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融将如何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济?

“金融创新如何服务实体经济”论坛在京举办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东莞|企业_新浪新闻
  原标题: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非常关键的,东莞近年来一直很重视科技金融工作的开展。图为天安数码城科技金融街。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血液,金融业在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莞素有“金融绿洲”之称,民间资本实力雄厚,本外币存款余额过万亿元。
   如今,轨道交通线、截污次支管网等工程加快建设,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财政全额直投的路已经走不通了。此外,如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助力创新驱动,是东莞在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调研的分工,由东莞市财政局与调研组各单位合作,完成了《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和推动金融开放创新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A 多元化融资方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此前,谢岗镇通过PPP(公私合营)模式迅速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该镇银瓶创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已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确定粤海投资有限公司为PPP合作社会资本并签约落地,这也是去年5个试点项目中首个成功落地的项目。
   这一项目由29号路、博深高速连接线、爱民大道、大黎路、谢岗大道、粤海大道、银瓶大道、银瓶创新区内道路等8个具体的子项目打包成一个总项目,采取总体打包、分项实施方式推进。
   “东莞市政府非常重视该PPP项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PPP项目的实施主体、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论证、项目的年度支出纳入市财政预算等问题。”谢岗镇粤海办主任罗成煜说。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PPP模式在区域政府没有充足财政资金情况下,是打开基础设施建设局面的一把利器。目前已纳入东莞市PPP项目储备库的项目有34个,涉及投资总额210.45亿元,推进进度相对较快的镇街(园区)包括寮步、厚街、中堂、樟木头和松山湖(生态园)。
   “东莞要用好PPP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实现PPP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两条腿’走路,适当增加融资规模。”这是本次调研课题组提出的建议之一。不过,由于国家对政府PPP支出设置了控制指标,要求本级政府实施的PPP项目每年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不能超过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因此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已经成为东莞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东莞市需要着力解决的两大任务:一是为轨道交通建设筹措资金;二是实现治污治水资本运作的良性循环。这都迫切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和运作模式。”调研课题组称。
   根据调研报告,目前东莞的投融资体系在体制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四个方面,包括顶层设计缺失、融资规模受限、政府投融资企业过于依赖财政以及保障机制不畅等几方面的问题。
   在2012年,东莞市组建了东财公司、东实集团、水投集团三家市属投融资企业,连同已有的交投集团,形成四大投融资企业,累计为政府融资315亿元。但调研组发现,目前市属投融资企业功能定位仍然不够清晰,企业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和重复配置、发展不够均衡、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
   “目前,不论是政府投融资企业,还是园区的建设发展,其融资的思路和方式过于依赖财政直接支持。政府融资工作本质上还是财政融资。”报告中写道。
   据了解,东莞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股权投资基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境外融资等多种融资渠道,进一步丰富融资手段,合理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
   目前,东莞市正在组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府投资基金,首期通过财政出资50亿元放大到200亿元,预计能够撬动约500亿元的项目投资。
   B 促进新型经济金融组织发展
   东莞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农业县摇身一变成了世界制造业名城,积累了丰厚的民间资本。近年来,东莞的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课题组也针对推动金融开放创新进行了调研。
   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东莞市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076.49亿元,今年以来东莞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107.69亿元,同比多增317.63亿元。
   去年,东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02亿元,同比增长8.5%,比GDP增速高0.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4.5%提高至6.4%。但事实是,作为“金融绿洲”,东莞金融业的产业地位还需要提高,对GDP的贡献率与金融发达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东莞市新型经济金融组织发展迅速,但整体竞争力不强、缺乏拳头品牌,总体规模与经济总量不匹配。”报告称。
   据了解,与广深等先进城市相比,在推动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地方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类金融组织发展方面,东莞存在明显的短板。
   与其他类金融业务相比,融资租赁作为推动产业、金融、科技融合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正在谋求转型升级的东莞而言,近年来备受重视。
   东莞在2005年便有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如今本土的融资租赁公司以及在东莞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有17家。
   “对企业来说,融资租赁是一种创新性的融资渠道,这种方式除了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避免企业的期限错配,减少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东联租赁总经理倪凌说。
   2015年,比伦纸业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采购接近4000万元的设备来完成自动化改造,其总经理刘远全认为融资租赁是一种减轻企业短期资金压力的好办法,不需要占用企业太多的现金。
   但真正尝试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制造企业还是少数,由于利息和成本方面的原因,有不少企业仍在观望。
   针对这一状况,报告建议,要完善财税政策扶持体系,强化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引进一批、培育一批,促进新型经济金融组织蓬勃发展,加快形成聚集效应。
