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创业公司是否能挺过资本寒冬和资产荒含义

旅游创业公司是否能挺过资本寒冬?|旅游|创业公司|资本_新浪科技_新浪网
& 滚动新闻 &&正文
旅游创业公司是否能挺过资本寒冬?
来源:品橙旅游
Junius  资本寒冬骤降,旅游业是其中受创较为严重的一个。自2016年以来,在线旅游创业项目出现了倒闭潮,一批曾经备受资本青睐的互联网旅游企业,纷纷倒在了B轮、C轮融资的前夜。纵观整个2016年,靠烧钱获取用户流量增长的模式再次体现出被淘汰的必要性。  不过,有业内分析认为,旅游是一个业态庞大的市场,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把细分市场做到位;此外,中国互联网旅游渗透率只有10%到15%左右,而消费能力仍在持续增长。因此,对于一些旅游创业公司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多个旅游创业项目被“冻死”  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旅游业整体发展平稳,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继续领跑宏观经济。然而,在旅游收入和人次实现双增长的背景下,旅游投资情况却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旅游上市公司板块市场表现较弱,跌幅达27.26%,比大盘低10个百分点。景区、旅行社以及酒店餐饮板块跌幅均超过25%。大批旅游创新创业公司进入瓶颈期,淘在路上、麦兜旅行、拒宅网、脚丫旅行网、找好玩、周五旅行网等创业公司相继宣布破产或倒闭。  此外,2016年7月底旅游P2P平台“收留我”停止运营和2016年9月蝉游记创始人宣布氢气球旅行融资失败、团队解散,更是为2016年凋敝的在线旅游业又添上了沉重的一笔。  对于整个2016年在线旅游创业所面临的倒闭热潮,有业内人士直言:“基本上该倒的都倒了,不该倒的正在倒的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据市场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成立仅4-5年的旅游网站至少关闭了10多个,这些网站有些曾经辉煌,有些始终籍籍无名,有些则被收购后销声匿迹。  据悉,这些旅游创业公司多是成立于、2013年,伴随着创业大潮的兴起,进入了旅行这个看似“遍地黄金”的市场,可惜等待它们的却是残酷的现实——烧钱低价拼营销成了这些逝者的共同特点,迟迟不能盈利,当遇到这两年融资寒冬,一个个都“冻死”了。  旅游投资为何大幅缩水?  为何前景一片光明的旅游业却令中小创新旅游公司却频频折戟,乃至令旅游投资大幅缩水?  有业内研究人员表示,这与OTA集中度提升密切相关。流量的集中化和大企业竞争状态下存在的市场空间减少,压缩了创业企业的生存空间。比如携程和去哪儿合并后,流量更加集中,市场缝隙很小,创业企业很难和它们竞争。  有业内人士还将当前的困境归结为创业旅游企业的经营模式问题。该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比较高,很多创业公司为了实现业绩的增长会依赖补贴的方式,负毛利经营,业务模式上并没有找到核心的竞争力与价值增长点。如果只靠补贴去追求量的增长,这种商业模式注定是不能长久的。  除此之外,周期性的资本寒冬也是压倒创业旅游企业的关键因素。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近段时间以来资本市场遭遇了周期性寒冬,休闲旅游度假公司亏损非常厉害,而新兴的旅游创业公司往往也以休闲旅游为导向,在这种环境下,创业旅游企业很难融资,而那些依赖于烧钱模式的创业企业往往会遭遇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倒闭。  “如果一个公司持续靠资本烧钱来供血,我觉得是十分不健康的。在经历了年这段资本异常狂热的阶段以后,在线旅游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独善其身。寒流当中,没有修炼好内功、虚有其表的企业挂掉是很正常的事情。”某业内人士如此说道。  此外,资本寒冬之下,更令创业公司倍感疲惫的是OTA巨头的不停夹击。  有业内监测报告显示,在市场格局方面,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比如,携程在2016年10月宣布控股旅游百事通,通过后者拥有的5000多家门店,布局二三线城市。同程旅游也不甘示弱,继分拆线上线下两大板块后,于2016年合并重组集团旗下的万达旅业,交易完成后,同程旅游市值超过200亿元。  OTA巨头在并购重组下不断壮大,令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愈发狭小。