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出是对户籍人口吗

&&&&参见附件。&&&&陈俊 郑亦慧 邓海巨 刘艳 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新发肺结核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情况,为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普陀区新登记并完成治疗的初治非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97例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病史和报表等资料收集患者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和治疗相关信息。[结果]经政府减免报销后,以患者支付的直接医疗费用、直接费用和总费用计算,占家庭支付能力的比例分别从11.02%、15.60%和23.06%下降至4.97%、6.13%和12.27%,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从15.46%、23.71%和34.02%下降至8.25%、15.46%和25.77%,灾难性卫生支出平均差距从10.12%、15.03%和24.76%缩小为8.23%、12.28%和21.33%,相对差距从65.47%、63.39%和72.79%缩小为53.20%、51.78%和62.70%。[结论]罹患肺结核对普陀区大部分非户籍人口患者家庭尚未造成灾难性影响,但是仍有部分脆弱家庭值得关注。应积极探索综合的保障措施和有效的经济补助形式,切实降低治疗相关费用,从而保护患者家庭免于发生疾病经济风险。
&&&&【关键词】 非户籍人口 肺结核 灾难性卫生支出 政府减免
&&&&【基金】上海市普陀区科委课题(普KW11318)
&&&&【分类号】R52
&&&&结核病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上海市普陀区是外来人口相对集中地区,2010年报告外来人口肺结核病例数居全区外来人口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第三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占全区登记肺结核患者数的34.7%,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如果一------&&&&
摘要:[目的] 了解减免前后普陀区非户籍人口新发肺结核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情况,为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普陀区新登记并完成治疗的初治非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病史和报表等资料收集患者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和治疗相关信息。[结果] 本次共调查非户籍人口新发肺结核患者97人,经政府减免报销后,患者支付的直接医疗费用、直接费用和总费用占家庭支付能力的比例分别从11.02%、15.60%和23.06%降至4.97%、6.13%和12.27%,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从15.46%、23.71%和34.02% 降至8.25%、13.40%和23.71%,灾难性卫生支出平均差距从10.12%、15.03%和24.76%缩小为8.23%、11.08%和19.66%,相对差距从65.47%、63.39%和72.79%缩小为53.20%、46.74%和57.79%。 [结论] 罹患肺结核对普陀区大部分非户籍人口患者家庭尚未造成灾难性影响,但是仍有部分脆弱家庭值得关注。应积极探索综合的保障措施和有效的经济补助形式,切实降低治疗相关费用,从而保护患者家庭免于发生疾病经济风险。
&&&&关键词:非户籍人口
灾难性卫生支出 政府减免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当前位置: >>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研究
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分析【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医疗改革的历程的分析,总结了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了医改的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 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观点,并分析了我国医疗改革总体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 建议。 【关键词】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改革,问题,政策一、 我国医疗卫生
服务的现状我国有 13 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22%,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 2%。由于经 济原因,中国约有 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 在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对 191 个成员国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 中国仅列 144 位;在卫 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 188 位。 2003 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 44.8%的城镇人口和 79.1%的农村人 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每年大约有 1000 余万的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 总得来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我国医疗服务事业发展缓慢1978 年-2005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即“全国当年用于医疗保健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量”) 增长了 77 倍;其中,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增加了 197 倍,远高于同期 GDP 和城乡居民家庭 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但同期护士增加了 2 倍多,医师增加 1 倍半,其余包括医院、诊所、 床位和医生数目的增加皆不到 1 倍。同期全国诊疗人次增加了也只不过 40%。 1978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中来自政府预算的比例为 32.16%,到 1996 年却下降为 17.04%。1997 年后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直到 2004 年才重新达到 17.04%的水平。(二)政府在医疗服务事业中投入不足2003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 6598 亿元,占 GDP 的 5.6%,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其 中政府投入仅占 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 27%,其余 56%由居民个人支付(在欧洲国家如 德国, 至少有 80%左右的公共卫生支出由国家负担, 即使是美国, 政府也承担 45%左右的支出)。(三)医疗服务事业的城乡“二元化”全国 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 30%又集中在大医院。