   此外,报告还称,要加强对现代金融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给予金融高端人才享受东莞市特色人才的同等相关待遇,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扎根发展、宜业宜居的环境。
   与此同时,东莞将积极探索金融开放创新的新渠道新路径,支持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等地方金融法人机构在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深化与港澳同业的跨境金融合作,推动地方金融开放创新。
   “加强对企业境外发债的业务辅导和服务,引导企业积极打通境外发债的路径,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报告说。
   C 打造“基金小镇”集聚带
   此外,在金融创新方面的调研中,基于产业链的股权投资基金被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推动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其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东莞的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林立,创新创意项目众多。而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决定了仅靠传统融资手段不可能满足其资金需求。股权投资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正好可以弥补传统融资的巨大缺口,并承担起孵化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任。
   另一方面,东莞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兴产业的发展或者行业的发展壮大均对资金有强烈的需求。设立产业基金,除了带动科技型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也可以为传统型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服务,对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有积极的作用。
   报告建议,要灵活运用产业并购基金等手段,实施存量企业“倍增计划”。支持有能力、有优势的企业实施产业链的纵向并购整合或横向兼并重组,支持更多企业加快成为细分行业领域的龙头或骨干企业,做强质量,做好效益,做大产业规模,促进实体产业转型升级。
   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市场的力量推动下发生。今年1月,上市莞企众生药业出资2亿元与北京正和正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医药健康产业并购基金,并购基金总规模拟定为5亿元。据了解,并购基金将主要根据众生药业的发展战略,围绕主营业务,在医药健康领域寻找具有行业优势和良好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2015年8月,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借助专业投资机构提升投资能力,东莞上市公司明家联合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作为有限合伙人与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产业基金。去年以来,通过多次并购,明家联合已经逐步转型为一家移动互联网营销公司,业绩实现了高速增长。
   如何把市场自发形成的基金以及政府财政此前分散投入的基金进行统筹引导,使其形成系统、常态的融资渠道,以更有利于东莞的产业转型发展,这是课题组所思考的问题。
   对此,报告建议,加快推进发起设立两只产业投资母基金,推动“产业基金+孵化园区”的合作模式,形成“1+N”的产业投资基金体系,快速聚集一批产业投资基金、机构和人才,打造基金聚集带。
   此外,报告提出打造“基金小镇”,以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可行性报告或实施方案,上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同意后,建议列为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小镇的特点,实施创新性和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服务机制,把‘基金小镇’打造为东莞特色的新型金融业态聚集地和生态圈。”调研报告称。
   ■记者手记
   引“金融绿洲”活水滋润产业发展
   在本次构建开放型经济八大调研中与金融相关的课题,主要分为“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和“推动金融开放创新”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让其参与到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而投融资的体制机制与收益分配则是这一问题的关键。
   而后者对于东莞这个曾经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大市来说,金融业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创业的开展。
   可以说,前者关系到的是这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而后者则是关系到这座城市产业的未来。
   东莞是制造业大市,供应链齐备,上下游企业众多,但企业在融资方面,绝大多数仍是以银行贷款为主。
   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对于企业而言,由于贷款期限比较长、成本比较高,到期要续贷也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在目前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了。因此,如何推动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非常关键的。
   除了政府的财政投入之外,如何以“有形的手”去引导“无形的手”,让“金融绿洲”的活水去滋润东莞的产业转型以及创新产业发展,是一件充满技术含量的事。以科技金融为例,虽然东莞近年来一直很重视科技金融工作的开展,但一个高效、成熟的科技金融体系的打造,并非朝夕之事。
   此前,东莞科技金融的资金渠道由政府主导,科技金融的支持渠道相对比较单一。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科技金融的初期可以以政府主导为主,但是政府在主导整个科技金融资金来源的同时,要适时地引导金融机构、社会力量进行投资,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对于金融创新而言,将重点落在基于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上,是一个符合东莞产业发展需求的选择。
   东莞的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对于规模不大的创新企业来说,用股权来进行直接融资,成本更低也更便捷,如今东莞有很多企业已经对股权投资基金有所了解,市场环境与前几年大不相同。
   对于基金运营者来说,东莞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为数众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基金的投资提供了很多优质的标的。
   而对于东莞的财政部门来说,只需要出少量的引导资金,则可以撬动数以倍计的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可以真正实现政府引导、市场选择的资金投入。
   ■调研报告精华摘录
   政府投融资顶层设计缺失、重点领域需要突破、投资项目审批机制创新和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金融工具和融资路径的创新有待加强、类金融经济组织整体竞争力不强、政府引导基金引领股权投资发展不足。
   东莞市还没有实施政府投融资项目的整体规划,政府投融资工作“借、用、还”的统筹规划较弱。投融资项目储备库建设滞后,没有形成“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可持续建设格局。
