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科研机构的加权多重要素评价矩阵评分包括哪些要素

新能源发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_甜梦文库
新能源发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硕士学位论文 新能源发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姓名:贾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孔峰
华北电力人学硕十学f{7:论文摘要摘要根据世界能源的紧张局势及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在分析了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对“中国电谷”部分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本文根据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分别建立了太阳能发电制造企业和风能发电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定模糊层次 分析法及逼近理想点法建立了对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英 利公司2004年至2008年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该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提高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措施。关键词: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模糊层次分析法,TOPSIS综合评价 ABSTRACTIn view of the energy cri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present situation,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nd concretely investigated and researched several enterprises of‘Electric Valley of China’.Basedonthe characteristicof new energyof which was about solar power generation,two index systems were established,one the other of which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nd was wind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Two methods: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ng and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to Ideal Solution were applied t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t last,the evaluate modelwas illustrated through the example of Yingli Green Energy Holding Company Limite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from 2004 to 2008.On the basis of those quantitative results obtained some lac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y,then pointed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f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re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put forward.JiaYu(Business Administration)Directed by prof.Kong FengKEYWORDS:newenerg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FAHP,TOPSIS 华北电力人学硕十学f{7:论文摘要摘要根据世界能源的紧张局势及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在分析了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对“中国电谷”部分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本文根据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分别建立了太阳能发电制造企业和风能发电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定模糊层次 分析法及逼近理想点法建立了对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英 利公司2004年至2008年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该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提高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措施。关键词: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模糊层次分析法,TOPSIS综合评价 ABSTRACTIn view of the energy cri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present situation,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nd concretely investigated and researched several enterprises of‘Electric Valley of China’.Basedonthe characteristicof new energypower generation,two index systems were established,one of which was about solar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nd the other of which was wind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Two methods: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ng and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to Ideal Solution were applied t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t last,the evaluate modelwas illustrated through the example of Yingli Green Energy Holding Company Limite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from 2004 to 2008.On the basis of those quantitative results obtained some lac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y,then pointed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for new energyarepower generation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put forward.JiaYu(Business Administration)Directed by prof.Kong FengKEYWORDS:newenerg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FAHP,TOPSIS 尸 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新能源发电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 价研究》,是本人在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本人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北电力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 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虹日期:堪!12:鉴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华北电力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①学校有权保管、 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③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④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 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⑤同意学校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涉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呶迭。导师签名: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1.1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成 败的关键在于它的竞争优势,即其拥有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不在于它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谁能在技术开发、产品制造以及市场流通中领先对手,谁就能抢占更多的制胜先机,而技术创新正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可见,技术创新 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 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由此可见,企业走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之路是顺应历史潮流, 符合国家政策的,这也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进程相一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 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这是在我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洁净、环保、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逐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进行替代, 以缓解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是必然选择。践行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发风电、水电等 可再生能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正成为电力行业的自觉选择,新能源的利用技术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环保、洁净的新能源以及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更是发展替代能源的龙头产业。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在能源这一重点领域中,优先主题包括:工业节能,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规划纲要中还明确提出:至1J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我国 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达到16%。《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节约优先,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2006年1月l1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可再生能源法》在我国正式实施。此外,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已经并且即将出台的配套实施细则一共有12条。这些实施细则从产业发展指导、电价、总量目标、 财税补贴、专项基金、并网发电等各个细节方面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予以支持和 细化。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大会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生 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发可推广节约、替代适应推广的先进适应技术,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保护水和土地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顺应时代要求,保定市最近两年全力以赴发展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发展太阳能、风能设备制造业,努力打造“中国电谷”,并启动了“太阳能之城”建设工程。