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017下半年房价会跌吗走势

手机验证登录
用户不存在
手机号和验证码不能为空
你也可以用以下方式登录:
新安房产网 原创资讯:首先,多数业内认为,2017年下半年六安楼市走向应该会平稳上升的过程。在今年上半年,在政府政策和楼市大环境下的影响下,六安房价出现了持续上涨的状态,使得目前六安市区大部分楼盘都在6000元左右的价格,但是在今年下半年会不会出现这样快速的上涨,还是一个问号。但是鉴于目前楼市的购买力,整体房价不会下降。价格走势其次,在2017年下半年,六安有中梁、振兴国悦府等至少多家纯新楼盘上市。而这些楼盘在土拍的价格并不低,低价上市基本不可能,会在目前的房价上略高。所以说楼市整体会出现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当这一波上市潮和购房潮过去,市场应该会进去一个相对的平稳期。土地拍卖同时,有专家表示,合肥现在房价已经2万元的时代,合肥本地投资客不能在合肥继续投资房产,就只能选择周边;同时外地人也无法在肥进行单纯意义的投资购房活动,必将目光转至周边潜力城市。其预测今年和明年打算买房的有5%,2018年打算买房有23%,2019年及以后高达67%。六安作为离合肥最近又是安徽唯一国家森林城市必将是投资客下一步选择的目标。销售排行所以基本上,2017年下半年,基本还是会保持在一个平稳上升的状态,购房者不要错过,刚需客不要抱侥幸心理。通过上半年的楼市可以看出下半年楼市甚至可能会破万,短时间内不会触碰到天花板。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六安楼市在下半年来一定是非常火爆。
Copyright (C) 2005 - 2017 Xinan Housing.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注册会计师
2017房价走势预测:明年下半年房价或重新回升
导读:数据表明,由于受到2016年底的调控措施影响,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在2017上半年将会出现同比下滑的态势。进入下半年,调控措施对一、二线城市负面影响的逐渐消退,全国层面的下行趋势将逐渐减弱,直至恢复正增长。
会计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数据表明,由于受到2016年底的调控措施影响,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在2017上半年将会出现同比下滑的态势。进入下半年,调控措施对一、二线城市负面影响的逐渐消退,全国层面的下行趋势将逐渐减弱,直至恢复正增长。
  一、2017年房价不会下跌,新房销售额有望再次超市场预期
  虽然在行政措施干预下,2016年四季度和2017年一季度新房销售均价表现将持平。但据中金公司证券研究分析,在三大推动因素作用下,2017上半年房价将会维持平稳,下半年将重回上升趋势。而且新房销售额将会集中在下半年增长,有望再次超市场预期。
  而主要推动房价上涨的三大因素为:
  1、开发商资金充裕
  2016年预计有5.5万亿元的外部资金流入地产市场,在这5.5万亿元的外部资金中,来自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在今年大幅增长,全年预计贡献4万亿(占比超70%),成为开发商外部资金的重要来源,为开发商拿地等活动提供充裕的资金。
  此外,中金公司证券研究预计2016年土地出让金总额约为4万亿元,开发商在手资金绰绰有余。
  2、高地价激发开发商提价意愿
  2016年末,、等城市卖出一批高价土地,出于对利润率的保护,2016年昂贵的土地成本和显著的溢价将激发开发商的提价意愿。
  3、一线城市与核心二线城市 短期内供应缺口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虽然一、二线城市供不应求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难以彻底解决,因此房价继续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
  二、城市供需关系得到改善,但不会发生根本扭转
  结合中央政府&因城施策&的框架,中金公司研究分析了中国277个地级市在年间的供需状况。据报告分析,2017年城市层面的供求关系短期内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会彻底扭转。
  也就是说,2016年年底政策收紧的热点城市,其城市供应缺口将持续存在,而三四线城市供应过剩的问题难以根本解决,尤其是西北和东北地区。因此,随着调控政策的效果减弱,一、二线城市预计将在2017年下半年反超三、四线城市。
  三、房贷边际收窄不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实质性影响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预测,2017年新增住房贷款总额将达到5.5万亿元(同比下降15%),在此支撑下的全国新房销售额将达到9.4万亿元(同比增长4%),这个情况好于目前市场预期。
  以预测的市场情况5.5万亿新增住房贷款总额,和9.4 万亿新房销售额为基本情景假设:2017 年全国新增贷款(净额)为13.8万亿,与2016年的12.1万亿(预计)和2015年的11.7万亿(实际)相比稳步增长。
  此外,中金公司还对乐观和悲观情景进行了模拟:
  乐观情景:新增住房贷款总额7.3万亿,新房销售额12.6万亿。新增住房贷款(净额)占全国新增贷款(净额)的40%,比率与2016年一样。