   融资规模受限,体现为政府债券额度有限,较难匹配和满足实际投资需要;国家对政府PPP支出设置了控制指标,要求本级政府实施的PPP项目每年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不能超过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市属投融资企业融资手段不够丰富,制约了融资规模。
   东莞市的政府投融资工作尚未建立有效的协调保障机制,基本上由部门分散开展,政府投融资企业单兵作战。政府对部门、投融资企业以投融资绩效为导向的考核制度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土地综合开发等领域,没有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
   聚焦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体系,合理区分财政的公共职能和市场主体的产业发展职能,财政资金放大撬动,建设主体要强化产业化发展方向,按照有系统的规划、有政府的财政支持、有社会资本参与、有市场主体投资运营及管理、有项目投资回报的综合回报模式的要求,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创新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机制,构建规范健康的营商环境。重点是要建立全市统一的集体土地和建筑物登记管理、租赁财产登记交易、私募股权基金份额流转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新型经济金融组织开展业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鼓励搭建各类行业合作平台,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功能和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比如,搭建“政府引导、平台企业与保险机构主导、保险行业协会协调服务”的合作平台,鼓励各大保险公司总部加大对东莞市的资金投放力度。
   做大做强金控集团,推动地方金融资源整合。着力打造三大平台,包括:金融创新驱动发展平台、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平台、金融资本运作投资平台。
对于开会这事,我想体制内人人都深知个中滋味,皆有发言权。虽说有些会议繁多、冗长、无味,但会议中还是有一些好玩的细节,被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印巴的敌意是否会随着克什米尔的乱局升温?着实令人担心。
就差直白地对外地人说:你们进京可以把钱留下,把汗水留下,但不要给这座城市添麻烦。——世上哪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
在咱们这个社会,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从这个意义说,张锐的离世,是社会的损失。但让社会善待张锐的最好途径,只能是更多人努力变成更好的张锐。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 正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对金融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积极成效。但是,金融与实体经济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相适应,金融“脱实向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如何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目前金融是否出现了“脱实向虚”?金融管理部门又将如何解决金融“脱实向虚”、支持实体经济振兴?近日,就上述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记者:关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最近社会上关注较多。先请您从理论上谈一谈如何理解与把握两者的关系?阮健弘:从理论上讲,金融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的立业之本,服务实体经济是对金融的本质要求。金融如果脱离实体经济需要,搞自我循环,以钱炒钱,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如果金融出了问题,实体经济就得不到高效的金融服务,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李克强总理也指出,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互促共生,金融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要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论述为金融系统全面、准确把握好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记者:您刚才提到,服务实体经济是对金融的本质要求。作为金融统计领域的资深专家,您认为应当如何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方面有没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统计指标?阮健弘:不同的人可以基于不同的视角来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从宏观上看,社会融资规模是目前衡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比较全面、客观的指标。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是人民银行在2010年提出的,编制这个指标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就是为了全面准确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了实体经济(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社会融资规模扣除了金融体系内部的交易行为,真实反映了资金从金融体系到实体经济的流向和结构,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情况。2016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5.99万亿元,是2011年末的2.03倍,2011年至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平均增速为15.7%。同时,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精准扶贫、民生改善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较多。2016年末,全国农村贷款余额达到23.01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0.84万亿元,分别是2011年末的1.89倍和1.94倍。这说明近年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
〉〉〉〉 03
0102030405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 大宗商品>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 &&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笔者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全社会应进一步明确一个共识,金融无论多么重要,其出发点和归宿都要落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 改革开放近40年,已经积累起雄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金,为什么这些资本不愿意流入实体经济领域?自然与虚拟经济领域更容易赚钱有关。中国的金融领域存在着过度的非正当垄断,应当尽快加以消除,这就需要金融改革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 第一,明确树立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升级换代服务这样的基本共识和理念。& & 第二,中国金融体系的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所谓多样化就是要充分消除垄断因素,使竞争中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充分表现在市场上,形成各种金融产品对应各种融资需要的无缝连接体系。