“中国电谷”,就是以电力技术为基础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企业群和产业 群,保定高新区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内聚集了包括天威英利、中航惠腾、华 翼风电等为代表的60多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制造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已形 成光电、风电、节电、储电、输变电与电力自动化六大产业体系,新能源企业已超160余家,中国兵装集团、国电集团等一批大企业陆续加盟“中国电谷”建设,中国首座“光电大厦’’也在此完工。2007年,“中国电谷"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增速高达56%。保定在2007年提出的“太阳能之城”发展战略也与低碳城市建设不谋而合。截至2007年底,保定市区50%的公共场所、40%的生活小区和旅游景区己完成了太阳能应用改造。预计,整个“太阳能之城”建设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节电 4.3亿千瓦时,节煤11.8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1.29万吨,减排灰渣3.85万吨。2008 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此间发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 谷”》的研究报告,展示了继2008年1月28同,河北省保定市被列为中国首批启动低碳城市发展项目城市之后,“保定模式"为实现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的努力,并充分肯定了该市在助力中国乃至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1.1.2研究目的及意义是否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是衡量企业乃至一个产业能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也是“中国电谷"能否生存的根本所在。但是,由于对新能源发电设备制 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同理解,导致指标体系种类繁多并且缺乏权威性和针对 性;尤其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差异不大,使得不同行业技术创新的 特点没有体现出来;另外,根据大众化指标体系所建立的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得出的结果,不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和不足,也不利 于决策者正确制定技术创新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开展新能 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2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使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更加科学规范。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等,这就使得其技术创新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以会使得利用统一的评价方法体系测评,所得结果将会缺乏合理的科学依据。因此,从对新能源发电 设备制造企业进行行业细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有利于使 新能源包括的各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 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2)使政府和行业制定策略有据可依。通过本文对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 科学合理的评价,政府、行业可以了解、掌握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和发展趋势, 这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地制定促进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应政策(策略)提供 依据。 (3)使企业掌握自身技术创新的优劣势。对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本身来 说,通过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能够准确掌握自身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为企 业自身制定和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提供依据。1.2国内外研究现状20世纪30年代熊彼特在(J.A.Schumpeter)《商业周期》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 了技术创新理论,此理论的提出在技术创新领域具有开拓性,也奠定了非均衡经济 分析和制度学派的基础。至今,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发展过 程如下: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变革对人类社会 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的巨大作用,并对技术创新规律进行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处于创新研究的初始阶 段,研究比较分散,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主要是案例分析总结:但已 形成专门的技术研究领域,对创新问题多从创新主体的组织结构变动、风险决策行 为及管理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同时,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及创新环境也开始成为 研究中的关注点。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政府管理政策产生了直接的积极影响。在此阶段,技术创新研究从 管理科学和经济发展周期研究范畴中相对独立出来,初步形成了技术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础;开始了对创新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内容的比较全面的探讨,这是研究对象逐渐分解的结果;随着研究的不断细化、深入,其他理论及方法也被运用到技术创新的研究中。 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该时期的研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从已有研究范围中选出或者新提出有关重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企业3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组织结构与创新行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风险决策 和创新学习扩散等专题。并开始对技术创新产权、技术创新测度、企业规模与创新 强度的相关性、技术创新管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等 领域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尝试将研究成果应用到社会经济活动中,研究更注重实用性【I】。1.2.1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的研究状况拉里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 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的综合f2】。 Bergsten也是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可利用的资源,是 对竞争对手的理解、对环境的了解,是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变化及开拓性战略等能力 的组合例。 伯格曼和曼迪奇于1988年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 新战略的企业一系列综合特征。它包括可利用资源及分配、对竞争对手的理解能力、 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力、对技术发展的理解能力、结构和文化条件、战略管理能力等。这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作出分解。巴顿于1992年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角度分析,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由掌握 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的能力、管理系统的能力及企业价值观等内容组成。这是 以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视角来进行定义的【4J。 王健从技术创新资源要素的角度认为技术创新能力要素可分解为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包括研究开发人员、研究开发经费、专利)、产出能力以及活动过程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支持与社会支持能力等几个方面15】。远德玉等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企业的技术与市场的机会选择能力、技术设计 与开发能力、样品制造能力、中试能力、规模生产能力、销售与市场开拓能力、市 场信息和反馈以及产品更新能力等若干方面【6】。 白玫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包括可利用资源及分配、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力、对技术发展的理解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王伟强从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关联角度提出组合创新能力即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之间耦合的状态及由此决定的系统整 体功能。 贾蔚文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决策能力、技术获取能力、 工程化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总和。魏江、许庆瑞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是创新决策能力、R&D能力、生产4 华北电力大学硕十学位论文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能力等五个方面【7】。 曹崇延、王淮学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企业整体的系统能力,并且是以产 品创新能力、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为主体,协调发挥以实现经 济利润的能力【8J。 傅家骥等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可分解为创新资源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 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J】。 关士续在对技术创新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把技术创新能力认定为由技术决策能力、R&D能力、实施能力、实现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组成,并对创新过程各个环节中的能力要素做了进一步分解。 国家科委“技术创新工程纲要”把技术创新能力界定为创新决策能力、研究开 发能力、工程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资源配置 能力等。1.2。2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状况Steele于1998年曾经用核对表(Checklist)的形式对R&D活动进行了评价。核 对表的内容包括:项目目标的关联性是否受到了重视;是否寻求和利用了市场因素; 技术目标是否根据资源约束而定;是否考虑了制造要求:技术项目是否能持续有效 地增强创新性pJ。Ransley和Rogers对企业的最佳R&D实践进行了研究总结,提出了7个应考虑的方面:技术策略、项目的选择和管理、核心能力、有效性、外部意识、技术转移和 人员【101。 我国国家统计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以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科研人员、科 研成果、技术转让、新产品销售、新产品出口等为基础,建立技术开发能力综合指 标体系【¨J。 20世纪90年代初的研究表明,国外关于技术创新能力度量的理论研究也比较缺 乏,例如意大利在度量其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时采用了专利、技术贸易、高技术产品出口等3个指标;日本科学技术厅推荐的指标有专利、技术贸易、技术密集产品输 出、制造业总附加值等。