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苏军,美军:二战美军和德军谁厉害护士谁的颜值高

德军、苏军、美军:二战护士谁的颜值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帖子主题:粗略对二战中的德军苏军日军美军作战能力排名?
共&11053&个阅读者&
军号:6311390 工分:516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粗略对二战中的德军苏军日军美军作战能力排名?
文章提交者:剩男哥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72-0-1.html
透过发达的公路运输能力下,当在机械摩托化配合联合进行的横扫时,邓尼茨的深海幽狼在大西洋肆意猎物英军船只和在北非的嚣张,,,都成了丘吉尔的心病而无力反击时。希特勒不顾两边作战兵忌,以五百多万兵力上千架飞机和坦克对苏联进攻,苏军的抵抗毫无阻挡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当德军攻到莫斯科时雨和寒雪降临,德军坦克运输车在渣泥里成为累赘停滞不前时,部署反战役的时间让给了斯大林,朱可夫苏军的喀秋莎炮倾向德军,德军开始溃退,,,;远在远东满洲的日本关东军也不甘寂寞,与苏军在蒙古若门罕试探性秘密角逐,最后以日军失败收场;美国是永不会把国运做赌注的国家,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否是美国故意设计的圈套,故意引诱日军来袭击赢得美国民众的支持对日本开战,山本五十六成功偷袭珍珠港后没有一艘美国航空母舰靠港很是怀疑?当美国日本在广袤的太平洋上空和海上鏖战时,日本造船能力已经毫无回天之力时,美国却发动国民能在六个多月就能造出一艘航空母舰,其国家实力就是以当时的德国苏联来比,都很难望其背项。后来的中途岛战役后日军一蹶不振,用日军神风敢死队来说:“开着装满炸药的飞机时紧捂驾驶把冲向美国战舰,要睁开双眼看着直到眼前一片红,身躯象樱花一样象四周飘散后归于黑暗,,,”也阻挡不了美军向日本国土发动轰炸!从国力和科技来看,美国钢铁生产力超过上千万吨;德国超过六百多万吨科技实力不凡,研究先进战机秘密搞飞碟和核武器,,,;苏联经过几个五年计划后,陆军机械程度大大提高,但与德国陆军相比有一定差距,胜过日本陆军(日本军队中还时常出现牲畜拉物,机械程度化落伍),但是德国和苏联的海军没有日军强,日本不但造了航空母舰还造了大型水下潜艇被称为水下航空母舰,钢铁产量为一百多万吨。苏vs德战场:苏联红军共死亡880万人。德军以7个仆从国军队共死亡572万人。双方死亡比例1.54:1 ;远东苏军vs日关东军战场:日军死亡10万人,苏军死亡1万人,双方死亡比例 10:1;美vs日太平洋战场:美军死亡12万人,日军死亡138万人,双方死亡比例约11.5:1;美vs德---西西里岛战役以及意大利中南部的战役,美军阵亡11万,德军损失20万人,双方比例死亡1.8:1。最后结论:德军胜过苏军,苏军胜过日军,美军剩过德军,美军剩过日军。美军第一,德军第二,苏军第三,日军第四。注:若有不同之意恳请赐教?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尊重你的发言(莫删帖)本文内容于
10:49:29 被小编a45编辑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粗略对二战中的德军苏军日军美军作战能力排名?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56461 工分:21371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德军的精锐大多在东线 就这样 巴顿都说:如果兵力和装备一样 谁都别想打的过德国佬 再说了 损失就都是阵亡吗 还有别拿西西里岛战役说事 西西里岛战役轴心国的主力是意大利人德军才多少人 有点常识行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5385 工分:5424
左箭头-小图标
这种排名很无聊也很无脑,德军的精锐差不多在东线和苏军拼的差不多了,苏军横扫关东军的时候轴心国只剩下日本负隅顽抗,战斗力自然不如从前。美军登陆欧洲的时候德军已经处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从势上已经处了下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4976 工分:437277
/ 排名:1139
左箭头-小图标