  悲观情景:新增住房贷款总额4.1万亿,新房销售额7.1万亿。新增住房贷款(净额)占全国新增贷款(净额)的18%,比率与2010年(政策收紧时期)相同。因此,房贷的边际收窄不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四、短期内将不会有显著的政策调整
  从中金公司研究数据可以得知,短期内政策调控措施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很低。2016年的政策调控目的在于&控一线、稳二线&,只有在现有措施效果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才会有进一步政策出台,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
延伸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会计网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小K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时间获取热门财会资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0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除特别注明外,作品版权归会计网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2017年房价是涨还是跌 2017房价走势最新消息大揭秘_腾牛健康网
腾牛健康网:实用的健康养生网站,助你健康生活每一天
2017年房价是涨还是跌 2017房价走势最新消息大揭秘
导读:随着今年限制放假的政策推出,让许多购房族都联想2017年房价会不会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17房价走势最新消息。
90后的你,是不是在惆怅着房子的事情呢?2016年下半年起,房价涨价涨到新高度,让人买一平方都会心痛到无法呼吸。当每个城市限购政策公布后,你会不会期待2017年房价有所下降呢?2017年房价会跌吗2017年房价不会下跌,新房销售额有望再次超市场预期。虽然在行政措施干预下,2016 年四季度和 2017 年一季度新房销售均价表现将持平。但是据中金公司证券研究分析,在三大推动因素作用下,2017 上半年房价将会维持平稳,下半年将重回上升趋势。而且新房销售额将会集中在下半年增长,有望再次超市场预期。2017年房价是涨还是跌&一线城市持续上涨,但是上涨更为合理,毕竟供需结构仍在;二三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仍然明显,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消化的,房价以跌为主。简单为你分析一下目前的楼市:如果是一线城市的话,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降的很厉害了,现在基本平稳了。如果是中小城市的话,有的地方有一些降价(但都降的不多),有的地方现在的房价已经慢慢回暖了,甚至开始小幅上涨(比如我所在城市 )。你近期如果有买房打算的话,建议9月份之前出手会比较好,因为现在开放商们搞了很多活动促销,比如:抽奖、送装修等等。但是最好不要等到年底之后,因为到时候房地产行业基本上已经大部分回暖了。最重要的是:只要房价到了你的心理承受价位就可以出手了。2017房价走势最新消息预测2016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房地产市场一路向上,强劲上涨。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房地产市场又将如何呢?从中金公司、国安君安、、瑞银证券、发布的报告来看,机构普遍认为在经历了2016年暴涨之后,2017年房地产市场将迎来调整。不过机构普遍认为,别指望房地产市场会大幅调整。中金公司:2017房价不会跌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员张宇在报告中对2017年房地产市场进行了预测:房价不会跌。2017 上半年将维持平稳,下半年将重回上升趋势。中金认为新房市场开年将出现显著负增长,但随后降幅收窄,在下半年至年底重拾上升态势,全年表现或将再次超过市场预期。一、二线城市:销售均价在2017上半年将维持平稳;销售面积在2016 年四季度和2017年一季度预计同比下降30~40%,2017年二季度以后降幅将缩窄到10~20%。预计销售均价和销售面积将在2017 下半年重现正增长。三、四线城市:2017 上半年,销售均价有望同比增长5~10%,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0~15%。预计销售均价和销售面积的增长势头在渐近2017 年年中时减弱。中金分析,在行政措施干预下,2016 年四季度和2017 年一季度新房销售均价表现将持平,但预计会有三大推动因素支撑其在下半年重回上升趋势:首先是开发商资金充裕;其次,一线城市与核心二线城市短期内供应缺口难以得到根本解决;高地价。中信证券:2017房价并不会明显下降中信证券研究部在《房地产行业2017年投资策略》报告中预计,2017 年商品房销售明显回落,房价基本稳定,开发投资仍维持正增长。中信证券分析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对个贷的支持热情或已达到上限,受政策影响很难继续提升,2017 年可能迎来按揭贷款利率的向上拐点。因此,明年商品房销售可能出现明显下降。