但是这些指标比较粗略,而且是针对国家的,不太适合度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995年吴运建、吴建中、周良毅提出了技术创新能力的4个角度: (1)投入产出,其指标有R&D的投入量和新产品的有关指标,如创新产品的产值、利润、开发 周期、技术水平等; (2)知识的产生和交流,其指标主要有专利、技术贸易额、 (3)商业化,其指标技术引进项数、高科技产品进出口、技术密集产品输出等;5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有销售时间、市场范围、技术宽度、创新商业成功率等;(4)分类测度,主要有斯切尔(Scherer)4类测度法、国内学者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类测度法, 以及吴运建等把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R&D能力、信息能力、生产能力、 管理能力等lJ引。魏江、郭斌、许庆瑞对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区分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 体系,通过与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来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测量技术能 力的指标有:人员能力(包括科技人员比例、科技人员队伍结构和力度、学术带头人的比例)、信息能力(包括科技档案数量、科技档案满足程度)、设备能力(包 括不同设备比例合理度、国际先进设备比例)、组织能力(包括企业R&D机构数、 组织对R&D的适应度)、技术储备能力(包括申请专利数、储备的技术数);测量 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有:R&D能力(包括产品研制周期、R&D成功率、新产品产 值率、高技术附加值率)、市场营销能力(包括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出口率)、 生产能力(样机生产周期)、资金能力(R&D投入率)17】。许志晋、凌奕杰、宋风珍等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探讨了企业技术创 新能力评价的一般程序,及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在模型中,他们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分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组织管理能力、创新研究开发 能力、创新产品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Il 31。 杨宏进把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R&D能力、制造 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以及创新产出能力等6个方面,并根据技术创 新过程的特点,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相关分析"方法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进行了 探讨【141。曹崇延、王淮学将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成了R&Dfl皂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投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和产出能力等7个方面,对应于每个能力,分别设计了7个指标体系,共40个分指标,同时对每个分指标的内涵给予了设计说 明【8】o 史晓燕提出了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AHP法,在对很多复杂的、模糊 不清的问题进行定量转化的同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l”。唐炎钊、邹珊刚运用灰色评估理论和逐一比较法,提出了多层灰色评价的方法, 为客观评价、及时调整企业技术创新策略提供了依据【l引。曲国禹、刘学铭把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基本结构设置为技术创新投入(资 源)、技术创新产出(效率)、技术创新实现(效益)3个指标类和17个指标项,并采用“线性加权和法”进行量化评价II¨。 郑春东、和金生、陈通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创新管理、创新6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倾向、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6个要素,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企业的技术 创新能力进行评价118J。毕建国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人才素质、产品结构、运行机制、技术开发、适应市场、获奖荣誉等6类要素,每个要素类中有4个因素,并试用集合、权重和模糊 数学的基本方法,以一组比较定量的指标体系简述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19】。 周毓萍在利用AHP法对许多复杂的、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定量转化的同时,应用B.P神经网络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工作,不仅大大简化了计算工作,还提高了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准确性1201。马宁、官建成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审计内容和审计基准,并通过与专家学者及企业人员的广泛交流,提出了以打分卡为形式的审计基准【211。梅小安、彭俊武提出了弱势指标倍数法来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但这一方法要求被评价的企业有较多的参照物,有可以比较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以便求出 指数平均值,对于偏差率的等级分法还有待商榷【2引。 胡思华运用集合、权重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 提出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123】。康凯、邢静、张会云、齐莉丽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多层次的分解评价模型【2引。 陆菊春、韩国文运用密切值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克 服了使用层次分析法、功效系数法、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等方法进行多目标评价时存在的计算量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缺乏理论依据的缺点【251。卢怀宝、冯英浚、曲世友、徐伯承、陈金霞提出了测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二 次相对评价法,这种方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APH)测算综合指数状态,再用数 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BCC模型测算二次相对评价值。该方法消除了客观基 础条件优劣的影响,从而较准确地反映了人的有效主观努力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中所起的作用12们。1.2.3技术创新研究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能力向重视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跨越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维护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在日本及其他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着本行业大部分核心技术,仅专利使用费一 项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而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技术 创新的模式主要是模仿创新、二次创新和合作创新,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自己 的品牌。由于缺少自主创新能力而失去了与国外工商竞争的实力基础,这样就无法7 华北电力人学硕七学位论文形成强有力的国家竞争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我 国企业必须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份额中占有 一席之地。因此,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重视人才、重视科学,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跨越,使以企业 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地建设与完善,使企业真正意义上具有自主开发和 自主创新能力,实习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2)技术创新理念向生态化科学发展观转向 在工业经济时代,从属于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传统社会发展观的传统技术创 新,已在某种程度上不自觉地支持了传统的片面的社会发展目标模式,引起了某些 社会状况和环境的恶化,同时也恶化了经济的发展环境,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 受到限制,最终弱化了技术创新的动力。传统的技术创新概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考验。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研究即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经济与自然界、人、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创新研究。技术创新生态化理念为企业技术创新如何谋 求自身的更高发展,为如何适应并服务于新的社会发展观指明了方向。企业技术创 新生态化科学发展观,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个层面。就是说,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要达到两个“有利于”:一方面要有利于维护自然生态的稳定与和谐,技术创新要考虑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要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另一方面要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建立,即使社会与自然相互协调,使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健康水 平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3)技术创新方式向技术战略联盟转变 随着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状况的因素日趋复杂,自然资源在竞争中的作用大大下降,而企业的R&D能力、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大。某一时期 企业要同时获得所有这些因素的优势是很困难的。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时,从以往注 重依靠自身力量独立进行转为日益注重与其他企业丌展合作,走共同创新之路,即 在技术上进行战略联盟。技术战略联盟是继技术合作、技术联合活动基础上的高层 次的技术合作活动。 (4)技术创新体系向官、产、学、研一体化方向发展 随着未来新技术的出现,技术创新对人类知识结构的改善和经济发展都将具有 重大意义。基于新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相对于传统方法有了新的发展,揭示企业 技术创新规律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它不仅需要企业,同时也需要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参与。另外,技术创新系统既是一个开发系统,又是一个动态过程。8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技术创新系统的科技人员、信息、资金、政策等要素流动频繁,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等各个不同的行为主体,只有采取一定的组合和运行方式,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激发,才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才能取得整体大局协调发展的效 果,而企业技术创新的官、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理论恰好顺应了这一要求。