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深化改革工作方案综合改革和本科教学工

|||||||||||
最新播报: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公布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17.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文件,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推动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校园安全条例》《国家教育考试条例》立法进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法》起草和《学位条例》修订。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师申诉办法》等规章。设立依法治教示范区。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培训。
  18.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制订法治教育大纲,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建设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建设。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高工程。
  19.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法学教育和研究阵地,研究制订《高等法学教育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学指导》。召开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等法学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力度。继续推进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积极推进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司法考试制度的有机衔接。
  20.依法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深入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加快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制订《督学管理办法》。健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县(市、区)工作。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做好专项督导。
  21.推进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发布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制订教育标准制定审核办法,探索建立国家教育标准核准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印发《义务教育学校安全规范》。制定关于规范中小学校服工作的意见,研制《中小学校服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加快基础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启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发布部分职业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公布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探索建立有关专业认证标准。
  22.依法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培育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加强学生安全法治教育,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建立完善教育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制度。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教育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
  23.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圆梦蒲公英”农村学生看县城活动。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修订、审查工作。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制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继续支持校外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指导家庭教育。
  24.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印发《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探索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健康水平。推进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研究制订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办法。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及与社会场地、设施的共享机制和新型安全保险制度。推进国防教育。研究制订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25.改进美育教学。印发《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开齐开足艺术课,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工作。开展好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等活动。
  2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地落实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制订进一步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体系,统筹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计划。推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善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27.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各地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前教育动态监管。推动各地建立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做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建设。办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28.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绘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进展态势图,定期通报各地均衡发展情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和帮扶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动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政策,缓解城市大班额问题。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研制《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的意见》。研制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29.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动各地普职招生大体相当,以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指导地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制订普通高中工作规程。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开展高中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创新活动平台建设。
  30.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订行业企业办学指导意见,分类制订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度试点。健全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研制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修订相关教材。审定公布“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诊断改进工作。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完成第三批国家中职和高职示范校验收工作。推进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建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设立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推动各地办好相关活动。
  31.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坚持中国特色、一流标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实施。继续推进医教、农教协同等协同育人,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探索推进医学教育分阶段考试改革试点,做好医学教育整体衔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设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加强本科教学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快产业行业急需人才培养。继续推进学位授权动态调整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面向自主创业学生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教师。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
  32.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扎实推进“2011计划”,加快构建完善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全面落实《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深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革,启动高端智库建设。深化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完善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政策。组织开展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制订《关于全面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的意见》。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33.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推动出台国家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办好开放大学,拓展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整体转型升级,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研究制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推动各地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办好201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遴选工作。