中信证券表示,2017年,商品房销售或明显回落,但变数很大。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自于2017 年之后政策的不确定性。当前,规范市场秩序的政策执行极为严厉,但经过几个月的市场调整后,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又将如何?在国际范围内,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变化的外部变数较多,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不确定性,资产价格管控的目标也有不确定性。假设当前的政策将会贯穿2017 年,则我们认为2017 年商品房销售将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中信证券预测,2017 年,按揭贷款的利率会迎来拐点,趋势性上行。由于汇率的压力,基准利率很难下降。对房地产的调控可能伴随着对按揭贷款的窗口指导,尤其是清查加按揭,转按揭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信贷创新办法。相信个人负债成本的提高,是2017 年房屋销售可能下降的最关键原因。中信证券表示,2017年市场的整体调整幅度不如2008 年(毕竟仍然处于低利率时代)。但楼市的可开发区域已经很难扩张,2017 年所处的历史阶段比不上2008 年。我们估计,2017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同比下降幅度在15%左右。尽管2017 年市场销售降温,房价却有可能保持平稳态势,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下跌。基于三个原因:开发企业的资金较为宽裕,政策的举措较为理性,低利率环境仍然存在。政策虽然志在防范房价上涨过快,也希望在短时间里头见到成效,但高度分化的区域政策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政策无意“矫枉过正”。一松一紧,频繁转向的政策有损威信,房价大幅下降也不是政策调控的目标。中信证券警示,如果因为国内外情势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导致基准利率上行,则或许会带来基本面超调的风险。所谓基本面超调,就是不仅销售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连房价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中信同时认为,基准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即使出现基准利率的上升,政策应对及时也不会发生超调。方正证券:房地产小周期回落 但幅度不深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任泽平在《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报告中表示,在2015年“经济L型”判断的基础上,推演2017年中国经济图景,基本结论是:中国经济可能正在“软着陆”,2017年会有“二次探底”。对于2017年的房地产走势,任泽平表示,国庆期间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10-11月房地产销量大幅回调,考虑到从销量到投资的传导时滞为6个月左右,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可能要到2017年2季度前后。但是,预计这一轮房地产投资回调幅度可能不深,预计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1%-3%,主要的原因是前期房地产投资增速主要受一二线城市推动以及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超预期。任泽平认为,未来房地产小周期回落但幅度不深,投资增速起的不高下挫力不大,补库存和中美财政共振会部分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国泰君安:2017房地产投资虽无艳阳 亦非寒冬国泰君安近期在报告中表示,2017年房地产行业并无艳阳。在2016年销售、投资、开工基数较高的情形下,2017年行业整体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随着国庆节多城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标志着房地产进入新一轮的限购周期,短期将不可避免的需求产生抑制,销售端的回落将拖累投资端的下行,新开工面积增速也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尤其是2017年上半年,受同期高基数的影响,板块整体下行压力较大。政策面上,短期调控预期仍为收紧,政策态度在2017年不确定性较大,主要取决于2017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和楼市运行情况,在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增加的情形下,调控政策整体收紧预期较高。国泰君安同时表示,房地产投资2017年亦非寒冬。货币政策预计仍然维持宽松状态,因此不必过于担心房地产板块下行的风险。