这种论排名的帖子真的有些无聊,特别以这样的方式比较战斗力更是有些潦草,当时每个国家都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哪怕众人眼中孱弱的意大利都在某些科技、兵工方面领先世界,反正感觉挺无聊了,与其是这样比较,不如让他们在某些领域各自对比,这样才有技术含量更为吸引人们的眼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56263 工分:72847
左箭头-小图标
5楼&德军的精锐大多在东线 就这样 巴顿都说:如果兵力和装备一样 谁都别想打的过德国佬 再说了 损失就都是阵亡吗 还有别拿西西里岛战役说事 西西里岛战役轴心国的主力是意大利人德军才多少人 有点常识行不?精锐在东线?所以SS 1st阿道夫希特勒旗队师,第2帝国师、第9霍亨斯陶芬、10福隆德斯伯格和第12希特勒青年师,国防军装甲教导师、第2、第17和21装甲师,李施(Panzer-Lehr)装甲师外加第101、102、503这3个独立重装甲营都不算精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65723 工分:2693
左箭头-小图标
按国家实力来算,小日本的国力才美国的1/10,小日本的精锐陆军又SB似的,放在各个小岛上,让美军琢个击破。苏德是最大的陆战了,小鬼子的陆军放到苏德顶不过3个月,火力相差太大了,小鬼子也就欺负中国人,他的陆军都不见得干的过最烂的法国军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0295 工分:2141
左箭头-小图标
总体的伤亡数字不是衡量作战能力的唯一标准从作战双方不同的作战时期来分阶段比较 更有说服力比如 作战初期 根据我们已知的作战常识 进攻的一方通常要比防御的一方伤亡率 损失率要小一些(比如进攻的突然性 突击思想 进 攻兵器的先进性 防御方的准备程度 等等)作战中期相持阶段 作战双方的的战损率是否相差特别悬殊作战后期防守反击的一方伤亡率是否大幅度逆转更加重要的是尽量避免让已知的结果影响论述这样客观的做出比较 才能够使人信服的看到作战的各方完成作战任务的实际能力期待看到得到补充论述这个话题的帖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23901 工分:4733
左箭头-小图标
一个国家的作战能力要看的是综合国力光看单兵战斗力没用的,政治经济外交都对国家军队的战斗力有莫大的影响虎式豹式那么NB,还不是被毛子爆的T-34海压垮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34614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个人认为德军应该排第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34614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应该是德军排第一,美军排第二,苏军排第三,日军排第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68326 工分:1176
左箭头-小图标
6楼&这么比不科学,美国是在后期参战的,这时德日军队在战争初期的精锐兵员消耗掉很多,并且在多线作战,如果战争初期美军遇上当时精锐的德军会怎样,遇上战争初期日军的精锐士兵会怎样呢?而苏军和中国军队在开战初期遇到的德国和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和后期的是有差别的。所以这么算不科学。难道日军不是在其最强盛的时候对美开战的?好像日军的精锐基本都是被美军干掉的吧不管海空军还是陆军,中国战场好像日军自己都说是次要战场至于战绩我真的不好意思说,至于德国如果当初不玩这种趁人不备背后下死手打闷棍的战术,正了八经宣战和苏联拉开架势干我相信稍微了解点二战各国情况的都知道德国的下场是什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02705 工分:1712
左箭头-小图标
这么比较战斗力太不科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68482 工分:934
左箭头-小图标
德军很强大。是美军。老毛子。日本。无人能及的。德军第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27094 工分:118658
/ 排名:9061
左箭头-小图标
这么比不科学,美国是在后期参战的,这时德日军队在战争初期的精锐兵员消耗掉很多,并且在多线作战,如果战争初期美军遇上当时精锐的德军会怎样,遇上战争初期日军的精锐士兵会怎样呢?而苏军和中国军队在开战初期遇到的德国和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和后期的是有差别的。所以这么算不科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56461 工分:21371