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1)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理论基础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进行范围界定,分析我国能源现状,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现状,总结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原则和特 点,找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2)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从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能源行业特点,依据评价指标 体系设计原则,分别构建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3)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建立评价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用TOPSIS法对新能源发电设备 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4)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动态实证研究利用前两章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保定市“中国电谷”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英利公司,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动态实证研究,针对2008年金 融危机的影响,在调整原心理预期的基础上,对2008年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1.3.2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对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过程中,不仅要全面准确地分析新能源 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要素,而且还要运用一些数理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 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的研究分析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问题。(2)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综合评价是指对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对象系统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9 华北电力人学硕七学位论文在建立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采用系统分析和综合 集成的方法,重视各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们对这些指标的主观评价,综合考 虑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构建较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发挥指标体系 的整体功能。 (3)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在对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进行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本论文理论的实践作用,采取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政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0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理论基础2.1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2.1.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已被大众广泛接受,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可广泛接受的、可操 作性的概念,根据描述基础及角度的不同,可分为:基于消费或效用水平不下降、 基于自然资本不下降、基于机会保存的概念。本文采用最著名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于机会保存的观点,即布伦特兰报告中的观点: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需 求的能力的发展。Solow在1991年发表的著作中将可持续的概念集中在为子孙后代 保存生产机会上。Solow认为对于一个具有耗竭性自然资源的经济体系而言,用“分 蛋糕”的方法来衡量代际公平是不适用的。因为现代入不能肯定的了解未来人的偏好,也不知道他们将来会拥有什么技术。除非这些因素都已知,否则不可能对资源与环境的代际配置作出什么合理的伦理决策。我们对后代的责任是让他们拥有与我 们一样的潜力。如果我们将这样的潜力留给了后代,我们已经做到我们应该做的事 情。减少的耗竭性资源留给后代是允许的,如果能开发出更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补 偿的话12¨。 可持续发展理论大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要达 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将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减少每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研究并解决经济上的扭曲和误区。既然环境退化的原 因存在于经济过程之路,其解决答案也应该从经济过程中去寻找。(2)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产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可持续性"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手段、技术措施和政府干预得以实现。要力求降低自然资产的 耗竭速率,使之低于资源的再生速率或替代品的开发速率。要鼓励清洁工艺和可持 续消费方式,使每单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数量尽量减少。 (3)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相适应。“经济发展"的概念远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广泛。经济增长一般被定义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 高,发展则必须使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进化,使一系列社会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4)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 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存在价值上。 应当逐步修改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1 华北电力大学硕七学位论文(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需要改变过去各个部门封闭地、分隔地、“单打一”地分别制定 和实施经济、社会、环境政策的做法,提倡根据周密的社会、经济、环境考虑和科 学原则、全面的信息和综合的要求来制定政策并予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纳入经济发展、人口、环境、资源、社会保障等各项立法及决策之中。2.1.2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循环经济”一词。所谓循环经济, 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 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能源和物质要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 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小[281。传统型经济活动模式为“资源消费一产品一废物排放”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而循环经济模式则为“资源消费一产品一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具有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其核心是提高生态 环境的利用效率。循环经济的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 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 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 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宏观层次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 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处理。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高技术发展既 关注经济增长和国防目标,也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利用作为重点领域。这实质上 是在技术范式革命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2全球传统能源局势紧张 2.2.1国际传统能源紧张局势近年来,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能耗比重最大的是石油,其次是煤和天然 气,这些都是非可再生能源资源。若按非可再生矿物能源耗用量的啬率推算,已探 明的石油储量将于2010.2035年耗掉80%;而天然气和煤,从现在算起:天然气只能 再用40.80年,煤可再用200.300年。并且,由于人类目前的认识和技术水平的局限 性等原因,人类对地壳的钻探深度只有1万米左右,仅占整个地球体积比重不到2‰,同时,矿物能源的燃烧还会污染环境,赞成环境的污染。因此,一方面要节约使用 矿物能源,以延长使用期,加强勘探深层和海底的矿物能源,扩大开采储量,提高12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合理释放能源,减轻污染程度;另一方面,要扩大可再生的 无污染的常规能源的使用,开辟新能源。2.2.2我国传统能源紧张局势以2005年为界,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增长速度由升转降。自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中国能源生产量为23.7亿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1.8倍,7年年均增长7.1%。2007 年中国化石能源生产总量占全球的15.87%,比2000年提高了5.39个百分点。 进入2000年后,能源消费速度开始加快,并且逐步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量总量达26.5亿吨标准煤,中国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十五”时期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 11.3%,这是改革开放后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时期,特别是2003年和2004年, 能源消费年增长率分别达到l 5.3%和16.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5和1.59,是改 革开放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两个年份。 如此之高的能源消费,造成了能源生产和运输供应异常紧张,石油能源进口大量增加,石油安全甚至整个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环境保护受到严重挑战。2005年以来,能源生产和消费增幅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能源消费年增长率在2004至 2007年分别为16.1%、10.6%、9.6%和8%,下降趋势明显。 石油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严重依赖进口。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 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能源需求结构逐步发生变化。进入“九五”和“十五” 以来,虽然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建设能力大大提高,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尤其 是主力油田的开采已进入中后期,石油资源不足以支持高速增长的石油需求。受资 源限制,我国原油产量一直增幅不大,已连续十五年低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能源生产结构难以随着需求结构的转变而转变,由此导致的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不 得不依靠石油进口加以解决,并且进口的数量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大。经济蓬勃发展对燃料的旺盛需求和国内供应增长滞后,使中国石油净进口量持 续上升。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气和其它油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在2006年跃增l8%后,2007年全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1.63亿吨,同比增长12.3%,比2000年增长了1.32倍:全年原油出口389万吨,同比大幅度下降38.6%,比2000年降低了62.3%, 一增一降间凸现我国石油严重依赖进口的窘境。此外,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气 和其它油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在2006年跃增1 8%后,2007年又增长8.4%。2007年, 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1.8348亿吨【291。 