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长征火箭发射视频情况

长征七号火箭最快今晚8点发射 或已开始加注燃料
关键字: 长征七号长七火箭长征七号火箭火箭发射
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已经进入倒计时,LRR天气会商表明今天发射窗口时段天气良好,有望于今晚8点发射升空。从昨天下午开始,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就开始对燃料中煤油的温度进行调整。目前,长七运载火箭的各系统调试检查工作已经完成,现场有迹象表明燃料加注可能已经开始,火箭发射已是蓄势待发。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高53.1米,直径3.35米,起飞重量近600吨,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是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火箭还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燃料,将是中国未来的主力火箭,承担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火星探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任务,从而大幅提高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
正在转运中的长征七号火箭
记者了解到,此次长征七号首飞将搭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升空,载荷超过12吨,主要目的是全面验证火箭设计的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同时搭载了相关科研机构研制的有效载荷,用于开展空间科学技术试验研究。
这次发射任务需要超过1000立方米液氧和600立方米煤油,数量大、品质要求高,筹措工作历时1个多月。有前方记者表示,25日下午2点30分左右,火箭发射塔架和火箭箭体附近出现了白雾。分析人士认为,这很有可能是火箭正在加注低温燃料的证据,白雾就是周围凝结的水汽。
长征七号22日从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后,技术人员对加注管路、箭体贮箱等进行了全系统气密检查,确保密封无跑漏;对箭体贮箱进行了置换处理,即将箱内原有的空气用氮气进行了置换。
发射架上,蓄势待发
望远镜中的长征七号发射塔
针对海南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气候特征以及复杂多变的天气情况,长征七号火箭采用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三垂一远”模式,在垂直厂房结束测试后,电、液、气均不断开,直接转运至发射塔架,缩短了火箭在发射区的射前准备时间。
火箭副总设计师程堂明2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火箭的大部分的检查工作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就已经完成,转运到发射塔架后只做一些基本的检查。
如果不出意外,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于25日晚8点左右发射升空。
(观察者网综合新华网、凤凰网等报道)
责任编辑:靖恒春哥如果在不骑艹泥神驹的情况下和昨天发射的长征火箭哪个跑的快?【春哥纯爷们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9,864贴子:
春哥如果在不骑艹泥神驹的情况下和昨天发射的长征火箭哪个跑的快?收藏
程天说的好,春哥的速度是瞬间
火箭跑一圈春哥已经跑了好几亿圈了,火箭太慢了
据说米国在研究如何利用春哥菊花排出的气体作为动力。此项研究难度极大,甚于利用黑洞的能量。但一旦成功,便可以在一秒内穿越银河系。
各位仁兄果然见多识广
春哥的阿迪王是一切能源的根本,即使没有艹泥马也不要妄图用任何方式超越他!你要明白这都是徒劳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长征七号择机发射 当地设巨型显示屏实时直播_凤凰财经
长征七号择机发射 当地设巨型显示屏实时直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昨日,记者从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完成技术区测试垂直转运至海南文昌发射区,计划6月25日至29日择机发射。为迎接火箭“发烧友”,海南文昌确定8个火箭最佳观测点,能容纳2.53万人观看火箭升空。进展行驶约3小时火箭运抵塔架据介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及其搭载载荷等飞行产品自5月中旬陆续进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相继完成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区各项准备工作。昨天上午8点,承载着运载火箭与搭载载荷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3小时后,安全转运至发射塔架,计划6月2
昨日,记者从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完成技术区测试垂直转运至海南文昌发射区,计划6月25日至29日择机发射。据了解,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搭载载荷组合体正式进入发射阶段。
昨天,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垂直转运过程中。新华社发昨日,记者从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完成技术区测试垂直转运至海南文昌发射区,计划6月25日至29日择机发射。为迎接火箭“发烧友”,海南文昌确定8个火箭最佳观测点,能容纳2.53万人观看火箭升空。进展行驶约3小时火箭运抵塔架据介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及其搭载载荷等飞行产品自5月中旬陆续进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相继完成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区各项准备工作。昨天上午8点,承载着运载火箭与搭载载荷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3小时后,安全转运至发射塔架,计划6月25日至29日择机发射,执行首次飞行试验任务。