左箭头-小图标
德军的精锐大多在东线 就这样 巴顿都说:如果兵力和装备一样 谁都别想打的过德国佬 再说了 损失就都是阵亡吗 还有别拿西西里岛战役说事 西西里岛战役轴心国的主力是意大利人德军才多少人 有点常识行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78374 工分:280
左箭头-小图标
你说的是国家作战能力,还是军队战争能力?先把概念搞清楚在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27457 工分:1084
左箭头-小图标
隆美尔没在西西里打过仗,意大利半岛时他是在阿尔卑斯山充当凯塞林后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50129 工分:70
左箭头-小图标
分析有点简单了!西西里岛战役以及意大利中南部的战役-德军那时虽然在凯瑟琳和隆美尔的领导下,不过44年的兵源已经大不如前(并且主力还在东线)。这么算,不能说美陆军强,有太多前提。看来只能比每年的国力了。德国海军确实是不行,不过苏军的海军就不能忽视了,在远东的苏海军并不是主力,主力都在黑海,波罗的海。看看克里木半岛和黑海海战就能说明苏海军的实力和素质。其他一些对比相对来说还是有些说服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7条记录]&分页:
&对粗略对二战中的德军苏军日军美军作战能力排名?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二战苏德双方实力对比------为什么德军无法战胜苏军
我的图书馆
二战苏德双方实力对比------为什么德军无法战胜苏军
二战德军针对苏联制定了“巴巴罗莎”计划,并付诸于实施后一举打到莫斯科城下,但由于苏军的顽强防守和俄罗斯的严寒,莫斯科没有拿下,这个计划最终也没有最终实现。导致德军“”的破产,被迫进入持久战。之后又兵败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而在“十次打击”之后,最终攻克柏林。过程虽然曲折,但我们来比较一下苏德双方的国力,装备,损失和战场的表现,就不难看出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双方的实力人口德国战前,控制了近25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2亿人口,其中德国人有5000万左右,苏联战前,包括入侵芬兰和波兰后新并入了一些地区,共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接近2亿。去掉占领区人口,苏联人口是德国的4倍。按一般的人口比例计算,苏联当时拥有3000万20岁至40岁的男性人口。以此类推,同状态德国人,应该不会超过700万人。这些人口的差距到了战争后期十分明显,苏联红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仍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支持其一直打到柏林,但反观损失远远小于苏联的德国,虽然运用了独特而有效的动员方法,且把征兵年龄宽限到17至61岁,但也只动员起了1000万人,之后就再也无法动员起任何人力了,可以说是耗竭了兵员,导致战败。国力和军工生产力德国的生产能力和军工生产能力不及苏联,以德军的进攻主要依赖于装甲部队的坦克生产量为例,按照“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将军的要求,为完成德国开战以后所要达到的进攻目标,德国的军工厂需要将坦克产量达到800-1000辆/月,最低也不能低于600辆/月,然而即使在希特勒的强烈要求下,军工厂一再努力,也只能将坦克产量提高到230辆/月。而苏军,战前德国派到苏联的一个观察团就曾吃惊地发现,苏联仅一个坦克工厂在一天内就能生产的坦克22辆,而全苏联坦克的月产量是惊人的1500辆,这种工业能力是德国望尘莫及的,这种差距在战争爆发以后还会进一步的放大,成几何级数的放大。战略资源德国是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特别是稀有金属,尤其缺乏工业的血液——,1941年德国及其占领国开采石油190万吨,从煤中合成燃料410万吨,还获得了法国、比利时等一批国家的储备880万吨石油。但除了罗马尼亚油田以外德国缺乏稳定的产油地。苏联国土面积广阔,各种资源,稀有金属一应俱全,并有高加索有点源源不断地原油供应,且油田一直比较安全,德军在43年前后曾经接近,但未能拿下,甚至没能影响到它源源不断地运出原油。