  34.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研制《实施办法》《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做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宣传实施,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相关工作。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加强语言文字监管体制机制和监测平台建设,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和“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第18届推普周活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5周年宣传活动。联合中央电视台办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加强手语主持人才培养。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做好语言国情调查。做好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培训工作。
  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35.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启动实施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国家教育经费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研究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持。继续做好定点联系滇西扶贫工作。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年)》,编织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36.继续大力推进入学机会公平。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指导重点大城市进一步落实就近免试入学方案。改进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37.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继续实施特殊教育重大项目。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和无障碍设施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发布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启动起始年级教材编写。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制订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特殊保障办法。组织开展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
  38.推进民族教育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制订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意见。推进双语教育,加强双语教材和资源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各类专项招生政策。加强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建设合格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夯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科学发展。
  39.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和选修课。实施好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就业。鼓励更多学生参军入伍。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实施“离校未就业促进计划”。完善学生就业信息和学籍信息沟通衔接,提高就业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0.落实和完善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政策,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和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突出精准资助,坚决查处申请资助过程中的作假、冒领行为。落实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强化资助资金监管。推动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做好资助政策宣传。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正文
学院召开本科教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研讨会(图)
  5月28日,学院召开本科教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研讨会。院长巴图、教务处处长张尧、副处长张文振和王莹,以及各系部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张尧处长主持。
  张尧处长指出,根据学院党委的要求在5月8日我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了第二场“深化综合改革”交流研讨,教学部门的负责人分别阐述了各自在深化综合改革方面的思考和行动。这既是各系“十二五”规划的总结,也是对“十三五”谋划的想法,而深化综合改革的中心就是如何提高我院本科教学的质量。教务处就各系部提出的改革方案进行汇总,提出了我院《本科教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中重点说明了各系部需要加强和提高的方面,也有针对各系部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想法。方案中共七个方面十四项工作,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希望各系部针对方案进行讨论并完善。
  张文振副处长详细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解读。他分别从基本目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招生工作、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工作及教研工作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方案拟通过专业规模适度拓展和适当调整,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打造一批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准的特色专业;戏曲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显著,建设一批有国内影响力的优秀课群和精品课程,完善实践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学分制的学习制度;坚持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专业建设与科研(创作)水平,逐步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院校的转变;大幅提升学院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能力等。
  各系部主任分别就方案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针对方案的具体细节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随后,张尧处长表示,完成好本科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的前提是要有严肃有序的课堂秩序进行支撑。我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自去年11月份执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按照学院党委“三严三实”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加强各系部的执行力度,发挥正能量,客观面对问题,保证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
  随后,教务处副处长王莹通报了自去年11月以来,我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的执行情况。
  巴图院长指出,教务处牵头起草的《本科教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比较全面,对各系部的亮点进行了梳理,但要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对未来五年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进行细化。各系部要在方案的基础上互相借鉴,进一步完善本部门的改革方案,为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他还着重指出本科教学是我院核心与关键,要抓好本科教学有很多着力点,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要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抓起。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最为重要的保障,学院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院的《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自去年11月份执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是学院制定的管理制度,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坚定不移的推进,不折不扣地执行。教务处、各系部、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把管理制度贯彻到底。
  5月28日,学院召开本科教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研讨会。院长巴图、教务处处长张尧、副处长张文振和王莹,以及各系部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张尧处长主持。
  张尧处长指出,根据学院党委的要求在5月8日我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了第二场“深化综合改革”交流研讨,教学部门的负责人分别阐述了各自在深化综合改革方面的思考和行动。这既是各系“十二五”规划的总结,也是对“十三五”谋划的想法,而深化综合改革的中心就是如何提高我院本科教学的质量。教务处就各系部提出的改革方案进行汇总,提出了我院《本科教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中重点说明了各系部需要加强和提高的方面,也有针对各系部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想法。方案中共七个方面十四项工作,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希望各系部针对方案进行讨论并完善。