在这种多样性里,要特别注意中国的直接融资要进一步得到发展。比如股市,大家意识到它要发展,但是这些年来我们也吃了不少苦。债市早就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做起来也举步维艰,它涉及更复杂的问题,比如企业债的刚性兑付特征具体表现在如果出现了还本付息的风险问题后,并不能按照市场上简单的破产清算原则进行了结,结果以后发债的批准环节就越来越谨慎。类似于此的这些特别制约因素都阻碍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 第三,实现商业性金融的多样化,一定要可持续地推进政策性金融的多样化。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的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草根金融和过去反复探索的开发性金融,这些背后都少不了政策性金融机制作为后盾。这意味着,商业金融轨道旁边还运行着政策轨道。双轨运行,就要处理如何避免设租寻租的问题,避免在中国双轨同时运行可能带来的“乌烟瘴气”的局面。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形成健康的、全景图式的金融体系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科技金融。& & 第四,“互联网+”概念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在必行。比如,它可以使人们原来认为需要由政策性融资去承担的一些任务,让位给“互联网+”所拓展出来的商业性金融。这个边界变化把商业性金融领域扩大了,是在商业性金融“在商言商”的逻辑中扩展范围。例如,阿里巴巴公司做的小额贷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比较有把握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运用软件在线上零人工介入、零人工操作,不断地一笔一笔发放小额贷款。笔者曾在阿里公司电脑显示屏上观察过一分多钟,一两秒就会放出一笔小额贷款,其中有三笔是20万元,最低的是6000元。过去人们无法想象在商业性金融的轨道上可以这样提供小额贷款去支持实体经济,这是“信息革命”时代的创新带来的新机制。& & 第五,投融资机制创新中,我国近年高度重视的PPP,既继承了国外已经有的创新经验,又满足了本土巨大的社会需要。应该在这方面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即PPP创新的长远健康发展机制。它从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角度切入,不仅使改进民生的公共服务得到支持,还可以在中国对接很多产业新城、产业集群等嵌入连片式开发项目。这些项目与金融、投融资的多样化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落实实体经济在中国的升级换代发展。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qq:)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点击排行榜
汇金视点微信号:gold678-com
扫一扫,加关注
汇金财经微信号:mygold678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在提高效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在提高效率
  金融机构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端正业务经营指导思想,平衡好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坚决遏制“脱实向虚”的倾向,树立正确的业绩观。金融机构应将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作为评价经营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此激发全体员工服务实体经济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抓好实体经济。他指出:“我们国家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真正创造财富的经济形态,是一个国家的强国之本,富民之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开篇就曾指出,使用价值是构成社会财富的主要内容。抓好实体经济,不仅能为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提供物质基础,更关乎着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大而不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较弱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因此,振兴我国的实体经济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历史使命。
  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核心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具有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创新创业活动和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功能,因而在振兴我国实体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振兴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货币资本是实体企业的“第一和持续推动力”,决定着企业的启动及持续运转。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主持政治局第40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言简言赅,精辟地阐明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振兴实体企业,关键是要走活金融这步棋。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效率的高低和供给资金的能力,是经济振兴和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明确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在提高效率。我国金融业尽管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可谓体量庞大,品种渐全,但从总体上看,其服务效率还不高,难以匹配振兴实体经济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金融业只有大力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大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既是我国金融业的职责和使命,更是促进我国金融业自身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我国的金融业怎样才能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呢?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回归金融本质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
  金融的本质就是服务业,其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金融是因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并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构建有效的金融体系,来降低隐性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实体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效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为肌骨,互相支持,互促共生。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实体经济若无金融支持,则难以振兴发展。