外来援助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双方所获得的外援。德国从其盟国和仆从国也获得了不少的援助,比如法国的卡车,捷克的枪械和罗马尼亚的石油,但这些远远不能和苏联在战争中获得的援助成正比,不可否认苏两卫国战争的胜利,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援助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以下是苏联所获得的一部分援助的简单清单:飞机18865架:美国援助15,481架,英国提供3384架。总共援助18,865架飞机,其中大约有17,000架。1.3万多辆:美国提供了7057辆,英国和加拿大援助了5480辆。另外,也是最关键的西方提供了极其先进的光学瞄准器具及火炮技术,使苏联坦克的质量上了一个台阶。特别是在初期,数天内苏军就损失了数千辆坦克,英美及时地向苏联提供了1000多辆坦克。其中英国750辆,美国180辆。这些坦克直接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大炮:15000门 ,其中美国援助了7944门红军最缺乏的高射炮。另外英美等西方国家还向苏联提供了许多其他作战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包括42万多辆卡车和吉普车和11,075节车厢, 8700多辆拖拉机,4.7亿多发子弹和炮弹,1981辆机车和35万多台机床,汽车轮胎高达3,606,000件。35,800台无线电设备、1196部雷达和329部声呐。还有不计其数的军装军靴御寒装备,仅英、美根据莫斯科议定书就给苏联运送了150万双军靴,10500吨制靴皮革。各种战略物资,钢铁稀有金属也源源不断的输往苏联。包括87,600吨铜。虽然这些数字是英美等国单方面提供的,有很多夸大和不实的成分,但可以说英美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尽了自己的能力帮助红军,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战后出于政治原因苏联否认了这些。这些也曾经得到了红军传奇式英雄朱可夫元帅的认可。兵力装备有人把德军初期的胜利归结为兵力和装备的压倒性优势,这也符合“多兵之旅必胜”的基本战争观念,但这并不是事实,我们来比较一下双方的兵力兵器的优劣。战前,德军在苏德战线上拥有190个师550万人,其中19个坦克师,14个摩托化师,他们装备有坦克4300辆,火炮42000门,作战飞机4980架。苏联拥有180个师540万人,其中有6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他们装备有坦克24000辆,火炮3.75万门,作战飞机7000架。双方兵力基本相当,火炮德国占优,飞机苏联占优,但差距都不是很大,坦克更是占了绝对优势,这还没有考虑,苏联的生产能力,在战前苏联的飞机月产量就达到了1200架,动员以后的能力可以翻倍,甚至几倍。坦克我们提出坦克,这个在苏德战场上作用最关键的,也是一般被认为德国最强的兵器来比较一下。不仅在数量上苏联大大占优,达到6:1,且质量上的优势更大。当时德军装甲部队还没有强大的5号(豹式)和6号(虎式)坦克,那要等到43年以后的,他们只有3号和4 号中型坦克,他们的性能远落后于苏军已经大量装备的T-34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尤其是后者,这种坦克德军几乎没有一种坦克或者反坦克武器可以对付,曾经出现过一辆KV-1(另一种说法是KV-2)式阻挡一个德国步兵师整整两天的说法。德国3号4号坦克的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尽管德国坦克战术运用的十分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协同,且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但4号等坦克性能的劣势是无法回避的,这也是德军兵败莫斯科的原因之一。坦克战斗全重32吨。乘员5人,配有1门75毫米主炮,辅助武器为2挺7.62 毫米机枪,车长8.15米,车宽3.00米,车高2.72米,水冷柴油373千瓦、最大行驶速度5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68公里,越障碍高0.75米、越壕沟宽2.49米、爬坡35度。