&五年扶贫搬迁贫困人口100万(打好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刘华新&&赵&&鹏&&刘&&波&&庞革平&&谢振华
日21:13&&来源:
  广西田阳县有个尚兴村,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老支书莫文珍的带领下,用10年时间陆续把全村220户1300多人,从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山深处整体搬迁到右江河谷,在荒地上种植芒果,发展副业,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移民新村。  “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群众斩断穷根的有效途径。”自治区主席陈武说。搬出来、富起来,是广西脱贫攻坚的可行之路,但五年搬迁100万人口,涉及13个市79个县,也是其中“最硬的骨头”。去年10月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连续召开4次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各级各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打酱油的钱,也可以买醋”  从县城开车十几分钟,一大片被称之为“生态民族新城”的首期40栋公寓楼,齐刷刷地“支起”了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新城区的框架。3年前,一得知这个“民族新城”项目,来自下河村考下屯的苏兴锦就向亲戚借了些钱,加上政府补贴的9.6万元,买下了这套房子。首期的“民族新城”售价为每平方米1380元,县政府每平方米补贴400元,实际售价为每平方米980元。  怎么会有两种补贴呢?这还得从大化县的历史说起。因为要开发红水河电能,1988年大化县成立,全区最早的扶贫搬迁也从这里开始。随着3座水电站的建成,2012年大化在全区率先启动“城镇化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试点,新城项目由此而生。  新城项目规划总面积3158亩,建筑面积380万平方米,计划安置1.5万户6万人。2013年和2014年两次被列为全区性重大项目,但总是没动静。为何?没钱、没地。  “其实也不是没钱、没地,只是不能用、不给批。”大化县常务副县长黄碧海解释道。先说用钱:按照现行制度,县域发展多依靠向上申报各种项目而获得资金支持;但为确保专款专用,这些随着项目下来的钱,不能随便跨项目、跨区域使用。再说用地:因为要调整规划,就得逐级上报审批,“我们算过,这个项目即使所有条件都具备,正常程序走下来也要215天。”  散落于各个项目的钱,要提高使用效益,就要整合;正常程序下反反复复审批,要提高程序效率,就要简化,但这都不是一个县能解决的。  创新,就是在无路中找路;改革,总要在担当中突破。2014年2月,挂点新城项目的自治区领导在多次考察后作出批示:“打酱油的钱,也可以买醋。”10年前从福建来广西投资房地产的蔡旭荣,对这句话的印象尤其深刻。  观念更新了,政策也到位了。2015年,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达到广西。广西将此细化为根据全区不同区域,分别给予易地扶贫搬迁户每人1.9万元、2.1万元、2.4万元的补贴。县里所有建设项目的“酱油钱”,可以用来买扶贫搬迁这瓶“醋”,“民族新城”项目终于靠改革闯出了新路。  2016年7月,自治区政府出台80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资金范围为国家级20类、自治区22类。通过整合,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与此同时,广西还组建了广西农投集团作为省级投融资主体,有易地搬迁任务的79个县也都成立了各自的项目公司。“不仅能买醋,希望还能再买米。”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期待更多……  “卖出鸡和鸭,培育新产业”  有道难题在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民安村村主任蒙绍斌脑子里转了好久:民安村地处石漠化山区,自从搬到“福民新村”后,头等大事就是得给村民找个“新营生”。可村里、镇里没什么产业,最后,老支书提醒了他:老祖宗不是还传下来过养牛吗?于是,依靠着挂钩单位赞助来的30万元,蒙绍斌和其他15户养起了牛。  祥周镇到今年已经搬出来341户1359人,想养牛的也越来越多,可赞助来的钱毕竟有限,蒙绍斌又“没招”了。好在田东县是“有招”的――2008年,田东成为广西唯一的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找钱、用钱,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机制。此前,全县已对8.8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级、成立助农担保服务公司、刷卡就能在村中直接领取贷款。易地扶贫搬迁开始后,不仅比其他地区新增了一项“新建或购买住房、不超过10万元、3年内全额贴息贷款”,而且还为全县建档立卡的1.2万授信贫困户,预备了每户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计划。  2015年,蒙绍斌的养牛事业“升级”了,“祥周农民养牛合作社”正式成立,实行“合股共养、集中管理、按户分红”方式。养殖者扩大到68户,仅去年就卖出了20多头牛,凭此脱贫了15户。  “增收的路子千万条,产业扶贫是第一条”。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蒋家柏对这句话的解读就是:要把扶贫小额信贷当作突破口。在今年6月的全区脱贫摘帽推进大会上,广西提出要在今年完成今明两年300亿元以上贷款发放。  不仅是“有钱发”,还得“会花钱”。按照田东县的改革探索,把从中央到县四级补助资金折股量化后直接补助给龙头企业、经济能人、合作社,让易地搬迁贫困户增加一块资产性收益。目前,田东县累计成立各种涉农产业合作社355个,位居百色市第一位;53个贫困村中的每个贫困户,都至少得到一个合作社或一个种养大户或一家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  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水口居委会主任农小强用的也是这个招数。水口紧邻越南,为扶持边民发展边贸,政策允许当地0―3公里内边民凭边民证每天每人享受8000元以内免税边贸。2015年9月,农小强组织成立“水口边民互助组”,把3000多人以屯为单位分成95个小组,进行了专业分工,一支农产品“边贸大军”迅速成形。  “卖出鸡和鸭,培育新产业。”