  张文振副处长详细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解读。他分别从基本目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招生工作、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工作及教研工作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方案拟通过专业规模适度拓展和适当调整,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打造一批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准的特色专业;戏曲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显著,建设一批有国内影响力的优秀课群和精品课程,完善实践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学分制的学习制度;坚持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专业建设与科研(创作)水平,逐步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院校的转变;大幅提升学院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能力等。
  各系部主任分别就方案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针对方案的具体细节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随后,张尧处长表示,完成好本科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的前提是要有严肃有序的课堂秩序进行支撑。我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自去年11月份执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按照学院党委“三严三实”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加强各系部的执行力度,发挥正能量,客观面对问题,保证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
  随后,教务处副处长王莹通报了自去年11月以来,我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的执行情况。
  巴图院长指出,教务处牵头起草的《本科教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比较全面,对各系部的亮点进行了梳理,但要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对未来五年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进行细化。各系部要在方案的基础上互相借鉴,进一步完善本部门的改革方案,为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他还着重指出本科教学是我院核心与关键,要抓好本科教学有很多着力点,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要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抓起。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最为重要的保障,学院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院的《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自去年11月份执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是学院制定的管理制度,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坚定不移的推进,不折不扣地执行。教务处、各系部、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把管理制度贯彻到底。
&&&&&&&&&&&&&&&&&&&&&&&&&&&&&&&&&&&&&&&&&&&&&&&&&&
来源:本站原创&&&录入:佚名&&&浏览次数: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北京工商大学公布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工商大学教务处
当前位置:
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北京工商大学公布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作者:&& 时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部署,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75号)要求,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决定组织北京地区普通高校编制发布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北京市教委自2001年提出并逐渐形成了北京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制度,就北京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状况及各高校的质量状况开展分析与对策研究,自2016年起,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决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以学年度为时间节点。
北京工商大学自2012年起,坚持收集&年度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并撰写《年度本科教育质量报告》,现已编发五册,自觉接受各方面的评议与监督,形成良好的学校与社会、家庭、媒体等各方的良性互动,共同关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此次按照学年撰写的《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更是对我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保障教学质量状态数据的完整性和延续性,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年,北京工商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秉承&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先&的教育理念,以&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本科教育&为战略目标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立足于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和办学定位,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分级分类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特色,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性、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审核评估和国际认证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建设,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平台建设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业成就感和对学校的教育满意度,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日前,《2015&2016学年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已报送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与监测处,同时向社会和全校各教学单位发布。
《2015&2016学年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网上公布地址:北京工商大学教务处网站(),欢迎大家查看和批评监督。
&&&&&&&&&&&&&&&&&&&&&&&&&&&&&&&&&&&&&&&&&&&&&&&&&&&&&&&& 教务处
&&&&&&&&&&&&&&&&&&&&&&&&&&&&&&&&&&&&&&&&&&&&&&&&&&&&& 2017年2月20日深化课程教学范式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专题网
当前位置:
>>>>>>正文
深化课程教学范式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深化课程教学范式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报告
校长 李小建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一日)
老师们,同学们:
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筹备,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次教学工作大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化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召开本次大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总结第一次教学工作大会以来学校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二是启动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努力推动我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主要讲三方面内容:一是简要回顾与总结过去三年我校的教学工作;二是分析并反思我校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部署我校近期及未来几年的教学工作。
一、三年来我校教学工作的简要回顾
第一次教学工作大会以来,学校坚持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教学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了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教学工作目标
1.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使命,本科教学是学校最基础的工作。在工作中,学校坚持把教学工作始终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把教学改革作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根本的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进行资源配置和经费分配。
2.确立了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教学工作目标。鉴于我校是一所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的地方大学,本科生源质量逐年提高的现状,学校经过广泛调研和讨论,于2012年确立了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长期发展目标,将学校的社会价值定位从办什么样的大学向培养什么水平的人才进行了理性的价值回归,着力将一流的生源培养成一流人才和业界精英,计划用5-10年的时间,使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达到国内地方大学的一流水平,这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教学工作思路更加清晰。2013年初,围绕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长期发展目标,学校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广泛深入地讨论了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理念、标准、现实基础以及我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促使全校教师不断思索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培养的人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现代大学教学理念和质量意识进一步确立。同时,明确了“以学术力量促进教学工作为引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基本建设和制度完善为保障,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建设工作”的本科教学工作思路。