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急速增长,由2000年的30%提高至U2007年的50%。13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促使中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增长,但国内原油 产量增幅仍将缓慢。预计国内石油消费量N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加到4.25亿吨和5.72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55%和66%。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0%,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必然会导致我 国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巨额国民财富净溢出。同时,国际油价、粮价等初级产品价 格大幅飙升,导致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再次,油价爆涨使得我国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上的弱点更加突出,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美国和日本曾凭借 动用石油战略储备,安然度过1973年的石油危机:在本轮石油价格上涨行情中,日 本因为储备充足,受到的经济影响远远小于中国。而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刚刚起步, 战略石油储备状况并不乐观。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无论是出于经济因素还是为了能源安全,发展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中国的迫切选择。2.3太阳能产业发展状况 2.3.1目前可利用的新能源资源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它的这些形式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者地球内部所产生的热能,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储量 大的特点,是优质的清洁能源,这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源为3.78亿千瓦,当前作为水能利用主要方式的水力发电已达到了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其总装机容量已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以 上,并已有大规模开发规划。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相当于4626亿吨标煤,可开发的潮 汐能也在2000万千瓦以上,地热能与海洋能估计在2l世纪上半叶还难以发展成较大 规模的实用能源。因此,我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集中于太阳能、风能与商品 性生物质能上,每年我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吨标煤;可供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54亿千瓦。近30年来,我国太阳能、风能与商品性生物质能的技术、产业与应用取得了令 人鼓舞的可喜进展。如,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已居世界首位;小型离网的风力 与光伏发电已初步实现产业化;风力、光伏与生物质能多种联网电站正在蓬勃发展: 沼气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乙醇与柴油的产业已经起步等,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其贯彻执行将有力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前进。14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2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状况能源日益紧缺和环保的压力促使各国都掀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热潮,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成为了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1990。2006的十几年里,全球太阳能发电产业增长了50多倍。太阳能光伏发电是能源 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近几年的增长速度都在40%以上。2006年全球光伏 产业总产量达到2500MW,同比增长42.1%,累计装机容量超过7GW。各国太阳能 发电增长能力如表2.1u…。表2.1世界主要国家太阳能发电能力增长情况 年度MW 美国 增长 率(%)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2 200l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35 39 5l 54 6l 75 lOO 12l 103 139154日本 MW 增长 率(%)16 2l 35 49 80 12917l欧洲 MW 增长 率(%)20 19 30 34 40 6l 86 135 193 308 470 657.7.4其它 MW 增长 率(%)6 lO 9 19 2l 23 33 5584总和 MW 增长 率(%)78 89 126 155 288 20l 390 562 744 1197 1759 2500 11.8 14.2 42 23.1 30 42.9 35.744累计安装量 MW 增长 率(%)568 665 79l 946 l 147 1435 1825 2387 313l 4325 6084 858415.535.5 11.8 31.3 15.3 13.2 23.3 33.4 20.6 .14.4 34.7 lO.8 31.2-o.6 29.3 65.1 40 63 60.8 33.1 46.6 44.9 69.8 34.811.413.4 53.5 3.6 98.9 9.6 14.2 39.3 68.852.2-6.5 61.7 10.2 19.4 51.742.4 56.315.4 18.9 19.621.325.1 27.2 30.8 31.2 38.1 40.7 41.125l 364 618 833 92843.2 59.3 52.6 39.823.5 60.4 47.3 42.1129 30271439.5 134.1 136.4202而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在美、日、德三国大 规模的太阳能屋顶计划的推动下,以太阳能光伏集成建筑为核心的光伏并网发电市 场已经超过离网应用,成为世界光伏工业的最主要发动机。1973年,美国制定了政 府级的阳光发电计划,1980年又正式将光伏发电列入公共电力规划,累计投入达8 亿多美元。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新的光伏发电计划,制定了宏伟的发展目标。 美国规划的“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N20lO年将为100万个家庭安装太阳能屋顶, 每个光伏屋顶将有3kW.5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有太阳时,太阳能屋顶供电;无太阳时,电网向家庭供电。仅此计划,美国N20lO年太阳能供电至少可达3000MW以上。美国能源部宣布:计划N20lO年累计安装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能达到的容量将 超过4600MW,这势必会大大刺激美国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15 华北电力大学硕七学f《)=论文日本在70年代制定了“阳光计划”,1993年将“月光计划”(节能计划)、“环境计划’’、“阳光计划”合并成“新阳光计划”。日本政府对“新阳光计划”的支持力度很大。日本政府提出在2010年实现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5000MW的新能源工程,截至2004年累计安装量已达到1900MW,而且近两年来发展速度惊人,增长率达到70%以上。欧盟的可再生能源白皮书及相伴随的“起飞运动"是驱动欧洲的光伏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它的总目标是N20lO年,欧盟内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700MW,并同时出口3000MW。欧洲的德国、丹麦、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先后制定了本国的可再生能源法案,通过给予大量补贴和政策优惠,加速驱动光伏工业的发展。 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拉动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但国内的太阳能应用只 是刚刚进入起步阶段。我国在2005年3月,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政策的出台,将促进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 产业的发展,将使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2.3.3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已知发电方式中最清洁、最安全、潜力最大的新兴发电方式之一。太阳能光发电比太阳能热发电有更为迅速的价格下降空间,而且还可能 下降到比煤发电成本更为低廉。煤是全程污染的能源,所以,如果太阳能光发电的成本能够下降到lO美分/千瓦时,就将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很多人认为到了2020年, 光伏电池成本将由现在的25美分/千瓦时下降到10美分/千瓦时,也有认为N20lo年 即能下降到lO美分/千瓦时。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光电转换效率会逐步提高,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降低,并且价格也会随之下降。表2.2,表2.3,表2.4是有关机构对全球光伏产业需求的预测【3lJ:表2.2欧洲联合研究中心(JRC)的需求预测表2-3欧洲光伏丁业协会(EPIA)的预测16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风能发电产业发展状况风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周而复始且可以再生。 风电是现在可再生能源中发展最快、技术最为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化的 产业,有能力成为主流电源之一。大力开发利用风电,是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改善能源供应安全,缓解能源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促进我国能源与经济、能源与 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战略措施。2.4.1世界风电继续高速发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N2005年底为5898.16万千瓦,已占全世界总电量的0.5%。风电发展前10位为德国、西班牙、美国、印度、丹麦、意大利、英国、中国、 荷兰、日本。其中欧洲国家有6个,其风电装机容量占世界风电装机总容量的60.8%。 德国是世界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为l 842.75万千瓦,占世界的3 1.2%,其风电 装机容量占总容量的6.2%,已超过水电比重。中国在世界排名第8位,装机容量位 126万千瓦,占世界2.1%。 从1993.2005年世界风电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发展,特别是2005年全球 风电市场的年增长率为43.4%,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 ?欧洲风电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原预计至lJ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至1]4000万千 瓦,2005年底世界装机容量为4090.4万千瓦,己提前5年实习了2010年装机目标。 欧洲风能协会和绿色和平组织在2002年5月发表《风力121,它不是一个预测,而是一个可行性研究,至U2020年风力发电将占世界电力总量的12%,12%风电发展方案的基本指导原则是至t]2020年要达到12.3l亿千瓦(123lGW)。根据欧洲风能协会预测,届时,风电将占世界总量的2.26%、12%和21%,逐渐成为世界的替代能源。2.4.2国内风力发电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势头,1986年4月,我国第一个风 电场在山东荣城并网发电,N2005年底,共有61个风电场建成。全国风电装机容量17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达到126万千瓦,风电机组l 864台。分布在15个省,与2004年累计总装机容量76.4万千瓦相比,2005年累计装机增长65.6%。风电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0.25%,风电电量约占全国总电量的0.12%。累计装机容量前3位的省是新疆、内蒙、广东,分别为18.1千瓦、16.6千瓦、14.1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前三位的风电场是宁夏贺兰山风电场(11.22万千瓦),新疆达坂城风电场(8.28万千瓦),内蒙古辉腾锡 勒风电场(6.85万千瓦)。全国各年装机容量增长情况如表2.5。我国风电发展规划 风电装机容量至U2010年达到500万千瓦,2015年达到1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 万千瓦。表2.5中国历年总装机容量单位:万千瓦截至2007年7月底,国内风电机组制造商共有40家,其中国有、国有控股公司17家,民营制造企业共12家,合资企业7家,外商独资企业4家。