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如何解决薄威胁中央央的问题

当前位置:
>>>西汉初年,面临的三大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的萧条破败;诸侯国对中..
西汉初年,面临的三大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的萧条破败;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匈奴的侵扰。这些问题在汉武帝时期都得到解决。想一想,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说一说在解决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1)问题及解决办法:1、经济的萧条破败。(3分)2、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3分)3、匈奴的侵扰。(3分)(2)有何借鉴?(3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1、经济的萧条破败——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3、匈奴的侵扰——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2)借鉴:(略)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举措。汉武帝解决经济萧条的措施: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解决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的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解决匈奴的侵扰的措施: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借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及社会安定。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西汉初年,面临的三大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的萧条破败;诸侯国对中..”主要考查你对&&汉朝治理黄河,汉朝商业的繁荣,汉朝农业的进步(杜诗发明水排,耧车),汉朝丝织技术的提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汉朝治理黄河汉朝商业的繁荣汉朝农业的进步(杜诗发明水排,耧车)汉朝丝织技术的提高
汉朝两次治理黄河:第一次:西汉初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县遭受洪灾,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影响: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第二次: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经过几次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修建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影响: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而且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两汉时期的水利特色:两汉水利事业发展迅速并且有着明显的特色,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为主;江汉之间以修天然的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地为良田;西北则是利用雪水或者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两汉针对黄河泛滥,西汉武帝和东汉明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取得良好效果。汉朝治理黄河:秦汉时期,因为森林破坏严重,黄河开始泛滥。汉武帝时,黄河下游决口,汉武帝发动数万人抢修,还亲临现场,命令文武官员参与堵塞决口。东汉时,汉明帝命令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下游两岸被淹没的土地又成为了良田。“市”:秦汉时,在京都、郡、国乃至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市周围有垣墙,交易者只能由市门出入,以此限制市外交易。市门按时开闭。市中有市楼,又称亭、旗亭或市亭,管理市的官署即设于此。汉朝商业的繁荣:两汉的商业出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商业区“市”,其中长安是当时世界上闻名的大城市,汉朝与匈奴、鲜卑、乌桓、南越以及西南的少数民族间的贸易相当频繁。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和宛因为手工业商业发达,当时称为“五都”。犁壁:在耕犁上安装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犁壁的应用是一项重大进步,且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耧车: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有三个脚,能同时播种三行,且开沟、下种、覆盖任务一次性完成(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极大提高了播种效率。两汉农业发展迅速的原因:1.两汉的前期,统治者注意修养生息,解放了大批生产力并且收取的田赋较低,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两汉大一统局面下,政治稳定,社会清明,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以及工具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两汉农业进步的表现:1.工具的革新: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了播种耧车,一天能播地一顷,极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2.耕种方式的革新:二牛三人的耕种方式已经广泛推广,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耕种方式。3.兴修水利事业:农耕区域扩大。4.稻麦的广泛种植,耕地管理技术进步较快。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小麦。5.农学研究的成就:《四民月令》《汜胜全书》。耧车:水排:汉朝丝织业的表现:西汉时期的丝织业比较发达,纺织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西汉已经广泛使用了提花机,而且提花技术的水平很高。汉锦是五色缤纷的多彩织物,是汉代纺织水平的代表。西汉时期丝织业发达的表现:西汉时期的丝织业比较发达,纺织技术也有很大提高。当时,长安和齐郡临淄是全国纺织业的中心。西汉已经广泛使用了提花机,而且提花技术的水平很高。汉锦是五色缤纷的多彩织物,是汉代纺织水平的代表。也说明了有了丰富的染色技术。素纱禅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织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保存完好的绢、纱、绮、锦,起毛锦、刺绣、麻布等丝麻织品。这些绚丽多彩的高级丝织物,用织、绣、绘、印等技术制成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菱形等花纹,它说明了西汉纺织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一件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总重量仅49克,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发现相似题
与“西汉初年,面临的三大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的萧条破败;诸侯国对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0124170802191685174513169415144629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汉武帝为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采取了什么措施
血刺妖饰刡0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等.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推恩令: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中央直接辖区扩大,中央集权加强。酎金夺爵:即以缴纳祭祀金成色分量不足为名,削侯百余人的事件。附益之法:即限制诸侯王与士人交往,不得招结宾客的规定,也削弱了王国力量...
削弱诸侯这件事在文景时期就在做了,到了汉武帝基本完成。(你问的这个题是考研历史大题第一道的一部分)汉武帝主要用了两个措施完成了这件事,第一就是1L说的主父偃的推恩令(考过),第二就是酌金夺侯,通过这两件事完成中央集权。
推恩令”,
政治上主要是推恩令,一步步削减诸侯王所属的土地,激起部分实力较强的诸侯国举兵叛乱,他就以此为理由名正言顺地把几个较大的诸侯国除国了,如淮南,江阴等。酎金夺爵,也就是找理由除了一些人的爵位。经济上他采纳了桑弘羊的建议,收回了诸侯国的铸币权,盐铁官卖,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诸侯国的经济实力,也起到了一些限制巨贾和诸侯国的勾结...
扫描下载二维码西汉王国问题的由来与解决教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西汉王国问题的由来与解决教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怎么解决光棍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