而且这种坦克耐用性可靠性都很好,操作简单,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整个战争中共生产了53000辆,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在战争后期他们甚至还可以凭借数量的优势和虎式,豹式一较高下。德军马克4型坦克战斗全重23吨,乘员5人,配有1门76毫米主炮,辅助武器为2挺7.62 毫米机枪,车长6.63米,车宽2.88米,车高2.68米,发动机功率300马力,最大40公里/小时、210公里,越障碍高0.6米、越壕沟宽2.2米、爬坡30度。两者的差距十分明显,单看全重就不在一个级别上,但即使是这样,德国4号坦克在41年开战的时候也只有几百辆而已,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是性能更加糟糕的,装有37毫米炮的3型中型坦克,但数量仍然严重不足。所以德军的1号2号轻型坦克也大量被编入装甲师并成为了真正的中坚力量,2号坦克全重不足10吨,火炮口径都只有20毫米,1号坦克全重不足6吨没有火炮,只有2挺7.60毫米机枪,根本不适合坦克战,只可以作为支援坦克使用。另外德军坦克的可靠性不强,出勤率不足一半。综上所述,如果把德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取得的巨大胜利归结于拥有优势兵力兵器和坦克,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的数量,质量都超过了德军。那问题来自哪里呢?是德军先进的战争理论,高素质的官兵和苏军自己的失误。德军的战术德军很好的执行了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及大纵深穿插理论,他们的坦克虽然不好,但是却很好利用了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大胆穿插,以“钳型”攻势穿插苏军后方,分割合围苏军,在空军“斯图卡”和步兵的配合下,大量消灭苏军,俘虏多达几百万,击毁万余辆苏联坦克。坦克最早出现时用来支援步兵的,但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的富勒将军在起著作《装甲战》中提出:坦克部队应该从单纯协同步兵突破敌人坚固防线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在战场上应合理利用其火力、速度、防护力的优势独自承担一部分打击作用。当时这种学说并没有引起西方各国的重视,只有法国的戴高乐上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出版了《建立职业军》一书,可惜由于法国当局的愚蠢和保守,戴高乐虽然几经努力,四处奔走游说,但换来的只有白眼,冷遇和大压。相对于英法的无视和排斥,德国将领们,包括本人则表现出了足够的开拓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被誉为德国之父古德里安将军,他将富勒和戴高乐的理论与自己的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新的机械化战争形式:“在战争中装甲兵部队应承担尖刀任务,在战役层面上打开战役缺口,尔后利用其机动性优势不顾侧翼迅速向敌后发展,瘫痪敌后勤指挥系统,由摩托化步兵跟随其后填补战场空缺,最后装甲部队回应配合步兵完成对敌一线主力的包围歼灭。这也是二战时期德军自始至终所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德国陆军装甲部队横扫欧洲的理论基础,先进而且合理。德军的战斗素质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王国的军事体制,德军本身就是一支专业素养很高的军队,并且在欧洲战场获得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有很出色的指挥官和具有顽强战斗精神且具有战斗技能的士兵,其装甲部队更是拥有熟悉机械化战争的军官和大量技术出色的坦克车组。所以德军可以在很困难得情况下仍然能坚持完成任务,比如:由于连续作战和恶劣气候,在莫斯科城下的德军很多德军师都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力量了,但他们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意志继续进攻。另外德军拥有很多优秀的坦克车组,他们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大大弥补了装备数量和质量的劣势。而苏军呢?大清洗大清洗都已经了解了,这里就不多叙述了,大清洗几乎整个消灭了苏联红军的所有的中高级军官,引用一组简单的数字,就可以说明当时的情况:红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有4万余人被清洗,其中1.5万人被枪决。