有分析称,曾经辉煌的明星创业公司倒下主要因为其商业模式没有得到持续性创新,还是走着和OTA类似的流量模式,或者是简单的产品组合方式。因此,在产品层面创新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企业获取用户成本过高。其次,在融资扩张的节奏上,这些企业大多错误估计了市场形势,一味追求业务的快速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  细分市场方面仍有机会  尽管自2016年以来,整个旅游行业的投融资情况不景气,但是,有资深旅游行业观察人士表示,诸如美团、携程、阿里之类的巨头对资源的掌握力度确实一直在加强,但这并不是说创业公司未来就完全没有机会。比如定制游企业。  和传统旅行社“流水线”批量收客不同,定制旅游报价不菲,但依然受到很多追求品质者的追捧,市场增速十分迅猛。此外,随着“网约导游”这一新生事物的落地,定制旅游也将迎来又一大利好。因此,定制游企业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资本追逐的对象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月份,互联网旅游领域共有67家获得融资。从融资来看,OTA服务平台最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占整体的33%。排在第二名第三名的分别是自由行和定制游两大领域,比重为21%和17%。  此外,截至2016年10月份,在37家获得融资的旅游类企业中,有10家为定制游企业。而早在2015年,携程、途牛等平台也开始涉足定制服务,吸引更多的定制游供应商入驻。  有业内人士认为,“旅游是一个业态庞大的市场,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把细分市场做到位,尤其是度假市场目前还存在很多空白之处。”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中国互联网旅游渗透率只有10%到15%左右,而消费能力仍在持续增长。“旅游公司结合细分人群及兴趣,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要从长远角度出发,静下心来,改变培养机制,对选手进行长...
如果说锤子是国产品牌的文艺青年,那么一加就是一直在扮演理工男...
宣布“无限期休假”的Uber CEO卡兰尼克,终于正式辞去了CEO的职务...资本寒冬真相:创业公司估值出问题 将迎来更多B轮死_凤凰科技
资本寒冬真相:创业公司估值出问题 将迎来更多B轮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资本寒冬&挂在嘴上,但大部分人不过是哗众取宠,赶个时髦。 资本寒冬的本质是,上一轮资本过热。投资机构间激烈的竞争,致使一些机构优先保证自己&能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资本寒冬&挂在嘴上,但大部分人不过是哗众取宠,赶个时髦。 资本寒冬的本质是,上一轮资本过热。投资机构间激烈的竞争,致使一些机构优先保证自己&能够抢得上&,投了一些不那么&可靠&的企业。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一些数据显示,资本市场正在降温,很可能像2000年、2009一样,互联网挤泡沫的日子再次来临。 中关村创业大街被认为是中国的小硅谷。而硅谷里也有一条类似的大街,斯坦福大学棕榈大道正前方的大学街。 1999年,当互联网创业发展到最鼎盛的时候,美国每周都有互联网创业公司完成数十亿美元IPO或者并购。蓝驰创投陈维广曾回忆说,在大学街,两侧的餐馆里,挤满了投资人与创业者,一顿饭的时间就能谈定几千万美元的交易。那时候,一家普通的互联网公司估值就可以超过三千万美元。 过去一年,中关村创业大街也经历了同样的事情。而2015年5月的一天,国务院总理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并且在3W咖啡馆喝了一杯咖啡后,全民创业的热情被进一步推高。 而2000年开始,美国股市(二级市场)出现大跌,接着波及到了一级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裁员和融资困难。Webmergers统计显示,自2000年泡沫破灭以来,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或者关门。 目前,中国A股的动荡,也被认为开始波及到一级市场。越来越多的创投界的人士开始认为,资本降温的时刻正在逼近。网络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二季度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事件规模为37.89亿美元,环比下降50.36%;融资案例数量222起,环比下降10.84%。 