据了解,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搭载载荷组合体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目前,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已完成执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现场设8个观景点可容2万余人据文昌市迎卫星首发办公室介绍,当地最终确定了8个火箭首发观景点,总占地面积671亩,能够容纳2.53万人观看火箭升空,还能提供2524个停位。这8个最佳观看点大多集中在龙楼镇,分别是文昌清澜大桥西侧桥头公园、龙楼交界处航天科普中心等。文昌近日完成了5处游客到访中心建设,龙楼镇道路拓宽工程也于近日完工,还推出“航天生态之旅”“航天文化之旅”“航天乡村之旅”“航天古村古镇之旅”等特色线路,游客在观看火箭发射的同时,可以前往铜鼓岭、石头公园、高隆湾、东郊椰林、八门湾绿道、宋氏祖居等景区游玩。设巨型显示屏实时直播升空据文昌市旅文委主任薛向文介绍,靠近石头公园的龙楼镇213地块地势最高、视野最好,结合堂洪港观景点,将形成山海结合的观景体验。当地政府提醒游客,如今,龙楼镇许多酒店宾馆已经预订一空。为满足游客,桥头公园观景点专门设立了一块60平方米的LED显示屏,专门实时直播火箭升空。科普为何采用垂直转运?提高测试可靠性安全性所谓转运,也称转场,就是要把已经搭载了载荷的火箭从总装厂房垂直转运到发射塔架。火箭组装测试后,运往发射台可以采取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两种方式。在航天发展的早期,水平运输方式由于比较简单,采用得较多。现如今,各国越来越青睐垂直运输方式。垂直运输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火箭及航天器的状态不变,提高测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果水平转运,发射时才竖起来,可能会导致可靠性不高,所以火箭组装后运往发射台,一般采用垂直转运的方式。发射平台有何不同?可拐4个接近90度大弯发射平台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火箭从这里运往将近3公里之外的发射塔架。与过去不同,这个移动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它不光要会走直线,而且,要会拐弯儿。火箭从站立起来开始到最终点火升空都跟发射平台紧密相连。这个平台本身重量就达到1800吨,加上长七火箭发射时接近600吨的重量,总重量达到了2400吨,平台的面积相当于两个篮球场大。设计之初,为了不破坏文昌当地的生态环境,长七火箭行进的路线要跟长五火箭共用一段轨道,这就要求平台要拐4个接近90度的大弯,在中国的航天史上也算是第一次。平台对火箭的作用?解决隔噪音耐高温问题长征七号火箭使用的发射平台不仅功能强大,在细节上还充分考虑到了噪音、高温对发射平台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设计。火箭起飞时将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噪音,这使得发射平台中的设备,必须进行专门防护才能正常工作。此次,发射平台专门采用了隔噪技术,满足任务需求。火箭点火时,尾焰温度将达到2800多度,耐高温也是发射平台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发射台表面安装了很多喷头,在火箭点火的时候,先通过一级喷头喷水,形成地面的一个保护水膜,当火箭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再开启二级喷水。据计算,在火箭起飞前后1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发射平台会将约250吨的水喷洒在平台表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泳池的水量,这项工作由平台两侧的12个阀门共同完成。喷水时间必须精确掌控,12个阀门也必须同时动作,分秒不差。为何选在文昌发射?地处低可节约能耗首先是地处低纬、节约能耗。海南岛是中国陆地纬度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火箭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惯性产生的离心现象,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据称,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提高10%至15%,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第二,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海边近,火箭发射后其第一级火箭坠落于南海,既可以避免对居民人身安全的伤害,又可以避免地面的危害。并且距离海边近将会大大提升残骸坠落的安全性。第三,火箭运输更便利,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海南东北部,有着风景优美海岸线和优良港口,因此火箭可通过海运从天津转运至海南文昌清澜港。解析·长征火箭家族史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长征七号发射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完成229次发射任务。长征一号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日,长征一号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是中国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日,长征二号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任务。长征三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二号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的,增加了第三级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长征六号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具有无毒无污染、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日,长征六号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十一号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情况下微小卫星发射需求,能实现24小时以内的快速发射。日,长征十一号成功将4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综合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新华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62791
播放数:1848555
播放数:1891869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长征七号火箭,原来你是这样的!