其中枪决了5名元帅中的3人,包括有“红色拿破仑”之称的红军总参谋长,优秀的坦克专家元帅。16名集团军军长中的15名、人,67名军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397名旅长中的221人。大清洗之后很多陆军师中军衔最高的军官竟然是大尉,这个军衔在红军中一般会授予连长,最多不超过营长。营长如何指挥一个师?苏军格里戈连科将军的一段话:“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它的高级指挥干部在任何一次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没有受到这样大的损失,甚至全军覆没的结果也不至于如此。就是缴械投降的法西斯德国和帝国主义日本所损失的高级指挥干部也比这少得多。”放弃先进的战术理论大清洗的问题不仅仅在于使红军失去了一大批有能力有经验的高级指挥员,而且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所倡导的先进战术也被推翻。战前相对于保守的英法,苏联的战争理论并不差,而且很有自己的特色,其中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曾经系统的阐述了装甲兵大纵深穿插作战的理论,元帅和他的部下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使苏联在大规模战争理论,特别是在理论处于很领先的地位,并且在全世界率先成立了坦克机械化军。但随着元帅的被清洗,他的理论被推翻,坦克军也被解散,再次分散到步兵师,负责支援步兵,苏军又回到老路上。而后来元帅所倡导的战术正是德军古德里安将军和霍特将军的两个坦克在苏联运用的,并且成功的在基辅会战中歼灭了苏军西南方面军,打开了莫斯科的大门。基辅会战基本就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实战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苏军的战斗素质在国家危亡之际,红军官兵,至少部分红军官兵,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值得称道,但作战需要勇气也需要专业的作战技能,红军士兵的作战技能不如德军士兵,且由于大清洗,军官素质差,缺少经验。仓促间苏联不得不将没有经验的新兵甚至老百姓送上战场,虽然延迟了德军的攻势,但也大大增加了自身伤亡,而且根本无法最终而知对方的进攻。影片《兵临城下》的前20钟也表现了这种现象,虽然这只是电影,而且也是在故意丑化苏联。但用新兵甚至老百姓消耗德军精锐部队的战术,苏军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还在采用。最糟糕的是苏军对坦克手,这种当时的技术兵种,被苏军当作消耗品使用,导致大量训练不足的坦克手成为德军王牌车组的战绩,战场上新手的结局只有两个,一个是成为老手,另一个就是成为老手的战绩。而且从被击毁的坦克中逃生的坦克手还要参加步兵进攻,增加伤亡。好在苏联坦克操作简单,不需要太多的训练,这也是红军取胜的原因之一。德军初期胜利的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其他的原因。的指挥斯大林战争初期死抱“苏军应该进攻”的理念不放,命令前线苏军盲目反击,导致大量集结准备反击的苏军师,被德军“斯图卡”攻击机和装甲部队消灭在公路上。以后又刚愎自用,拒绝朱可夫等人的正确意见,甚至把持不同意见的朱可夫发配到不打仗的预备队方面军做司令。虽然斯大林“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表现出了苏联的决心,一定程度挽救了苏联,他不愿放弃基辅等地,又导致基辅,斯摩棱斯克等会战的失败,使人数并不落下风,且准备更好的苏军大量被歼,被俘者的数字更是巨大。好在总算随着一场一场的大败惨败,斯大林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逐渐放权于,华西列夫斯基,巴格拉米扬,瓦图京等等有能力的将领,也是红军之后重掌主动权的原因。这里需要提一下有些争议的基辅会战。基辅会战有种说法说是基辅会战耽误了向莫斯科进军的时间,在战争爆发以后本有机会一举拿下莫斯科,但却分兵攻打其他目标,等回过头想占领时,最佳战机已失。不过希特勒先攻打其他目标也非完全没有道理。基辅战役歼灭的是红军西南方面军,而西南方面军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卫莫斯科的大门,他的十分强大,甚至不次于整个德军。