(二)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了人才培养过程
1.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专业建设中,学校注重以经济、管理、法学等特色学科带动其他学科发展,继续在一些学科专业中设置了与优势特色学科紧密相关的专业方向。比如,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中设置了商务GIS方向等。同时,在新专业发展中,注重形成特色和优势专业群。比如,通过设立金融数学、信用管理专业,使我校金融类专业优势更加突出;通过设立知识产权专业,适应了我省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一大批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通过设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和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很好地适应了我省信息服务产业和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2.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一是启动并平稳推进本科生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学校制定了《学分制改革工作方案》,以完善选课制为基础,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在选课程、选教师、选进程、选专业等方面提供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进一步完善了导师制、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相对成绩制等在内的学分制管理制度;为深化弹性学制改革,学校进一步探索学分收费及人事、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二是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为配合学分制改革,在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2013年上半年,学校组织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制定工作,并作了四项重大变革:(1)首次实现了学校各个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的完全统一;(2)按照经济、管理、法学等不同的学科门类,最大限度地统一了学科基础课的开设门数与名录;(3)调整课程设置结构,采取“平台+模块”的方式,将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四个课程平台。每个平台包括若干模块,模块下包括若干课程。同时增加选修课类别和比重,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扩大学生知识面;(4)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每学期均留出两周时间用于集中实践性教学,以解决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实践环节弱、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三是积极实行“按专业类招生与培养、按专业与方向分流”的招生和培养模式,利用优势学科专业,进一步优化招生专业的批次结构和规模,吸引优质生源。2013年,在河南省本科第一批的招生专业从2011年4个增加到14个,投放计划从人增加到1908人。并将23个专业归并为10个类别按大类招生,为培养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四是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了分级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分A级(Ⅰ-Ⅳ)、B级(Ⅰ-Ⅳ)、C级(Ⅰ-Ⅳ)三个大层次,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还可免修大学基础英语,直接学习高水平英语课程,并加强与实际应用有关的技能训练。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将学生分为两类:分班测试成绩在85分及以上的,给予免修资格,为其开设《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85分以下的,可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自主选择编入A级班或B级班学习,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3.课程建设不断加强。一是不断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学校立项建设了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引入了尔雅通识课(慕课建设)15门,自年第二学期开始运行,目前共有13000余人次进行选修,弥补了课程数量的不足,推动了通识课的建设。二是推行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以现代教学范式的要求为基本参照系,对课程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改革试点,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实现课堂教学效能最大化。三是积极进行实战教学探索。比如文化传播学院的三科联考、工商管理学院的以赛代考、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国际贸易模拟谈判、会计学院的案例分析大赛等等。四是加强教材建设。学校健全和完善教材选用和评价机制,严把教材选用质量关。2013年对全校所有本科教材进行了评估,涉及四百多个教材品种,参评学生、教师、专家20000多人,师生参与率达到95%以上,对今后的教材建设、教材选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支持有特色的实验和实践课程教材以及特色专业的系列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取得了明显效果。我校教师主编的《经济地理学》、《法律文书写作教程》两部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财务管理学》、《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导游实务》4部教材入选“十二五河南省规划教材”。
4.“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国家层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1个;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另一方面,学校不断加大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题研究项目投入力度,在年连续两年立项的基础上,在实验实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精品视频公开课、学分制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以来学校共获省级教改项目10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在年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了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
(三)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学校投入专业、课程、实验室、实践教学等建设和教学运行经费持续增长,教学经费从2011年的4870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9130万元,增长了87.47%;院系正常教学经费从2011年的2697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3461万元,增长了28.33%;教学专项经费从2011年的609万增长到2013年的3878.6万元,增长了5.37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由2011年的7612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2109万元。尤其是连续三年投入近3220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为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和教学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师资队伍不断加强。一是师资结构不断优化。近三年共引进博士60余人,学校还通过进修和在岗提高等多种方式,使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目前,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所占比例达74.6%,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22.1%;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9.2%,初步形成了若干个方向明确、结构合理、有一定实力的学术梯队,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截止目前,有4名教师获得河南省教学名师称号,建设有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刑法学等4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校级教学团队。二是实施名师工程,启动校长教学质量奖的评选。校长教学质量奖是我校教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奖,获奖教师可以得到教学工作量的质量系数、职称评审加分以及物质等方面奖励,以激励和表彰教学一线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6位教师在首届“校长教学质量奖”的评选中脱颖而出,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效果十分明显。三是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针对我校新进年轻教师越来越多,而且大多缺乏专业师范训练的现实,为提高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课堂讲授质量与效果,2013年6月,学校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此后,中心就如何发挥教研室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研室主任、如何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开展集中教学实践活动等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3.学风考风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坚持“名师讲坛”计划、“读书计划”、“爱我专业”主题教育活动及征文活动、“诚信考试、杜绝作弊”宣传签名活动、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塑造良好学风。二是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特别针对四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平时分散考试的考风考纪问题,召开考风建设专题会议,严格考风考纪,使大型考试的考风考纪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扭转。三是注重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职业规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大力支持开办科技文化节,积极加强创业园区建设,促使学风不断得到改善。四是大力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院系学风建设品牌,如会计学院的“知、智、行大讲堂”,旅游会展学院的“校园展会”,法学院的“大学生法律学术文化节”和“法庭庭审进校园”等,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校园学术风气。