货币政策会系统而广泛的影响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因此在货币政策仍然宽松的预期下,叠加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作为支柱性行业,大幅调整可能性较低。国泰君安预计,受2016年高基数影响,2017年房地产投资整体增速下行压力较大。预计增速在2%以内,销售额同比增速在10%以内。瑞银: 本轮房地产调整幅度比2014年更温和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经济学家陈岚和钟挥在《中国经济透视 2017-18 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中预测,目前的房地产政策调控以及潜在供需不确定性可能会拖累2017年房地产投资和建设再度下滑。不过,目前房地产库存已有所下降、建设活动较为温和,这意味着新一轮调整的幅度不会超过2014-15年。瑞银表示,今年强劲的房地产销售透支了部分未来需求、且房地产调控措施不断出台,这意味着未来房地产活动很可能走弱。从基本面来看,我国住房自有率高、且城镇化速度在放缓,应无法支撑销售如此强劲的增长。居民也提前透支部分购房需求,主要是担心未来房价过高、或把握税费和贷款成本较低的时间窗口。瑞银预计到今年年底和明年房地产销售会更明显地放缓,2017年增速放缓至0-2%。随着2017年房地产销售增速明显下滑,预计届时建设和投资也将放缓。瑞银表示,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幅度应比2014-15年更温和。基于几个因素:决策层并不希望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拖累增长,因此到目前为止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整体较为温和、且因城施策;房地产库存水平已较两年前全面下降;今年房地产建设和投资的回暖缓慢且温和,因此之后的下跌幅度应不会超过2014-15年。瑞银预计,2018年随着城镇化放缓、投资性需求下跌,且住房需求被提前透支的影响更明显,房地产市场将继续缓慢调整,目前居民房价预期已经开始转弱。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网易房产出品丨VOL.275期
马跃成:2017年下半年房价或现全面下滑趋势
“说中国的楼市捉摸不定也不对,因为房价一直在上涨,并且上涨的很快。说中国的楼市一定就是上涨再上涨,也很难让人信服,哪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何况中国的房价已经疯狂到了全国人民都要哭的程度!”
独立房地产评论人马跃成在其博客中表示,中国的楼市确实挺奇怪的,按说中国政府的资源强大到没有干不成的事情,然而在楼市调控上确实屡屡败北。独立房地产评论人马跃成“政府的政策总是在想办法平抑房价、稳定市场,但结果总是适得其反。如果说,中国已经进入完整的市场经济秩序,那么供求规律起码要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在去库存的形势下,房价依然坚挺上涨,确实让诺贝尔经济学家都很难解释。”近日,上海上演一幕幕抢房“闹剧”,买房者纷纷“假离婚”,日前有谣言称,上海即将出台收紧住房信贷政策的传言。上海住建委连夜辟谣——“没有研究过此类政策”,然而,人们购房热潮依然愈演愈烈。而也就在之前,市场上流行上海将收紧住房信贷的传言,称政府或将考虑调整购房贷款政策,购房认房又认贷。首套房首付比例从三成提高至五成;凡有贷款记录的,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住,无论是外地户口还是本地户口,也不管是首套还是二套,首付均为7成。“按说,政府出台政策的目的显然是遏制楼市疯狂发展,对购房人是有利的,人们应该相应才对。即使是说,政策限制了人们的购房需求,那么也说明楼市应该反向发展,对购房投资是不利的,也就是说,大大加大了楼市下跌的风险,为什么人们还蜂拥而至,甚至不断推高房价上涨,让楼市更加不理性?”对此,马跃成直言,一句话,政府说的他们不相信了,这个可是很危险的事情。政府无所作为了,政策都是废纸一张?不应该吧,不可能吧!马跃成表示,从政策层面看,一方面围绕房地产“去库存”,继续执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市场需求,维持市场活跃;另一方面,围绕房地产供给侧改革,实施分类调控,以适度缓和区域分化、冷热不均现象,维持市场稳定将是2016年房地产政策基调。而从市场表现看,马跃成提出以下两点: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下,2016年房地产市场逐渐回稳,房地产投资止跌转增,随着投机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房地产销售将进一步增长。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仍将持续上涨,但上涨幅度将有所减缓;二线城市房价将全面上涨,涨幅区域分化明显;三四线城市在宽松政策推动下库存将有所减少,房地产价格跌幅逐渐收窄回稳。但从较长时期看,如果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房地产价格有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再次出现全面下滑趋势。
《微房谈》每天一个话题,每天一个专家,解读楼市现状,分析市场规律。网易房产将和最大牌的房地产专家一起,一针见血话楼市。
网易房产官方微信
陆小佳网易房产上海站记者2017年下半年房价可能要下降?
