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五虎上将谁最强 蒋介石八大金刚简介还有谁

黄埔军校八大金刚书法作品:各成一家
日 09:30 | 来源:
民国年间,一批风云人物被冠上了外号,桂系三巨头,川军四巨头,唐生智手下哼哈二将,黄埔三杰四凶,黄埔系八大金刚等。民国年间,一批风云人物被冠上了外号一般是指: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陈继承这八个将官其中,“八大金刚”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里,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重要将领,这八人能征善战,屡被重用,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般是指: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陈继承这八个将官。“八大金刚”中,陈继承的隶书,已成一家; 钱大钧的篆书,也成一家,把“飞白”技法,参入书法中;顾祝同有颜意的草书;张治中有榜书意的草书,都写得不错;蒋鼎文的小行草,写得很泼辣!总之,各有特色。1、&何应钦何应钦(),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生,国民党政治家、军事家、国民党一级上将,黄埔系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从辛亥革命起历经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撤往台湾,历任国防部长和任行政院长。民国年间,一批风云人物被冠上了外号 (3)书法形式:镜片尺寸:80×39厘米款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荒木先生属正,何应钦。大篆五言联 对联 水墨纸本历史年代:第一次国共战争时期创作年代:公元 1933 年尺寸:130×30厘米钤印:何应钦、敬之题识:辞集光年君子,王德用是大臣。春敏老哥益友也,申江办事有年,人谋必忠,信用卓著,值癸酉岁暮爰集周毛公鼎一联以志颂忱,顾昌元持赠,何应钦篆 楷书 立轴 纸本书法材质:纸本书法形式:立轴尺寸:135×69厘米钤印:何应钦印、敬之题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对联 镜心 墨色纸本2、&顾祝同顾祝同(),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墨三,江苏省涟水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辛亥革命爆发后,曾参加革命军。1925年参加东征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去台湾后任代国防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4岁。设色纸本 立轴署年:1970释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之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不同。款识:爱群同事属,七十年十二月顾祝同。印鉴:顾祝同印说明:一。 上款“爱群”即姜大仁,生於1922年,山东海阳人,黄埔军校第十九期学生、曾经担任蒋经国少将秘书。3、&钱大钧钱大钧(),江苏吴县人,出生于原正仪镇雅泾村(现江苏昆山市玉山镇)东北村。中国国民党军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字慕尹。国民党元老,黄埔建校初期教官。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是蒋的八大金刚之一。钱大钧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款识:步奇先生雅正,丙午闰三月钱大钧。印鉴:钱大钧(白文)暮尹翰墨(朱文)4、&蒋鼎文蒋鼎文(),字铭三,浙江诸暨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就读于浙江陆军讲武堂。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军阀混战中以“飞将军”名震一时 。致陈其业祝寿题词 水墨纸本蒋鼎文 致吴嵩庆信札隶书 镜心 水墨纸本隶书八言联 对联 水墨洒金笺5、&陈诚陈诚(),字辞修,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职。陈诚是蒋介石的亲信,也是自黄埔军校成立后蒋介石执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员长之称。中华民国国军内部由陈诚领导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称。1960年作 行书 立轴 水墨纸本陈诚 致梅嶙高信札6、&刘峙刘峙(日-日),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历任黄埔军校教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为得到蒋介石赏识。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素有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和国共内战中的“败将”之称。刘峙书法作品7、&张治中张治中(日--日),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张治中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但是由于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因而被国民党称作叛徒。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有张治中故居留作纪念。书法作品致赵恒惕题词 水墨纸本8、&陈继承陈继承(),江苏省靖江人。