(四)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和规范。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以现代大学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快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以坚持严格要求、规范程序、提高服务效果、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建立规范运转的教学管理工作运行机制。2012年,涉及“人才培养”、“教学运行”、“质量管理”等教学工作的30多个教学管理文件全部印发执行。在教学服务方面,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学服务中心,开通了教学服务中心微博,同时开始启用移动教务系统,初步实现了与教师、学生、社会的实时互动,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法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2011年6月法学院系组建以后,法学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运行过程中,法学院系之间在学科规划、师资调配、教学任务分配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协调因素。为了更有利于法学人才的培养,学校按照科学、规范、高效的原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于2013年6月,对各法学院系的办学层次、培养方向以及师资力量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目前,整合后的法学院系运行效果良好。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教学督导更具针对性。每学期都有督导的重点,比如多媒体教学课件效果、毕业班课堂教学状况、大三课堂到课率、外聘教师教学效果等专项督导评价。二是教学评价常态化。连续三年,每年按时发布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这个结果已经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指标。三是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院系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我校发布的《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河南省发布的首份非211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这一举措被媒体评价为“开门办教育、开明畅言路、开放展自信”。学校决定从2012年起,今后每年都要发布客观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年度报告,接受公众的问责,接受社会的监督,接受市场的评价,进而获取社会和公众对学校的广泛认同。
同志们,总结三年来的教学工作,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许多方面做了新的探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了以下四点:一是坚持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长期发展目标,把学校的社会价值定位的重点从办什么样的大学转向了培养什么样水平的人才;二是坚持内涵发展,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三是坚持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始终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四是坚持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教师的潜心教学、默默奉献,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为培养学生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三年来,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保证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必须认识到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与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不够高。一是专业特色不鲜明。我校虽然注重学科专业的特色培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特色和优势还不够突出,在同类院校中还不占据绝对优势。二是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的契合度还需进一步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优化中,先进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三是与专业应用能力相关的课程建设力度不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体系不够健全,培养方式还显单一,培养过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二)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不够高。在教师方面,一是数量不足,生师比偏高,基础课外聘教师过多,不能保证授课质量。二是结构失衡。各专业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数很少,中青年学科和专业带头人还十分缺乏。三是观念更新滞后,教学范式传统。一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还没有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离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现代教学范式还有相当的距离。四是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够先进,教学效能不高,实践能力欠缺,不能很好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五是学术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率不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不多,教师吸收学生参与科研的数量少,水平较低。在资源方面,实验室、图书馆等软硬件建设还要加强,实验开出率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还不高,资源共享不够,图书资料还要进一步充实。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校园网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三)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度不够高。一是院系的教学质量责任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二是教学服务体系还需完善。教学秘书队伍不稳定,数量不足,为教学服务的意识还需强化。三是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执行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教学管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转变,特别是与两级管理对应的制度、措施还有待加强。四是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标准建设还需加紧建设。
(四)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不够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的风气还不够浓厚。从课堂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试卷评阅等常规工作中反映出部分教师责任心还不够强,对工作投入不够;教师在课堂中缺乏组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关注,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有待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尚未形成合力,部门之间、课堂内外、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壁垒。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还需要加强。一些学生心态比较浮躁,缺乏充足的学习动力;对学习的投入不足,学习纪律性不强,不少学生因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分散了专注于学习的注意力;不少学生缺乏恰当的学习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长期积聚的一些难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学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夺先机,赢得进一步发展的有利位置,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三、今后一段时期继续加强教学工作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质量阶段,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特别是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今后几年,我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学校“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长期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本科生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实施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教学发展,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加强实践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深化招生改革和扩大优质生源,持续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奠定基础。
(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切实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核心使命的理念,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质量观。我们应当反思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否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吻合,“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是否体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校职能部门是否有“为学生着想、为教师服务”的观念文化,院系是否真正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主体。概而言之,学校就是要建立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术生态。