根据企业的产品产业化程度,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产业化程度比较好,已基本具备大 批量生产能力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包括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锐风电科 技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南通航天万 源安讯能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第二类:已试制出样机或已具备小批量生 产能力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包括保定惠腾风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设备 有限公司、沈阳华创风能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新誉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浙江华仪风电有限公司、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北重 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广州英格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11家。第三类:正在开展 样机试制或整机设计工作,产业化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包括 重庆海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瑞能北方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保定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万德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无锡 宝南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等19家。第四类:已有成熟的设计制造技术,正在国内建造总装或部件企业的国外独资企业,包括:通用电气能源(沈阳)有限公司、歌美飒风电(天津)有限公司、维斯塔斯风力发电设备(中国)有限公司、苏司兰能源(天津)有限公司等4家。2.4.3风电机组技术来源国内正在制造和生产的风电机组的主要技术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 类:引进国外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或者是与国外设计技术公司联合设计,在国内进18 华北电力大学硕十学位论文行制造和生产。像金风科技引进的1200kW、1500kW风电机组,现已在国内批量生产和供货。还有浙江华仪、广东明阳、国电联合动力的l 500kW机组,重庆海装、上海电气的2000kW等机组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引进的,公司正在进行样机试制过程中。 第二类:购买国外成熟的风电技术,在国内进行许可生产。像金风科技的600kW、750kW,浙江运达的750kW,华锐风电、东汽的1500kW风电机组,都在国内成功生产并实现产业化,这些机组是国内的主力机型。还有重庆海装的850kW,保定惠腾、武汉国测、吴忠仪表的1000kW,上海电气的1250kW,北重的2000kW等机组是采取这种方式引进的,公司正在进行样机试制过程中。第三类:与国外公司合资,引进国外的成熟技术在国内进行生产。像航天安讯能、恩德风电的1500kW,在国内已成功生产并实现产业化。还有湘电风能、瑞能北方的2000kW等机组也是采取这种方式引进的,公司正在进行样机试制过程中。第四类:国外的风电机组制造公司在国内 建立独资企业,将其成熟的设计制造技术带来,在国内进行生产。像歌美飒风电的 850kW、苏司兰的1250kW、通用电气的1500kW、维斯塔斯的2000kW机组都是采取 这种方式进行生产的,目前已逐渐开始批量生产。第五类:利用国内大学和公司自行设计的风电机组进行生产。像沈阳华创、江苏新誉、浙江运达的1500kW机组,上 海万德的1000kW、南通锴炼的2000kW等机组都是采取这种方式生产的。2.4.4风力发电机组向大单机容量发展安装大容量机组能够降低风电场运行维护成本,使之降低风力发电成本,提高风电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随着现代风电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向着增大单机容量,减轻单位千瓦重量,提高转换效率的方向发展。19 华北电力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三章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3.1建立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1.1目的性原则设计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本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状况,分析影响其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从而进行 评价及评价结果分析,找出其技术创新薄弱环节,了解其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竞争 力的提高;有利于政府根据行业技术创新活动规律,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法规。3.1.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设计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确保评价结 果准确合理的基础。技术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坚持技术创 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就是在技术创新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技术创新调查的实际资料,科学地选择指标,具体包括:技术创新是由职能不同的若干阶段及其相互 作用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技术创新指标体系中既要包括反映各阶段水平的指标,又要包括阶段间协调程度的指标: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是技术创新活动与结果的统 一,为此,不仅要设置有关创新活动的中间性指标,还应设置有关创新效果的结果 性指标。此外,指标应建立在技术创新理论和企业科技统计理论上,表达上应科学、 合理和规范。3.1.3探索性原则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还是探索研究中的课题。本文所建 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已有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综合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自身行业特点而构建的。3.1.4可操作性原则本文构建指标体系要遵循简明扼要、含义明确、科学合理的原则,既要考虑其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功能性,还要考虑能够提供新能源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数据 资料的可能性,对建立的指标能够进行有效的测度或统计。也就是说,在评价指标 体系的选择上,既应充分考虑其在微观层面上是否具有相对广泛的统计记录,确保 评价指标体系宏观统计数据来源的顺畅,还应考虑可靠的统计数据支持和简便易行 的操作运行程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创新管理对重要数据的需求。20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2.1.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技术创新中创新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 新。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得商业化。过程创新也称工业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经调查研究,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方式主要为工艺创新,即过程创新,因此,本文 依据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设计原则以 及工艺创新的发展趋势,建立了其指标评价体系【1】f16】【1引,如表3.1。 (1)宏观环境适应能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 地,使其技术创新实现利润,就需要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产业支持力度有充分 了解,并对其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这样才能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科研方向,才不会造成技术创新投入的浪费或效益过低的局面。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际 技术的垄断,才能减低成本,获得更高得利润。宏观环境适应能力包括对相关政策、 法规变化的敏感程度,打破国际技术的垄断程度,创造市场信心指数。(2)技术创新投入能力 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是确保技术创新活动成功的基本要素,是整个创新活动的丌 始,包括人力投入和物力投入。包括指标有:R&D资金投入比重,创新人员比重, 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费用比重。教育培训经费比重。 (3)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其创新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创新活动 风险的大小。较高的创新管理能力能够激发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协调技术创新过程 中的各个环节,使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外界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企业的技术 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如何评价创新机会,能否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组织管 理。主要包括:企业家的创新欲望和责任心、组织文化和氛围、创新机制的有效性、 产学研合作水平程度。 (4)技术创新制造能力制造能力是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为符合设计要求的可批量生产产品的能力,也是检验工艺创新是否成功的程序,它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劣,也反映了 工艺创新的可实施程度。本文中技术创新制造能力包括生产设备先进程度、职工素 质水平、标准化工作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专利申请数量。2】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1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食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对相关政策、法规变化敏感程度a。l 宏观环境适应能力al 打破国际技术的垄断程度口12 创造市场信心指数口13 R&D费用比晕日2l 创新人员比重口22 投入能力a2 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费用比重口23 教育培训经费比重口24 专利申请数量口25 企业家得创新欲望和责任心口3. 管理能力a3 组织文化和气氛口32 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口33 产学研合作水平a34 生产设备先进程度吼。 制造能力口4职工素质水平口42标准化工作水平a43 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口44 潜在需求分析口5l 营销能力口5 竞争对手分析a52 营销网络化程度a53 营销体制适应能力口钳 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a6I 创新产品利税率‰2 产出效益能力口6 新产品销售份额a63 光能转换率提高比率a“ 太阳能电池储能量提高率a65 能源利用率47I 可持续发展能力a, 材料能源消耗减少率口72 废品降低率口73 废气物排放减少率口,422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技术创新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是反映消费者接受产品的能力,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这 就需要企业通过一定的营销方法来实现。强大的营销能力不仅可以实现技术创新的 最终目标,而且可以准确地衡量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营销能力分为以下指 标:潜在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营销网络化程度、营销体制适应能力。 (6)技术创新产出效益能力 本文在产出效益能力一级指标的分指标中反映出来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 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包括: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创新产品利税率、新产品销售 份额、光能转化率提高比率、太阳能电池储能量提高率。