我的图书馆
长征七号火箭,原来你是这样的!
首飞在即!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意义重大,作为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七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本次发射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4次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也是我国新建成的海南发射场首次执行发射任务。下面,小编带您关注已经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整装待发的“长征七号”。作为我国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它的这场“首秀”,牢牢吸引着人们的眼球。①与它的兄长们,比如说发射神舟飞船的长二F,发射北斗导航卫星的长三甲相比,“长征七号”有哪些不同?②第一次在海边的发射场发射,它又会遇到哪些新挑战?③此次发射,又有哪些小细节值得你来关注呢?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研究院长征七号火箭副总指挥张涛23日接受了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记者陈欣、张棉棉的采访,为您拉直心中的问号。采访是在发射场的一间会议室里进行的。张涛身后的窗外远处,就是环抱着长征七号的发射塔架。昨天下午2点开始,长征七号首飞发射试验任务进行了发射前的全系统演练。张涛:长征七号的火箭状态整体还是相当不错的。谈起引而待发的长征七号,张涛给出了高分。作为这一型火箭的副总指挥,张涛用“八年磨一剑”来形容自己和“长七”走过的历程:张涛:从组建队伍开始是8年的时间,参加自己亲手打造的火箭发射,心情还是很激动,很期待,但是也有那么点小紧张,这个都是很正常的。确实,长征七号新动力、新布局、新环境、新结构、新体制、新测发……一连串的“新”字,即代表了对过去的突破,当然也意味着全新的挑战。张涛首先说的就是新动力。大家现在最了解的,是长征七号采用了先进的国产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毒无污染。不过,优点可不止这些:第一个,推力比较大。原来75吨一个,咱们这个大的是120吨,推力就比那个大了60%。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咱们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第二个是环保,这不用说了。第三个,这个火箭一个好处,它可以在正式试验之前,在出厂的时候,先做50秒的试车,就是预试,它可以先点火,这个就是有些早期故障就可以先剔除了。火箭的发动机还能试车?是不是让你感到惊奇呢。下面张涛副总指挥再告诉你,长七还有过人之处。以往长征火箭发射,会在几个小时前开始加注燃料。而长征七号经过专门的设计和演练,它加注的虽然是低温燃料,但是可以安全停放24小时:张涛:就是说我加注满了以后,我要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我有仪器坏了,设备坏了,控制系统的什么东西坏了,我们争取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让你干24小时之内,你可以把这个故障排除,我们再发射,现在是有这个能力。能在骄阳似火的海南加注停放24小时,这可是创下了低温燃料停放时间最长纪录,为火箭的成功发射争取了更多有利时间。刚才谈到了优势,现在不得不说长征七号遇到的挑战。以前在西昌、太原、酒泉发射场,都是内陆地区。而如今的海南,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风强雨强雷暴:第一个就是防水这一块。我们实际上在家里也是做了相关的一些工作,但是到这儿真正合练了以后,发现我们很多的控制系统,还有测量系统,从插头的地方,那个潮气就进去了。你不真处实地,你可能是感受不到。只要火箭一有漏电,还有一些短路,对火箭的发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危险,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改进工作,包括各个步段的防水涂抹防水的胶,这个是做的最多的。这是防水。那么再看看防风:老火箭,因为在内陆它没有浅层风,这个地方的风力还是比较大的,在地面感觉不到,在空中就感觉到风还都是相当大。我记得这边基地刚建的测风塔,测完了我们一看怎么这么大,比我们设计的还要大出了很多,大出了10米,最高的可能是25米左右,这样给整个火箭的结构设计,我们叫火箭的龙骨来说,就会承受不了了。我们设计师又立即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如今的长征七号,可以在中雨的条件下发射,可以在八级的大风中转场,确实够厉害。采访中,张涛副总指挥还提醒大家,当观看火箭发射时,听到指挥员下达点火口令,可千万不要心急哦:张涛:火箭指挥员,我们叫01指挥发出点火口令以后,是7点几秒才能起飞。因为它的发动机,里面的一些工作流程的关系的影响,还有建立压力的这么一个影响,实际上他说点火以后,到7.3秒、7.4秒,才能真正的离开发动机起飞。