2017年下半年房价可能要下降?看看专家如何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课题组5日发布的研究成果认为,2016年房地产价格整体上将呈上涨趋势,区域涨幅进一步分化。但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课题组5日发布的研究成果认为,2016年房地产价格整体上将呈上涨趋势,区域涨幅进一步分化。但从较长时期看,如果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房地产价格有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再次出现全面下滑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日联合在京发布《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3(2016)》。蓝皮书称,2016年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在人人喊打声中仍将持续上涨,但随着政策的不断收紧,房地产或将重回全面下滑通道。
课题组分析,从房地产投资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顶点33%,此后增速不断下滑。以此为界可以将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年的上升周期和2011年以后的下降周期。
分析认为,这一阶段划分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也是一致的,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顶点74.53%。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调查,25~44岁这一年龄段人口要占购房人数的75%左右。2010年以后,中国人口不仅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而且人口流动的速度也大幅放缓。
课题组说,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突破50%的拐点,意味着城镇化将由加速推进进入减速推进的时期。人口年龄结构拐点的出现意味着人口红利的结束,也将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因此,2010年之前房地产价格上涨与城镇化快速推进息息相关,表现为一种人口现象。
“而2010年之后房地产价格更多体现为一种货币现象。”蓝皮书说,2009年之后,中国广义货币M2大规模超常增长,甚至超过美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M2/GDP的比值大幅上升,从2008年的1.58倍,迅速上升到2014年的1.93倍。2015年则超过2倍,整个经济的杠杆水平大幅上升。课题组说,当前要同时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资产价格泡沫不破灭,减少资金大规模流出,以及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2015年中国债务/GDP的比值在300%左右),在加强资本市场管制的同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应该是应对美元加息和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唯一手段。
对于2016年房地产价格走势的判断,课题组认为,在全面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下,房地产价格整体上将呈上涨趋势,区域涨幅进一步分化:
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在人人喊打的声讨声中仍将持续上涨,上涨幅度将有所减缓;二线城市房价将全面上涨,涨幅区域性分化明显;三线、四线城市在宽松的政策推动下库存将有所减少,房地产价格跌幅逐渐收窄回稳。但从较长时期看,如果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房地产价格有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再次出现全面下滑趋势。
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在人人喊打的声讨声中仍将持续上涨。
  房价一直以来被炒作的热火朝天,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让部分人群可望而不可即。如今,过剩的楼市会更加过剩,因为后来的房子价格更低,有些炒家手上的房子不得不成为烫手的山芋。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2016)》指出,在诸多利好政策接连不断刺激下,201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反弹迹象明显,但城市分化加剧,个别城市上涨幅度远超其他城市,导致局部市场价格泡沫明显,风险概率增加,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报告认为,个别二线城市热度直逼一线城市,今年以来尤甚。现阶段房地产市场面临结构供需严重失衡,预计2017年楼市或全面下滑。
  投资 增幅创1998年来新低
  数据显示,2015年住宅市场整体处于去库存的调整期。商品住宅施工面积出现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新开工面积继续两位数负增长,商品住宅投资增速更是延续快速回落态势,创1998年以来新低。
  报告显示,1998年至2013年,商品住宅各项建设指标呈现较快增加态势,施工、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年均增幅18.9%、15.6%和12.1%。但进入2014年以后,商品住宅建设景气明显下降,2015年则继续延续了下降趋势,各项建设指标全面进入负增长状态。具体来看,全年商品住宅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为51.16亿平方米、10.67亿平方米和7.38亿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减少0.7%、14.6%和8.8%。其中,施工面积出现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新开工面积减幅比上年扩大2%,竣工面积减幅更是扩大11.5个百分点。