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 有 1/3 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外 1/3 正在瓦解的边缘,还有 1/3 已经瘫痪了。占全国人口三 分之二的农村居民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四)医疗的“大处方”现象普遍存在2006 年 9 月,前卫生部官员披露, “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 850 万党政干部 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另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 200 万各级 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 40 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 约为 500 亿元” 。 据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显示,2003 年,我国药品费用占全部卫生支出的 52%,一比例在大多 数国家仅有 15%-40%。由于大处方,我国卫生费用的 12%-37%都被浪费掉了。二、我国关于医疗服务改革的政策分析(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改革的历程1994 年 国务院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启动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由此揭开 医改序幕。 1998 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要求在全国范围内 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陆续出台医药 分家、药品招标采购、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等一系列政策。但政策的落实步履维艰。 2003 年 SARS 的袭击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存在重大缺陷,当 年进行了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所得数据令人震惊: 有 1000 余万的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 2005 年 7 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被披露,其中明确指出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 。此报告被广泛解读为失败由市场化改革 所致,激起强烈社会情绪, “看病难、看病贵”从此成为社会焦点议题。 2006 年 9 月,国务院成立十余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 部长任双组长。 2007 年 1 月,由卫生部主导制订的医改新方案披露,强调政府主导。该方案引发激烈争 议,随后,医改协调小组决定委托 6 家海内外研究机构独立制定方案。 2007 年 5 月底, 个独立医改方案接受医改协调小组及国内外专家评议。 8 与先前预测相左, 大部分方案倾向于市场化。 2007 年 7 月 23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要 求今年在 79 个城市试点,2010 年覆盖全国。这意味着政府的新增医疗卫生支出将主要用于 补贴居民医疗保险账户,而非是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增加投入。这一决策被认为是为医改方 案确定了基调――补需方,而非补供方,医疗服务的提供将更市场化。 (补供方:即政府补贴 医院;补需方:即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 ) 2007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宣布,最新医改方案已形成,并上报国务院,将对社会公布, 征求全民意见。 2003 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 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 44.8%的城镇人口和 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每年大约(二)医疗改革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1.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 医疗服务公平性的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城乡之间、 地区之间的卫生费用不平衡。 占全国人口 2/3 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 1/4 的卫生费用,而占人口 1/3 的城镇居民享有 3/4 以上的卫生费用,而且农村居民占卫生费用的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的人均卫生 费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二是医疗保障的可及性低。近八成农村人口和近五成城市人口― ――亦即全国近 3/4 的人口尚未参加各类医疗保险,在遭遇疾病风险的时候无法得到政府的 扶助。 2.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严重 医疗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增长和卫生费 用的增长极为迅速,大大超过了 GDP 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据统计,从 1989 年到 2001 年, 按当年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 39.3%,而在同一时期,平均每一门诊诊疗费和 日均住院费则分别增长了 96.5%和 99.8% 3.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投入的绩效低下 关卫生统计表明,虽然中国人口还在增长,但医疗机构的门诊量却在下降。2003 年全国 医院和卫生院门诊总量为 20.96 亿人次,比 1993 年减少了 1.09 亿人次。 但同期城乡居民的两 周患病率却从 140.1%提高到 143.0%。 (张冉燃: 《权威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上不 成功》 ,载《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 年第 14 期)另据统计,2002 年,卫生总费用占 GDP 的 比重已经增至 5.24%,2003 年超过 5.4%(葛延风: 《反思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载《中国 经济时报》2005 年 6 月 6 日) 。但尽管如此,居民综合健康状况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在某些 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卫生、健康指标甚至恶化。 4.卫生资源的布局与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与短缺现象并存。 我国的卫生资源约 80%集中在城市,其中 2/3 又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一些高精尖医疗设 备的占有率已经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明显过剩。而医疗机构为了收回投资成本和追 求高收益,随意对患者使用大型医疗设备,乱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加重了患者 的负担。与此同时,市县以下公共卫生机构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却缺乏一些基本 的医疗设备和条件。