记者:我们听到点火口令火箭没起来我们不要着急。张涛:对,不要着急,发动机要建立推力,应该是6秒多,见火1秒钟左右,才能建立整体的推力。我刚才说了火箭整体的重量应该是590多吨,推力得达到600吨以上,这火箭才能够离开地面。好了。那长征七号究竟会以什么样的壮观姿态飞上太空呢?记者持续为您关注。那么,本次长征七号发射具体有哪些亮点?长七是一枚什么样子的火箭?小编为您整理了9件事,能够帮你快速了解它。1可冒中雨发射现役火箭发射选择窗口时都会避开雷雨天,而新一代运载火箭则能实现中雨发射,这是因为新一代运载火箭是做了“防水”设计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气候潮湿,降水量大,全年12 小时内降水5至15毫米的中雨较多。为此,研制人员要保证火箭能够中雨发射,即要求火箭做好“防水”。火箭防水都要防哪些水?要具备中雨发射能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其实不仅仅要防雨水。很多看过火箭发射的人都见过加注后的火箭,受低温推进剂的影响,箭体表面的温度低,冷凝水像下雨一样顺着箭体流下来,这也是火箭要防的水。除此之外,箭壁、管路上的冷凝水还可能结冰,冰融化又会形成冰霜融化水等。火箭怎么防水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设计人员遵循“能在单机解决的,不在系统解决,能在系统解决的,不在总体解决”原则,从“产品源头”解决防水问题。2火箭燃料加注可停放24小时长七火箭在海南发射场合练,低温燃料加注后成功停放24小时,创下了低温燃料停放时间最长纪录。新一代运载火箭,有多种发射任务需求,且发射前程序复杂,停放24小时,可为成功发射争取更多有利时间,提高火箭发射的可靠性。为何低温燃料加注后仅能停放24小时呢?原来,低温燃料不仅温度极低,且易燃易爆易蒸发,停放中的火箭就像“炸弹”。不仅工作人员要在低温环境中作业,箭体上的部分仪器设备也要面临低温环境的考验。而且,在加注后停放的24小时内,需补加3至5次。3火箭起飞20秒喷400吨水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时与其他火箭不同的是:发射平台旁的“大流量喷水降温降噪系统”要给发射平台喷水降温,否则火箭发射台内部的仪器设备很可能因高温受影响。火箭点火起飞时,箭体尾部喷出的火焰几乎“直击”发射平台,使得发射平台瞬间接近3000 ℃,足以溶化绝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即便火箭发射平台由特殊材料制成,表面有防热涂层,也很难承受如此高的温度。国际上先进的降温方法是喷水降温,这一方法也将出现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中。因此,研制人员设计了一个大流量喷水降温降噪系统,系统分两级,一级位于发射平台上,在火箭发动机点火前给发射平台喷一层5厘米厚的水膜,二级位于发射平台两旁5米高空,在火箭飞达5米高以后向箭体尾部火焰中心喷水,两级喷水设施各喷20余秒,完成400吨的喷水量,使发射平台核心区降温幅度在1000 度左右。4火箭发射平台也要涂“防晒霜”火箭发射点火的刹那,温度高达2800℃,发射平台既要能承受强热流的冲刷,又要耐得住强高温。为延长发射平台的使用寿命,在每次火箭发射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703所的技术人员就要奔赴发射基地,为即将执行发射任务的平台表面涂覆大面积“防晒霜”——特种防护涂层。火箭发射平台要涂覆的面积可不是“一张脸”大小,而是多达两千平方米,光喷涂用料就要用上将近4吨。在发射平台喷涂前,要先将料配备好,用七八台打磨机同时开工,将因为上次发射烧蚀的平台表面打磨好,再用几百公斤的溶剂清洗后,才能给发射平台涂覆新的防护涂层。5坐“ 沙发”去发射场火箭从研制地到发射场通常有3 种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海运,哪种方式更“舒适”呢?设计人员形象地说:“火箭走公路、铁路,就像坐‘硬板床’;乘船走海运,就好似坐‘沙发’。”长七火箭合练箭是海运中“第一个吃螃蟹”的火箭,型号队伍在它的芯一级、芯二级、助推器、整流罩,及它乘坐的船上、装载的集装箱上,布了30个测点,详细记录了起航、抛锚、起锚、靠港,以及多种海况下的过载环境数据和振动环境数据。事实表明,海运的振动环境优于其他运输方式,可以很好地保证火箭内部设备的安全。6火箭转场能转弯长征七号火箭在转场过程中要拐4个60度的弯。为何要拐弯?是因为要和长征五号火箭共用一个转运轨道,节省占地面积。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长七”火箭从技术阵地转到发射阵地,必须拐弯。而怎么拐、拐几个弯才能使火箭行走省劲儿又安全呢?设计人员通过大量的计算,得出要转4个弯,转弯半径为20米,最大转弯角度在60度左右,这样火箭转弯最省劲儿。7火箭也有“ 脐带”胎儿在母体里的10个月,脐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胎儿吸取养料、排除废料。火箭在到达发射场之后,也有着这样重要的“脐带”,与母体内的脐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就是火箭的加注管道、供气管道、空调管道以及电缆等等,它们向火箭源源不断地输送燃料、供气以及调节体温。现役火箭的管道、电缆都在发射塔架上,这些“脐带”要一直工作到火箭起飞前。