这是田阳县代县长黄国哲的更大设想。在此轮易地扶贫搬迁中,田阳县不仅要解决本县3万多贫困人口安置问题,还要承接隔壁凌云县1万人的易地搬迁。  用资源换资本,用资本建资产。田阳县的最大资源就是毗邻百色市,借此优势,田阳出土地、百色出项目,全县形成了建材工业区、铝产业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和农民创业园“一区三园”的产业格局。同时,引入民间资本,总投资35亿元兴建了总占地1500亩的田州古城文化园,一期500亩已建成。“经测算,如果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产业、文化产业园这3个项目进一步推进,至少还能够提供4万多个用工岗位。”黄国哲说。  “干部脱层皮,群众脱掉贫”  涉及13个地市79个县(市、区),5年搬迁100万人,还要前期搬得出、后续有发展。无论怎么看,这题都很难。  成非常之业必行非常之举。为了确保如期保质地完成,广西出台了三项落实制度:一是通报。定期通报各市、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进度情况。表扬类,文件为红头;批评类,文件为黑色。二是督查。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抽调若干人员组成暗访组,每天不打招呼、不找干部,直接进村进户,随机抽查。三是协调。每周四定时接收各地汇报,内容为“必需区级才能协调解决之问题”。至7月底,全区已通报3次、协调解决问题40多个。  “只有干部脱层皮,群众才能脱掉贫。”杨龙文上任才数月,已将这一观念烙刻到全县每名干部脑海中。大化县80后瑶族女干部唐艳,今年初被从县城附近的六也乡,调到偏远艰苦的雅龙乡任党委书记。为了工作,唐艳把母亲和女儿一起带到乡下。说到不满周岁的女儿,唐艳说:“将来把我这段经历,当作教育她的资本。”  不仅要肯“脱皮”,还得敢“扛雷”。田阳县洪坡镇双达村覃志明当了15年村支书,也受了15年的苦和累。地处喀斯特地区,“引水水漏光,存粮鼠吃光”,全村296户守着539亩地,年年吃不饱。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跑光了。“要能走,我就带着大伙一起走。”老覃发誓……  2013年,机会来了。靠近县城的田州镇凤马村村支书张建新告诉覃志明,他们村正在搞新农村建设,空出一片58亩地,“你愿不愿意全搬到我们这来?”两人各自回村一商量,以每亩12万元成交了。在当时,这种私下变更规划的事,可是件违规之举。“大不了拿我一个人问责。”老覃这一豁,带动周边4个村,也都采取了这种“自我易地搬迁”。田阳县委、县政府并没有“一棍子打死”,因势利导,反过来一方面调动国土、建设等部门帮这几个村重新规划、合理设计;另一方面又主动向上协调申请报批。如今,这种方式已在田阳县解决5000多人的易地搬迁。  从广东佛山创业回来、如今落户在大化县“农民工创业园”的黄兰玉,在家乡投资办起了玉华制衣厂,用工达到100多人。“县里给我免除租金、免费培训、优惠税费,如果能再敞开更大的政策之门、促成更多配套企业回来,易地搬迁出来的丰富劳动力,就会从最大的劣势,变成我们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现阶段,大化农民工创业园已引进、培育小微企业25家。7月18日,自治区发改委公布2016年全区投资计划,4900亿元总投资中将计划引入1260亿元民资,参与728个重大项目。
  《 人民日报 》( 日
(责编:孙博洋、夏晓伦)出自 MBA智库百科()
  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对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低劣等不具备生存条件和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的贫困群众,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在的统一组织下,搬迁到生活和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实行有计划的开发式移民,通过开垦宜农宜林荒山荒地,依托城镇和产业发展等易地安置。
  扶贫开发工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全面建成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尤其是1986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彻底改革,确定了的方针,并成立专门的扶贫工作机构,安排,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就是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
  在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生存的地方,传统的帮扶式的支持难以解决这部分群众的脱贫和发展问题。同时,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相互制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难以改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另一方面,人们的活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持续性破坏。如何实现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成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台的初衷,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于2001年开始试点并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把这部分贫困人口搬迁出来,通过改善迁入地的生产条件,创造发展条件,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打下良好基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于从总体上减少贫困人口,促进“老少边穷”、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搬迁安置模式,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笔者在中发现,该政策实施中存在出现偏差,导致扶富不扶贫;资金拨付不及时,大量资金长时间滞留;工程建设、搬迁计划进展缓慢;未经批准擅自调整搬迁对象、安置地点、建设标准等问题,亟待完善。