西南方面军仅仅坦克师就有12个,6个。红军中再也没有哪个方面军的装甲部队可以和他相提并论的。以德国第二,三坦克集团军歼灭西南方面军的战果来看,它也是相当强大的:德军共歼灭两个集团军全部、一个集团军大部共计22个步兵师,7个坦克师、6个摩托化师,先后俘虏了29万苏联军人,包括数名军长和师长;俘获和击毁苏军坦克2500辆,火炮1500门。如果德军不顾一切的冲向莫斯科,他仅在苏联境内就有一千多公里的补给线怎么办,西南方面军可以毫不费力地切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线,而德军的结果将和拿破仑的法军一样。没有拿下莫斯科,,乃至输到整个战争的原因,除了双方悬殊的实力差距,也有客观原因。严寒这点记录多多,不必再说了,倒在冰天雪地俄罗斯大草原上的精英部队不止一支,包括的法军和查理十二的瑞典大军(瑞典曾经也是欧洲军事强国,与俄国争夺国欧洲的主导权)。狂妄自大当莫斯科战役正在进行的时候,希特勒就狂妄地宣称,即使莫斯科投降,我们也不接受。他计划把莫斯科变成一个湖泊。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能力太强的时候,就会自信,但自信过度膨胀也就成为了自负,骄兵必败这个理论在什么时候都适用。也可以德国败给了自己,败于过于狂妄。没有实行全面的战争动员希特勒如果在战争一开始就实行战争总动员,德国并不是没机会,完全有可能一口气推到远东。但狂妄的希特勒没这样做。在战争中,德国本土还是歌舞生平,大量的资源被用来生产奢侈品。而苏联则是一切为了战争,全民皆兵,男人上战场,女人生产武器装备。纳粹的信仰决定了他们追求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即使在战争中也不愿意放弃。等到了43年发现形势不妙,才实施总动员的时候,可惜为时已晚,而且美国大规模的战略轰炸(简单的说就是随便轰炸,以前的空袭只针对军事目标)也抵消了这种总动员的努力。种族主义这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但凡是都有它的两面性,种族主义确实凝聚了德意志民族,使其爆发了难以想象的强大的潜力,短短几年横扫欧洲,消灭800万盟军,占领了几十倍于自身国土的面积。但它又盲目的排外,使德国失去了大批非德意志民族的人才,其中包括爱因斯坦。这上面的损失是难以估量,难以衡量的。战争是人的较量,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由于种族主义,德国在苏联大量清洗犹太人,斯拉夫人,这激起了苏联人民广泛的敌对情绪,同仇敌忾,打击德军。未能利用苏联内部矛盾如果德国能够采用的正确的政策,抓住了对苏联的弱点进行打击,苏联确实有很大的可能会瓦解。当时苏联政权并不十分牢固,国内的敌对势力还很有市场,但德国没有注意到这些,到最后竟然出现了,俄国白匪军将领号召国民保卫苏联的情况,要知道和白匪军的仇恨绝对要比苏德矛盾深多了。希特勒是痛恨的,他为什么不利用苏联内部那些同样痛恨布尔什维克的人呢?这其实仍然是由于过分的而引起的,同样是缺乏策略的表现。因为过于自信而没考虑除了军事手段之外的方法,而且看来德国人也确实不精于此种谋略吧。小结德军利用自己的出色表现和苏军的失误,加上德军装甲部队新战术的合理运用,一举打到莫斯科城下,歼灭了数百万苏军,击毁和缴获了12000辆苏军坦克,已经是大大的成功了。但精疲力竭的在莫斯科城下,还要面对更多的苏军和苏军坦克,后面的事情也只能是尽人力,而听天命了。而且即使德国拿下莫斯科。也很有可能会陷入持久战。德国战争初期取得胜利的战术基础就在于闪电战,如果闪电战变成持久战,失败的机率就会大增。德国错误的估计英国抵抗的决心,错误的估计苏联的实力,这都是致命的战略错误。最终导致战争又闪击战转为持久战,后来直至美国参战,诺曼底登陆以后,德军两线作战,柏林的陷落也就在所难免了。二战德国对苏联战争的胜利可能性本来就很小。双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德国都无法和苏联比,其次苏联的领土纵深大,就算斯大林格勒,取得胜利,拿下高加索油田,后面还有洗不利于,还是会陷入持久战。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莎”计划最后没有达到它的战役目的,但也不能说他是完全失败,德军的进攻到达了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位置。德军已经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但一两个奇迹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军为什么杀苏军政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