创业公司的估值出现了问题 &我认为,在整个2014年,中国创业公司的估值出现了问题,对创业公司的投资门槛越来越低。&蓝驰创投陈维广说。在中国,几乎每个领域都有投资基金在争抢项目。因为竞争激烈,以往只投评级为A级创业者的投资机构也开始以铺赛道,或抢风口的方式投一些不那么好的创业者。 无独有偶,在9月份致投资者的报告中,纽约风投Neu Venture Capital的杰瑞&纽曼指出,过去几年,由于创业公司估值上升迅速,投资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些未来肯定会带来回报的公司由于吸引了众多投资人的兴趣,估值严重膨胀。人们开始倾向于投资&有着巨大潜在市场,但风险较高&的公司 创立于2008年的Neu Venture Capital。2010年,Neu Venture Capital投资了移动数据分析公司Flurry,而雅虎去年以超过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Flurry。 在中国,关于2014年VC的募资金额,CV的统计是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清科的统计是190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两家机构统计总金额相差较大但增长率大致相同。 资本市场的繁荣,促使了像曹毅的源码资本这样由80 后、甚至90后领军的VC基金应运而生,创投基金的投资经理数量也开始激增。&就是因为资本繁荣了。&从IDG离职创业的投资人李丰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新生代VC们,包括经纬中国这样更早一些的投资公司,更偏向于早期的天使、A轮、B轮。而B轮之后的项目越来越昂贵,以至于红杉资本这样的老牌VC也开始转向早期战场。此外,BAT、小米、联想和京东、58赶集也纷纷布局早期投资者。&我们干不好的。跟我们协同的,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都会投。&易车网CEO李斌曾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中国拿到天使轮投资的公司达到812家,拿到A轮的达到846家,拿到B轮的也有225家。而实际拿到融资的数字可能更高。 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一些原本会被淘汰的公司生存了下来。&目前的失败率要远低于计划。我们原本预计,在第二轮融资之前,会有更多公司失败。这可能是由于我们更悲观,但也是由于在目前的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更简单。&纽曼说,到目前为止,Neu Venture Capital投资年回报率达到65%。 但这样的局面不可能永远持续。&如果目前资本市场的情况不再继续,那么这些创业后期公司将需要前往公开市场融资,或是选择退出。如果出现全民创业的情况,那么创业公司既不消亡也不退出的趋势将会终结。&纽曼说。 将迎来更多的B轮死 &到2015年年底,大约有七成完成天使轮和A轮融资的创业者无法继续向外部融资,并很可能因为融资不力夭折在创业道路上。&蓝驰创投陈维广说。 资本降温,可能加剧B轮死。 蓝驰的数据显示,2014年下半年,获得天使轮融资和A轮融资的创业公司数量相比往年有大幅度增加,在2014年,大部分风险投资基金。至少投了30个科技公司项目,而在往常年份里,这个数字是10个左右。 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竞争会使创业公司的估值水涨船高。科技公司传统的A轮融资额一般是400万&&500万美元,现在A轮融资的门槛已经提高到了1000万美元。如果以创业者让出20%的公司股权来算估值的话,这家科技公司的估值就是5000万美元。传统B轮融资额度大概是在3000万&&4000万美元,现在是8000万&&1亿美元。 这就会导致原本应该向投B、C轮的钱投向了A轮,这会引起A轮项目的激增,而后续解盘B轮、C轮的资金减少。 一般,需要进行B轮融资的公司,不论是用户数还是员工数,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与需要A轮融资的公司相比,每月的成本支高出很多。如果说,在没拿到A轮前的创业初期,创业者们还可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对于A轮过后公司来说,任何形势的资金链断裂都是致命的问题。 更何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投资者们更加创业公司的增长速度。尤其是O2O行业,一旦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市场继续扩张,就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有意思的是,2000年,只要与&.dom&相关就获得疯狂的溢价能力,这与今天的&O2O&和&互联网+&的情景类似。 