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怎么看

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五成投资者看预期收益率_百度宝宝知道
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五成投资者看预期收益率
薇薇爱吃糖
宝宝9个月LV.12
  艾经纬 张越
  近日,银信合作全面收紧,银行理财产品也将受到影响。对此,投资者是怎么看的呢?
  截至8月20日13时,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联合腾讯财经发起第31期《财商》系列调查——“你怎么选银行理财产品呢?”结果显示:35.57%的投资者觉得银行理财产品问题主要在于预期收益有夸大嫌疑;45.19%的投资者的证券资产配置中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在20%以下;50.34%的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主要看预期收益率;38.70%的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原因是觉得银行比较可信。
  银行理财正遭遇“七年之痒”。从2003年开始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不断地发展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一些理财产品的问题诸如说明书定义模糊、免责条款“打太极”,被媒体屡屡曝光。
  《财商》调查显示,35.57%的投资者觉得银行理财产品问题主要在于预期收益有夸大嫌疑;也有31.77%的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产品问题主要是产品说明让人看不懂;还有20.81%的投资者觉得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透明;11.85%的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着一些“霸王”条款。
  受到银监会7月份对银信合作实施严格控制的影响,理财市场上的信贷类产品也大幅减少,七成以上投资者表示将银行理财产品比例在自己的证券资产配置中压缩到20%以下。
  《财商》调查还显示,45.19%的投资者在自己的证券资产中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为20%以下;27.74%的投资者表示不会在自己的证券资产中配置银行理财产品;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为20%~40%、40%~60%、100%、60%~80%的投资者占受调查者的比例较小,分别为13.65%、6.26%、4.03%、3.13%。
  在银行理财产品种种乱象下,投资者怎么选择理财产品呢?在本次调查中,50.34%的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主要看预期收益率,占有最大比重;主要看银行品牌的投资者所占比重次之,为22.37%;另外,主要看银行服务和比较看重费率的投资者所占比重分别为15.44%和11.85%。
  关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原因,投资者持有的观点则比较分散:38.70%的投资者表示是因为银行比较可信;24.16%的投资者认为这样可以分散资产配置;19.69%的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因为认为其比股票要安全些;另外还有17.45%的投资者表示自己说不清楚。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银行理财主要是在夸大预期收益和说明书定义模糊上备受诟病。相关专业人士建议,一方面,商业银行设计产品时应提高科学性并充分考虑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至于投资者,《财商》提醒:应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不要盲目地购买理财产品。事实上,“没有最好的理财产品,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银行理财产品如何计算实际收益|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预期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银行理财产品如何计算实际收益
  羊城晚报记者
  转眼间,2014年已过去快一个季度,恰逢月末、季末,银行又面临时点考核,羊城晚报记者观察发现,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经历了2月份的“淡定”后,果然又有了升温迹象。有股份制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飙高到9%,不少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轻松破“6”,5.5%以上的也比比皆是。而前段时间风头很劲的“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均已跌到6%以下水平,除百度百赚利滚利、微信理财通和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还维持在5.5%以上外,其他的都掉到了这个水平以下。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渐渐显现,如有锁定一定时期收益的计划,现在出手正当时。
  预期收益率季末低谷回升
  进入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没有一个明显变化,甚至出现月中比月初下滑的情况,不过这个现象在临近月末又开始有所改变。
  据普益财富统计,上周(3月15日-3月21日),1个月(含)以下期理财产品27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4%;1个月至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32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0%;3个月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17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4%;6个月至1年(含)期理财产品13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6%;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2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13%。
  进入本周后,记者观察银率网广州地区在售理财产品发现,以投资者较为喜欢的1-3个月短期理财品来看,预期年化收益率多数到了5.5%左右,比上周微涨0.1个百分点。也有银行3个月期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
  Tips:如果在风险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当然选预期收益率高的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收益产品起点也高,普通投资者并不一定适合。
  银行“宝”收益率有的高过余额宝
  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回升相对应的是,一些银行的“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同步上涨,而互联网“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则出现持续下滑,从邻近月末的情况来看,银行“宝”已逐渐胜过“余额宝”们。
  以3月21日的数据来看,互联网理财宝类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5.5107%,银行版宝类产品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5.1456%。一直充当领头羊角色的百度百赚利滚利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6%,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为兴业掌柜钱包,达6.2910%。从每万份收益来看,3月21日兴业掌柜钱包、民生加银现金宝、百度百赚利滚利三款产品的每万份收益都达到1.6元以上,其中民生加银现金宝的涨幅较大,7日年化收益率已涨到5.5170%。此外,平安盈、广发智能金等银行“宝”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Tips:那种认为互联网“宝宝”收益率一定高过银行理财产品或者银行“宝”的观念要改改啦,如果你对收益率很敏感,那么不妨多看看每天“宝”类产品的收益播报情况。
  互联网理财收益更波动
  通常来说,月末、季末、年中、年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会出现飙高行情,而且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锁定一个时期的,比如锁定3个月,只要不出状况,到期后实现预期收益率,意味着3个月中的每一天都是按这个收益率来计算收益。
  但互联网理财产品基本上投的都是货币基金,每天公布万份收益,每天的收益都在变化和波动,也许某一天或者几天它的收益率高于银行理财产品,但若处于一个下降通道中,那每天的收益都在减少,从一定期限来看,赚取的收益可能更少。
  ――以购买1000元的余额宝为例,近一个月的收益在4.44元,那么其折算的年化收益率粗略计算在5.328%,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月前你购买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只要高于这个数,那么理财产品就更赚!