一般而言,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是要满足学生和社会这两方面的需求。大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的需求,更要保障他们的长远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才,还要使他们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可以这样说:知识可以过时,但能力将陪伴你一生;知识决定了你第一份工作,而能力则决定了你最后一份工作。因此,学校必须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审视大学教育和教育理念,建立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的观念,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出发点。我们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质量的根本标准;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方法,练就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改变单纯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的人才观,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改变过去单一以书本学习为主的学习观,更加重视学生课外实践与研究活动的开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大学第一使命的观念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不断探索适应我校本科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二)完善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系,理顺教学管理体制
一是要以学校经费划拨改革为契机,推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和人才评价标准,逐步建立以院系教学管理为主,学校宏观指导、监督评估的现代大学教学管理体制。二是落实教学质量分层管理责任制。通过明确学校各管理层次岗位职责,促进教学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教学管理质量考核制度。按照经费划拨与教学管理质量相挂钩的原则,制定教学单位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引导各教学单位注重量化管理、科学管理,调动各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强化院系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责任,落实专业建设责任制,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专业动态管理机制,积极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灵活调整招生规模,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根据用人单位需要,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专业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特长能力。
(三)深入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学校将加快推进本科生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以学生为本,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计量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最终构建起“按学分注册、按学分交费、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学位”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对成绩政策,建立学生学业指导体系。改革适应学分制的招生政策,优化招生专业结构,继续扩大按类招生范围。二是构建实施学分制下的学风监督评估体系,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为优良学风的形成和保持提供制度保证。三是扎实落实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素质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要研究制定新的导向机制,鼓励教师增开选修课程,丰富学生选课资源。四是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分不同专业性质和特点,鼓励和支持院、系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鼓励因材施教,探索在高年级按学术型、就业创业型、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方向,制定同一专业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子方案。要鼓励院系积极走出去,扩大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努力开辟毕业生实习就业新渠道。要通过国际合作培养、交换生以及双语教学等形式,增强师生的国际意识,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
(四)推进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提升课程教学效能
学校将讨论出台《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一是要彰显现代课程教学范式核心理念。努力践行教学学术观、教学民主观和教学协作观。二是要确立新型梯度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从“知识传递”到“能力培养”中梯次演进,经过“知识传递—融通应用—拓展创造”的过程,凸显现代大学课程教学的主流范式。三是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推进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把学生潜能的无限开发作为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把生活与实践作为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把怀疑反思与创造发现作为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把内省学习作为大学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把网络学习作为大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课程教学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和学习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014年,学校将选择四个学院和部分课程开展试点,制定基于教学范式改革的课程教学大纲,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同时,支持教师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和数字化课程建设,推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精品课程上网开放工作,使更多学生在网络辅助教学中获益。
(五)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一是制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政策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三年工作规划。加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举办校长教学质量奖获得者教学观摩活动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广大教师要以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教学管理人员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要围绕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上来,努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明年将评选教学奉献奖,奖励潜心教学的一线教师。三是组织实施“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实施微格教学诊断,全方位加强教学训练,加大频次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不断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四是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考核与激励机制。学校在政策导向上要合理统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坚持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在工作考核、职称评聘、项目评选和评优晋级等方面同等对待,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六)实施实践教学提升工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性课程贯彻教学全过程,保证学生得到不间断的实践训练。在实施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校内与校外、集中与分散、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各专业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减少零散的课程实验,构建大类实验教学平台。学校将专项支持实验教学项目开发,制定课程实验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实践)大纲和实验(实践)指导书。要研究探索不同类别、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三是加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提高各专业实验项目开出率,充分发挥法学实验教学中心作用,切实落实法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四是总结推广部分课程实战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营能力。五是制定实践教学评价办法,加强实践教学评估。加强对学生实验、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保证实践教学达到预定的目标。六是重视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以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学科竞赛为载体,全方位推动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实践能力。
(七)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制定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审核评估包括审核评估范围、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学校自评报告、专家考察建议等多项内容。评估范围包括定位与目标、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6个项目以及自选特色项目,即“6+1”个审核项目,涉及24个审核要素、63个审核要点,涵盖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核心内容。审核评估重点考察“五个度”,即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这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大好机会,学校要求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到审核评估工作中去,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完成各项审核评估工作任务。
老师们,同志们,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永恒主题,高校只有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质量意识,才能赢得广大家长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可,才能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崇高历史使命。我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为开创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专题网 学校地址:中国电话:2&&& 邮箱: 豫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