2014年,在雕爷和河狸家的带动下,上门美业平台遍地开花。但雕爷在2014年底就对《财经天下》周刊指出,2015年会是大量O2O公司的死亡之年。因为A轮、B轮融的钱很快就花完了,而投得起C轮的资方又太少了。&O2O是烧钱的,融不到钱怎么活下来?& 烧钱型的O2O模式正在陷入困地。2014年10月高调宣布获得千万美元A轮融资的嘟嘟美甲被传大规模裁员。 清控科创董事长兼总裁秦君撰文表示,股市低迷给创业者带来的困境包括:估值暴跌,资金链断裂,公司无法运营。而因为风险增加、资金减少等原因,投资人在做投资决策时也越来越谨慎,不仅时间增加,审查也变得严格,这给创业者带来很大的融资难度。 然而,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不管投资和创业,其实都是高智商的游戏,创业成功从来都是小概率事件。根据Funders and Founders的调查,第一次创业成功率只有12% ,即使是第二次创业成功率也只是20%。而随着创业门槛的降低,成功的概率也将进一步降低。 &股市的冬天,正好是投资者的春天。&&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认为,股市行情下跌的时候,创业者反而更可以沉下心做事。 &我认为,这可能不是一件坏事。前段时间,资本市场是不是有些过高了呢?投资本身就是专业性很强的事情。全面皆PE/VC是不是有点过了?&宜信CEO唐宁说。陈维广还记得,当年要进入美国硅谷的一家VC公司当投资经理,至少要有哈佛等名校的学历。&
[责任编辑:余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3884
播放数:1867756
播放数:49703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倪正东:今年,很多创业公司被“资本寒冬论”吓死了
稿源:投资界
日,由清科集团和投资界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高成长企业CEO峰会在北京举行,在会上,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倪正东就理想情怀、高成长和生死线等主题进行了分享。
“生死线对创业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企业的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要时时刻刻把握住生死线,但很多创业者就死在生命线上。”倪正东列举了12个将创业公司逼向生死线的做法。他强调,不管是VC还是创业者,要去学习那些好的榜样,不要学习那些名利场的虚荣心,特别是要更加关心自己的现金流。
以下为倪正东精彩演讲实录:
我1997年进入创投圈,1999年创办清科,到现在已经17年,见过了很多资本盛夏和资本寒冬。但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兴奋。没想到中国的投资市场会这么大:中国股权投资现在有6~7万亿的市场,每年有1万亿的新钱进来,每年有5千亿的钱投出去,并购市场也有1.5万亿左右。IPO虽然磕磕碰碰,但是每年还是有很多公司上市,创业的热情高涨。
虽然说有无数的泡沫和风险,但我确实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昨天跟滴滴创始人程维、创始投资人王刚在一起,程维说:“老倪我很早就找您融过资。“可是我不记得了,可能因为当时他是一个屌丝,这种屌丝逆袭事情只有在中国才能发生,现在的创业者真的是赶上了特别好的时代。
创业者和VC的大理想和大情怀
每个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理想和情怀。
特别大的公司还是要有特别大的理想和情怀。马云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是成功之后才说的,是还没有成功的时候说的。他今天能够把生意做得这么大,跟他整个大的格局和理想有关系。刘强东,当年人大毕业在中关村卖电脑,一直做到如今的美国上市的京东,理想大公司才可能做大。
VC们也是很有情怀的。
IDG资本的周全和熊晓鸽,他们加入IDG23年,现在还在第一线。大家觉得IDG资本做VC,只是做互联网投资,其实IDG资本现在有房地产基金、有并购基金、有文化旅游基金、有体育基金,甚至还有养老基金。
沈南鹏10年前就赚了特别多的钱,资产早就是用“亿美元”来计算。但他还是奋斗在第一线,他对吃,对喝,对穿没有特多的要求,他有更大的理想,我相信他的理想不是说赚多少钱,有一天,他或许会成为红杉全球的老大。
再说经纬的张颖,他是我的铁哥们。2006年时,我们说赚5千万美元就够了,但是今天张颖的经纬,已经是中国VC界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将经纬变成不是张颖一个人的经纬,而是有着70、80个人的大团队的经纬,他还有更大的目标。