  高手支招
  除了预期收益率还要看什么?
  只关注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很片面的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办法。那么,实际操作中该如何选择呢?
  宜信财富首席理财师何彬表示,选择一款理财产品,除了看收益,安全性、流动性也要综合起来考量。例如,理财产品发行者的实力和信誉(安全性)、产品的投资方向(收益性和安全性)、类似产品过往的表现(收益性)、能否提前赎回(流动性)等等。
  比如同样是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的产品,一个投资债券组合,一个挂钩贵金属行情,那么前者的投资安全性会高于后者,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也更高。
  关注我,成为“羊晚招财猫”俱乐部会员!对于您在银行理财、保险、基金、收藏等方面的投资理财需求,我们聘请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私人理财顾问服务。此外,还有精彩的线下活动,有与理财顾问现场交流的机会,同时有意想不到的神秘大奖等着您!
  更多理财服务?羊晚招财猫
  我家理财
  预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
  最近,很多“羊晚招财猫”猫友在咨询银行理财产品时,总会问,某银行推出的一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投资期限××天,这个产品怎么样?
  一款产品推出来,最受关注的当然是收益率了。但如果只看预期收益率来做决定,那未免显得草率,甚至还可能让自己受损。
  首先得纠正一个误区,那就是预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
  宜信财富首席理财师何彬解释说,预期收益率也称为期望收益率,是指按照预期情况正常运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时,可以预计到的收益率,这是一个没有承诺、没有保障的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则是指将产品持有到到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收益,又称最终收益率。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讲,预期收益率就是银行按照其投资标的以及历史投资收益数据,预期理财产品能实现的最高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则是指在理财产品到期后,投资者可以真实获得的收益。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预计的,一个则是实际发生的。
  这两者有时候相等,有时候却不等。相等的情况发生在,银行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运作良好,到期时实现了开始所给出的预期最高收益,那么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如果银行在理财产品运作期间未能实现最好运作,或者理财产品的运行触发了某些先决条件,都可能导致到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大多数情况下,前者小于后者,极少数情况下,前者大于后者,但超出部分往往可能被银行以管理费等形式拿走,投资者到手的仍然是预期最高收益率。
  举个例子,假如某银行在售的一款3个月期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6%,但到期后由于该产品运作并未达到最佳,那么银行给出的实际收益率是5.6%,投资者拿到手的也就是5.6%的收益率,而非开始购买时的6%。
  银行未给出6%的预期收益率并不违规,因为按照监管部门规定,银行不得承诺收益,因为理财产品同样存在风险,预期最高收益率只是一个预计最好情况下的收益率,并非真实必须给出的。所以投资者如未获得这一收益率,也不要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
  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是怎么计算的?
  一款理财产品持有到期后,到底赚了多少钱呢?有的小伙伴直接用投入金额乘以收益率,这是不对的。因为银行给出的往往是预期年化收益率,是按期限一年来算,但很多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从一个月到几年不等。这里有个公式可以帮你算算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看银行给你的对不对。
  计算公式:
  到期收益=投资金额×实际收益率×实际投资天数/365天
  假如一个猫友投入10万元买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为5%,投资期限180天,他的到期收益就为10万元×5%×180/365=2465元,而非10万元×5%=5000元。
  图/东方IC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买银行理财产品不能只看收益率
流动性、募集期、风险承受力都要考虑,若无急用,尽量选择3个月以上的
&&&&本期理财嘉宾:东莞农商银行寮步支行&吕萌&&&&咨询电话:&&&&&&&&收益之外,需要关注的还有很多!如今各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收益水平各有不同。作为普通市民,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应注意什么呢?&&&&本期南都理财栏目邀请东莞农商银行寮步支行理财经理吕萌支招,教你合理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吕萌介绍,从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来看,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维持在3&.8&%左右。从产品期限来看,1个月至3个月以及1个月至6个月的产品是发行主力,两者合计占产品发行总量的68&.3%,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接近3&.8&%;从收益类型来看,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较高的多为非保本浮动型。&&&&业内预计,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将持续下行。吕萌认为,即便如此,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仍然是广大投资者首选的基础理财方式。