产出效益是企业技术创新 活动的最终环节,它直接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效果,及成功与否。 (7)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由粗犷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阶段,构建和谐社 会、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得高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得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内企 业应顺应潮流,着力解决“三高一低”问题,在新产品、新工艺的生产过程中,实 现更高的能源利用率、更低的排污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指标包括: 能源利用率、材料能源消耗减少率、废品降低率、废气物排放减少率。 3.2.1.2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 (1)宏观环境适应能力识 ①对相关政策、法规变化敏感程度a。。 此指标是衡量企业对宏观环境的认识。指标由本行业内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及中 层管理者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②打破国际技术的垄断程度a.: 打破国际技术的垄断程度是指企业技术创新使原国际技术垄断被打破的程度。 具体测度方法同指标allo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 ③创造市场信心指数a。, 此指标是指企业对未来市场创造的估计与预期。具体测度方法同指标口l。。实证 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 (2)投入能力a, OR&D费用比重a:, 技术创新R&D费用比重是企业技术创新R&D经费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23 华北电力大学硕十学位论文买让远佯样本企业大威央利2004-2008年的相应洌0度值。计算公式如F:R&。撕昏塑鬻警枷。%创新人员比重=丛皇墓主裂铲×?。。%②创新人员比重a::创新人员比重是指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总数占企业职工 总数的比重。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③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费用比重a:,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费用比重反映R&D过程中对技术引进及改进的投入水平。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费用比重=塾查型蒿翥墓麦曩产覃④教育培训经费比重a,。 教育培训经费比重是指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时用于教育培训经费支出总额与 销售收入总额之比。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教育培训经费比重=塾紫×l。。%⑤专利申请数量a:; 专利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研究开发的重要成果,每年的专利申请数可能 不是当年研究开发的成果,而是数年研究开发的产物,但持续的研发活动应连续不断的出现新发明,专利拥有数是衡量研究开发能力的有效指标。通过管理部门填写问卷调查方式获得。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幂IJ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3)技术创新管理能力a,①企业家得创新欲望和责任心口3。 本指标反映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领导作用。通过本行业企业家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②组织文化和气氛a,:组织文化和气氛反映技术创新得内部环境和氛围,具体表现在对技术创新所持有的态度。通过本行业企业家和总工程师填写调查问卷获得。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24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③创新机制的有效性a,,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反映的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对研发、计划、生产、质量管 理、销售、服务等各领域人员的激励作用。通过企业技术创新研发人员填写调查问 卷方式获得。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④产学研合作水平a,。产学研合作程度反映的是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得沟通协作对技术创新的促进 作用。本指标的衡量标准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的科研项目数量。通过 走访、问卷调查与企业合作得大学、科研机构研发项目主管填写获得。实证选择样 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 (4)制造能力口4①生产设备先进程度a., 生产设备水平表示用于生产的主要设备的先进程度。测度方法如指标口”,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 生产设备水平=l×国际先进水平+0.8×国际一般水平+0.6X国内先进水平 +0.4×国内一般水平+0.2X其它②职工素质水平a。:本指标指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知识水平,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度方 法与指标a,,相同。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③标准化工作水平a躬标准化程度通常用标准化程度系数来表示,标准化程度系数是指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所采用得标准件和通用件所占的比重。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乖U2004. 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产品设计的标准化系数=兰星善釜蓑篝篆高举x?。。%④专业技术人员比重a¨本指标是指企业技术创新专业人员总数与企业职工总数之比。实证选择样本企 业天威英禾1j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专业技术人员数比重=塑莶塑絮雾爱璧紫×?。。%25 华北电力大学硕七学位论文(5)技术创新营销能力a。 ①潜在需求分析a,。 潜在需要分析是指分析那些在短期内不打算购买本企业产品的消费群体的需 求,用企业潜在顾客比重来加以体现。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 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潜在顾客比重=丕耋喜怒×?。。%②竞争对手分析a,, 本指标反映企业对市场的研究水平,用竞争对手的营销成本比率加以衡量,其 中竞争对手的营销成本总额与成本总额分别是同行业其他企业2004.2008年的营销 成本总额和成本总额。计算公式如下:竞争对手营销成本比率:墨票罢耄善墨粤蝥罂× 竞争对手营销成本比率=重姜摹嘉睾蒿鬻×100%③营销网络化程度a,, 营销网络化程度反映企业销售网络对新产品上市、扩大销售规模和信息反馈的 及时性与准确性所起到的作用。通过营销部门填写调查问卷方式获得。实证选择样 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 ④营销体制适应能力a铂 营销体制适应能力是指企业在组织结构设计中针对新产品投放市场和扩大市场所做过的专门考虑,例如在广告宣传、销售渠道建立等方面为新产品所做的专门努力。测度方法同指标a,,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 (6)产出效益能力口6 ①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a。。 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是指由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实 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其中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 生产中的劳动效率,是劳动者消耗一定的劳动时间,创造出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的 能力,是产品产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劳动生产率=器×l。。%劳明凋耗重②创新产品利税率a。: 创新产品利税率是指企业对新产品利税总额与企业利税总额的比率。实证选择 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 创新产品利税率=萼言瓣×1。。%企业利祝思钡华北电力入学硕士学位论文③新产品销售份额a。, 新产品销售份额是指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与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之比。实证 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新产品销售份额=雩善麦箸糌×?。。%④光能转换率提高Lt;率%光能转换率是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比率。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 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光能转换率提高比率=当堡堂堂茎篓凳素袁善竽×?。。%⑤太阳能电池储能量提高率a的 太阳能电池储能量提高率是指太阳能电池的电量存储率。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 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太阳能电池储能量提高率=兰生塑翌堕堑燮掣譬睾挲鬟要嵩衰熹磊蒹磊墓擎璺墨坐×?oo%(7)可持续发展能力a,①能源利用率口7。 能源利用率是指企业使用能源生产的产品数量与实际耗用能源数量之比。实证 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能源利用率=堡鼍姜蒙凳铬蔷糌×t。。%②材料能源消耗减少率a,: 材料能源消耗减少率是指企业由工艺创新所带来的材料能源消耗的减少与材 料能源的消耗量之比。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 公式如下:材料能源消耗减少率=塑君簧案蒜襻×?。。%2"1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③废品降低率口,, 废品降低率是指企业由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废品数量减少额与出现废品总数量 之比。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乖U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计算公式如下:废品降低率=里詈霸芸差等×-。。%④废气物排放减少率口,。 废气物排放减少率是指企业由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废弃物减少量与上年同时期 废气物排放量之比。实证选择样本企业天威英利2004.2008年的相应测度值。3.2.2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齿轮箱将旋转的 速度提高,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力发电机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 微风速度,便可以开始发电。一般大型风力发电机通常采用水平轴型式,它由叶轮、 增速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及塔架等部件所组成。国内正在制造和生产的风电 机组的主要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双馈式变桨变速机型,是目 前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风电技术,技术已成熟,属风电行业主流的先进技术。像通 用电气、歌美飒、维斯塔斯、苏司兰、华锐、东汽、上海电气、北重、沈阳华创等 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技术。第二类:直驱永磁式变桨变速机型,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先进技术,也已成熟,是未来风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像金风科技、湘电风能、上海 万德、广西银河、常州新誉等公司采用这种技术。第三类:失速型定桨定速机型, 不是目前市场的主流技术,但技术成熟,运行维护经验相对丰富,设备性能和产能 比较稳定。如金风科技和浙江运达的600kW、750kW机组等。根据风力发电制造行 业现状及风力发电的技术特点,建立了风力发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3.2。 (1)宏观环境适应能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 地,使其技术创新实现利润,就需要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产业支持力度有充分 了解,并对其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这样才能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科研方 向,才不会造成技术创新投入的浪费或效益过低的局面。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际 技术的垄断,才能减低成本,获得更高得利润。