自幼入家塾,家乡儒师杨逸清是他的启蒙老师。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战术教官,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1950年5月,陈继承奉召来到台湾,仍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52年10月,他退役,此后任台湾招商局顾问、台湾交通银行监察等职务。退休后,他锻炼身体并练习书法。日,陈继承病逝于台北,葬于台北阳明山麓,其墓碑为蒋介石亲笔题写。隶书《采桑子》 立轴 纸本 姚鋈、陈继承 拓片·隶书癸卯(1963年)作 隶书 牡丹 镜心 纸本有时候,人们往往对一个人身份的判定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会把他广为人知的一面无限放大,却忽视了他的另外一面。这一面,或许没有前者那么光鲜亮丽,却也是其人性中不可缺失的“精彩”。综合看这八个人,他们都是蒋中正及黄埔系的第一批嫡系成员,在黄埔中都是教官一级的人物。可以说,在国民革命军中,就是在这一群人的带领下成长壮大的。尽管后来的结局各异,但他们在民国这个舞台上的角色是不应该被人淡忘的。
编辑:陈佳
关键词:黄埔军校 八大金刚书法作品 各成一家当前位置: &
15:56:45 &历史客栈 & &
“”在民国时期位高权重,各峙一方,那么,他们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众所周知,蒋介石对黄埔系情有独钟,比如胡宗南、张灵甫都备受其重用,是嫡系中的嫡系。但在蒋介石的心里,黄埔军校的学生还在其次,他最器重的,其实是黄埔的八位教官,俗称“八大金刚”——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何应钦:败退台湾后,何应钦受到了蒋介石的冷落,从此退出官场,致力于民间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公务活动就是出席剪彩、主持婚礼等等。日,何应钦寿终正寝,享年97岁。陈诚:到台湾后,陈诚继续飞黄腾达,身兼“副总统”、副总裁、“行政院长”三大要职。而且,陈诚致力于台湾的民生建设,深受百姓爱戴,被尊称为“陈伯”。日,陈诚病逝,终年67岁。顾祝同:在台湾的政治生涯仅次于陈诚,是国民党军界和政坛少有的常青树。蒋介石临终前向他“托孤”,他也不负厚望,辅佐蒋经国当上了最高领导人。日,顾祝同病逝,终年94岁。刘峙:刘峙没有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而是去了香港,当起了寓公。后来,又去了印尼,生活困苦。1954年,被蒋介石邀请去了台湾,安享晚年。口,刘峙病逝,终年79岁。张治中:1949年6月,张治中宣布脱离国民党阵营,投向了新中国的怀抱,被誉为“红色将军”,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日,张治中病逝,终年79岁。钱大钧:到台湾后,钱大钧转向了发展体育事业,曾担任台湾足球队领队、台湾“中华全国田径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为台湾的体育事业贡献颇多。日,钱大钧病逝,终年90岁。蒋鼎文:蒋鼎文早在1945年5月即弃官经商,到了台湾后,蒋鼎文正式退役,成立了浙江诸暨同乡会,为台湾的诸暨同乡提供了很多帮助。日,蒋鼎文病逝,终年79岁。陈继承:1950年5月,陈继承应蒋介石之邀,从香港去了台湾,担任顾问、监察等闲职,安享晚年。日,陈继承病逝,终年78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
扫描到手机&&&&&&&& &&
最受蒋介石器重 国民党八大金刚的人生结局
字号:&&&&
  顾祝同:在台湾的政治生涯仅次于陈诚,是国民党军界和政坛少有的常青树。蒋介石临终前向他“托孤”,他也不负厚望,辅佐蒋经国当上了最高领导人。日,顾祝同病逝,终年94岁。
[责任编辑:杨永青]
|||||版权申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
&>>&&&&&正文
蒋介石密令手谕涉及多个重大事件 被拍出近2000万
蒋介石和钱大钧。 资料图片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日前以专场方式拍卖由前国民党上将钱大钧所藏的《蒋介石密令手谕》。因其史料价值,该拍品备受业内关注。当晚以800万元人民币起拍,经过多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782.5万元人民币成交。
  综合媒体报道,这份《蒋介石密令手谕》共140纸,其中蒋介石所书104通,共135纸;钱大钧手书回执2通,共5纸。时间跨度在1935年1月至1945年2月之间,涵盖整个抗战时期。
  手谕内容既有对时局的判断,也有对下属的牢骚,如“钱主任:以后来电,每电均须先签拟意见,再呈,不得以原电搪塞,叫我自拟办法。”而其中涉及的人物包括宋美龄、李宗仁、薛岳、陈诚、顾祝同、宋子文、马相伯、虞洽卿、杜月笙等。据此前媒体报道,这份蒋介石在抗战期间写给钱大钧的手令,事涉两广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武汉会战、成立飞虎队等众多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公众也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蒋介石事无巨细的性格特点。
  钱大钧是蒋“八大金刚”之一
  因该份手谕极具史料价值,拍前备受关注。拍卖会当晚以800万元人民币起拍,竞价气氛热烈,不少场内外买家纷纷参与争夺,经过多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782.5万元人民币成交。
  据了解,钱大钧是国民党元老,曾在黄埔军校建校初期任教官。在军阀混战中为蒋介石力,曾被委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
责任编辑:hn_新闻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手下五虎上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