&&&&“四看”法则&&&&一看产品类型,绝大部分人属于保守型和稳健型&&&&按照银监会相关规定,首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银行需对消费者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产品风险等级划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和飞跃型五种类型,而银行理财产品也相应划分为R&1至R&5五个风险等级,对应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从评估结果数据来看,绝大部分投资者属于保守型和稳健型,适宜购买R&1和R&2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市民在购买时应看清产品说明书上的产品类型和风险等级,挑选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二看产品期限,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越低&&&&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大多都知道银行理财产品有募集期,或叫认购期,也就是说银行在产品正式运作前会用3到7天不等的时间来募集资金。吕萌介绍,如果购买的是一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那么募集期对实际收益率造成的影响会比较大。&&&&他举例,假设投资者认购一款理财产品,期限为30天,金额10万,预期收益率3.5%,募集期3天,那么到期获取的收益为287.67元。而如果在募集期首日认购,那么3天募集期收益按活期利率0&.35%计算为2.88元。资金实际占用了33天,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是3.21%,和预期收益率相差0&.29%。可见理财产品期限越短,募集期越长,则实际收益越低。&&&&市民在认购时要充分考虑产品期限问题,如非急用,尽量选择3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降低募集期带来的影响。当然,如果能碰到收益率高且又热卖的产品,这些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三看产品流动性,按照资金需求合理搭配&&&&银行理财产品按赎回方式可划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封闭式理财产品通常有约定的固定到期日期,在产品到期日前不能提前赎回本金,即使投资者愿意承受提前赎回产生的损失,往往也不能提前终止合同。&&&&而开放式理财产品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可以在一定时段内开放供投资者申购赎回,其流动性和灵活性要优于封闭式理财产品,但预期收益水平会稍低,适合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或者有临时资金需求的客户。&&&&市民在购买前应预测好自己在一定期限内的资金需求,合理搭配,平衡好收益率与资金流动性。&&&&四看产品说明书,留意风险等级&&&&不少市民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对于产品说明书往往一扫而过。吕萌表示,其实产品说明书上有许多重要信息值得去关注,如产品发行方、投资方向、产品期限、风险等级、预期收益率、产品类型等等,特别是产品发行方和产品风险等级。&&&&而相对于产品投资方向,普通市民能更直观了解产品安全性的途径就是产品风险等级,这在产品说明书上一定会有标明,市民在购买时要多加留意,妥善选择。从发行银行来看,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较高的多来自城商行和农商行。在区域市场上,相较其他银行机构,东莞农商银行的理财产品在定价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在产品的种类和期限设计上,赋予客户更多的选择。例如满足大众客户需求的“创富理财”宝盈、安盈系列,主打高收益优质项目的创盈系列、精选系列,强调兼顾流动性与收益的滚动系列、创盈开放式系列,系列丰富、期限多样。如今,东莞农商银行发行系列理财产品超过2000期,截至2016年9月为客户创造理财收益达11.4亿元,全部产品均能按照预期收益进行兑付。&&&&采写/整理:南都记者&梁锦弟扫一扫,关注卡宝宝微信!
下载卡宝宝APP
优惠、服务在身边
扫扫手机浏览器访问卡宝宝
当前位置:
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看完这个你就懂了!
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看完这个你就懂了!
卡宝宝整理
尽管目前理财产品众多,但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很多网友的首选。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相对稳定,今天银率网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
小编通过接近银行的消息人士了解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1%,较上期下降0.11%。虽然有部分产品收益率出现回升,但产品数量十分有限,整体上银行理财收益率仍处于下滑通道。互联网“宝宝”的收益也是在下降,余额宝12月7日年化收益率在3%以下,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1个多月。市场仍存在降息预期,加之央行综合利用各种货币工具对市场流动性进行调节,预计年底仍是“不差钱”的局面,估计今年投资者很难再碰到以前那种年底发行高收益产品的惊喜。现在全国发售的银行理财收益率排行如下:
1、 现金宝(4)号私人银行类人民币理财计划
2、 平安财富-尊贵智慧资产管理类2015年75期
3、 天天万利宝(28D)第2款 兴业银行 预期收益:5.15%
4、 天天万利宝(28D)第1款
兴业银行 预期收益:5.15%
5、 金芙蓉人民币“长盈104号” 长沙银行 预期收益:5.1%
6、 专享3号私人银行客户版1548 江苏银行 预期收益:5.1%
7、 专享3号高净值客户版1548 江苏银行 预期收益:5.05%
8、 专享3号财富客户版1548 江苏银行 预期收益:5.05%
9、 聚宝财富M12尊享版1548 江苏银行 预期收益:5%
10、聚宝财富M12E尊享版1548 江苏银行 预期收益:5%
现在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情况大致如上。今年已近尾声,银行也不会有很大的动作,小编建议大家可以等到明年在进行积极的投资计划。
标签:理财
内容不超过200字,请文明用语,禁止广告!
理财产品推荐
本息本金保障
1000元起投
本息本金保障
本息本金保障
本息本金保障
1-2个工作日内审核通过将显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