张颖、沈南鹏、熊晓鸽,他们想的不止是赚钱的事,他们想的是大的理想和情怀。
高成长是创业者、投资人都追求的
什么是高成长?是用户、客户、交易量、收入、利润的快速增长,当然还有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就是人员的快速增长。很多公司人员增长也是公司的收入、利润甚至客户和用户的快速增长,但是有的公司人员的快速增长就是走向衰败的开始。
还有公司价值和估值的快速增长。价值和估值有时是一样的,有时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公司估值特别高,是独角兽,但是公司的业务各个方面还没有支撑起来,就有可能从独角兽变成吴世春说的“独角猪”,最后又变成什么都不是。
高成长是创业者、投资人都追求的东西。每一个让LP、业界和媒体等都感到欣慰的项目,就是那些高成长的、规模增长很快、估值很高的项目。
我昨天下午在长沙,因为时间的关系在一个小时之内见了20家创业公司。有的公司有故事、有利润、有收入,这是VC特别喜欢的;有的公司没有什么故事但是有利润,做生意就行了,VC投资价值不大,因为没有什么故事;还有的没有故事、没有利润也没有收入,我说哥们,你要么别创业了,要么就换一个方向,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我们投的公司也是一样,100个项目中最后赚大钱的就是排在最前的10%到30%,后面和中间的就拿回本钱,另外一些就是打水漂的、让我们增长经验和教训的公司。
生死线上的12种死法
生死线对创业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企业的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要时时刻刻把握住生死线,但很多创业者就死在生命线上。
给大家分析一下几种死法:
最差的是怎么也融不到钱,还没有生就死了。
拿了钱之后,投了大的广告,最后死了。
花大价钱租新的办公室,死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公司融了很多钱,后来发现这个卖大米的公司,在高大上的、低调的经纬的楼上,后来也就挂了。
有钱之后,招了大量的新员工,然后挂了。
很多死的淘品牌,曾经也融过上亿美元,最后也挂了,为什么?毛利太低,商业模式不成立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补贴太多,死了。特别是前两年O2O盛行的时候,大家都补贴,很多跟风的补着补着就给自己补死了。
库存太多,把自己压死了。比如做智能硬件的,东西做出来了但卖不出去,也融不到下一轮,最后死了。
团队太豪华死掉的。我见了一家著名VC投的公司,豪华团队有5、6个人,CFO的薪酬,以前是每年几百万,现在每月给发6万元,CEO给自己发5万元。这个公司的钱就给高管发工资去了,又融不到下一轮,一年后就挂了。
也有被股权结构害死的。一个项目,天使投资人占了70%的股份,创始团队占30%,甚至占10%,最后不死才怪。
还有被资本寒冬论吓死的,今年被吓死的创业公司比较多。
离钱太远,死了。有些其实团队确实不错,做的产品也特别牛,问题是离钱太远,也死了。
如果你就靠融VC的钱,又不好好花,总觉得后面能融到钱,最后也死了。
所以我特别强调:所有的创业者,不管你多么牛,融了多少钱,融了谁的钱,一定时时刻刻掌握好现金流,掌握好企业的生死线。
最后我也特别强调,虚荣心害死人。创业公司拿到钱,不要特别高调,我见到一些创业者拿了钱之后,总想着去上新闻联播,以为自己上了新闻联播,被总理接见了,又跟副总理握了手,就很牛,特别热衷这些名利的事。那种虚荣心特别强的人,我们特别害怕。
我在这个行业20年,见过无数被媒体热捧的神童,最后都被忘记了,牺牲了。
其实拿了VC的钱,要小心的花,把钱花在产品打磨上,用户体验的改善上,最有价值团队的身上,不要去花在豪华的办公室,不要天天想着虚荣心。
想到我投资的两个公司,今天都特别感动,第一个是三夫户外,我是最早的投资人,现在,这家A股上市公司的CEO办公室只有几平米、整个公司的办公室只有200平米。胡莱游戏,我们也是最早的投资人,当时他们20多人挤在知春路一个小区的楼房里,融了钱之后也很小心花钱,而且每个人都常怀感激之心,我觉得特别难得。
所以不管是VC还是创业者,都要去学习那些好的榜样,不要学习那些名利场的虚荣心,特别是要关心自己的现金流和生死线。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评论:资本寒冬 在线旅游创业公司活下去有多难_财经网 - .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资本寒冬 在线旅游创业公司活下去有多难
【资本寒冬 在线旅游创业公司活下去有多难】 
说说你的看法: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寒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