  (一)地方政府脱离地方实际,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甚至出现扶富不扶贫的情况。国家在易地扶贫搬迁指导意见中要求各地方政府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搞包下来和一刀切的做法。但是,在实际执行政策过程中,个别地方政府还未改变传统思维,重视面子工程、,未充分考虑贫困人口的实际状况,不切实际提高住房建设标准。
  (二)资金拨付不及时,大量资金长时间滞留。,地方政府对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资金拨付未实现,环节过多(--项目主管单位账户-施工单位账户)。个别地方由划转财政专户时间在3个月以上,由财政专户拨付项目主管部门基建账户时间在6个月以上,大量资金结余在财政基建专户,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工程建设、搬迁计划进展缓慢。为了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各省均编制了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管理办法,明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按照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的目标执行。从实际工程建设进展看,工程建设、搬迁计划执行进展缓慢。
  (四)不经批准擅自调整搬迁对象、建设标准等。按照国家和各省的规定,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中,不得擅自变更计划和建设内容,如确需变更,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审计中发现,基层地方政府执行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和方案不严格。
  一是缺乏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细则或办法。近年来,国家虽然逐步加强了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更是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但都是大方向的指导意见和原则上的规定,各地方政府在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这也是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易地扶贫政策时重资金、轻项目,重申请、轻管理,前期准备工作开展不充分,尤其是安置用地、耕地置换等未顺利开展,造成“钱等项目”的情况。三是地方政府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中的职能未理顺,仍存在“包下来”的思想,人为增加了搬迁成本,一刀切的补助发放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家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四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对象核定不准确,非政策对象纳入实施对象,导致搬迁成本超过搬迁意愿,是工程建设进度、搬迁计划执行缓慢的重要因素。
  了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到实处,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的,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国家主管部门应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情况,尽快出台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为地方执行政策提供更明确依据。各地方政府也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执行符合当地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效果。
  二是地方政府要转变,改变“包下来”的思想和“一刀切”的做法,从地方实际出发,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和积极指导搬迁人口住房建设标准、设计方案、补助发放标准等;主管部门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审核监督工作,对易地搬迁与就地扶贫政策充分论证,宜迁则迁。
  三是地方政府应积极协调解决好搬迁安置过程中土地调整变更、、子女入学、医疗社保、、、、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制定土地、、等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3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16页& 2页& 51页& 51页& 2页& 3页& 7页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15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易地扶贫搬迁"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来凤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启贫困户新生活
&&&&&&&&&&&
&标题作者智能&&
>>>>>>>>本页
年底要住新房了 喜悦写在每个人脸上来凤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启贫困户新生活
恩施新闻网  日10:19
本报记者曾维明 通讯员杨建华
  编者按
  精准扶贫,对许多边远贫困户和无房户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易地扶贫安置。截至目前,全州现存未脱贫65.1万人,全州共统筹整合财政资金116.35亿元,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4.67亿元。
  这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自今年8月起纷纷开始建设,目前情况如何?哪些人搬进了集中安置点?他们搬进安置点后,如何生存和发展?