(三)问题的根源医改的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改革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生产和筹资高度集中型体制,在一 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的 高效率,只不过这种公平和效率是以国家较高的财政负担来兜底的。改革后,这个高度集中, 高度依赖政府财政融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跳跃到了另一个极端,即政府在组织方式和融 资方式两方面都采取了大步撤退的做法。首先,在医疗卫生的组织方式上,表现出了二元混 合体制的特征。一方面,医疗卫生机构国有化程度很高,四分之三的医院为国有制,并且实 行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财政支出只占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 10%, 他们必须从市场上筹资其余的 90%收入,从而,目前的多数国有医疗卫生机构已成为事实上 自负盈亏、自给自足、面对市场的创收经济实体。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促进了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竞争出效率,这毋庸置疑。但 是,医疗领域的竞争和一般产品不同。不能以营利的动机激励医院进行竞争,这样只能提高 经济效率,不能提高社会效率。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医院之间进行医疗装备竞赛。医疗 服务机构的竞争导致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下降,以及医疗资源的重复设置与浪 费。 商业化、 市场化的道路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是一个早已被理论和各国实 践充分证明了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问题是重新走了一遍已经被认定为错误的道路。 这种倾向必须纠正。三、关于医疗服务的政策建议(一) 、进一步加大公共投入,新增投入主要用于普惠性和利贫性服务,同时要防 止卫生总费用的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大公共投入,新增投入向普惠性和贫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倾斜要改变过去政 府支出不公平、不合理的长期问题,调整存量和既得利益十分困难。一个现实可行的方案是进 一步加大政府和社会保障投入,新增公共投入的绝大部分用于基本卫生保健和低收入群体,以 矫正我国卫生服务利用和筹资严重不公平的问题[1]。(二)建立以常住人口为基础的专门公共卫生体系,确保人人均等享受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1.构建重大公共卫生垂直防控体系对所有的专门公共卫生机构实施双重管理。 在继续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的同时,强化自上而下的业务领导和资源调配职能。 同时,应在明 确公共卫生服务范围的基础上,打破行业管理界限,以各级 CDC 为中心,全面实施资源整合。 2.明确界定专门公共卫生机构职能和业务活动范围 专门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能明确集中于解决面向群体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宜由专门公共卫生 机构承担的行政职能应移交给专门的行政执法机构,严格限制一般医疗服务活动。 3.调整、完善专门公共卫生机构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 政府确保对专门公共卫生机构的投入,并对机构布局、业务活动目标、服务方式及资产、 人事、分配等实施直接管理。同时,引入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加大财政投入 公共服务的管理基础应从户籍人口走向常住人口,按照常住人口数量和结构核定人员配置 和经费标准,以确保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调动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三)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既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 也不能照搬计划经济时期完全依靠政府 的做法,而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卫生事业的特点,将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的作用有机 结合起来。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医疗卫生事业是具有公益性质的 事业,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在这一领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制定卫生事业 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法规、提供财政支持、配置医疗资源、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 疗服务、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管等责任。其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由于现阶段我国的 经济基础还很薄弱,政府承担医疗卫生责任的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第 一,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将部分医疗机构转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营利性或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弥补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投资不足。第二,在非基本医疗服务 领域,政府可以退出让渡给市场,或者原有的政府投入的医疗机构实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取 得回报,以减轻政府的负担。第三,通过引入市场经济的管理手段,增强医疗机构的活力, 使医疗机构之间、医院内部形成竞争,以提高效率。参考文献: [1]贡森.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政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韩俊,罗丹.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报告[J].中国发展观察,200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 告[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转自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168.htm. 公共政策课程论文 -----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分析 -----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分析学号 姓名 学院 __ 专业 导师_ 导师_ 时间 张沛儒 贸易与行政学院_ _ __行政管理专业__________ 行政管理专业__________ 杨代福 2006 年 6 _____ 月 20 日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的研究,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医疗费用保险,住院费用医疗保险,个人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查询,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675-1600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人口结构下医疗保健支出差异研究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基于人口结构角度,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及相关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少年抚养比对我国医疗支出弹性的影响显著,老年抚养比影响不大,我国现阶段要密切关注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和老龄化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结构内在差异对区域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