宏观环境适应能力包括对相关政策、 法规变化的敏感程度,打破国际技术的垄断程度,创造市场信心指数。28 华北电力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表3.2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氽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对相关政策、法规变化敏感程度口。。 宏观环境适应能力口l 打破国际技术的垄断程度q2 创造市场信心指数口13 R&D费用比重口2l 创新人员比重口22 投入能力口2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费用比重口:,教育培训经费比重口24专利申请数量口25企业家得创新欲望和责任心口3l 管理能力a3组织文化和气氛a32 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口33产学研合作水平口34 生产设备先进程度口4I 制造能力吼职工素质水平a42标准化工作水平口43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口44 潜在需求分析asI 营销能力口5竞争对手分析口5: 营销网络化程度a53 营销体制适应能力口54 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 生产成本减少率口62产出效益能力‰新产品销售份额a∞ 单机容量提高率a“ 风轮效率提高程度口65 能源利用率口7I可持续发展能力口,材料能源消耗减少率口72 废品降低率口73(2)技术创新投入能力 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是确保技术创新活动成功的基本要素,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开 始,包括人力投入和物力投入。包括指标有:R&D资金投入比重,创新人员比重,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费用比重,教育培训经费比重。 (3)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其创新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创新活动 风险的大小。较高的创新管理能力能够激发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协调技术创新过程 中的各个环节,使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外界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企业的技术 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如何评价创新机会,能否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组织管 理。主要包括:企业家的创新欲望和责任心、组织文化和氛围、创新机制的有效性、 产学研合作水平程度。 (4)技术创新制造能力 制造能力是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为符合设计要求的可批量生产产品的能力,也 是检验工艺创新是否成功的程序,它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劣,也反映了 工艺创新的可实施程度。本文中技术创新制造能力包括生产设备先进程度、职工素 质水平、标准化工作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专利申请数量。 (5)技术创新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是反映消费者接受产品的能力,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这 就需要企业通过一定的营销方法来实现。强大的营销能力不仅可以实现技术创新的 最终目标,而且可以准确地衡量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营销能力分为以下指 标:潜在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营销网络化程度、营销体制适应能力。(6)技术创新产出效益能力本文在产出效益能力一级指标的分指标中反映出来风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企 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包括: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生产成本减少率、新产品销售份 额、单机容量提高率、风轮效率提高程度。产出效益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终环 节,它直接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效果,及成功与否。 (7)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由粗犷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阶段,构建和谐社 会、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得高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得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内企 业应顺应潮流,着力解决“三高一低”问题,在新产品、新工艺的生产过程中,实 现更高的能源利用率、更低的排污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指标包括: 能源利用率、材料能源消耗减少率、废品降低率。 在此指标体系中,除生产成本减少率、单机容量提高率、风轮效率提高程度三 个指标外,其余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都与太阳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相同。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指标进行说明。30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产成本减少翠是指企业技术刨新沽动所带采的成本减少致与成本总欲的比。 计算公式如下:生产成本减少率={毒若荽器× 生产成本减少率=≤言嚣×100%单机容量提高率是指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使风电设备单机容量增加的程度。计算公式如下:风轮效率提高率是指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风轮的效率提高程度。计算公式如下:单机容量提高率=兰!兰堕譬望荤掣轰型笔譬等×?。。% 风轮效率提高率=兰童塑譬善鲁未若掣×?。。%31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基于FAHP.TOPSIS方法评价模型的建立4.1常用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方法 4.1.1专家评价法(Expert Evaluation Method,EEM)专家评价法是基于一组有关专家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根据评价目的, 按照规范化的程序和评价标准,对某一评价对象提取最一致的信息,并形成专家群决策意见的方法。主要包括专家咨询法、加权评价法等方法。这类方法由于简单、易于操作、又能有效地吸收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评价 问题中。 专家评价法是在科技评价领域应用最多和最广的一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专家智慧、技术和经验,但同时也容易受专家知识、经验不足和主观等因素的影响。因 此这些方法的主观性比较强,多人评价使结论难以收敛,从而使得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4.1.2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ing,AHP)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萨迪(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 的一种多层次权重解析方法,它是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关关系, 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 分析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所需要的数据量少,能够克服一般评价方法要求样本点多, 数据量大的特点,可靠度比较高,误差小,从而使系统因素间的量化分析成为可能。因此,最初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AHP目前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 面是其权重的测算和模糊AHP两类。 层次分析法在多层次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面具有优越性,但当某一指标的下一 层直属分指标超过9个时,其有效性降低,则判断矩阵往往难以满足一致性要求。 由于该方法要求各评价指标之间严格独立,这就给我们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造成了一 定的困难。因为难以找到完全独立的评价指标,所以使得该方法的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4.1.3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一种非线性的动力系统,它是一种模拟人体的经络系统活动机理来对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1943年,心理学家W.Mcc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W.Pitts首先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 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自动化控制等领域,近年来又被应用到了经济预32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测等方面。目前,在有关时序预测的神经网络法研究中,~般都采用单一神经网络 作为时序模型。由于神经网络存在过度拟合和输入变量主观性太强等问题,从而导致预测能力的下降,为了消除单一神经网络时序预测模型的系统偏差,提高预测精 度,一些学者和专家又提出了许多改进性的神经网络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属于非线 性模型,非线性模型反映了诸如经济、社会、环境等复杂系统的非线性关系,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网络模型,然后用历史数据和现有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学习,应用训练后的网络模型进行预测。为了解决参数问题出现了模糊神经网络,遗传神经网络部分解决了环境变化问 题。适于短期预测或系统状态稳定的中长期预测。主要缺点是:在外部因素和内在 机理的作用下,实际系统结构产生变化时,模型的结构是固定不变的,长期预测时可能导致失败。4.1.4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DEA方法是由美国人A.Charnes于1978年提出的,它是一种根据同一类决策单元 的输入输出数据来评价各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多指标评价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对 前期决策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的,强调所评价对象的整体效果最优,为未来 决策提供大量的经验信息。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DEA方法的长处就在于它不仅能 够判断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而且还能有针对性地给出决策单元的改进信息。另 外,DEA方法的求解的最终变量为权重,所以避免了事先人为设定权重的困难,使 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 DEA方法是根据一组多输入和多输出的观察值来确定有效性产生前沿面,以评 价其对象系统的相对有效性,虽然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方案之间的有效性评价,但其仅限于具有多输入和多输出的对象系统的相对有效性评价。并且该方法只表明评价单元的相对发展指标,无法表示出实际发展水平,从而使得其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1.5系统动力学(SD)系统动力学始创于1956年,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教授福瑞斯特(JayW.Forrester)创立的。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核心是系统辩证唯物观,强调系统的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系统动力学是以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来考察客观世界,体现了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另外,系统动力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借助计算机的模拟,进行调查研究和政策分析。因此,系统动力 学的模型被称为是社会、经济及生态等复杂大系统的实验室。由于建模时借助于系统流图,其中积累、流率和其它辅助变量都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因此可以说是一 种符合实际的建模方法。它与其它模型方法相比,具有下列特点:33 华北电力人学硕十学位论文(1)适用于处理长期性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著名科研机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