  10月底,本报聚焦精准扶贫中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故事,多名记者深入各县市实地采访,挖掘易地扶贫安置点中的精彩故事。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讲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故事,敬请关注。
  [本期导读]
  易地搬迁,对许多人来说,老家难舍。但年底就要搬进新房,却又是喜悦。
  眼下的来凤,4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都正紧张地忙碌着。年底,这批新房都将建设完成,贫困户们将在新年前“拎包入住”,开启他们的新生活。
  喜悦写在贫困户的脸上。精准扶贫,改变了这些贫困户的居住条件;针对每个家庭,当地政府又想出了不同的致富办法;稳定的收入,才能让贫困户稳得住和增加收入。
  对贫困户而言,易地扶贫搬迁,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在建的易地扶贫安置点,新房封顶了
一名工人正在为安置点新建的房屋安装琉璃瓦。
  10月底,来凤县大河镇碧泥湖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上,房间内的水电工程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忙着给房顶加盖琉璃瓦。按照正常工期,还有10多天即可入住。
  据了解,这里将居住11户37人,每个人享受的面积是25平方米。记者注意到,这些房屋大多都是一室一厅,一个卫生间和一个厨房。卫生间和厨房均为8平方米左右。
  11户3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2人,9个小孩。为了让这些人留得住,当地政府还特地安排了500多平方米的公共活动区域,让他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64.3万元,住房11栋,能满足11户人家居住。一工人说,这些房子的修建标准高,每栋房屋都是钢筋混合柱支撑房屋,即使遭遇地震都不会塌。
  当地村民洪业厚说,我们每天都来看,他们的房屋构造柱有很多,比我们家的房屋质量都要好。水泥、砂浆等都用的“上等货”。
来凤县大河镇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上,一排排房屋主体结构已经成型。
来凤大河镇集中安置点效果图。
  村支部书记洪业全说,我们几乎每天都到现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还专门成立了义务监督组,以搬迁户为主,每天都到现场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立即汇报。施工方也清楚这个项目的分量,不敢马虎。从8月20日开始动工,每天都倒排工期,11月底可以交付入住。眼下,房屋封顶盖瓦后,就将进入房屋内装修阶段。
  负责该项目的大河镇宣传委员冯建华介绍,该安置点占地5亩,紧邻大河集镇,安置房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配套工程还有绿化、娱乐健身设施及路灯等市政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搬迁安置户的幸福小区。
  58岁的村民郑友权每天都来工地“视察”,因为这里有一栋房屋是属于他家的。看着即将竣工的新房,郑友权特别高兴。
  这些即将搬进来的人,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些贫困户的故事让人心酸
  即将搬进新居的贫困户,也被公示在村里。这些即将搬迁的贫困户是获得了村里的认可,并逐级上报,才有资格享受易地搬迁集中安置。但是,他们的故事听上去总是让人心酸。
  多年来,郑友权几乎都是租房住,祖上传下来的房子早就塌了。妻子是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我媳妇是聋哑人,还智力低下,全家生活就靠我一个人。幸好有个女儿,可是女儿长大后,也外嫁他乡,生活也很清苦。”郑友权说,他在大河集镇上靠配钥匙为生,每天能糊口就不错了。
  郑友权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担忧,幸运的是,政府每月给予其一定的低保,勉强能维持生活。可对于未来的生活,他没有多少希望。