医疗保健支出;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人口结构
由于我国地区人口结构、气候地理、人文观念等存在较大差异,各个区域医疗支出测算的弹性较大,不一定能获得“高收入地区的医疗支出高”的结论。同时,影响我国医疗保健的很多长期内在因素开始逐步发挥作用,譬如城市和农村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的人口结构,对医疗支出的影响越来越大。2000年后,我国人口结构转变逐渐加速,总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分别以年均0.74个和0.95个百分点的速度不断降低,而老年抚养比则以年均0.22个百分点的速度不断上升[1]。人口内在结构开始超越收入和价格等因素,对我国地区医疗支出产生重要影响。
一、面板数据模型及变量描述
1.指标选择研究地区医疗支出的弹性,价格和收入是两个重要的变量。在选择其余变量时,有些研究纳入了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医疗保健消费、老年人口比例、每千人口医生数等(聂聆等,2010)[2],有些研究纳入了农村居民教育、收入水平等(赵振然,2014)[3]。本文在医疗支出模型中引入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两个人口结构变量,并以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四个变量对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差异。
2.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以及《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包括全国31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相关数据。每个变量在城镇和农村均有341个有效数据。老人抚养比是指65岁以上人口数占15~64岁人口数的比例;少儿抚养比是指0~14岁人口数占15~64岁人口数的比例。城镇变量分别用UOLDR和UCHILDR表示,农村用VOLDR和VCHILDR表示。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金额分别用UC和VC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用UIN和VIN表示;恩格尔系数用UEC和VEC表示(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年,我国31个省市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城镇是农村的两倍多;城镇的少儿抚养比为18.19%,农村为28.17%,两者相差较大;而老年抚养比,城镇高于农村,但相差不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无论是极差,还是标准差比较,都是极端不平衡,省市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3.面板数据模型根据面板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将每个变量的值取对数,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在包含个体固定效应和固定趋势的情况下,Ln(UC)、Ln(UIN)、Ln(UEC)、Ln(UOLDR)、Ln(UCHILDR)、Ln(VC)、Ln(VIN)、Ln(VEC)、Ln(VOLDR)、Ln(VCHILDR)都满足零阶单整。由于选取的31个省市涵盖了我国所有的省域个体,并不是随机抽样的结果,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更为恰当。城市部分用了基于截面的加权统计,还需对模型涉及的四个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取自然对数后的指标系数则是弹性。
二、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上模型,对收入、老人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以及恩格尔系数四个变量取自然对数,通过E-views8.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变量弹性值(见表2)。
1.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的城乡差异从收入弹性来看,各个省域的城市收入弹性普遍低于农村。其中,农村收入弹性均值为1.2070,城市为0.7454,也就是说农村高收入人群对医疗保健支出的敏感性更高。一般认为,医疗是一个高收入弹性的商品,但为何城市收入比农村高,而医疗保健支出的弹性反而小呢?可以从三方面加以解释:一是生育水平,农村高收入人群的生育水平较高,平均生育普遍不低于2个小孩,而城市高收入人群平均生育率不会很高,导致农村的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反而比城市高;二是城市和农村的医保政策不同,农村医保的质量、报销难易程度和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观念的差异,农村一般只有高收入家庭愿意缴纳商业医保,导致农村的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比城市高;三是收入和价格变化的快慢,农村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显著低于城市,而医疗领域在农村的竞争不如城市那么激烈,导致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大大慢于医疗价格的增长,因此承受的医疗支出压力更大。
2.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的区域差异分地区来看,城市东部地区的收入弹性均值为0.7434,中部地区为0.7410,西部地区为0.7448;农村东部地区的收入弹性均值为1.1840,中部地区为1.2127,西部地区为1.2236。可见,城镇收入弹性基本没有差异,中、东、西呈轻微攀升的状态,说明对城市来讲,东部、中部、西部的医疗保健消费大同小异。而农村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西部、中部、东部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见表3)。这不能简单地从收入影响医疗保健支出来考虑,而是由我国区域人口结构、产妇平均年龄、医疗导向、政策因素等原因加以解释。越是欠发达地区,产妇的平均年龄越低,加上医保政策的滞后,医疗保健支出对收入的依赖度越高,敏感度也越高。其次,东部地区执法能力较强,不合理医疗费用较少,市场价格相对公正、透明。这些政策因素的影响,加上农村的医疗保健需求原本尚未得到满足,收入弹性较大,造成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支出对收入的敏感性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3.医疗保健支出的少儿抚养比弹性城乡的少儿抚养比弹性分别为-0.4。本文认为,在城市,少儿抚养比高的家庭一般是流动性较强的低收入家庭,而在农村,少儿抚养比高的家庭一般是农村富有家庭,这是影响城乡少儿抚养比弹性差别的主要因素。医疗保险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城市的少儿抚养比弹性为负值,也就是说医疗保健支出和少儿抚养比是负相关的。在我国城市,少儿抚养比低的家庭成员一般有比较稳定的工作,收入相对较高,其医疗保健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治疗阶段,而是处于保健等享受和预防阶段。而少儿抚养比高的家庭,一般工作保障性较低,收入相对较少,计划生育执法较松,处于应急医疗的阶段。在农村地区,计划生育执法相对较松,“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农村居民普遍多生孩子,但农村家庭普遍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很少家庭会购买商业保险,社会医疗保障又不够完善,加之超生罚款的存在,因而只有高收入的农村家庭才会有较多的小孩,出现少儿抚养比越高、医疗保健支出越多的情况。