而长七火箭有了专门的承载火箭加注管道、供气管道的装置——脐带塔。长七火箭的脐带塔很特别,它的两侧装有6根摆杆,内部铺设有加注、供气、空调管路和箭上众多控制电缆,以及配气台和中频电源房间,因此它的结构及组成是最复杂的,这也意味着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技术又迈出了一大步。8火箭体重90%是燃料火箭是个“钢筋铁骨”的大个子,体重几百吨,这个大家伙体重的90%甚至更多都是燃料。以长征七号火箭为例,火箭的总体重为500余吨,箭体外壳、电缆、仪器等重量加在一起只有50余吨,其余都是液氧煤油推进剂的重量。火箭是卫星等载荷通往太空的“专车”,对于这辆“专车”来说,车本身的自重越小越好,能提供动力的燃料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就可以把尽可能多的“运量”留给“乘客”。9火箭可抵八级风在国内主要的4个发射场中,除海南文昌发射场外,其他的发射场都在内陆,风速随距地面高度的变化不大。但文昌发射场不同,距地面五六十米高的地方的风速要远高于地面风速。“地面感受到的是微风,火箭一级的地方可能就是‘大风’了。我们将这种随距地面高度而变化的风称为‘浅层风’。”研制人员说,这给“长七”垂直转场增加了难度。为了提升抗风能力,他们给火箭装上了“防风减载装置”,这样一来,即使遇到8 级大风的天气,长七火箭依旧可以转场,它的抗风能力超过现役火箭。链接1:长征七号首飞为啥选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有“五大”突出优势:一是纬度底,与较高纬度发射场相比,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速度,提高运载器效率。二是射向宽,满足90度至175度射向范围要求。三是安全性好,射向面朝大海,火箭残骸落区位于海上,最大限度降低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隐患。四是运输限制少,可以采用海运方式运输新型大尺寸航天产品,运输方式经济可靠。五是综合效率高,发射场可发展空间大、运行费用低、限制因素少,利于开展对外合作,为我国航天发射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据当地媒体报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时,当地确定了8个火箭首发观景点,能够容纳2.53万人观看火箭升空。链接2:我国还有哪些卫星发射中心酒&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甘肃省酒泉以北的戈壁滩,组建于1958年10月,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世界闻名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太&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太原市西北的高原,组建于1967年,主要承担我国极地轨道航天器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以及深空目标探测等任务,先后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以及“资源一号”、海洋资源勘察等卫星。西&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的幽深峡谷中,始建于1970年,是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着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月球探测器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我国嫦娥探月系列卫星均在这里升空。图片欣赏: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蓄势待发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曲延涛 摄长征七号固定勤务塔。 赵彦勋 摄长征七号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区。王玉磊 摄长征七号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区。王玉磊 摄长征七号火箭缓缓移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王玉磊 摄长征七号火箭正在进行转运前的最后准备。王玉磊 摄杨志远 摄杨志远 摄杨志远 摄杨志远 摄杨志远 摄消息来源:综合本台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军网
TA的最新馆藏长征火箭发射全记录(更新至2013年11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长征火箭发射全记录(更新至2013年11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征五号火箭发射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