  纵观金融体系的演进,其发展的历程就是改进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过程。金融只有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续创新发展的根基和动力。离开了这个根基,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就会出现非理性的扩张,“以钱炒钱”,过度的自我循环和自我膨胀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甚至还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百业兴则金融强,只有实体经济牢固,金融方可持续稳健。因此,金融必须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认清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及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金融机构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端正业务经营指导思想,平衡好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坚决遏制“脱实向虚”的倾向,树立正确的业绩观。金融机构应将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作为评价经营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此激发全体员工服务实体经济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调整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
  合理配置金融资源
  金融机构真正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是指能够引导社会庞大、分散和无序的资本自动地流向那些最有效的产业和企业,从而产出最大的生产力。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下,社会融资是以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为主体。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投向和信贷结构是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应围绕供给侧改革,立足于振兴实体经济,找准着力点,通过信贷投放结构的调整,坚持实行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做好信贷投放的加减法。
  首先,要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降低对“两高一剩”和“僵尸企业”的贷款比重,引领新的资金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行业退出。其次,商业银行应增大对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三农”、优质小微企业、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资金投入。信贷资金着重向上述符合国家和地区重大发展战略以及“十三五”规划的领域倾斜。
  商业银行通过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困顿于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投向更有发展潜力的真实高效的实体经济,有助于矫正要素禀赋的错配,优化信贷结构,因而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
  聚焦建设制造强国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因此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讲,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证券业都不是根本,而真正的希望则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强大的实体经济。我国于2015年时已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但在品牌制造、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仍是我国制造业需突破的瓶颈。制造业是一国实体经济的立身之本,做强我国的制造业,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着力支持建设制造业强国,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心,金融业应深刻认识服务于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扎实的措施促进金融能更有效地发挥“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应围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聚焦“中国制造2025”,加大支持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力度。既要利用金融资源和信息的优势,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要推动企业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支持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为企业的调结构、增效益和转型升级创造条件。顺应振兴我国实体经济的需要,着力支持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推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有助于实现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效匹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注重金融创新
  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不只是针对科技企业和传统产业,也是对金融业的要求。创新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最重要的途径。金融创新涵盖了对金融制度、机构、产品和市场结构等多个方面,其中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是核心内容。产品和服务方式的优劣,以及能否不断开发、创新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方式,是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的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能力,虽然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其中一大掣肘就是创新不足,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
  金融业要从战略高度,做好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既要促进原有产品的改造创新,更要重视创造出新的产品;既要创新服务方式和优化服务体系,又要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快捷度。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应适当增设产品和服务研发中心,舍得花钱加大包括开发新产品和更好的服务方式在内的金融创新力度,开发出更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供更多的综合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优质、高效服务,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作者:邱兆祥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日 14:2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0号 邮编:100033 网站编辑:010-170605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 京ICP备号-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