4.医疗保健支出的老人抚养比弹性城乡的老年抚养比弹性分别为0.3,差异不大,都缺乏弹性。老人抚养比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而老年人是医疗保健支出较多的群体,随着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医疗保健支出也会相应增多,因此城乡的老年抚养比弹性均为正值。城市的老年抚养比弹性大于农村,这是由于城市居民大多有稳定的工作,医疗保健意识较高,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健全,因此抚养老人越多,医疗保健支出越大;而农村居民常年务农,工作无明显的年龄界限,且收入有限,医疗保健意识较差,老年人体弱多病被视为正常现象,通常选择不就医,因此老人抚养比对农村的影响低于城市。这也说明了我国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供给不充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老年人医疗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4]。
5.医疗保健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弹性城乡医疗保健支出的恩格尔弹性分别为-0.2096和-0.8948,均为负值。一个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居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越高,生活水平较低,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则更少,因而恩格尔系数同医疗保健支出呈反比关系。同时,城乡医疗保健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弹性差异较大,城市低于农村,这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健康意识较高有关,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农村生活水平较低,食品是他们的主要支出,医疗保健支出比例较低,这也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最基本医疗保健需求还没得到完全释放。
三、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可知,在影响我国城乡、地区医疗保健支出的众多因素中,除了收入因素外,计划生育政策、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单纯提高居民收入,不足以改变居民的医疗行为。政府在决策时,应根据城乡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切实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从1980年开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较大转变,生育率已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少儿抚养比对医疗保健支出影响较大,因此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力度对医疗保健支出会产生相应影响。少儿抚养比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增多,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反而减少。另外,目前我国已放开二胎政策,以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届时少儿抚养比将大幅升高,对我国的医疗保健支出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我国在调整生育政策时亟需考虑的问题。目前多数研究只讨论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少从城乡差异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更详细的参考。
2.重视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的健康水平实证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的高低对医疗保健支出有一定影响,城市的医疗保健支出对老年抚养比更敏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重视老人抚养比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并通过有效途径降低影响程度尤为重要。政府应重点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延迟退休时间,鼓励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再就业,缓解国家和家庭压力。同时,及时调整各项政策措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由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医疗保健的可及性存在差距,农村居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政府除了考虑如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外,还要重视如何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费用增长情况。最后,还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调整医疗卫生经费的投入结构,逐步纠正原有的城乡失衡局面,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我们认为,不应单纯提高城乡收入,而应降低城乡、区域内在的人口结构差异,这是解决其医疗消费支出差异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欢,黄健元.人口结构转变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5):13-33.
[2]聂聆,李斌.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研究―――基于粤苏浙三省的相关情况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6):64-70.
[3]赵振然.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J].消费经济,):24-29.
[4]余央央.老龄化对中国医疗费用的影响―――城乡差异的视角[J].世界经济文汇,-79
作者:沈晓燕 李建国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口结构下医疗保健支出差异研究责任编辑:杨雪&&&&阅读:人次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按栏目筛选
人口学论文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人口学论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