  此外,报告还称,1998年以来,商品住宅投资持续大幅增加,1998年至2013年,住宅年均投资增速高达25%,但进入2014年,投资增速降至9.2%,2015年投资增速幅度更是跌至0.4%,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具体来看,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商品住宅投资分别为35652亿元、14743亿元、14199亿元,分别增长0.5%、1.3%、-0.9%,增速较上年分别下降8%、8.4%、11.2%。其中,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湖南等13个地区出现负增长。
  失衡 “1.5线城市”隐现
  “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供给过剩,同时也存在结构供需严重失衡。”中国社科院城环所副研究员王业强表示,由于城市间的分化,导致了区域性的结构失衡,其中一线城市和少量二线城市库存快速下降,而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需要着力去库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快速上涨的城市不再仅仅是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的热度也直逼一线城市。
  王业强表示,2015年伊始,二线城市房地产开发便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多数城市新开工面积明显下降,库存压力依然较大,但具有经济、产业、人口优势的部分城市,却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更能看出其态势。近日,相关机构发布的《4月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显示,4月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涨幅前十位分别是惠州、昆山、中山、厦门、苏州、廊坊、南京、珠海、东莞、武汉,不再是“常胜将军”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具体来看,4月惠州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涨幅高达6.3%,昆山涨幅也达到6.06%,此外,中山、厦门、苏州三地涨幅均超过5%,廊坊、南京、珠海涨幅超过4%,东莞、武汉涨幅超过3%。而与此同时,深圳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涨幅仅为2.84%,北京2.03%,广州环比上涨1%,上海环比涨幅仅为0.92%。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涨幅较高的城市分别位于区域节点或一线城市周边,因此,在一线城市收紧的背景下,该类经济水平发展较好,或地理位置处于优势的城市便成为购房者的主要选择。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二线城市间的分化更为明显,一些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合理,人口净流入,库存量少,需要增加供给补库存。而大多数土地供给与人口的变化不相适应的人口净流出城市,则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压力。“但可以注意到,需求量较大的城市经济发展较好,因此也可认为是类一线城市。”
  因此,房地产市场面临着结构供需严重失衡的局面。王业强说,一线城市和少量二线城市面临住房供给相对滞后和必要时需补库存的难题,而大多数二、三、四线则需大力去库存。
  走势 2017年或全面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指出,2010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顶点的33%,随后一路下调。因此,从房地产投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可分为1998年到2010年的快速上升周期和2011年后的下降周期。
  对此,王业强表示,这一阶段划分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是一致的。“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顶点74.53%。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25-44岁这一年龄段人口要占购房人数的75%左右。随后,出现了老龄化趋势,以及大幅放缓的人口流动速度。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突破50%的拐点,意味着城镇化将由加速推进进入减速推进的时期。人口年龄结构拐点的出现意味着人口红利的结束,这也将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2010年之前房地产价格上涨与城镇化快速推进息息相关。”
  因此,报告对2016年的判断是,维持市场稳定将是政策基调。长期将通过改革供应端,短期则通过货币或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实施分类调控,以适度缓和区域分化、冷热不均现象。
  具体来看,在持续降息与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作用下,预计2016年销售面积与2015年相当。但价格方面,整体将呈上涨趋势,区域涨幅进一步分化。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在“人人喊打”的声讨声中仍将持续上涨,上涨幅度将有所减缓;而二线城市房价将全面上涨,涨幅区域性分化明显;三、四线城市在宽松的政策推动下库存将有所减少,房地产价格跌幅逐渐收窄回稳。
  但报告同时指出,从较长时期看,一线城市房价的过度上涨不利于房地产销售的结构性调整,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此,王业强表示,房价涨幅较大将加大居民购房压力,无助于解决刚性需求难题,也难以有效满足住房改善需求,并进一步透支了居民的未来消费能力,这也是“扩内需”的巨大障碍。
  王业强同时表示,房价过快上涨,将导致局部市场形成上涨预期,容易让社会各界错误地认为“房价只涨不跌”,从而忽视了潜在的房价波动风险,不利于改变长期以来各种资源向房地产业集聚的态势,也加大了地方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难度。
  因此,随着政策刺激效应的衰减,房地产销售可能进一步回落。如果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房地产价格有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再次出现全面下滑趋势。
我的更多文章:
( 16:57:22)( 16:08:22)( 12:52:15)( 10:13:17)( 23:18:3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中国房价即将暴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