  邓梦菊44岁,身高不足1.3米,她的丈夫今年已去世,10多岁的儿子不幸摔伤,10多岁的女儿还在读初中,家庭基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低保成了她家每月的“保命钱”。
  邓梦菊家的田地里种植的全是土豆和玉米,没有任何经济作物。一栋土墙屋,被鉴定为D级危房,随时都面临垮塌的危险。
  莫易城和莫易培兄弟俩都是残疾人,两人50多岁,均未娶妻。两人都身患残疾,家住距离集镇12公里开外的地方。兄弟俩主要靠种植玉米为生,住在祖上传下来的吊脚楼里。吊脚楼年久失修,已成危房。“这样的家庭要想改变生活现状,真的是难上加难。”洪业全说,幸亏国家有这样的政策,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
  62岁的洪永进外出务工10多年,最近几年才回老家。因文化水平不高,务工时也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他回来的时候,4个荷包一样重,口袋里没有一分钱。”洪业全介绍,回来后,洪永进靠在集镇上贩卖各种土特产维持生计,生活实在太难了,而家里的老房子也早就垮塌了。幸亏他的兄弟们周济他,让他能吃上饭,不过总吃大家的,他自己也不好意思。最关键的是,他还没有地方住,只能偶尔租房或者到处混。
  贫困家庭的故事总是让人感慨和唏嘘,集中安置点让这些贫困户有了一个新家。
有了住的地方,他们又该如何生活?
  产业发展让这些贫困户留得住能致富
  当初宣传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政策时,许多贫困户都有“疑惑”。“我是不相信这样的政策,就好像天下掉下个馅饼,哪有这样的好事?”郑友权说。
  看着项目逐渐落地,项目建设开始,施工方进驻,房子慢慢修起来……事实胜于雄辩,郑友权相信了!
  不仅是郑友权信了,其他的搬迁户也信了。“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就不会贫穷。我们村发展的产业,就能够帮助这些贫困户就业。”洪业全说。针对11户37人搬进集中安置点这一事实,当地政府首先分析了搬进来的人的具体情况,11户中有9个小孩,他们要继续读书,有基本劳动能力的只有16人。如何让他们留得住,能致富?
  “我们镇目前有7000亩茶叶基地,今冬明春准备发展8000亩茶叶。在我们村辖区,也就是离这个安置点不到100米的地方,凤强茶叶企业就建在那里。这12户,有劳动能力的都在凤强茶叶企业上班。我们已经和企业商量好,优先录用这些安置户。茶厂能安置5人。11户中还有6户可以实现自己就业,他们在集镇上做生意,能满足基本生活,我们还在这个小区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专门为小区服务。这样一来,这些人就能脱贫了。”冯建华说。
  “还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们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实惠。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居住问题,还解决了我们的生活问题,真的是适逢盛世。”郑友权感慨道。
  冯建华说,这个集中安置点让搬迁户“拎包入住”,安排了专门的生活娱乐场所,让每个家庭都能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实现他们的家居梦想,解决他们的生活大难题。
  搬迁户洪永进说,这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政府为他们想到了。用感谢都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心声,只能更好地生活,才能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激,“政府不仅让我们住进了新房,还让我们能更有尊严地活着。”
(网络编辑:向磊)
来源:恩施晚报
生活信息&一网打尽&&
本土网购&应有尽有&&
| 恩施日报社 恩施新闻网 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镜像&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地扶贫搬迁整改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